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知识点

数列

考试内容: 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数学归纳法 数列极限 考试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5)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6)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数 列 知识要点

1. ⑴等差、等比数列:

⑵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a n -a n -1=d (n ≥2, d 为常数) ②2a n =a n +1+a n -1(n ≥2) ③a n =kn +b (n , k 为常数).

⑶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a n =a n -1q (n ≥2, q 为常数, 且≠0)

2②a n =a n +1⋅a n -1(n ≥2,a n a n +1a n -1≠0)

注①:i. b =ac ,是a 、b 、c 成等比的双非条件,即b =ac ii. b =ac (ac >0)→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充分不必要. iii. b =±ac →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 iv. b =±ac 且ac 0→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充要.

、b 、c 等比数列.

注意:任意两数a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 >0,则等比中项一定有两个. ③a n =cq n (c , q 为非零常数).

④正数列{a n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log x a n }(x 1)成等比数列.

⎧s 1=a 1(n =1)

a =⑷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n ⎨

s -s (n ≥2) n n -1⎩

[注]: ①a n =a 1+(n -1)d =nd +(a 1-d )(d 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d 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 d ⎫d ⎛d ⎫⎛

②等差{a n }前n 项和S n =An 2+Bn = ⎪n 2+ a 1-⎪n →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

2⎭2⎝2⎭⎝的充要条件→若d 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d 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

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 (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 ..2. ①等差数列依次每k 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原公差的k 2倍S k , S 2k -S k , S 3k -S 2k ... ;

②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 n ∈N +,则S 偶-S 奇=

()

nd S 奇S 偶

a n =

a n +1;

S 偶

=n n -1

③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 -1n ∈N +,则S 2n -1=(2n -1)a n ,且S 奇-S 偶=a n ,S 奇 ⇒代入n 到2n -1得到所求项数. 3. 常用公式:①1+2+3 …+n =

n (n +1) 2

()

②12+22+32+ n 2=

n (n +1)(2n +1)

6

2

⎡n (n +1)⎤

③13+23+33 n 3=⎢⎥

⎣2⎦

[注]:熟悉常用通项:9,99,999,…⇒a n =10n -1; 5,55,555,…⇒a n =

5n

10-1. 9

()

4.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常见应用题:

⑴生产部门中有增长率的总产量问题. 例如,第一年产量为a ,年增长率为r ,则每年的产量成等比数列,公比为1+r . 其中第n 年产量为a (1+r ) n -1,且过n 年后总产量为:

2

n -1

a +a (1+r ) +a (1+r ) +... +a (1+r )

a [a -(1+r ) n ]=.

1-(1+r )

⑵银行部门中按复利计算问题. 例如:一年中每月初到银行存a 元,利息为r ,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则每月的a 元过n 个月后便成为a (1+r ) n 元. 因此,第二年年初可存款:

12

11

10

a (1+r ) +a (1+r ) +a (1+r )

a (1+r )[1-(1+r ) 12]

. +... +a (1+r ) =

1-(1+r )

⑶分期付款应用题:a 为分期付款方式贷款为a 元;m 为m 个月将款全部付清;r 为年利率.

a (1+r )=x (1+r )

m

m -1

+x (1+r )

m -2

+...... x (1+r )+x ⇒a (1+r )

m

x (1+r )m -1ar (1+r )m =⇒x = m r (1+r )-1

5. 数列常见的几种形式:

⑴a n +2=pa n +1+qa n (p 、q 为二阶常数)→用特证根方法求解.

具体步骤:①写出特征方程x 2=Px +q (x 2对应a n +2,x 对应a n +1),并设二根x 1, x 2②若x 1≠x 2

n n 可设a n . =c 1x n 1+c 2x 2,若x 1=x 2可设a n =(c 1+c 2n ) x 1;③由初始值a 1, a 2确定c 1, c 2.

⑵a n =Pa n -1+r (P 、r 为常数)→用①转化等差,等比数列;②逐项选代;③消去常数n 转化为a n +2=Pa n +1+qa n 的形式,再用特征根方法求a n ;④a n =c 1+c 2P n -1(公式法),c 1, c 2由a 1, a 2确定.

①转化等差,等比:a n +1+x =P (a n +x ) ⇒a n +1=Pa n +Px -x ⇒x =②选代法:a n =Pa n -1+r =P (Pa n -2+r ) +r = ⇒a n =(a 1+=P n -1a 1+P n -2⋅r + +Pr +r .

r

. P -1

r r ) P n -1-=(a 1+x ) P n -1-x P -1P -1

③用特征方程求解:

a n +1=Pa n +r ⎫

(P +1)a n -Pa n -1. ⇒a n +1-a n =Pa n -Pa n -1⇒a n +1=⎬相减,

a n =Pa n -1+r ⎭

④由选代法推导结果:c 1=

r r r r

. ,c 2=a 1+,a n =c 2P n -1+c 1=(a 1+)P n -1+

1-P P -1P -11-P

6. 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

⑴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在d 0时,有最大值. 如何确定使S n 取最大值时的n 值,有两种方法:

一是求使a n ≥0, a n +1 0,成立的n 值;二是由S n =

d 2d

n +(a 1-) n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n 22

的值.

⑵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n 项和可依111照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 例如:1⋅, 3,...(2n -1) n ,...

242

⑶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

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d 1,d 2的最小公倍数.

2.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 ≥2的任意自然数, 验证a n -a n -1(

a n

) 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a n -1

2

2a n +1=a n +a n -2(a n +1=a n a n +2) n ∈N 都成立。

3. 在等差数列{a n }中, 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a 1>0,d

⎧a m ≥0

的项数m

⎩a m +1≤0

⎧a m ≤0

使得s m 取最大值. (2)当a 10时,满足⎨的项数m 使得s m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

a ≥0⎩m +1

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 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三)、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2. 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c ⎫

⎬其中{ a n }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部

⎩a n a n +1⎭

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3. 错位相减法:适用于{a n b n }其中{ 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 4. 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5. 常用结论

1): 1+2+3+...+n =

n (n +1)

2

2

2) 1+3+5+...+(2n-1) =n

⎡1⎤

3)13+23+ +n 3=⎢n (n +1) ⎥

⎣2⎦

2

4) 1+2+3+ +n =

2222

1

n (n +1)(2n +1) 6

5)

1111111

=-=(-)

n (n +1) n n +1n (n +2) 2n n +2

6)

1111=(-) (p

6. ⑴第一数学归纳法:①证明当n 取第一个n 0时结论正确;②假设当n =k (k ∈N +, k ≥n 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 =k +1时,结论成立.

⑵第二数学归纳法:设P (n ) 是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当n =n 0(n 0∈N +)时,P (n ) 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N +, k ≥n 0)时,P (n ) 成立,推得n =k +1时,P (n ) 也成立. 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自然数n ≥n 0时,P (n ) 都成立. 7. ⑴数列极限的表示方法: ①lim a n =a

n →∞

②当n →∞时,a n →a . ⑵几个常用极限: ①lim C =C (C 为常数)

n →∞

②lim

n →∞

=0(k ∈N , k 是常数) n k

③对于任意实常数,

1

当|a | 1时,lim a n =0

n →∞

当a =1时,若a = 1,则lim a n =1;若a =-1,则lim a n =lim (-1) n 不存在

n →∞

n →∞

n →∞

当a 1时,lim a n 不存在

n →∞

⑶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如果lim a n =a , lim b b =b ,那么

n →∞

n →∞

①lim (a n ±b n ) =a ±b

n →∞

②lim (a n ⋅b n ) =a ⋅b

n →∞

③lim

a n a

=(b ≠0)

n →∞b n b

特别地,如果C 是常数,那么

n →∞

lim (C ⋅a n ) =lim C ⋅lim a n =Ca .

n →∞

n →∞

⑷数列极限的应用:

求无穷数列的各项和,特别地,当q 1时,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为S =

a 1

(q 1) . 1-q

(化循环小数为分数方法同上式) 注:并不是每一个无穷数列都有极限. 3. 函数极限;

⑴当自变量x 无限趋近于常数x 0(但不等于x 0)时,如果函数f (x ) 无限趋进于一个常数a ,就是说当x 趋近于x 0时,函数f (x ) 的极限为a . 记作lim f (x ) =a 或当x →x 0时,f (x ) →a .

x →x 0

注:当x →x 0时,f (x ) 是否存在极限与f (x ) 在x 0处是否定义无关,因为x →x 0并不要求x =x 0. (当然,f (x ) 在x 0是否有定义也与f (x ) 在x 0处是否存在极限无关. ⇒函数f (x ) 在x 0有定义是lim f (x ) 存在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

x →x 0

如P (x ) =⎨

⎧x -1x 1

在x =1处无定义,但lim P (x ) 存在,因为在x =1处左右极限均等于零.

-x +1x 1x →1⎩

数列

考试内容: 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数学归纳法 数列极限 考试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5)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6)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数 列 知识要点

1. ⑴等差、等比数列:

⑵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a n -a n -1=d (n ≥2, d 为常数) ②2a n =a n +1+a n -1(n ≥2) ③a n =kn +b (n , k 为常数).

⑶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a n =a n -1q (n ≥2, q 为常数, 且≠0)

2②a n =a n +1⋅a n -1(n ≥2,a n a n +1a n -1≠0)

注①:i. b =ac ,是a 、b 、c 成等比的双非条件,即b =ac ii. b =ac (ac >0)→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充分不必要. iii. b =±ac →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 iv. b =±ac 且ac 0→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充要.

、b 、c 等比数列.

注意:任意两数a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 >0,则等比中项一定有两个. ③a n =cq n (c , q 为非零常数).

④正数列{a n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log x a n }(x 1)成等比数列.

⎧s 1=a 1(n =1)

a =⑷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n ⎨

s -s (n ≥2) n n -1⎩

[注]: ①a n =a 1+(n -1)d =nd +(a 1-d )(d 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d 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 d ⎫d ⎛d ⎫⎛

②等差{a n }前n 项和S n =An 2+Bn = ⎪n 2+ a 1-⎪n →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

2⎭2⎝2⎭⎝的充要条件→若d 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d 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

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 (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 ..2. ①等差数列依次每k 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原公差的k 2倍S k , S 2k -S k , S 3k -S 2k ... ;

②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 n ∈N +,则S 偶-S 奇=

()

nd S 奇S 偶

a n =

a n +1;

S 偶

=n n -1

③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 -1n ∈N +,则S 2n -1=(2n -1)a n ,且S 奇-S 偶=a n ,S 奇 ⇒代入n 到2n -1得到所求项数. 3. 常用公式:①1+2+3 …+n =

n (n +1) 2

()

②12+22+32+ n 2=

n (n +1)(2n +1)

6

2

⎡n (n +1)⎤

③13+23+33 n 3=⎢⎥

⎣2⎦

[注]:熟悉常用通项:9,99,999,…⇒a n =10n -1; 5,55,555,…⇒a n =

5n

10-1. 9

()

4.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常见应用题:

⑴生产部门中有增长率的总产量问题. 例如,第一年产量为a ,年增长率为r ,则每年的产量成等比数列,公比为1+r . 其中第n 年产量为a (1+r ) n -1,且过n 年后总产量为:

2

n -1

a +a (1+r ) +a (1+r ) +... +a (1+r )

a [a -(1+r ) n ]=.

1-(1+r )

⑵银行部门中按复利计算问题. 例如:一年中每月初到银行存a 元,利息为r ,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则每月的a 元过n 个月后便成为a (1+r ) n 元. 因此,第二年年初可存款:

12

11

10

a (1+r ) +a (1+r ) +a (1+r )

a (1+r )[1-(1+r ) 12]

. +... +a (1+r ) =

1-(1+r )

⑶分期付款应用题:a 为分期付款方式贷款为a 元;m 为m 个月将款全部付清;r 为年利率.

a (1+r )=x (1+r )

m

m -1

+x (1+r )

m -2

+...... x (1+r )+x ⇒a (1+r )

m

x (1+r )m -1ar (1+r )m =⇒x = m r (1+r )-1

5. 数列常见的几种形式:

⑴a n +2=pa n +1+qa n (p 、q 为二阶常数)→用特证根方法求解.

具体步骤:①写出特征方程x 2=Px +q (x 2对应a n +2,x 对应a n +1),并设二根x 1, x 2②若x 1≠x 2

n n 可设a n . =c 1x n 1+c 2x 2,若x 1=x 2可设a n =(c 1+c 2n ) x 1;③由初始值a 1, a 2确定c 1, c 2.

⑵a n =Pa n -1+r (P 、r 为常数)→用①转化等差,等比数列;②逐项选代;③消去常数n 转化为a n +2=Pa n +1+qa n 的形式,再用特征根方法求a n ;④a n =c 1+c 2P n -1(公式法),c 1, c 2由a 1, a 2确定.

①转化等差,等比:a n +1+x =P (a n +x ) ⇒a n +1=Pa n +Px -x ⇒x =②选代法:a n =Pa n -1+r =P (Pa n -2+r ) +r = ⇒a n =(a 1+=P n -1a 1+P n -2⋅r + +Pr +r .

r

. P -1

r r ) P n -1-=(a 1+x ) P n -1-x P -1P -1

③用特征方程求解:

a n +1=Pa n +r ⎫

(P +1)a n -Pa n -1. ⇒a n +1-a n =Pa n -Pa n -1⇒a n +1=⎬相减,

a n =Pa n -1+r ⎭

④由选代法推导结果:c 1=

r r r r

. ,c 2=a 1+,a n =c 2P n -1+c 1=(a 1+)P n -1+

1-P P -1P -11-P

6. 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

⑴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在d 0时,有最大值. 如何确定使S n 取最大值时的n 值,有两种方法:

一是求使a n ≥0, a n +1 0,成立的n 值;二是由S n =

d 2d

n +(a 1-) n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n 22

的值.

⑵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n 项和可依111照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 例如:1⋅, 3,...(2n -1) n ,...

242

⑶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

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d 1,d 2的最小公倍数.

2.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 ≥2的任意自然数, 验证a n -a n -1(

a n

) 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a n -1

2

2a n +1=a n +a n -2(a n +1=a n a n +2) n ∈N 都成立。

3. 在等差数列{a n }中, 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a 1>0,d

⎧a m ≥0

的项数m

⎩a m +1≤0

⎧a m ≤0

使得s m 取最大值. (2)当a 10时,满足⎨的项数m 使得s m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

a ≥0⎩m +1

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 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三)、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2. 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c ⎫

⎬其中{ a n }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部

⎩a n a n +1⎭

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3. 错位相减法:适用于{a n b n }其中{ 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 4. 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5. 常用结论

1): 1+2+3+...+n =

n (n +1)

2

2

2) 1+3+5+...+(2n-1) =n

⎡1⎤

3)13+23+ +n 3=⎢n (n +1) ⎥

⎣2⎦

2

4) 1+2+3+ +n =

2222

1

n (n +1)(2n +1) 6

5)

1111111

=-=(-)

n (n +1) n n +1n (n +2) 2n n +2

6)

1111=(-) (p

6. ⑴第一数学归纳法:①证明当n 取第一个n 0时结论正确;②假设当n =k (k ∈N +, k ≥n 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 =k +1时,结论成立.

⑵第二数学归纳法:设P (n ) 是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当n =n 0(n 0∈N +)时,P (n ) 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N +, k ≥n 0)时,P (n ) 成立,推得n =k +1时,P (n ) 也成立. 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自然数n ≥n 0时,P (n ) 都成立. 7. ⑴数列极限的表示方法: ①lim a n =a

n →∞

②当n →∞时,a n →a . ⑵几个常用极限: ①lim C =C (C 为常数)

n →∞

②lim

n →∞

=0(k ∈N , k 是常数) n k

③对于任意实常数,

1

当|a | 1时,lim a n =0

n →∞

当a =1时,若a = 1,则lim a n =1;若a =-1,则lim a n =lim (-1) n 不存在

n →∞

n →∞

n →∞

当a 1时,lim a n 不存在

n →∞

⑶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如果lim a n =a , lim b b =b ,那么

n →∞

n →∞

①lim (a n ±b n ) =a ±b

n →∞

②lim (a n ⋅b n ) =a ⋅b

n →∞

③lim

a n a

=(b ≠0)

n →∞b n b

特别地,如果C 是常数,那么

n →∞

lim (C ⋅a n ) =lim C ⋅lim a n =Ca .

n →∞

n →∞

⑷数列极限的应用:

求无穷数列的各项和,特别地,当q 1时,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为S =

a 1

(q 1) . 1-q

(化循环小数为分数方法同上式) 注:并不是每一个无穷数列都有极限. 3. 函数极限;

⑴当自变量x 无限趋近于常数x 0(但不等于x 0)时,如果函数f (x ) 无限趋进于一个常数a ,就是说当x 趋近于x 0时,函数f (x ) 的极限为a . 记作lim f (x ) =a 或当x →x 0时,f (x ) →a .

x →x 0

注:当x →x 0时,f (x ) 是否存在极限与f (x ) 在x 0处是否定义无关,因为x →x 0并不要求x =x 0. (当然,f (x ) 在x 0是否有定义也与f (x ) 在x 0处是否存在极限无关. ⇒函数f (x ) 在x 0有定义是lim f (x ) 存在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

x →x 0

如P (x ) =⎨

⎧x -1x 1

在x =1处无定义,但lim P (x ) 存在,因为在x =1处左右极限均等于零.

-x +1x 1x →1⎩


相关内容

  • 浅谈数列在高中的教学与应用毕业论文
  • 闽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 浅谈数列在高中的教学与应用 摘要 数列在数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也在数学的教学上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且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导数.解析几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从数列的基本内容.数列在高考中的应用和数 ...

  • 一__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
  • 一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 1.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等差中项: (为常数),成等差数列 前项和性质:(1)若(2 )数列 等差数列,公差为 : 是等差数列 ,则 仍为等差数列, 仍为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4)若(5) 是等差数列,且前项和分别为为等差数列 ( ,则 为常数,是关于 ...

  •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一.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a n -a n -1=d (n ≥2) 或 a n +1-a n =d (n ≥1) . 2.等差数列 ...

  • 数列的解题技巧
  • 数列的解题技巧 编稿:林景飞 审稿:张扬 责编:严春梅 [命题趋向] 从2007年高考题可见数列题命题有如下趋势: 1. 等差(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是必考内容,这类问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易.中.难三类皆有. 2. 数列中 与 之间的互化关系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3. 函数思想.方程思 ...

  • 人教版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例题)
  • Lesson6 数列 知识点1: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 d . 3.等差中项 a +b 如果 A =2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 ...

  •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
  •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等差数列的公式和相关性质 1.等差数列的定义:对于一个数列,如果它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为一个定值,则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记:a n -a n -1=d (d 为公差)(n ≥2,n ∈N *)注:下面所有涉及n ,n ∈N *省略,你懂的. 2.等差数列通项 ...

  • 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
  • 数学必修5知识点 第二章 数列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7.常数列 ...

  •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知识点1 数列的定义 1.下面关于数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列是数的集合 B .数列中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C .数列中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D .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下面各序列 ①0,0,0,- ②-1, -1, -1, -1 111③ ④1,10,100,1 ...

  • 必修五数列知识点求通项求和方法
  • 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 数列的定义:(1)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 (2)数列可以看作是项数n 的函数f(n)=an,其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子集. 二.数列的分类: 1.按项数分类: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 + 2.按增减性分类: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具有a n +1>a n 递减数列--对 ...

  • 高二数学[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
  •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二节--等差数列,两课时内容,本节是第一课时.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的推导,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并且会用公式解决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