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何尝杀妻]..

泉州外国语中学 刘顺玉

教学目标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难点: 初步学习演绎论证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

字词障碍扫除

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刎 给事 无稽 校

2.解释下列词语

刎 死心塌地 典籍 给事 校 质朴 造次 殊不知

二、导入

1、以《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三国志》中的曹操不同为导入  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一九一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一九三○年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七年秋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全国许多报刊、杂志效仿这一做法,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燕山夜话》包括一百五十多篇文章。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文痞姚文元《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横加罪名,《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一九六六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三、课文研读

1、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要求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强调要以自己的语言组织复述。

2、解题

问:吴汉何尝杀妻?如果改为陈述句应该是什么?

明确:吴汉未尝(没有)杀妻。

那么吴汉到底有没有杀妻呢?作者如何进行反驳?先让同学讨论“杀妻”的可能性。

明确:如大义灭亲、夫妻关系紧张、性格暴躁……

3、利用工具书疏通文中所引古文的意思。并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批驳的。

(1) 据《后汉书》《吴汉传》的记载:“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给事:供职 以:因为 乃:就 乏:匮乏 以:靠

明确: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吴汉杀妻》中吴汉娶王莽女儿为妻,吴汉与王莽有杀父之仇等情节都是无稽之谈。

(2) 《后汉书·吴汉传》中“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让:责怪、埋怨 昆:哥哥

明确: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吴汉的家庭关系和夫妇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杀妻”之类的变故。

(3) 汉代刘珍的《东观记》中说:“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但:只 第:大宅子

明确:这段再次证明了吴汉夫人的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4)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质厚:朴实厚道 造次:匆忙、仓促

明确:从吴汉的为人来看,“杀妻”的可能性也极低。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以上四段文字都选自汉代的历史典籍中,不但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历史根据,而且分别从典籍中摘录了四条证据说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这四条分别从吴汉的出身,吴汉的家庭和夫妻关系,吴汉的夫人的名位,吴汉的为人来证明《吴汉杀妻》是捏造情节,胡乱编造出来的剧本。

4、《吴汉杀妻》这一出戏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

明确:完全是无中生有强加在吴汉的头上,以为这样就可以抬高吴汉的身价,其实反而诬害了吴汉。(所谓“诬害”可从愚忠、诛连的封建观念上谈,即人格独立,不该杀妻)

5、作者引经据典证明《吴汉杀妻》是无稽之谈,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 一方面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另一方面把历史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照搬史实,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编滥造。

6、理出文章结构。(此处根据时间的需求可以灵活处理)

第一部分(1):提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

第二部分(2):介绍《吴汉杀妻》。

第三部分(3-8):用汉代的历史典籍为证据一一否定了“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第四部分(9):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造历史剧。

四、本文在论证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问:引用历史典籍有何好处?

明确:客观真实,增强说服力。

2、这四段典籍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都是汉代的历史典籍。

3、哪一条证据是最主要的?

明确:最主要的其实不在于某一条具体的史料,而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与这一观点相关的句子是“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末,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4、所以从本文我们可以学到一种论证方式:演绎论证

何谓“演绎论证”: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

本文的论据和结论可组成如下推理:

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汉代典籍必有记载,

汉代典籍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顺带介绍与“演绎法”相对的是“归纳法”(即: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 举例略

五、复习全文

六、布置作业 :结合你看过的有关历史剧,谈谈你的看法!(有关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1]

泉州外国语中学 刘顺玉

教学目标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难点: 初步学习演绎论证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

字词障碍扫除

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刎 给事 无稽 校

2.解释下列词语

刎 死心塌地 典籍 给事 校 质朴 造次 殊不知

二、导入

1、以《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三国志》中的曹操不同为导入  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一九一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一九三○年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七年秋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全国许多报刊、杂志效仿这一做法,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燕山夜话》包括一百五十多篇文章。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文痞姚文元《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横加罪名,《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一九六六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三、课文研读

1、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要求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强调要以自己的语言组织复述。

2、解题

问:吴汉何尝杀妻?如果改为陈述句应该是什么?

明确:吴汉未尝(没有)杀妻。

那么吴汉到底有没有杀妻呢?作者如何进行反驳?先让同学讨论“杀妻”的可能性。

明确:如大义灭亲、夫妻关系紧张、性格暴躁……

3、利用工具书疏通文中所引古文的意思。并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批驳的。

(1) 据《后汉书》《吴汉传》的记载:“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给事:供职 以:因为 乃:就 乏:匮乏 以:靠

明确: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吴汉杀妻》中吴汉娶王莽女儿为妻,吴汉与王莽有杀父之仇等情节都是无稽之谈。

(2) 《后汉书·吴汉传》中“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让:责怪、埋怨 昆:哥哥

明确: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吴汉的家庭关系和夫妇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杀妻”之类的变故。

(3) 汉代刘珍的《东观记》中说:“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但:只 第:大宅子

明确:这段再次证明了吴汉夫人的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4)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质厚:朴实厚道 造次:匆忙、仓促

明确:从吴汉的为人来看,“杀妻”的可能性也极低。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以上四段文字都选自汉代的历史典籍中,不但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历史根据,而且分别从典籍中摘录了四条证据说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这四条分别从吴汉的出身,吴汉的家庭和夫妻关系,吴汉的夫人的名位,吴汉的为人来证明《吴汉杀妻》是捏造情节,胡乱编造出来的剧本。

4、《吴汉杀妻》这一出戏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

明确:完全是无中生有强加在吴汉的头上,以为这样就可以抬高吴汉的身价,其实反而诬害了吴汉。(所谓“诬害”可从愚忠、诛连的封建观念上谈,即人格独立,不该杀妻)

5、作者引经据典证明《吴汉杀妻》是无稽之谈,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 一方面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另一方面把历史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照搬史实,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编滥造。

6、理出文章结构。(此处根据时间的需求可以灵活处理)

第一部分(1):提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

第二部分(2):介绍《吴汉杀妻》。

第三部分(3-8):用汉代的历史典籍为证据一一否定了“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第四部分(9):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造历史剧。

四、本文在论证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问:引用历史典籍有何好处?

明确:客观真实,增强说服力。

2、这四段典籍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都是汉代的历史典籍。

3、哪一条证据是最主要的?

明确:最主要的其实不在于某一条具体的史料,而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与这一观点相关的句子是“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末,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4、所以从本文我们可以学到一种论证方式:演绎论证

何谓“演绎论证”: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

本文的论据和结论可组成如下推理:

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汉代典籍必有记载,

汉代典籍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顺带介绍与“演绎法”相对的是“归纳法”(即: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 举例略

五、复习全文

六、布置作业 :结合你看过的有关历史剧,谈谈你的看法!(有关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1]


相关内容

  • 10.吴汉何尝杀妻
  • 10.吴汉何尝杀妻 教学目标 1. 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2.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3. 领会本文说理语言的特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预习 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二. 导入 作者简介 三. 课文分析 1. 自读课文,理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讨 ...

  • 作文:重拾梦想
  • 昨日之梦已回,何尝不去努力?今日之事已知,何尝不去完成?未来之路已定,何尝不去实现?--题记 丢失梦想 他,一个拥有梦的天真小伙儿,和梦约好不忘记,不抛弃,不放弃,开始去努力. 起初,内心汹涌澎湃,相信经过他的努力,梦一定会实现.但过了一段时间,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梦截然不同--这不是他想要的梦想,不 ...

  • 10吴汉何尝杀妻_教案
  • 10. 吴汉何尝杀妻 教学目标 (一)能利用工具书疏通四则史料,顺畅阅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批驳的过程. (三)体悟作者的观点,了解引用典籍进行反驳的方法. (四)运用现代观点,理解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区别.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要求如 ...

  • [吴汉何尝杀妻]导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 主备人 吕重刚 复备人 粟丁常 时间 2011年10月25日教学目标 1.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2.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教学重点 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教学难点 1. 初步学习演绎论证法.教学手段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班内交流展示)教学过程[ ...

  • [吴汉何尝杀妻]教案3
  • 教学目标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难点: 初步学习演绎论证法. 教学课时:2 教学内容和步骤: а 预习 字词障碍扫除 1.读准字音 刎   给事     无稽   校 2.解释下列词语 刎 ...

  • 世界上最好吃的是--妈妈做的饭
  • 世界上最好吃的是----------妈妈做的饭 前些日子,在网上流传的一个公益广告<妈妈做的饭>的视频在网上走红,短短时间内浏览量超过1000万引起很多网友共鸣.我看 了,心里为之动容酸了又酸! 视频中的那个雨夜,女儿在给自己孩子做饭的时候听到敲门声,警察将迷路了的妈妈送到自己家里来.原 ...

  • 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教师培训心得
  • 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教师培训心得:教育,是一场修行 2015年8月11日至16日,xx市第三届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43名学员在市师训中心的组织下来到xx市xx区东华大学参加学习.为期四天的培训,以国际的视野.扎实的实证.理性的思考,悄悄拨动受训者的心弦.回顾培训点滴,梳理培训收获,除了思考,还是思考 ...

  • 李维维----此年.我们正值青春
  • 此年.我们正值青春 青春,一个被赋予了太多的憧憬与希望的词汇. 巴金说:"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他永远是鼓舞的源泉".那么,奋斗的青春则更是美丽的. 青春,是我们奋斗的黄金驿站,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情,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此时,正值青春的我 ...

  • [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影评:恶魔在人间
  • 影评知识 本片以十八世纪为时间背景,一个出生在巴黎最肮脏,最恶丑无比的鱼市场的男孩在长大后对气味有惊人的记忆力.机缘巧合进入香水店铺工作.他不满足于制作出芳香的香水还学习了保留香气的方法.为了把青春少女的香味保留,走上杀人的道路. 本片采用了大量的压抑灰暗的冷色调,镜头的剪接等方面始终让人不太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