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课文主要记叙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课上笑说丟腿、转写板书、课下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三件事,在对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之中,突出体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思想品质,同时体现出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赞美与钦佩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对文本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我通过看学生的预习发现,大部分学生能从整体上读出刘老师的乐观、自信、顽强、爱生活、爱学生的品质。而作者是怎样把刘老师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则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就重点教在学生不会处,将长文短教。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品读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3、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通过评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后相互交流,进行思想的启迪碰撞,从而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精神。
学法:以自读自悟,语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索。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心中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三只讲台 三寸舌 三寸笔 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 十载风 十载雨 十万栋梁
过渡:同学们,那苏叔阳心中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22《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从字里行间去看看苏叔阳是怎样通过这三件事来描写刘老师的。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笑说丢腿,一“笑”见神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描写说丢腿的这件事在第几段,刘老师从外貌上看,与众不同在哪里?
谁来说?
指名学生读。
师:如果能将句子读流利那更好,谁再来读,这句话应这样读“靠一根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你再读
再次让这位学生读一读。
师:那这条腿怎么没的,为什么没的,我们不知道,那刘老师怎么告诉我们的?
师:谁来说?
指名读
师:好的,刘老师用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他丢腿的事情,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比较伤感的故事,但在刘老师眼里却不那么伤感的故事,谁愿意?我来请一个男生读一读。
指一名男生读读。
师:刘老师说了丟腿的过程,那你快看看刘老师在说这个故事时是怎样讲的?找到那个字
学生迅速找到笑字
师:他是笑着对我们说的,你从这个笑字,读懂了什么?你接着讲 生: 腿没了是个伤感的事,但他不愿把这伤感带给学生们,而以讲故事形式告诉学生,说明他对生活的乐观。
师:真会想,我们鼓励一下他,再指名学生说。
生:本来丢了一条腿是不幸的,可他却能“笑”着说出来,可见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
师:你真会读书,还有谁想说?
生:他的腿丢了,深怕学生伤心,他用传说形式说出来,说明他的坚
强,开朗,真的是笑对人生。
师:真不错,你读出了刘老师的乐观生活。板书:乐观生活
师:刘老师说完这个故事时同学们有什么样感受呢?
指名读,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重。
师:谁可以比他读的更好
师配乐读:当刘老师讲完女娲造人这个故事时,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能不能从相关字,词中谈一谈。
生:“腾”起了笑声,说明刘老师刚才的话太有趣了,大家都被逗乐了,更看得出来他很乐观。
师:教室里“腾” 起了笑声,那“腾”字是怎样的呢?
生:“腾”字写出了笑声来得突然,道出了场面的热闹,
师:其他同学呢?
生:“酸涩”是学生对刘老师很同情,理解
师: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你看到了吗?同学们是“泛起”酸涩情感的,那你知道“泛起”是怎样的呢它与“冒出”“涌出”有何区别。
^学生无法解决,
师:不知道没关系,我们小组在一起研究一下(给学生充足时间解决)
我边巡视边引导他们可以利用工具书,还有联系上下文的形式。
生各小组代表汇报,感受出“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过渡:师:同学们,这是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啊!这就是细节描写,能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名读
师:我感受到你心中酸涩的情感了,还有谁想读?
再找一位学生读。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齐读)
(二)旋转板书,一“转”扣心弦
过渡:孩子们,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你们可想而知,当他站在讲台上讲课时,该多么的艰难啊!用我们刚才在说丢腿这件事中学到的方法去学习第五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五段,教师巡视并及时与学生交流。
2、学生说说各自的读后感受
生:“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为我们讲课。”从“一站就站上好几个小时”虽然老师右腿没有了,但是他还坚持板书,说明老师很辛苦,更看出老师的坚强。
师:你多会读书啊。
生:我从“年过半百”
师:“年过半百”是多大年龄(学生说至少五十多岁)你接着说 生:可以看出刘老师特别的爱学生,对工作的认真
师:理解得深!说得好!同学们,这段话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字?
生:转。
师:课文中写用了几个“转”字?
生:5个。
师:课文中说刘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他用圆木撑地,跳跃板书,难不难?(生异口同声:难!)可他逢要板书时,仍要——
(课件出示,师生齐读)
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师:刘老师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呀!他只靠着自己的一条右腿,一天要站上好几个小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累不累?(生异口同声:累!)可他逢要板书时,仍要——
(再次投影出示上面的文字,师生动情齐读)
师:如果此时你就在刘老师的课堂上,看到刘老师这样跳跃旋转,你最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此时你最想对刘老师说的话(学生挥笔疾书,教师指名表达)。
生:我想帮老师写板书。
师:孩子,你真好。
生:刘老师,您辛苦了,您可以歇歇再上课
师:你表达自己对老师最质朴的谢意,还有谁说?
生:刘老师,你对我们的爱,我们会永远记住的。
师:孩子们,你们真懂事,我们的刘老师,他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向孩子们讲述了他所了解的所有知识,刘老师每一次的跳跃,都是用生命在舞蹈,带着这种情感读(课件出示第五段)
(三)喜放风筝,一“喊”抒真情
过渡:是啊!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然而,留给苏叔阳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
1、师配乐读第七段,那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风筝吧!默读课文第8、9两小节
看看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并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默读,圈画,批注。)
师:我们来分享彼此的阅读收获好吗?
生:“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刘老师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是他坚持要自己放风筝,可见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师:没错!看出他很热爱生活。板书:热爱生活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刘老师放风筝的时候为什么要故意撒脱手呢?还有,当风筝飞跑时,他为什么不让我们管,而要自己去追呢?他可是个腿有残疾的人呀?
师:读书贵在有疑,你能提出这个问题太了不起啦!请同学们都来想一想。(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生:他这是在挑战自我,说明他很自信。
生:第八节说他不像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下面这样写更能看出他有着孩子一样的精神与活力。
师:读书就应该像他这样贵在上挂下联。
生:他觉得自己和正常人一样,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让我们以后要和他一样敢于面对自己,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板书:顽强生命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段中有一串的动作词语吗?
(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他笑着,叫着,他在叫什么?你来叫
师:没找到,那你来叫,你这不是叫,谁再来叫?
再次指名学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叫。
师:会学习的人!你不光关注文章写了什么,还要关注了表达方法。谁来说说?学生说到语言、动作、表情描写。 师:对,这段话写出了刘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很细致。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将刘老师的自信、乐观、坚强描绘得形象、逼真,在平常的写作中我们也应该运用作者的写法
过渡:那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这一只只的风筝吗?
生:理想的风筝就是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他要超越正常人,像风筝一样在蓝天上翱翔。
师:正确。同学们再思考,刘老师为什么带领他的学生放飞风筝?
生:他想让自己的学生也像风筝一样在蓝天上飞翔。
师:是呀!正是刘老师的敢于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缺陷,追求
他自己心中的梦想,热爱生活,这就是刘老师心中的(学生接着读题) 三、品味心声,放飞情感
师:一晃30年过去了,当年的苏叔阳如今已满头白发(出示苏叔阳照片)但在他的内心依然留存的是对刘老师不尽的感激和无尽的思念,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指名学生接着读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对刘老师思念的句子(配乐师生读)
过渡:30年过去了,在苏叔阳的心中仍然怀存的是对刘老师的思念。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你来读(学生读)
师:你也来读(学生读)
师:多么无穷的省略号啊!你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
生:思念他风趣幽默的语言
生:思念他震人心弦的板书
师:还有呢?
生:思念他追赶线端的身影,更思念他敢于挑战自我,热爱生活,对自己充满希望的心。
师:你们说的真好。
过渡:刘老师的影响就这样陪伴着苏叔阳,以至于在大波折面前,他依然坚强的生活
补充苏叔阳的资料。教师配乐读
他一生经历坎坷,“文革”期间曾遭受非人迫害,被关进牛棚,很多人以悲壮的方式结束生命,可他没有。1994年4月,他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00年新年的时候,发现癌细胞转移,之后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抗癌14年,先后多次手术,其间却完成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出版了七、八本书。
苏叔阳七十多岁时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师:在苏叔阳心中,永远怀恋的就是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引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正是刘老师的乐观自信坚强,默默的支撑着苏叔阳,所以,每当春天来临时,当天空上翱翔起一只又一只风筝时,苏叔阳心中不由自主的呼喊起来--再次引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四、当堂检测,拓展积累
师:同学们,刚刚课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那请你选择一种细节描写去描述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可以是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等描写)
学生自由写一写,再师生共同交流并在班级展示
过渡:老师有几句名言想要送给大家。
拓展积累名言:(师生共读)
1、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
思
3、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爱因斯坦
总结:今天,刘老师带我们一起放飞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课下,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背一背。用我们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从字、词、句中去感悟、去理解),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乐观生活
热爱生活 顽强生命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课文主要记叙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课上笑说丟腿、转写板书、课下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三件事,在对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之中,突出体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思想品质,同时体现出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赞美与钦佩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对文本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我通过看学生的预习发现,大部分学生能从整体上读出刘老师的乐观、自信、顽强、爱生活、爱学生的品质。而作者是怎样把刘老师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则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就重点教在学生不会处,将长文短教。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品读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3、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通过评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后相互交流,进行思想的启迪碰撞,从而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精神。
学法:以自读自悟,语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索。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心中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三只讲台 三寸舌 三寸笔 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 十载风 十载雨 十万栋梁
过渡:同学们,那苏叔阳心中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22《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从字里行间去看看苏叔阳是怎样通过这三件事来描写刘老师的。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笑说丢腿,一“笑”见神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描写说丢腿的这件事在第几段,刘老师从外貌上看,与众不同在哪里?
谁来说?
指名学生读。
师:如果能将句子读流利那更好,谁再来读,这句话应这样读“靠一根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你再读
再次让这位学生读一读。
师:那这条腿怎么没的,为什么没的,我们不知道,那刘老师怎么告诉我们的?
师:谁来说?
指名读
师:好的,刘老师用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他丢腿的事情,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比较伤感的故事,但在刘老师眼里却不那么伤感的故事,谁愿意?我来请一个男生读一读。
指一名男生读读。
师:刘老师说了丟腿的过程,那你快看看刘老师在说这个故事时是怎样讲的?找到那个字
学生迅速找到笑字
师:他是笑着对我们说的,你从这个笑字,读懂了什么?你接着讲 生: 腿没了是个伤感的事,但他不愿把这伤感带给学生们,而以讲故事形式告诉学生,说明他对生活的乐观。
师:真会想,我们鼓励一下他,再指名学生说。
生:本来丢了一条腿是不幸的,可他却能“笑”着说出来,可见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
师:你真会读书,还有谁想说?
生:他的腿丢了,深怕学生伤心,他用传说形式说出来,说明他的坚
强,开朗,真的是笑对人生。
师:真不错,你读出了刘老师的乐观生活。板书:乐观生活
师:刘老师说完这个故事时同学们有什么样感受呢?
指名读,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重。
师:谁可以比他读的更好
师配乐读:当刘老师讲完女娲造人这个故事时,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能不能从相关字,词中谈一谈。
生:“腾”起了笑声,说明刘老师刚才的话太有趣了,大家都被逗乐了,更看得出来他很乐观。
师:教室里“腾” 起了笑声,那“腾”字是怎样的呢?
生:“腾”字写出了笑声来得突然,道出了场面的热闹,
师:其他同学呢?
生:“酸涩”是学生对刘老师很同情,理解
师: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你看到了吗?同学们是“泛起”酸涩情感的,那你知道“泛起”是怎样的呢它与“冒出”“涌出”有何区别。
^学生无法解决,
师:不知道没关系,我们小组在一起研究一下(给学生充足时间解决)
我边巡视边引导他们可以利用工具书,还有联系上下文的形式。
生各小组代表汇报,感受出“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过渡:师:同学们,这是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啊!这就是细节描写,能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名读
师:我感受到你心中酸涩的情感了,还有谁想读?
再找一位学生读。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齐读)
(二)旋转板书,一“转”扣心弦
过渡:孩子们,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你们可想而知,当他站在讲台上讲课时,该多么的艰难啊!用我们刚才在说丢腿这件事中学到的方法去学习第五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五段,教师巡视并及时与学生交流。
2、学生说说各自的读后感受
生:“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为我们讲课。”从“一站就站上好几个小时”虽然老师右腿没有了,但是他还坚持板书,说明老师很辛苦,更看出老师的坚强。
师:你多会读书啊。
生:我从“年过半百”
师:“年过半百”是多大年龄(学生说至少五十多岁)你接着说 生:可以看出刘老师特别的爱学生,对工作的认真
师:理解得深!说得好!同学们,这段话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字?
生:转。
师:课文中写用了几个“转”字?
生:5个。
师:课文中说刘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他用圆木撑地,跳跃板书,难不难?(生异口同声:难!)可他逢要板书时,仍要——
(课件出示,师生齐读)
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师:刘老师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呀!他只靠着自己的一条右腿,一天要站上好几个小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累不累?(生异口同声:累!)可他逢要板书时,仍要——
(再次投影出示上面的文字,师生动情齐读)
师:如果此时你就在刘老师的课堂上,看到刘老师这样跳跃旋转,你最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此时你最想对刘老师说的话(学生挥笔疾书,教师指名表达)。
生:我想帮老师写板书。
师:孩子,你真好。
生:刘老师,您辛苦了,您可以歇歇再上课
师:你表达自己对老师最质朴的谢意,还有谁说?
生:刘老师,你对我们的爱,我们会永远记住的。
师:孩子们,你们真懂事,我们的刘老师,他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向孩子们讲述了他所了解的所有知识,刘老师每一次的跳跃,都是用生命在舞蹈,带着这种情感读(课件出示第五段)
(三)喜放风筝,一“喊”抒真情
过渡:是啊!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然而,留给苏叔阳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
1、师配乐读第七段,那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风筝吧!默读课文第8、9两小节
看看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并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默读,圈画,批注。)
师:我们来分享彼此的阅读收获好吗?
生:“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刘老师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是他坚持要自己放风筝,可见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师:没错!看出他很热爱生活。板书:热爱生活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刘老师放风筝的时候为什么要故意撒脱手呢?还有,当风筝飞跑时,他为什么不让我们管,而要自己去追呢?他可是个腿有残疾的人呀?
师:读书贵在有疑,你能提出这个问题太了不起啦!请同学们都来想一想。(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生:他这是在挑战自我,说明他很自信。
生:第八节说他不像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下面这样写更能看出他有着孩子一样的精神与活力。
师:读书就应该像他这样贵在上挂下联。
生:他觉得自己和正常人一样,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让我们以后要和他一样敢于面对自己,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板书:顽强生命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段中有一串的动作词语吗?
(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他笑着,叫着,他在叫什么?你来叫
师:没找到,那你来叫,你这不是叫,谁再来叫?
再次指名学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叫。
师:会学习的人!你不光关注文章写了什么,还要关注了表达方法。谁来说说?学生说到语言、动作、表情描写。 师:对,这段话写出了刘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很细致。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将刘老师的自信、乐观、坚强描绘得形象、逼真,在平常的写作中我们也应该运用作者的写法
过渡:那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这一只只的风筝吗?
生:理想的风筝就是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他要超越正常人,像风筝一样在蓝天上翱翔。
师:正确。同学们再思考,刘老师为什么带领他的学生放飞风筝?
生:他想让自己的学生也像风筝一样在蓝天上飞翔。
师:是呀!正是刘老师的敢于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缺陷,追求
他自己心中的梦想,热爱生活,这就是刘老师心中的(学生接着读题) 三、品味心声,放飞情感
师:一晃30年过去了,当年的苏叔阳如今已满头白发(出示苏叔阳照片)但在他的内心依然留存的是对刘老师不尽的感激和无尽的思念,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指名学生接着读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对刘老师思念的句子(配乐师生读)
过渡:30年过去了,在苏叔阳的心中仍然怀存的是对刘老师的思念。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你来读(学生读)
师:你也来读(学生读)
师:多么无穷的省略号啊!你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
生:思念他风趣幽默的语言
生:思念他震人心弦的板书
师:还有呢?
生:思念他追赶线端的身影,更思念他敢于挑战自我,热爱生活,对自己充满希望的心。
师:你们说的真好。
过渡:刘老师的影响就这样陪伴着苏叔阳,以至于在大波折面前,他依然坚强的生活
补充苏叔阳的资料。教师配乐读
他一生经历坎坷,“文革”期间曾遭受非人迫害,被关进牛棚,很多人以悲壮的方式结束生命,可他没有。1994年4月,他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00年新年的时候,发现癌细胞转移,之后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抗癌14年,先后多次手术,其间却完成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出版了七、八本书。
苏叔阳七十多岁时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师:在苏叔阳心中,永远怀恋的就是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引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正是刘老师的乐观自信坚强,默默的支撑着苏叔阳,所以,每当春天来临时,当天空上翱翔起一只又一只风筝时,苏叔阳心中不由自主的呼喊起来--再次引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四、当堂检测,拓展积累
师:同学们,刚刚课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那请你选择一种细节描写去描述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可以是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等描写)
学生自由写一写,再师生共同交流并在班级展示
过渡:老师有几句名言想要送给大家。
拓展积累名言:(师生共读)
1、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
思
3、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爱因斯坦
总结:今天,刘老师带我们一起放飞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课下,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背一背。用我们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从字、词、句中去感悟、去理解),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乐观生活
热爱生活 顽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