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 号)和《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辽教办发[2012]178号)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第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共四级。

第四条 项目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管理项目,自主完成项目。在注重项目实施过程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兼顾“研究成果”。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五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校级和院级两级管理。

第六条 校级管理由“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简称“组织协调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委员会主任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及大学科技园等

有关负责人组成。组织协调委员会的职责是:

1、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方案及有关政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协调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

2、负责评选校级项目和审批推荐国家级、省级项目,并确定经费资助额度;

3、审批和监督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

组织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担任。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2、组织专家对校级以上项目进行检查、验收、评价和总结;

3、定期检查校级以上项目的开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第七条 院级管理由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委员会”(简称“工作委员会”)负责。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院主管教学、科研、资产、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和部分骨干指导教师组成。该工作委员会的职责是:

1、负责本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宣传、发动、申报和评审;

2、向学校推荐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候选项目;

3、检查和监督本院大学生所承担的项目的执行情况;

4、组织专家评审、检查、监督、验收本院大学生承担的院级项目,并向学校提交评价和总结报告;

5、向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及指导教师,提出有关政策和建议等。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八条 研究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或由导师提出,学生选择。

第九条 项目申请人原则上为学有余力,具备初步科研和动手能力的大学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第十条 项目申请人必须选择一名相关学科的教师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章 项目评审

第十一条 每年九月份,确定了研究课题和指导教师的项目申请人须填写《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经导师签字同意后送项目申请人所在院。

第十二条 各院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向组织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的候选项目。

第十三条 组织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院推荐的候选项目进行评审,评选出推荐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评审结果在校内网上公示。

第十四条 项目评审本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注重项目的创新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及应用性。

第五章 项目运行

第十五条 项目批准立项后,由项目负责人及指导教师提交项目执行承诺书,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按计划完

成各项研究工作。

第十六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为一年半。

第十七条 学校有关部门应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所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实验室(含重点实验室)、校内外签约的实习基地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开放,免收实验场地费、实验管理费。

第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经项目负责人所在院同意,报学校审核:

1、变更项目负责人;

2、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3、申请延期(最多不得超过一年);

4、终止项目运行(无法克服原因)。

第十九条 对不按时递交中期进度报告、项目无明显进展或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将终止该项目的运行。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条 项目研究工作必须在负责人毕业前一个学期末完成,并由负责人提交结题报告及有关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图纸、软件、仪器装置、学术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

第二十一条 申请结题的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已提交结题报告书及有关研究成果;

2、已经归还所借用的房间、仪器设备、工具、资料等;

3、所资助的经费已经结算清楚。

第二十二条 利用资助经费所购置的仪器设备(800元以上)必须办理国有资产入账,产权归属于项目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经费由组织协调委员会代管,负责资助资金的审批。

第二十四条 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根据项目的性质,按照不低于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配比提供资金支持,校级项目平均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不低于2000元(人文经管类平均每项不低于1000元),院级项目由工作委员会自行确定,每个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平均每项不低于500元。鼓励指导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有导师经费配套的项目在评审时优先考虑。

第二十五条 项目资助经费分两次下拨,项目启动时下拨50%,通过中期检查后再下拨另外50%。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停止其继续使用资助经费。

第二十六条 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的资料费、调研费等必要开支,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由指导教师监管。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费报销工作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报销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资助经费总额。

第八章 奖励政策

第二十八条 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凭录用通知可以申请版面费。

3、所资助的经费已经结算清楚。

第二十二条 利用资助经费所购置的仪器设备(800元以上)必须办理国有资产入账,产权归属于项目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经费由组织协调委员会代管,负责资助资金的审批。

第二十四条 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根据项目的性质,按照不低于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配比提供资金支持,校级项目平均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不低于2000元(人文经管类平均每项不低于1000元),院级项目由工作委员会自行确定,每个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平均每项不低于500元。鼓励指导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有导师经费配套的项目在评审时优先考虑。

第二十五条 项目资助经费分两次下拨,项目启动时下拨50%,通过中期检查后再下拨另外50%。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停止其继续使用资助经费。

第二十六条 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的资料费、调研费等必要开支,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由指导教师监管。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费报销工作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报销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资助经费总额。

第八章 奖励政策

第二十八条 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凭录用通知可以申请版面费。

第二十九条 以学生为第一申请人在国内外申请专利的,凭专利受理书可以申请专利申请费。

第三十条 参加项目的每名学生在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可获得1门任选课的学分,同时,凡通过结题的项目,项目组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分别根据对项目的贡献和成果获奖情况,按照《辽宁大学关于实施创新教育计划的决定》文件规定给予学分奖励。

第三十一条 创新成果突出的学生科研项目,达到毕业设计要求,可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答辩。

第三十二条 符合推荐研究生基本条件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推荐免试研究生。

第三十三条 学生可根据项目进展和个人实际情况提出申请,经教务处审批,可优先选学与项目有关的部分课程。

第三十四条 学校每年评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优秀成果5-10项,对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根据项目的规模(资助额和持续时间等)和成果(如发表论文、专利等),每年评选出10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指导教师,予以奖励。

第九章 成果展示和交流

第三十五条 学校通过校园网、论文报告会、项目沙龙、成果展览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传与经验交流,形成辐射作用。

第三十六条 学校定期编印出版大学生优秀科研创新成果集,促进优秀成果的展示与推广应用。

第十章 违纪处理

第三十七条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者,学校将视情节轻重收回部分或全部资助经费,扣除学生已取得的学分,并予以全校通报。情节严重的给与当事人以及相关负责人纪律处分:

1、违反财务政策或经费使用不当;

2、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品或其它弄虚作假行为;

3、管理不善,造成国家财产巨大损失;

4、无故或无正当理由不完成项目研究或随意放弃项目。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解释。凡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辽宁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名单

附件:

辽宁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 主 任: 马凤才 辽宁大学副校长

副主任: 夏立新 教务处处长

成 员: 刘宏生 科技处处长

胡 胜 社科处处长

唐晓华 人事处处长

吴建利 学生工作处处长

韩雪松 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周洪轩 计划财务处处长

吴济龙 校团委书记

杨志安 党委宣传部部长

梁 岩 科技园总经理

办公室主任: 夏立新 教务处处长(兼)

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 号)和《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辽教办发[2012]178号)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第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共四级。

第四条 项目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管理项目,自主完成项目。在注重项目实施过程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兼顾“研究成果”。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五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校级和院级两级管理。

第六条 校级管理由“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简称“组织协调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委员会主任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及大学科技园等

有关负责人组成。组织协调委员会的职责是:

1、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方案及有关政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协调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

2、负责评选校级项目和审批推荐国家级、省级项目,并确定经费资助额度;

3、审批和监督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

组织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担任。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2、组织专家对校级以上项目进行检查、验收、评价和总结;

3、定期检查校级以上项目的开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第七条 院级管理由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委员会”(简称“工作委员会”)负责。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院主管教学、科研、资产、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和部分骨干指导教师组成。该工作委员会的职责是:

1、负责本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宣传、发动、申报和评审;

2、向学校推荐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候选项目;

3、检查和监督本院大学生所承担的项目的执行情况;

4、组织专家评审、检查、监督、验收本院大学生承担的院级项目,并向学校提交评价和总结报告;

5、向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及指导教师,提出有关政策和建议等。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八条 研究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或由导师提出,学生选择。

第九条 项目申请人原则上为学有余力,具备初步科研和动手能力的大学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第十条 项目申请人必须选择一名相关学科的教师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章 项目评审

第十一条 每年九月份,确定了研究课题和指导教师的项目申请人须填写《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经导师签字同意后送项目申请人所在院。

第十二条 各院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向组织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的候选项目。

第十三条 组织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院推荐的候选项目进行评审,评选出推荐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评审结果在校内网上公示。

第十四条 项目评审本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注重项目的创新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及应用性。

第五章 项目运行

第十五条 项目批准立项后,由项目负责人及指导教师提交项目执行承诺书,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按计划完

成各项研究工作。

第十六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为一年半。

第十七条 学校有关部门应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所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实验室(含重点实验室)、校内外签约的实习基地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开放,免收实验场地费、实验管理费。

第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经项目负责人所在院同意,报学校审核:

1、变更项目负责人;

2、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3、申请延期(最多不得超过一年);

4、终止项目运行(无法克服原因)。

第十九条 对不按时递交中期进度报告、项目无明显进展或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将终止该项目的运行。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条 项目研究工作必须在负责人毕业前一个学期末完成,并由负责人提交结题报告及有关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图纸、软件、仪器装置、学术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

第二十一条 申请结题的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已提交结题报告书及有关研究成果;

2、已经归还所借用的房间、仪器设备、工具、资料等;

3、所资助的经费已经结算清楚。

第二十二条 利用资助经费所购置的仪器设备(800元以上)必须办理国有资产入账,产权归属于项目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经费由组织协调委员会代管,负责资助资金的审批。

第二十四条 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根据项目的性质,按照不低于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配比提供资金支持,校级项目平均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不低于2000元(人文经管类平均每项不低于1000元),院级项目由工作委员会自行确定,每个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平均每项不低于500元。鼓励指导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有导师经费配套的项目在评审时优先考虑。

第二十五条 项目资助经费分两次下拨,项目启动时下拨50%,通过中期检查后再下拨另外50%。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停止其继续使用资助经费。

第二十六条 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的资料费、调研费等必要开支,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由指导教师监管。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费报销工作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报销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资助经费总额。

第八章 奖励政策

第二十八条 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凭录用通知可以申请版面费。

3、所资助的经费已经结算清楚。

第二十二条 利用资助经费所购置的仪器设备(800元以上)必须办理国有资产入账,产权归属于项目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经费由组织协调委员会代管,负责资助资金的审批。

第二十四条 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根据项目的性质,按照不低于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配比提供资金支持,校级项目平均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不低于2000元(人文经管类平均每项不低于1000元),院级项目由工作委员会自行确定,每个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平均每项不低于500元。鼓励指导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有导师经费配套的项目在评审时优先考虑。

第二十五条 项目资助经费分两次下拨,项目启动时下拨50%,通过中期检查后再下拨另外50%。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停止其继续使用资助经费。

第二十六条 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的资料费、调研费等必要开支,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由指导教师监管。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费报销工作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报销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资助经费总额。

第八章 奖励政策

第二十八条 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凭录用通知可以申请版面费。

第二十九条 以学生为第一申请人在国内外申请专利的,凭专利受理书可以申请专利申请费。

第三十条 参加项目的每名学生在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可获得1门任选课的学分,同时,凡通过结题的项目,项目组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分别根据对项目的贡献和成果获奖情况,按照《辽宁大学关于实施创新教育计划的决定》文件规定给予学分奖励。

第三十一条 创新成果突出的学生科研项目,达到毕业设计要求,可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答辩。

第三十二条 符合推荐研究生基本条件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推荐免试研究生。

第三十三条 学生可根据项目进展和个人实际情况提出申请,经教务处审批,可优先选学与项目有关的部分课程。

第三十四条 学校每年评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优秀成果5-10项,对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根据项目的规模(资助额和持续时间等)和成果(如发表论文、专利等),每年评选出10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指导教师,予以奖励。

第九章 成果展示和交流

第三十五条 学校通过校园网、论文报告会、项目沙龙、成果展览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传与经验交流,形成辐射作用。

第三十六条 学校定期编印出版大学生优秀科研创新成果集,促进优秀成果的展示与推广应用。

第十章 违纪处理

第三十七条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者,学校将视情节轻重收回部分或全部资助经费,扣除学生已取得的学分,并予以全校通报。情节严重的给与当事人以及相关负责人纪律处分:

1、违反财务政策或经费使用不当;

2、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品或其它弄虚作假行为;

3、管理不善,造成国家财产巨大损失;

4、无故或无正当理由不完成项目研究或随意放弃项目。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解释。凡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辽宁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名单

附件:

辽宁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 主 任: 马凤才 辽宁大学副校长

副主任: 夏立新 教务处处长

成 员: 刘宏生 科技处处长

胡 胜 社科处处长

唐晓华 人事处处长

吴建利 学生工作处处长

韩雪松 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周洪轩 计划财务处处长

吴济龙 校团委书记

杨志安 党委宣传部部长

梁 岩 科技园总经理

办公室主任: 夏立新 教务处处长(兼)


相关内容

  • 关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有关要求
  • 关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有关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严格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要求,通过"自由申请.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开展,实行校.院两 ...

  •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知
  • 临沂大学教务处临大教字„2014‟12 号临沂大学 关于 2014 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 号)及<临沂大学大 学生创新创 ...

  • 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
  • 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 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 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 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 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 ...

  • 大学生创业实训系统项目计划书
  • 大学生创业实训系统项目计划书 一.华普亿方大学生创业实训系统概述 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长期受到国家及社会的重视.而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今年我国6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初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毕 ...

  • 科研立项暨创新创业红头文件
  • 闽师大数[2015]13号 闽师大数统院关于学生会科研立项暨创新创业活动的通知 一. 活动目的: 为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 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及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二.主办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 三.承办单位:数学与统 ...

  • "大创项目"八问答
  • "大创项目"八问答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大创项目",项目旨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 "大创项目" ...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会及感想
  • 摘要:根据国外的创业教育状况以及中国当今的就业形势说明了中国大学实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学生影响,分析了目前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感受: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王海良(1966-),男 ...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选题范例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选题范例 一.项目简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下社会转型期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从自身兴趣很身边问题切入,紧密结合专业所学知识,自主开展 ...

  • 大学生创业项目说明书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