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清单(含答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梳理】

一、化学实验安全(主题2—5)

1.遵守实验室规则,要做到实验安全,注意以下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典型例题】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标志。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B )

A .酒精-剧毒品 B .浓硫酸-腐蚀品 C .氯化钠-易燃品 D .烧碱-剧毒品

二.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主题2—1、2—2、2—3)

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

(1)过滤:

① 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的

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② 过滤作用:除去难溶性杂质;③ 实验用品: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④ 操作:i 溶解ii 过滤iii 蒸发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⑤ 操作要点:“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i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ii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

“三靠”指 i

ii

iii

(2)蒸发:

① 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

②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③ 注意要点:i 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四处飞溅;ii 当出现较多固体时

就停止加热;iii 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 后放在石棉网上;iv 在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蒸馏

(1)蒸馏是利用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进行混合物分离一种方法。

(2)实验用品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注意要点:① 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 冷凝水的流向:下进上出

③ 碎瓷片的作用: 防暴沸

3.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萃取和分液

(1)萃取:

① 萃取是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用,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

溶液里提取出来 的一种方法。如从 碘水中提纯碘。

② 萃取剂的选择: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不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原溶剂;

酒精不能用作萃取剂的原因:与水及有机溶剂都互溶。

(2)分液:

① 是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的来的操作。② 实验用品: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

③ 操作步骤:i ii iii

【典型例题】下列各组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 )

①漏斗 ②容量瓶 ③托盘天平 ④量筒 ⑤蒸馏烧瓶 ⑥滴定管

A .①⑤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物质的检验(硫酸盐):

(1)操作:试样溶解配制成溶液,先滴加 稀盐酸,再滴加 2)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32-2+

(4)按照上例写出可溶性氯化物,碳酸盐中离子的检验:见下面表格

5.粗盐的提纯:

(1)粗盐水溶液中的离子有+-2+2+,其中杂质离子为2+2+

--(2)除去粗盐水溶液的SO 4,要滴加过量的SO 42已经完全被除去?

- 溶液,若溶液不变浑浊说明SO 2已经完全被除去。

(3)除杂试剂的选择原则:① 生成易分离的物质;②不引入新杂质;③注意滴入试剂的添加顺序

6.常见离子的检验: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相关公式整理: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主题1—6)

1.物质的量:

(1)概念:用12g 12为n 。

(2)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实验测得值为

23,符号为

注意:使用摩尔时,一定要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2,公式

摩尔质量在以g 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注意: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精确值。6.02×1023是一个近似值,它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常用于计算,不能用于有关概念中。阿伏伽德罗常数不仅是一个数,而是有单位的,单位是mol -1。

【典型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物质的量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C .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H 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二、气体的摩尔体积(主题1—7)

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物质的体积与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有关。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是由粒子数目和粒子的大小决定,而气体的体积则主要由粒子数目和粒子之间的距离来决定。 2

3.气体摩尔体积(V m ):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L/mol。标况下V m =22.4 L/mol

(3

注意:①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例如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mol1;20℃和1.01×105 Pa 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0 L· mol1;② 可以--

说:1 mol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基本相等,都约为22.4 L。

【典型例题】设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 .在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 4与CO 2混合物22.4 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 .在标准状况下,N A 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 L

C .22.4 L所含有的H 2分子数为N A

D .常温常压下,28 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 N A

三、物质的量浓度(主题1—7)

1B

2.符号,单位mol/L 3.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用公式表示= 注意: ① 概念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且以L 为单位;

② 溶质的量是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的,而不是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③ 以带结晶水的物质作溶质,在确定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时,用结晶水合物的质量除以结晶水合物的摩尔质量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

④ 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典型例题】

① 将4 g NaOH溶解在10 mL水中,再稀释成1 L,取出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B )

A .1 mol/L B .0.1 mol/L C .0.001 mol/L

② 下列各溶液中,Na + 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D )

A .4 L 0.5 mol/L NaCl溶液 B .2 L 0.15 mol/L Na3PO 4溶液

C .5 L 0.4 mol/L NaOH溶液 D .1 L 0.3 mol/L Na2SO 4溶液

四、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的溶液的配制(主题2—4)

1 2【典型例题】实验室中需要配制500 ml 0.10 mol·L 1 的NaOH 溶液,就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D .10 mol/L

(1)用天平称量NaOH 固态2.0g 。称量NaOH 固体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 因为NaOH 具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时,需注意选择小烧杯盛装NaOH 固体;

② 称量必须迅速,目的是

(2)实验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是500mL 容量瓶;还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3)下列操作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没有影响的是(D )

A .称量时已观察到NaOH 吸水

B .将烧杯中溶解后的溶液注入容量瓶,然后再添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C .摇匀定容后,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 .配制溶液前用蒸馏水润洗容量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知识梳理】(主题2—1、2—2)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无机化合物可分为 物的种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置换反应 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同一事物可分有多种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法叫交叉分类法。如:碳酸钠可以属钠盐类,也可以是碳酸盐类,还可以是正(含氧酸盐)盐类。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叫树状分类法。如:硫酸属无机物,它又属于无机物中的酸,又属酸中的二元(含氧酸、强酸等)酸。

2 质 ,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分散剂。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析、分散系有9种组合方式。如雾是液—气分散系;烟是固—气分散系;空气是气—气分散系;消毒酒精是液—液分散系;生理盐水是固—液分散系;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观察到液体颜色为红褐色,这是形成了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这条“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就是丁达尔效应。当把制得的胶体进行过滤时,滤纸上无残留。这个事实说明,胶体粒子可以(填“可以”、“不可以”)透过滤纸,即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滤纸的直径 小。

4

【典型例题】

① 制取Fe(OH)3的胶体的方法是(D )

A .将FeCl 3固体放入水中搅拌 B .向FeCl 3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

C .加热FeCl 3溶液 D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并加热至红褐色

②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

A .稀有气体、尿素、冰水混合物 B .乙醇、浓硫酸、胆矾

C .金刚石、铁矿石、大理石 D .水银、水蒸气、水煤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知识梳理】(主题2—3、2—5)

一、什么是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离子的一种过程。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三、强、弱电解质

12

3.各类化合物的电离情况:

(1)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会电离

(2)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不电离,电解质溶于水会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注意: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是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电解质。

改——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① 写:写出 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的强电解质拆成阴阳粒子符号,而若电解质、难溶物、非电解质、单质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③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

④ 查:检查所写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注意:① 强电解质电离用=,弱电解质电离用;

② 多元弱酸分布写,多元弱碱一步写;

③ 强酸酸式盐(NaHSO 4)完全电离,产生H +;弱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产生两种离子。

④ 复盐完全电离出多种离子;

⑤ 注意配平(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常见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如:HCl 、NaOH 、NaCl 等;

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挥发性物质、弱电解质。 六、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问题

1

2.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与电解质的强弱和溶解度皆无关。

七、离子共存

1.因发生复分解反应不共存:(1

(2)生成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3)生成弱电解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注意题干条件 (1)溶液呈无色,则排除3+2+2+

(2)溶液的酸碱性,H + 环境不能存在-2----等; OH 环境不能存在++3+3+2+ -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梳理】(主题2—4)

一、有关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具有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得失。

注意:电子得失总数要相等。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活泼非金属单质、某些含高价元素的氧化物或酸或盐、过氧化物等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判断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2

非金属性越强,一般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容易反应。规律:强者先行。

【典型例题】判断下列化学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 Fe + CuSO4 == Fe SO4 + Cu 氧化剂还原剂

② CaCO 3 +2HCl == CaCl2+H2O+CO2↑ 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 (非氧还)

③ Cl 2 + H2O == HCl + HClO 氧化剂还原剂

④ 2Na 2O 2 + 2CO2 == 2Na2CO 3 + O2 还原剂⑤ 2FeCl 3 + Fe == 3 FeCl2 氧化剂

还原剂

四、在下面空白处用图示表示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价态决定性质的规律: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是主要表现为其中一种性质。

2.可以根据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典型例题】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

H 2SO 3+I2+H2O=H2SO 4+2HI;2FeCl 3+2HI=2FeCl2+2HCl+I2;3FeCl 2+4HNO3=2FeCl3+NO↑+2H2O+Fe(NO3) 3

A .H 2SO 3>I>Fe2+>NO B .I >Fe2+>H2SO 3>NO --

C .Fe 2+>I>H2SO 3>NO D .NO>Fe2+>H2SO 3>I --

3.相邻价态规律

(1)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如:浓硫酸→SO 2,S →SO 2,Fe 3+→Fe 2+→Fe ;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强氧化剂浓硫酸可以干燥还原剂SO 2。

(3)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即只能靠近而一定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4)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硫、氯、氮、磷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典型例题】

① 已知反应:2FeCl 3+2KI=2FeCl2+2KCl+I2、2FeCl 2+Cl2=2FeCl3,判断下列微粒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B )

A .Fe 3+>Cl2>I2 B .Cl 2>Fe3+>I2 C .I 2>Cl2>Fe3+ D .Cl 2>I2>Fe3+

② 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⑴C+CO2=2CO、⑵C+H2O=CO+H2、⑶CO+H2O=CO2+H2;由此可以判断,在该温度下C 、CO 、H 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A )

A .C>CO>H2 B .CO>C>H2 C .C>H2>CO D .CO>H2>C

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 )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六、分析氧化还原的方法

1.单线桥

2.双线桥

【典型例题】请表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略)

2FeCl 2 + Cl2 = 2FeCl3 4NH 3 + 5O2 4NO + 6H2O

2Mg + CO2 2MgO + C 2KClO 3 2KCl + 3O2 ↑

KClO 3+6HCl(浓)=KCl+3Cl2↑+3H2O 3NO 2 + H2O = NO + 2HNO3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梳理】 金属共性(主题4)

1

2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一、钠(主题4—1、4—2 ) 1

2.化学性质:

(1)和非金属反应

① ② 和卤素单质(如氯气、溴、碘)的反应方程式点燃(2)和水反应:现象:浮、游、熔、响、红(加酚酞时);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

3和H 2和H 2

4.钠的重要用途: (1)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可还原金属;

(2)钾钠合金可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

(3)利用钠在高温下发出黄光之特性可作 高压钠灯。

二、碱金属(主题7—4) 12.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个电子,故化学性质和钠相似。

3.一般来说,按上述顺序,金属性越来越强,反应越来越激烈。

注意:单质在空气中点燃,锂只能生成,钠可形成 ,而铷、铯形成的氧化物就更复杂了。

【典型例题】

① 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B )

A .水 B .干沙 C .煤油 D .湿抹布

②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D )

A .钠投入水中 2Na+2H2O = 2Na++2OH+H2↑ -

B .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 2Na + Cu2+ = 2Na+ +Cu

C .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SO 4+OH= H2O + SO42 ---

D .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 3+Ca2++OH= CaCO3↓+H2O --

三、铝(主题4—3)

1

2.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铝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保护里边的金属不易和氧气发生反应而被腐蚀。铝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箔并不滴落,原因是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包在铝的外面,这个实验也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高或低)。

铝也能和其他非金属反应,写出下列方程式。 ① 点燃 铝粉和硫粉混合加热(2)和酸反应,写出下列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与盐酸:化学方程式+3+② 与硫酸:化学方程式+3+(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化学方程式--注意:等质量的铝粉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一样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与足量的铝粉反应,产生的氢气量之比为1:3。

(4)铝和盐溶液的反应:与锌盐2Al+3Zn2+3+与亚铁盐2+3+(53.用途:写出下列关于铝的用途是利用了铝的什么性质?

铝制导线、电线:导电性;包装铝箔:延展性

铝合金用于制门窗:耐腐蚀、密度小;铝制炊具:导热性

四、单质铁(主题4—4)

1

2.化学性质: (1)铁和非金属反应:

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 在氯气中燃烧

高温△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 (2)铁和酸反应 铁和盐酸,化学方程式+2+铁和稀硫酸,化学方程式+2+(3

)铁和水反应:铁不能和冷热水反应,但在加热下能和水蒸气反应。铁和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写名称)写出化学方程式(4)铁和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铁和硫酸铜溶液2+2+铁和硝酸汞溶液2+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焰色反应是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主题5—16)

钠的焰色:黄色;钾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紫色。 二、钠的化合物(主题4—5、5—10、5—11) 1.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色,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易溶于水,有强腐蚀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2)化学性质:氢氧化钠是一种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①能使酚酞变红;②与酸中和: 2.钠的氧化物

3

①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 ) A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B .钠和氧气

四、铁的化合物(主题5—8、5—9、5—12、5—13、5—14、5—15) 1.铁的氧化物

3(1)检验:

(2)Fe 3+的氧化性: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FeCl 32Fe 3+2+。

FeCl 32Fe 3+2+2+。 (3)Fe 2+的还原性: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FeCl 22+3+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知识梳理】(主题1—9、10—1)

1成分金属的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

2.铜合金是用途广泛的合金,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常见的铜合金还有黄铜、白铜,商代后期制作的司母戊鼎是青铜制品。

3中碳钢、高碳钢,含碳量的范围分别是 0.6%,比生铁低(填“高”或“低”)。合金钢是在碳素钢中加入铬、锰、钨、镍、钼、钴、硅等合金元素制得。 【典型例题】选择一种合金作门窗的材料,可以不考虑的是(C )

A .是否耐腐蚀 B .强度是否较高 C .导电性是否较好 D .加工强度与价格

【本章实验】

一、碳酸氢钠分解(主题5—10、5—11、1—8、2—1)

右图是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图中仪器A 的名称是试管,B 中所盛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3)指出图中的错误A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主题1—7、2—1、2—4) 配置250 mL 0.2 mol/L 的NaCl 溶液:

(1)需要称量溶质2.9g

,配制上述溶液,除了右图中仪器外,还需的仪器有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配置的步骤有

(2)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③溶解④洗涤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 (3)右图仪器的名称是某规格容量瓶,使用此仪器前要检查它是否漏液。 (4)转移溶液时,将冷却的NaCl 溶液沿玻璃棒注入上图的仪器中。

(5)在上述容量瓶中加入水至刻度线2—3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若没有把烧杯和玻璃棒洗涤2—3次,则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将偏低(填写“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知识梳理】

一、硅单质(主题6—1、6—2)

1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第2位。

2.化学性质: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硅和非金属反应:和O △

(自然界不存在游离态硅的原因)

(2)和NaOH 溶液反应:Si+2NaOH+2H↑; (3

3的常用材料。

二、二氧化硅和硅酸盐(主题6—3、6—4、6—5) 1.二氧化硅

(1)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相互化合,所以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SiO 2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其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种。石英晶体是结晶的二氧化硅,石英中无色透明的晶体称为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称为玛瑙。

(2)二氧化硅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密度和硬度都大。 (3)化学性质:

① 和强碱反应(NaOH )的化学方程式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存放碱性试剂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②

和碱性氧化物反应(CaO )的化学方程式

③ 和HF 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氢氟酸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氢氟酸可用刻蚀玻璃。

(4)用途:光导纤维、光学仪器、饰品、建筑材料(沙子)、石英坩埚。 【典型例题】

① 下列溶液中可以盛在玻璃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是(C )

A .硫酸钠溶液 B .氢氟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② 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SiO 2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B .二氧化硅分子由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C .不能用二氧化硅跟水直接反应制取硅酸

D .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烧碱反应,所以它是两性氧化物

③ 实验室里熔化氢氧化钠时,能选用的坩埚是(C )

A .氧化铝坩埚 B .石英坩埚 C .铁坩埚 D .瓷坩埚 ④ 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A )

A .SiO 2 B .CaO C .CaCO 3 D .Na 2CO 3 ⑤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的是(C )

A .烧碱 B .氢氟酸 C .硝酸 D .生石灰 2.硅酸和硅酸盐

(1)硅酸是一种比碳酸弱,溶解度很小的酸,可由可溶性硅酸盐和酸反应来制备。如:向Na 2SiO 3溶液中滴加HCl H 2SiO 3逐渐聚合而形成 —硅酸溶胶,硅酸浓度较大时,则形成软而透明、胶冻状的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形成硅酸干胶,称为“硅胶”。它是优良的干燥剂,也可作催化剂的载体。

(2)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大多数不溶于水(溶解性如何),化学性质稳定。 (3)硅酸钠是最简单而又常用的硅酸盐,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溶液呈碱性。一般可用来做木材的防火剂及制备硅胶等。硅酸钠溶液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不能用玻璃塞。

(4)传统的硅酸盐产品为玻璃、水泥和陶瓷。新型陶瓷产品有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 透明陶瓷和超导陶瓷。

(5)碳化硅俗称金刚砂,具有金刚石结构,有很大的硬度。工业上金刚砂的制备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

【典型例题】

① 能得到硅酸的化学反应(B )

A .石英和浓盐酸混合 B .水玻璃中通入二氧化碳 C .硅藻土和浓烧碱共热 D .二氧化硅和氢氟酸混合

② 生石灰中往往含有杂质CaCO 3和SiO 2,要检验是否存在这两种物质,最好选用(B ) A .水 B .盐酸 C .硫酸 D .烧碱溶液 ③ 生产水泥、玻璃都用到的一种原料是(C )

A .石英 B .纯碱 C .石灰石 D .黏土 三、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组成各异,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如:硅酸钠表示为:Na 2O ·SiO 2。一般规律:低价态金属氧化物·高价态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水。试写出Mg 2Si 3O 8氧化物表示的化学式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知识梳理】

一、氯气(主题6—6、6—7、6—8、6—9、7—4)

1能液化,液态氯气常称为液氯。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是NaCl 。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氯气与Na 反应

Cu 反应

氯气与Fe 反应Cl 2和HCl 。 (2)与非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氯气与H 2反应点燃 氢气和氯气混合点燃或光照现象:爆炸。 (3

+-

(4)与碱反应:

① 和NaOH 反应

用,主要原因是漂白粉溶于水可生成HClO

(5

)置换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6)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SO 2气体通入氯水中 【典型例题】

① 下列气体中,既有颜色又有毒性的是(C )

A .N 2 B .CO C .Cl 2 D .CO 2 ② 要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应使其通过(B )

A .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硫酸 C .饱和食盐水 D .碱石灰 ③ 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混有Cl 2,可采用的方法是(D )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 .用干燥有色布条 C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④ 下列物质中,跟水作用时,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的是(B )

A .Na B .Cl 2 C .Na 2O D .Fe ⑤ 下列两种物质间不会发生燃烧反应的是(D )

A .Na 与Cl 2 B .CH 4与O 2 C .H 2与Cl 2 D .Cl 2与O 2 二、HClO 的特性(主题6—7) 1.弱酸性(电离方程式)2+;(酸性比碳酸弱)

3.强氧化性(作用)

【典型例题】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C )

A .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B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性 C .次氯酸钙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D .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 三、氯离子(Cl )的检验(主题6—7、2—2)

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NaCl 溶液、Na 2CO 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 3

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完成下表:

在用AgNO 3溶液检验时,一般先在被检测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使其酸化,以排除干扰离子。 【典型例题】

改① 下列关于Cl 2和C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都有毒 B .都含有同一元素 C .都呈黄绿色 D .都能和钠反应 ② 在未知液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水溶液中含有(C )

A .Cl 、SO 42 B .Cl 、NO 3 C .Cl 、CO 32 D .Cl 、OH

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Cl 2有毒,Cl 也有毒 B .Cl 和Cl 2都是黄绿色 C .Cl 的半径比Cl 半径小 D .Cl 有还原性

第三节 硫及硫的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硫(主题6—11)

1.物理性质:硫是水,酒精,易溶于。

2.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其氧化性比O 2和Cl 2都弱,能与H 2、O 2和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与可变价的金属反应常生成 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硫与氢气反应:H 点燃

Fe+S

3.硫的用途:制H 2SO 4、农药、火药、药品、硫化橡胶等。 二、二氧化硫(主题6—10、6—11、6—12)

1.物理性质: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水。 2.化学性质

(1

H 2SO 3是中强酸,酸性比碳酸强。

(2)少量与NaOH - 2-

足量与NaOH - ; (3)与Na 2O 反应化学方程式:,与CaO 反应化学方程式CaO+SO; (4)具有较弱的氧化性:与H 2S 反应。 (5)具有较强的还原性:SO 2通入溴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 2与O 2制取SO 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O 2可使酸性KMnO 4褪色;

(6)漂白性:将SO 2通入品红溶液,现象溶液红色褪去;然后稍稍加热,现象溶液又恢复红色; (7)二氧化硫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pH 值约为5.6,酸雨的pH 小于5.6。 【典型例题】

① 检验SO 2中是否含有CO 2,应采用的方法是(D )

A .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 .先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通过品红溶液 D .先通过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 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D )

①Cl 2 ②Na 2O 2 ③Ca (ClO )2 ④活性炭 ⑤SO 2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全都可以 ③ 为除去CO 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杂质SO 2气体,应选用的试剂是(B )

A .浓硫酸 B .饱和NaHCO 3 溶液 C .饱和NaOH 溶液 D .饱和Na 2CO 3溶液 三、三氧化硫(主题6—11)

通常情况是无色液 四、硫酸(主题6—14、6—15) 1.稀硫酸

(1)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2)具有酸的通性:①使指示剂变色②与金属反应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④与碱中和⑤与某些盐反应。

2.浓硫酸:浓硫酸中由于水量极少,所以硫酸主要以 (1)不挥发性:沸点高,可用浓硫酸来制备一些挥发性酸。

如:浓硫酸和NaCl 固体反应是实验室制备HCl 的方法。 (2)强酸性。

(3)吸水性: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增加,密度将减小,浓度减小。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利用这一性质在实验室里浓硫酸常用来作干燥剂,干燥酸性和中性气体,如碱性气体,如

(4)脱水性:浓硫酸可以使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结合成水分子,俗称“炭化”。蔗糖遇浓硫酸的现象是: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空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强氧化性:

①和不活泼金属Cu ②和活泼金属能反应,但不产生氢气。

钝化:Fe 和Al 在浓硝酸、浓硫酸中表面会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里面金属继续被氧化,这个现象叫钝化。所以浓硫酸可盛装在铁制和铝制容器中保存和运输。

③和非金属C 反应的方程式:C+2H↑+2H;

氧化剂是浓硫酸,还原剂是C 。

要证明此反应中确有SO 2生成,可把产生的气体通过品红溶液,若溶液红色褪去,则证明确有SO 2生成;若要证明有CO 2产生,必须先把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说明CO 2存在的现象是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典型例题】

① 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A .亚硫酸是SO 2的水溶液,显酸性 B .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 2

C .亚硫酸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成硫酸 D .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 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

②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

五、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基本原理是:SO 42+Ba2+=BaSO4↓ (主题2—2)

为排除某些干扰,其方法是:先在待测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以除去可能的CO 32、SO 32、Ag +,然

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即可检验待测液中是否有SO 42。

第四节 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N 2、NO 和NO 2(主题6—13)

1.N 2

(1)结构:N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 2的电子式N ;N 2的结构式N ;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里的溶解度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 ②氮气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氨气,这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高温或放电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后能得到2 mol的NH 3吗?不能,为什么?因为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产物

(4)用途:氮气的用途广泛,工业上,氮气是合成氨、制化肥的原料。氮气还常被用作保护气,在医学上,常用液氮作冷冻剂。

2.NO : 极易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NO 2

NO 4.空气中的NO 、NO 2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制硝酸工厂的废气。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典型例题】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 )

A .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NO B .NO 和O 2生成NO 2

C .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 2 D .NH 4Cl 与Ca(OH)2反应生成NH 3

二、硝酸(主题6—16) 1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光照或受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光照或加热易分解。故长期放置的浓HNO 3呈黄色,所以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冷暗处。

(2)强酸性:电离方程式HNO +。和浓、稀硫酸中存在不同微粒不同,浓、稀硝酸中均存在H +、—

等微粒,只是浓度不同。

(3)强氧化性:

① 浓HNO 3与金属Cu 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 2:氧化剂是浓HNO ,还原剂是Cu ,

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为+2+ ——

稀HNO 3与金属Cu 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 Cu ,

反应方程式 +2+—

② 浓、稀硝酸均可和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氢气。

③Al 、Fe 遇浓硫酸、浓HNO 3发生钝化,所以浓硝酸可盛装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④ 王水是指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而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溶解极不活泼的金属铂、金等。

⑤ 浓HNO 3和C 反应方程式为C 。

【典型例题】

① 在下列变化中,能表明硝酸具有氧化性的是(B )

A .能使石蕊试剂变红色 B .能跟Ag 反应生成AgNO 3

C .能和碳酸钙反应 D .能和Fe 2O 3反应生成Fe (NO 3)3

② 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D )

A .把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B .把硝酸银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C .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D .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三、氨和铵盐(主题6—17、6—18、6—19) 1.氨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 H H

电子式H H ,结构式。

(2)化学性质:

① 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NH 3·H 2O 是一元弱碱。

② 和酸作用:和HCl 反应的方程式为

会生成大量白烟(NH 4Cl 小颗粒),可用来检验氨气。

还可以用来检验氨气的方法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 3,检验NH 3 收满的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变蓝说明收集满。

催化剂④ 还原性:氨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方程式

2.铵盐

(1)溶解性: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 (2)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NH 4HCO 3 NH 4Cl (3++——△

注意:① 要反应生成NH 3必须有加热条件,否则只生成NH 3·H 2O 。

② 该反应的作用:a 、实验室制氨气;b 、鉴定或检验NH 4+。

③ 铵态氮肥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4)NH 4+的检验:取少量试样,加入NaOH 溶液,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气体,即含NH 4+。

【本章实验】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主题6—6、6—7)

1、制取氯气所用的药品

化学方程式为△

2中混有的HCl ;

3

4、D

5、E 中盛放的溶液是起的作用是,化学方程式为。 二、铜和浓硫酸反应

1、 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 2生成:

品红溶液褪色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硫酸铜生成:

装有铜片的试管中溶液变蓝;

写出大试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试管的管口部放有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棉花中通常是浸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写出棉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氨气的制取和收集:右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氨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上图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对流, 使收集的氨气不纯;

3、适当改变上图所示的装置后,也可用来制取和收集氧气。

改变的方法是发生装置改为固液不加热装置,向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4

5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梳理】

一、化学实验安全(主题2—5)

1.遵守实验室规则,要做到实验安全,注意以下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典型例题】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标志。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B )

A .酒精-剧毒品 B .浓硫酸-腐蚀品 C .氯化钠-易燃品 D .烧碱-剧毒品

二.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主题2—1、2—2、2—3)

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

(1)过滤:

① 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的

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② 过滤作用:除去难溶性杂质;③ 实验用品: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④ 操作:i 溶解ii 过滤iii 蒸发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⑤ 操作要点:“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i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ii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

“三靠”指 i

ii

iii

(2)蒸发:

① 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

②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③ 注意要点:i 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四处飞溅;ii 当出现较多固体时

就停止加热;iii 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 后放在石棉网上;iv 在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蒸馏

(1)蒸馏是利用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进行混合物分离一种方法。

(2)实验用品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注意要点:① 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 冷凝水的流向:下进上出

③ 碎瓷片的作用: 防暴沸

3.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萃取和分液

(1)萃取:

① 萃取是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用,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

溶液里提取出来 的一种方法。如从 碘水中提纯碘。

② 萃取剂的选择: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不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原溶剂;

酒精不能用作萃取剂的原因:与水及有机溶剂都互溶。

(2)分液:

① 是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的来的操作。② 实验用品: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

③ 操作步骤:i ii iii

【典型例题】下列各组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 )

①漏斗 ②容量瓶 ③托盘天平 ④量筒 ⑤蒸馏烧瓶 ⑥滴定管

A .①⑤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物质的检验(硫酸盐):

(1)操作:试样溶解配制成溶液,先滴加 稀盐酸,再滴加 2)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32-2+

(4)按照上例写出可溶性氯化物,碳酸盐中离子的检验:见下面表格

5.粗盐的提纯:

(1)粗盐水溶液中的离子有+-2+2+,其中杂质离子为2+2+

--(2)除去粗盐水溶液的SO 4,要滴加过量的SO 42已经完全被除去?

- 溶液,若溶液不变浑浊说明SO 2已经完全被除去。

(3)除杂试剂的选择原则:① 生成易分离的物质;②不引入新杂质;③注意滴入试剂的添加顺序

6.常见离子的检验: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相关公式整理: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主题1—6)

1.物质的量:

(1)概念:用12g 12为n 。

(2)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实验测得值为

23,符号为

注意:使用摩尔时,一定要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2,公式

摩尔质量在以g 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注意: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精确值。6.02×1023是一个近似值,它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常用于计算,不能用于有关概念中。阿伏伽德罗常数不仅是一个数,而是有单位的,单位是mol -1。

【典型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物质的量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C .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H 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二、气体的摩尔体积(主题1—7)

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物质的体积与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有关。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是由粒子数目和粒子的大小决定,而气体的体积则主要由粒子数目和粒子之间的距离来决定。 2

3.气体摩尔体积(V m ):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L/mol。标况下V m =22.4 L/mol

(3

注意:①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例如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mol1;20℃和1.01×105 Pa 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0 L· mol1;② 可以--

说:1 mol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基本相等,都约为22.4 L。

【典型例题】设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 .在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 4与CO 2混合物22.4 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 .在标准状况下,N A 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 L

C .22.4 L所含有的H 2分子数为N A

D .常温常压下,28 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 N A

三、物质的量浓度(主题1—7)

1B

2.符号,单位mol/L 3.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用公式表示= 注意: ① 概念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且以L 为单位;

② 溶质的量是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的,而不是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③ 以带结晶水的物质作溶质,在确定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时,用结晶水合物的质量除以结晶水合物的摩尔质量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

④ 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典型例题】

① 将4 g NaOH溶解在10 mL水中,再稀释成1 L,取出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B )

A .1 mol/L B .0.1 mol/L C .0.001 mol/L

② 下列各溶液中,Na + 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D )

A .4 L 0.5 mol/L NaCl溶液 B .2 L 0.15 mol/L Na3PO 4溶液

C .5 L 0.4 mol/L NaOH溶液 D .1 L 0.3 mol/L Na2SO 4溶液

四、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的溶液的配制(主题2—4)

1 2【典型例题】实验室中需要配制500 ml 0.10 mol·L 1 的NaOH 溶液,就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D .10 mol/L

(1)用天平称量NaOH 固态2.0g 。称量NaOH 固体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 因为NaOH 具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时,需注意选择小烧杯盛装NaOH 固体;

② 称量必须迅速,目的是

(2)实验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是500mL 容量瓶;还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3)下列操作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没有影响的是(D )

A .称量时已观察到NaOH 吸水

B .将烧杯中溶解后的溶液注入容量瓶,然后再添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C .摇匀定容后,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 .配制溶液前用蒸馏水润洗容量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知识梳理】(主题2—1、2—2)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无机化合物可分为 物的种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置换反应 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同一事物可分有多种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法叫交叉分类法。如:碳酸钠可以属钠盐类,也可以是碳酸盐类,还可以是正(含氧酸盐)盐类。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叫树状分类法。如:硫酸属无机物,它又属于无机物中的酸,又属酸中的二元(含氧酸、强酸等)酸。

2 质 ,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分散剂。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析、分散系有9种组合方式。如雾是液—气分散系;烟是固—气分散系;空气是气—气分散系;消毒酒精是液—液分散系;生理盐水是固—液分散系;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观察到液体颜色为红褐色,这是形成了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这条“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就是丁达尔效应。当把制得的胶体进行过滤时,滤纸上无残留。这个事实说明,胶体粒子可以(填“可以”、“不可以”)透过滤纸,即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滤纸的直径 小。

4

【典型例题】

① 制取Fe(OH)3的胶体的方法是(D )

A .将FeCl 3固体放入水中搅拌 B .向FeCl 3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

C .加热FeCl 3溶液 D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并加热至红褐色

②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

A .稀有气体、尿素、冰水混合物 B .乙醇、浓硫酸、胆矾

C .金刚石、铁矿石、大理石 D .水银、水蒸气、水煤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知识梳理】(主题2—3、2—5)

一、什么是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离子的一种过程。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三、强、弱电解质

12

3.各类化合物的电离情况:

(1)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会电离

(2)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不电离,电解质溶于水会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注意: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是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电解质。

改——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① 写:写出 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的强电解质拆成阴阳粒子符号,而若电解质、难溶物、非电解质、单质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③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

④ 查:检查所写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注意:① 强电解质电离用=,弱电解质电离用;

② 多元弱酸分布写,多元弱碱一步写;

③ 强酸酸式盐(NaHSO 4)完全电离,产生H +;弱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产生两种离子。

④ 复盐完全电离出多种离子;

⑤ 注意配平(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常见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如:HCl 、NaOH 、NaCl 等;

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挥发性物质、弱电解质。 六、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问题

1

2.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与电解质的强弱和溶解度皆无关。

七、离子共存

1.因发生复分解反应不共存:(1

(2)生成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3)生成弱电解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注意题干条件 (1)溶液呈无色,则排除3+2+2+

(2)溶液的酸碱性,H + 环境不能存在-2----等; OH 环境不能存在++3+3+2+ -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梳理】(主题2—4)

一、有关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具有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得失。

注意:电子得失总数要相等。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活泼非金属单质、某些含高价元素的氧化物或酸或盐、过氧化物等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判断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2

非金属性越强,一般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容易反应。规律:强者先行。

【典型例题】判断下列化学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 Fe + CuSO4 == Fe SO4 + Cu 氧化剂还原剂

② CaCO 3 +2HCl == CaCl2+H2O+CO2↑ 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 (非氧还)

③ Cl 2 + H2O == HCl + HClO 氧化剂还原剂

④ 2Na 2O 2 + 2CO2 == 2Na2CO 3 + O2 还原剂⑤ 2FeCl 3 + Fe == 3 FeCl2 氧化剂

还原剂

四、在下面空白处用图示表示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价态决定性质的规律: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是主要表现为其中一种性质。

2.可以根据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典型例题】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

H 2SO 3+I2+H2O=H2SO 4+2HI;2FeCl 3+2HI=2FeCl2+2HCl+I2;3FeCl 2+4HNO3=2FeCl3+NO↑+2H2O+Fe(NO3) 3

A .H 2SO 3>I>Fe2+>NO B .I >Fe2+>H2SO 3>NO --

C .Fe 2+>I>H2SO 3>NO D .NO>Fe2+>H2SO 3>I --

3.相邻价态规律

(1)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如:浓硫酸→SO 2,S →SO 2,Fe 3+→Fe 2+→Fe ;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强氧化剂浓硫酸可以干燥还原剂SO 2。

(3)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即只能靠近而一定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4)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硫、氯、氮、磷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典型例题】

① 已知反应:2FeCl 3+2KI=2FeCl2+2KCl+I2、2FeCl 2+Cl2=2FeCl3,判断下列微粒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B )

A .Fe 3+>Cl2>I2 B .Cl 2>Fe3+>I2 C .I 2>Cl2>Fe3+ D .Cl 2>I2>Fe3+

② 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⑴C+CO2=2CO、⑵C+H2O=CO+H2、⑶CO+H2O=CO2+H2;由此可以判断,在该温度下C 、CO 、H 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A )

A .C>CO>H2 B .CO>C>H2 C .C>H2>CO D .CO>H2>C

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 )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六、分析氧化还原的方法

1.单线桥

2.双线桥

【典型例题】请表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略)

2FeCl 2 + Cl2 = 2FeCl3 4NH 3 + 5O2 4NO + 6H2O

2Mg + CO2 2MgO + C 2KClO 3 2KCl + 3O2 ↑

KClO 3+6HCl(浓)=KCl+3Cl2↑+3H2O 3NO 2 + H2O = NO + 2HNO3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梳理】 金属共性(主题4)

1

2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一、钠(主题4—1、4—2 ) 1

2.化学性质:

(1)和非金属反应

① ② 和卤素单质(如氯气、溴、碘)的反应方程式点燃(2)和水反应:现象:浮、游、熔、响、红(加酚酞时);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

3和H 2和H 2

4.钠的重要用途: (1)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可还原金属;

(2)钾钠合金可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

(3)利用钠在高温下发出黄光之特性可作 高压钠灯。

二、碱金属(主题7—4) 12.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个电子,故化学性质和钠相似。

3.一般来说,按上述顺序,金属性越来越强,反应越来越激烈。

注意:单质在空气中点燃,锂只能生成,钠可形成 ,而铷、铯形成的氧化物就更复杂了。

【典型例题】

① 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B )

A .水 B .干沙 C .煤油 D .湿抹布

②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D )

A .钠投入水中 2Na+2H2O = 2Na++2OH+H2↑ -

B .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 2Na + Cu2+ = 2Na+ +Cu

C .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SO 4+OH= H2O + SO42 ---

D .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 3+Ca2++OH= CaCO3↓+H2O --

三、铝(主题4—3)

1

2.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铝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保护里边的金属不易和氧气发生反应而被腐蚀。铝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箔并不滴落,原因是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包在铝的外面,这个实验也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高或低)。

铝也能和其他非金属反应,写出下列方程式。 ① 点燃 铝粉和硫粉混合加热(2)和酸反应,写出下列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与盐酸:化学方程式+3+② 与硫酸:化学方程式+3+(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化学方程式--注意:等质量的铝粉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一样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与足量的铝粉反应,产生的氢气量之比为1:3。

(4)铝和盐溶液的反应:与锌盐2Al+3Zn2+3+与亚铁盐2+3+(53.用途:写出下列关于铝的用途是利用了铝的什么性质?

铝制导线、电线:导电性;包装铝箔:延展性

铝合金用于制门窗:耐腐蚀、密度小;铝制炊具:导热性

四、单质铁(主题4—4)

1

2.化学性质: (1)铁和非金属反应:

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 在氯气中燃烧

高温△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 (2)铁和酸反应 铁和盐酸,化学方程式+2+铁和稀硫酸,化学方程式+2+(3

)铁和水反应:铁不能和冷热水反应,但在加热下能和水蒸气反应。铁和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写名称)写出化学方程式(4)铁和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铁和硫酸铜溶液2+2+铁和硝酸汞溶液2+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焰色反应是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主题5—16)

钠的焰色:黄色;钾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紫色。 二、钠的化合物(主题4—5、5—10、5—11) 1.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色,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易溶于水,有强腐蚀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2)化学性质:氢氧化钠是一种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①能使酚酞变红;②与酸中和: 2.钠的氧化物

3

①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 ) A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B .钠和氧气

四、铁的化合物(主题5—8、5—9、5—12、5—13、5—14、5—15) 1.铁的氧化物

3(1)检验:

(2)Fe 3+的氧化性: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FeCl 32Fe 3+2+。

FeCl 32Fe 3+2+2+。 (3)Fe 2+的还原性: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FeCl 22+3+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知识梳理】(主题1—9、10—1)

1成分金属的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

2.铜合金是用途广泛的合金,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常见的铜合金还有黄铜、白铜,商代后期制作的司母戊鼎是青铜制品。

3中碳钢、高碳钢,含碳量的范围分别是 0.6%,比生铁低(填“高”或“低”)。合金钢是在碳素钢中加入铬、锰、钨、镍、钼、钴、硅等合金元素制得。 【典型例题】选择一种合金作门窗的材料,可以不考虑的是(C )

A .是否耐腐蚀 B .强度是否较高 C .导电性是否较好 D .加工强度与价格

【本章实验】

一、碳酸氢钠分解(主题5—10、5—11、1—8、2—1)

右图是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图中仪器A 的名称是试管,B 中所盛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3)指出图中的错误A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主题1—7、2—1、2—4) 配置250 mL 0.2 mol/L 的NaCl 溶液:

(1)需要称量溶质2.9g

,配制上述溶液,除了右图中仪器外,还需的仪器有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配置的步骤有

(2)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③溶解④洗涤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 (3)右图仪器的名称是某规格容量瓶,使用此仪器前要检查它是否漏液。 (4)转移溶液时,将冷却的NaCl 溶液沿玻璃棒注入上图的仪器中。

(5)在上述容量瓶中加入水至刻度线2—3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若没有把烧杯和玻璃棒洗涤2—3次,则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将偏低(填写“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知识梳理】

一、硅单质(主题6—1、6—2)

1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第2位。

2.化学性质: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硅和非金属反应:和O △

(自然界不存在游离态硅的原因)

(2)和NaOH 溶液反应:Si+2NaOH+2H↑; (3

3的常用材料。

二、二氧化硅和硅酸盐(主题6—3、6—4、6—5) 1.二氧化硅

(1)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相互化合,所以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SiO 2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其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种。石英晶体是结晶的二氧化硅,石英中无色透明的晶体称为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称为玛瑙。

(2)二氧化硅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密度和硬度都大。 (3)化学性质:

① 和强碱反应(NaOH )的化学方程式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存放碱性试剂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②

和碱性氧化物反应(CaO )的化学方程式

③ 和HF 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氢氟酸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氢氟酸可用刻蚀玻璃。

(4)用途:光导纤维、光学仪器、饰品、建筑材料(沙子)、石英坩埚。 【典型例题】

① 下列溶液中可以盛在玻璃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是(C )

A .硫酸钠溶液 B .氢氟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② 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SiO 2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B .二氧化硅分子由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C .不能用二氧化硅跟水直接反应制取硅酸

D .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烧碱反应,所以它是两性氧化物

③ 实验室里熔化氢氧化钠时,能选用的坩埚是(C )

A .氧化铝坩埚 B .石英坩埚 C .铁坩埚 D .瓷坩埚 ④ 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A )

A .SiO 2 B .CaO C .CaCO 3 D .Na 2CO 3 ⑤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的是(C )

A .烧碱 B .氢氟酸 C .硝酸 D .生石灰 2.硅酸和硅酸盐

(1)硅酸是一种比碳酸弱,溶解度很小的酸,可由可溶性硅酸盐和酸反应来制备。如:向Na 2SiO 3溶液中滴加HCl H 2SiO 3逐渐聚合而形成 —硅酸溶胶,硅酸浓度较大时,则形成软而透明、胶冻状的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形成硅酸干胶,称为“硅胶”。它是优良的干燥剂,也可作催化剂的载体。

(2)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大多数不溶于水(溶解性如何),化学性质稳定。 (3)硅酸钠是最简单而又常用的硅酸盐,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溶液呈碱性。一般可用来做木材的防火剂及制备硅胶等。硅酸钠溶液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不能用玻璃塞。

(4)传统的硅酸盐产品为玻璃、水泥和陶瓷。新型陶瓷产品有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 透明陶瓷和超导陶瓷。

(5)碳化硅俗称金刚砂,具有金刚石结构,有很大的硬度。工业上金刚砂的制备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

【典型例题】

① 能得到硅酸的化学反应(B )

A .石英和浓盐酸混合 B .水玻璃中通入二氧化碳 C .硅藻土和浓烧碱共热 D .二氧化硅和氢氟酸混合

② 生石灰中往往含有杂质CaCO 3和SiO 2,要检验是否存在这两种物质,最好选用(B ) A .水 B .盐酸 C .硫酸 D .烧碱溶液 ③ 生产水泥、玻璃都用到的一种原料是(C )

A .石英 B .纯碱 C .石灰石 D .黏土 三、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组成各异,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如:硅酸钠表示为:Na 2O ·SiO 2。一般规律:低价态金属氧化物·高价态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水。试写出Mg 2Si 3O 8氧化物表示的化学式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知识梳理】

一、氯气(主题6—6、6—7、6—8、6—9、7—4)

1能液化,液态氯气常称为液氯。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是NaCl 。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氯气与Na 反应

Cu 反应

氯气与Fe 反应Cl 2和HCl 。 (2)与非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氯气与H 2反应点燃 氢气和氯气混合点燃或光照现象:爆炸。 (3

+-

(4)与碱反应:

① 和NaOH 反应

用,主要原因是漂白粉溶于水可生成HClO

(5

)置换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6)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SO 2气体通入氯水中 【典型例题】

① 下列气体中,既有颜色又有毒性的是(C )

A .N 2 B .CO C .Cl 2 D .CO 2 ② 要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应使其通过(B )

A .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硫酸 C .饱和食盐水 D .碱石灰 ③ 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混有Cl 2,可采用的方法是(D )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 .用干燥有色布条 C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④ 下列物质中,跟水作用时,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的是(B )

A .Na B .Cl 2 C .Na 2O D .Fe ⑤ 下列两种物质间不会发生燃烧反应的是(D )

A .Na 与Cl 2 B .CH 4与O 2 C .H 2与Cl 2 D .Cl 2与O 2 二、HClO 的特性(主题6—7) 1.弱酸性(电离方程式)2+;(酸性比碳酸弱)

3.强氧化性(作用)

【典型例题】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C )

A .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B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性 C .次氯酸钙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D .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 三、氯离子(Cl )的检验(主题6—7、2—2)

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NaCl 溶液、Na 2CO 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 3

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完成下表:

在用AgNO 3溶液检验时,一般先在被检测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使其酸化,以排除干扰离子。 【典型例题】

改① 下列关于Cl 2和C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都有毒 B .都含有同一元素 C .都呈黄绿色 D .都能和钠反应 ② 在未知液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水溶液中含有(C )

A .Cl 、SO 42 B .Cl 、NO 3 C .Cl 、CO 32 D .Cl 、OH

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Cl 2有毒,Cl 也有毒 B .Cl 和Cl 2都是黄绿色 C .Cl 的半径比Cl 半径小 D .Cl 有还原性

第三节 硫及硫的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硫(主题6—11)

1.物理性质:硫是水,酒精,易溶于。

2.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其氧化性比O 2和Cl 2都弱,能与H 2、O 2和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与可变价的金属反应常生成 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硫与氢气反应:H 点燃

Fe+S

3.硫的用途:制H 2SO 4、农药、火药、药品、硫化橡胶等。 二、二氧化硫(主题6—10、6—11、6—12)

1.物理性质: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水。 2.化学性质

(1

H 2SO 3是中强酸,酸性比碳酸强。

(2)少量与NaOH - 2-

足量与NaOH - ; (3)与Na 2O 反应化学方程式:,与CaO 反应化学方程式CaO+SO; (4)具有较弱的氧化性:与H 2S 反应。 (5)具有较强的还原性:SO 2通入溴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 2与O 2制取SO 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O 2可使酸性KMnO 4褪色;

(6)漂白性:将SO 2通入品红溶液,现象溶液红色褪去;然后稍稍加热,现象溶液又恢复红色; (7)二氧化硫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pH 值约为5.6,酸雨的pH 小于5.6。 【典型例题】

① 检验SO 2中是否含有CO 2,应采用的方法是(D )

A .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 .先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通过品红溶液 D .先通过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 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D )

①Cl 2 ②Na 2O 2 ③Ca (ClO )2 ④活性炭 ⑤SO 2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全都可以 ③ 为除去CO 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杂质SO 2气体,应选用的试剂是(B )

A .浓硫酸 B .饱和NaHCO 3 溶液 C .饱和NaOH 溶液 D .饱和Na 2CO 3溶液 三、三氧化硫(主题6—11)

通常情况是无色液 四、硫酸(主题6—14、6—15) 1.稀硫酸

(1)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2)具有酸的通性:①使指示剂变色②与金属反应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④与碱中和⑤与某些盐反应。

2.浓硫酸:浓硫酸中由于水量极少,所以硫酸主要以 (1)不挥发性:沸点高,可用浓硫酸来制备一些挥发性酸。

如:浓硫酸和NaCl 固体反应是实验室制备HCl 的方法。 (2)强酸性。

(3)吸水性: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增加,密度将减小,浓度减小。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利用这一性质在实验室里浓硫酸常用来作干燥剂,干燥酸性和中性气体,如碱性气体,如

(4)脱水性:浓硫酸可以使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结合成水分子,俗称“炭化”。蔗糖遇浓硫酸的现象是: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空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强氧化性:

①和不活泼金属Cu ②和活泼金属能反应,但不产生氢气。

钝化:Fe 和Al 在浓硝酸、浓硫酸中表面会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里面金属继续被氧化,这个现象叫钝化。所以浓硫酸可盛装在铁制和铝制容器中保存和运输。

③和非金属C 反应的方程式:C+2H↑+2H;

氧化剂是浓硫酸,还原剂是C 。

要证明此反应中确有SO 2生成,可把产生的气体通过品红溶液,若溶液红色褪去,则证明确有SO 2生成;若要证明有CO 2产生,必须先把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说明CO 2存在的现象是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典型例题】

① 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A .亚硫酸是SO 2的水溶液,显酸性 B .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 2

C .亚硫酸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成硫酸 D .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 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

②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

五、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基本原理是:SO 42+Ba2+=BaSO4↓ (主题2—2)

为排除某些干扰,其方法是:先在待测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以除去可能的CO 32、SO 32、Ag +,然

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即可检验待测液中是否有SO 42。

第四节 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N 2、NO 和NO 2(主题6—13)

1.N 2

(1)结构:N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 2的电子式N ;N 2的结构式N ;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里的溶解度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 ②氮气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氨气,这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高温或放电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后能得到2 mol的NH 3吗?不能,为什么?因为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产物

(4)用途:氮气的用途广泛,工业上,氮气是合成氨、制化肥的原料。氮气还常被用作保护气,在医学上,常用液氮作冷冻剂。

2.NO : 极易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NO 2

NO 4.空气中的NO 、NO 2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制硝酸工厂的废气。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典型例题】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 )

A .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NO B .NO 和O 2生成NO 2

C .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 2 D .NH 4Cl 与Ca(OH)2反应生成NH 3

二、硝酸(主题6—16) 1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光照或受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光照或加热易分解。故长期放置的浓HNO 3呈黄色,所以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冷暗处。

(2)强酸性:电离方程式HNO +。和浓、稀硫酸中存在不同微粒不同,浓、稀硝酸中均存在H +、—

等微粒,只是浓度不同。

(3)强氧化性:

① 浓HNO 3与金属Cu 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 2:氧化剂是浓HNO ,还原剂是Cu ,

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为+2+ ——

稀HNO 3与金属Cu 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 Cu ,

反应方程式 +2+—

② 浓、稀硝酸均可和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氢气。

③Al 、Fe 遇浓硫酸、浓HNO 3发生钝化,所以浓硝酸可盛装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④ 王水是指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而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溶解极不活泼的金属铂、金等。

⑤ 浓HNO 3和C 反应方程式为C 。

【典型例题】

① 在下列变化中,能表明硝酸具有氧化性的是(B )

A .能使石蕊试剂变红色 B .能跟Ag 反应生成AgNO 3

C .能和碳酸钙反应 D .能和Fe 2O 3反应生成Fe (NO 3)3

② 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D )

A .把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B .把硝酸银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C .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D .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三、氨和铵盐(主题6—17、6—18、6—19) 1.氨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 H H

电子式H H ,结构式。

(2)化学性质:

① 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NH 3·H 2O 是一元弱碱。

② 和酸作用:和HCl 反应的方程式为

会生成大量白烟(NH 4Cl 小颗粒),可用来检验氨气。

还可以用来检验氨气的方法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 3,检验NH 3 收满的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变蓝说明收集满。

催化剂④ 还原性:氨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方程式

2.铵盐

(1)溶解性: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 (2)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NH 4HCO 3 NH 4Cl (3++——△

注意:① 要反应生成NH 3必须有加热条件,否则只生成NH 3·H 2O 。

② 该反应的作用:a 、实验室制氨气;b 、鉴定或检验NH 4+。

③ 铵态氮肥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4)NH 4+的检验:取少量试样,加入NaOH 溶液,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气体,即含NH 4+。

【本章实验】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主题6—6、6—7)

1、制取氯气所用的药品

化学方程式为△

2中混有的HCl ;

3

4、D

5、E 中盛放的溶液是起的作用是,化学方程式为。 二、铜和浓硫酸反应

1、 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 2生成:

品红溶液褪色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硫酸铜生成:

装有铜片的试管中溶液变蓝;

写出大试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试管的管口部放有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棉花中通常是浸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写出棉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氨气的制取和收集:右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氨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上图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对流, 使收集的氨气不纯;

3、适当改变上图所示的装置后,也可用来制取和收集氧气。

改变的方法是发生装置改为固液不加热装置,向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4

5


相关内容

  • 高一必修一化学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总结与习题(含答案)
  • 金属铁及其化合物 1.Fe 铁 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因氧化而带黑色,能被磁化(被磁铁吸引),溶于非氧化性酸产生氢气 2.Fe 水溶液呈浅绿色 ⑴ 与碱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 + 2OH = Fe(OH)2 ↓ 4Fe(OH)2 +O 2+ 2H2O = 4Fe(OH) ...

  •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练习题及答案
  • 高一练习题 1.设集合A ={x|2≤x<4},B ={x|3x-7≥8-2x},则A∪B等于( ) A .{x|x≥3} B .{x|x≥2} C .{x|2≤x<3} D .{x|x≥4} 2.已知集合A ={1,3,5,7,9},B ={0,3,6,9,12},则A∩B=( ) A ...

  • 高一化学(必修1)期中考试试题_免费试卷当知网
  • 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1)期中考试试题 温馨提示: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考生号填在答题卡上. 2 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上,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或喱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3 考试时间:100分钟 必答题总分100分,延伸拓展题20分 ...

  • 高一寒假作业合订本
  • 篇一:科学教育出版社高一寒假作业答案(精编版) 高一 寒假作业合订本 部分参考答案 语文 第一部分 1. b 2. a 3. c 4. 满月的状态 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状态. 5. a 6. a 7. b 8. 对少女时尚的 装束打扮感到不满,她不要盲目追逐时尚. 9. (1) ...

  •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考试试卷
  • 广州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 命题人:高一化学备课组 2016.04.28 本试卷共8 页,24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 ...

  • 高一必修1期中化学方程式以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试题及答案
  • 化学方程式以及离子方程式 班级____ _ 姓名 _________ 注意: 第一步.写出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变化, 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第三步.能写出离子方程式的请写出. 1.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色烟) 之后加水,可得蓝色溶液 2.Cl2 通入溴化钠溶液 3.Cl2 ...

  •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末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u-64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决定元素 ...

  •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圆梦教育中心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下列核苷酸中,在DNA 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 ) 3.a .b ...

  • 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方法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方法总 结 时间飞逝,转眼间新高一的孩子们将迎来第一个期末考试,那如何对化学必修1知识进行有效复习呢?化学必修1涉及到化学实验.化学计量及化学计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和元素及其化合物四部分重点知识,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基础.高效全面地开展期末复习也有助于接下来必修与选修内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