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文档(3)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高二语文组 唐景彦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

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

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

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了这首诗歌留给东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2、背诵全诗;

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

【导入新课】

唐朝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却对李白情有独钟,在他的

《怀李白》这首诗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先生的这几句诗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的浪漫气质。不错,李白是诗仙,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是酒仙,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是剑客,17好剑,仗剑去国,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巾”。 在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似乎感到衣袂飘飘的李白是那样的洒脱,那样的超拔不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问题导学】

(一)1、题目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分别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梦游天姥”:说明是人是运用想象写此诗的;“吟”,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留别”是诗人写此诗的目的。】

(二)诵读并分析第一段:

2、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先“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 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3、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

【作者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的。现实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而李白却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著名的天台山也好象要拜倒在天姥山的山脚下。李白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样写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

三)诵读并分析②段

4、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在诗人陛下,天门打开前后的景象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声响,后者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5、请同学们用抒情散文的语言描写一下仙境以及仙人盛会的情境。

【参考: 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 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 风 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 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四)诵读并分析③段

6、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 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 面对现实, 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请同学们朗诵第三段,看看作者都感叹了些什么?

【作者感叹,世界万事不过是一场游仙的幻梦,还是骑着白鹿去寻仙访道的好,他的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贵的鄙弃和不妥协,是他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不肯趋炎附势的高贵品格的体现。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 这首诗歌的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李白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

【明确: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 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 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 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高二语文组 唐景彦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

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

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

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了这首诗歌留给东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2、背诵全诗;

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

【导入新课】

唐朝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却对李白情有独钟,在他的

《怀李白》这首诗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先生的这几句诗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的浪漫气质。不错,李白是诗仙,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是酒仙,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是剑客,17好剑,仗剑去国,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巾”。 在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似乎感到衣袂飘飘的李白是那样的洒脱,那样的超拔不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问题导学】

(一)1、题目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分别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梦游天姥”:说明是人是运用想象写此诗的;“吟”,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留别”是诗人写此诗的目的。】

(二)诵读并分析第一段:

2、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先“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 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3、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

【作者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的。现实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而李白却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著名的天台山也好象要拜倒在天姥山的山脚下。李白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样写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

三)诵读并分析②段

4、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在诗人陛下,天门打开前后的景象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声响,后者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5、请同学们用抒情散文的语言描写一下仙境以及仙人盛会的情境。

【参考: 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 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 风 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 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四)诵读并分析③段

6、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 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 面对现实, 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请同学们朗诵第三段,看看作者都感叹了些什么?

【作者感叹,世界万事不过是一场游仙的幻梦,还是骑着白鹿去寻仙访道的好,他的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贵的鄙弃和不妥协,是他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不肯趋炎附势的高贵品格的体现。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 这首诗歌的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李白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

【明确: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 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 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 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相关内容

  • 梦游天吟留别情景式默写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送我至剡溪.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 ...

  •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卷
  •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 的意境: 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 ...

  •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本课重点字词 ◆解释下列加点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失向来之烟霞:代上文神异的景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 ◆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 ...

  •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2
  • 李白的诗歌大家都很熟悉,最先接触到应该是一首与夜月相关的诗<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天,我们同样要学习一篇李白极具浪漫风格且与夜月相关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板书课题.作 者) 相信大家下去都有预习课文,对于文章 ...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 夭矫离奇 托梦寄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2011-09-16 已有154人阅读 作者:肖旭 李杜是盛唐诗坛上的两大家.明代胡应麟在评论他们各自的特色时说:"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霆,凄风急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 ...

  • 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配画
  •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 内容:(绘画待续)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1]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2]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3]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4] 湖月照我影,送我 ...

  •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情景名句及答案
  •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情景名句 1. <将进酒>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 , ." 2.<将进酒>借曹植痛饮的例子,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 , ."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 ...

  •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品赏析(人教版)
  •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其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他的创作特色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诗作于天宝四年.诗人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长安后,经梁.宋,到达齐.鲁.当他由东鲁又要南下吴.越时,写了这首诗留别山东的朋友.所以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梦游天姥吟"是 ...

  •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默写试题
  • 古代诗歌散文名篇名句默写(选修)1 1. ,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湘夫人>) 2.帝子降兮北渚, ._________ 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 流. , ?(鲍照<拟行路难>) 4.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