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区各级党组织全面构筑社区服务体
时间:2011-6-17 8:29:06
“有困难就找社区工作服务站。”这是家住友谊东路136号孤儿马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3岁的马静从小失去父母生活非常困难,长安路街道社区工作服务站先后多次给她办理了临时救助,三年前又帮她找到一份街道信访协理员的工作,她对社区工作服务站的能力深信不疑。
马静所说的社区工作服务站,就是碑林区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的能力,深化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城市基层管理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受社区党支部领导,承担政府和各街道交办的就业、养老、社区救助、计生卫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10大类的政府公共服务工作——如今像这样的社区工作服务站在碑林区共有88个,专(兼)职工作人员达到735人。这仅是碑林区各级党组织释放为民造福能量、服务民生的一个故事。
“温暖工程” 唱响党建服务“民生戏”
碑林区位于西安市的核心城区,常住人口61万,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但仍有9014户低保对象,共计17132人,还有11.4万多老龄人口,这些特殊群体的民生问题时刻牵动着中共碑林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心。
“每年的区委全委会,组织、民政工作会工作报告,对民生问题的安排部署占据很大的篇幅——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不忘服务民生,更加注重把民生问题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施党建‘六大’工程的温暖工程中特别推出‘十大惠民行动’,把党组织服务民生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碑林区委书记史晓红介绍说。
服务民生,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冲锋在前。五年前,随着新一届区委领导班子成立,碑林区委就着手研究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的一系列机制和措施——整合民政、劳动、科技、卫生、文体、计生、残联等10多个区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在社区推行以“关爱贫困、利民救助、保障就业、健康卫生、乐民文体、助残康复、科普推广、文明素质、平安稳定、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温暖工程”“十大惠民行动”,把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的力量释放到服务民生工作中去。在辖区层面,该区大力调动驻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兼职委员制,设置5大类22个社区公益岗位,开展党组织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岗位活动,在职党员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服务,全区已有200多家驻地单位党组织和4800多名在职党员加入了服务民生的行列。
公共服务 上演党建服务“精彩戏”
“一条龙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X”养老服务体系、“政府+社会”社区救助服务体系、“三个六”安全服务体系、以“社区群众运动会”和“社区群众文化大舞台”为品牌的社区文体服务体系„„如今一个上下衔接、全面覆盖、功能完善、服
务便捷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全区社区党建工作新的着力点。谈到社区服务体系时,碑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贾琳自豪地告诉我们。
——“一条龙式”就业创业服务。该区建立起区、街、社区三级就业平台,为求职者开展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服务;实施“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建立区域性创业支持系统,形成了从创业政策宣传、创业意识教育、项目筛选、创业培训,到场地选择、开业指导、政策扶持、经营过程咨询指导,直至成功运行的全过程服务体系。
——“三好一满意”卫生服务。该区在全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推进全科医师团队服务模式,基本实现“人人拥有健康责任医师”;推行“全民建档”,逐步提高健康档案建档率、合格率和使用率;推进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实现“慢病管到人”;开展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服务;实行就诊人群“五免”服务,延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服务时间。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两免”计生服务,提升婚育服务质量。
——“1+X”养老服务。该区建立8个日间照料中心,免费为“鳏寡孤独病残”老人提供家政服务。推进“1+X”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了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为基础,以政府购买服务、义工服务、爱心互助会、爱心护理院、机构养老等为延伸的社会养老新格局。大力支持“老年餐桌”建设,帮助解决社区孤寡老人的吃饭问题。构建起区、街、社区三级义工服务网络,实行义工服务热线预约服务,实现了服务需求与义工服务团队的有效对接。
——“政府+社会”关爱救助服务。该区不断完善政府保障体系。实行社会救助“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模式,由街道办事大厅直接受理困难群众的救助事项。建立以重大节日定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等制度为体系的帮扶机制,以“1+1双联双带”、社区党员义工服务等制度为体系的党群帮带机制,带动全社会公共关心帮助困难群众。驻地单位党组织、区级机关党组织、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定期深入社区,与社区党组织和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先后开展各类帮扶活动308次,为困难党员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158件。
——“三个六”安全服务。该区在街道社区组建了 “六支队伍”:民警队伍、综治干事队伍、义务巡逻队伍、社区联防队伍、消防自救队伍、综治特派员队伍;设立了 “六道防线”:封住辖区四周的“边”、控住主要交通要道的“线”、守住要害部位的“点”、管住街道社区的“块”、护住居民区的“院”、看住单位家庭的“门”;开展了“六项活动”:警务处置进社区、法制宣传进社区、司法调解进社区、治安防范进社区、创安达标进社区、失足帮教进社区。、
——“乐民行动”文体服务。该区先后组织各街办、社区参与的全区“迎新春群众文化大舞台”活动和闹元宵文艺演出85场,连续举办四届社区群众运动会,每届参与人数都在
千人以上。组建老年舞蹈队、社区合唱团、社区读书会等群众性文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为各社区配备1000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指导员和1299名社区群众体育指导员。
不断创新 演活社区党建“连续剧”
有人、有钱、有场所,是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前提。该区通过“派、留、考、招”四种渠道选优配强社区“两委会”班子,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区级部门重点支持、区管党费以奖代补”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构建“财政投入为主、街道社区自筹、驻地单位支持”的阵地建设模式,使全区103个社区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有了人、财、物保障。
针对不同社区的居民类型和特点,各个社区党组织大力开展 “一支一品”创建活动。三学街社区“一院一图、一户一档”社区管理新模式、东仓门“社区e家档”、下马陵社区“百姓论坛”、太白社区的“闲事长协会”、中铁一局社区“社区文化节”、曹家巷社区“科普大学”等小有名气,深受群众欢迎。
该区还推出“三网一话一册”便民服务。“三网”:对现有的碑林政府信息网、碑林党建网、碑林社区网“三个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将全区社区服务各类信息统一汇集到互联网上;“一话”:建设碑林区“88890100”便民服务热线呼叫信息平台,免费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房屋租赁、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应急救助等10大类100余项服务,累积服务居民群众1.7万人次,解决群众急事难事700多件;“一册”:编印《碑林区民生服务手册》10万册,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
为了改进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该区还全面推行“31365”工作法,“3”即“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服务站”三位一体。“1”即社区服务“一居一品”计划。“365”即推行“三必查、六必访、五必问、五必记”社区工作方法。推行“民情日记”工作制度,每名社区工作者定期走访居民,作出详细记录,每月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对居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进行讨论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碑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瑜民表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是现代城市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对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顺应了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要求。
碑林区各级党组织全面构筑社区服务体
时间:2011-6-17 8:29:06
“有困难就找社区工作服务站。”这是家住友谊东路136号孤儿马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3岁的马静从小失去父母生活非常困难,长安路街道社区工作服务站先后多次给她办理了临时救助,三年前又帮她找到一份街道信访协理员的工作,她对社区工作服务站的能力深信不疑。
马静所说的社区工作服务站,就是碑林区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的能力,深化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城市基层管理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受社区党支部领导,承担政府和各街道交办的就业、养老、社区救助、计生卫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10大类的政府公共服务工作——如今像这样的社区工作服务站在碑林区共有88个,专(兼)职工作人员达到735人。这仅是碑林区各级党组织释放为民造福能量、服务民生的一个故事。
“温暖工程” 唱响党建服务“民生戏”
碑林区位于西安市的核心城区,常住人口61万,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但仍有9014户低保对象,共计17132人,还有11.4万多老龄人口,这些特殊群体的民生问题时刻牵动着中共碑林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心。
“每年的区委全委会,组织、民政工作会工作报告,对民生问题的安排部署占据很大的篇幅——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不忘服务民生,更加注重把民生问题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施党建‘六大’工程的温暖工程中特别推出‘十大惠民行动’,把党组织服务民生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碑林区委书记史晓红介绍说。
服务民生,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冲锋在前。五年前,随着新一届区委领导班子成立,碑林区委就着手研究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的一系列机制和措施——整合民政、劳动、科技、卫生、文体、计生、残联等10多个区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在社区推行以“关爱贫困、利民救助、保障就业、健康卫生、乐民文体、助残康复、科普推广、文明素质、平安稳定、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温暖工程”“十大惠民行动”,把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的力量释放到服务民生工作中去。在辖区层面,该区大力调动驻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兼职委员制,设置5大类22个社区公益岗位,开展党组织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岗位活动,在职党员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服务,全区已有200多家驻地单位党组织和4800多名在职党员加入了服务民生的行列。
公共服务 上演党建服务“精彩戏”
“一条龙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X”养老服务体系、“政府+社会”社区救助服务体系、“三个六”安全服务体系、以“社区群众运动会”和“社区群众文化大舞台”为品牌的社区文体服务体系„„如今一个上下衔接、全面覆盖、功能完善、服
务便捷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全区社区党建工作新的着力点。谈到社区服务体系时,碑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贾琳自豪地告诉我们。
——“一条龙式”就业创业服务。该区建立起区、街、社区三级就业平台,为求职者开展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服务;实施“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建立区域性创业支持系统,形成了从创业政策宣传、创业意识教育、项目筛选、创业培训,到场地选择、开业指导、政策扶持、经营过程咨询指导,直至成功运行的全过程服务体系。
——“三好一满意”卫生服务。该区在全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推进全科医师团队服务模式,基本实现“人人拥有健康责任医师”;推行“全民建档”,逐步提高健康档案建档率、合格率和使用率;推进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实现“慢病管到人”;开展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服务;实行就诊人群“五免”服务,延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服务时间。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两免”计生服务,提升婚育服务质量。
——“1+X”养老服务。该区建立8个日间照料中心,免费为“鳏寡孤独病残”老人提供家政服务。推进“1+X”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了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为基础,以政府购买服务、义工服务、爱心互助会、爱心护理院、机构养老等为延伸的社会养老新格局。大力支持“老年餐桌”建设,帮助解决社区孤寡老人的吃饭问题。构建起区、街、社区三级义工服务网络,实行义工服务热线预约服务,实现了服务需求与义工服务团队的有效对接。
——“政府+社会”关爱救助服务。该区不断完善政府保障体系。实行社会救助“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模式,由街道办事大厅直接受理困难群众的救助事项。建立以重大节日定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等制度为体系的帮扶机制,以“1+1双联双带”、社区党员义工服务等制度为体系的党群帮带机制,带动全社会公共关心帮助困难群众。驻地单位党组织、区级机关党组织、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定期深入社区,与社区党组织和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先后开展各类帮扶活动308次,为困难党员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158件。
——“三个六”安全服务。该区在街道社区组建了 “六支队伍”:民警队伍、综治干事队伍、义务巡逻队伍、社区联防队伍、消防自救队伍、综治特派员队伍;设立了 “六道防线”:封住辖区四周的“边”、控住主要交通要道的“线”、守住要害部位的“点”、管住街道社区的“块”、护住居民区的“院”、看住单位家庭的“门”;开展了“六项活动”:警务处置进社区、法制宣传进社区、司法调解进社区、治安防范进社区、创安达标进社区、失足帮教进社区。、
——“乐民行动”文体服务。该区先后组织各街办、社区参与的全区“迎新春群众文化大舞台”活动和闹元宵文艺演出85场,连续举办四届社区群众运动会,每届参与人数都在
千人以上。组建老年舞蹈队、社区合唱团、社区读书会等群众性文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为各社区配备1000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指导员和1299名社区群众体育指导员。
不断创新 演活社区党建“连续剧”
有人、有钱、有场所,是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前提。该区通过“派、留、考、招”四种渠道选优配强社区“两委会”班子,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区级部门重点支持、区管党费以奖代补”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构建“财政投入为主、街道社区自筹、驻地单位支持”的阵地建设模式,使全区103个社区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有了人、财、物保障。
针对不同社区的居民类型和特点,各个社区党组织大力开展 “一支一品”创建活动。三学街社区“一院一图、一户一档”社区管理新模式、东仓门“社区e家档”、下马陵社区“百姓论坛”、太白社区的“闲事长协会”、中铁一局社区“社区文化节”、曹家巷社区“科普大学”等小有名气,深受群众欢迎。
该区还推出“三网一话一册”便民服务。“三网”:对现有的碑林政府信息网、碑林党建网、碑林社区网“三个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将全区社区服务各类信息统一汇集到互联网上;“一话”:建设碑林区“88890100”便民服务热线呼叫信息平台,免费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房屋租赁、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应急救助等10大类100余项服务,累积服务居民群众1.7万人次,解决群众急事难事700多件;“一册”:编印《碑林区民生服务手册》10万册,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
为了改进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该区还全面推行“31365”工作法,“3”即“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服务站”三位一体。“1”即社区服务“一居一品”计划。“365”即推行“三必查、六必访、五必问、五必记”社区工作方法。推行“民情日记”工作制度,每名社区工作者定期走访居民,作出详细记录,每月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对居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进行讨论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碑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瑜民表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是现代城市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对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顺应了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