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一课

《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

道真县民族小学 韩福平

时 间:2013年3月30日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教材简析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宇宙单元的起始课。在茫茫宇宙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月球——地球的卫星,离地球最近,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对地球影响最显著,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星球,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探究天文知识的兴趣,提升对我国空间探测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并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多种渠道(如:网络、书籍等)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理解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

2)知道科学进步是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的精神。

3)发展学生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宇宙是神秘而抽象的。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整理;制作“月球卡”。

四、课前准备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和深入,对月球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知识结构也是零散的。在教学中,希望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的了解。因此,2

课前布置预习;搜集有关月球各方面的图文资料,制作“月球卡”,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教师收集图片、视频资料等补充介绍,帮助学生归纳小结,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五、教法、学法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教学中将通过讨论、交流法对书本、网络、询问等多途径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小组合作探究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多媒体教学法对信息进行补充;实践操作法通过制作月球卡巩固掌握的信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环节

(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一颗卫星——月球,我将引导学生从“嫦娥奔月”、“古人赏月”、“梦里想月”、“眼里的月”和“人类登月”几方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感想。引发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通过谈话和提问,“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探索认识月球的呢?”引入学习内容。(相机板书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二)遥望月球,产生美好遐想

1、月球是神秘的,同时也是人们所向往的,从古至今就有许多与“月”有关的诗歌,故事,成语等,引导学生叙述有关月球的诗歌、故事、成语、传说鼓励发言,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急切想探索了解月球的欲望。

2、学生叙述,教师投影片展示部分诗歌,故事等。(课件出示部分诗歌)

3、教师谈话:月球很神秘,那么我们人类又是怎样探索月球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每个阶段的探索历程,教师相机课件出示。

4、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课件展示综合图片)通过课件展示,提问学生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适时板书: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观看图片,教师相机对其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教师的语言,刺激学生的视、听觉感官,使学生了解探月的历程,激发学生探索无穷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

(三)了解月球,制作我的“月球卡”

3

通过谈话:月球真神秘,你们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来一起动手,根据老师昨天的安排,一起动手做做月球卡吧。请出示你们回家制作的月球卡。

1、学生出示制作的“月球卡”,教师提问部分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信息及信息的来源。

2、教师课件展示“月球卡”,主要针对:一是月球的运动; 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相机对月海和环形山进行补充说明);四是有关月球的其他特点进行介绍。

3、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考虑到课堂因素,布置为课外作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实现资源共享,放大学生的探究结果,感受探究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走进文本,归纳总结

1、教师谈话:提问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巩固知识,理解记忆,使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课件展示总结内容)

2、师生交流: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而我们国家从2003~2008年曾三次载人航天之旅,而最近的“嫦娥”将带领我们一起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知道我们在发展,但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

(六)视频播放完后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过渡:通过视频的观看,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说想法。启迪学生科学精神,用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

(七)作业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和能力。

附: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4

月球的运动:

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地形特点:

人类登月故事:

【设计意图】突出主题和重点,简洁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 5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一课

《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

道真县民族小学 韩福平

时 间:2013年3月30日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教材简析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宇宙单元的起始课。在茫茫宇宙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月球——地球的卫星,离地球最近,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对地球影响最显著,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星球,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探究天文知识的兴趣,提升对我国空间探测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并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多种渠道(如:网络、书籍等)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理解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

2)知道科学进步是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的精神。

3)发展学生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宇宙是神秘而抽象的。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整理;制作“月球卡”。

四、课前准备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和深入,对月球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知识结构也是零散的。在教学中,希望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的了解。因此,2

课前布置预习;搜集有关月球各方面的图文资料,制作“月球卡”,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教师收集图片、视频资料等补充介绍,帮助学生归纳小结,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五、教法、学法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教学中将通过讨论、交流法对书本、网络、询问等多途径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小组合作探究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多媒体教学法对信息进行补充;实践操作法通过制作月球卡巩固掌握的信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环节

(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一颗卫星——月球,我将引导学生从“嫦娥奔月”、“古人赏月”、“梦里想月”、“眼里的月”和“人类登月”几方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感想。引发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通过谈话和提问,“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探索认识月球的呢?”引入学习内容。(相机板书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二)遥望月球,产生美好遐想

1、月球是神秘的,同时也是人们所向往的,从古至今就有许多与“月”有关的诗歌,故事,成语等,引导学生叙述有关月球的诗歌、故事、成语、传说鼓励发言,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急切想探索了解月球的欲望。

2、学生叙述,教师投影片展示部分诗歌,故事等。(课件出示部分诗歌)

3、教师谈话:月球很神秘,那么我们人类又是怎样探索月球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每个阶段的探索历程,教师相机课件出示。

4、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课件展示综合图片)通过课件展示,提问学生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适时板书: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观看图片,教师相机对其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教师的语言,刺激学生的视、听觉感官,使学生了解探月的历程,激发学生探索无穷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

(三)了解月球,制作我的“月球卡”

3

通过谈话:月球真神秘,你们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来一起动手,根据老师昨天的安排,一起动手做做月球卡吧。请出示你们回家制作的月球卡。

1、学生出示制作的“月球卡”,教师提问部分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信息及信息的来源。

2、教师课件展示“月球卡”,主要针对:一是月球的运动; 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相机对月海和环形山进行补充说明);四是有关月球的其他特点进行介绍。

3、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考虑到课堂因素,布置为课外作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实现资源共享,放大学生的探究结果,感受探究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走进文本,归纳总结

1、教师谈话:提问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巩固知识,理解记忆,使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课件展示总结内容)

2、师生交流: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而我们国家从2003~2008年曾三次载人航天之旅,而最近的“嫦娥”将带领我们一起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知道我们在发展,但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

(六)视频播放完后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过渡:通过视频的观看,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说想法。启迪学生科学精神,用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

(七)作业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和能力。

附: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4

月球的运动:

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地形特点:

人类登月故事:

【设计意图】突出主题和重点,简洁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 5


相关内容

  •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百度搜索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和有关月球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利用百度搜索: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 ...

  • 航天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 航天知识竞赛参考答案(正确率91%左右) 1.在月球表面,航天员能清楚地听到月球车开动的声音.B不是 2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飞行,可以像飞机一样任意改变飞行方向.A是 3.由于月球自转的周期恰好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A是 4.氦-3是一种气体,在地球上极为稀有,它随太 ...

  • 月球卫星轨道力学综述
  • 第21卷第4期 2003年12月天文学进展PROGRESSINASTRONOMYV01.21,DecNo42003 月球卫星轨道力学综述 刘林 f南京大学天文系王南京歆如0093) 摘要 月球探测器的运动通常可分为3个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对应3种不同类型的轨道:近地停 泊轨道.向月飞行的过渡轨道与环 ...

  • 地球的卫星-月球
  •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大米河头小学 赵力伟 教学设计理念: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月球的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有很多与地球的不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一 ...

  •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题期末答案 一.填空题 1. 古代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 西就是(化石).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震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 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3. (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 ...

  •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题及答案 (1)
  • 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 1. 古代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 西就是(化石).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震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 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3. (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 ...

  • 论文:中国探月计划
  • 论中国探月工程 程亮 [1**********] 122091班 自古以来,"嫦娥奔月"的传说就传承了中国人奔向月球的梦想,如今中国"嫦娥工程"的实施将为实现这一梦想拉开序幕.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quo ...

  • 主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主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课时) 二.考点分析 第一节 四季的星空 1.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 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 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 天,小月为 天:2月平 ...

  • 5万有引力定律
  •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一.多位科学家对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贡献 ①第谷的贡献 ②开普勒的贡献 a3r3a3r3 开普勒第三定律: 2k或2k或22k (k∝中心天体的质量M) TTTT 简单题.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近日点离太阳距离为a,远日点离太阳距离为b,过近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a,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