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

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菱鲆专家组

二OO六年十二月

前 言

大菱鲆是欧洲名贵的经济鱼种,它适应低水温环境、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细嫩、胶质丰富、口感独特,深受养殖业者和消费者的喜爱。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水产专家们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十分成熟,在我国北方沿海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特色产业,养殖年产量近5万吨,年总产值超过40亿元,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一项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时间短,从业人员参差不齐,目前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养殖疾病增多、用药不规范、甚至有少数单位滥用违禁药物等问题,以至于出现不合格商品鱼上市的现象。由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大菱鲆生产与销售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旨在帮助养殖业户实现健康养殖,少用药或不用药,远离生产过程中对药物的依赖,养殖出合格可销售的大菱鲆产品。

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

一、大菱鲆养殖 (一)养殖设施

包括养鱼车间、养殖池、充氧、调温、调光、进排水及水处理设施和分析化验室等。养鱼车间应选择在沿岸水质优良、无污染、能打出海水井的岸段建设,车间内保持安静,保温性能良好。养鱼池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宜,平均池深80厘米左右。

(二)环境条件

主要水质理化因子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质:养殖区附近海面无污染源,不含泥,含沙量少,水质清澈,符合国家渔业二级水质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井水水质优良,不含任何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不含有有害重金属离子,硫化物不超过0.02mg/L,总大肠杆菌数小于5000个/L,盐度在20以上。为检验井水质量,可先用少量鱼苗试养,鱼苗正常时再进行养殖生产。

2.光照:大菱鲆为底栖鱼类,光照不宜太强,以500~1500Lux为宜。光线应均匀、柔和、不刺眼,感觉舒适为度。光照节律与自然光相同。

3.水温:大菱鲆是冷水性鱼类,耐受温度范围为3~23℃,养殖适宜温度为10~20℃,14~19℃水温条件下生长较快,最佳养殖水温为15~18℃。

4.盐度:大菱鲆养殖的适应盐度范围较宽,耐受盐度范围为12~40,适宜盐度为20~32,最适宜盐度为25~30,提倡在最适宜盐度条件下养殖。

5.pH:养殖水体的pH应高于7.3,最好维持在7.6~8.2之间。 6.溶解氧:大于6mg/L。 (三)鱼苗的选择

1.购买鱼苗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应选购5厘米以上的苗种,购买苗种前,应对育苗场的亲鱼种质、苗种质量和技术水平进行考察,一定要从国家级良种场或政府指定的育苗场购买。要求苗种体形完整,无伤、无残、无畸形和无白化。同批苗的规格整齐,双眼位于身体左侧,有眼侧呈青褐色,有点状黑色素,无眼侧光滑呈白色。鱼苗体表鲜亮、光滑,无伤痕,无发暗、发红症状,活动能力强,鳃丝整齐,无炎症和寄生虫。

2.苗种运输:苗种运输前要提前做好停食和降温工作。一般使用尼龙袋充氧装运,运输时间以20小时内为宜。首先在袋内加入1/3左右砂滤海水,鱼苗计数装入袋内、充氧、封口,再装入泡沫箱或纸箱中运输。10升的包装袋,每袋可装全长5~10厘米的鱼苗50~100尾;全长15厘米的鱼苗,每袋可装30~50尾。鱼苗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碰撞、破袋、漏气、漏水、氧气不足等现象发生。水温偏高或运输距离较远时,应在运输袋中加入少量冰块以便降温和抑制细菌繁殖。

3.入池条件:鱼苗放入池里的温差要控制在1~2℃范围内,盐度

差在5以内。以减轻鱼苗因环境改变而发生应激反应。

(四)鱼种放养

1.放养密度:一般放养密度可参考表1:

表1 养成阶段大菱鲆的放养密度

2.控制和调整养殖密度:实际生产中要根据池水的交换量和鱼苗的生长等情况,对养殖密度进行必要的调整。控制养殖密度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当池水交换量小于每天6个量程以下时,要适当降低密度;当交换量大于每天10个量程以上时,可酌情增加密度;也可根据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多少来决定增减密度;

(2)每个月对鱼进行取样称重结果,而决定是否调整密度; (3)充分利用养殖面积,既不能因为放养过密而引起某些养殖池内的鱼生长速度下降,也不能因为放养密度过小而浪费养殖面积。

(4)为保证分池操作过多发生胁迫反应而对鱼的生长产生影响,每次分池和倒池前需充分做好计划,以保证放养鱼至少在一个水池内稳定一段时间,再进行分池操作。

(五)饲料及投喂

1.大菱鲆的营养要求:大菱鲆对饲料的基本要求是高蛋白、中脂肪,与其他肉食性鱼类相比,它对脂肪的需求略低一些。如果长期投喂高脂肪饲料,则会降低肝脏的功能。为了使大菱鲆健康生长,必须投喂适宜大菱鲆各生长阶段所需的饲料。苗种期(包括稚幼鱼期)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45%~56%;养成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50%。大菱鲆对脂肪的需求较低,苗种期饲料中脂肪的含量为10%左右,养成期为10%~13%。最适的C/P比(能量与蛋白比),苗种期为65%左右;随着鱼的生长,养成期饲料的C/P比提高到65%~76%;出池前所用饲料C/P比达到80%。

2.饲料的选择:大菱鲆养殖所用的饲料要适合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其中包含有适量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所用饲料要容易投喂,饲料颗粒成型良好,在水中不易溃散。在选购饲料时,应检查饲料标签是否标明以下内容:

应标有“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字样,以明示产品符合GB13078的规定;标明主要成分保证值,即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食盐、水分、氨基酸等的含量;标明生产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规格、型号、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等。

大菱鲆不同时期配合饲料的主成分含量应达到表2的要求:

表2 大菱鲆饲料主成分含量要求

为杜绝病源生物从饲料中带入养鱼池内,建议工厂化养殖禁止使用湿性颗粒饲料和任何生鲜料。

3.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方法: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量依鱼体重、水温而定。在一定条件下,3~1000克体重的鱼投喂量为6%~0.4%。在苗种期应尽量增加投喂次数,每天投喂6~10次,以后随着生长而逐渐减少投喂次数。长到100克左右,每天投喂4次;长到300克左右,每天投喂2~3次;长到500克,每天投喂2次;长到500克以上,每天投喂1~2次。

在夏季高水温期,每天投喂1次,或2~3天投喂1次,投饵量控制在饱食量的50%~60%。

4.投饲次数与投饲率:由于大菱鲆属于变温动物,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摄食量有很大差异。一般在苗种期日投饵率在6%~4%,长到100克大致为2%左右,长到300克以上大致掌握在1%~0.5%。

不同水温条件下干性颗料饲料的日投饵率参考值见表3,大菱鲆专用干性颗粒饲料的规格见表4。

表3 不同水温条件下干性颗粒饲料饲料的日投饵率

表4大菱鲆干性颗粒饲料饲料规格

5.投喂注意事项:上面所提到投饵量和投饵方法,只是一个大概

标准。在实际投喂时,还要根据下列情况,灵活掌握,酌情调整。

(1)投喂时既要评估饲料的损失率、饲料效率又要评估所用饲料对鱼的健康生长等情况。一般按鱼饱食量的80%~90%投喂比较经济合理。由于各池的换水率、养殖密度、水温等不同,鱼每天的摄食量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实际投喂操作时,要密切注意鱼的摄食状态、残饵量,随时调整投喂量。

(2)每次投喂,可将总投喂量的60%先在全池撒投一遍,剩下40%根据鱼的摄食状态再进行补充撒投。

(3)大菱鲆耐高水温的能力比较弱,而且个体越大,耐高水温的能力越弱。因此,在高温期间,从维持鱼的体力出发,要按日投喂量的1/5~1/2,每天投喂1次或隔天投喂1次,并添加复合维生素。7~9月份属高水温期,一定要减少投喂量,以便养殖鱼能维持较高的体力和保证存活。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方可投喂含脂肪稍高的饲料。

(六)水质管理 1.养殖用水管理

大菱鲆目前的主要养殖模式为“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深井海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生产商品鱼的质量。所以选择适宜的海水井非常重要。岩礁岸断裂带打出的井,井深达80~120米,水体清澈,不含颗粒物,水化学成分与自然海水非常接近,并符合海水养殖水质标准,周年水温11~15℃,可视为优质的井水水源。其他沿岸带海水井水质情况如下:

粉泥沙岸带打出的井:粉泥沙岸带打出的井(如山东莱州),井深

18~22米,水体清澈,基本不含颗粒物,周年水温变化范围为14~18℃。

粗砂岸带打出的井:如海阳粗砂岸带打出的井,井深10米左右,水体清浊程度和水温受风力和潮汐影响较大,有时含微颗粒物(细沙)较多。周年水温变化范围较大(8~23℃),盐度接近自然海水。

粉泥沙带、卤水区打出的井:在山东昌邑和河北唐山等地粉泥沙带、卤水区打出的井,井深100米至1000米以上,在同一地区可以打出淡水井和卤水井,按需进行勾兑使用,周年水温变化范围为14~16℃。

大菱鲆养殖的水源可以不同,但都要求水质无污染。抽取的自然海水和井水,可根据水源水质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沉淀、过滤、消毒(紫外线或臭氧)、曝气等措施处理后再入池使用,尤其地下井水含氧量低(最低的仅有0.2~0.5毫克/升),须充分曝气使进水口的溶氧量达到5~7毫克/升入池使用。池内按3~4平方米布气石1个,连续辅助充气,或充纯氧(液氧),使养鱼池内的溶解氧水平维持在6毫克/升以上,出水口处的溶解氧仍能达到5毫克/升。目前工厂化养殖普遍使用的曝气装臵主要有叶轮式曝气机和富氧发生器,前者主要用于入池前的曝气,后者主要用于入池的充气。现在已有不少厂家使用液氧,养鱼效果良好,密度和产量可以成倍提高。

海水和地下井水入池后,应根据大菱鲆对环境条件要求,调节养殖水体的水温、pH、盐度,并创造池内良好的流态环境。

养成水深一般控制在40~60 厘米,日换水量为养成水体的5~10倍,并根据养成密度及供水情况进行调整。日清底1~2次,及时清除养殖池底和池壁污物,保持水体清洁、远离污染。

2.日常水质管理

(1)监测水质因子:养成期间要配齐仪器设备定时检测水质,每天抽样检测养殖用水的温度、溶解氧、盐度、pH、硫化物含量、氨氮浓度等,注意观察水质的色、味变化。

(2)水质调节:主要通过调节水的交换量来控制。一般换水量保持在5~10个量程/天,具体需要根据养殖密度、水温及供水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水温超过20℃时要加大换量,当水温长期处于22℃以上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以防止大菱鲆发生高温反应而导致充血发病死亡。

(3)清污:每次投饵完毕,可拔起池外排污立管,池底积存的残饵、粪便和其他污物便会随迅速下降的水位和高速旋转的水流排出池外。与此同时,要清洗池壁、充气管和气石上黏着的污物,捞出死鱼。死鱼应集中埋掉或用火焚化。水桶、捞网及其他工具要用漂白粉消毒后备用,做到工具配备到池,专池专用。

(4)倒池:为保证池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养鱼池要定期或不定期倒池。当个体差异明显,需要分选或密度日渐增大、池子老化及发现池内外卫生隐患时应及时倒池,进行消毒、洗刷等操作。

(5)其他日常操作及注意事项:为了预防高温期疾病的发生,应采取降温措施。如遇短期高温,可加强海水消毒,加大流量,适当减少投喂量和增加饲料的营养和维生素水平等。各个养成池配备的专用工具,使用前后要严格消毒。工作人员出入车间和入池前均要对所用的工具、水靴和手脚进行消毒。每日工作结束后,车间的外池壁和走

道都要进行消毒处理。白天要经常巡视车间,检查气、水、温度和鱼苗有无异常情况,及时捞出体色发黑,活动异常,有出血、溃疡症状的病鱼,焚埋处理。晚上也要有专人值班,巡查鱼池和设备。每天晚上总结当天工作情况,并列出次日工作内容。每月测量生长一次,统计投饵量和成活率,换算饲料转化率,综合分析养成效果。

(七)病害防治和药物使用 1.观察检测

肉眼定时观察养殖鱼的摄食、游动和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病鱼及死鱼,捞出病鱼、死鱼进行解剖分析、显微镜观察,分析原因,记录在案。对病鱼、死鱼做焚埋处理。

2.防治原则

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控光、调温、水质处理、使用安全消毒剂、增加流水量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药物使用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严禁使用农业部第193号公告中所列的药物,具体内容见表5。

无公害食品的禁用药物见表6。

(八)养殖大菱鲆的生长与成活率:

大菱鲆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与苗种质量、饲养水温、饲养密度、换水率、饲养方式、所用饲料和投喂方法等都关系密切,任何一项均不可忽视。在水温低于7℃或高于22℃时,大菱鲆生长会减慢或不生长。在水温10~22℃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饲养密度越大,生长越慢;换水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饲料的营养平衡,转化率高,利于生长;适温周期长,相对生长快。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体重达到100克以前,大菱鲆体长增长较慢,但日增重率较快;体重达到100克以后,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养殖2年内的大菱鲆平均日体重增长速度为4.82克/天,最高可达18克/天,其中第一年的日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23克/天,第二年的日平均增长速

度可达6.84克/天。以1997年山东省蓬莱市某鱼类养殖试验场的养殖为例,养殖250天的大菱鲆平均体重达500克左右;养殖390天左右,体重达1000克左右;养殖520天,体重达2000克左右;养殖600天,体重达2500克。大菱鲆同期苗的生长速度差异也很大,养殖613天的成鱼最大个体可达4300克,而最小个体仅550克。1998年引进苗,养殖247天,平均体重达693克,最大个体820克,最小个体才300克。由此可见,大菱鲆养殖第一年的体重增长可达1000克左右,第二年、第三年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体重增长可以超过1000克/年。这同时说明:选好苗种、优化养殖条件,使用优质饲料,预防疾病发生,对养好大菱鲆、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至关重要。

(九)商品鱼出池 1.商品鱼上市要求

商品鱼要求体态完整、体色正常、无伤、无残,健壮活泼、大小均匀。养成鱼达到商品规格时,可考虑上市。上市前要严格按照休药期规定的时间停药,使用过的药物要低于国家规定的药物残留限量值方可上市出售(参见表7),无公害产品还应符合低于表8的限量值要求。目前国内活鱼上市规格每尾至少要达500克以上,国际市场通常达到每尾1千克以上,今后应提倡大规格商品鱼上市,以便与国际市场接轨。

表7农业部公告235号批准使用的药物最高残留限量

2.商品鱼运输

商品鱼出池时将池水排放至15~20厘米深度,用手抄网将鱼捞至桶中,然后计数、装袋、充氧、装箱发运。一般采用聚乙烯袋打包装运,车运或空运上市。运输前要停食一天,进行降温处理,运输水温以7~8℃为宜。程序是首先在袋内加注1/5~2/5的砂滤海水,然后放鱼、充氧、打包,再封装入泡沫箱中,运输鱼体重和水重量为1:1左右。解包入池时,温差要求在2℃以内,盐度差在5以内。

二、亲鱼培育 (一)环境和设施条件

养殖场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方便,电力充足,具有淡水的地方。水质清澈,符合国家渔业二级水质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亲鱼培育设施包括控温、控光、充气、进排水和水处理等设施设备。亲鱼培育池可采用木槽(内衬橡胶内壁)、玻璃钢水槽和水泥池。池形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和八角型等几种。容积10~100立方米不等,通用型容积为20~60立方米,池深0.6~1.2米。进水口依切线或对角线方向设于池子顶部,中央排水口设于池子中央,池水环流过后通过中央排水柱排出池外。池外的排水柱由内、外套管组成,可与中央排水

柱相匹配自由调节池内水位和流速。

(二)亲鱼的质量要求

大菱鲆亲鱼有两种来源,一是从野生群体中挑选;二是从养殖群体中挑选。我国不是大菱鲆的原产地,所以主要依赖于第二种途径获得亲鱼。大菱鲆亲鱼在一般繁殖条件下,只有50%左右的雌鱼在生产季节排卵,其它雌鱼或者不产卵,或者产卵迟后,且卵子的质量变化较大,所以苗种繁育场应保有充足的亲鱼数量,通常>100尾为宜。

大菱鲆为雌雄异体,缺乏第二性征。雌雄亲体的区别主要通过周期性的发育过程而逐步显现出来。雌性个体较大,产卵前身体的肥满度增大,性腺隆起明显;雄性个体相对较小,成熟期身体的肥满度一般,性腺部位不突出。

亲鱼应体形完整、色泽正常、健康无伤、活动力强、集群性好、摄食积极、年龄与规格适宜。雌鱼要求3龄以上,体重3千克以上,体长40厘米以上;雄鱼2龄以上,体重2千克以上,体长30~35厘米。入池亲鱼的雌雄比例为1︰1或1︰1.5。亲鱼允许使用到6龄。

亲鱼采用低温保温泡沫箱运输,温度在10℃左右,1~2尾/箱。当年繁殖季节运输的亲鱼,一般应为下一个繁殖季节使用。

(三)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的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质清澈透明,符合国家渔业水质二级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光照度60~600Lux,池顶及周围遮光,以利于全人工光周期控制;水温8~15℃,盐度28~35;pH7.8~8.2;溶解氧>7mg/L;

氨氮<0.1mg/L;流水的水交换量至少为2~6个全量;亲鱼培育车间要求保持环境安静,禁止噪音和人员活动干扰。

亲鱼培育密度应小于5kg/m2,一般为1~1.5尾/m2。亲鱼培育饲料有软颗粒饲料、干颗粒饲料、经消毒的优质鲜杂鱼等。软颗粒饲料主要成分为粉状配合饲料、优质鲜杂鱼等经冷冻贮存备用。饲料颗粒应大小适口。颗粒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2%,鲜饲料的日投喂量为3~5%,每日投喂1~2次。建议最好完全选用亲鱼专用干颗粒饲料喂养亲鱼,以防病源生物的入侵。

大菱鲆在大西洋沿岸自然产卵为春季,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驯化的亲鱼通过控温、控光,则可实现全年产卵。亲鱼培育车间应设臵全人工光、温控制条件,照明灯可安装在亲鱼水槽的盖板下面,也可以安装在有遮光幕的亲鱼池上方离水面1~1.2m,光照时间由每天8小时逐渐增至每天16小时,水温由8℃逐步增至14℃。如此经过连续2个月的调控,即可使亲鱼分期、分批成熟。

三、人工繁殖和孵化 (一)人工繁殖 1.亲鱼成熟度的检测

在人工繁殖条件下,大菱鲆雄性成熟较早,腹部不突出;雌性成熟较晚但腹部隆起会随性腺的发育而不断膨大。达性成熟的亲鱼无明显的副性征和生殖行为。

大菱鲆雌鱼可通过卵巢在腹面突出的程度判断成熟度。0阶段:不突出;1阶段:卵巢后小叶轻微突出;2阶段:卵巢后小叶明显突出,

而前小叶轻微突出;3阶段:卵巢前后小叶都明显突出。当雌鱼发育到第3个阶段时,可用手轻挤卵巢,可见有成熟卵流出。

大菱鲆雄鱼性腺不明显,挤压力度大于雌鱼,可见有精液流出。 2.人工授精

大菱鲆为分批产卵鱼类,每一产卵季节可多次产卵。大菱鲆卵子成熟后,先进入生殖腔,即可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挤卵受精。大菱鲆每尾雌鱼都有规则的排卵间隔,但个体的排卵周期有所不同:短的60(±4)小时,长的113(±2)小时,大多数在80~90小时之间。在12~14℃时,必需在排卵后10小时之内挤卵,才能保证卵子最大成活,这一时限受水温影响。

人工授精时,先擦干鱼体和器皿,防止水及排泄物混入。然后按1×105粒卵加入1~5ml精液,快速搅拌均匀使精卵充分接触,再加入少量经沉淀沙滤的海水,使精液、卵子、水的体积比约为0.5︰100︰100,继续搅拌1分钟,然后静臵5分钟,再加入海水,静臵10~15分钟,待吸水膨胀后,清水冲洗1~2次,放入2000ml量筒中,加海水使上浮卵和沉淀卵分离。记录上浮卵数,上浮卵经消毒后放入孵化器中孵化。

大菱鲆卵子的卵径是卵子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卵径在0.9~1.1mm时,受精率较高,而卵径为1.1~1.2mm受精率中等或较低,卵径0.9mm以下的受精率最差。优质的受精卵透明、浑圆,卵周隙小。受精后的第1、2次分裂,清晰对称。

如需运输大菱鲆受精卵,装箱密度因运输距离长短而定,一般为3000~150000粒/L。运输过程中充氧袋内需保持低温状态。

(二)孵化

大菱鲆受精卵在海水中呈浮性,故采用常规浮性卵孵化方法。孵化容器普遍使用的有小型玻璃水槽(25~130L)和大型玻璃钢水槽(1~10m3)或水泥池(10~20m3)。孵化槽(或池)中可安臵一个或多个孵化网箱,孵化网箱一般为80cm×60cm×60cm左右,使之呈漂浮状态,孵化网箱上口露出水面约10cm左右。

为保持孵化池中有充足的氧气,孵化池中的水体应保持循环流动,同时可用若干充气石充气,使孵化池内溶解氧的水平保持在6mg/L以上,同时在每个孵化箱中央安臵气石1个,以保持水流,使受精卵在水体中呈均匀分布状态。孵化池每天水的循环量应保持在2~3个量程,每天统计沉卵量的多少及时吸出沉卵。

孵化时应满足以下条件:水质应符合符合国家渔业水质二级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避免直射阳光,光照度100~1000Lux,以500Lux为佳;水温10~16℃,以12~15℃最好,盐度:28~35;pH 7.8~8.2;溶解氧>6mg/L;氨氮<0.1mg/L。受精卵按30~60万粒/m3的密度,放入0.5~1 m3的孵化网箱中孵化。

在12~14℃条件下,受精卵可在一周以内孵化。布池有两种方式:一种将发眼卵收集、冲洗、计数后直接布池;另一种,将破膜后的初孵仔鱼用光滑器皿小心移入饲育槽中,调整水量和气量,以保证溶氧充足,同时清除死苗,保持清洁卫生,进入苗种培育程序。

四、苗种培育

(一)环境条件

育苗场址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方便,电力充足,具有淡水的地方。地理位臵应临近自然海水,潮流畅通,临岸海水较深,不易受大潮侵袭,场地开阔,滩地平坦。礁滩、沙滩和泥沙滩均为理想之处。水源地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二级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厂区附近海面无污染,不含泥,含沙量少,水质清澈。海水井水质优良,重金属含量不超标,无任何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盐度在20以上。

(二)育苗设施

应包括苗种培育室、生物饵料培养室、充气设施、控温设施、水处理设施包括(紫外线消毒设备)以及进排水设施设备等。

育苗池分为前期培育池、后期培育池、中间培育池等几种。

前期培育池: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10~20m2,深0.8~1.0m。 后期培育池:面积20~40m2,水深1~1.5m,有独立的进、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孔以一定的坡度倾斜,以利于排水。

中间培育池: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30~50m2,池深0.8~1.0m,,要求水循环和排污功能良好。

饲料培育培养设备、设施见表9

表9 饲料培养设备设施

(三)生物饵料培育

大菱鲆苗种培育使用的生物饵料主要有海水小球藻、轮虫和卤虫。 海水小球藻为拟球藻。在生产上多采用一次性培养法。主要根据大菱鲆苗种生产流程和仔稚鱼需要、投喂的时间和数量来决定培养的批次和规模。

轮虫为褶皱臂尾轮虫。轮虫的培养一般采取一次性培养法和连续培养法,或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培养。经过培养的轮虫必需进行营养强化,营养强化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强化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用富含EPA/DHA的海洋微藻,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绿球藻等投喂轮虫。其中以小球藻、微绿球藻最为普遍;二是用富含EPA/DHA的人工强化剂,如乌贼鱼油、鱼油等产品。投喂鱼苗前6~12小时,进行强化培养。

卤虫采用卤虫孵化器进行孵化,幼体经分离后进行营养强化,再采收投喂大菱鲆仔稚鱼。卤虫的强化,参照轮虫的强化方法。

(四)仔稚鱼培育

1.环境要求

大菱鲆虽然为广盐性鱼类,但苗种培育的盐度以30~40为宜;水

温13~18℃,早期仔鱼培育期,水温应与孵化水温一致,第2天开始缓缓升温,10天后升到16~18℃,并稳定在18℃;光照强度500~2000Lux,光线应均匀、柔和;pH7.8~8.2;溶解氧6mg/L以上。

2.培育密度

培育密度应根据水温、溶解氧、氨氮等指标而定。一般情况下,初孵仔鱼密度1×104~2×104尾/m2。仔鱼体重至0.1g/尾,培育密度2000~3000尾/m2,换水量5~6个循环/日;仔鱼体重至0.5g/尾,培育密度1500~2000尾/m2,换水量6~8个循环/日;变态伏底稚鱼(体重2g/尾)1000~2000尾/m2,换水量8~10个循环/日。

3.培育期的管理

孵化仔鱼1~5天内可采用静水培育方式,日换水量可由1/5增至全部换水,日换水次数可由每天1次逐步增至每天两次;从第6天开始建立流水培育程序,水交换量随仔鱼的生长和密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可渐增至3~4个循环/日;仔鱼体重至0.1g/尾,换水量5~6个循环/日;仔鱼体重至0.5g/尾,换水量6~8个循环/日;变态伏底稚鱼(体重2g/尾),换水量8~10个循环/日。

育苗容器中良好的充气条件有助于增进鱼苗食欲、加速生长、抑制细菌增殖和提高育苗成活率。培育水池用6~8个气石进行微充气,5~10天仔鱼最佳充其量为每小时30L/m3,以后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增加充气量,直至每小时60L/m3。

采用专用的清底工具(丁字形吸污器)清底,一般每天清底1~2次。

4.饲料投喂

苗种培育饲料系列主要有小球藻、轮虫、卤虫等生物性饲料和颗粒配合饲料。

小球藻:在苗种培育早期,从进水管以微流速加入,使水体中小球藻的浓度保持在8~10万个/ml水体,一方面用于保持水色,另一方面提高轮虫活力。苗种培育期间使用的小球藻应新鲜无污染。

轮虫:轮虫作为开口饲料。从孵化后第3天投喂,连续投喂15~20天;每日投喂2~4次,轮虫每次投喂使水体达到5~10个/ml,苗种培育期间使用的轮虫应冲洗干净,无病原。

卤虫:从第9~10天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连续投喂20天左右;每日投喂2~4次,卤虫每次由开始的0.1~0.2个/ml,逐步增加至1~2个/ml。苗种培育期间使用的卤虫应与卤虫壳完全分离。

配合饲料:第12~15天开始投喂颗粒配合饲料直至育苗结束。投喂配合饲料,大菱鲆苗种25天前颗粒饲料粒径250~400m,0.1~0.15g体重的仔稚鱼颗粒饲料粒径微400~600m,0.5g体重颗粒饲料粒径微800m左右。随着鱼体的生长,配合饲料粒径逐渐增加。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15%。饲料颗粒大小适口,投喂及时,宜少投勤投。

5.分苗

随着育苗的生长应定期进行分苗。孵化后15~20天进行首次分苗,第30~35天可以进行第二次分苗,第60天进行第三次分苗。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苗可从密度上加以稀疏,第三次则需按大、中、小三个等级

进行分拣,分类培育。

(五)中间培育

孵化后60~70天苗种可达3cm,此时绝大多数苗种已完成变态,逐渐转入底栖生活。为提高养殖苗种质量,需转入中间培育阶段。至5cm以上才可作为商品苗种提供养殖所用。

放苗前用漂白液浸泡、消毒苗池,冲洗干净后,加入过滤海水备用。全长3~5cm的苗种,放苗密度为1000~2000尾/m2。培育期间饲料要求营养均衡,可使用优质的配合饲料,也可采用自制的软颗粒饲料。投喂早期每日投喂8~10次,随鱼体长大,渐减至3~4次。为防止残饵的污染,每次投饵后必须放净池水,排除沉淀的残饵和粪便,清除油膜,换水量为每天8~10个循环。一般情况下,从初孵仔鱼到商品苗阶段的育苗成活率为10~20%,较高可达到30%左右。

出池:大菱鲆苗种通常采取排水集苗出池,操作中应避免苗种出池损伤,苗种出池应进行质量和规格检测。

运输:苗种的运输方式有箱式或桶式容器充气运输、活水船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运输用水水温、盐度可根据养成水环境要求提前进行调节。苗种运输应停食1天以上。

(六)苗种质量

1.苗种规格

苗种规格应符合表10的要求。

表10 苗种的规格要求

2.苗种质量

要求色泽正常,健康无损伤残,无病害、无畸形,无白化,活动能力强,摄食良好。全长合格率、伤残率应符合表10的要求,并经卫生、检疫、商检等部门检验合格。

表11 苗种全长合格率、伤残率要求

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菱鲆专家组

二OO六年十二月

前 言

大菱鲆是欧洲名贵的经济鱼种,它适应低水温环境、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细嫩、胶质丰富、口感独特,深受养殖业者和消费者的喜爱。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水产专家们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十分成熟,在我国北方沿海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特色产业,养殖年产量近5万吨,年总产值超过40亿元,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一项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时间短,从业人员参差不齐,目前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养殖疾病增多、用药不规范、甚至有少数单位滥用违禁药物等问题,以至于出现不合格商品鱼上市的现象。由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大菱鲆生产与销售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旨在帮助养殖业户实现健康养殖,少用药或不用药,远离生产过程中对药物的依赖,养殖出合格可销售的大菱鲆产品。

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

一、大菱鲆养殖 (一)养殖设施

包括养鱼车间、养殖池、充氧、调温、调光、进排水及水处理设施和分析化验室等。养鱼车间应选择在沿岸水质优良、无污染、能打出海水井的岸段建设,车间内保持安静,保温性能良好。养鱼池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宜,平均池深80厘米左右。

(二)环境条件

主要水质理化因子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质:养殖区附近海面无污染源,不含泥,含沙量少,水质清澈,符合国家渔业二级水质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井水水质优良,不含任何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不含有有害重金属离子,硫化物不超过0.02mg/L,总大肠杆菌数小于5000个/L,盐度在20以上。为检验井水质量,可先用少量鱼苗试养,鱼苗正常时再进行养殖生产。

2.光照:大菱鲆为底栖鱼类,光照不宜太强,以500~1500Lux为宜。光线应均匀、柔和、不刺眼,感觉舒适为度。光照节律与自然光相同。

3.水温:大菱鲆是冷水性鱼类,耐受温度范围为3~23℃,养殖适宜温度为10~20℃,14~19℃水温条件下生长较快,最佳养殖水温为15~18℃。

4.盐度:大菱鲆养殖的适应盐度范围较宽,耐受盐度范围为12~40,适宜盐度为20~32,最适宜盐度为25~30,提倡在最适宜盐度条件下养殖。

5.pH:养殖水体的pH应高于7.3,最好维持在7.6~8.2之间。 6.溶解氧:大于6mg/L。 (三)鱼苗的选择

1.购买鱼苗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应选购5厘米以上的苗种,购买苗种前,应对育苗场的亲鱼种质、苗种质量和技术水平进行考察,一定要从国家级良种场或政府指定的育苗场购买。要求苗种体形完整,无伤、无残、无畸形和无白化。同批苗的规格整齐,双眼位于身体左侧,有眼侧呈青褐色,有点状黑色素,无眼侧光滑呈白色。鱼苗体表鲜亮、光滑,无伤痕,无发暗、发红症状,活动能力强,鳃丝整齐,无炎症和寄生虫。

2.苗种运输:苗种运输前要提前做好停食和降温工作。一般使用尼龙袋充氧装运,运输时间以20小时内为宜。首先在袋内加入1/3左右砂滤海水,鱼苗计数装入袋内、充氧、封口,再装入泡沫箱或纸箱中运输。10升的包装袋,每袋可装全长5~10厘米的鱼苗50~100尾;全长15厘米的鱼苗,每袋可装30~50尾。鱼苗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碰撞、破袋、漏气、漏水、氧气不足等现象发生。水温偏高或运输距离较远时,应在运输袋中加入少量冰块以便降温和抑制细菌繁殖。

3.入池条件:鱼苗放入池里的温差要控制在1~2℃范围内,盐度

差在5以内。以减轻鱼苗因环境改变而发生应激反应。

(四)鱼种放养

1.放养密度:一般放养密度可参考表1:

表1 养成阶段大菱鲆的放养密度

2.控制和调整养殖密度:实际生产中要根据池水的交换量和鱼苗的生长等情况,对养殖密度进行必要的调整。控制养殖密度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当池水交换量小于每天6个量程以下时,要适当降低密度;当交换量大于每天10个量程以上时,可酌情增加密度;也可根据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多少来决定增减密度;

(2)每个月对鱼进行取样称重结果,而决定是否调整密度; (3)充分利用养殖面积,既不能因为放养过密而引起某些养殖池内的鱼生长速度下降,也不能因为放养密度过小而浪费养殖面积。

(4)为保证分池操作过多发生胁迫反应而对鱼的生长产生影响,每次分池和倒池前需充分做好计划,以保证放养鱼至少在一个水池内稳定一段时间,再进行分池操作。

(五)饲料及投喂

1.大菱鲆的营养要求:大菱鲆对饲料的基本要求是高蛋白、中脂肪,与其他肉食性鱼类相比,它对脂肪的需求略低一些。如果长期投喂高脂肪饲料,则会降低肝脏的功能。为了使大菱鲆健康生长,必须投喂适宜大菱鲆各生长阶段所需的饲料。苗种期(包括稚幼鱼期)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45%~56%;养成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50%。大菱鲆对脂肪的需求较低,苗种期饲料中脂肪的含量为10%左右,养成期为10%~13%。最适的C/P比(能量与蛋白比),苗种期为65%左右;随着鱼的生长,养成期饲料的C/P比提高到65%~76%;出池前所用饲料C/P比达到80%。

2.饲料的选择:大菱鲆养殖所用的饲料要适合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其中包含有适量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所用饲料要容易投喂,饲料颗粒成型良好,在水中不易溃散。在选购饲料时,应检查饲料标签是否标明以下内容:

应标有“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字样,以明示产品符合GB13078的规定;标明主要成分保证值,即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食盐、水分、氨基酸等的含量;标明生产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规格、型号、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等。

大菱鲆不同时期配合饲料的主成分含量应达到表2的要求:

表2 大菱鲆饲料主成分含量要求

为杜绝病源生物从饲料中带入养鱼池内,建议工厂化养殖禁止使用湿性颗粒饲料和任何生鲜料。

3.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方法:干性颗粒饲料的投喂量依鱼体重、水温而定。在一定条件下,3~1000克体重的鱼投喂量为6%~0.4%。在苗种期应尽量增加投喂次数,每天投喂6~10次,以后随着生长而逐渐减少投喂次数。长到100克左右,每天投喂4次;长到300克左右,每天投喂2~3次;长到500克,每天投喂2次;长到500克以上,每天投喂1~2次。

在夏季高水温期,每天投喂1次,或2~3天投喂1次,投饵量控制在饱食量的50%~60%。

4.投饲次数与投饲率:由于大菱鲆属于变温动物,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摄食量有很大差异。一般在苗种期日投饵率在6%~4%,长到100克大致为2%左右,长到300克以上大致掌握在1%~0.5%。

不同水温条件下干性颗料饲料的日投饵率参考值见表3,大菱鲆专用干性颗粒饲料的规格见表4。

表3 不同水温条件下干性颗粒饲料饲料的日投饵率

表4大菱鲆干性颗粒饲料饲料规格

5.投喂注意事项:上面所提到投饵量和投饵方法,只是一个大概

标准。在实际投喂时,还要根据下列情况,灵活掌握,酌情调整。

(1)投喂时既要评估饲料的损失率、饲料效率又要评估所用饲料对鱼的健康生长等情况。一般按鱼饱食量的80%~90%投喂比较经济合理。由于各池的换水率、养殖密度、水温等不同,鱼每天的摄食量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实际投喂操作时,要密切注意鱼的摄食状态、残饵量,随时调整投喂量。

(2)每次投喂,可将总投喂量的60%先在全池撒投一遍,剩下40%根据鱼的摄食状态再进行补充撒投。

(3)大菱鲆耐高水温的能力比较弱,而且个体越大,耐高水温的能力越弱。因此,在高温期间,从维持鱼的体力出发,要按日投喂量的1/5~1/2,每天投喂1次或隔天投喂1次,并添加复合维生素。7~9月份属高水温期,一定要减少投喂量,以便养殖鱼能维持较高的体力和保证存活。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方可投喂含脂肪稍高的饲料。

(六)水质管理 1.养殖用水管理

大菱鲆目前的主要养殖模式为“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深井海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生产商品鱼的质量。所以选择适宜的海水井非常重要。岩礁岸断裂带打出的井,井深达80~120米,水体清澈,不含颗粒物,水化学成分与自然海水非常接近,并符合海水养殖水质标准,周年水温11~15℃,可视为优质的井水水源。其他沿岸带海水井水质情况如下:

粉泥沙岸带打出的井:粉泥沙岸带打出的井(如山东莱州),井深

18~22米,水体清澈,基本不含颗粒物,周年水温变化范围为14~18℃。

粗砂岸带打出的井:如海阳粗砂岸带打出的井,井深10米左右,水体清浊程度和水温受风力和潮汐影响较大,有时含微颗粒物(细沙)较多。周年水温变化范围较大(8~23℃),盐度接近自然海水。

粉泥沙带、卤水区打出的井:在山东昌邑和河北唐山等地粉泥沙带、卤水区打出的井,井深100米至1000米以上,在同一地区可以打出淡水井和卤水井,按需进行勾兑使用,周年水温变化范围为14~16℃。

大菱鲆养殖的水源可以不同,但都要求水质无污染。抽取的自然海水和井水,可根据水源水质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沉淀、过滤、消毒(紫外线或臭氧)、曝气等措施处理后再入池使用,尤其地下井水含氧量低(最低的仅有0.2~0.5毫克/升),须充分曝气使进水口的溶氧量达到5~7毫克/升入池使用。池内按3~4平方米布气石1个,连续辅助充气,或充纯氧(液氧),使养鱼池内的溶解氧水平维持在6毫克/升以上,出水口处的溶解氧仍能达到5毫克/升。目前工厂化养殖普遍使用的曝气装臵主要有叶轮式曝气机和富氧发生器,前者主要用于入池前的曝气,后者主要用于入池的充气。现在已有不少厂家使用液氧,养鱼效果良好,密度和产量可以成倍提高。

海水和地下井水入池后,应根据大菱鲆对环境条件要求,调节养殖水体的水温、pH、盐度,并创造池内良好的流态环境。

养成水深一般控制在40~60 厘米,日换水量为养成水体的5~10倍,并根据养成密度及供水情况进行调整。日清底1~2次,及时清除养殖池底和池壁污物,保持水体清洁、远离污染。

2.日常水质管理

(1)监测水质因子:养成期间要配齐仪器设备定时检测水质,每天抽样检测养殖用水的温度、溶解氧、盐度、pH、硫化物含量、氨氮浓度等,注意观察水质的色、味变化。

(2)水质调节:主要通过调节水的交换量来控制。一般换水量保持在5~10个量程/天,具体需要根据养殖密度、水温及供水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水温超过20℃时要加大换量,当水温长期处于22℃以上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以防止大菱鲆发生高温反应而导致充血发病死亡。

(3)清污:每次投饵完毕,可拔起池外排污立管,池底积存的残饵、粪便和其他污物便会随迅速下降的水位和高速旋转的水流排出池外。与此同时,要清洗池壁、充气管和气石上黏着的污物,捞出死鱼。死鱼应集中埋掉或用火焚化。水桶、捞网及其他工具要用漂白粉消毒后备用,做到工具配备到池,专池专用。

(4)倒池:为保证池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养鱼池要定期或不定期倒池。当个体差异明显,需要分选或密度日渐增大、池子老化及发现池内外卫生隐患时应及时倒池,进行消毒、洗刷等操作。

(5)其他日常操作及注意事项:为了预防高温期疾病的发生,应采取降温措施。如遇短期高温,可加强海水消毒,加大流量,适当减少投喂量和增加饲料的营养和维生素水平等。各个养成池配备的专用工具,使用前后要严格消毒。工作人员出入车间和入池前均要对所用的工具、水靴和手脚进行消毒。每日工作结束后,车间的外池壁和走

道都要进行消毒处理。白天要经常巡视车间,检查气、水、温度和鱼苗有无异常情况,及时捞出体色发黑,活动异常,有出血、溃疡症状的病鱼,焚埋处理。晚上也要有专人值班,巡查鱼池和设备。每天晚上总结当天工作情况,并列出次日工作内容。每月测量生长一次,统计投饵量和成活率,换算饲料转化率,综合分析养成效果。

(七)病害防治和药物使用 1.观察检测

肉眼定时观察养殖鱼的摄食、游动和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病鱼及死鱼,捞出病鱼、死鱼进行解剖分析、显微镜观察,分析原因,记录在案。对病鱼、死鱼做焚埋处理。

2.防治原则

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控光、调温、水质处理、使用安全消毒剂、增加流水量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药物使用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严禁使用农业部第193号公告中所列的药物,具体内容见表5。

无公害食品的禁用药物见表6。

(八)养殖大菱鲆的生长与成活率:

大菱鲆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与苗种质量、饲养水温、饲养密度、换水率、饲养方式、所用饲料和投喂方法等都关系密切,任何一项均不可忽视。在水温低于7℃或高于22℃时,大菱鲆生长会减慢或不生长。在水温10~22℃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饲养密度越大,生长越慢;换水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饲料的营养平衡,转化率高,利于生长;适温周期长,相对生长快。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体重达到100克以前,大菱鲆体长增长较慢,但日增重率较快;体重达到100克以后,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养殖2年内的大菱鲆平均日体重增长速度为4.82克/天,最高可达18克/天,其中第一年的日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23克/天,第二年的日平均增长速

度可达6.84克/天。以1997年山东省蓬莱市某鱼类养殖试验场的养殖为例,养殖250天的大菱鲆平均体重达500克左右;养殖390天左右,体重达1000克左右;养殖520天,体重达2000克左右;养殖600天,体重达2500克。大菱鲆同期苗的生长速度差异也很大,养殖613天的成鱼最大个体可达4300克,而最小个体仅550克。1998年引进苗,养殖247天,平均体重达693克,最大个体820克,最小个体才300克。由此可见,大菱鲆养殖第一年的体重增长可达1000克左右,第二年、第三年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体重增长可以超过1000克/年。这同时说明:选好苗种、优化养殖条件,使用优质饲料,预防疾病发生,对养好大菱鲆、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至关重要。

(九)商品鱼出池 1.商品鱼上市要求

商品鱼要求体态完整、体色正常、无伤、无残,健壮活泼、大小均匀。养成鱼达到商品规格时,可考虑上市。上市前要严格按照休药期规定的时间停药,使用过的药物要低于国家规定的药物残留限量值方可上市出售(参见表7),无公害产品还应符合低于表8的限量值要求。目前国内活鱼上市规格每尾至少要达500克以上,国际市场通常达到每尾1千克以上,今后应提倡大规格商品鱼上市,以便与国际市场接轨。

表7农业部公告235号批准使用的药物最高残留限量

2.商品鱼运输

商品鱼出池时将池水排放至15~20厘米深度,用手抄网将鱼捞至桶中,然后计数、装袋、充氧、装箱发运。一般采用聚乙烯袋打包装运,车运或空运上市。运输前要停食一天,进行降温处理,运输水温以7~8℃为宜。程序是首先在袋内加注1/5~2/5的砂滤海水,然后放鱼、充氧、打包,再封装入泡沫箱中,运输鱼体重和水重量为1:1左右。解包入池时,温差要求在2℃以内,盐度差在5以内。

二、亲鱼培育 (一)环境和设施条件

养殖场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方便,电力充足,具有淡水的地方。水质清澈,符合国家渔业二级水质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亲鱼培育设施包括控温、控光、充气、进排水和水处理等设施设备。亲鱼培育池可采用木槽(内衬橡胶内壁)、玻璃钢水槽和水泥池。池形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和八角型等几种。容积10~100立方米不等,通用型容积为20~60立方米,池深0.6~1.2米。进水口依切线或对角线方向设于池子顶部,中央排水口设于池子中央,池水环流过后通过中央排水柱排出池外。池外的排水柱由内、外套管组成,可与中央排水

柱相匹配自由调节池内水位和流速。

(二)亲鱼的质量要求

大菱鲆亲鱼有两种来源,一是从野生群体中挑选;二是从养殖群体中挑选。我国不是大菱鲆的原产地,所以主要依赖于第二种途径获得亲鱼。大菱鲆亲鱼在一般繁殖条件下,只有50%左右的雌鱼在生产季节排卵,其它雌鱼或者不产卵,或者产卵迟后,且卵子的质量变化较大,所以苗种繁育场应保有充足的亲鱼数量,通常>100尾为宜。

大菱鲆为雌雄异体,缺乏第二性征。雌雄亲体的区别主要通过周期性的发育过程而逐步显现出来。雌性个体较大,产卵前身体的肥满度增大,性腺隆起明显;雄性个体相对较小,成熟期身体的肥满度一般,性腺部位不突出。

亲鱼应体形完整、色泽正常、健康无伤、活动力强、集群性好、摄食积极、年龄与规格适宜。雌鱼要求3龄以上,体重3千克以上,体长40厘米以上;雄鱼2龄以上,体重2千克以上,体长30~35厘米。入池亲鱼的雌雄比例为1︰1或1︰1.5。亲鱼允许使用到6龄。

亲鱼采用低温保温泡沫箱运输,温度在10℃左右,1~2尾/箱。当年繁殖季节运输的亲鱼,一般应为下一个繁殖季节使用。

(三)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的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质清澈透明,符合国家渔业水质二级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光照度60~600Lux,池顶及周围遮光,以利于全人工光周期控制;水温8~15℃,盐度28~35;pH7.8~8.2;溶解氧>7mg/L;

氨氮<0.1mg/L;流水的水交换量至少为2~6个全量;亲鱼培育车间要求保持环境安静,禁止噪音和人员活动干扰。

亲鱼培育密度应小于5kg/m2,一般为1~1.5尾/m2。亲鱼培育饲料有软颗粒饲料、干颗粒饲料、经消毒的优质鲜杂鱼等。软颗粒饲料主要成分为粉状配合饲料、优质鲜杂鱼等经冷冻贮存备用。饲料颗粒应大小适口。颗粒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2%,鲜饲料的日投喂量为3~5%,每日投喂1~2次。建议最好完全选用亲鱼专用干颗粒饲料喂养亲鱼,以防病源生物的入侵。

大菱鲆在大西洋沿岸自然产卵为春季,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驯化的亲鱼通过控温、控光,则可实现全年产卵。亲鱼培育车间应设臵全人工光、温控制条件,照明灯可安装在亲鱼水槽的盖板下面,也可以安装在有遮光幕的亲鱼池上方离水面1~1.2m,光照时间由每天8小时逐渐增至每天16小时,水温由8℃逐步增至14℃。如此经过连续2个月的调控,即可使亲鱼分期、分批成熟。

三、人工繁殖和孵化 (一)人工繁殖 1.亲鱼成熟度的检测

在人工繁殖条件下,大菱鲆雄性成熟较早,腹部不突出;雌性成熟较晚但腹部隆起会随性腺的发育而不断膨大。达性成熟的亲鱼无明显的副性征和生殖行为。

大菱鲆雌鱼可通过卵巢在腹面突出的程度判断成熟度。0阶段:不突出;1阶段:卵巢后小叶轻微突出;2阶段:卵巢后小叶明显突出,

而前小叶轻微突出;3阶段:卵巢前后小叶都明显突出。当雌鱼发育到第3个阶段时,可用手轻挤卵巢,可见有成熟卵流出。

大菱鲆雄鱼性腺不明显,挤压力度大于雌鱼,可见有精液流出。 2.人工授精

大菱鲆为分批产卵鱼类,每一产卵季节可多次产卵。大菱鲆卵子成熟后,先进入生殖腔,即可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挤卵受精。大菱鲆每尾雌鱼都有规则的排卵间隔,但个体的排卵周期有所不同:短的60(±4)小时,长的113(±2)小时,大多数在80~90小时之间。在12~14℃时,必需在排卵后10小时之内挤卵,才能保证卵子最大成活,这一时限受水温影响。

人工授精时,先擦干鱼体和器皿,防止水及排泄物混入。然后按1×105粒卵加入1~5ml精液,快速搅拌均匀使精卵充分接触,再加入少量经沉淀沙滤的海水,使精液、卵子、水的体积比约为0.5︰100︰100,继续搅拌1分钟,然后静臵5分钟,再加入海水,静臵10~15分钟,待吸水膨胀后,清水冲洗1~2次,放入2000ml量筒中,加海水使上浮卵和沉淀卵分离。记录上浮卵数,上浮卵经消毒后放入孵化器中孵化。

大菱鲆卵子的卵径是卵子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卵径在0.9~1.1mm时,受精率较高,而卵径为1.1~1.2mm受精率中等或较低,卵径0.9mm以下的受精率最差。优质的受精卵透明、浑圆,卵周隙小。受精后的第1、2次分裂,清晰对称。

如需运输大菱鲆受精卵,装箱密度因运输距离长短而定,一般为3000~150000粒/L。运输过程中充氧袋内需保持低温状态。

(二)孵化

大菱鲆受精卵在海水中呈浮性,故采用常规浮性卵孵化方法。孵化容器普遍使用的有小型玻璃水槽(25~130L)和大型玻璃钢水槽(1~10m3)或水泥池(10~20m3)。孵化槽(或池)中可安臵一个或多个孵化网箱,孵化网箱一般为80cm×60cm×60cm左右,使之呈漂浮状态,孵化网箱上口露出水面约10cm左右。

为保持孵化池中有充足的氧气,孵化池中的水体应保持循环流动,同时可用若干充气石充气,使孵化池内溶解氧的水平保持在6mg/L以上,同时在每个孵化箱中央安臵气石1个,以保持水流,使受精卵在水体中呈均匀分布状态。孵化池每天水的循环量应保持在2~3个量程,每天统计沉卵量的多少及时吸出沉卵。

孵化时应满足以下条件:水质应符合符合国家渔业水质二级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避免直射阳光,光照度100~1000Lux,以500Lux为佳;水温10~16℃,以12~15℃最好,盐度:28~35;pH 7.8~8.2;溶解氧>6mg/L;氨氮<0.1mg/L。受精卵按30~60万粒/m3的密度,放入0.5~1 m3的孵化网箱中孵化。

在12~14℃条件下,受精卵可在一周以内孵化。布池有两种方式:一种将发眼卵收集、冲洗、计数后直接布池;另一种,将破膜后的初孵仔鱼用光滑器皿小心移入饲育槽中,调整水量和气量,以保证溶氧充足,同时清除死苗,保持清洁卫生,进入苗种培育程序。

四、苗种培育

(一)环境条件

育苗场址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方便,电力充足,具有淡水的地方。地理位臵应临近自然海水,潮流畅通,临岸海水较深,不易受大潮侵袭,场地开阔,滩地平坦。礁滩、沙滩和泥沙滩均为理想之处。水源地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二级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厂区附近海面无污染,不含泥,含沙量少,水质清澈。海水井水质优良,重金属含量不超标,无任何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盐度在20以上。

(二)育苗设施

应包括苗种培育室、生物饵料培养室、充气设施、控温设施、水处理设施包括(紫外线消毒设备)以及进排水设施设备等。

育苗池分为前期培育池、后期培育池、中间培育池等几种。

前期培育池: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10~20m2,深0.8~1.0m。 后期培育池:面积20~40m2,水深1~1.5m,有独立的进、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孔以一定的坡度倾斜,以利于排水。

中间培育池: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30~50m2,池深0.8~1.0m,,要求水循环和排污功能良好。

饲料培育培养设备、设施见表9

表9 饲料培养设备设施

(三)生物饵料培育

大菱鲆苗种培育使用的生物饵料主要有海水小球藻、轮虫和卤虫。 海水小球藻为拟球藻。在生产上多采用一次性培养法。主要根据大菱鲆苗种生产流程和仔稚鱼需要、投喂的时间和数量来决定培养的批次和规模。

轮虫为褶皱臂尾轮虫。轮虫的培养一般采取一次性培养法和连续培养法,或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培养。经过培养的轮虫必需进行营养强化,营养强化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强化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用富含EPA/DHA的海洋微藻,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绿球藻等投喂轮虫。其中以小球藻、微绿球藻最为普遍;二是用富含EPA/DHA的人工强化剂,如乌贼鱼油、鱼油等产品。投喂鱼苗前6~12小时,进行强化培养。

卤虫采用卤虫孵化器进行孵化,幼体经分离后进行营养强化,再采收投喂大菱鲆仔稚鱼。卤虫的强化,参照轮虫的强化方法。

(四)仔稚鱼培育

1.环境要求

大菱鲆虽然为广盐性鱼类,但苗种培育的盐度以30~40为宜;水

温13~18℃,早期仔鱼培育期,水温应与孵化水温一致,第2天开始缓缓升温,10天后升到16~18℃,并稳定在18℃;光照强度500~2000Lux,光线应均匀、柔和;pH7.8~8.2;溶解氧6mg/L以上。

2.培育密度

培育密度应根据水温、溶解氧、氨氮等指标而定。一般情况下,初孵仔鱼密度1×104~2×104尾/m2。仔鱼体重至0.1g/尾,培育密度2000~3000尾/m2,换水量5~6个循环/日;仔鱼体重至0.5g/尾,培育密度1500~2000尾/m2,换水量6~8个循环/日;变态伏底稚鱼(体重2g/尾)1000~2000尾/m2,换水量8~10个循环/日。

3.培育期的管理

孵化仔鱼1~5天内可采用静水培育方式,日换水量可由1/5增至全部换水,日换水次数可由每天1次逐步增至每天两次;从第6天开始建立流水培育程序,水交换量随仔鱼的生长和密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可渐增至3~4个循环/日;仔鱼体重至0.1g/尾,换水量5~6个循环/日;仔鱼体重至0.5g/尾,换水量6~8个循环/日;变态伏底稚鱼(体重2g/尾),换水量8~10个循环/日。

育苗容器中良好的充气条件有助于增进鱼苗食欲、加速生长、抑制细菌增殖和提高育苗成活率。培育水池用6~8个气石进行微充气,5~10天仔鱼最佳充其量为每小时30L/m3,以后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增加充气量,直至每小时60L/m3。

采用专用的清底工具(丁字形吸污器)清底,一般每天清底1~2次。

4.饲料投喂

苗种培育饲料系列主要有小球藻、轮虫、卤虫等生物性饲料和颗粒配合饲料。

小球藻:在苗种培育早期,从进水管以微流速加入,使水体中小球藻的浓度保持在8~10万个/ml水体,一方面用于保持水色,另一方面提高轮虫活力。苗种培育期间使用的小球藻应新鲜无污染。

轮虫:轮虫作为开口饲料。从孵化后第3天投喂,连续投喂15~20天;每日投喂2~4次,轮虫每次投喂使水体达到5~10个/ml,苗种培育期间使用的轮虫应冲洗干净,无病原。

卤虫:从第9~10天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连续投喂20天左右;每日投喂2~4次,卤虫每次由开始的0.1~0.2个/ml,逐步增加至1~2个/ml。苗种培育期间使用的卤虫应与卤虫壳完全分离。

配合饲料:第12~15天开始投喂颗粒配合饲料直至育苗结束。投喂配合饲料,大菱鲆苗种25天前颗粒饲料粒径250~400m,0.1~0.15g体重的仔稚鱼颗粒饲料粒径微400~600m,0.5g体重颗粒饲料粒径微800m左右。随着鱼体的生长,配合饲料粒径逐渐增加。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15%。饲料颗粒大小适口,投喂及时,宜少投勤投。

5.分苗

随着育苗的生长应定期进行分苗。孵化后15~20天进行首次分苗,第30~35天可以进行第二次分苗,第60天进行第三次分苗。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苗可从密度上加以稀疏,第三次则需按大、中、小三个等级

进行分拣,分类培育。

(五)中间培育

孵化后60~70天苗种可达3cm,此时绝大多数苗种已完成变态,逐渐转入底栖生活。为提高养殖苗种质量,需转入中间培育阶段。至5cm以上才可作为商品苗种提供养殖所用。

放苗前用漂白液浸泡、消毒苗池,冲洗干净后,加入过滤海水备用。全长3~5cm的苗种,放苗密度为1000~2000尾/m2。培育期间饲料要求营养均衡,可使用优质的配合饲料,也可采用自制的软颗粒饲料。投喂早期每日投喂8~10次,随鱼体长大,渐减至3~4次。为防止残饵的污染,每次投饵后必须放净池水,排除沉淀的残饵和粪便,清除油膜,换水量为每天8~10个循环。一般情况下,从初孵仔鱼到商品苗阶段的育苗成活率为10~20%,较高可达到30%左右。

出池:大菱鲆苗种通常采取排水集苗出池,操作中应避免苗种出池损伤,苗种出池应进行质量和规格检测。

运输:苗种的运输方式有箱式或桶式容器充气运输、活水船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运输用水水温、盐度可根据养成水环境要求提前进行调节。苗种运输应停食1天以上。

(六)苗种质量

1.苗种规格

苗种规格应符合表10的要求。

表10 苗种的规格要求

2.苗种质量

要求色泽正常,健康无损伤残,无病害、无畸形,无白化,活动能力强,摄食良好。全长合格率、伤残率应符合表10的要求,并经卫生、检疫、商检等部门检验合格。

表11 苗种全长合格率、伤残率要求


相关内容

  • 日照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大菱鲆药残问题情况通报
  • 日照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大菱鲆药残问题情况通报 11月17日,上海媒体首次对山东产大菱鲆药残超标进行了报道,有关新闻媒体也相继进行报道,上海等地陆续停售了山东产大菱鲆.面对这一事件,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作出安排部署,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并积极配合省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我市养殖企业进行了抽检工作. ...

  • 大菱鲆养殖实用技术
  • 大菱鲆养殖实用技术 摘自--网易 广西水产信息网 大菱鲆产自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大西洋北部海域,为底栖性鱼类.我国于1992年引进大菱鲆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已在山东等地发展到一定养殖规模.大菱鲆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很受消费者欢迎,发展前景看好.本文就大菱鲆养殖的基本技术.条件要求做简单介绍. 一. ...

  • 大菱鲆养殖饲料配制技术
  • ! 可 放 #$ 鱼 苗 (&" "尾 )'"" 尾 水 温应低 , 养于 池成 内水 )*温#* ,'一 控制在般& )左右*为好, 可用 冰降块温.苗 运输种注意:!应 前 &%运小时应停食 ,输时运不饵."运投 输前应足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建议书--淡水养殖业
  • 附件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建议单位: (格式) 淡水养殖业投入品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二〇〇八年十月九日 项目概况表 编写说明 1.项目建议应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重点领域及 ...

  • 大菱鲆裙边的营养分析及评价
  •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Vol.29, No.5 大菱鲆裙边的营养分析及评价 滕瑜,李娟,郭晓华,苑德顺,王彩理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2.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日照 276815 ...

  • 2010-2011第二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认真执行“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二0一一年德育工作计划”所指定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手段,力求在德育实效性和机制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以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互帮互助教育为抓手,努力提高学校德育 ...

  • 小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认真执行“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二00八年德育工作计划”所指定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手段,力求在德育实效性和机制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以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互帮互助教育为抓手,努力提高学校德育 ...

  • 乱炖黑鮶鱼!烟台黑鮶鱼增殖站揭牌(图)
  • 烟台泰华海珍品有限公司被批准为省级黑鮶良种场 来源: 区渔海局阅读:1796 次日期:2008-2-20 按照<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场资格验收办法>的规定,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于2007年底组织有关专家对具备省级水产原良种场验收条件单位进行了全面的验收,2008年1月29日经省厅审核,批准新建 ...

  •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_王峰
  • 中国产科学水2013 年 9 月, 205(): 11001111 Jounrl ao FifsheyrS cincee osfCh in DOIa :1.3072/S4P..1J18.2011301100. 综 述 内外国工化厂循水养殖环研究进展 峰 1,王 2,3, 雷霁霖 , 2淳高 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