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理念
在部队安全稳定中实践军人核心价值观
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首要的前提是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弄清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军人核心价值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的关系范畴本质,表征着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人类实践和以其为基础的一切对象性联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同时,价值作为“世界对人的意义、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是与“人的内在尺度”或“主体的尺度”密切相关的,体现了人的理性与实践活动目的性的实质。只有当客体的存在与属性同主体需要发生联系,即用主体尺度加以衡量的时候,主客体之间才构成价值关系。
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观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人类认识形式中有别于事实判断和科学认识的一种形式,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价值准则。
核心价值观则是指在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和指导地位的根本准则,是关于价值观中意义评判标准和终极目标指向的根本依据。
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属于军人这一特殊群体所拥有的共同价值观,它符合并反映这一群体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构建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功效在于实现军人群体的根本价值。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指反映当代革命军人这一群体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处于该系统顶层和塔尖的那些价值准则。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强调当代军人价值建设必须服从于当代军队的特殊属性。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肩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稳定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职责。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军人是人民子弟兵,这是构建军人核心价值观时必须把握的本质特征。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分别以军人群体和个体为其出发点的,所以,军人的最大社会价值应体现在保卫社会主义全体人民既有劳动成果和积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自觉行动上,把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统一于富国强军的伟大实践中。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队的具体体现,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
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将一个政治集团所遵循的价值准则按照“准确、科学、深刻、精练”的原则抽象出来,构成集团内所有成员自觉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并非易事,其困难主要不在于以往有没有明确的提法,或有没有思想的积淀。相对而言,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处于蜕变过程中,军队和军人坚持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或者因子,自建军以来就没有出现过大的变更,这也是这支军队坚强有力的根本原因所在。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核心价值观在构建之时,应奠基于何种理念与思想理论之上,或者说哪些要素在规定着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只有弄清了这一点,原本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品质才易于把握并抽象出来,形成富有科学性和普遍推广意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是这支军队所有成员行为的内在支撑。因此,必须奠基于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上,奠基于我军建军原则、性质宗旨、使命任务、优良传统和军人职业道德要求之上。除此之外,还应着眼民族传统文化,着眼世界军队共有的特征与核心价值观。即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把握共性。鉴于此,确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要求。
第一,必须符合胡主席的倡导和要求。胡主席提出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其内涵和着眼点表现于几个方面: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即这一思想理论建设活动,必须是在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二是“构建”活动,是在原有的思想和精神积淀基础上进行的新概括、新表述,这是一个创新性活动,并且包含于“创新军事文化”的范畴;三是构建起来的核心价值观是表征于“当代”,
即要有时代性,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脉动;四是特指“革命军人”,而非泛化的军人,即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的成员,而不是别的军队、别的集团的成员,因此要深刻反映出我军官兵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需要,反映出党和人民对革命军人的最本质要求;五是着眼于强化“三个意识”,即意识、宗教意识和使命意识,继承优良传统,保证官兵战斗精神高扬,人民军队性质不变。
符合这些要求,有三种表述形式:对应式,即以模拟“优良传统”的动宾结构的词组方式来表述;精简式,即从优良传统中抽象精神实质,以单词概念的方式来表述;扩充式,即以语句方式来表述。三种方式,语句式表述最不可行,因为语句式表述既不利于入心入脑,也不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规范方式,无法体现“核心价值”,且语句越长,指向越明确,范围越窄,内涵越少,越缺乏可解读性。回旋余地狭小的结果必然是,每有时代变迁,社会变化,甚至每遇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都需作出重新规范,失去了核心价值观应有的严肃性和稳定性。词组式表述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易逾越的障碍,虽然这种模式符合我们的话语系统,但存在难以处理好与优良传统关系的问题。如此来看,惟有以概念表述为佳,这样,既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浓缩于优良传统,又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规律性表述,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上述矛盾。比如,在内涵解读上,不管形势任务发生什么样的发展变化,新思想都可以充实进去,且不会伤筋动骨。
第二,必须深刻揭示我军的政治品质和职业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国防法》第56条规定:“现役军人必须忠于祖国,履行职责,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捍卫祖国的荣誉和利益。”《军人誓词》明确要求:军人必须“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忠于职守”。
这些法规或法规性文件表明的是我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反映着党、国家和人民对军人的政治要求,及其职业要求,惟有坚守之,才能保证这支军队和当代军人有效履行自己的天职。其中有若干要义应予特别关注:一是使命意识。军队没有独立于党和人民之外的政治和利益目标,其只能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的方向为方向,党的意志为意志,即我们必须严格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使命任务。这也是衡量和评价我军及其成员价值存在的基本尺度,所以,把确立使命观作为检验官兵是否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标准,把履行新使命作为官兵的崇高价值追求,十分必要。二是忠诚意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这个集团及其成员必须忠于造就和养育自己的党和人民,并且这个忠诚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忠诚,还反映在道德范畴和职责范畴。三是纪律意识。谈及纪律,往往是以“铁的纪律”来形容,这表达的实际是纪律的刚性特征,军人不能严守纪律便不足以成为合格的军人,军队没有铁的纪律便无以获得打胜仗的组织保证,由此,视纪律为生命是世界军队的共有特征,也是我军的基本要求。四是牺牲精神。军队和军人的代名词是铁血,军队的力量体现于一往无前、排山倒海,而这种力量必然也必须产生于广大官兵不怕牺牲和敢于牺牲之上,只有以不怕牺牲精神来支撑的军队,才敢言铁军,才敢言无往而不胜。
强调对职业特征的揭示,包括在比较中找出根本,以奉献和牺牲为例加以比较,二者对军队和军人特质的表现程度存在差异性。若以奉献来表达,此概念虽包含着高尚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标准,军人也需坚守,但由于社会对每人个都有此要求,因而难以凸显军人特质。若以牺牲界定之,其准确和深刻清楚显现出来。每一个社会阶层的人,甚至是先进政党组织中的成员,在面对死亡时,是否扑上去,更多的是道义上的倡导,而非组织上的强制,更非法律上的迫使,因为每个人都享有法律赋予的紧急避险的权力。对于军人来说,情况却非如此,只要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只要军令下达,明知前面是死亡,仍然要扑向死亡。这既是道德的规范,职业的要求,也是军法军纪的迫使。以正在进行中的抗震救灾为例,之所以出现“十万大军以命博命”,出现跳伞勇士留下遗书后勇敢一跳,所说明的都在于此。军人服役一生也有可能不会遭遇牺牲,但只要有一次,就是全部。所以,只要军队的职能不变,只要世界尚未走向大同,牺牲便永远与军人相伴。至于更为广泛的牺牲,则与我军的道德传承和社会价值判断有关,比如党中央要求军队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面,人民群众也认定“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解放军!”各种要求和价值判断中都包含着牺牲。所以,军人的牺牲是范围广泛,要求明确,不能回避,只能承担。这方面与西方军队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西方军队同样强调战场上的牺牲,但由于社会把军队和军人视作职业,因而不必付出法律之外的牺牲。这一点从美军享受的福利和各种补贴中清晰反映出来,从其制订的战场行为规范也可以反映出来。
第三,必须着眼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所要达成的目的。构建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并不仅反映在军队理论建设领域,同时反映在实践领域。党中央、胡主席赋予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才能履行这一使命?胡主席一再强调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一代代传下去”,靠什么传播和如何传播?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着力开展战斗精神培育的工作,哪种方式更能提高我军的战斗精神?多种方法途径中,不可或缺的是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即通过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来引导广大官兵的价值追求。当今时代是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而军队又是一个以一元价值观指导行为的政治集团,这就决定了军队产生一种永远驻存于官兵灵魂深处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使其在军人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让这种价值观渗透到军人的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践行、制度保障等,使之内化为军人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军人的自觉行动。
第四,正确处理理论研究的概括性与实践宣传的通俗性关系。确立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虽然根本目的在于为广大官兵确立价值坐标,引导官兵的价值取向,凝聚官兵战斗意志,提高官兵战斗精神,同时也有向人民群众表明子弟兵的价值理念,因为要建立威武文明之师,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把我军的核心价值观广而告之。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理论研究的概括性与实践宣传的通俗性关系。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本身作理论性概括,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甚至是艰深的,这是由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对象的宏大、复杂、深邃和综合性决定的。但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形态与研究形态还是有相对区别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形态可以概括,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宣传形态则应当尽可能通俗化,通俗化本身就是道理影响受众的无障碍状态。用群众熟悉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出来,赋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和入耳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因此,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大群众的实际理解能力、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形象化,使之真正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第五,要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有人认为,包括忠诚、纪律、牺牲、奉献、荣誉在内的词汇都不宜使用,因为西方军队已经使用了这些概念,比如,美国陆军的核心价值观是“勇敢、无私、牺牲、敬业和忠诚”;海军的核心价值观是“荣誉、勇气、奉献”;空军的核心价值观是“正直、进取、忠诚、坚毅、无畏和奉献精神”;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法国军队是“纪律、忠诚、献身”,印度军队是“克制、自尊、守纪、集体精神”,等等。所以反对使用这些概念,主要担心因此失去了个性,泯灭了阶级差异。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除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以外,还应遵循人类文明的某些通律。应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站在人类文明的至高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产阶级博爱的虚伪性和不可能性,揭露了其压迫、奴役、不平等的社会实质,但并没有否定博爱价值理念的合理性,并没有否定它们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阐明了建构人类真正博爱精神的可能性。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这为博爱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博爱不是原始社会的博爱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以往文明时代博爱的幻想,而是更高形式的真正的人类社会精神与亲和力。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构建当代中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使用某些与西方军队相近的概念,是赋予了这类概念以新的政治内涵,从而既关照了军人职业的某些相通性特点,又顾及了人民军队的特殊性要求。
第六,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现实要求的关系。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候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不同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突出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的要求,反映当代革命军人的价值取向。同时,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又必须与民族文化传统、党的优良传统和我军的优良传统相结合,以增强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承续上的解释力和感召力。忘记和弱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优良传统和
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历史虚无主义。对于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来说,弘扬民族优良传统是建设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弘扬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巩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我军优良传统,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构建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民族历史、党的光荣传统和我军优良传统资源的挖掘,使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传统与适应时代要求中达到高度统一。
树立理念
在部队安全稳定中实践军人核心价值观
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首要的前提是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弄清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军人核心价值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的关系范畴本质,表征着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人类实践和以其为基础的一切对象性联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同时,价值作为“世界对人的意义、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是与“人的内在尺度”或“主体的尺度”密切相关的,体现了人的理性与实践活动目的性的实质。只有当客体的存在与属性同主体需要发生联系,即用主体尺度加以衡量的时候,主客体之间才构成价值关系。
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观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人类认识形式中有别于事实判断和科学认识的一种形式,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价值准则。
核心价值观则是指在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和指导地位的根本准则,是关于价值观中意义评判标准和终极目标指向的根本依据。
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属于军人这一特殊群体所拥有的共同价值观,它符合并反映这一群体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构建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功效在于实现军人群体的根本价值。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指反映当代革命军人这一群体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处于该系统顶层和塔尖的那些价值准则。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强调当代军人价值建设必须服从于当代军队的特殊属性。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肩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稳定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职责。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军人是人民子弟兵,这是构建军人核心价值观时必须把握的本质特征。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分别以军人群体和个体为其出发点的,所以,军人的最大社会价值应体现在保卫社会主义全体人民既有劳动成果和积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自觉行动上,把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统一于富国强军的伟大实践中。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队的具体体现,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
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将一个政治集团所遵循的价值准则按照“准确、科学、深刻、精练”的原则抽象出来,构成集团内所有成员自觉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并非易事,其困难主要不在于以往有没有明确的提法,或有没有思想的积淀。相对而言,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处于蜕变过程中,军队和军人坚持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或者因子,自建军以来就没有出现过大的变更,这也是这支军队坚强有力的根本原因所在。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核心价值观在构建之时,应奠基于何种理念与思想理论之上,或者说哪些要素在规定着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只有弄清了这一点,原本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品质才易于把握并抽象出来,形成富有科学性和普遍推广意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是这支军队所有成员行为的内在支撑。因此,必须奠基于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上,奠基于我军建军原则、性质宗旨、使命任务、优良传统和军人职业道德要求之上。除此之外,还应着眼民族传统文化,着眼世界军队共有的特征与核心价值观。即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把握共性。鉴于此,确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要求。
第一,必须符合胡主席的倡导和要求。胡主席提出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其内涵和着眼点表现于几个方面: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即这一思想理论建设活动,必须是在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二是“构建”活动,是在原有的思想和精神积淀基础上进行的新概括、新表述,这是一个创新性活动,并且包含于“创新军事文化”的范畴;三是构建起来的核心价值观是表征于“当代”,
即要有时代性,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脉动;四是特指“革命军人”,而非泛化的军人,即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的成员,而不是别的军队、别的集团的成员,因此要深刻反映出我军官兵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需要,反映出党和人民对革命军人的最本质要求;五是着眼于强化“三个意识”,即意识、宗教意识和使命意识,继承优良传统,保证官兵战斗精神高扬,人民军队性质不变。
符合这些要求,有三种表述形式:对应式,即以模拟“优良传统”的动宾结构的词组方式来表述;精简式,即从优良传统中抽象精神实质,以单词概念的方式来表述;扩充式,即以语句方式来表述。三种方式,语句式表述最不可行,因为语句式表述既不利于入心入脑,也不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规范方式,无法体现“核心价值”,且语句越长,指向越明确,范围越窄,内涵越少,越缺乏可解读性。回旋余地狭小的结果必然是,每有时代变迁,社会变化,甚至每遇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都需作出重新规范,失去了核心价值观应有的严肃性和稳定性。词组式表述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易逾越的障碍,虽然这种模式符合我们的话语系统,但存在难以处理好与优良传统关系的问题。如此来看,惟有以概念表述为佳,这样,既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浓缩于优良传统,又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规律性表述,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上述矛盾。比如,在内涵解读上,不管形势任务发生什么样的发展变化,新思想都可以充实进去,且不会伤筋动骨。
第二,必须深刻揭示我军的政治品质和职业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国防法》第56条规定:“现役军人必须忠于祖国,履行职责,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捍卫祖国的荣誉和利益。”《军人誓词》明确要求:军人必须“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忠于职守”。
这些法规或法规性文件表明的是我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反映着党、国家和人民对军人的政治要求,及其职业要求,惟有坚守之,才能保证这支军队和当代军人有效履行自己的天职。其中有若干要义应予特别关注:一是使命意识。军队没有独立于党和人民之外的政治和利益目标,其只能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的方向为方向,党的意志为意志,即我们必须严格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使命任务。这也是衡量和评价我军及其成员价值存在的基本尺度,所以,把确立使命观作为检验官兵是否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标准,把履行新使命作为官兵的崇高价值追求,十分必要。二是忠诚意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这个集团及其成员必须忠于造就和养育自己的党和人民,并且这个忠诚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忠诚,还反映在道德范畴和职责范畴。三是纪律意识。谈及纪律,往往是以“铁的纪律”来形容,这表达的实际是纪律的刚性特征,军人不能严守纪律便不足以成为合格的军人,军队没有铁的纪律便无以获得打胜仗的组织保证,由此,视纪律为生命是世界军队的共有特征,也是我军的基本要求。四是牺牲精神。军队和军人的代名词是铁血,军队的力量体现于一往无前、排山倒海,而这种力量必然也必须产生于广大官兵不怕牺牲和敢于牺牲之上,只有以不怕牺牲精神来支撑的军队,才敢言铁军,才敢言无往而不胜。
强调对职业特征的揭示,包括在比较中找出根本,以奉献和牺牲为例加以比较,二者对军队和军人特质的表现程度存在差异性。若以奉献来表达,此概念虽包含着高尚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标准,军人也需坚守,但由于社会对每人个都有此要求,因而难以凸显军人特质。若以牺牲界定之,其准确和深刻清楚显现出来。每一个社会阶层的人,甚至是先进政党组织中的成员,在面对死亡时,是否扑上去,更多的是道义上的倡导,而非组织上的强制,更非法律上的迫使,因为每个人都享有法律赋予的紧急避险的权力。对于军人来说,情况却非如此,只要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只要军令下达,明知前面是死亡,仍然要扑向死亡。这既是道德的规范,职业的要求,也是军法军纪的迫使。以正在进行中的抗震救灾为例,之所以出现“十万大军以命博命”,出现跳伞勇士留下遗书后勇敢一跳,所说明的都在于此。军人服役一生也有可能不会遭遇牺牲,但只要有一次,就是全部。所以,只要军队的职能不变,只要世界尚未走向大同,牺牲便永远与军人相伴。至于更为广泛的牺牲,则与我军的道德传承和社会价值判断有关,比如党中央要求军队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面,人民群众也认定“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解放军!”各种要求和价值判断中都包含着牺牲。所以,军人的牺牲是范围广泛,要求明确,不能回避,只能承担。这方面与西方军队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西方军队同样强调战场上的牺牲,但由于社会把军队和军人视作职业,因而不必付出法律之外的牺牲。这一点从美军享受的福利和各种补贴中清晰反映出来,从其制订的战场行为规范也可以反映出来。
第三,必须着眼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所要达成的目的。构建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并不仅反映在军队理论建设领域,同时反映在实践领域。党中央、胡主席赋予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才能履行这一使命?胡主席一再强调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一代代传下去”,靠什么传播和如何传播?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着力开展战斗精神培育的工作,哪种方式更能提高我军的战斗精神?多种方法途径中,不可或缺的是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即通过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来引导广大官兵的价值追求。当今时代是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而军队又是一个以一元价值观指导行为的政治集团,这就决定了军队产生一种永远驻存于官兵灵魂深处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使其在军人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让这种价值观渗透到军人的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践行、制度保障等,使之内化为军人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军人的自觉行动。
第四,正确处理理论研究的概括性与实践宣传的通俗性关系。确立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虽然根本目的在于为广大官兵确立价值坐标,引导官兵的价值取向,凝聚官兵战斗意志,提高官兵战斗精神,同时也有向人民群众表明子弟兵的价值理念,因为要建立威武文明之师,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把我军的核心价值观广而告之。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理论研究的概括性与实践宣传的通俗性关系。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本身作理论性概括,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甚至是艰深的,这是由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对象的宏大、复杂、深邃和综合性决定的。但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形态与研究形态还是有相对区别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形态可以概括,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宣传形态则应当尽可能通俗化,通俗化本身就是道理影响受众的无障碍状态。用群众熟悉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出来,赋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和入耳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因此,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大群众的实际理解能力、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形象化,使之真正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第五,要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有人认为,包括忠诚、纪律、牺牲、奉献、荣誉在内的词汇都不宜使用,因为西方军队已经使用了这些概念,比如,美国陆军的核心价值观是“勇敢、无私、牺牲、敬业和忠诚”;海军的核心价值观是“荣誉、勇气、奉献”;空军的核心价值观是“正直、进取、忠诚、坚毅、无畏和奉献精神”;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法国军队是“纪律、忠诚、献身”,印度军队是“克制、自尊、守纪、集体精神”,等等。所以反对使用这些概念,主要担心因此失去了个性,泯灭了阶级差异。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除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以外,还应遵循人类文明的某些通律。应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站在人类文明的至高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产阶级博爱的虚伪性和不可能性,揭露了其压迫、奴役、不平等的社会实质,但并没有否定博爱价值理念的合理性,并没有否定它们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阐明了建构人类真正博爱精神的可能性。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这为博爱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博爱不是原始社会的博爱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以往文明时代博爱的幻想,而是更高形式的真正的人类社会精神与亲和力。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构建当代中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使用某些与西方军队相近的概念,是赋予了这类概念以新的政治内涵,从而既关照了军人职业的某些相通性特点,又顾及了人民军队的特殊性要求。
第六,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现实要求的关系。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候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不同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突出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的要求,反映当代革命军人的价值取向。同时,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又必须与民族文化传统、党的优良传统和我军的优良传统相结合,以增强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承续上的解释力和感召力。忘记和弱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优良传统和
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历史虚无主义。对于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来说,弘扬民族优良传统是建设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弘扬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巩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我军优良传统,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构建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民族历史、党的光荣传统和我军优良传统资源的挖掘,使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传统与适应时代要求中达到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