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松山六中 李清贤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识记、理解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品的情感,体悟作者博大胸襟和坚强斗志,培养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12月30日,严冬中的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蓄着八字须、面容消瘦、嘴里叼着一支烟斗的鲁迅先生来到无边的旷野上,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旋舞地飞雪,陷入沉思……18天后,散文诗《雪》诞生了。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读音,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把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勾画出来。

2、思考,作者写了那两个地方的雪景,从文中找一些词语概括两地雪的特点。(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

认读并积累课文字词。

三、朗读课文,品析美点。

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读的同时思考,

1、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突出各地雪景的特点的?

以“„„的雪„„你看„„”的句式说说两地雪的特点。例如:江南的雪充满生机,你看,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2、选读课文,选取你认为美的句子,进行批注,以“我认为„„美,美在„„”的句式展示你对语言的感悟。力争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示:可以从修辞、用词、描写角度等方面进行品析。)

3、总结:你从文章获得了哪些写作启示。

四、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读一读,品一品

品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中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了雪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她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的内核的精魂。是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精神力量。

读一读,议一议

你还能不能在文章中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讨论:作者以独特的笔调描写了两地的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江南的雪虽然滋润美艳,孕育生机,但没有经过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朔方的雪远如粉,如沙,决不拈连,蓬勃的奋飞。苍凉悲壮、雄浑壮观,拥有着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精神,所

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北国雪的由衷喜爱和高度赞美。

文章写于1925年岁首,当时鲁迅住在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反动势力猖獗,此时的北京正处在五四运动退潮后最黑暗的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一片寒冻之中。而此时的南方,国共两党已经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春暖花开。在对雪的描述中还蕴含这怎样的情感?

阅读鲁迅散文的特殊价值,就是帮助我们走近鲁迅的生命个体。这旋转而升腾着的,也是鲁迅的精魂„„黑暗的年代里他更渴望做北国的雪,即使孤独,即使死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不屈的精魂会不息地旋转而且升腾。

文章写于1925年的严冬,当时也正值中国革命的严冬。今天,祖国大地早已消逝了反动统治的坚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生活在暖春中的我们有该从先生的作品中汲取怎样的精神力量?

勇敢直面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做生活的勇士。

有一个人/是我精神的支柱/遇上困难与挫折/他给我浑身奋力,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 。鲁迅先生就像朔方的雪花一样,在晴天之下灿灿的生光,闪烁出一个灿烂辉煌的世界。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痛苦打击时,想想鲁迅,也许又会得到前行的力量。让先生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

五、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做过什么游戏?纷飞的大雪给你带来过怎样的遐想?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注意细节的描写,合理的展开想象和联想。)

六、课后作业

1、积累文中你认为美的句子、词语。

2、推荐大家课下读一读鲁迅《野草》中的《秋叶》、《好的故事》、《腊叶》等,感受作者写景背后深邃的思想。

《雪》教学设计

松山六中 李清贤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识记、理解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品的情感,体悟作者博大胸襟和坚强斗志,培养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12月30日,严冬中的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蓄着八字须、面容消瘦、嘴里叼着一支烟斗的鲁迅先生来到无边的旷野上,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旋舞地飞雪,陷入沉思……18天后,散文诗《雪》诞生了。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读音,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把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勾画出来。

2、思考,作者写了那两个地方的雪景,从文中找一些词语概括两地雪的特点。(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

认读并积累课文字词。

三、朗读课文,品析美点。

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读的同时思考,

1、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突出各地雪景的特点的?

以“„„的雪„„你看„„”的句式说说两地雪的特点。例如:江南的雪充满生机,你看,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2、选读课文,选取你认为美的句子,进行批注,以“我认为„„美,美在„„”的句式展示你对语言的感悟。力争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示:可以从修辞、用词、描写角度等方面进行品析。)

3、总结:你从文章获得了哪些写作启示。

四、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读一读,品一品

品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中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了雪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她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的内核的精魂。是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精神力量。

读一读,议一议

你还能不能在文章中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讨论:作者以独特的笔调描写了两地的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江南的雪虽然滋润美艳,孕育生机,但没有经过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朔方的雪远如粉,如沙,决不拈连,蓬勃的奋飞。苍凉悲壮、雄浑壮观,拥有着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精神,所

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北国雪的由衷喜爱和高度赞美。

文章写于1925年岁首,当时鲁迅住在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反动势力猖獗,此时的北京正处在五四运动退潮后最黑暗的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一片寒冻之中。而此时的南方,国共两党已经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春暖花开。在对雪的描述中还蕴含这怎样的情感?

阅读鲁迅散文的特殊价值,就是帮助我们走近鲁迅的生命个体。这旋转而升腾着的,也是鲁迅的精魂„„黑暗的年代里他更渴望做北国的雪,即使孤独,即使死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不屈的精魂会不息地旋转而且升腾。

文章写于1925年的严冬,当时也正值中国革命的严冬。今天,祖国大地早已消逝了反动统治的坚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生活在暖春中的我们有该从先生的作品中汲取怎样的精神力量?

勇敢直面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做生活的勇士。

有一个人/是我精神的支柱/遇上困难与挫折/他给我浑身奋力,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 。鲁迅先生就像朔方的雪花一样,在晴天之下灿灿的生光,闪烁出一个灿烂辉煌的世界。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痛苦打击时,想想鲁迅,也许又会得到前行的力量。让先生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

五、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做过什么游戏?纷飞的大雪给你带来过怎样的遐想?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注意细节的描写,合理的展开想象和联想。)

六、课后作业

1、积累文中你认为美的句子、词语。

2、推荐大家课下读一读鲁迅《野草》中的《秋叶》、《好的故事》、《腊叶》等,感受作者写景背后深邃的思想。


相关内容

  • 全国艺术设计类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和科研院所
  • 招生单位 院系所代码 院系所名称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 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4 设计艺术学 00 00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1 艺术学 清华大学 080 ...

  • 全国设计院名录
  • 全国的设计院名录即设计院大全 来源: 王红娜的日志 中央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中国民航机场 ...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模板
  • 学 号:06204134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填写中文题名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填写外文题名 (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姓 名 姓 名 职称 姓 名 职 ...

  •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   www.hainnu.edu.cn/licb 学习论坛 返回主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李 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当前的教学设计将向三个方 ...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 ...

  • 教学设计的发展
  • 教学设计的发展 [摘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对教学设计发展轨迹的回溯和总结,可 ...

  • 德国教育法相关的资料
  • 域外 教育发展研究2009.4 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笮杜惠洁 摘要: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德国教学设计理论诸流派共同构建出一整套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主要有:明持续性原则.可逆性原则.相互依存性原则.恰切性原则和可控性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与德国教育教学理论确性原则. 逻辑衔接完整,还为一线教师的 ...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体育教学 ...

  •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 附件二: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招 生 院 校及 专 业 省统考科目 科类计划数分数线 [0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方向)[02]影视动画(学制2年)[02]装饰艺术设计[03]广告设计与制作 [01]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方向)[02]人物形象设计(学制2年) [02]装饰艺 ...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课题研究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环节,习题教学直接影响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习题教学设计仍存在着与当今物理教育改革潮流不和谐的因素:习题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