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应用论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简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卓越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在其倡导的大众教育诸运动中,他始终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实施,大力推行大众音乐教育。在其“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大众音乐教育与他在其它教育领域的改革一样,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对他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学习,因为“它”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他的教学实践观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课基础性、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遵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践行“模拟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做中学,让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来进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原动力,陶行知认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显著”。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人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当

学生对某一领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若教师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嘀哩,嘀哩》时,教师教学中制作了很多儿童感兴趣的动物头饰当奖品,并将知识学习与游戏、唱歌、律动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中进行学习。

三、在学中理解知识,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来实施

新教材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双基”、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传统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了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学习音乐,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如《彼得与狼》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探索身边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知道音乐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聆听,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通过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创造各种声音的声响,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创设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享受创造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可以把听到的声音和编造出的声响用一种符号表现出来,形成声音图谱,还可以用

声音编织成故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集中体现了编写者用声音启发学生,发展学生感受、模仿和创造声音的能力的意图,尤其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改变了音乐创作就是作曲的旧观念,有机地将声音、想象、创造、表演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动”中寻找、探索声音,在“动”中加以体验,给初入学的孩子以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是创作的动力之源,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做相统一

学生在“做”上学,教师在“做”上教,通过“做”“把教和学联络起来,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负学习的责任”。教学做合一,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的弊端。体现出自身优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增强了教学的情趣和责任感、拉近了学生专业课学习和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学的距离。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始终不离学生,指导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内容、结果、质量,起着引导、促进、规范、评价的教学组织者的作用。打破传统习俗,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活动、探讨、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和谐。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教师鼓励学生集思广益,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和意见,充分发挥课堂上“双智力”资源优势,创设了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教师以一颗对所有学生的关爱心,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

身上新的生长点和闪光点,精心地培植学生智慧和创造萌芽,在“教学做”中育人。

学生在严谨、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受到科学的规范教育和美的熏陶感染,自我意识觉醒,个性潜能激活,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然而,模拟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从音乐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把握上,还必须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等问题。这些有待于在“教学做”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江苏】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简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卓越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在其倡导的大众教育诸运动中,他始终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实施,大力推行大众音乐教育。在其“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大众音乐教育与他在其它教育领域的改革一样,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对他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学习,因为“它”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他的教学实践观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课基础性、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遵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践行“模拟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做中学,让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来进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原动力,陶行知认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显著”。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人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当

学生对某一领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若教师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嘀哩,嘀哩》时,教师教学中制作了很多儿童感兴趣的动物头饰当奖品,并将知识学习与游戏、唱歌、律动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中进行学习。

三、在学中理解知识,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来实施

新教材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双基”、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传统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了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学习音乐,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如《彼得与狼》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探索身边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知道音乐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聆听,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通过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创造各种声音的声响,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创设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享受创造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可以把听到的声音和编造出的声响用一种符号表现出来,形成声音图谱,还可以用

声音编织成故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集中体现了编写者用声音启发学生,发展学生感受、模仿和创造声音的能力的意图,尤其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改变了音乐创作就是作曲的旧观念,有机地将声音、想象、创造、表演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动”中寻找、探索声音,在“动”中加以体验,给初入学的孩子以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是创作的动力之源,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做相统一

学生在“做”上学,教师在“做”上教,通过“做”“把教和学联络起来,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负学习的责任”。教学做合一,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的弊端。体现出自身优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增强了教学的情趣和责任感、拉近了学生专业课学习和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学的距离。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始终不离学生,指导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内容、结果、质量,起着引导、促进、规范、评价的教学组织者的作用。打破传统习俗,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活动、探讨、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和谐。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教师鼓励学生集思广益,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和意见,充分发挥课堂上“双智力”资源优势,创设了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教师以一颗对所有学生的关爱心,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

身上新的生长点和闪光点,精心地培植学生智慧和创造萌芽,在“教学做”中育人。

学生在严谨、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受到科学的规范教育和美的熏陶感染,自我意识觉醒,个性潜能激活,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然而,模拟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从音乐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把握上,还必须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等问题。这些有待于在“教学做”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江苏】


相关内容

  • 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 一.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 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就是记得意之处,记课堂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包中引起师生 ...

  • 物理教育方面的论文
  •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2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生活化"的物理在人教版必修课本中的 体现 学 院: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专 业: 物理学 班级序号: 3班2号 学 号: [1**********]011 学生姓名: 李登辉 ...

  • 2016年度江苏省第8届行知杯评选通知
  •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 苏陶研 [2016]2号 关于举办第八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 通 知 各市陶研会.各专业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推进群众性学陶师陶工作,进一步推动学习<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的活动,提高我省研究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水平,促 ...

  • 教师业务学习资料
  • 教师业务学习资料(一)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 2012.3.2 <中国教育报>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 ...

  •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 陈鹤琴的 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姓名张翠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伦理学指导教师钱焕琦20070429中文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对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儿童心理研究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幼教 ...

  • 继续教育专业课答案
  • 1. 答:教育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应当说,教育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不仅指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指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它 ...

  • 弘扬行知精神
  • 弘扬行知精神 践行行知思想 1--福建省行知实验校建设的五大经验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 周志平 2011年中陶会建立了行知实验校分会,授牌了一百多所全国行知实验学校.2012年11月9日,中陶会又新授牌了12所全国行知实验学校.中陶会重视行知实验建设,这对我省行知实验建设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更是责任 ...

  •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教育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教育反思的内容: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 ...

  •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报告
  •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报告 刘××,女,1964年11月,1982年7月毕业于江北师范学校,1988年4月取得汉语言专业大专文凭,2003年6月取的重庆教育学院汉语言教育本科学历。1999年1月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资格,2001年11月被确认为中学一级教师,至今已满五年。本人任现职以来一直从事职高语文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