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周佳佳

导入:

1.毛泽东曾说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不曾经有过这样的长征,用双腿昼夜赶路,沿着不是路的路,还要战斗、夺取天险,试问,世间有哪支部队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 只有一支——中国工农红军。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也曾说过:“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2.(师)现在我们先了来欣赏电视剧《长征》的片头曲《红军不怕远征难》,请同学们注意歌词。播放歌曲视频。

3.(师):这首歌的歌词高度归纳概况了红军长征经历的千辛万苦和红军长征的雄浑气魄,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令世界震惊的壮举,我国军队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

4.展示课件“本课学习要求”

新课:

(师)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提纲的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5分钟) (师)同学们指导长征有多长吗?

(生)二万五千里„„

(师)如果我们今天要重走这个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而你作为导游能说说这个长征路线吗?

(生1)„„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2)„„

(生3)„„

(师)结合刚才同学所说的路线,我们在地图上来重走这条长征路。(展示:图文结合的红军长征路线)这条路线跨越了多少个省?红军在这一过程渡过了几条江河?

(生1)跨越了11个省,分别是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生2)渡过了5条江河,分别是湘江 、乌江 、赤水河 、金沙江 、大渡河 (师)在这个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过程中,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1)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生2)江河水流急、地势险峻„„

(生3)雪山海拔高、空气稀薄、天寒地冻„„

(生4)草地一望无际,暗藏沼泽,粮食短缺„„

(生5)党内领导人的左倾错误„

(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敌人围追堵截,路途遥远、环境险恶,粮食短缺,“左”倾路线错误)

(师)这么多的困难,如果是你,你害怕吗?

(生1)怕„

(生2)不怕„

(师)红军怕不怕这些困难呢?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生1)冲破四道封锁线,虽然损失了过半数红军„„

(生2)四渡赤水,声东击西,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生3)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生4)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生5)纠正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生6)红军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衣服湿了得用体温烘干„„

(师)在红军克服困难的事件中你想了解哪些重大事件呢?

(生1)我想了解最惨烈的湘江战役„„

(生2)我想了解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四渡赤水„„

(生3)我想了解惊险万分的飞夺泸定桥事件„„

(生4)我想了解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师)这些大事中的湘江战役不仅是最惨烈的,在湘江战役后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下面我们有请我们的小演员为大家表演一个历史短剧。

(生)表演历史短剧。

(师)从历史短剧中可以得知毛泽东委员力挽狂澜,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师)在这之后,红军占领了长征途中,老师给你们提个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小组讨论并发表你们的结论。(提示:评价一次会议是不是转折点,一是要看它通过了什么决议,二是要看决议实施之前和之后的情况有什么大的变化。)

(生1)因为遵义会议做出了重要的正确决议,那就是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生2)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刚才同学们所举的这些史实足以证明遵义会议做出的决议的正确,而这个正确的决议带来的是转折,是曙光,是胜利。所以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接下来我们再选择其中一个事件的视频观看,加深对其的了解。播放《飞夺泸定桥》。

(师)观看完这个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生)这场飞夺泸定桥的战役太惊心动魄了,红军们太勇敢了„„

(师)从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来感受,红军长征苦不苦难不难?这么苦这么难的远征,红军为什么要走?

(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师)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红军长征的结局是什么?

(生1)红军长征获得了胜利„„

(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生2)两次会师

(师)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生3)„„

情感升华:

(师)虽说困难重重,但红军最终胜利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使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生1)长征精神„„

(师)长征精神包含哪些精神?

(生2)团结友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生3)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4)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师)除了我们课本中所讲的事件,你们还知道哪些体现长征精神的红军长征故事吗?

(生)„„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怎么发扬长征精神?

(生)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都要学习长征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友爱„„ (师)如果我们用长征的精神来做现在的事,那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希望大家能继承和发扬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小结:展示幻灯片板书,师生共同归纳本课重点内容。

练习:完成《导学提纲》的课后练习。

附:历史短剧

时间:湘江战役之后

地点:湘江边

背景:(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得鲜红的)湘江水怒吼着向北奔流,活着的红军战士都露出茫然的眼神,他们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担忧„„

主要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

剧情:

毛泽东(眉头紧皱,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再不能让我们的战士无谓地牺牲! 再不能错下去了!我们必须改变行军路线。”

博古(专横地)说:“按原定计划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去湘西等于去送死!敌人已经在去湘西的路上集结了十五个师的兵力,相当于我军的五、六倍。”

博古:“我已经电令红二、六军团做好迎接我们的准备。”

毛泽东:“我们应该改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

博古(恼怒地):“我是红军最高军事指挥,必须听我的!”

周恩来:“我同意老毛的意见,改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众红军将士:“我们不要白白送死。听毛委员的!去贵州!”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周佳佳

导入:

1.毛泽东曾说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不曾经有过这样的长征,用双腿昼夜赶路,沿着不是路的路,还要战斗、夺取天险,试问,世间有哪支部队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 只有一支——中国工农红军。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也曾说过:“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2.(师)现在我们先了来欣赏电视剧《长征》的片头曲《红军不怕远征难》,请同学们注意歌词。播放歌曲视频。

3.(师):这首歌的歌词高度归纳概况了红军长征经历的千辛万苦和红军长征的雄浑气魄,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令世界震惊的壮举,我国军队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

4.展示课件“本课学习要求”

新课:

(师)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提纲的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5分钟) (师)同学们指导长征有多长吗?

(生)二万五千里„„

(师)如果我们今天要重走这个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而你作为导游能说说这个长征路线吗?

(生1)„„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2)„„

(生3)„„

(师)结合刚才同学所说的路线,我们在地图上来重走这条长征路。(展示:图文结合的红军长征路线)这条路线跨越了多少个省?红军在这一过程渡过了几条江河?

(生1)跨越了11个省,分别是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生2)渡过了5条江河,分别是湘江 、乌江 、赤水河 、金沙江 、大渡河 (师)在这个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过程中,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1)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生2)江河水流急、地势险峻„„

(生3)雪山海拔高、空气稀薄、天寒地冻„„

(生4)草地一望无际,暗藏沼泽,粮食短缺„„

(生5)党内领导人的左倾错误„

(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敌人围追堵截,路途遥远、环境险恶,粮食短缺,“左”倾路线错误)

(师)这么多的困难,如果是你,你害怕吗?

(生1)怕„

(生2)不怕„

(师)红军怕不怕这些困难呢?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生1)冲破四道封锁线,虽然损失了过半数红军„„

(生2)四渡赤水,声东击西,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生3)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生4)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生5)纠正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生6)红军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衣服湿了得用体温烘干„„

(师)在红军克服困难的事件中你想了解哪些重大事件呢?

(生1)我想了解最惨烈的湘江战役„„

(生2)我想了解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四渡赤水„„

(生3)我想了解惊险万分的飞夺泸定桥事件„„

(生4)我想了解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师)这些大事中的湘江战役不仅是最惨烈的,在湘江战役后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下面我们有请我们的小演员为大家表演一个历史短剧。

(生)表演历史短剧。

(师)从历史短剧中可以得知毛泽东委员力挽狂澜,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师)在这之后,红军占领了长征途中,老师给你们提个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小组讨论并发表你们的结论。(提示:评价一次会议是不是转折点,一是要看它通过了什么决议,二是要看决议实施之前和之后的情况有什么大的变化。)

(生1)因为遵义会议做出了重要的正确决议,那就是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生2)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刚才同学们所举的这些史实足以证明遵义会议做出的决议的正确,而这个正确的决议带来的是转折,是曙光,是胜利。所以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接下来我们再选择其中一个事件的视频观看,加深对其的了解。播放《飞夺泸定桥》。

(师)观看完这个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生)这场飞夺泸定桥的战役太惊心动魄了,红军们太勇敢了„„

(师)从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来感受,红军长征苦不苦难不难?这么苦这么难的远征,红军为什么要走?

(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师)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红军长征的结局是什么?

(生1)红军长征获得了胜利„„

(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生2)两次会师

(师)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生3)„„

情感升华:

(师)虽说困难重重,但红军最终胜利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使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生1)长征精神„„

(师)长征精神包含哪些精神?

(生2)团结友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生3)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4)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师)除了我们课本中所讲的事件,你们还知道哪些体现长征精神的红军长征故事吗?

(生)„„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怎么发扬长征精神?

(生)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都要学习长征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友爱„„ (师)如果我们用长征的精神来做现在的事,那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希望大家能继承和发扬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小结:展示幻灯片板书,师生共同归纳本课重点内容。

练习:完成《导学提纲》的课后练习。

附:历史短剧

时间:湘江战役之后

地点:湘江边

背景:(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得鲜红的)湘江水怒吼着向北奔流,活着的红军战士都露出茫然的眼神,他们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担忧„„

主要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

剧情:

毛泽东(眉头紧皱,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再不能让我们的战士无谓地牺牲! 再不能错下去了!我们必须改变行军路线。”

博古(专横地)说:“按原定计划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去湘西等于去送死!敌人已经在去湘西的路上集结了十五个师的兵力,相当于我军的五、六倍。”

博古:“我已经电令红二、六军团做好迎接我们的准备。”

毛泽东:“我们应该改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

博古(恼怒地):“我是红军最高军事指挥,必须听我的!”

周恩来:“我同意老毛的意见,改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众红军将士:“我们不要白白送死。听毛委员的!去贵州!”


相关内容

  • 七律长征教案
  • <七律长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长征>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课是毛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长征中红军所走过的万水千山,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潮澎湃写下的诗.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 ...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教案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七律 长征>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 ...

  • 长征[1].七律教案
  • <长征.七律>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 英雄豪迈的气概. 2. 体味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音乐性的 ...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25[七律_长征]教案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执教 朱爱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泥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 乐观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过程与方法 了解背景资料,采用读.议.画.读相结合的教学 ...

  • [七律·长征]名师教案
  • <七律·长征>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3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 ...

  • [七律长征]教案3
  •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初步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简单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律诗的特点,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前四句诗句内容,体会红军战胜各种艰 ...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精品教案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精品教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年级:五年级 教材简析: <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达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本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 ...

  • 老山界第一课时教案
  • 老山界 教学案例(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生动描写的作用. 3.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品味鉴赏--以写促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培养克 ...

  •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下面我将 从课标,教材和教学设计上进行分析. 一.说课标 新课程标规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 进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本课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