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用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是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想教育方法。
学习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学习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
2.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一、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
二.分子的特点
[学生朗读] 水分子的自述
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演示实验]
A烧杯里装入40ml蒸馏水,滴入5~6ml的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烧杯中溶液 结 论 2.将少量A烧杯中的溶液倒入试管中,再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试管中溶液 结 论 3.将上述A烧杯中的溶液倒一半于B烧杯中; 4.在C烧杯中倒入约10ml的浓氨水;
5.如右图所示,将A、C两烧杯用一只大烧杯罩起来。 过一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现象: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 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
1
解释:
,由此说明了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二】
请学生分别取50 mL水与50 mL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100 mL?
现象: 原因: 思考:1、物质三态的体积为何不一样?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 2、物体为何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3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
【分析推理】:
固态酒精、液态酒精、气态酒精都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二、分子的构成观察以下右图几种的模型:
仔细观察可以知道 分子是由 构成的。 【小组讨论】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从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和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示: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帮助理解 总结归纳: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变化, 混合物:由分子构成。
分子
只是分子间的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 变化。 纯净物:由 分子构成。
三、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仔细观察以下两幅示意图:
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小组讨论】
以上两个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原子还是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例:水的化学性质由 保持;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保持。 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 ,原子重新组合成 。
【梳理整合】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 )
3
4、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5、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小的是( )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 C、向车胎内充气 D、将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贮气瓶中
6、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液态或气态,主要是由于( )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二.分子 1.分子的性质
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⑵分子在不断地加快)
⑶分子间有(温度升高,间隔) ⑷同种分子性质
4
2.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 构成 三.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四.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 ,原子重新组合成 。 【达标训练】
1.判断以下现象体现了分子的那一条基本性质 ①湿衣服晾干了
②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③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 ④有的物质能与氧气反应,有的不能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3.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4.如图两个集气瓶各装一瓶空气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为红棕色),把两瓶之间的玻璃片抽掉,看到什么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5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用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是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想教育方法。
学习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学习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
2.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一、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
二.分子的特点
[学生朗读] 水分子的自述
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演示实验]
A烧杯里装入40ml蒸馏水,滴入5~6ml的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烧杯中溶液 结 论 2.将少量A烧杯中的溶液倒入试管中,再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试管中溶液 结 论 3.将上述A烧杯中的溶液倒一半于B烧杯中; 4.在C烧杯中倒入约10ml的浓氨水;
5.如右图所示,将A、C两烧杯用一只大烧杯罩起来。 过一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现象: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 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
1
解释:
,由此说明了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二】
请学生分别取50 mL水与50 mL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100 mL?
现象: 原因: 思考:1、物质三态的体积为何不一样?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 2、物体为何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3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
【分析推理】:
固态酒精、液态酒精、气态酒精都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二、分子的构成观察以下右图几种的模型:
仔细观察可以知道 分子是由 构成的。 【小组讨论】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从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和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示: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帮助理解 总结归纳: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变化, 混合物:由分子构成。
分子
只是分子间的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 变化。 纯净物:由 分子构成。
三、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仔细观察以下两幅示意图:
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小组讨论】
以上两个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原子还是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例:水的化学性质由 保持;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保持。 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 ,原子重新组合成 。
【梳理整合】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 )
3
4、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5、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小的是( )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 C、向车胎内充气 D、将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贮气瓶中
6、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液态或气态,主要是由于( )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二.分子 1.分子的性质
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⑵分子在不断地加快)
⑶分子间有(温度升高,间隔) ⑷同种分子性质
4
2.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 构成 三.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四.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 ,原子重新组合成 。 【达标训练】
1.判断以下现象体现了分子的那一条基本性质 ①湿衣服晾干了
②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③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 ④有的物质能与氧气反应,有的不能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3.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4.如图两个集气瓶各装一瓶空气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为红棕色),把两瓶之间的玻璃片抽掉,看到什么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