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0307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课 程 标 准

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 建议学时: 60 ~ 80

建议学分: 3 ~ 4

编 制: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团队

批 准: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修订时间: 2008 年 10 月 20 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本课程也适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

2.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目标:

1. 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 2. 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螺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

方法和工具;

3. 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等高精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和操作规范;

4.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

应用。 能力目标:

1. 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

力;

2. 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

能力;

3. 具备针对具体加工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措施的初步能力。 素质目标:

1. 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2. 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3. 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

产规程;

4. 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5. 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标准设计依据

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要求

五、教学方法建议

各项目通过“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四步教学法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有效地掌握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必备的技能和策略方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具体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集中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现场教学、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团队结构与规模

教学团队共配备教师10名左右;兼职教师比例要求达30%以上,团队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其中硕士生比例要大于40%;高级职称比例大于35%。

(2)课程负责人要求

课程负责人至少要求为本科学历,有3年以上的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经验,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具有制造企业4年以上实际技术工作经历,并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常用检测工具结构、原理与使用,熟悉企业检测或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动态,能解决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活动。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经验,了解高职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

主讲教师:要求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累计具备2年以上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

专任实训指导教师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从事过3年以上企业相关工作经验。 兼职教师要求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和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至少要有5年以上的企业检测或质量管理工作经历,年龄不得超过55岁,并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本课程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硬件环境具体要求如下: (1)校内实训条件:

要求建有专用的检测实训室或理实一体化教室一间以上,配备测量工作台10张,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规测量工具10套以上,并根据企业情况适时更换。配备高精度测量仪器,满足学生分组学习的需要,具有质量控制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

(2)校外实训条件:

要求有稳定的合作企业8家以上,具有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具有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检测设备和常规测量工具,提供兼职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检测设备,配合完成教学实施。

3.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1)机械工程图识读和绘制能力。

(2)简单零件的测绘和简单量具使用能力。 七、教学资料要求 (1)教材:

根据所选载体和学校、合作企业的设备情况,与企业合作编写《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校本教材。编制任务书、学习指导书、案例、习题等学习资料。

适当选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质量控制或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教材作为教学参考教材。

(2)参考资料: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六项基础互换性标准汇编》(上、中、下); 相关专业图书与期刊等图书资源。

(3)来自企业的生产与质量管理规范、工艺文件、质量管理案例等。 (4)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 八、学生的考核评价 1.考核形式:

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考核。 2.各单元考核内容、形式和权重

单元考核内容、形式和权重

3.学分的获得

通过该课程各项目过程考核得到各教学项目的成绩,最后综合成为课程总评成绩。总评达到及格以上方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九、其它说明

在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条件,结合本课程的《课程整体设计》要求,具体制订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载体、工作任务、资源条件、教学做合一的形式与成果等内容,以规范和指导教学。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课 程 标 准

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 建议学时: 60 ~ 80

建议学分: 3 ~ 4

编 制: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团队

批 准: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修订时间: 2008 年 10 月 20 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本课程也适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

2.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目标:

1. 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 2. 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螺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

方法和工具;

3. 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等高精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和操作规范;

4.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

应用。 能力目标:

1. 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

力;

2. 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

能力;

3. 具备针对具体加工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措施的初步能力。 素质目标:

1. 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2. 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3. 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

产规程;

4. 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5. 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标准设计依据

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要求

五、教学方法建议

各项目通过“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四步教学法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有效地掌握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必备的技能和策略方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具体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集中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现场教学、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团队结构与规模

教学团队共配备教师10名左右;兼职教师比例要求达30%以上,团队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其中硕士生比例要大于40%;高级职称比例大于35%。

(2)课程负责人要求

课程负责人至少要求为本科学历,有3年以上的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经验,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具有制造企业4年以上实际技术工作经历,并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常用检测工具结构、原理与使用,熟悉企业检测或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动态,能解决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活动。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经验,了解高职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

主讲教师:要求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累计具备2年以上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

专任实训指导教师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从事过3年以上企业相关工作经验。 兼职教师要求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和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至少要有5年以上的企业检测或质量管理工作经历,年龄不得超过55岁,并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本课程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硬件环境具体要求如下: (1)校内实训条件:

要求建有专用的检测实训室或理实一体化教室一间以上,配备测量工作台10张,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规测量工具10套以上,并根据企业情况适时更换。配备高精度测量仪器,满足学生分组学习的需要,具有质量控制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

(2)校外实训条件:

要求有稳定的合作企业8家以上,具有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具有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检测设备和常规测量工具,提供兼职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检测设备,配合完成教学实施。

3.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1)机械工程图识读和绘制能力。

(2)简单零件的测绘和简单量具使用能力。 七、教学资料要求 (1)教材:

根据所选载体和学校、合作企业的设备情况,与企业合作编写《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校本教材。编制任务书、学习指导书、案例、习题等学习资料。

适当选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质量控制或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教材作为教学参考教材。

(2)参考资料: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六项基础互换性标准汇编》(上、中、下); 相关专业图书与期刊等图书资源。

(3)来自企业的生产与质量管理规范、工艺文件、质量管理案例等。 (4)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 八、学生的考核评价 1.考核形式:

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考核。 2.各单元考核内容、形式和权重

单元考核内容、形式和权重

3.学分的获得

通过该课程各项目过程考核得到各教学项目的成绩,最后综合成为课程总评成绩。总评达到及格以上方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九、其它说明

在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条件,结合本课程的《课程整体设计》要求,具体制订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载体、工作任务、资源条件、教学做合一的形式与成果等内容,以规范和指导教学。


相关内容

  • 建设工程资料目录表
  • 建设工程资料目录表 工程名称: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序号 资料名称 页 一 工程技术管理资料 二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三 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资料 四 工程质量验收资料 五 工程竣工备案资料(业主收集提供) 一.工程技术管理资料 序号 资料名称 页 1 中标通知书 2 工程施工合同或补充协议 3 ...

  •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实例
  •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实例 3.3.施工部署原则及总体施工顺序 3.3.1 施工部署原则 (1)满足施工合同要求 (2)符合施工总顺序之间逻辑关系,即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施工. (3)时间上连续,空间上占满的,即季节施工与立体交叉施工. (4)重点处理冬.雨期季节性施工. (5)以新工艺.新 ...

  • 浅谈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建筑卫生学_叶炳杰
  •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8月第23卷第4期 C hinese J Ind M ed Aug 2010, Vo. l 23No . 4 #307# 浅谈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建筑卫生学 P ri m ary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hygiene i n assess m ...

  • 教师资格任教学科对照表
  • 全国教师资格认定管理信息系统 任教学科对照表 1.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任教学科 2.初级中学教师资格任教学科 3.小学教师资格任教学科 4.幼儿园教师资格任教学科 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任教学科 1.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任教学科 思想政治 语文 外语 数学 信息技术 物理 化 ...

  • 基于图像处理的黄瓜叶片含水量无损检测研究
  • 基于图像处理的黄瓜叶片含水量无损检测研究 孙瑞东,于海业,于常乐,张 蕾 a b b b (吉林大学a.通信工程学院;b.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2)摘 要:以黄瓜为例,进行基于图象处理技术的叶片含水量无损检测研究.建立含水量图像采集及检测系统,并通过试 ...

  • 商品编码表
  • 此部分内容将直接体现在2012版的报关员考试教材的<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中.也就是说,明年的商品编码部分变化是五年来最大的一次!! 无论各位是从事报关工作还是准备参加报关员考试,都请保存下来 2012年版<协调制度>修订目录 第一章 章注释一 删除并替换为: "一 ...

  • 调味类产品审查细则
  • 调味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调味料产品是指除酱油.食醋.味精.鸡精调味料.酱类外的其他调味品.按其形态可分成固态调味料.半固态(酱)调味料.液体调味料和食用调味油.固态调味料包括鸡粉调味料.畜.禽粉调味料.海鲜粉调味料.各种风味汤料 ...

  • 项目运营策划书(模板)
  • 有限公司 XXX 项目 项目运营策划书 二○○九年三月 编号 OurRef.No 发文日期 Date 2009-03-05 目 1. 2. 3. 4. 5. 6. 录 项目经营决策指导意见 ....................................................... ...

  • 2006年春季0307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06年春季0307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 唐召碧 结合学校本学年的德育工作计划和高三年级的特殊性,我班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集体意识教育、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加大教育管理力度,从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一点小事抓起,在班内再次建立一个新学期——高三关键学期的良好开端,以保证本年度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