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6年4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一、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目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的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不但要保证老百姓吃得饱,还要保证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体现。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确立了七个基本制度:

(1)政府统一领导,农业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强制实施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依法制定和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监督实施;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禁止销售。(3)防止因农产品产地污染而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4)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6)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发布制度。(7)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产地管理的规定

农产品产地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直接、重大的影响。抓好农产品产地管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禁止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认为不适宜特

定农产品生产的,应当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四、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规定

生产过程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义务作了如下规定:(1)依照规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防止因违反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2)依照规定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3)对其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其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不得销售。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的要求

逐步建立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制度,对于方便消费者识别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对于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都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于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规定:(1)对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在销售时应当包装和附加标识的农产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行标识。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附具检疫合格的标志、证明。(2)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3)销售的农产品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优质农产品标准的,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相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志。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依法实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是防止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进入消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后果的必要措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县级以上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由省级以上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予以公告,以保证公众对

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知情权。(2)监督抽查检测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检测机构承担,并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费用。被抽查人对监督抽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检。(3)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可以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查阅、复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4)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责令停止销售、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对责任者依法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6年4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一、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目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的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不但要保证老百姓吃得饱,还要保证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体现。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确立了七个基本制度:

(1)政府统一领导,农业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强制实施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依法制定和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监督实施;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禁止销售。(3)防止因农产品产地污染而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4)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6)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发布制度。(7)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产地管理的规定

农产品产地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直接、重大的影响。抓好农产品产地管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禁止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认为不适宜特

定农产品生产的,应当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四、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规定

生产过程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义务作了如下规定:(1)依照规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防止因违反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2)依照规定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3)对其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其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不得销售。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的要求

逐步建立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制度,对于方便消费者识别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对于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都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于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规定:(1)对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在销售时应当包装和附加标识的农产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行标识。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附具检疫合格的标志、证明。(2)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3)销售的农产品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优质农产品标准的,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相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志。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依法实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是防止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进入消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后果的必要措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县级以上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由省级以上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予以公告,以保证公众对

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知情权。(2)监督抽查检测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检测机构承担,并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费用。被抽查人对监督抽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检。(3)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可以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查阅、复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4)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责令停止销售、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对责任者依法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内容

  • 拘留与逮捕
  • 新质技监稽函„2010‟22号 关于印发新疆质监系统质量提升服务 进万企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州.市及米东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质量提升服务进万企"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新疆质监系统"质量提升服务进万企"活动实施方案,现 ...

  • 三包培训-GEELY汽车4S店汽车三包规定解读
  • 培训目的 清楚"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具体内容和含义.充分认识汽车"三包"规定的目的与意义,建立良好的应对机制,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 以汽车"三包"规定为契机,更好的规范汽车销售,维修服务流程,掌握执行"三 ...

  • 解读全国质检会议报告?:切实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
  • 1月9日,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今年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要求,全系统要坚决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提高供给质量,严守安全底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质量君为大家推送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系列解读文章,以飨读者.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共同探讨. 切实保 ...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农村工作主攻六大难点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农村工作主攻六大难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就会议传 ...

  •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解读
  •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解读 农村工作主攻六大难点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1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原文] ...

  • 新修订_食品安全法_分类解读_
  • 专栏专版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分类解读 新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被誉为"史上 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典的实施,必将对规范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等每一起事件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 ...

  • 三包法解读手册
  • 三包法解读手册 50问答 一.三包指哪三包 三包指产品的包修.包换(换车.换总成零部件).包退(退车) 二.为什么包修期限大于三包期限呢 三.销售方向消费者包换后可以要求厂家赔偿吗? 汽车三包法规定,发动机.变速器的主要零件的种类范围.易损耗零部件的种类范围及其质量保证期均由生产者明示在三包凭证上, ...

  • 四.解读药品批准文号
  • 四.解读药品批准文号 1. 怎样识别药品批准文号? 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药品,其实也如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是有一个身份证的,这就是药品的批准文号.药品批准文号是药品生产企业依法生产药品的合法标志.我们在买药时,要看清药品批准文号,无批准文号或批准文号标注有问题的药,千万不要购买和使用. 国家药品监督 ...

  •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解读
  • 2008年5月2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这次修订条例的背景是什么? 答:我国既是生猪生产大国,也是生猪产品消费大国,多数地区群众的日常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