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作者:郭永建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1期

【摘要】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分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这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发展能力,情感与态度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本文从课堂的三维目标方面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个维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1-01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如何围绕“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总结出评价课堂教学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从而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对“掌握知识”层面的评价

新课标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也没有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相反,它对掌握知识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和相对完整的可迁移的知识结构。

(一)对“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对学生在“感知·理解新知”这一阶段的评价,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操作: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新知的导入目标直接指向于习题、例题的解决,在这一部分较为弱化,而按新课标理念,在导入新知时,应从新知的产生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等不同的角度,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现实的、有意义的感知材料和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②选取的感知材料是否包涵了新知的本质属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分析新知的本质特征,并选取适当感知材料作为载体,恰当地承载新知的本质特征,从而为高效率的课堂打下基础;③在过渡过程中的诱导是否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是否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展开积极的求知探索,从而顺利实现学生认知的正迁移,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④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起到常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对“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对“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往往难以具体量化,受评价者主观指标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外显程度影响较大,评价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新知的发展过程与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否有较高的相关性,教者是否重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②学生在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建立了一个能反映知识本质的

典型情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数学化”,即经历一个从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认知往返过程;③学生对新知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表述是否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④学生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性意识倾向性发挥得如何,学生的全员参与程度如何。

二、对“发展能力”层面的评价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的,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因课堂上“发展能力”的目标不够明显,目标达成难以量化,往往在课堂评价中流于表面,落实不到位。“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能力的发展必须结合知识体系,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

(一)对课堂“巩固性练习”阶段的评价内容。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从而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以及在叙述算理、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反馈问题的要害,是否能对课堂中“生成”的各种问题,处理得灵活机智、科学合理,“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二)对课堂“发展性练习”阶段的评价内容。本阶段习题设计一般应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灵活性;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在本阶段中,评价要注意:三种题型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形成体现本课本质特征的内容序列;教师安排的题量是否适中,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学生的情况反馈是否较好地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达到了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师生总结”阶段的评价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情感和态度”层面的评价

情感与态度,并不是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副产品”,即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过程中的“顺便”进行,而是课堂整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堂好课,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在自信心、责任感、求实态度、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获得发展。是否创设了一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锻炼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有经历克服困难的机会,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堂中,学生创新精神、实事求是态度的培养,以及质疑问难和独立思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得是否巧妙,安排得是否合理。

由此可见,要评价一堂课的成败,首先,要看课堂中“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制订是否合理,其次,要看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是否把这些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了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促进情感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的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作者:郭永建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1期

【摘要】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分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这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发展能力,情感与态度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本文从课堂的三维目标方面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个维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1-01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如何围绕“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总结出评价课堂教学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从而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对“掌握知识”层面的评价

新课标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也没有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相反,它对掌握知识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和相对完整的可迁移的知识结构。

(一)对“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对学生在“感知·理解新知”这一阶段的评价,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操作: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新知的导入目标直接指向于习题、例题的解决,在这一部分较为弱化,而按新课标理念,在导入新知时,应从新知的产生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等不同的角度,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现实的、有意义的感知材料和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②选取的感知材料是否包涵了新知的本质属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分析新知的本质特征,并选取适当感知材料作为载体,恰当地承载新知的本质特征,从而为高效率的课堂打下基础;③在过渡过程中的诱导是否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是否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展开积极的求知探索,从而顺利实现学生认知的正迁移,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④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起到常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对“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对“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往往难以具体量化,受评价者主观指标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外显程度影响较大,评价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新知的发展过程与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否有较高的相关性,教者是否重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②学生在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建立了一个能反映知识本质的

典型情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数学化”,即经历一个从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认知往返过程;③学生对新知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表述是否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④学生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性意识倾向性发挥得如何,学生的全员参与程度如何。

二、对“发展能力”层面的评价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的,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因课堂上“发展能力”的目标不够明显,目标达成难以量化,往往在课堂评价中流于表面,落实不到位。“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能力的发展必须结合知识体系,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

(一)对课堂“巩固性练习”阶段的评价内容。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从而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以及在叙述算理、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反馈问题的要害,是否能对课堂中“生成”的各种问题,处理得灵活机智、科学合理,“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二)对课堂“发展性练习”阶段的评价内容。本阶段习题设计一般应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灵活性;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在本阶段中,评价要注意:三种题型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形成体现本课本质特征的内容序列;教师安排的题量是否适中,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学生的情况反馈是否较好地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达到了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师生总结”阶段的评价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情感和态度”层面的评价

情感与态度,并不是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副产品”,即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过程中的“顺便”进行,而是课堂整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堂好课,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在自信心、责任感、求实态度、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获得发展。是否创设了一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锻炼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有经历克服困难的机会,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堂中,学生创新精神、实事求是态度的培养,以及质疑问难和独立思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得是否巧妙,安排得是否合理。

由此可见,要评价一堂课的成败,首先,要看课堂中“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制订是否合理,其次,要看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是否把这些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了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促进情感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的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相关内容

  • 中澳两国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比较研究
  • 中澳两国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Nelson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为例 王 宽 明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研究运用数学教材难度模型N =f (C 1,C 2,C 3)=0.2C 1+0.5C 2+0.3C 3,对澳大利亚Nelson 小学数 ...

  • 小学数学专家报告
  • 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一点备课思考 吴正宪 郑庆全 李秋焕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课标23.24页的学习内容,属于解决问题的内容.波利亚认为:,基于上面的认识和理念,我们备课由过于重研究教师的教,而转变为重点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确定的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但从整体上看,"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关注了前两个方面就弱化了另一方面,而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又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那么, ...

  • 研究报告如何撰写
  • 研究报告如何撰写 研究报告的参考结构: 一.实验研究报告结构:(实验研究重假设) (一)问题与假设 我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的提出):别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文献综述):我打算这样解决我的问题(研究的假设)) (二)过程与方法 选择什么对象.在什么时间.怎样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遇到哪些新问题,是怎样 ...

  • 2013年小学数学教育热点问题探讨
  • 数学版 2013年小学数学教育热点问题探讨 ◇本刊特约撰稿人/邱学华 过去的2013年,我国数学新课程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是充盈着积极.坚守和探索,伴随着反思.争鸣和梦想的发展中的重要一步.驻足回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鉴往.知今.创未来".基于这样的视角,本文对2013年我国 ...

  •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新昌县南岩小学 张美江 [摘 要] 新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反馈 ...

  •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一.开展中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科学研究.生产建设以及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重视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中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他对中学数学教学以及中学生数学学习 ...

  • 纲举则目张
  • 在教学设计所包含的诸项内容里,教学目标的确定极为重要,重要得让人想到"纲举目张"这个成语.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注解为:"纲,是鱼网上的总绳:目,是网的孔眼.提起网上的纲绳,许许多多网眼会全都张开."如果我们借用这个成语,并将它的含义迁移到教学设计上来,可以说,教 ...

  • 融入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_王光明杨蕊
  • 2013.11 中国电化教育  总第322期文章编号:1006-9860(2013)11-0101-04 融入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 王光明,杨 蕊 (天津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信息技术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而融入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设计在实践领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