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九日作业

二、阅 读

第一部分

第46-60题:请选出正确答案。

46-48.

农夫养了一条狗,这条狗经常坐在路边等着车辆过来。 46 有车辆经过,它就会冲上马路,奋力地跑着,想要超过汽车。一天,一个邻居问农夫:“你觉得你的狗能赶上汽车吗?”农夫回答说:“狗能不能赶上汽车我倒是不关心,问题是即使它可以超过一辆汽车, 47 ?”

生活中许多人也会犯同样的 48 ,他们努力追求的,往往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目标。

46.A 哪怕 B 除非 C 何况 D 一旦

47.A 谁会责备它呢 B 又有什么用呢

C 会有好的前途吗 D 有了麻烦怎么办

48.A 错误 B 情绪 C 状态 D 疑问

49-52.

有人说:“在各种语言中,每个人的名字都是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记住别人的姓名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感情 49 ,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如果你能轻松而50 地叫出对方的名字,他一定会吃惊和感动——因为这无疑告诉了他:你的名字对我很重要。这样一来,你们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

记住别人的名字,大多数人要做到这一点,全靠有意 51 而形成的好习惯。等你养成了这个好习惯,你一定会有很多 52 的收获。

49.A 交换 B 投资 C 预报 D 称赞

50.A 坚强 B 狡猾 C 亲切 D 老实

51.A 描写 B 运用 C 维护 D 培养

52.A 意外 B 稳定 C 坦率 D 诚恳

53-56.

一位先生拿了3把雨伞送到修理店去修。从修理店回家的路上,他去了一家 53 吃午饭。临走时,这位先生有点儿心不在焉,拿帽子时,顺手把旁边的一把雨伞拿了下来。

“ 54 。”邻桌的一个中年妇女说道。

那位先生发现自己拿错了东西, 55 向那位妇女道歉。

第二天,他从修理店取回了自己的3把雨伞,然后坐地铁回家了。没想到在地铁上,刚好又碰见了那位中年妇女。中年妇女看了看那位先生,然后又看了看他手中拿的3把雨伞,说:“看得出来,你今天 56 不错啊。”

53.A 柜台 B 客厅 C 餐厅 D 博物馆

54.A 先生,这儿没人 B 外面雨停了,先生

C 雨伞是我的,先生 D 先生,您还没付钱呢

55.A 陆续 B 格外 C 偶然 D 连忙

56.A 背景 B 智慧 C 运气 D 待遇

57-60.

工作中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喜欢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自己年纪轻轻就取得成功,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 57 意见或寻求帮助,因为这样会被人认为他们能力不行, 58 。

脱掉不懂装懂的“外套”吧,因为学习的心态已经成为一个人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心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人生存的 59 条件。没有知识和技能你将无法生存,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要靠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多 60 一种知识或是一门技术,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就多了一份取胜的机会。

57.A 请求 B 征求 C 表现 D 参与

58.A 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B 于是他们变得更单纯

C 于是他们改变沟通方式 D 所以他们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59.A 高级 B 抽象 C 出色 D 必要

60.A 掌握 B 从事 C 创造 D 促进

真题

[2014课标全国Ⅰ·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

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

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

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

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

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

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

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的主角是运动员,次角是观众和裁判

员。之前的运动员采取的是你死我活的方式决出胜负,而今

年预赛出现的情况是相拥、转身换位,实现的是共存。但是,

这样的做法肯定不是这个比赛项目的本意,也不遵从比赛的

规则,这个比赛带有一定的竞技性质,现在运动员把它变成

了道德的展示与表演,成了一个伦理小品。那么,裁判员如

何判定这场比赛?观众在观看这场比赛时的心理期待是什

么?而这场比赛又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还有一个未

出现的角色,那就是比赛的组织者,他们将如何继续举办这

项比赛?这个故事是比赛的一个意外,可是它带给人们的思

考是长远的。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从运动员的角度立意:①要敢于挑战规则;②合作实现共存;

③放弃胜负之争,对手也是朋友。

从裁判员的角度立意:①规则是游戏的基础;②漠视规则,

也就失去公平。

从观众的角度立意:①竞技也可娱乐化;②为什么我们喜欢

看“戏”?

从比赛组织者的角度立意:意外能让我们反思当初设计的漏

洞。

【考场一类文】

墨守规则,亦为大道

河北一考生(得分 60分)

孔子所言,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此乃是阅尽世事千般,

才达到的境界。在规则框架内,亦是自由随心。事实上,墨

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

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倘所

有选手都做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要如何评定最终胜负结

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

规则,不可或缺。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社会契约

论”,正是格外强调了这种规则意识。人民依照所立契约,

将权力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契约,人民便有权更换乃至

暴力推翻它。规则,是世界运行的准则。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规则构成世界。在自然界,草木本无

意,荣枯自有时,遵循四时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

流,亦遵循物理的规则;在人类社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

古今,亦遵循社会发展规则。生活中的有形法律与无形道德

亦是支撑社会运行的规则。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

格外安然。

而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康德言,世上有两

样东西越想便越觉令人敬畏: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人们心

中的道德准则。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子并列,足见规

则的永恒价值。

当今社会,不遵规则之事正在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

序。刘青山、张子善、文强、王宝军等诸多贪富污吏,哪个

将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

将道德悬于头顶?诚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

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

背对规则竞争,那么,铺在其利行之路上的,必然有自己造

就的阴影,前途一片黯淡。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整

个社会都将笼于暗夜之中。

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中国式”过

马路,前些日子引起了热烈讨论,也侧面折射出规则的“尴

尬”境地。这是人情社会的遗存。在倡导建立法制国家的大

背景下,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唯有国人皆遵循规则,社会才

能安定,良好的公共秩序或竞争秩序才能健全。虽然规则不

能压抑个性,然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领域,“公共”二字确

应始终盘桓心间。因为正是规则保护了公共利益,也使个人

从中受益。

大道至简。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善道。

【阅卷组意见】

①准确的认知。文章开篇点题,作者站在更为理性的视角来

审视规则的可贵性,理性分析,层层延展,鞭辟入里。

②切中时弊,与现实对接。本文着眼于现在,从诸多不遵规

则之事切入,娓娓道来,引申至当下。

③文章语言简洁,绝无拖泥带水,纵横捭阖,畅谈古今。

[2013重庆·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材料说的是大豆磨成豆腐,实际上讲的是人如何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突破自我。考生在立意时,应以豆喻人,辩证思考。大豆因为食用方式的优化而升化,豆腐因为柔软变通而受青睐,据此可确立“变通与创新”“先磨砺后升化”“创新改变命运”“变则通”“思路决定出路”等立意角度。

整体上说,考生以“变”字构思作文,是求稳保险的立意。如果要有所创新,更吸引人,可以在“变”的基础上,联系自我和现实生活,谈屌丝的逆袭、青春的张扬等,就十分鲜活的。而如果以“硬”字立意,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为例,强调做人要有个性,坚持本色,则属剑走偏锋的立意,但也可以独树一帜。

赞【考场一类文】

拐个弯,变个样

重庆一考生(得分 57分)

人生总是有必须走的弯路。因为那条道路已是断崖绝壁,所以我们需要拐个弯,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你怀着对未来的期许,踏上了自以为光明的旅程。你一路穿越荆棘,拨开迷雾,你破釜沉舟的豪情,让天下诸侯唯你马首是瞻。然而,让你“四面楚歌”时,才发现前面已经是绝路。你对着这条绝路抱怨“天要亡我,非战之罪”,却不知拐个弯就能到达乌江彼岸,你错过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留下的只是千年的叹惜!

你行走在南越蛮荒之地,眼里心现的不是赤壁的壮志豪气,多少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竹杖芒鞋”,感叹人生如梦,悲苦失意。头顶的月华包裹着你,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变于不变的道理等你去阐释。一颗彗星划过天宇,你灵光一闪,醍醐灌顶似的,你面对对着滔滔江水,仰头吟诵“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你终于明白,纵使前面荆棘满地,只要拐个弯,变个样,生命的光华终归属于自己。

想想那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我们没有理由还坚守着那已不可确定的道路。坚守本是我们的本性,但如果已经明确地知道,此路不能时,我们何不拐个弯,换个方向?坚守需要用对地方,否则就会变成顽固了。毛毛虫永不回头,直到累死也不知道拐个弯,这就是它的顽固!

拐个弯,需要勇气,也需要信念。

“中国好声音”选手李维真,身上流淌着哈尼王族最纯正的血液。13岁那年,被父亲送进城里读书。在新的环境中,他不善于表达和交流,又因个子长得矮小,眉心有颗很大很难看的黑痣,被大家瞧不起,有时甚至被欺负。但巨大的心理落差,没有击倒李维真,因为他有着“不管未来的路有多艰辛,我都要勇敢地扛起来”的信念,最后他走上“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深情演绎了经典老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将流行、摇滚和原生态

的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用动听的音律感动了在场所有人,一时红遍网络。

莲花生于污浊的环境里,开出洁白的花实;鲁迅先生为唤醒麻木的中国人而弃医从文;沈从文回归湘西,感悟生命的真谛……人生需要拐弯,在拐弯处,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会看到人生的精彩。

拐个弯,就会变个样。如果你正走在断崖处,那就赶快拐个弯吧,这里姹紫嫣红,这里柳暗花明,千万不要错过花期了!

【阅卷组意见】

①观点鲜明。标题直接提示出文章的写作重点,“拐个弯,变个样”暗示了主题。

②材料丰富。本文以项羽不懂拐弯而身死异首,苏东坡懂得拐弯而生命充满光华,毛毛虫的实验材料进行佐证,再联系生活,以“中国好声音”选手李维真的故事,莲花生于污浊,鲁迅弃医从文,沈从文回归湘西等材料,从古到今,进行论证。

③层层递进。文章第1段提出了观点后,接着通过项羽和苏东坡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拐弯与不拐弯带来的结果,然后更进一层论述了拐弯需要勇气和信念,层层递进,说理透彻。

主题词3 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真题

[2013江西·2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思路点拨】命题者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来做评价,讲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但出题者显然是转了一个弯,他并没有让你评价所怕的对象——奥数、英文、周树人,而是让你就“怕”与“不怕”

展开感想和思考。这样,作文实质上还是由具体的事件让学生上升到生活中的普遍性的道理上来思考。

审题立意:先说说中学生为什么会怕——奥数、英文、周树人。

首先说奥数。学好奥数就可以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甚至保送上重点大学,不过后遗症显然出来了,那就是奥数似乎是理科思维、聪明或是能上名牌大学的代名词了,于是普天之下莫非奥数。这样,对于那些不喜欢奥数的同学而言,自然是怕之又怕了。

再说英文。英文也中考要考,高考要考,大学“四级”、“六级”要考,研究生要考,出国更要考。所以,作为中国的孩子其学英文苦不堪言的情状就可想而知了,说起“英文”就不是一个“怕”字了得的事。

最后说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晦涩难懂,再加上有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就使得一些中学生怕“周树人”,其实,这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就今天而论,“周树人”也可以代指传统语言教学,学生确有“怕”的现象。

从客观上分析这些“怕”的对象,并不是本材料要论述的重点。重点应是“„怕‟与„不怕‟”的主观态度。其实,不光是奥数、英文、周树人,对于任何一个科目来说,都有其对其“怕”与“不怕”的学生;而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也都有其“怕”与“不怕”的科目。“怕”与“不怕”总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可能有些喜欢挑战的学生正因为有此“三怕”而喜欢它们呢?因为叫别人“怕”的东西正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所以,写作此文,考生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考“奥数、英文、周树人”,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是在一定时期内都无法撼动的。这正如世界上的许多事一样,它不因我们个人的“喜欢与不喜欢”“怕与不怕”而存在,“喜欢与不喜欢”“怕与不怕”,这只是我们个人的思想态度而已,外界客观改变不了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来改变它。

【考场一类文】

在怕的背后

江西一考生(得分 49分)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阅卷组意见】

①立意深刻。文章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②结构严谨。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

莫问奴归处

人的一生,再好些,也不过是一把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在扇子上,便成了一朵朵桃

花。 ——题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的一生,最好的年纪就是那二八年华,无忧无恨,无恨无欲,轻盈洁白的茶花,开遍山野,却无奈韶华易逝。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

弥子瑕德行与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不过是因年华逝去,容色不再,失了圣宠罢了。

是故,古往今来,寻求长生亦不老者不知凡几。据说秦始皇一次东巡时遭人行刺,身后的一辆副车被刺客用重锤砸得粉碎。随后,又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和出言“今年祖龙死”的“仙人”。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安。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从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议,准备再次巡游,却暴死在沙丘。

西方著名的“吸血女伯爵”也是如此。对着镜子中那日益衰老的脸,想念着那年少俊美的情人,永葆青春的欲折磨着她。她日日用处女的鲜血沐浴,那是血液的诅咒,永生的渴望。

但无人不知的,“不死”不过是神话故事里的传说,承载着的是人们对生的渴求与奢望。

冥主手中的生死簿,记载了人生命中的定数,挣不脱,逃不走,我们能够做的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做值得做的,挥洒青春的汗水,彰显自身的价值,然后在耀眼的辉煌中回归于无尽的虚无。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站在双十年华的末端,用青春盛满青春的沙漏,突然想起一句话:“快仰起你苍白的脸,你的青春不长,不能用它来忧伤。”

【阅卷点评】

①学识丰富,知识渊博。弥子瑕、吸血女伯爵,都是一般人不了解的典故;作者引用在文中,是非常贴切的。此外,题记引自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出自严蕊的《卜算子》。这些都不是课本中的,也不是常见的作品,读后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阅读面之广。

②文白杂糅,雅俗共赏。文章第2段引用了一则古文,虽然浅显,但是别有意味。整体上,文言文的古朴和现代文的睿智交相辉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享受。

③层次分明,流转自如。文章看似没有大标题小标题分论点、但层次却是十分清晰: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再由弥子瑕的事引出长生不老,由长生不老引出秦始皇和吸血女伯爵,最后总结。首尾呼应,层次过渡自然。

二、阅 读

第一部分

第46-60题:请选出正确答案。

46-48.

农夫养了一条狗,这条狗经常坐在路边等着车辆过来。 46 有车辆经过,它就会冲上马路,奋力地跑着,想要超过汽车。一天,一个邻居问农夫:“你觉得你的狗能赶上汽车吗?”农夫回答说:“狗能不能赶上汽车我倒是不关心,问题是即使它可以超过一辆汽车, 47 ?”

生活中许多人也会犯同样的 48 ,他们努力追求的,往往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目标。

46.A 哪怕 B 除非 C 何况 D 一旦

47.A 谁会责备它呢 B 又有什么用呢

C 会有好的前途吗 D 有了麻烦怎么办

48.A 错误 B 情绪 C 状态 D 疑问

49-52.

有人说:“在各种语言中,每个人的名字都是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记住别人的姓名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感情 49 ,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如果你能轻松而50 地叫出对方的名字,他一定会吃惊和感动——因为这无疑告诉了他:你的名字对我很重要。这样一来,你们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

记住别人的名字,大多数人要做到这一点,全靠有意 51 而形成的好习惯。等你养成了这个好习惯,你一定会有很多 52 的收获。

49.A 交换 B 投资 C 预报 D 称赞

50.A 坚强 B 狡猾 C 亲切 D 老实

51.A 描写 B 运用 C 维护 D 培养

52.A 意外 B 稳定 C 坦率 D 诚恳

53-56.

一位先生拿了3把雨伞送到修理店去修。从修理店回家的路上,他去了一家 53 吃午饭。临走时,这位先生有点儿心不在焉,拿帽子时,顺手把旁边的一把雨伞拿了下来。

“ 54 。”邻桌的一个中年妇女说道。

那位先生发现自己拿错了东西, 55 向那位妇女道歉。

第二天,他从修理店取回了自己的3把雨伞,然后坐地铁回家了。没想到在地铁上,刚好又碰见了那位中年妇女。中年妇女看了看那位先生,然后又看了看他手中拿的3把雨伞,说:“看得出来,你今天 56 不错啊。”

53.A 柜台 B 客厅 C 餐厅 D 博物馆

54.A 先生,这儿没人 B 外面雨停了,先生

C 雨伞是我的,先生 D 先生,您还没付钱呢

55.A 陆续 B 格外 C 偶然 D 连忙

56.A 背景 B 智慧 C 运气 D 待遇

57-60.

工作中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喜欢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自己年纪轻轻就取得成功,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 57 意见或寻求帮助,因为这样会被人认为他们能力不行, 58 。

脱掉不懂装懂的“外套”吧,因为学习的心态已经成为一个人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心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人生存的 59 条件。没有知识和技能你将无法生存,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要靠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多 60 一种知识或是一门技术,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就多了一份取胜的机会。

57.A 请求 B 征求 C 表现 D 参与

58.A 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B 于是他们变得更单纯

C 于是他们改变沟通方式 D 所以他们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59.A 高级 B 抽象 C 出色 D 必要

60.A 掌握 B 从事 C 创造 D 促进

真题

[2014课标全国Ⅰ·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

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

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

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

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

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

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

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的主角是运动员,次角是观众和裁判

员。之前的运动员采取的是你死我活的方式决出胜负,而今

年预赛出现的情况是相拥、转身换位,实现的是共存。但是,

这样的做法肯定不是这个比赛项目的本意,也不遵从比赛的

规则,这个比赛带有一定的竞技性质,现在运动员把它变成

了道德的展示与表演,成了一个伦理小品。那么,裁判员如

何判定这场比赛?观众在观看这场比赛时的心理期待是什

么?而这场比赛又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还有一个未

出现的角色,那就是比赛的组织者,他们将如何继续举办这

项比赛?这个故事是比赛的一个意外,可是它带给人们的思

考是长远的。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从运动员的角度立意:①要敢于挑战规则;②合作实现共存;

③放弃胜负之争,对手也是朋友。

从裁判员的角度立意:①规则是游戏的基础;②漠视规则,

也就失去公平。

从观众的角度立意:①竞技也可娱乐化;②为什么我们喜欢

看“戏”?

从比赛组织者的角度立意:意外能让我们反思当初设计的漏

洞。

【考场一类文】

墨守规则,亦为大道

河北一考生(得分 60分)

孔子所言,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此乃是阅尽世事千般,

才达到的境界。在规则框架内,亦是自由随心。事实上,墨

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

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倘所

有选手都做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要如何评定最终胜负结

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

规则,不可或缺。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社会契约

论”,正是格外强调了这种规则意识。人民依照所立契约,

将权力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契约,人民便有权更换乃至

暴力推翻它。规则,是世界运行的准则。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规则构成世界。在自然界,草木本无

意,荣枯自有时,遵循四时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

流,亦遵循物理的规则;在人类社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

古今,亦遵循社会发展规则。生活中的有形法律与无形道德

亦是支撑社会运行的规则。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

格外安然。

而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康德言,世上有两

样东西越想便越觉令人敬畏: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人们心

中的道德准则。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子并列,足见规

则的永恒价值。

当今社会,不遵规则之事正在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

序。刘青山、张子善、文强、王宝军等诸多贪富污吏,哪个

将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

将道德悬于头顶?诚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

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

背对规则竞争,那么,铺在其利行之路上的,必然有自己造

就的阴影,前途一片黯淡。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整

个社会都将笼于暗夜之中。

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中国式”过

马路,前些日子引起了热烈讨论,也侧面折射出规则的“尴

尬”境地。这是人情社会的遗存。在倡导建立法制国家的大

背景下,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唯有国人皆遵循规则,社会才

能安定,良好的公共秩序或竞争秩序才能健全。虽然规则不

能压抑个性,然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领域,“公共”二字确

应始终盘桓心间。因为正是规则保护了公共利益,也使个人

从中受益。

大道至简。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善道。

【阅卷组意见】

①准确的认知。文章开篇点题,作者站在更为理性的视角来

审视规则的可贵性,理性分析,层层延展,鞭辟入里。

②切中时弊,与现实对接。本文着眼于现在,从诸多不遵规

则之事切入,娓娓道来,引申至当下。

③文章语言简洁,绝无拖泥带水,纵横捭阖,畅谈古今。

[2013重庆·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材料说的是大豆磨成豆腐,实际上讲的是人如何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突破自我。考生在立意时,应以豆喻人,辩证思考。大豆因为食用方式的优化而升化,豆腐因为柔软变通而受青睐,据此可确立“变通与创新”“先磨砺后升化”“创新改变命运”“变则通”“思路决定出路”等立意角度。

整体上说,考生以“变”字构思作文,是求稳保险的立意。如果要有所创新,更吸引人,可以在“变”的基础上,联系自我和现实生活,谈屌丝的逆袭、青春的张扬等,就十分鲜活的。而如果以“硬”字立意,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为例,强调做人要有个性,坚持本色,则属剑走偏锋的立意,但也可以独树一帜。

赞【考场一类文】

拐个弯,变个样

重庆一考生(得分 57分)

人生总是有必须走的弯路。因为那条道路已是断崖绝壁,所以我们需要拐个弯,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你怀着对未来的期许,踏上了自以为光明的旅程。你一路穿越荆棘,拨开迷雾,你破釜沉舟的豪情,让天下诸侯唯你马首是瞻。然而,让你“四面楚歌”时,才发现前面已经是绝路。你对着这条绝路抱怨“天要亡我,非战之罪”,却不知拐个弯就能到达乌江彼岸,你错过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留下的只是千年的叹惜!

你行走在南越蛮荒之地,眼里心现的不是赤壁的壮志豪气,多少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竹杖芒鞋”,感叹人生如梦,悲苦失意。头顶的月华包裹着你,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变于不变的道理等你去阐释。一颗彗星划过天宇,你灵光一闪,醍醐灌顶似的,你面对对着滔滔江水,仰头吟诵“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你终于明白,纵使前面荆棘满地,只要拐个弯,变个样,生命的光华终归属于自己。

想想那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我们没有理由还坚守着那已不可确定的道路。坚守本是我们的本性,但如果已经明确地知道,此路不能时,我们何不拐个弯,换个方向?坚守需要用对地方,否则就会变成顽固了。毛毛虫永不回头,直到累死也不知道拐个弯,这就是它的顽固!

拐个弯,需要勇气,也需要信念。

“中国好声音”选手李维真,身上流淌着哈尼王族最纯正的血液。13岁那年,被父亲送进城里读书。在新的环境中,他不善于表达和交流,又因个子长得矮小,眉心有颗很大很难看的黑痣,被大家瞧不起,有时甚至被欺负。但巨大的心理落差,没有击倒李维真,因为他有着“不管未来的路有多艰辛,我都要勇敢地扛起来”的信念,最后他走上“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深情演绎了经典老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将流行、摇滚和原生态

的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用动听的音律感动了在场所有人,一时红遍网络。

莲花生于污浊的环境里,开出洁白的花实;鲁迅先生为唤醒麻木的中国人而弃医从文;沈从文回归湘西,感悟生命的真谛……人生需要拐弯,在拐弯处,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会看到人生的精彩。

拐个弯,就会变个样。如果你正走在断崖处,那就赶快拐个弯吧,这里姹紫嫣红,这里柳暗花明,千万不要错过花期了!

【阅卷组意见】

①观点鲜明。标题直接提示出文章的写作重点,“拐个弯,变个样”暗示了主题。

②材料丰富。本文以项羽不懂拐弯而身死异首,苏东坡懂得拐弯而生命充满光华,毛毛虫的实验材料进行佐证,再联系生活,以“中国好声音”选手李维真的故事,莲花生于污浊,鲁迅弃医从文,沈从文回归湘西等材料,从古到今,进行论证。

③层层递进。文章第1段提出了观点后,接着通过项羽和苏东坡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拐弯与不拐弯带来的结果,然后更进一层论述了拐弯需要勇气和信念,层层递进,说理透彻。

主题词3 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真题

[2013江西·2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思路点拨】命题者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来做评价,讲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但出题者显然是转了一个弯,他并没有让你评价所怕的对象——奥数、英文、周树人,而是让你就“怕”与“不怕”

展开感想和思考。这样,作文实质上还是由具体的事件让学生上升到生活中的普遍性的道理上来思考。

审题立意:先说说中学生为什么会怕——奥数、英文、周树人。

首先说奥数。学好奥数就可以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甚至保送上重点大学,不过后遗症显然出来了,那就是奥数似乎是理科思维、聪明或是能上名牌大学的代名词了,于是普天之下莫非奥数。这样,对于那些不喜欢奥数的同学而言,自然是怕之又怕了。

再说英文。英文也中考要考,高考要考,大学“四级”、“六级”要考,研究生要考,出国更要考。所以,作为中国的孩子其学英文苦不堪言的情状就可想而知了,说起“英文”就不是一个“怕”字了得的事。

最后说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晦涩难懂,再加上有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就使得一些中学生怕“周树人”,其实,这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就今天而论,“周树人”也可以代指传统语言教学,学生确有“怕”的现象。

从客观上分析这些“怕”的对象,并不是本材料要论述的重点。重点应是“„怕‟与„不怕‟”的主观态度。其实,不光是奥数、英文、周树人,对于任何一个科目来说,都有其对其“怕”与“不怕”的学生;而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也都有其“怕”与“不怕”的科目。“怕”与“不怕”总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可能有些喜欢挑战的学生正因为有此“三怕”而喜欢它们呢?因为叫别人“怕”的东西正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所以,写作此文,考生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考“奥数、英文、周树人”,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是在一定时期内都无法撼动的。这正如世界上的许多事一样,它不因我们个人的“喜欢与不喜欢”“怕与不怕”而存在,“喜欢与不喜欢”“怕与不怕”,这只是我们个人的思想态度而已,外界客观改变不了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来改变它。

【考场一类文】

在怕的背后

江西一考生(得分 49分)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阅卷组意见】

①立意深刻。文章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②结构严谨。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

莫问奴归处

人的一生,再好些,也不过是一把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在扇子上,便成了一朵朵桃

花。 ——题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的一生,最好的年纪就是那二八年华,无忧无恨,无恨无欲,轻盈洁白的茶花,开遍山野,却无奈韶华易逝。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

弥子瑕德行与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不过是因年华逝去,容色不再,失了圣宠罢了。

是故,古往今来,寻求长生亦不老者不知凡几。据说秦始皇一次东巡时遭人行刺,身后的一辆副车被刺客用重锤砸得粉碎。随后,又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和出言“今年祖龙死”的“仙人”。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安。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从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议,准备再次巡游,却暴死在沙丘。

西方著名的“吸血女伯爵”也是如此。对着镜子中那日益衰老的脸,想念着那年少俊美的情人,永葆青春的欲折磨着她。她日日用处女的鲜血沐浴,那是血液的诅咒,永生的渴望。

但无人不知的,“不死”不过是神话故事里的传说,承载着的是人们对生的渴求与奢望。

冥主手中的生死簿,记载了人生命中的定数,挣不脱,逃不走,我们能够做的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做值得做的,挥洒青春的汗水,彰显自身的价值,然后在耀眼的辉煌中回归于无尽的虚无。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站在双十年华的末端,用青春盛满青春的沙漏,突然想起一句话:“快仰起你苍白的脸,你的青春不长,不能用它来忧伤。”

【阅卷点评】

①学识丰富,知识渊博。弥子瑕、吸血女伯爵,都是一般人不了解的典故;作者引用在文中,是非常贴切的。此外,题记引自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出自严蕊的《卜算子》。这些都不是课本中的,也不是常见的作品,读后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阅读面之广。

②文白杂糅,雅俗共赏。文章第2段引用了一则古文,虽然浅显,但是别有意味。整体上,文言文的古朴和现代文的睿智交相辉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享受。

③层次分明,流转自如。文章看似没有大标题小标题分论点、但层次却是十分清晰: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再由弥子瑕的事引出长生不老,由长生不老引出秦始皇和吸血女伯爵,最后总结。首尾呼应,层次过渡自然。


相关内容

  • 201503:作业: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
  • 温馨提示 老师花费时间与精力,作业要求写得详尽些,目的便于大家做好作业.敬请同学们不要浮躁,静心阅读.谢谢合作.张老师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陶冶精神情操: 曾国藩名作鉴赏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抓住"以文治天下"来写作:曾文如何治理国事与家事 曾国藩多重身份:政治家军事家 ...

  • 2-3月安全生产工作小结
  • 大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元月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总结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重特大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春节期间我县建筑施工安全平稳运行,结合我我县实际,我局对全县建工程安全生产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检查内容 1.对工程建设的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履行安全生产法律 ...

  • 傅雷家书全文阅读,傅雷家书免费阅读
  • 课外阅读的好处受用一生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课外书阅读网 轻松玩游戏,免费得Q币 首 页 小说 经管 励志 传记 国学 少儿 家庭 婚恋 军政 社科 养生 文艺 文集 其他 积极配合"护苗"专项行动,共同抵制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创建健康的网络文学环境,本站正在自纠自查,欢迎用 ...

  • 白话[明史]成祖本纪二
  • 七月十五日,又送诏书给鬼力赤.八月二十四日,发配流放罪以下罪人耕垦北京田土.二十九日,迁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充实北京.九月八日,命宝源局铸造农具,给山东遭战乱穷民.十五日,首次派遣中官马彬出使爪哇诸国.十日,夺历城侯盛庸爵位,不久自杀.十五日,岷王朱螰有罪,削去其护卫. 冬十一月一日, ...

  • 节日一览表
  • 民族 节日名称 主要活动内容 时间(农历) 彝族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 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 ...

  • 中国各少数民族节日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一.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二.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三.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 ...

  • 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 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

  • 民国时电报的日期
  • 民国时電報的日期 1870年,电报通讯方法传入中国后,要先将常用汉字转换成由四个阿拉伯数字构成的代码即中文电码,再按莫尔斯电码法拍发.邮电部预先编好统一的电码本,供全国电报局使用. 为了节约时间和传输费用,也为了避免日期与电码混淆,清代的状元洪钧发明了"韵目代日",这是一种新的纪 ...

  • 红楼梦时间表
  • 红楼梦时间表 此文是依照<周汝昌汇校本红楼梦>的文本内容推算而成:文章遵循后文服从前文的宗旨,比如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有言袭人.晴雯.宝钗.香菱同岁,但前文却推翻了此论断,故依前文为准.另外古人使用虚岁,出生时就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增加一岁.关于文中的[有点问题],我尚无法回答清楚,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