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

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

摘要:简要分析“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在美国对华战略上的体现,分析美国态度转变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周边海域环境,提出我国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零和 非零和 中美 博弈

大国决策层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国家交往发展的整个过程。新形势下的大国关系已不是单纯的两军对垒,你死我亡,更多的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敬我一分,我让你三分。本文主要基于博弈论中的“零和”与“非零和”思维在大国较量的作用,围绕美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做以分析。

1、“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内涵

零和思维描绘的是自然状态下的丛林生存法则,从生物学角度上讲,是一种竞争捕食关系,是在资源相对缺乏的状态下的对立关系,突出对抗性、不可调节性、矛盾性、不可共存性。在非对称双方条件下,突出表现是强势一方主动出击,弱势一方被动反击。零和思维主要出现在一些超级大国身上,比如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突出对抗性,主要表现就是军备竞赛和扩张。

非零和思维的出发点是双方或者多方的共同利益,是求同存异,争取尽最大可能以共同消解分歧,突出互利共赢性、可谈判性、统一性、友好共存性。双方以友好的姿态,避免“负和”、“零和”,争取“正和”,均占据相对主动地位。非零和思维的主要出现在各方力量均衡,或者说各方看到了彼此之间的权衡和牵制,谁也不敢擅自动手。

2、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转变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可用零和与非零和思维予以概括。冷战时期是美国零和思维的典型表现期,位于不同社会性质阵营的美苏两军对峙,为了体现其制度的优越性,竞相军备竞赛,以求威慑压制对方。冷战结束后的九十年代及新世纪初期,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未能幸免,或许是思维方式的惯性使然,美将我视之眼中钉、肉中刺,典型表现就是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馆、撞我南海侦察机、肆意搜查我渔船,这些公然挑衅是习惯于冷战思维,习惯于寻求对抗的美国的试探,中国是敢怒不敢言,默默的谴责美国这个野蛮国家恣意妄为的行径。美国这种狭隘的安全观,未看到中美的互补性。

非零和思维是美国开始冷静的开端。其一,与美国的战略转移息息相关。美国试图重返亚太,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已不是东方睡狮的中国的态度,美国虽然一直 想从伊拉克、阿富汗中脱身,但战争后续问题棘手复杂,比预想的要难办,但又不得不考虑转移,注定无法全身心的投入亚太。美国国内也不想因错误信号重新陷入新冷战的困境,那样与己不利。非零和思维是避免对抗、耗费不必要精力的慎重明智选择。其二,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容不得美国胡作非为,中国可将其当做大国博弈的筹码。再之,美国应该也能清醒的看到中国的现状。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纵然成就斐然,GDP 跃居第二,但“大”而不“强”的现状令人只能强颜欢笑,零和的对方往往势均力敌,互不相让,而中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构成足够大的一极。最后,中国作为少有的有核国家,核威慑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11事件对美国信心的重创,使其不得不考虑本土安全,外延战略不代表其本土不会受到威胁,而洲际导弹等大国利器增加我国的筹码。

美国所谓的“非零和”,纵然承认中国的崛起,寻求合作空间,当然并不意味着没有对抗,只是对抗的强度小,非排他性,典型体现是背地干预而直接不出面,美国为日本撑腰,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出招,试图封锁我第二岛链,以试探威慑为主,未有大动作,只是牵制。在中国周边,试想美国定不敢兴风作浪。六十年前的抗美援朝让美国尝到了在我家门口撒野的后果,那必定是不惜任何代价,不计后果的反击,美国肯定也不愿看到这样情况的再发生。其次,就是菲律宾在中国南海问题上的卑劣行径,实质是做出样子,迎合美国。试想只要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冷静,越南、菲律宾等这些国家不会做出太过分的行为。

3、中国的对策

美国的非零和思维为中国提供发展的契机,但更应该感到危机。美国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主动,中国要想在周边安全环境中赢得主动权,大力加强自身实力才是王道。突破第二岛链的关键不在人家,而在中国自身有没有实力,可喜的是轰

6、D-21D 、核潜艇等大国利器给了我们一定的筹码,突然出现在美韩军演海域的我核潜艇定使美坚定其非零和思维。数年前,眼看着他国占我南海岛礁,苦于我机不能到达,只能任人看笑话,如今轰6、图-152也能定期巡视,北斗导航也投入运行,南海也开始空中加油训练,这些进步是非零和背景下的争取主动。但美太平洋司令乘坐p6反潜机,巡视我南海,抵近侦察,迫使我们不得不增强危机感。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的不直接插手为我们提供了契机,现如今正大力开展南海岛礁建设,以增强我军前沿存在,最起码能有个落脚点,不至于飞过去、飞不回来,或者还要到其他国家加油停歇。维持非零和的平衡靠争取主动,底气足了,腰杆子直了,才能在非零和的杠杆上争取更长的力矩。

一个国家战略具有相对稳定性,非零和思维就是应时的产物,想必会持续一定时期。中国的补偿性发展需要周边优化的环境,但地缘环境终究是有波动的,只有在“和”中看到“不和”,在“稳”中看到“不稳”,从眼前看到长远,增强危机意识,增强自身实力,尽早部署周边前沿存在,方可争取主动,增加筹码。

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

摘要:简要分析“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在美国对华战略上的体现,分析美国态度转变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周边海域环境,提出我国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零和 非零和 中美 博弈

大国决策层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国家交往发展的整个过程。新形势下的大国关系已不是单纯的两军对垒,你死我亡,更多的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敬我一分,我让你三分。本文主要基于博弈论中的“零和”与“非零和”思维在大国较量的作用,围绕美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做以分析。

1、“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内涵

零和思维描绘的是自然状态下的丛林生存法则,从生物学角度上讲,是一种竞争捕食关系,是在资源相对缺乏的状态下的对立关系,突出对抗性、不可调节性、矛盾性、不可共存性。在非对称双方条件下,突出表现是强势一方主动出击,弱势一方被动反击。零和思维主要出现在一些超级大国身上,比如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突出对抗性,主要表现就是军备竞赛和扩张。

非零和思维的出发点是双方或者多方的共同利益,是求同存异,争取尽最大可能以共同消解分歧,突出互利共赢性、可谈判性、统一性、友好共存性。双方以友好的姿态,避免“负和”、“零和”,争取“正和”,均占据相对主动地位。非零和思维的主要出现在各方力量均衡,或者说各方看到了彼此之间的权衡和牵制,谁也不敢擅自动手。

2、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转变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可用零和与非零和思维予以概括。冷战时期是美国零和思维的典型表现期,位于不同社会性质阵营的美苏两军对峙,为了体现其制度的优越性,竞相军备竞赛,以求威慑压制对方。冷战结束后的九十年代及新世纪初期,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未能幸免,或许是思维方式的惯性使然,美将我视之眼中钉、肉中刺,典型表现就是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馆、撞我南海侦察机、肆意搜查我渔船,这些公然挑衅是习惯于冷战思维,习惯于寻求对抗的美国的试探,中国是敢怒不敢言,默默的谴责美国这个野蛮国家恣意妄为的行径。美国这种狭隘的安全观,未看到中美的互补性。

非零和思维是美国开始冷静的开端。其一,与美国的战略转移息息相关。美国试图重返亚太,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已不是东方睡狮的中国的态度,美国虽然一直 想从伊拉克、阿富汗中脱身,但战争后续问题棘手复杂,比预想的要难办,但又不得不考虑转移,注定无法全身心的投入亚太。美国国内也不想因错误信号重新陷入新冷战的困境,那样与己不利。非零和思维是避免对抗、耗费不必要精力的慎重明智选择。其二,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容不得美国胡作非为,中国可将其当做大国博弈的筹码。再之,美国应该也能清醒的看到中国的现状。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纵然成就斐然,GDP 跃居第二,但“大”而不“强”的现状令人只能强颜欢笑,零和的对方往往势均力敌,互不相让,而中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构成足够大的一极。最后,中国作为少有的有核国家,核威慑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11事件对美国信心的重创,使其不得不考虑本土安全,外延战略不代表其本土不会受到威胁,而洲际导弹等大国利器增加我国的筹码。

美国所谓的“非零和”,纵然承认中国的崛起,寻求合作空间,当然并不意味着没有对抗,只是对抗的强度小,非排他性,典型体现是背地干预而直接不出面,美国为日本撑腰,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出招,试图封锁我第二岛链,以试探威慑为主,未有大动作,只是牵制。在中国周边,试想美国定不敢兴风作浪。六十年前的抗美援朝让美国尝到了在我家门口撒野的后果,那必定是不惜任何代价,不计后果的反击,美国肯定也不愿看到这样情况的再发生。其次,就是菲律宾在中国南海问题上的卑劣行径,实质是做出样子,迎合美国。试想只要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冷静,越南、菲律宾等这些国家不会做出太过分的行为。

3、中国的对策

美国的非零和思维为中国提供发展的契机,但更应该感到危机。美国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主动,中国要想在周边安全环境中赢得主动权,大力加强自身实力才是王道。突破第二岛链的关键不在人家,而在中国自身有没有实力,可喜的是轰

6、D-21D 、核潜艇等大国利器给了我们一定的筹码,突然出现在美韩军演海域的我核潜艇定使美坚定其非零和思维。数年前,眼看着他国占我南海岛礁,苦于我机不能到达,只能任人看笑话,如今轰6、图-152也能定期巡视,北斗导航也投入运行,南海也开始空中加油训练,这些进步是非零和背景下的争取主动。但美太平洋司令乘坐p6反潜机,巡视我南海,抵近侦察,迫使我们不得不增强危机感。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的不直接插手为我们提供了契机,现如今正大力开展南海岛礁建设,以增强我军前沿存在,最起码能有个落脚点,不至于飞过去、飞不回来,或者还要到其他国家加油停歇。维持非零和的平衡靠争取主动,底气足了,腰杆子直了,才能在非零和的杠杆上争取更长的力矩。

一个国家战略具有相对稳定性,非零和思维就是应时的产物,想必会持续一定时期。中国的补偿性发展需要周边优化的环境,但地缘环境终究是有波动的,只有在“和”中看到“不和”,在“稳”中看到“不稳”,从眼前看到长远,增强危机意识,增强自身实力,尽早部署周边前沿存在,方可争取主动,增加筹码。


相关内容

  • 物理学科素养
  •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部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 ...

  • 信息技术开题报告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创新能力研究> 开题报告 一.引言 收集信息,指的是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熟练掌握各种获取信息的工具,对所需信息的指向比较明确.处理信息,则是指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并运用到自己的活动中,将所获得的信息作为活动过程与结果的 ...

  • 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评教心理分析
  • 摘 要 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调查当代大学生评教时的认知,并运用归因理论对大学生评教的心理进行分析.最后从教师.学生.学校三方为优化评教制度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评教:归因理论: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78-02 ...

  • 教学理念转变的几个概念(正式稿)
  • 教学理念转变的几个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三维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乐学情操:引发学生有关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情感,也包括教师在课程.课堂中直接讲授或潜移默化地引导.影响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养成良好习惯,懂得自我完善.积极向上 ...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新课标修订背景 教育部于 2000 年颁布了第 8 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并正式启动了各学科的课程改革,1999 年10月至 2001 年 4月,研制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新课程为代表的基础化学教育 课程改革十年,是新 ...

  •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纲要(试行)>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网络时代呼唤教学方式改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构建适合建立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是大力推行 ...

  •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 1.Elliot Aronson (埃里奥特 • 阿伦森)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 社会心理学:探讨人们的想法.感觉和行为如何因他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研究.同时,也对于当各种不同的影响在个人内心彼此发 ...

  • 9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_张燕南
  • 决策参考 教育发展研究2013.21 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 笮张燕南赵中建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大数据开始蔓延至各个行业和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在大数据时代,能否激发和利用隐藏于数据内部未被发掘的价值,实现在教育.经济.交通.医疗等领域的革新,取决于人们对于数据及其 ...

  • 协作教学模式范例
  • 二.原理探究--应用的协作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吸纳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哲学思想,通过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从中找出原理和规律,然后再用该原理和规律去解释新的现象和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原理探究--应用的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