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归纳

绪论

第一节 预防医学概念与健康生态学模型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和特点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科学,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预防医学的特点: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健康与健康权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三、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一)健康决定因素

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

(4)就业和工作条件。

2.物质环境:包括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都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3.个人因素:(1)甲亢的婴幼儿发育状态;(2)个人的卫生习惯;(3)个人的能力和技能;(4)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卫生服务

(二)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呈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第二节 三级预防策略

二、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它是从全球性预防战略和各国政府及政策角度考虑,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第一级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针对个体的措施:①个人的健康教育;②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③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④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⑤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起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 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第九章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第一节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概念

一、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定义

临床预防服务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其服务提供者是临床医务人员,服务的地点是在临床场所,服务的内容强调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且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如果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的评估并对整个生命全程进行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威胁,早起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对所患的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经济有效地避免早亡和提高生活质量,则称为健康管理。

二、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

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第二节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及实施的原则

一、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 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筛查 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3.免疫接种 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4.化学预防 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第三节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一、危险因素及其评价的概念

危险因素是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增加的诱发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第四节 制定与实施个体化的健康维护计划

一、干预措施的选择

健康维护计划的制定需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结果以及“病人”的性别年龄等信息,确定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等。

二、干预与随访的频率

三、健康维护计划的实施:1.建立流程表;2.单个健康危险因素干预计划。

第十章 健康行为干预

第一节 健康行为及其常见类型

健康行为不仅包括个体或群体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动,也包括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状态。分为三类:①预防性健康行为;②疾病行为;③病人角色行为。

第二节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及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

一、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倾向因素 是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

2.促成因素 是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

3.强化因素 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嘉庆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

第三节 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定义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个子所负的责任。

第十一章 合理营养膳食

第一节 合理营养

二、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及能量

(一)蛋白质

(二)脂类

(三)碳水化合物

(四)能量

(五)矿物质

(六)维生素

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一)合理营养的概念

合理营养 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合理营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反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三)合理膳食

1.概念 合理膳食也成为平衡膳食,是指膳食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在数量上满足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劳动条件下用膳者的要求,并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宜的膳食。

2.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1)选择食物要多样,合理配餐;(2)满足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及合理比例;(3)合理的烹调加工方法,减少营养素的损失;(4)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进食环境;(5)食物应感官性状好,多样化,并能满足饱腹感;(6)食物应对人体无害。

第十二章 人群健康及社区预防服务

第一节 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

一、人群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

人群健康指的是受社会、经济、环境、个体行为和生物遗传等因素决定的,可以量化的整个人群的健康。强调两点:①注重分析在整个生命全程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全部的决定因素,而不仅重视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或临床病因;②重视促进全体人群的健康,而不仅仅关注那些已患病者或高危个体。

八大要素:1.关注全体人群的健康;2.分析健康的各种决定因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强调循证决策;4.增加对上游领域的投入;5.采用多元化健康促进策略;6.加强部门和组织

间的合作;7.调动公众的广泛参与;8.建立人群健康改善的责任制。

二、社区与社区卫生

(一)社区的概念 是指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二)社区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

社区卫生 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强调了解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通过确定优先项目、消除不同群体间健康的不平等来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实施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

第二节 社区预防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1.社区诊断;2.健康档案管理;3.日常信息收集。

(二)健康教育:1.卫生知识普及;2.重点人去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

(三)传染病防治:1.疫情报告和监测;2.预防接种;3.结核病防治;4.性病、艾滋病防治;5.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6.其他常见传染病防治;7.爱国卫生指导。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1.重点慢性病筛查;2.重点慢性病病历管理。

(五)精神卫生

(六)妇女保健:1.孕前保健;2.孕产期保健;3.更年期保健;4.妇女常见病筛查。

(七)儿童保健:1.新生儿保健;2.婴幼儿保健。

(八)老年保健

(九)残疾康复

(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十三章 环境卫生

第一节 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1.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来源:(1)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2)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3)交通运输产生的有害物质。

2.水中有害物质的来源:(1)工业废水;(2)农业废水;(3)生活污水。

3.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来源:(1)气型污染;(2)水型污染;(3)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第二节 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四、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1)急性中毒;(2)慢性炎症;(3)变态反应;(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5)致癌作用。

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1)温室效应;(2)形成酸雨;(3)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二)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CO,出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甲醛HCHO;3.香烟污染。

(三)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水体生物污染的危害;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1)汞;(2)铬;(3)多氯联苯。

(四)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1)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引起钩端螺旋体和炭疽病;

(3)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

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1)重金属污染;(2)农药污染:1)慢性中毒,2)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第十四章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第三节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一、食物中毒的分类和特点

1.细菌性中毒 发病率通常较高,但病死率较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最多的。

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一般烹调加热方法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3.动物性食物中毒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4.有毒植物中毒 发病特点因引起中毒的事物而异,最常见的为毒蕈中毒,春秋暖湿季节及丘陵地区多见,病死率较高。

5.化学性事物中毒 发病率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死亡率较高。

食物中毒的共同特点:①季节性;②爆发性;③相似性;④非传染性。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概述

1.中毒原因:①食物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被致病病菌污染;②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温度下存放,食品中充足的水分、适宜的pH值及营养条件使事物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③被污染的食物未经高温彻底杀灭细菌,或熟食又受到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

2.流行病学特点 ①发病季节性明显,以5~10月较多;②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复快、病死率低。但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③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禽、鱼、乳、蛋也占一定比例。

5.诊断标准 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中毒者发病急,短时间内同时发病及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同一种有毒食物的人等特点,确定引起中毒的食品并查明引起中毒的具体病原体;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符合食物中毒的特征;③实验室检查:对中毒食品或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

第十五章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第四节 职业病管理

一、职业病概述

(二)职业病致病条件

1.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

2.作用条件 接触强度、接触时间、接触途径等决定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的量。

3.个体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2)年龄和性别差异;3)营养不良;4)其他疾病;5)

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

(三)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可消除或减少疾病发生。

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效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

3.群体发病,在接触同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

5.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第十六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概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 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显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是二者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人的生活方式起主要作用。目前比较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高盐饮食、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所以高血压的预防及健康教育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而展开。

(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1.限制钠盐摄入量;2.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3.限制饮酒及戒酒;4.减轻体重;5.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6.其他:1)戒烟;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血脂异常

(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饱和脂肪的过度摄取,身体活动不足、超重与肥胖以及吸烟可引起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三)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1.膳食指导;2.减轻体重指导;3.体力活动及运动指导;

4.戒烟指导。

三、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

(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病,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血清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吸烟、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量饮酒、性格类型和社会因素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是冠心病的3个主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

(三)冠心病的预防

1.冠心病的一级预防:(1)降低血压;(2)合理膳食:1)限制总能量的摄入;2)限制脂肪摄入;3)限制胆固醇摄入;4)碳水化合物选用;5)限制食盐的摄入;6)供给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3)禁烟限酒;(4)适度运动。

2.冠心病的第二级预防:(1)吸烟;(2)血压控制;(3)血脂控制;(4)体力活动;(5)体重控制;(6)糖尿病控制;(7)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8)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阻滞剂应用;(9)β受体阻滞剂应用;(10)流感疫苗接种;(11)实施心理指导:1)和患者建立理解和沟通;2)采用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等;3)进行心理行为的治疗;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四、脑卒中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2.血脂异常;3.糖尿病;4.吸烟;5.酗酒;6.不健康饮食习惯;7.体力活动不足;8.遗传因素。

(三)脑卒中的防治

1.第一级预防:(1)合理饮食:强调低盐、低脂肪、低热量饮食;(2)限制饮酒,严格戒烟;(3)控制体重,增加运动;(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5)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切忌狂喜暴怒,学会自我控制,做情绪的主人。

治疗:(1)有规律的长期坚持有效的控制和治疗高血压;(2)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空腹血糖浓度;(3)定期测量血脂,合理饮食配合必要的降血脂药物控制高脂血症。

2.第二级预防

3.第三级预防

第三节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与环境因素有关,是二者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而展开,它包括三项关键内容: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减肥、增加体力活动。

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

1.合理控制总能量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1)主食类选择低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2)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3)每日进食充足的蔬菜和适量的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4)高纤维素与低盐饮食;5)合理分配热能;6)限制饮酒。

3.减肥

4.体力活动

第四节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除了人口老龄化外,更主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遗传因素。吸烟、膳食不合理和感染是主要的环境因素。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

1.控制吸烟:(1)加强烟草控制中的综合性立法建设;(2)制定完整的传播策略;(3)开展综合型社区干预活动,控制烟草流行。

2.合理膳食:(1)使用营养丰富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多样化膳食;(2)维持适宜体重;(3)坚持体力活动;(4)鼓励全年多吃蔬菜和水果;(5)选用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植物性主食;(6)不要饮酒;(7)肉类食品;(8)限制脂肪摄入;(9)限制食盐;(10)尽力减少真菌对食品的污染;(11)食品保藏;(12)对食品添加剂和残留物以及各种化学污染物应制定并检测其安全用量;(13)营养补充剂;(14)食品的制备和烹调。

3.控制感染

4.消除职业危害

(二)第二级预防

(三)第三级预防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与控制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空气污染、童年时期频发呼吸系统感染、年龄、先天对哮喘易感人群及α-抗胰蛋白酶缺乏,其中80%~90%因吸烟所致,初吸年龄、吸烟数量及目前吸烟状况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

1.早期干预 戒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临床劝诫、宣教支持、治疗外的社会支持;针对香烟依赖治疗的药物;预防和控制职业因素,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以降低发病率。

2.稳定期治疗 利用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应付疾病的能力和技巧;采取药物治疗、氧疗、呼吸康复和肺的手术治疗等措施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支气管扩张剂是中心治疗药物。

3.急性加重期及呼吸衰竭期治疗

第二十章 卫生系统及其功能

第一节 卫生系统与卫生组织机构

二、卫生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一)卫生服务提供

1.卫生服务需要 需要是在不考虑消费者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从其实际情况判断应该获得商品的合理数量。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2.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需求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消费者的购买愿望;②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求一般可分为两类:(1)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

(2)没有需要的需求。

3.卫生服务利用 卫生服务利用是需求者时间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是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

4.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 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当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全部转换成为卫生服务需求,且所有的需求都是以从健康角度而言的实际卫生服务需要为基础时,达到既满足居民健康合理的需要,又没有资源浪费的状态。

第二十二章 医疗保险与医疗费用控制

第一节 医疗保险概述

一、医疗保险的概念

医疗保险 是将多种渠道筹集的经费集中起来形成基金,用于补偿个人因病或其他损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制度。

二、医疗保险的特点

(一)保障对象的广泛性

(二)补偿形式的特殊性

(三)运行机制的复杂性

(四)保险风险的难控制性

第三节 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措施包括控制医疗服务供方的措施、医疗服务需方的措施和第三方的管理措施。

一、控制医疗服务供方的措施

(一)按病种给付方式

(二)总额预付制

(三)按人头预付方式

二、控制医疗服务需方的措施

(一)起付线

(二)共付比例

(三)封顶线

三、第三方的管理措施

(一)医疗保险需方监督:1.医疗保险费征缴;2.医疗保险费使用。

(二)医疗服务机构监督:1.审批支付监督;2.抽查住院费用;3.设置医疗费用预警监控系统;4.重点调查;5.定点医疗机构考核。

(三)定点零售药店监督

第二十三章 卫生政策与卫生资源配置

第一节 卫生政策制定

一、政策、公共政策与卫生政策

卫生政策 属于公共政策的一个范畴,是政府或权威机构以公众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的总称。

二、卫生政策的特点

(一)共同性与差异性

(二)部门性与社会性

(三)强制性与教育性

(四)时效性与稳定性

三、卫生政策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协调功能

(三)控制功能

(四)分配功能

第二节 区域卫生规划

一、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概念

区域卫生规划 是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内卫生发展和资源配置的综合规划。

三、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

1.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与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

2.要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特别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

3.加快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确实实行卫生的全行业管理。

4.措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提高资源共享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五、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在卫生改革的进程中,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实施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对卫生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将彻底改变先有卫生资源的配置与调控机制,由此将使卫生部门固有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特别是规划的侧重点,从注重硬件建设发展到注重健康状况的改善和疾病负担的减轻,从注重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发展到注重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质量,都有助于改变传统的资源配置思路。

第二十四章 全球卫生保健策略与我国卫生改革

第一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与初级卫生保健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涵义

全球所有人民都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且通过消除和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使人们都能享有在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都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达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重点是让所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都能享受到最低限度卫生保健服务。

(二)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社会准则:(1)承认享有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一项基本人权;

(2)公平;(3)伦理观;(4)性别观。

2.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总目标: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促进卫生公平;使全体人民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

3.21世纪前2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目标:(1)增进卫生服务公平性;(2)生存指标;(3)主要流行病的全球流行趋势;(4)根除和消灭某些疾病;(5)水、食品、环境卫生和住房得到改善;(6)健康促进措施;(7)国家政策;(8)卫生保健服务;(9)信息监测;

(10)支持卫生研究。

4.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实施策略:(1)将与贫困作斗争作为工作重点;(2)全方位促进健康;(3)动员各部门合作。

二、初级卫生保健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涵义

初级卫生保健 又称基层卫生保健,它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核心是人人公平享有,手段是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筹资是以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按,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有的,其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各个发展时期依靠自力更生和自决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

(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1.合理分配资源;2.社区参与;3.预防为主;4.适宜技术;5.综合利用;6.合理转诊。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1.促进健康;2.预防保健;3.合理诊疗;4.康复防残。 《阿拉木图宣言》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经济状况等实际最大限度地改善全体人民的健康

状况,但至少应包括八项要素:①针对本国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预防、控制疾病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②保证合理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③提供清洁卫生的环境条件;④开展妇幼卫生保健和计划生育;⑤针对主要传染病开展预防接种;⑥预防和控制地方病;⑦常见病和意外伤害的妥善处理;⑧基本药物的供应。

第二节 全球卫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全球为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加重

(二)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三)伤害增加

(四)人口、环境压力

(五)卫生人力危机:1.总量不足;2.分布不均衡;3.技术结构不合理。

二、全球卫生重点发展领域与目标

(一)千年发展目标:①消除绝对贫困和饥饿;②普及小学教育;③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④降低儿童死亡率;⑤提高产妇健康;⑥防治艾滋病;⑦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⑧建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发展。

第三节 我国卫生改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概述

(二)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弊端:1.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2.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3.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混乱、药价过高;4.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

二、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CHS) 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以及低收入人群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综合、经济、方便、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1.以健康为中心的保健服务;2.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3.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4.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持续性服务;5.提供综合性服务;6.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提供协调性服务;7.提供第一线的可及性服务;8.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下的团队式服务。

(三)社区卫生服务与一般医院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比大医院更加明显;(2)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主动性服务,为有需要的家庭开展上门服务如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等;(3)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4)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性服务,是六位一体以预防为主的服务;(5)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连续性服务,从出生到临终全程提供服务;(6)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可及性服务。

2.联系:(1)分工协作、各司其职;(2)互补、互助与互利关系;(3)双向转诊。

绪论

第一节 预防医学概念与健康生态学模型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和特点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科学,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预防医学的特点: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健康与健康权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三、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一)健康决定因素

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

(4)就业和工作条件。

2.物质环境:包括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都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3.个人因素:(1)甲亢的婴幼儿发育状态;(2)个人的卫生习惯;(3)个人的能力和技能;(4)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卫生服务

(二)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呈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第二节 三级预防策略

二、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它是从全球性预防战略和各国政府及政策角度考虑,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第一级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针对个体的措施:①个人的健康教育;②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③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④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⑤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起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 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第九章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第一节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概念

一、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定义

临床预防服务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其服务提供者是临床医务人员,服务的地点是在临床场所,服务的内容强调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且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如果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的评估并对整个生命全程进行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威胁,早起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对所患的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经济有效地避免早亡和提高生活质量,则称为健康管理。

二、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

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第二节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及实施的原则

一、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 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筛查 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3.免疫接种 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4.化学预防 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第三节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一、危险因素及其评价的概念

危险因素是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增加的诱发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第四节 制定与实施个体化的健康维护计划

一、干预措施的选择

健康维护计划的制定需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结果以及“病人”的性别年龄等信息,确定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等。

二、干预与随访的频率

三、健康维护计划的实施:1.建立流程表;2.单个健康危险因素干预计划。

第十章 健康行为干预

第一节 健康行为及其常见类型

健康行为不仅包括个体或群体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动,也包括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状态。分为三类:①预防性健康行为;②疾病行为;③病人角色行为。

第二节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及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

一、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倾向因素 是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

2.促成因素 是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

3.强化因素 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嘉庆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

第三节 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定义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个子所负的责任。

第十一章 合理营养膳食

第一节 合理营养

二、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及能量

(一)蛋白质

(二)脂类

(三)碳水化合物

(四)能量

(五)矿物质

(六)维生素

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一)合理营养的概念

合理营养 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合理营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反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三)合理膳食

1.概念 合理膳食也成为平衡膳食,是指膳食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在数量上满足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劳动条件下用膳者的要求,并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宜的膳食。

2.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1)选择食物要多样,合理配餐;(2)满足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及合理比例;(3)合理的烹调加工方法,减少营养素的损失;(4)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进食环境;(5)食物应感官性状好,多样化,并能满足饱腹感;(6)食物应对人体无害。

第十二章 人群健康及社区预防服务

第一节 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

一、人群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

人群健康指的是受社会、经济、环境、个体行为和生物遗传等因素决定的,可以量化的整个人群的健康。强调两点:①注重分析在整个生命全程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全部的决定因素,而不仅重视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或临床病因;②重视促进全体人群的健康,而不仅仅关注那些已患病者或高危个体。

八大要素:1.关注全体人群的健康;2.分析健康的各种决定因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强调循证决策;4.增加对上游领域的投入;5.采用多元化健康促进策略;6.加强部门和组织

间的合作;7.调动公众的广泛参与;8.建立人群健康改善的责任制。

二、社区与社区卫生

(一)社区的概念 是指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二)社区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

社区卫生 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强调了解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通过确定优先项目、消除不同群体间健康的不平等来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实施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

第二节 社区预防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1.社区诊断;2.健康档案管理;3.日常信息收集。

(二)健康教育:1.卫生知识普及;2.重点人去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

(三)传染病防治:1.疫情报告和监测;2.预防接种;3.结核病防治;4.性病、艾滋病防治;5.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6.其他常见传染病防治;7.爱国卫生指导。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1.重点慢性病筛查;2.重点慢性病病历管理。

(五)精神卫生

(六)妇女保健:1.孕前保健;2.孕产期保健;3.更年期保健;4.妇女常见病筛查。

(七)儿童保健:1.新生儿保健;2.婴幼儿保健。

(八)老年保健

(九)残疾康复

(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十三章 环境卫生

第一节 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1.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来源:(1)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2)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3)交通运输产生的有害物质。

2.水中有害物质的来源:(1)工业废水;(2)农业废水;(3)生活污水。

3.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来源:(1)气型污染;(2)水型污染;(3)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第二节 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四、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1)急性中毒;(2)慢性炎症;(3)变态反应;(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5)致癌作用。

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1)温室效应;(2)形成酸雨;(3)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二)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CO,出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甲醛HCHO;3.香烟污染。

(三)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水体生物污染的危害;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1)汞;(2)铬;(3)多氯联苯。

(四)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1)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引起钩端螺旋体和炭疽病;

(3)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

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1)重金属污染;(2)农药污染:1)慢性中毒,2)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第十四章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第三节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一、食物中毒的分类和特点

1.细菌性中毒 发病率通常较高,但病死率较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最多的。

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一般烹调加热方法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3.动物性食物中毒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4.有毒植物中毒 发病特点因引起中毒的事物而异,最常见的为毒蕈中毒,春秋暖湿季节及丘陵地区多见,病死率较高。

5.化学性事物中毒 发病率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死亡率较高。

食物中毒的共同特点:①季节性;②爆发性;③相似性;④非传染性。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概述

1.中毒原因:①食物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被致病病菌污染;②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温度下存放,食品中充足的水分、适宜的pH值及营养条件使事物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③被污染的食物未经高温彻底杀灭细菌,或熟食又受到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

2.流行病学特点 ①发病季节性明显,以5~10月较多;②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复快、病死率低。但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③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禽、鱼、乳、蛋也占一定比例。

5.诊断标准 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中毒者发病急,短时间内同时发病及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同一种有毒食物的人等特点,确定引起中毒的食品并查明引起中毒的具体病原体;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符合食物中毒的特征;③实验室检查:对中毒食品或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

第十五章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第四节 职业病管理

一、职业病概述

(二)职业病致病条件

1.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

2.作用条件 接触强度、接触时间、接触途径等决定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的量。

3.个体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2)年龄和性别差异;3)营养不良;4)其他疾病;5)

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

(三)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可消除或减少疾病发生。

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效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

3.群体发病,在接触同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

5.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第十六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概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 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显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是二者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人的生活方式起主要作用。目前比较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高盐饮食、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所以高血压的预防及健康教育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而展开。

(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1.限制钠盐摄入量;2.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3.限制饮酒及戒酒;4.减轻体重;5.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6.其他:1)戒烟;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血脂异常

(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饱和脂肪的过度摄取,身体活动不足、超重与肥胖以及吸烟可引起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三)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1.膳食指导;2.减轻体重指导;3.体力活动及运动指导;

4.戒烟指导。

三、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

(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病,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血清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吸烟、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量饮酒、性格类型和社会因素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是冠心病的3个主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

(三)冠心病的预防

1.冠心病的一级预防:(1)降低血压;(2)合理膳食:1)限制总能量的摄入;2)限制脂肪摄入;3)限制胆固醇摄入;4)碳水化合物选用;5)限制食盐的摄入;6)供给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3)禁烟限酒;(4)适度运动。

2.冠心病的第二级预防:(1)吸烟;(2)血压控制;(3)血脂控制;(4)体力活动;(5)体重控制;(6)糖尿病控制;(7)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8)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阻滞剂应用;(9)β受体阻滞剂应用;(10)流感疫苗接种;(11)实施心理指导:1)和患者建立理解和沟通;2)采用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等;3)进行心理行为的治疗;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四、脑卒中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2.血脂异常;3.糖尿病;4.吸烟;5.酗酒;6.不健康饮食习惯;7.体力活动不足;8.遗传因素。

(三)脑卒中的防治

1.第一级预防:(1)合理饮食:强调低盐、低脂肪、低热量饮食;(2)限制饮酒,严格戒烟;(3)控制体重,增加运动;(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5)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切忌狂喜暴怒,学会自我控制,做情绪的主人。

治疗:(1)有规律的长期坚持有效的控制和治疗高血压;(2)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空腹血糖浓度;(3)定期测量血脂,合理饮食配合必要的降血脂药物控制高脂血症。

2.第二级预防

3.第三级预防

第三节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与环境因素有关,是二者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而展开,它包括三项关键内容: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减肥、增加体力活动。

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

1.合理控制总能量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1)主食类选择低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2)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3)每日进食充足的蔬菜和适量的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4)高纤维素与低盐饮食;5)合理分配热能;6)限制饮酒。

3.减肥

4.体力活动

第四节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除了人口老龄化外,更主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遗传因素。吸烟、膳食不合理和感染是主要的环境因素。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

1.控制吸烟:(1)加强烟草控制中的综合性立法建设;(2)制定完整的传播策略;(3)开展综合型社区干预活动,控制烟草流行。

2.合理膳食:(1)使用营养丰富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多样化膳食;(2)维持适宜体重;(3)坚持体力活动;(4)鼓励全年多吃蔬菜和水果;(5)选用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植物性主食;(6)不要饮酒;(7)肉类食品;(8)限制脂肪摄入;(9)限制食盐;(10)尽力减少真菌对食品的污染;(11)食品保藏;(12)对食品添加剂和残留物以及各种化学污染物应制定并检测其安全用量;(13)营养补充剂;(14)食品的制备和烹调。

3.控制感染

4.消除职业危害

(二)第二级预防

(三)第三级预防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与控制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空气污染、童年时期频发呼吸系统感染、年龄、先天对哮喘易感人群及α-抗胰蛋白酶缺乏,其中80%~90%因吸烟所致,初吸年龄、吸烟数量及目前吸烟状况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

1.早期干预 戒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临床劝诫、宣教支持、治疗外的社会支持;针对香烟依赖治疗的药物;预防和控制职业因素,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以降低发病率。

2.稳定期治疗 利用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应付疾病的能力和技巧;采取药物治疗、氧疗、呼吸康复和肺的手术治疗等措施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支气管扩张剂是中心治疗药物。

3.急性加重期及呼吸衰竭期治疗

第二十章 卫生系统及其功能

第一节 卫生系统与卫生组织机构

二、卫生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一)卫生服务提供

1.卫生服务需要 需要是在不考虑消费者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从其实际情况判断应该获得商品的合理数量。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2.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需求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消费者的购买愿望;②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求一般可分为两类:(1)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

(2)没有需要的需求。

3.卫生服务利用 卫生服务利用是需求者时间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是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

4.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 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当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全部转换成为卫生服务需求,且所有的需求都是以从健康角度而言的实际卫生服务需要为基础时,达到既满足居民健康合理的需要,又没有资源浪费的状态。

第二十二章 医疗保险与医疗费用控制

第一节 医疗保险概述

一、医疗保险的概念

医疗保险 是将多种渠道筹集的经费集中起来形成基金,用于补偿个人因病或其他损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制度。

二、医疗保险的特点

(一)保障对象的广泛性

(二)补偿形式的特殊性

(三)运行机制的复杂性

(四)保险风险的难控制性

第三节 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措施包括控制医疗服务供方的措施、医疗服务需方的措施和第三方的管理措施。

一、控制医疗服务供方的措施

(一)按病种给付方式

(二)总额预付制

(三)按人头预付方式

二、控制医疗服务需方的措施

(一)起付线

(二)共付比例

(三)封顶线

三、第三方的管理措施

(一)医疗保险需方监督:1.医疗保险费征缴;2.医疗保险费使用。

(二)医疗服务机构监督:1.审批支付监督;2.抽查住院费用;3.设置医疗费用预警监控系统;4.重点调查;5.定点医疗机构考核。

(三)定点零售药店监督

第二十三章 卫生政策与卫生资源配置

第一节 卫生政策制定

一、政策、公共政策与卫生政策

卫生政策 属于公共政策的一个范畴,是政府或权威机构以公众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的总称。

二、卫生政策的特点

(一)共同性与差异性

(二)部门性与社会性

(三)强制性与教育性

(四)时效性与稳定性

三、卫生政策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协调功能

(三)控制功能

(四)分配功能

第二节 区域卫生规划

一、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概念

区域卫生规划 是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内卫生发展和资源配置的综合规划。

三、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

1.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与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

2.要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特别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

3.加快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确实实行卫生的全行业管理。

4.措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提高资源共享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五、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在卫生改革的进程中,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实施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对卫生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将彻底改变先有卫生资源的配置与调控机制,由此将使卫生部门固有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特别是规划的侧重点,从注重硬件建设发展到注重健康状况的改善和疾病负担的减轻,从注重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发展到注重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质量,都有助于改变传统的资源配置思路。

第二十四章 全球卫生保健策略与我国卫生改革

第一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与初级卫生保健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涵义

全球所有人民都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且通过消除和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使人们都能享有在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都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达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重点是让所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都能享受到最低限度卫生保健服务。

(二)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社会准则:(1)承认享有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一项基本人权;

(2)公平;(3)伦理观;(4)性别观。

2.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总目标: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促进卫生公平;使全体人民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

3.21世纪前2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目标:(1)增进卫生服务公平性;(2)生存指标;(3)主要流行病的全球流行趋势;(4)根除和消灭某些疾病;(5)水、食品、环境卫生和住房得到改善;(6)健康促进措施;(7)国家政策;(8)卫生保健服务;(9)信息监测;

(10)支持卫生研究。

4.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实施策略:(1)将与贫困作斗争作为工作重点;(2)全方位促进健康;(3)动员各部门合作。

二、初级卫生保健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涵义

初级卫生保健 又称基层卫生保健,它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核心是人人公平享有,手段是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筹资是以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按,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有的,其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各个发展时期依靠自力更生和自决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

(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1.合理分配资源;2.社区参与;3.预防为主;4.适宜技术;5.综合利用;6.合理转诊。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1.促进健康;2.预防保健;3.合理诊疗;4.康复防残。 《阿拉木图宣言》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经济状况等实际最大限度地改善全体人民的健康

状况,但至少应包括八项要素:①针对本国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预防、控制疾病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②保证合理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③提供清洁卫生的环境条件;④开展妇幼卫生保健和计划生育;⑤针对主要传染病开展预防接种;⑥预防和控制地方病;⑦常见病和意外伤害的妥善处理;⑧基本药物的供应。

第二节 全球卫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全球为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加重

(二)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三)伤害增加

(四)人口、环境压力

(五)卫生人力危机:1.总量不足;2.分布不均衡;3.技术结构不合理。

二、全球卫生重点发展领域与目标

(一)千年发展目标:①消除绝对贫困和饥饿;②普及小学教育;③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④降低儿童死亡率;⑤提高产妇健康;⑥防治艾滋病;⑦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⑧建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发展。

第三节 我国卫生改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概述

(二)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弊端:1.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2.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3.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混乱、药价过高;4.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

二、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CHS) 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以及低收入人群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综合、经济、方便、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1.以健康为中心的保健服务;2.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3.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4.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持续性服务;5.提供综合性服务;6.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提供协调性服务;7.提供第一线的可及性服务;8.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下的团队式服务。

(三)社区卫生服务与一般医院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比大医院更加明显;(2)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主动性服务,为有需要的家庭开展上门服务如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等;(3)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4)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性服务,是六位一体以预防为主的服务;(5)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连续性服务,从出生到临终全程提供服务;(6)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可及性服务。

2.联系:(1)分工协作、各司其职;(2)互补、互助与互利关系;(3)双向转诊。


相关内容

  • [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
  • <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传染病及其预防>.对于本次说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基础,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为<幼儿卫生保健>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传染病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

  • 传染病的预防导学案
  • 传染病的预防导学案 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 南和三中 焦晓萍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河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章<增强免疫预防疾病>的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 本节内容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如何预防疾病, 增进健康, 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

  • 综述的写作
  • ・124・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年 第35卷 第2期 读者・作者・编者 综述的写作 崔彦红, 高 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编辑部, 北京 100050) 1 综述的定义 综述是作者围绕某一专题, 收集了大量相关文 献后, 进行分析和综合.归 ...

  • 医学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 医学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医学论文是传播精神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载体:是医学科研和临床的书面总结:是进行工作总结.交流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医学论文的质量高低是反映医学科学水平和动向的重要标志.一篇好的医学论文,要求具备两个方面:其一是论文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其二是写作技巧上要文字简 ...

  • 预防煤气中毒教学设计(1)
  • 五年级安全教育第十一课<注意取暖安全 谨防煤气中毒>教学设计 富水镇中心小学 马风琴 学情分析:由于地处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差,冬天大都是选择价格低廉的煤炉生火取暖,煤气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本节课想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培训,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避免煤气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 教学 ...

  • 医学院临床教学查房规范
  • 医学院临床教学查房规范 临床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如何观察诊疗病人,学习处理医患关系,学会当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培养实习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教学查房,促进毕业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临床辨证思维.诊断和治疗能力,巩固.深化基本理 ...

  • 医学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 医学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一.定义及特点 医学综述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论文形式,指围绕医学某一主题或专题,收集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整理,阐明研究进展,揭示发展趋势. 特点: 1. 新颖性:选题新,资料新.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 ...

  • 八年级健康教育计划和教案
  • 清水三中八年级健康教育课 教学计划及教案 第一节 健康的四大基石 第二节 维护和保持青春期心理健康 第三节 糖尿病 第四节 营养与健康 第五节 合理膳食 第六节 食物中毒 第七节 预防传染病- 第八节 网络成瘾 第九节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第一节 健康的四大基石 授课班级:八年级全体学生 授课教师: ...

  • 题 目 谈谈你所认识的兽医药理学
  • 题 目 谈谈你所认识的兽医药理学 系 别 动物医学系 专 业 动物药学1班 年 级 2011级 学 号 [**************] 姓 名 甘存思 指 导 教 师 魏述永 成 绩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谈谈你所认识的兽医药理学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 甘存思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