润垚.2012
众赏飘远独蔓枝,姸柔小园香溢静。
水清独钓横斜影,正值雪花下凡来。
白狐巧过先偷眼,严寒欲进门不开。
有幸三杰共有时,今日把酒同金樽。
合辑诗诠释-------------------------------------------------------------------------
\梅|兰|竹|菊|赏析
梅花香独自不疑寒,喜欢梅花凝练、冰清玉洁的品质,喜爱严寒,雪中肆意,旁若无人。
古人爱梅花,因为她塑影别致、立贞自然,冰雪裘冕,如北宋诗人王安石所喻“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人们常常把梅花与清丽的美人同饮同画,脱颖风霜傲骨、不畏艰难、秉持中正、大义凛然的人性节操。
高处更胜寒,一览众小山,嗅尽美景。梅花依旧如故,春雪交融,一展身资,绝傲世者。
古人语:“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文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咏梅相当著名,这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堪称天下咏梅第一人。林逋一辈子不做官,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在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咏梅诗,表现的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亦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斜横: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寒雀。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音“峡”]:亲近。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诗文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韵译】
百花凋零的时候,唯有你鲜艳亮丽地开放;小园宜人的风景,都被你高雅的身影占光。你疏落有致的影子,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泉水上;你淡雅清幽的香气,在朦胧的月色里飘荡。冬天的鸟儿想落到你的枝头栖身,还先偷偷睁眼把你张望;粉色的蝴蝶若知道世上还有你这样美的花朵,也应该会痴迷神往。幸而有诗人与你亲近,陪你低吟浅唱;不需要俗客在歌舞酒宴中,把你亵渎玩赏。
【背景简介】
《山园小梅》林逋(967~1028),钱塘人。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正是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才能写出这首流传久远的咏梅绝调来。
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
《山园小梅》这首诗它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一首名诗。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们称他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他写了很多歌颂梅花的诗歌,其中《山园小梅》是非常突出的一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它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临的时候。“众芳摇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风景非常美好。“占尽风情向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下面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这两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后来南宋词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那么下面他接着写的“霜禽欲下先偷眼”,这个“霜禽”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它是冬春时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种说霜是白的意思。“霜禽”有人联系到林和靖他特别喜欢白鹤,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鹤,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写得非常形象,特别是这个“偷眼”偷偷地窥看一下。
说这个“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断魂”就是销魂,销魂就是一个人的感情极端的快乐,或者极端的悲伤,这里是指极端的快乐。因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时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话,可能是要快活极了、高兴极了。最后诗人说“幸有微吟可相狎”,有这种在这个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诗人非常高兴地吟诗。“不需檀板共金樽”,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丽的高贵的东西,在这种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诗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赏、自我吟诗,这是最佳的境界。所以在咏梅的诗歌当中,这首诗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诗歌。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欧阳修是特别推崇,认为这句诗歌在咏梅诗中是最杰出的。所以林和靖的这首《山园小梅》,在我们整个中国的咏梅诗歌当中也是一枝独秀的。
这个林和靖的一生是非常特殊的,他一生隐居在西湖孤山,20多年都没有到杭州城市里去窥一窥,这也是他非常难得的。他这首诗歌体现了他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当然他这个完全的离开社会、离开人世隐居到孤山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追求那种高洁的情怀,追求那种在梅花的描写当中所寄托的那种人生的追求,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润垚.2012
众赏飘远独蔓枝,姸柔小园香溢静。
水清独钓横斜影,正值雪花下凡来。
白狐巧过先偷眼,严寒欲进门不开。
有幸三杰共有时,今日把酒同金樽。
【注释】
(1)众赏:百花。飘远:销声匿迹。独蔓:仅剩下的扩展延伸
(2)研柔:形容人美丽,风雅。
(3)正值:刚好,恰好。适逢;正到什么时候。一般表示正到什么时候突然发生某事或者出现某物。
(4)三洁:特指梅花、白狐、雪花
(5)金樽: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译文】
百花争妍早已过去了,仅仅延伸到独有的枝头,美丽、风雅的小园寂静中暗暗的透出一缕花香(暗香)。清水倒影,雪花飘落。白狐路过偷眼观望。眼前的这一切,让人忘记了寒冷,似乎把严寒挡在了门的外面。眼前的景色太难得了(梅花、白狐、雪花),正好用美酒庆贺眼前的美好。
【韵译】
万木枯萎,百花凋零的时候,似乎你(梅花)就是她们的延伸和缩影。小园里充满着柔美、娇柔的气息,不时暗暗的透出香气,就好像一个绝代的美女逗留,香远溢清,风仪玉立。清清的水面映出了你的倒影,恰好洁白完整的雪花簌簌下落,一只白狐四处张望,眼前的一切让人陶醉,已经让人感觉不到天气的寒冷了。眼前的一切太难得了,梅花、白狐、雪花三者的对白经典啊!来吧我们共同举杯庆贺此时、此美!
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宋·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鉴赏】
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是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梅|兰|竹|菊|同一首歌
梅兰竹菊冠冕四君子,它们不为风寒,堂正方志, 历称君杰。梅花雪中裘玉,箭兰幽谷藏绅;竹林节节倾心,紫菊飘香风尘。
君子名誉为古引德行大乘者。有四君子,是对梅兰竹菊人格敬化,将自然特征与人性的品质道德融合,赋于生命内涵。梅,风雪孤傲,玉骨冰肌,独芳自儒;兰,清雅幽香,淡草素衣,洁身自好;竹,虚心杰节,直竿凌空,高风亮节;菊,凌霜柔曲,骄骨秋新,只为群芳留笔。梅兰竹菊中国名墨文豪之言行仪表,诗词歌赋,琴仪书画皆有尊崇。
《长相思.李煜律》
润垚.2012
一重界,两重界,三重天,九九归一路朝前,史前史后忍辱在期间。
菊花远,梅花看,天地霜,万年冰雪最耐寒,冷藏芳香惹笑醉人烟。
一逢菊,二逢梅,三逢竹,苍松飘雪山水寒,相思二月兰。
梅花远,兰花看,燕低飞,嫩芽土中送冬严,麻雀吵柳尖。
《世外高人.室外高人》
润垚.2012
(一)梅爱冬
梅说冬天好,
独处花枝笑。
长驻无人地,
严寒背后靠。
(二)竹爱冬
竹说冬天好,
千竿春节闹。
好美翠争鲜,
嫩笋口中笑。
(三)松爱冬
松说冬天好,
风霜有依靠,
待到雪化时,
青山群围绕。
(四)岁寒三友
梅至严寒白如雪,
竹遇新年笛声闹。
松鹤聚雪兆丰年,
三寒春友扎花轿。
(五)兰祝寒
兰者淡淡淡霜花,
冰清玉洁又一家,
兰花本是二月梅,
梅花就是冬兰花。
《橘子洲头.陆游律》
润垚.2012
人生数杯醉,一命日月星。
好梅千层雪,独钓万木青。
画兰淡如纸,纯洁清描风。
翠竹纪简史,自律节节空。
菊扫门前叶,高尚泉旧冰。
花开天下色,新蜜一窝蜂。
橘子洲头地,看遍万山红。
稠峥嵘岁月,苍茫问沉浮。
鹰鱼座上客,万类竞自由。
人生日月星。梅雪万木青。
兰淡清描风。竹简节节空。
菊尚泉旧冰。花蜜一窝蜂。
橘子洲头地,看遍万山红。
稠峥嵘岁月,万类竞自由。
\梅|兰|竹|菊|为官之操
修身者梅---冷傲清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开自苦寒来。
自律者竹---高风亮节。破世俗一尘不染,立高洁两袖清风。
廉洁者兰---清淡雅致。淡泊以明心志,宁静以致高远。
高尚者菊---不拘傲骨。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由春秋。
“四君子”高雅的品质,世人所喜爱,国画盛行,古今世家喻饮清高益俗、正直气节、虚心品质和纯洁思想,成就人格品行文化。“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欣赏与收藏,俨然已成为君子自我勤勉、儒道双修、百家圭蜜的精神象征。梅兰竹菊彰君德、显官操、煜百态、则良机,其高洁品质与贪污腐败对比强烈,是为官者的明鉴。
\梅者|修身
梅花色彩众多,而人们偏爱白、红、黄三色。尤其白色,冰清玉洁与冰雪相和谐。“冰花”、“寒玉”和“白雪”等比喻应运而生: “冰花个个团如玉”、“姑射仙人冰雪肤”、“一枝寒玉澹春晖”。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清.陈白崖《自题联》。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的《墨梅》诗。
《一剪梅.冰雕》作者.润垚:“谁说冬寒严无情?一枝玉楚,长珉靖修。相遇白狐万里霜,冰清玉洁,仟仟馥守。雕刻真时不是雪,南京武汉,城郭好游。路人疑我怎在此,无锡梅州,足迹缘头。”
\竹者|自律
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人生贵有胸中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竹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如当代诗人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记岭南行》:“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cuàn]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眠者竹席,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一剪竹.空城计》作者.润垚:“竹桌竹椅竹字画,青城青国,竹简囿家。筷子竹碗竹笋宴,香里香亲,牵肠涂鸦。廉洁侍朴寒三好,谦卑空心,节节劲拔。土地常育翠一色,勤竿席俭,承载天下。”
\兰者|廉洁
兰花四季常青,挺拔萧洒,风度翩然,姿色俊秀,幽艳吐芳,香气四溢,清雅沁人,惹人喜爱。兰花品种繁多,按开花季节分为春兰、夏兰(蕙兰)、秋兰(建兰)、寒兰、报岁兰(墨兰)。花色依时而异。被誉为“香祖”、“国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在选取香花异草中,屈原特别选取了兰,因此无论在《离骚》《九歌》《九章》许多诗篇中,都写到自已如何滋兰、佩兰、纫兰、搴兰、刈兰。他对兰寄以无限的希望:“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整吾将刈。”他以兰为友,将兰作为知音:“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一剪兰.绍兴人》作者.润垚:“往来绍兴中国兰,舜禹春秋,唐诗之首。华夏文字精涧绽,魏晋风流,晋唐佛头。兰花淡香此源泉,丝绸独秀,天下黄酒。风月挑帘牵嫩手,西厢篓记,梁祝晋走。”
\菊者|高尚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菊花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如北京市。
《一剪菊.万寿铭》作者.润垚:“菊花色彩好丰富,红白墨黄,纤手恭贺。花香醉彩云飞鹤,紫绿橙粉,霞衣飘落。十大名秀冰金秋,棕青淡绿,游城乐国。轻身耐老延年史,荷兰法国,英美有色。”
润垚.2012
众赏飘远独蔓枝,姸柔小园香溢静。
水清独钓横斜影,正值雪花下凡来。
白狐巧过先偷眼,严寒欲进门不开。
有幸三杰共有时,今日把酒同金樽。
合辑诗诠释-------------------------------------------------------------------------
\梅|兰|竹|菊|赏析
梅花香独自不疑寒,喜欢梅花凝练、冰清玉洁的品质,喜爱严寒,雪中肆意,旁若无人。
古人爱梅花,因为她塑影别致、立贞自然,冰雪裘冕,如北宋诗人王安石所喻“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人们常常把梅花与清丽的美人同饮同画,脱颖风霜傲骨、不畏艰难、秉持中正、大义凛然的人性节操。
高处更胜寒,一览众小山,嗅尽美景。梅花依旧如故,春雪交融,一展身资,绝傲世者。
古人语:“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文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咏梅相当著名,这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堪称天下咏梅第一人。林逋一辈子不做官,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在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咏梅诗,表现的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亦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斜横: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寒雀。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音“峡”]:亲近。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诗文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韵译】
百花凋零的时候,唯有你鲜艳亮丽地开放;小园宜人的风景,都被你高雅的身影占光。你疏落有致的影子,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泉水上;你淡雅清幽的香气,在朦胧的月色里飘荡。冬天的鸟儿想落到你的枝头栖身,还先偷偷睁眼把你张望;粉色的蝴蝶若知道世上还有你这样美的花朵,也应该会痴迷神往。幸而有诗人与你亲近,陪你低吟浅唱;不需要俗客在歌舞酒宴中,把你亵渎玩赏。
【背景简介】
《山园小梅》林逋(967~1028),钱塘人。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正是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才能写出这首流传久远的咏梅绝调来。
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
《山园小梅》这首诗它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一首名诗。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们称他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他写了很多歌颂梅花的诗歌,其中《山园小梅》是非常突出的一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它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临的时候。“众芳摇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风景非常美好。“占尽风情向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下面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这两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后来南宋词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那么下面他接着写的“霜禽欲下先偷眼”,这个“霜禽”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它是冬春时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种说霜是白的意思。“霜禽”有人联系到林和靖他特别喜欢白鹤,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鹤,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写得非常形象,特别是这个“偷眼”偷偷地窥看一下。
说这个“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断魂”就是销魂,销魂就是一个人的感情极端的快乐,或者极端的悲伤,这里是指极端的快乐。因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时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话,可能是要快活极了、高兴极了。最后诗人说“幸有微吟可相狎”,有这种在这个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诗人非常高兴地吟诗。“不需檀板共金樽”,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丽的高贵的东西,在这种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诗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赏、自我吟诗,这是最佳的境界。所以在咏梅的诗歌当中,这首诗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诗歌。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欧阳修是特别推崇,认为这句诗歌在咏梅诗中是最杰出的。所以林和靖的这首《山园小梅》,在我们整个中国的咏梅诗歌当中也是一枝独秀的。
这个林和靖的一生是非常特殊的,他一生隐居在西湖孤山,20多年都没有到杭州城市里去窥一窥,这也是他非常难得的。他这首诗歌体现了他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当然他这个完全的离开社会、离开人世隐居到孤山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追求那种高洁的情怀,追求那种在梅花的描写当中所寄托的那种人生的追求,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润垚.2012
众赏飘远独蔓枝,姸柔小园香溢静。
水清独钓横斜影,正值雪花下凡来。
白狐巧过先偷眼,严寒欲进门不开。
有幸三杰共有时,今日把酒同金樽。
【注释】
(1)众赏:百花。飘远:销声匿迹。独蔓:仅剩下的扩展延伸
(2)研柔:形容人美丽,风雅。
(3)正值:刚好,恰好。适逢;正到什么时候。一般表示正到什么时候突然发生某事或者出现某物。
(4)三洁:特指梅花、白狐、雪花
(5)金樽: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译文】
百花争妍早已过去了,仅仅延伸到独有的枝头,美丽、风雅的小园寂静中暗暗的透出一缕花香(暗香)。清水倒影,雪花飘落。白狐路过偷眼观望。眼前的这一切,让人忘记了寒冷,似乎把严寒挡在了门的外面。眼前的景色太难得了(梅花、白狐、雪花),正好用美酒庆贺眼前的美好。
【韵译】
万木枯萎,百花凋零的时候,似乎你(梅花)就是她们的延伸和缩影。小园里充满着柔美、娇柔的气息,不时暗暗的透出香气,就好像一个绝代的美女逗留,香远溢清,风仪玉立。清清的水面映出了你的倒影,恰好洁白完整的雪花簌簌下落,一只白狐四处张望,眼前的一切让人陶醉,已经让人感觉不到天气的寒冷了。眼前的一切太难得了,梅花、白狐、雪花三者的对白经典啊!来吧我们共同举杯庆贺此时、此美!
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宋·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鉴赏】
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是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梅|兰|竹|菊|同一首歌
梅兰竹菊冠冕四君子,它们不为风寒,堂正方志, 历称君杰。梅花雪中裘玉,箭兰幽谷藏绅;竹林节节倾心,紫菊飘香风尘。
君子名誉为古引德行大乘者。有四君子,是对梅兰竹菊人格敬化,将自然特征与人性的品质道德融合,赋于生命内涵。梅,风雪孤傲,玉骨冰肌,独芳自儒;兰,清雅幽香,淡草素衣,洁身自好;竹,虚心杰节,直竿凌空,高风亮节;菊,凌霜柔曲,骄骨秋新,只为群芳留笔。梅兰竹菊中国名墨文豪之言行仪表,诗词歌赋,琴仪书画皆有尊崇。
《长相思.李煜律》
润垚.2012
一重界,两重界,三重天,九九归一路朝前,史前史后忍辱在期间。
菊花远,梅花看,天地霜,万年冰雪最耐寒,冷藏芳香惹笑醉人烟。
一逢菊,二逢梅,三逢竹,苍松飘雪山水寒,相思二月兰。
梅花远,兰花看,燕低飞,嫩芽土中送冬严,麻雀吵柳尖。
《世外高人.室外高人》
润垚.2012
(一)梅爱冬
梅说冬天好,
独处花枝笑。
长驻无人地,
严寒背后靠。
(二)竹爱冬
竹说冬天好,
千竿春节闹。
好美翠争鲜,
嫩笋口中笑。
(三)松爱冬
松说冬天好,
风霜有依靠,
待到雪化时,
青山群围绕。
(四)岁寒三友
梅至严寒白如雪,
竹遇新年笛声闹。
松鹤聚雪兆丰年,
三寒春友扎花轿。
(五)兰祝寒
兰者淡淡淡霜花,
冰清玉洁又一家,
兰花本是二月梅,
梅花就是冬兰花。
《橘子洲头.陆游律》
润垚.2012
人生数杯醉,一命日月星。
好梅千层雪,独钓万木青。
画兰淡如纸,纯洁清描风。
翠竹纪简史,自律节节空。
菊扫门前叶,高尚泉旧冰。
花开天下色,新蜜一窝蜂。
橘子洲头地,看遍万山红。
稠峥嵘岁月,苍茫问沉浮。
鹰鱼座上客,万类竞自由。
人生日月星。梅雪万木青。
兰淡清描风。竹简节节空。
菊尚泉旧冰。花蜜一窝蜂。
橘子洲头地,看遍万山红。
稠峥嵘岁月,万类竞自由。
\梅|兰|竹|菊|为官之操
修身者梅---冷傲清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开自苦寒来。
自律者竹---高风亮节。破世俗一尘不染,立高洁两袖清风。
廉洁者兰---清淡雅致。淡泊以明心志,宁静以致高远。
高尚者菊---不拘傲骨。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由春秋。
“四君子”高雅的品质,世人所喜爱,国画盛行,古今世家喻饮清高益俗、正直气节、虚心品质和纯洁思想,成就人格品行文化。“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欣赏与收藏,俨然已成为君子自我勤勉、儒道双修、百家圭蜜的精神象征。梅兰竹菊彰君德、显官操、煜百态、则良机,其高洁品质与贪污腐败对比强烈,是为官者的明鉴。
\梅者|修身
梅花色彩众多,而人们偏爱白、红、黄三色。尤其白色,冰清玉洁与冰雪相和谐。“冰花”、“寒玉”和“白雪”等比喻应运而生: “冰花个个团如玉”、“姑射仙人冰雪肤”、“一枝寒玉澹春晖”。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清.陈白崖《自题联》。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的《墨梅》诗。
《一剪梅.冰雕》作者.润垚:“谁说冬寒严无情?一枝玉楚,长珉靖修。相遇白狐万里霜,冰清玉洁,仟仟馥守。雕刻真时不是雪,南京武汉,城郭好游。路人疑我怎在此,无锡梅州,足迹缘头。”
\竹者|自律
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人生贵有胸中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竹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如当代诗人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记岭南行》:“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cuàn]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眠者竹席,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一剪竹.空城计》作者.润垚:“竹桌竹椅竹字画,青城青国,竹简囿家。筷子竹碗竹笋宴,香里香亲,牵肠涂鸦。廉洁侍朴寒三好,谦卑空心,节节劲拔。土地常育翠一色,勤竿席俭,承载天下。”
\兰者|廉洁
兰花四季常青,挺拔萧洒,风度翩然,姿色俊秀,幽艳吐芳,香气四溢,清雅沁人,惹人喜爱。兰花品种繁多,按开花季节分为春兰、夏兰(蕙兰)、秋兰(建兰)、寒兰、报岁兰(墨兰)。花色依时而异。被誉为“香祖”、“国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在选取香花异草中,屈原特别选取了兰,因此无论在《离骚》《九歌》《九章》许多诗篇中,都写到自已如何滋兰、佩兰、纫兰、搴兰、刈兰。他对兰寄以无限的希望:“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整吾将刈。”他以兰为友,将兰作为知音:“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一剪兰.绍兴人》作者.润垚:“往来绍兴中国兰,舜禹春秋,唐诗之首。华夏文字精涧绽,魏晋风流,晋唐佛头。兰花淡香此源泉,丝绸独秀,天下黄酒。风月挑帘牵嫩手,西厢篓记,梁祝晋走。”
\菊者|高尚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菊花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如北京市。
《一剪菊.万寿铭》作者.润垚:“菊花色彩好丰富,红白墨黄,纤手恭贺。花香醉彩云飞鹤,紫绿橙粉,霞衣飘落。十大名秀冰金秋,棕青淡绿,游城乐国。轻身耐老延年史,荷兰法国,英美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