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试验段方案

蛮金二级公路B合同段

(K44+000~K93+766.47)

路基工程路堤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蛮金二级公路项目经理部

2010年1月12日

路基工程路堤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蛮金二级公路路基施工设计图;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 施工现场调查情况 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蛮金二级公路工程B标(K44+000~K93+766.47)所有的路基填筑。

3、工程概况

本标段参建单位如下:

建设单位:蛮金二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设计单位: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云南公路建设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1概述

蛮金二级公路B标段起于金竹林山,途径三家寨、临绕金平县

城最后直达金水河,路线全长49.76647Km,区域内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水系发达,植被品种呈多样化。本标段路基填方总方量达110万立方米,在整个路基填方施工前,须选取一段路基作为试验路段,从中提取不同土质的填筑参考数据,以指导全路段填筑施工作业。

按照试验路段选用要求,试验路段应选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工程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本段选取K88+600~K88+900段路堤作为试验段。

选定的路基试验段设计基本情况为:

该段路基位于直线上,左侧为一弃土场,右侧为改河段,纵坡为3%,路基顶宽10.0m,填高最大高度为30米。施工时先改移河道,排干老河道中积水,才能进行路基处理和填方施工。该段的路基处理涉及到清除原始地面表土50cm、在高填方段下设置卵砾石垫层及在老河段河床设置1×1m的卵砾石盲沟弃土场顶面以上还在路基主线下设置两道土工格栅层,每道设置三层土工格栅。弃土场实际上为高填方路堤的反压护道,以抵抗路堤坡脚水平位移,其施工在高填路堤完毕后才开始实施。

3.2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Ⅱ级 路面宽度 10m 速度目标值 60km/h

行车道宽度 2×3.5m

圆曲线最小半径 100m;极限值60m 最大纵坡/坡长限制 6%/600(7%/500) 最小坡长 150(12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0~0.15g,抗震设防烈度Ⅶ

3.3试验段的设置

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图纸到位情况以及征地拆迁、取弃土场、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K88+600~K88+900段便道修筑难度小,可快速形成,拆迁量较小,场地开阔,具备先行施工条件,故将试验段定在K88+600~K88+900,长300m,该地段原地面为一半岛土丘,金水河环绕半岛土丘外侧呈回头弯道线形,河床堆积较厚的卵砾石,填筑路段原有一涵洞,经过与现场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协调,现已将该涵洞进行改移,使之不从路基填方下通过。

标准断面图如下:

标准断面图

3.3.1气象特征

路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山区,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区内地形复杂,河谷切割强烈,高差悬殊,气候受地形影响,垂直变化较为明显,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区,气候炎热,红河河谷蛮耗镇夏季气温达36~40。C,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气候温和,海拔1900米以上,冬季有霜降。

区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577.3mm,但因受地形的影响,各地降水量有显著差别,降水量垂直变化明显,河谷地带降水量一般较低,河谷两侧随着地形高程增高,降水量逐渐增大,金平一带降水量为最多地区,多年平均为2478.68mm,区内蒸发量,蛮耗一带蒸发量大于降雨量,金平地区蒸发量低于降水量823.4mm,相对湿度较大,一般年平均相对湿度83.3%~86%,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经常大雾弥漫,空气湿度高。 3.3.2地质情况

构造侵蚀褶皱断块山区,该区处金平县城南部至金水河口岸一带,地貌受那发涡轮状构造控制极为明显,各主要水系均沿涡轮状构造旋回而发育,以那发为轴心,向四周呈弧形放射,周围山地逐渐向那发一带降低,地形复杂,羽状、树枝状水系发育,为碳酸盐岩及闪长岩、花岗岩、玄武岩分布区。

岩溶地貌区,路线于金平一带穿越该区,属泥盆系中统的灰岩,被中酸性侵入岩及玄武岩分割,呈狭窄带状夹于非岩溶层之间,地表岩溶形态不发育。

4、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内容

4.1试验段试验的目的

填料及压实条件下合理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艺参数,选定经济、合理、准确的检测手段。

4.2试验内容及试验段代表的里程范围

4.2.1试验内容

(1)基底换填块石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

(2)基床表层A组填料填筑的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 (3)基床底层B组填料填筑的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

(4)基床以下部分路堤本体B组填料填筑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 4.2.2试验段代表的里程范围

本试验段代表适用的里程范围为全标段路基土石方填筑。

5、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5.1 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

⑴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已全部到位,人员名单详细名单见下表:

主要施工人员表

⑵劳动力配置见下表

劳动力配置表

5.2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

试验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自卸车装运土方,推土机初步平整,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表面。所需设备见下表:

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表

5.3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

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见下表

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表

6、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

6.1 测量工作

根据设计院的钉桩资料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间桩位,加密水准点,测量路基横断面,放出征地红线桩。由一作业队测量组提前做好施工放样工作,确定路基填筑断面位置、原地面标高,填前碾压后标高。测量放线时,每10米测设一个断面,打中桩和边桩,并撒白灰线,边桩处设控制层厚的竹杆。

6.2 清表

机械及人工清除原地貌上的少许植被及庄稼地,河漫滩上的沉积淤泥采用挖掘机进行清运,对软弱地基处进行石料换填。

6.3 基底处理

根据地质资料和基底轻型动力原位测试结果,本段试验段路基在填筑前将原河漫滩地段及庄稼地等软基部位进行换填处理,清表厚度50cm以下为石质路床,在原河道河床位置采用卵砾石进行铺设,以此为盲沟排水。

6.4 填料选择和室内试验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段路堤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采用B组填料中的砾石类填料进行填筑,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要求。经过详细对比调查,本段路基基床表层采用K88+800处改河段石渣料作为A组填料,运距为0.2Km;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基床底层填料采用K90+600、K83+680~K83+880、K87+600~K87+700段土方为B组填料,平均运距为3Km。

对填料进行取样后,分别进行颗粒筛分、土壤液、塑限、颗粒分析、颗粒密度、标准击实等试验以鉴定土壤类别并确定指导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根据取样检测表明,K88+800处改河段填料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A组填料;K90+600、K83+680~K83+880、K87+600~K87+700段土方填料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 B组填料。

6.5 弃土场选择

因基底处理需挖除大量非适用路基填料的种植土及淤泥质土,

故需选取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土场地。本着环保、经济、合理的原则,在该段高填方路堤的左侧与原212线道路之间的低洼地作为弃土场,作为种植土及淤泥质土和来自不同地段的不合格填料的弃土场,这样可就近处理弃土问题。

6.6 填前碾压

(1)基底情况检查

按设计要求清除表层松软土后,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规定,结合填筑高度情况对填筑段进行检查,并按要求进行处理。 (2)基底处理

①当地基条件良好时,对于旱地或山地,全部清除地表杂草,地表松土不大于0.3m时,采用重型机械振动碾压;松土层大于0.3m时,采用翻挖、分层回填。地基部分压实标准满足相应压实标准。

对水田、雨季滞水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距地表≤0.5m)的低洼地带,清除表层种植土(一般厚0.5m左右),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风化的硬质类岩石或渗水性填料,分层填筑,采用重型机械分层振动碾压至路堤本体压实标准。

②基底为水田时,视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换填渗水性材料填筑等措施。

③地基表层为松软土层,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小于150kPa时,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度、含水量、地表积水深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换填硬质岩类

石料或渗水性材料、复合地基等加固措施。

基底处理完成后,进行路基基床以下部分填筑。填前碾压要求达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挖除换填地段压实度满足同部位的压实标准要求。

6.7 断面复测

填前碾压完成并经验收达规定的压实度后,对原地面进行断面测量,以确定填方工程数量并作为以后计量支付的依据。断面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认可后即可测设路基坡脚线及中线。

7、填筑施工方法

路基“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7.1 填料来源和挖运方法

挖运方法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配合挖土石方,利用自卸汽车运输从K90+600、K83+680~K83+880、K87+600~K87+700经省道212线,进入至路基试验段。现场施工用电采用自备75kw发电机一台,施工用水由附近水渠抽取。

7.2 基底换填工艺性试验施工

该段河漫滩处为冲积沙滩,含泥量重,且部分有庄稼地,为较软弱土地基,承载力、稳定或沉降变形满足不了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设计采用换填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地表以下一定范围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水稳性好、具有抗侵蚀性的材料,并分层压(夯、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该试验段路基大部分位于水塘地段,设计为挖除表层松软土,换填不易风化硬块石。

⑴换填地基的核对

在换填施工前,应按照设计揭示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核对。核对的方法有:浅层开挖、钎探、静力触探等;核对的目的就是要在换填范围内查明是否存在与设计不符的工程地质层,如果存在与设计不符的地层,则应该及时与设计和监理取得联系,变更设计处理方案或处理范围。

⑵换填料的选定与检验

按照设计要求,换填料为不易风化的硬块石,满足蛮金公路相应位置的填料粒径、性质及压实度标准:应级配良好,分层填筑,分

层压实,不得倾填;地基系数K30≥130。本段换填块石从各路基土石方及改河段的爆破石方取用。

⑶换填的压实工艺性试验

采用合格换填材料,用20T压路机碾压,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首先静压再弱振、后强振方式进行碾压,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超过4km/h。

试验的目的就要取得:设备配套的参数、碾压的遍数、碾压的速度、填料松铺厚度等与最终碾压质量密切相关的各项技术参数。

⑷换填施工的技术要求 ①换填施工主要流程

场地复查→划线开挖→填前验基→分层铺料→分层碾压→分层检验→最终检验。

②换填施工的技术要求

A、正式施工以前,一定要作好换填场地的复查和开挖以后的验槽、核对工作;

B、填筑以前应做好换填的施工组织,包括换填的区段划分、设备配置、劳动力安排、填筑推进的方向,进出换填区段的路线规划,以及与下一个区段的衔接等;

C、换填施工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分层检测,严禁出现倾填,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压实质量问题;

⑸换填地基的质量检验

路基换填地基的检验,首先是遵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

准》(JTG-F80/1-2004)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其次要分析换填所处的部位(路基本体以下、基床),再沿用相应的验收标准。地基处理质量应满足所处路堤部位的填筑要求。在每一填层碾压三遍后即用K30平板载荷仪检测地基系数K30。

7.3基床以下路堤本体施工

7.3.1填料含水量检测与控制

试验段碾压前对填料含水率进行测定。填料的含水量控制在该种填料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如土的含水量超出+2%的范围,将土用推土机摊开晾晒。如超出-2%的范围,将土摊铺后,用洒水车配合人工洒水。当需要对土加水时,达到压实最佳含水量所需要的加水量按下式计算:

m=(ω-ω0)Q/(1+ω0)

式中:m—所需加水量(kg),ω0—土原来的含水量,ω—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Q—需要加水的土的质量。 7.3.2填料颗粒级配控制

基床以下采用取土场的合格A组中的填料,颗粒直径不得大于15cm。超标石块采用人工清除或击碎,保证级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摊铺均匀,不应有粗集料或细集料积窝现象。保证层厚均匀和层面平整,无显著的局部凹凸。现场施工中派一个6人小组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进行处理。 7.3.3填筑压实施工

试验段填料摊铺采用推土机初平,用平地机精平,先检查松铺

厚度,并通过测量记录松铺面的标高H1,然后采用20t振动压路机压实,选三种不同的松铺厚度(厚25cm、28cm、30㎝)分别进行试验,每种填筑厚度进行1次填筑工艺试验,以分别得出三种不同松铺厚度在压实参数和最佳含水率,通过数理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松铺厚度和最优含水率。

(1)第一次试验

第一次试验路基填料A组填料,松铺厚度选30cm。填筑前根据选用的厚度和运输车辆装载数量用石灰画方格,每格卸一车,且路基两边用标杆挂线严格控制每层填土厚度。先用推土机进行粗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最后用20t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

碾压时第一遍静压,第二遍为弱振,第三遍到第六遍均为强振,第七遍为弱振,第八遍为静压。压路机来回往返碾压为一遍。压路机辗压速度控制在4km/h以内。碾压顺序采取从两边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在每一层碾压三遍,碾压五遍,碾压八遍后即用K30平板仪检测地基系数K30、灌砂仪检测孔隙率n。以后每碾压一遍即进行一次检测,直至达到压实标准要求。最后采用水准仪测量达到压实质量标准后的填层压实面高程H2,计算每层松铺系数。

做好达到以下指标的碾压原始记录(填料的松铺厚度、压实厚度、含水量、平整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其他参数)。

≤60km/h地段基床以下压实标准

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2)第二次试验

第二次试验路基填料B组填料,松铺厚度28cm,进行填筑碾压施工。方法与原理与第一次一致,并做好原始记录。

(3)第三次试验

第三次试验路基填料B组填料,松铺厚度25cm,进行填筑碾压

施工。方法与原理与第一次一致,并做好原始记录。

本填层完成后,停止填筑2天,再测压实指标,检测松弛率。 在取得了对不同的松铺厚度进行碾压且压实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各种参数后,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最佳的施工工艺参数,并整理成试验报告报送监理站和建设指挥部审批,批准后即可用作以后正式路基填筑的依据。 7.3.4试验检测

(1)试验检测程序

在施工中,配置工程技术人员、试验人员各2人在驻地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协同检测各项指标,并做好记录。试验检测在每填筑层压实三遍后进行压实标准检验。以后每碾压一遍即进行压实指标检测。其检测顺序如下:

推土机摊平填料→平地机平整→检测平整度→压路机碾压3遍→检测平整度、压实指标→碾压第4遍、第5遍→检测平整度、压实指标→碾压第6遍、第7遍、第8遍,达到设计要求,作好各项原始记录→试验报告报审。

(2)检测方法

测定松铺系数横断面高程测量:每填层每20m一个断面,每断面测设中桩位置。

每层填筑压实施工工序必须连续完成,试验段检测数量:每压实层检测孔隙率或压实系数按每100m等距检查2个断面6点,每断面左中右布置3点,边点距路堤边线1m;为总结数据及分析,每压

实层用K30纵向每100m检测2个断面4点,距路堤边2m处布置2点、中间2点。若碾压遍数超过10次还无法得到压实度要求,则减少松铺厚度,或重新对机械设备进行配套,更换大功率压路机作为压实机械。

7.4基床底层工艺性试验施工

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对基床底层以下路基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基床底层填料采用B组土类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初步拟定松铺厚度为25cm、28cm。基床底层填筑压实工艺原则按照基床以下路堤压实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基床底层压实标准控制指标根据填料种类按基床压实标准表进行选取。当基床底层填料与基床以下路基填料相同时,可以在基床以下路堤填筑试验中,在达到基床以下部分路堤填筑压实标准后并检测收集数据完成后,继续碾压以取得基床底层填筑试验数据。具体施工方法参照基床以下填料试验方法。

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等距抽样检验孔隙率n(粗粒土和碎石类土)或压实系数K(改良细粒土)两个断面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沿线路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2个断面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满足设计规定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规定要求。

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7.5成果总结

① 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遍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出碾压遍数与K30值和孔隙率n值变化曲线关系图,确定出不同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

② 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最优的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

③ 根据沉降观测结果计算整理观测数据,绘制填筑日期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以评估施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④ 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写出试验报告,报监理站和建设指挥部审查批准。

7.6沉降观测

路基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路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监测。(见

附图)

1.技术要求:

(1)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按50m间距布置,此试验段设3个监测断面。(在K88+600、K88+750及K88+900处设置沉降观测点)沉降监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边桩,各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个断面上。

(2)在每个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设一个观测沉降板,在两侧距相应侧线路中心3.2m处各设一个观测桩,在两侧坡脚外1~2m及10~12m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

观测桩横断面平面布置示意图

(3)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15㎝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小于0.1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4)沉降板由钢板或C15钢筋混凝土预制底板、侧杆和保护套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50㎝×1㎝,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50㎝×5㎝,测杆采用Φ40㎜镀锌铁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Ф49㎜PVC套管,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不超过50㎝。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5)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Ф20㎜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沟,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设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

2.观察要求:

(1)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沉降板和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边桩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设计高程后,在前三月内,每7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1个月观测一次。

(3)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4)沉降观测要求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一直观测到路基施工前,根据“填土高~时

间~沉降量”曲线图进行曲线拟合预测工后沉降,当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水稳层施工。

(5)观测结果应纳入竣工文件。

3.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及钢筋尺寸以毫米计外,其余均已米计。 注:1)图中符号B-路基面宽度;Δ-路基面加宽值;L-线间距。

8、施工进度安排表

K88+600~K88+900路基试验段进度安排表

9、质量保证措施

9.1、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日常质量管理,负责组织、

协调、督促、检查和综合各部室各级质量活动,并进行质量反馈。做好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的宣传工作,以及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其质量意识。

9.2、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施工技术规范;坚持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质量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技术责任制,使施工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9.3、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设计施工图纸,严格遵守合同条款、施工规范,严格掌握施工技术标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9.4、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向施工人员明确工序操作规程、质量要求和标准,施工中严把质量关,未经验收合格的的工序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9.5、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和工序检查验收制度,工序施工完成后,施工班组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报项目经理部,质检员复检合格后,才可报驻地监理工程师验收,隐蔽工程必须有监理工程师的签认。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保护好测量桩点,每次测量必须复核,确保高程、结构尺寸、位置的正确。加强工程施工现场检测、测量、试验工作,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建立健全各种台帐制度,填写并保存《施工日志》。

9.6、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健全各项机构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9.7、各级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技术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跟踪检查。

10、安全保证措施

10.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作好安全教育工作,树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风气,严禁违章作业。

10.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做到各级领导、业务科室、项目负责人、作业班组的安全责任明确。设置项目专职安全体系检查人员,坚决贯彻有关规章制度,消灭不安全因素,确保安全生产。

10.3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范围。根据各工种、各工序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实行奖罚制度。

10.4严格按施工组织组织生产。避免因安全制度不落实而盲目施工的现象出现。

10.5做好开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工序开工前进行专业安全技术交底,经过考核,持证上岗;坚持每天班前安全教育,收工后安全评议制度;在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牌,明确安全责任人。

10.6确保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循设备的操作规程,机械操作人员和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有相应的特殊工种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严禁机械、设备带病和违章作业。

11、环保措施

11.1 在干燥季节,土石方运输及填筑施工时,要配备洒水车对

施工便到、路基作业区进行洒水固尘。在土石方运输过程中,要跨越地方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对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车;对车辆碾压的污迹及由车上散落路面的土石,要派人及时清除。

11.2 取土场开挖完毕,宜恢复为农田,不能恢复的则应整平,并设有向外的排水坡,在其上种植草皮、树木等加以绿化,以防造成水土流失。

11.3 弃土场选位时必须慎重,要综合考虑对农田、水利、河道、交通的影响。弃土场在封闭前要做适当的处理,比如整平绿化等。

蛮金二级公路B合同段

(K44+000~K93+766.47)

路基工程路堤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蛮金二级公路项目经理部

2010年1月12日

路基工程路堤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蛮金二级公路路基施工设计图;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 施工现场调查情况 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蛮金二级公路工程B标(K44+000~K93+766.47)所有的路基填筑。

3、工程概况

本标段参建单位如下:

建设单位:蛮金二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设计单位: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云南公路建设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1概述

蛮金二级公路B标段起于金竹林山,途径三家寨、临绕金平县

城最后直达金水河,路线全长49.76647Km,区域内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水系发达,植被品种呈多样化。本标段路基填方总方量达110万立方米,在整个路基填方施工前,须选取一段路基作为试验路段,从中提取不同土质的填筑参考数据,以指导全路段填筑施工作业。

按照试验路段选用要求,试验路段应选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工程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本段选取K88+600~K88+900段路堤作为试验段。

选定的路基试验段设计基本情况为:

该段路基位于直线上,左侧为一弃土场,右侧为改河段,纵坡为3%,路基顶宽10.0m,填高最大高度为30米。施工时先改移河道,排干老河道中积水,才能进行路基处理和填方施工。该段的路基处理涉及到清除原始地面表土50cm、在高填方段下设置卵砾石垫层及在老河段河床设置1×1m的卵砾石盲沟弃土场顶面以上还在路基主线下设置两道土工格栅层,每道设置三层土工格栅。弃土场实际上为高填方路堤的反压护道,以抵抗路堤坡脚水平位移,其施工在高填路堤完毕后才开始实施。

3.2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Ⅱ级 路面宽度 10m 速度目标值 60km/h

行车道宽度 2×3.5m

圆曲线最小半径 100m;极限值60m 最大纵坡/坡长限制 6%/600(7%/500) 最小坡长 150(12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0~0.15g,抗震设防烈度Ⅶ

3.3试验段的设置

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图纸到位情况以及征地拆迁、取弃土场、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K88+600~K88+900段便道修筑难度小,可快速形成,拆迁量较小,场地开阔,具备先行施工条件,故将试验段定在K88+600~K88+900,长300m,该地段原地面为一半岛土丘,金水河环绕半岛土丘外侧呈回头弯道线形,河床堆积较厚的卵砾石,填筑路段原有一涵洞,经过与现场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协调,现已将该涵洞进行改移,使之不从路基填方下通过。

标准断面图如下:

标准断面图

3.3.1气象特征

路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山区,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区内地形复杂,河谷切割强烈,高差悬殊,气候受地形影响,垂直变化较为明显,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区,气候炎热,红河河谷蛮耗镇夏季气温达36~40。C,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气候温和,海拔1900米以上,冬季有霜降。

区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577.3mm,但因受地形的影响,各地降水量有显著差别,降水量垂直变化明显,河谷地带降水量一般较低,河谷两侧随着地形高程增高,降水量逐渐增大,金平一带降水量为最多地区,多年平均为2478.68mm,区内蒸发量,蛮耗一带蒸发量大于降雨量,金平地区蒸发量低于降水量823.4mm,相对湿度较大,一般年平均相对湿度83.3%~86%,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经常大雾弥漫,空气湿度高。 3.3.2地质情况

构造侵蚀褶皱断块山区,该区处金平县城南部至金水河口岸一带,地貌受那发涡轮状构造控制极为明显,各主要水系均沿涡轮状构造旋回而发育,以那发为轴心,向四周呈弧形放射,周围山地逐渐向那发一带降低,地形复杂,羽状、树枝状水系发育,为碳酸盐岩及闪长岩、花岗岩、玄武岩分布区。

岩溶地貌区,路线于金平一带穿越该区,属泥盆系中统的灰岩,被中酸性侵入岩及玄武岩分割,呈狭窄带状夹于非岩溶层之间,地表岩溶形态不发育。

4、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内容

4.1试验段试验的目的

填料及压实条件下合理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艺参数,选定经济、合理、准确的检测手段。

4.2试验内容及试验段代表的里程范围

4.2.1试验内容

(1)基底换填块石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

(2)基床表层A组填料填筑的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 (3)基床底层B组填料填筑的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

(4)基床以下部分路堤本体B组填料填筑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 4.2.2试验段代表的里程范围

本试验段代表适用的里程范围为全标段路基土石方填筑。

5、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5.1 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

⑴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已全部到位,人员名单详细名单见下表:

主要施工人员表

⑵劳动力配置见下表

劳动力配置表

5.2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

试验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自卸车装运土方,推土机初步平整,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表面。所需设备见下表:

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表

5.3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

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见下表

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表

6、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

6.1 测量工作

根据设计院的钉桩资料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间桩位,加密水准点,测量路基横断面,放出征地红线桩。由一作业队测量组提前做好施工放样工作,确定路基填筑断面位置、原地面标高,填前碾压后标高。测量放线时,每10米测设一个断面,打中桩和边桩,并撒白灰线,边桩处设控制层厚的竹杆。

6.2 清表

机械及人工清除原地貌上的少许植被及庄稼地,河漫滩上的沉积淤泥采用挖掘机进行清运,对软弱地基处进行石料换填。

6.3 基底处理

根据地质资料和基底轻型动力原位测试结果,本段试验段路基在填筑前将原河漫滩地段及庄稼地等软基部位进行换填处理,清表厚度50cm以下为石质路床,在原河道河床位置采用卵砾石进行铺设,以此为盲沟排水。

6.4 填料选择和室内试验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段路堤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采用B组填料中的砾石类填料进行填筑,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要求。经过详细对比调查,本段路基基床表层采用K88+800处改河段石渣料作为A组填料,运距为0.2Km;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基床底层填料采用K90+600、K83+680~K83+880、K87+600~K87+700段土方为B组填料,平均运距为3Km。

对填料进行取样后,分别进行颗粒筛分、土壤液、塑限、颗粒分析、颗粒密度、标准击实等试验以鉴定土壤类别并确定指导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根据取样检测表明,K88+800处改河段填料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A组填料;K90+600、K83+680~K83+880、K87+600~K87+700段土方填料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 B组填料。

6.5 弃土场选择

因基底处理需挖除大量非适用路基填料的种植土及淤泥质土,

故需选取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土场地。本着环保、经济、合理的原则,在该段高填方路堤的左侧与原212线道路之间的低洼地作为弃土场,作为种植土及淤泥质土和来自不同地段的不合格填料的弃土场,这样可就近处理弃土问题。

6.6 填前碾压

(1)基底情况检查

按设计要求清除表层松软土后,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规定,结合填筑高度情况对填筑段进行检查,并按要求进行处理。 (2)基底处理

①当地基条件良好时,对于旱地或山地,全部清除地表杂草,地表松土不大于0.3m时,采用重型机械振动碾压;松土层大于0.3m时,采用翻挖、分层回填。地基部分压实标准满足相应压实标准。

对水田、雨季滞水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距地表≤0.5m)的低洼地带,清除表层种植土(一般厚0.5m左右),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风化的硬质类岩石或渗水性填料,分层填筑,采用重型机械分层振动碾压至路堤本体压实标准。

②基底为水田时,视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换填渗水性材料填筑等措施。

③地基表层为松软土层,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小于150kPa时,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度、含水量、地表积水深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换填硬质岩类

石料或渗水性材料、复合地基等加固措施。

基底处理完成后,进行路基基床以下部分填筑。填前碾压要求达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挖除换填地段压实度满足同部位的压实标准要求。

6.7 断面复测

填前碾压完成并经验收达规定的压实度后,对原地面进行断面测量,以确定填方工程数量并作为以后计量支付的依据。断面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认可后即可测设路基坡脚线及中线。

7、填筑施工方法

路基“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7.1 填料来源和挖运方法

挖运方法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配合挖土石方,利用自卸汽车运输从K90+600、K83+680~K83+880、K87+600~K87+700经省道212线,进入至路基试验段。现场施工用电采用自备75kw发电机一台,施工用水由附近水渠抽取。

7.2 基底换填工艺性试验施工

该段河漫滩处为冲积沙滩,含泥量重,且部分有庄稼地,为较软弱土地基,承载力、稳定或沉降变形满足不了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设计采用换填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地表以下一定范围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水稳性好、具有抗侵蚀性的材料,并分层压(夯、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该试验段路基大部分位于水塘地段,设计为挖除表层松软土,换填不易风化硬块石。

⑴换填地基的核对

在换填施工前,应按照设计揭示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核对。核对的方法有:浅层开挖、钎探、静力触探等;核对的目的就是要在换填范围内查明是否存在与设计不符的工程地质层,如果存在与设计不符的地层,则应该及时与设计和监理取得联系,变更设计处理方案或处理范围。

⑵换填料的选定与检验

按照设计要求,换填料为不易风化的硬块石,满足蛮金公路相应位置的填料粒径、性质及压实度标准:应级配良好,分层填筑,分

层压实,不得倾填;地基系数K30≥130。本段换填块石从各路基土石方及改河段的爆破石方取用。

⑶换填的压实工艺性试验

采用合格换填材料,用20T压路机碾压,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首先静压再弱振、后强振方式进行碾压,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超过4km/h。

试验的目的就要取得:设备配套的参数、碾压的遍数、碾压的速度、填料松铺厚度等与最终碾压质量密切相关的各项技术参数。

⑷换填施工的技术要求 ①换填施工主要流程

场地复查→划线开挖→填前验基→分层铺料→分层碾压→分层检验→最终检验。

②换填施工的技术要求

A、正式施工以前,一定要作好换填场地的复查和开挖以后的验槽、核对工作;

B、填筑以前应做好换填的施工组织,包括换填的区段划分、设备配置、劳动力安排、填筑推进的方向,进出换填区段的路线规划,以及与下一个区段的衔接等;

C、换填施工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分层检测,严禁出现倾填,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压实质量问题;

⑸换填地基的质量检验

路基换填地基的检验,首先是遵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

准》(JTG-F80/1-2004)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其次要分析换填所处的部位(路基本体以下、基床),再沿用相应的验收标准。地基处理质量应满足所处路堤部位的填筑要求。在每一填层碾压三遍后即用K30平板载荷仪检测地基系数K30。

7.3基床以下路堤本体施工

7.3.1填料含水量检测与控制

试验段碾压前对填料含水率进行测定。填料的含水量控制在该种填料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如土的含水量超出+2%的范围,将土用推土机摊开晾晒。如超出-2%的范围,将土摊铺后,用洒水车配合人工洒水。当需要对土加水时,达到压实最佳含水量所需要的加水量按下式计算:

m=(ω-ω0)Q/(1+ω0)

式中:m—所需加水量(kg),ω0—土原来的含水量,ω—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Q—需要加水的土的质量。 7.3.2填料颗粒级配控制

基床以下采用取土场的合格A组中的填料,颗粒直径不得大于15cm。超标石块采用人工清除或击碎,保证级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摊铺均匀,不应有粗集料或细集料积窝现象。保证层厚均匀和层面平整,无显著的局部凹凸。现场施工中派一个6人小组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进行处理。 7.3.3填筑压实施工

试验段填料摊铺采用推土机初平,用平地机精平,先检查松铺

厚度,并通过测量记录松铺面的标高H1,然后采用20t振动压路机压实,选三种不同的松铺厚度(厚25cm、28cm、30㎝)分别进行试验,每种填筑厚度进行1次填筑工艺试验,以分别得出三种不同松铺厚度在压实参数和最佳含水率,通过数理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松铺厚度和最优含水率。

(1)第一次试验

第一次试验路基填料A组填料,松铺厚度选30cm。填筑前根据选用的厚度和运输车辆装载数量用石灰画方格,每格卸一车,且路基两边用标杆挂线严格控制每层填土厚度。先用推土机进行粗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最后用20t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

碾压时第一遍静压,第二遍为弱振,第三遍到第六遍均为强振,第七遍为弱振,第八遍为静压。压路机来回往返碾压为一遍。压路机辗压速度控制在4km/h以内。碾压顺序采取从两边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在每一层碾压三遍,碾压五遍,碾压八遍后即用K30平板仪检测地基系数K30、灌砂仪检测孔隙率n。以后每碾压一遍即进行一次检测,直至达到压实标准要求。最后采用水准仪测量达到压实质量标准后的填层压实面高程H2,计算每层松铺系数。

做好达到以下指标的碾压原始记录(填料的松铺厚度、压实厚度、含水量、平整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其他参数)。

≤60km/h地段基床以下压实标准

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2)第二次试验

第二次试验路基填料B组填料,松铺厚度28cm,进行填筑碾压施工。方法与原理与第一次一致,并做好原始记录。

(3)第三次试验

第三次试验路基填料B组填料,松铺厚度25cm,进行填筑碾压

施工。方法与原理与第一次一致,并做好原始记录。

本填层完成后,停止填筑2天,再测压实指标,检测松弛率。 在取得了对不同的松铺厚度进行碾压且压实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各种参数后,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最佳的施工工艺参数,并整理成试验报告报送监理站和建设指挥部审批,批准后即可用作以后正式路基填筑的依据。 7.3.4试验检测

(1)试验检测程序

在施工中,配置工程技术人员、试验人员各2人在驻地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协同检测各项指标,并做好记录。试验检测在每填筑层压实三遍后进行压实标准检验。以后每碾压一遍即进行压实指标检测。其检测顺序如下:

推土机摊平填料→平地机平整→检测平整度→压路机碾压3遍→检测平整度、压实指标→碾压第4遍、第5遍→检测平整度、压实指标→碾压第6遍、第7遍、第8遍,达到设计要求,作好各项原始记录→试验报告报审。

(2)检测方法

测定松铺系数横断面高程测量:每填层每20m一个断面,每断面测设中桩位置。

每层填筑压实施工工序必须连续完成,试验段检测数量:每压实层检测孔隙率或压实系数按每100m等距检查2个断面6点,每断面左中右布置3点,边点距路堤边线1m;为总结数据及分析,每压

实层用K30纵向每100m检测2个断面4点,距路堤边2m处布置2点、中间2点。若碾压遍数超过10次还无法得到压实度要求,则减少松铺厚度,或重新对机械设备进行配套,更换大功率压路机作为压实机械。

7.4基床底层工艺性试验施工

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对基床底层以下路基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基床底层填料采用B组土类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初步拟定松铺厚度为25cm、28cm。基床底层填筑压实工艺原则按照基床以下路堤压实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基床底层压实标准控制指标根据填料种类按基床压实标准表进行选取。当基床底层填料与基床以下路基填料相同时,可以在基床以下路堤填筑试验中,在达到基床以下部分路堤填筑压实标准后并检测收集数据完成后,继续碾压以取得基床底层填筑试验数据。具体施工方法参照基床以下填料试验方法。

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等距抽样检验孔隙率n(粗粒土和碎石类土)或压实系数K(改良细粒土)两个断面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沿线路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2个断面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满足设计规定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规定要求。

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7.5成果总结

① 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遍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出碾压遍数与K30值和孔隙率n值变化曲线关系图,确定出不同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

② 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最优的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

③ 根据沉降观测结果计算整理观测数据,绘制填筑日期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以评估施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④ 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写出试验报告,报监理站和建设指挥部审查批准。

7.6沉降观测

路基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路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监测。(见

附图)

1.技术要求:

(1)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按50m间距布置,此试验段设3个监测断面。(在K88+600、K88+750及K88+900处设置沉降观测点)沉降监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边桩,各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个断面上。

(2)在每个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设一个观测沉降板,在两侧距相应侧线路中心3.2m处各设一个观测桩,在两侧坡脚外1~2m及10~12m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

观测桩横断面平面布置示意图

(3)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15㎝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小于0.1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4)沉降板由钢板或C15钢筋混凝土预制底板、侧杆和保护套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50㎝×1㎝,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50㎝×5㎝,测杆采用Φ40㎜镀锌铁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Ф49㎜PVC套管,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不超过50㎝。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5)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Ф20㎜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沟,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设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

2.观察要求:

(1)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沉降板和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边桩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设计高程后,在前三月内,每7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1个月观测一次。

(3)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4)沉降观测要求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一直观测到路基施工前,根据“填土高~时

间~沉降量”曲线图进行曲线拟合预测工后沉降,当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水稳层施工。

(5)观测结果应纳入竣工文件。

3.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及钢筋尺寸以毫米计外,其余均已米计。 注:1)图中符号B-路基面宽度;Δ-路基面加宽值;L-线间距。

8、施工进度安排表

K88+600~K88+900路基试验段进度安排表

9、质量保证措施

9.1、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日常质量管理,负责组织、

协调、督促、检查和综合各部室各级质量活动,并进行质量反馈。做好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的宣传工作,以及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其质量意识。

9.2、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施工技术规范;坚持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质量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技术责任制,使施工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9.3、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设计施工图纸,严格遵守合同条款、施工规范,严格掌握施工技术标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9.4、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向施工人员明确工序操作规程、质量要求和标准,施工中严把质量关,未经验收合格的的工序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9.5、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和工序检查验收制度,工序施工完成后,施工班组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报项目经理部,质检员复检合格后,才可报驻地监理工程师验收,隐蔽工程必须有监理工程师的签认。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保护好测量桩点,每次测量必须复核,确保高程、结构尺寸、位置的正确。加强工程施工现场检测、测量、试验工作,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建立健全各种台帐制度,填写并保存《施工日志》。

9.6、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健全各项机构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9.7、各级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技术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跟踪检查。

10、安全保证措施

10.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作好安全教育工作,树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风气,严禁违章作业。

10.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做到各级领导、业务科室、项目负责人、作业班组的安全责任明确。设置项目专职安全体系检查人员,坚决贯彻有关规章制度,消灭不安全因素,确保安全生产。

10.3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范围。根据各工种、各工序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实行奖罚制度。

10.4严格按施工组织组织生产。避免因安全制度不落实而盲目施工的现象出现。

10.5做好开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工序开工前进行专业安全技术交底,经过考核,持证上岗;坚持每天班前安全教育,收工后安全评议制度;在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牌,明确安全责任人。

10.6确保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循设备的操作规程,机械操作人员和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有相应的特殊工种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严禁机械、设备带病和违章作业。

11、环保措施

11.1 在干燥季节,土石方运输及填筑施工时,要配备洒水车对

施工便到、路基作业区进行洒水固尘。在土石方运输过程中,要跨越地方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对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车;对车辆碾压的污迹及由车上散落路面的土石,要派人及时清除。

11.2 取土场开挖完毕,宜恢复为农田,不能恢复的则应整平,并设有向外的排水坡,在其上种植草皮、树木等加以绿化,以防造成水土流失。

11.3 弃土场选位时必须慎重,要综合考虑对农田、水利、河道、交通的影响。弃土场在封闭前要做适当的处理,比如整平绿化等。


相关内容

  • 水泥路面破除施工及路基加宽施工方案
  • 水泥路面破除施工 一.施工步骤 1.组织挖掘机,装载车对拆除后(村庄的)老路面成块废渣进行集中清除,运至指定弃土场.村庄以外堆放路肩上. 2.对老路面下能够用于填筑的土石料可用作填筑料. 3.然后处理一层水泥白灰综合土. 二.安全工作措施 为保证施工路段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施工,采用警示带距离施工路段 ...

  • 路基填筑方案
  • 路基填筑通病专项整治方案 路基土石方填筑不规范,将导致高填方路基和台背回填不均匀沉降,有的甚至出现沉陷和纵横向裂缝等通病.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路面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为推进施工标准化,全面提高路基施工质量,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经研究,决定兴赣高速B2标开展路基土石方填筑不规范专项整治方案 ...

  • 填土路基试验段开工报告
  • 填土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键入文字] 厦漳同城大道圆山段2-1标 路基土方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厦漳同城大道圆山段2-1标,路线起点桩号K19+100位于龙海市榜山镇园仔头村,路线跨越九龙江西溪后向西展线,在上苑村上跨沈海高速,向西展线至崇福村,终点桩号K21+300,主路线全长2200米, ...

  • 路基填筑工艺性试验方案
  •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三标段 路基填筑工艺性试验方案 审 查: 审 核: 校 核: 编 制: 中国水电集团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三标段项目经理部六工区(八局) 二○○八年八月 路堤填筑工艺性试验方案 1.工程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JHTJ-3标段第六工区(八局)的作业位置在DK531+971.43 ...

  • 土方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 东乡至昌傅高速公路新建工程第B2标段 (K46+320-K51+990) 土方填筑试验路段施工方案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东昌高速公路B2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二月十日 东乡至昌傅高速公路新建工程第B2标段 (K46+320-K51+990) 土方填筑试验路段施工方案 文件 ...

  • 土石混填路基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 重庆渝北至四川广安高速公路(重庆段) 土建第一分部(K3+257.35-K22+500) 石方填筑路基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水电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渝广高速公路总承包部土建第一分部 二Ο一四年六月 目 录 1 .工程概况........................... ...

  • 填方路基试验段方案(w)
  • 中国中铁 贵州公路建设项目毕节至都格公路BD-T5合同段 填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 制: 复 核: 批 准: 中铁三局集团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BD-T5合同段项目部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 录 1 编制依据 ............................................... ...

  • 土石混填路基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
  • 江口县至转塘复线工程 路基二工区 (K4+840~隧道进口) 路基工程 土石混填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江口至转塘复线二工区 2013年3月1日 目 录 一.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 编制依据 2. 设计标准 3. 工程概况 二.试验段的选择.目的及意义 1. 试验段的选择 2. 试 ...

  • 土方路基填筑施工方案
  • 山东省龙口至青岛公路莱西(沈海高速)至城阳段土建工程 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 承包单位: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合同号: 9 龙口-青岛公路莱西(沈海高速)至城阳段 土建九标段(K129+750-K140+150) 路基土石方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龙青高速公路土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