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把这本书买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几近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
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与教育》体会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
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由于带2个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自从放假开始。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感人至深。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
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华考范文网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二是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三是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二是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三是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华考范文网”“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认识不够,特别是“拜小孩为老师”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这“四心”给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个性鲜明,独立意识强,而在自制力、韧性和果断性等方面则比较欠缺,家长、老师们普遍认为对现在的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对学生的影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只有深喑管理之道,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才能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进而凝聚集体智慧,发挥群体力量,把班级管理工作做深、做实、做好。笔者以为,班级管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突出一个“爱”字。爱事业、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人们把教师职业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教师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人们心目中是品德高尚、公正无私、知识渊博、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因此作为教师理应把爱字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让爱的光辉播洒到每名学生身上,让他们体会到爱的力量。陶行知先生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师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作为班主任,他(她)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首先他(她)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甘于清贫,坚守寂寞,对教育事业有一种执著的追求,把从事教育作为一项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不是谋求生存的职业来对待;其次他(她)要热爱学校和学生。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付出,才会收获爱的果实。一个好的班主任只有对自己任教的学校充满感情,爱护每名学生,才能在学生心底培植真善美的种子,让爱
的甘甜滋润每名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终身受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好老师的一言一行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一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立足一个“公”字。公平、公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古人说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吏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平、公正、公开,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行为准则。“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公生明,廉生威”,当今社会急剧变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勤了解、勤发现、勤协调,才能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防治矛盾激化,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做各种决策时,要事先与学生座谈,全面、认真、细致了解情况,平等交流;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在班级工作中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厚此薄彼,对于他们来说,每个人在班级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老师心目中分量是一样的,不存在谁好谁坏问题;在班干部任用、优秀学生评选等问题上,班主任更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树立起班主任的权威,切不可搞“暗箱操作”、“一言堂”、任人为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切实行使起主人翁的权利。应该说,在班主任的眼中,不应该有男生女生、优生差生的区别,他们只是一块块未饰雕琢的璞玉,等待我们去开发。
坚持一个“严”字。严格、严肃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让每名学生享有爱并不等于说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这种溺爱只能把学生引入认识和行动的误区。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对于班级管理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现在许多班主任工作线条太粗、尺度不均,主要原因在于班级管理制度的缺失或者有令不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首先要严而有“法”,制定出一套科学、广泛、合理、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这是推动班级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其次要严格执法,制度制定后,如果不严格执行,或中途夭折,或流于形式,自然不会收到实际效果;第三要执“法”有度,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管理与引导的关系、教育与疏导的关系,使学生既能理解老师的爱,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又能自觉接受老师的严,从而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班级集体意识和行动中来,进而发挥团队精神,增强班级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把这本书买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几近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
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与教育》体会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
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由于带2个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自从放假开始。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感人至深。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
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华考范文网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二是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三是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二是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三是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华考范文网”“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认识不够,特别是“拜小孩为老师”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这“四心”给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个性鲜明,独立意识强,而在自制力、韧性和果断性等方面则比较欠缺,家长、老师们普遍认为对现在的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对学生的影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只有深喑管理之道,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才能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进而凝聚集体智慧,发挥群体力量,把班级管理工作做深、做实、做好。笔者以为,班级管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突出一个“爱”字。爱事业、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人们把教师职业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教师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人们心目中是品德高尚、公正无私、知识渊博、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因此作为教师理应把爱字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让爱的光辉播洒到每名学生身上,让他们体会到爱的力量。陶行知先生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师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作为班主任,他(她)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首先他(她)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甘于清贫,坚守寂寞,对教育事业有一种执著的追求,把从事教育作为一项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不是谋求生存的职业来对待;其次他(她)要热爱学校和学生。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付出,才会收获爱的果实。一个好的班主任只有对自己任教的学校充满感情,爱护每名学生,才能在学生心底培植真善美的种子,让爱
的甘甜滋润每名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终身受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好老师的一言一行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一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立足一个“公”字。公平、公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古人说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吏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平、公正、公开,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行为准则。“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公生明,廉生威”,当今社会急剧变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勤了解、勤发现、勤协调,才能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防治矛盾激化,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做各种决策时,要事先与学生座谈,全面、认真、细致了解情况,平等交流;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在班级工作中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厚此薄彼,对于他们来说,每个人在班级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老师心目中分量是一样的,不存在谁好谁坏问题;在班干部任用、优秀学生评选等问题上,班主任更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树立起班主任的权威,切不可搞“暗箱操作”、“一言堂”、任人为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切实行使起主人翁的权利。应该说,在班主任的眼中,不应该有男生女生、优生差生的区别,他们只是一块块未饰雕琢的璞玉,等待我们去开发。
坚持一个“严”字。严格、严肃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让每名学生享有爱并不等于说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这种溺爱只能把学生引入认识和行动的误区。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对于班级管理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现在许多班主任工作线条太粗、尺度不均,主要原因在于班级管理制度的缺失或者有令不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首先要严而有“法”,制定出一套科学、广泛、合理、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这是推动班级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其次要严格执法,制度制定后,如果不严格执行,或中途夭折,或流于形式,自然不会收到实际效果;第三要执“法”有度,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管理与引导的关系、教育与疏导的关系,使学生既能理解老师的爱,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又能自觉接受老师的严,从而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班级集体意识和行动中来,进而发挥团队精神,增强班级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