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遗产形式与政策

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遗产 花开花落,叶绿叶黄,变化的是风景,不变的是历史的前进。一百年有多久,是三万多个日日夜夜的轮换,是待乳婴儿到耄耋老者的一生。当我们回首百年,回首那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辛亥革命时,历史的沧桑感一下子向我们袭来。我似乎看到那壮阔的大潮涌向历史的彼岸,裹挟着滚滚泥沙,在更大的空间和更久的时间里沉淀,最终抵达波澜不惊、尘埃落定的境地。

翻开历史的卷轴,我们看到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然而这些斗争大多是自发的而且没有组织。为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开始着手创建革命团体。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华兴会与光复会亦先后成立于长沙和上海。1905年7月,三者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确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政纲。

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方面在政治思想领域内批判改良派的反动谬论;一方面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的抗捐、抗税、抗粮和抢米风潮汹涌澎湃,抵制外货等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保路运动则为其高潮,规模之大遍及湘、粤、鄂、川四省,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和前奏曲。

1911年10月10日晚在武昌楚望台的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一个崭新时代开始展现在国人视线中。

在这场革命中以及革命前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为了民族大义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者,他们中有刺杀安庆巡抚失败被挖心抛尸的徐锡麟 ,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仅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大字以对的剑湖女侠秋瑾,有对妻子情深意重去毅然选择为国就义的林觉民,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而他们又仅仅是无数爱国勇士的缩影。 然而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除了不屈的革命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怀外最最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带来了民主思想的洗礼与国民意识的觉醒。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了中华民国,创建了民主共和的新政体,民主共和以彻底的方式将中国推出了王朝循环的窠臼。鸦片战争以来的欧风美雨不仅见证了坚炮利舰、声光化电的威力,也舶来了近代的民族和民权思想,其中民族-国家的理念成了几代

“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救亡图强的圭臬。从章太炎倡立黄帝纪年、确立共同民族祖先,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蓝图,再到宋教仁为之喋血的现代政党政治体制,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是辛亥之前、之后的一个美丽的梦想。

所以,辛亥年结束的不只是一姓王朝,或是一个异族统治,也是从法理上结束了帝制,一度迎来了人权平等的新纪元,纵然之后专制主义以其他形态再生,甚至极权主义肆行。今天,当我们正视民国鼎立后旧事,会有一种蓦然回首的发现:我们“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不管是多么孱弱,多么多灾多舛,多么不尽如人意,她的优秀子女依然在为了她的生存、生长努力着。 没有辛亥,就没有共和民主的新民族精神

那是一个个性充分张扬的时代。在民主共和的国体、政体下,

每个人都有权代表自己,而不是无言地一味被代表,所以对国家自然产生直接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文质彬彬;他们快意恩仇,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在个性伸张中,民族精神在壮大;在民族精神弘扬中,个体价值在升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沦为“东亚病夫”,九一八事变后成了“国际孤儿”,然而爱她的儿女们不屈不挠,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杀身成仁。

就是这样的共和民主新民族精神召唤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中华儿女为着国家民主独立富强而奋斗不息,才迎来我们现今的幸福生活。

但是我们知道民主政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辛亥革命只是走出了第一步。用唐德刚的话说,穿过“历史的三峡”,中国将抵达潮平岸阔的宽广之地,但在此之前,尚有一段艰难的行程——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理由。

未来更健全更人性化的民主政治之路还需要吾辈青年去探索去实践。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来与大家共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遗产 花开花落,叶绿叶黄,变化的是风景,不变的是历史的前进。一百年有多久,是三万多个日日夜夜的轮换,是待乳婴儿到耄耋老者的一生。当我们回首百年,回首那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辛亥革命时,历史的沧桑感一下子向我们袭来。我似乎看到那壮阔的大潮涌向历史的彼岸,裹挟着滚滚泥沙,在更大的空间和更久的时间里沉淀,最终抵达波澜不惊、尘埃落定的境地。

翻开历史的卷轴,我们看到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然而这些斗争大多是自发的而且没有组织。为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开始着手创建革命团体。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华兴会与光复会亦先后成立于长沙和上海。1905年7月,三者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确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政纲。

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方面在政治思想领域内批判改良派的反动谬论;一方面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的抗捐、抗税、抗粮和抢米风潮汹涌澎湃,抵制外货等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保路运动则为其高潮,规模之大遍及湘、粤、鄂、川四省,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和前奏曲。

1911年10月10日晚在武昌楚望台的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一个崭新时代开始展现在国人视线中。

在这场革命中以及革命前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为了民族大义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者,他们中有刺杀安庆巡抚失败被挖心抛尸的徐锡麟 ,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仅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大字以对的剑湖女侠秋瑾,有对妻子情深意重去毅然选择为国就义的林觉民,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而他们又仅仅是无数爱国勇士的缩影。 然而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除了不屈的革命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怀外最最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带来了民主思想的洗礼与国民意识的觉醒。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了中华民国,创建了民主共和的新政体,民主共和以彻底的方式将中国推出了王朝循环的窠臼。鸦片战争以来的欧风美雨不仅见证了坚炮利舰、声光化电的威力,也舶来了近代的民族和民权思想,其中民族-国家的理念成了几代

“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救亡图强的圭臬。从章太炎倡立黄帝纪年、确立共同民族祖先,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蓝图,再到宋教仁为之喋血的现代政党政治体制,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是辛亥之前、之后的一个美丽的梦想。

所以,辛亥年结束的不只是一姓王朝,或是一个异族统治,也是从法理上结束了帝制,一度迎来了人权平等的新纪元,纵然之后专制主义以其他形态再生,甚至极权主义肆行。今天,当我们正视民国鼎立后旧事,会有一种蓦然回首的发现:我们“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不管是多么孱弱,多么多灾多舛,多么不尽如人意,她的优秀子女依然在为了她的生存、生长努力着。 没有辛亥,就没有共和民主的新民族精神

那是一个个性充分张扬的时代。在民主共和的国体、政体下,

每个人都有权代表自己,而不是无言地一味被代表,所以对国家自然产生直接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文质彬彬;他们快意恩仇,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在个性伸张中,民族精神在壮大;在民族精神弘扬中,个体价值在升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沦为“东亚病夫”,九一八事变后成了“国际孤儿”,然而爱她的儿女们不屈不挠,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杀身成仁。

就是这样的共和民主新民族精神召唤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中华儿女为着国家民主独立富强而奋斗不息,才迎来我们现今的幸福生活。

但是我们知道民主政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辛亥革命只是走出了第一步。用唐德刚的话说,穿过“历史的三峡”,中国将抵达潮平岸阔的宽广之地,但在此之前,尚有一段艰难的行程——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理由。

未来更健全更人性化的民主政治之路还需要吾辈青年去探索去实践。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来与大家共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相关内容

  •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安徽)
  • "安徽省社科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发言提纲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安庆师范学院 董根明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百年诞辰,很荣幸能参加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众所周知,辛亥革命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辛亥革命仅指辛亥年(1911年)发生的武昌起义:而广义 ...

  • 刘玉珠: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 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 刘玉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求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 ...

  • 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依据是它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人的悲惨境遇,而且革命的果实一度被袁世凯攫取.它没能完成面对的历史任务,那些根本性问题还需要中国人民下一步在共产党领导下继 ...

  • 浅论鲁迅小说的结尾艺术
  • 浅论鲁迅小说的结尾艺术 涟源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刘红权 [摘要]含蓄式结尾就是把全文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不直言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思考想像的空间,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意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鲁迅小说语言,凝练含蓄,言简意丰.其描写人物的语言,笔墨俭省,而内涵丰富.其议论性 ...

  • 2017届苏锡常镇二模历史试题
  • 2016-2017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历史试题 2017.5.5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 ...

  • 解决遗产继承权问题始末
  • 日期:2011-04-22 作者:杨叔铭 来源:<世纪> 邓小平(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左为陈云 邓小平(右).彭冲(中)和韦国清 彭冲(左)在上海 1977年,彭冲(右五)与苏振华(右七).倪志福(右四)等在上海合影. 走出十年浩劫,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怎样把被"四人帮 ...

  • 古建筑保护方面,天津与北京的比较
  • 城市古建筑保护调研 摘要:任何国家或是城市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古建筑保护的问题,中国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城市化成了衡量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城市化成了我国建设的趋势,但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许多古老的建筑散布其中,对他们的保护成了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 ...

  • 得失成败需重审:研究学者们眼中的孙中山3
  • 国民党不断背离孙的遗训 孙中山一手创立的国民党,在1925年孙去世后,不断背离孙的遗训.孙生前为国民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但从1927年起,孙选定的接班人蒋介石和孙的遗嘱执笔人汪精卫就先后向共产党人.起义工人.农民大开杀戒.后三者联合起来,最终在1949年把蒋介石和国民党赶出了大陆. ...

  •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论)
  • 张海鹏 <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26日   07 版) 内容提要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革命的发生动摇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对君主专制制度--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