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
一、选择题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经济命脉”之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7000万吨,而到了2008年,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中国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它石油产品)净进口量达20067万吨,据此完成1—3题。
1. 我国从科威特进口的石油,用油轮运往广西北海市的线路是
A. 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琼州海峡
B. 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北部湾
C. 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D. 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2. 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
A. 西北地区B. 东部沿海地区C. 青藏地区D. 内蒙古自治区
3. 除建立石油储备外,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形势,我们还应
①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水平
③进一步提高节能意识,努力抓好节能工作
④加大能源的调配力度,改变能源生产消费不均的格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能源消费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图反映了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 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生物能源大约是在
A.20世纪5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8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5.1970年,能源的消费构成是
A. 木柴0% 煤炭18% 石油42% 天然气30% 其他10%
B. 木柴15% 煤炭45% 石油20% 天然气20% 其他90%
C. 木柴90% 煤炭15% 石油70% 天然气92% 其他8%
D. 木柴20% 煤炭0% 石油80% 天然气92% 其他20%
6. 输往湖北武汉等地的天然气来源于
A. 新疆 B. 重庆 C. 四川 D. 陕西
据新华网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阿塔苏输油管线)于2004年9月28日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据此回答7—10题。
7. 中哈输油管线铺设过程中,沿线需要注意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壤次生盐碱化 C. 土地荒漠化 D. 气候变暖
8. 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
A. 里海沿岸 B. 巴尔喀什湖附近 C. 额尔齐斯河沿岸 D. 北部丘陵
9. 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是
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上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①加勒比海地区②北非③东南亚④中亚⑤俄罗斯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下图我国沿海某区域海陆轮廓及垂直剖面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 图示海域盐度最低的是
A.a B.b C.c D.d
12.2004年10月1日(农历八月十八日)g 海域未出现一年一度的潮汐,其原因是
A. 气候干燥,河流径流量锐减 B.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所致
C. 强劲的偏北风吹拂 D. 海岸形态改变
13. 图中陆地上阴影区e
A. 是我国陆地向海洋推进最快的区域
B. 沿海地带只有流水沉积作用
C. 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涝灾是主要的自然灾害
D. 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1991年,我国经批准获得一块7.5万平方千米的国际海底矿区——C —C 海区(如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 航行在C —C 海区的探测船,受下列哪股洋流影响最大
A. 北太平洋暖流 B. 日本暖流 C. 北赤道暖流 D. 赤道逆流
15. 在C —C 海区中,主要可开采
A. 多金属结核 B. 煤炭 C. 石油 D. 天然气
卡特里娜五级飓风于2005年8月2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8月29日,再次以每小时233公里的速度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新奥尔良外海岸登陆。12小时后,才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据此回答16~18题。
16. 卡特里娜五级飓风属于下列四幅天气系统图中的
17. 下列现象中,有可能由卡特里娜飓风引发产生的是
①风灾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洪灾 ⑤油田停产,油价上升
A. ①②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④⑤
18. 下列国家和地区中,经常受到飓风袭击的是
①西亚 ②南亚 ③中美洲 ④美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图为两幅海水等温线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据此回答19~21题。
19. 关于洋流正确的说法是
A. 甲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C. 乙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B. 甲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D. 乙是暖流,位于大陆西岸
20.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比西岸海水
①盐度高②温度高③盐度低④温度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1. 下列现象中,受洋流影响的是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较高 ②浅海中污染物的净化
③海上冰山的漂移 ④巴塔哥尼亚荒漠的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22-25题。
22.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B .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 .赤道海区热量收人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 .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23.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 .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 .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24.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A .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B .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C .保持生物多样性 D .增加用材林
25.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数量上看,水资源的更新主要靠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循环对陆地水补给量很少,因此对各地影响和意义都很小
C .从改善小气候的角度看,加强陆地循环比海南间循环更重要
D .参与海陆间循环的地区,不一定参与陆地循环
二、综合题
1.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项目。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如图所示,图中的A 、B 、C 、D 、E 、F 、G 、H 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 、D 、E 、F 、G 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共同原因是(从位置、洋流等方面分析)。
(2)图中H 点(30°N 附近)位于__________(地形区),其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3)A 、B 两地都位于北纬40°-60°之间,其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分别是:
A 地 ;
B 地 。
2.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2000年10月,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朱镕基总理在听取汇报后,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A. 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河至_________(城市);
B. 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水库至北京;
C .西线调水路线: _________江和雅砻江江至_________河。
3. 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回答下列问题。
植被覆盖率(%)
20
40
60
80
>90 径流减少率(%) 15 30 60—50—30 75—60—50 70 侵蚀减少率(%) 55—30—20 80—50—40 95—80—70 98—89—80 100—95—90
(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图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_。
(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等因素。
(4)我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议?
(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河”,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CAA 6-10 BCABD 11-15 CCCCA 16-20 DBBAA 21-25 B(AD)(BD)(DC)A
二、综合题
1. (1)位于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经过。
(2)青藏高原 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少。
(3)地处落基山脉背风坡,降水少,天气晴朗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 (1)华北地区径流量小,径流季节、年季变化大 人口和城市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并且污染浪费严重
(2)南水北调 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A 京杭运河 天津市 B 丹江口 C 金沙江 黄河
3. (1)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若答出呈正相关亦可)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
(3)降水风地形土壤
(4)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4. (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5)①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②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灾。“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
一、选择题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经济命脉”之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7000万吨,而到了2008年,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中国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它石油产品)净进口量达20067万吨,据此完成1—3题。
1. 我国从科威特进口的石油,用油轮运往广西北海市的线路是
A. 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琼州海峡
B. 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北部湾
C. 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D. 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2. 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
A. 西北地区B. 东部沿海地区C. 青藏地区D. 内蒙古自治区
3. 除建立石油储备外,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形势,我们还应
①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水平
③进一步提高节能意识,努力抓好节能工作
④加大能源的调配力度,改变能源生产消费不均的格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能源消费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图反映了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 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生物能源大约是在
A.20世纪5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8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5.1970年,能源的消费构成是
A. 木柴0% 煤炭18% 石油42% 天然气30% 其他10%
B. 木柴15% 煤炭45% 石油20% 天然气20% 其他90%
C. 木柴90% 煤炭15% 石油70% 天然气92% 其他8%
D. 木柴20% 煤炭0% 石油80% 天然气92% 其他20%
6. 输往湖北武汉等地的天然气来源于
A. 新疆 B. 重庆 C. 四川 D. 陕西
据新华网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阿塔苏输油管线)于2004年9月28日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据此回答7—10题。
7. 中哈输油管线铺设过程中,沿线需要注意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壤次生盐碱化 C. 土地荒漠化 D. 气候变暖
8. 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
A. 里海沿岸 B. 巴尔喀什湖附近 C. 额尔齐斯河沿岸 D. 北部丘陵
9. 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是
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上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①加勒比海地区②北非③东南亚④中亚⑤俄罗斯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下图我国沿海某区域海陆轮廓及垂直剖面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 图示海域盐度最低的是
A.a B.b C.c D.d
12.2004年10月1日(农历八月十八日)g 海域未出现一年一度的潮汐,其原因是
A. 气候干燥,河流径流量锐减 B.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所致
C. 强劲的偏北风吹拂 D. 海岸形态改变
13. 图中陆地上阴影区e
A. 是我国陆地向海洋推进最快的区域
B. 沿海地带只有流水沉积作用
C. 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涝灾是主要的自然灾害
D. 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1991年,我国经批准获得一块7.5万平方千米的国际海底矿区——C —C 海区(如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 航行在C —C 海区的探测船,受下列哪股洋流影响最大
A. 北太平洋暖流 B. 日本暖流 C. 北赤道暖流 D. 赤道逆流
15. 在C —C 海区中,主要可开采
A. 多金属结核 B. 煤炭 C. 石油 D. 天然气
卡特里娜五级飓风于2005年8月2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8月29日,再次以每小时233公里的速度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新奥尔良外海岸登陆。12小时后,才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据此回答16~18题。
16. 卡特里娜五级飓风属于下列四幅天气系统图中的
17. 下列现象中,有可能由卡特里娜飓风引发产生的是
①风灾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洪灾 ⑤油田停产,油价上升
A. ①②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④⑤
18. 下列国家和地区中,经常受到飓风袭击的是
①西亚 ②南亚 ③中美洲 ④美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图为两幅海水等温线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据此回答19~21题。
19. 关于洋流正确的说法是
A. 甲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C. 乙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B. 甲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D. 乙是暖流,位于大陆西岸
20.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比西岸海水
①盐度高②温度高③盐度低④温度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1. 下列现象中,受洋流影响的是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较高 ②浅海中污染物的净化
③海上冰山的漂移 ④巴塔哥尼亚荒漠的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22-25题。
22.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B .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 .赤道海区热量收人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 .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23.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 .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 .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24.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A .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B .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C .保持生物多样性 D .增加用材林
25.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数量上看,水资源的更新主要靠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循环对陆地水补给量很少,因此对各地影响和意义都很小
C .从改善小气候的角度看,加强陆地循环比海南间循环更重要
D .参与海陆间循环的地区,不一定参与陆地循环
二、综合题
1.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项目。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如图所示,图中的A 、B 、C 、D 、E 、F 、G 、H 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 、D 、E 、F 、G 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共同原因是(从位置、洋流等方面分析)。
(2)图中H 点(30°N 附近)位于__________(地形区),其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3)A 、B 两地都位于北纬40°-60°之间,其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分别是:
A 地 ;
B 地 。
2.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2000年10月,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朱镕基总理在听取汇报后,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A. 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河至_________(城市);
B. 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水库至北京;
C .西线调水路线: _________江和雅砻江江至_________河。
3. 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回答下列问题。
植被覆盖率(%)
20
40
60
80
>90 径流减少率(%) 15 30 60—50—30 75—60—50 70 侵蚀减少率(%) 55—30—20 80—50—40 95—80—70 98—89—80 100—95—90
(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图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_。
(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等因素。
(4)我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议?
(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河”,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CAA 6-10 BCABD 11-15 CCCCA 16-20 DBBAA 21-25 B(AD)(BD)(DC)A
二、综合题
1. (1)位于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经过。
(2)青藏高原 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少。
(3)地处落基山脉背风坡,降水少,天气晴朗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 (1)华北地区径流量小,径流季节、年季变化大 人口和城市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并且污染浪费严重
(2)南水北调 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A 京杭运河 天津市 B 丹江口 C 金沙江 黄河
3. (1)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若答出呈正相关亦可)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
(3)降水风地形土壤
(4)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4. (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5)①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②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灾。“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