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天下兵法孙武写的最好,而孙武最好的是[虚实]|孙子兵法智慧

虚实,是《孙子兵法》中最让人着魔的一个概念,也是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

兵法《唐李问对》中,唐太宗就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意思是:我看遍了所有兵书只有孙武写的最好,而孙武的十三篇只有虚实写的最好。对于用兵作战来讲,能够识别敌人形势当中的虚实,没有不能取得胜利的。

在孙子兵法制胜原理一文中,兵哥讲过这样一句话:利害是原因,迂直是路线,奇正是手段,虚实是结果。

为什么虚实是结果?就是因为你一旦看到敌人的虚实了,你就已经取胜了。

这就是李世民所说的: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怎么识别虚实?这是行家功夫,内行见形势见虚实,外行看不到。

比如,井陉口之战,二十万赵军本来是实的,韩信那两三万人根本打不过。

但韩信背水列阵,“卑而骄之”,先让赵军放松戒备;然后以带着大批财货的正兵来做诱饵,赵军倾巢而出,大本营就变实为虚了。

虚实已现,韩信提前埋伏好的骑兵就一招制敌,出奇制胜了。

通过这个战例,我们总结一下:

什么是虚?虚,就是敌人想不到防备(防备较弱)的地方,或来不及防备的地方。

赵军想不到“不会打仗”的韩信竟然埋有伏兵,也就想不到防备大本营。

敌人的虚实没有显现怎么办?

那就要调动敌人,让敌人露出破绽,这破绽就是虚。

警察审犯人,犯人自然要戒备,戒备之下破绽就难露。

这时候需要有经验的审讯者,先用一些闲言碎语消除其警戒,甚至拉关系攀交情,然后冷不丁的问一些要命的关键问题,来查探其反应——第一反应往往做不了假。

这个就是调动敌人,使其显露虚实的例子。

《唐李问对》中,李靖说: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

简单来说,奇正就是手段,就是让敌人显现虚实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兵哥前面说的:奇正是手段,虚实是结果。

敌人显现了虚实,然后李靖又提出致胜之对策:以正合实,以奇击虚。

正奇在我,虚实在彼。

注意一点:奇正既是让敌人显现虚实的手段,同样也是用来给敌人最后一击、致命一击的决胜关键。

虚实,是《孙子兵法》中最让人着魔的一个概念,也是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

兵法《唐李问对》中,唐太宗就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意思是:我看遍了所有兵书只有孙武写的最好,而孙武的十三篇只有虚实写的最好。对于用兵作战来讲,能够识别敌人形势当中的虚实,没有不能取得胜利的。

在孙子兵法制胜原理一文中,兵哥讲过这样一句话:利害是原因,迂直是路线,奇正是手段,虚实是结果。

为什么虚实是结果?就是因为你一旦看到敌人的虚实了,你就已经取胜了。

这就是李世民所说的: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怎么识别虚实?这是行家功夫,内行见形势见虚实,外行看不到。

比如,井陉口之战,二十万赵军本来是实的,韩信那两三万人根本打不过。

但韩信背水列阵,“卑而骄之”,先让赵军放松戒备;然后以带着大批财货的正兵来做诱饵,赵军倾巢而出,大本营就变实为虚了。

虚实已现,韩信提前埋伏好的骑兵就一招制敌,出奇制胜了。

通过这个战例,我们总结一下:

什么是虚?虚,就是敌人想不到防备(防备较弱)的地方,或来不及防备的地方。

赵军想不到“不会打仗”的韩信竟然埋有伏兵,也就想不到防备大本营。

敌人的虚实没有显现怎么办?

那就要调动敌人,让敌人露出破绽,这破绽就是虚。

警察审犯人,犯人自然要戒备,戒备之下破绽就难露。

这时候需要有经验的审讯者,先用一些闲言碎语消除其警戒,甚至拉关系攀交情,然后冷不丁的问一些要命的关键问题,来查探其反应——第一反应往往做不了假。

这个就是调动敌人,使其显露虚实的例子。

《唐李问对》中,李靖说: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

简单来说,奇正就是手段,就是让敌人显现虚实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兵哥前面说的:奇正是手段,虚实是结果。

敌人显现了虚实,然后李靖又提出致胜之对策:以正合实,以奇击虚。

正奇在我,虚实在彼。

注意一点:奇正既是让敌人显现虚实的手段,同样也是用来给敌人最后一击、致命一击的决胜关键。


相关内容

  • 浅谈[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
  • 2009年03月27日15:12  来源:人民网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王修智 中共山东省委原副书记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 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会长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浩浩荡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历时2000多年而不衰,是经 ...

  • 孙子兵法考试资料
  • >原文赏析 原文:[虚实第六] 1.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 ...

  • [孙子兵法]对太极拳的影响
  • 第28卷第5期,Vol.28No.5 滨州学院学报 JournalofBinzhouUniversit 2012年10月,2012Oct. [孙子兵学文化源流续论] <孙子兵法>对太极拳的影响 刘淑君2张 杰1,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石家庄01.105002 ...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作者:谢庆绵 管理与效益 1997年01期 一 兵家和<孙子兵法> 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 ...

  • [孙子兵法]读后感
  • <孙子兵法>读后感 <千字文>有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华夏肇始以来,巍巍5000年,留下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管理思想史课程推荐了此书,用来了解管理及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军事教科书,也是一部教人解决问题的书籍 ...

  •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
  • 孙子兵法,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本兵书,相传是孙武所著,后由其子孙孙膑整理.该书对我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世谈兵之祖",同时对世界各国的军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它是美国西点军校参训军官必读的书. 孙武生活于春秋末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更替--奴隶社会向封 ...

  • 孙子兵法读书报告
  •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 ...

  • 尔雅[孙子兵法与执政艺术]答案
  • 成绩: 93.0 分一. 单选题(题数:40,共 80.0 分)1"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0.0 分A.成功贵在坚持,持之以恒B.成功贵在德行,有德者,天佑之C.要想成功必先懂得牺牲,又所为有所不为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 ...

  • 中国古代军事家(详)
  • 中国古代军事家 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人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