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面对来自工作、生活、学习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沉重的压力导致人们情绪不良,学习效率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引发疾病等不良后果。那么,该如何面对压力,管理情绪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不良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告诉人们:人人都能管理好情绪,人人都能从容面对压力,需要做的只是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学会一些放松自己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人们就能平稳度过压力和情绪纷扰的难关,让疲惫的心灵从此充满激情与活力!
压力促进变化,变化带来压力。学会应对压力,轻松驾驭工作和生活。 人类大部分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吗?答案为“是”。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拥有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使我们身心健康,还能使事业成功。在彷徨失意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调整心态,从容应对压力呢?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一个目标得不到,可以继续努力,也应适可而止,可以用另一个目标来代替它。一个得体的小幽默,常常可以化解干戈的场面。 烦恼是自寻的,快乐是你的选择。过于敏感会导致人的情绪出现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而不要做情绪情感的俘虏。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不能只看一面,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地看,全面地看。
当代国人普遍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原因何在?据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变化快。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人们都要去适应它,适应不良就会产生压力。
二是竞争烈。我国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是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压力。
三是选择多。政治越来越民主,社会越来越宽松,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自由,选择多则冲突多,冲突多则烦恼多,这种选择冲突也是很大的压力。
四是欲望高。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温饱问题解决了,精神需要便越来越多,欲望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可见,压力未必是坏事,压力多是社会进步的另一种表现。
1985年和1986年,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从学业、语言到生活,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于是看了不少心理调节方面的书,并选修了相关课程,获益匪浅。回国后,深感许多人都有此需要,便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各地讲授压力与情绪管理课程,先是对大中学生讲,后来扩展到公司雇员及老板、党政军干部与官员,听众近百万人。
2007年5月,应中国教育电视台之邀,做客《师说》节目,主讲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共录制了12集,播放之后反响不错,索购节目光盘者众多。但光盘使用起来毕竟多有不便,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现将其转录为文字,结集出版。
在节目播放时,因为时间限制和其他考虑,内容有所删节,在本书中,我尽量恢复原貌,只在文字上做了少量调整和增删,但仍保留原汁原味的口语风格,使读者在阅读时能产生像听课一样的亲切感。在第12章“讨论与答疑”部分,补充了几个在各地讲课时听众经常问到的典型问题。文中专栏为电视台编者所加。因为书稿是根据口语讲授整理的,有些概念和提法可能不够准确和严密,所以在书末附上了我最近几年写的同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相关的3篇文章,供读者诸君参考。
还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涉及多个咨询案例,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在当事人身份及背景方面做了适当技术处理,请勿牵强附会、简单对号入座。
最后送各位朋友八个字:
阴阳辩证,内心和谐。
这是笔者自认为的全书精华,就算点睛之笔吧!
是为序。
郑日昌
2007年10月于浦东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1)
读者朋友大家好!欢迎阅读本书!
我是个心理学老师,但我并不是来讲心理学,而是要联系大家日常生活当中或者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来介绍调节或者管理好自己心态的方法。
人的心理包括很多内容,所以本书原则上讲可以说是纵横经纬、五花八门,涉及心理的各个方面。但是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本书重点讲情绪问题。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联系实际讲授一些心理学知识,能够有助于大家提高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讲情绪离不开讲压力。人是生活在压力之中的,没有压力,我们甚至无法生存。比如说到了高空,气压太低,就要出问题了。人是怎么出生的呢?是在高压下从妈妈肚子里边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压力促进变化,变化带来压力。大家都感到现代人压力越来越大,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急剧转型、急剧变化的年代。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大家都已经适应这种生活方式了,所以就没有感觉到多大的压力。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生活方式很少变化,基本适应了,只要没有大的天灾和战乱,便不会感到太大压力。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我们必须去适应它,如果适应不好,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经济基础的改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明显特征是引入竞争机制,职场、商场犹如战场,无论是升学、就业、职位、职称、婚姻、恋爱,乃至车子房子,处处都要通过竞争,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压力。
当然,除了经济基础的改变,竞争导致的压力,还有上层建筑的改变也会带来压力。市场经济要以高度的社会民主来保障,我们的政治体制也在改革。民主体制的不断完善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更多的选择自由,社会现在变得多元化,不像过去那样单一了。以前大家都说一样的话,穿一样的衣服,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当今宽松的社会赋予我们更多的自由,自由是好事情,但自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了你自由的同时,也给了你烦恼。
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面对和自身关联的事物,每个人都有多样的选择,但为什么说这种选择的自由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呢?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2)
对此大家可能觉得不好理解,不是越自由越好吗?一首著名的诗篇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争得自由,人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但自由真的来了,也会给你带来烦恼。为什么呢?因为你自由了,就要自己做选择,人没有选择的时候就没有冲突。像当年阶级斗争年代,说老实话我们都不大有选择,分配工作的方案一公布,让你去哪儿就去哪儿,不能讨价还价,你也不用动脑筋或睡不着,一切都由组织安排。甚至连婚姻的选择都有限,大家看过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吕丽萍扮演的那个角色的婚姻就不大有选择,当然那是特殊年代,早已经过去了。你看现在,不但择偶自主,就连婚姻形态都是多种多样,什么“单身贵族”,什么“丁克夫妇”,什么“单亲家庭”,什么“同居”、“分偶”、“同性恋”,等等,令人眼花缭乱。至于在职业和工作上面临的选择,那就更多了。
现在青年人感到迷茫,显得浮躁,就是因为他面临的选择机会太多。有选择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焦虑。冲突可以有多种。一种叫做双趋冲突,就是这个我也想要,那个我也想要,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打工挺好,下海也不错,你总得选一个。那你就琢磨了,我到底去哪儿呢?于是就要睡不着觉了。这叫做“双趋冲突”。还有一种叫做“双避冲突”。你两个都不想要,但是还必须得选一个。比如说前有狼后有虎,那怎么办?你不往前冲就得往后退,反正你得走一条,这个也有冲突,也有焦虑。还有一种叫做“趋避冲突”,就是你又想接近它、得到它,又害怕它。你看这东西很好吃,但是它烫手,又想吃又怕烫,这就是“趋避冲突”。咱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无论是升学择业、婚姻恋爱,甚至购物买东西,都在那儿翻来覆去地比呀挑呀,拿不定主意。比如,女孩子老觉得衣服不够多,老觉得没衣服穿,比来比去,穿这件穿那件,这个和那个搭配,那个和这个搭配,就是因为衣服太多了。像我们过去就两套衣服的时候,脱了这件就换那件,脱了那件再换这件,所以没有那么多焦虑冲突。但是现在打开衣柜,唉呀,翻来覆去地就是拿不定穿哪件衣服。这种选择带来的冲突也是我们当代人的一个很大压力。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2)
压力的具体表现主要是在工作方面,无论是科研开发还是生产销售,都要竞争。工作任务多,难度大,时间紧,人员少,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都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但是也有的人说,其实工作吧,我觉得没有那么困难,按我的能力完全能够胜任,就是人际关系太复杂了,实在让我伤脑筋,发出“工作好干人难处”的感叹。什么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朋友邻里关系,乃至夫妻亲子关系等,各种矛盾冲突,实在不胜其烦,搞得焦头烂额。比如一个领导同志就很有感触,他说我能管好几千人,对他们调动起来得心应手,一点不觉得费力,就是回到家里啊,对付不了我那儿子。
当然还有生活方面,比如说经济困难,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有的人刚刚参加工作,薪水比较低,一下子就成了“房奴”。此外,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或者发生什么倒霉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们压力的来源。
压力可以是重大生活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琐事。美国心理学家专门编制了测量人的压力水平的生活事件量表,按压力大小由1分到100分将各种生活事件排列成等级,其中多数为负性的消极事件,也有少数为正性的积极事件,如结婚的压力为50分。哎!怎么结婚也是压力啊?正当谈婚论嫁的读者,你看你结婚前就要琢磨,什么时候登记,到哪儿去照婚纱照,是买房还是租房,买房钱够不够,如何装修,买什么样的家具,在哪儿摆酒席,请哪些人,座位如何安排,更不要说婚礼当天了,乱哄哄的,所有这些对你来说都是压力,让你睡不着觉。
除了来自外界的客观压力,我们个人内心的欲望也能成为一种压力。一位大学老师因为没评上教授,憋气窝火导致心脏病突发,不治身亡。追悼会后许多人发出感叹:“咳!这个教授不当也罢,还是要长寿,不要教授!”欲望能催人奋进,也能带来痛苦。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我们在努力争取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满足。
不仅个人欲望,周围人的期望同样也是压力。天下望子成龙的家长,给无数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这里想再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自己心态我觉得还比较平和,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干部,心胸很豁达。他说他真的不大在意职务职称,只要干好工作,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就可以了,晋不晋级没关系。他自己没有那么大压力,可是周围的人给他压力,特别是他的太太。他太太是个医生,当初嫁给他,就是因为他这个人能力很强,很有发展前途,是只“潜力股”。他刚30岁就是正处级了,真是年轻有为啊!所以他太太嫁给他是抱有很高的期望的。令她失望的是自从结婚之后,他这个处长就不再晋升,而是原地踏步。太太就经常唠叨,有时候还骂他老陈醋(处)。哎呀,很难听啊,让他烦。他说最可气的连儿子也跟他妈妈学坏了。儿子学习很差,老是最后几名。他说儿子你也得努努力,也得进步进步啊!结果儿子回了一句:“你还说我呢,你进步了吗?老陈醋!”你看,连儿子都这样。所以亲人的期望也是很大的压力。
人们在压力面前,会有一种情绪反应,心理学上把它叫做应激,那么这种应激反应有什么意义呢?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3)
有刺激就有反应,对压力的情绪反应就是应激。应激反应有几个阶段:开始叫做警觉期,或者叫唤醒期,就是你对这个压力或刺激的关注。它可能是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也可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琐事,所有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力。首先我们要注意到它,压力来了
或事情发生了,我们要警觉、要唤起,要调动自己的能量。接下来就到了对抗期,就是你要来应对这些压力了。在应对的过程中,你要消耗能量,你的体力、精力会慢慢地消耗,到了一定程度,可能把问题解决了,压力也就排除了。但是也有的时候,压力持续的时间很长,你的能量不断地消耗,就到了第三个阶段,衰竭期。西方心理学对于职业枯竭或者职业倦怠研究得非常多,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可以看到一排排与此有关的书。这种职业枯竭或者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和人打交道的职业中,比如说医生、护士、教师、警察等,这些同人打交道的职业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更容易把能量消耗殆尽。人到了这种倦怠的时候,会有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生理上主要是出现一些躯体的症状,比如经常性的心慌、气短、头痛、头晕、失眠、血压升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甚至还会得病。在心理上可能情绪低落,变得烦躁、易怒;还可能意志消沉,成就感降低,变得不求进取;严重者甚至会变得冷酷无情、残忍、无人性,折磨虐待工作对象,如军人虐待战俘,警察折磨犯人,教师殴打学生等。
压力导致的这种情绪反应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危害你的身心健康,也能让你警觉,调动你的能量。人有强烈情绪的时候会爆发出一种力量,也就是说压力能够促进人努力。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5)
压力并不一定全是负面的,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完全可以变压力为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领会其中的含义呢?
20世纪60年代,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大庆“铁人”王进喜有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铁人对压力给予了正面肯定。几年前有一位先生带他儿子来找我做心理咨询,说他儿子整天打游戏机不学习,让我好好教育教育他儿子。通过和孩子的个别交谈,我发现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爸爸身上。这位先生是个老板,平时喜欢喝酒,有时喝高兴了,便对孩子说:“儿子,甭发愁,将来这楼房是你的,宝马车也是你的,银行里还有几百万,统统都是你的!”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怎么会努力学习呢?
天津有一位父亲与痴迷网吧、游戏机的儿子签订父子协议。父亲说,如果你考上大学我可以继续负担你的一切费用;如果你不想读书,那你到了18岁就要工作,就要走向社会,自食其力,我就不再负担你的生活费了,我以后老了也不用你来养。成都有一位母亲与热衷穿衣打扮、吃喝玩乐的女儿签订母女协议,约定每月固定生活费用,超支不管。这些孩子以为家长不过说说而已,连协议条文都不看,就把名字签上了,结果协议生效了。哎哟!气啊,恨哪!觉得爸爸妈妈怎么这么冷酷、这么无情啊,但是不行,得按协议执行。这一下压力来了,历经挫折磨难,最后这几个孩子都改变了,到电视台做嘉宾,他们这时候心里明白了,感谢爸爸妈妈,说当时如果不给这点压力,他们可能还在那儿鬼混呢。所以,人哪,还是需要有些压力的。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6)
当然了,也不是压力越大、越多越好。如果压力太大了,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就会出问题,就会被压垮,甚至崩溃。比如说有被气死的,有被吓死的,就是压力太大了。过强的压力也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事件,好事太好也能成为压力,乐极生悲就是例证。《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了举人当了官,这是好事,但是范进承受不了压力,喜极发疯,因为压力过强了。还有《岳飞传》中的牛皋,捉住了金兀术哈哈大笑,乐死了,估计不是心脏病突发,就是脑
血管发生了意外;而金兀术呢,被气死了,这都是压力太大了。
既然压力存在着双面功能,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我们该如何发挥它正面的积极功能,消除或者尽量减少它的负面危害呢?
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如斯指出,人们应对压力有两种策略,一种叫做问题应对,或者叫做应对问题。具体说来就是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把问题解决了,压力就消除了。比如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对于组织来说,可以通过发动群众、挖掘潜力、深入调查研究、采用先进技术来完成任务;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改进工作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来达到目的,这就是问题应对。又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那位“老陈醋”朋友,他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干工作,到了50多岁成了局级干部,他的太太再也不骂他“老陈醋”了,而是对他毕恭毕敬,小心伺候,每天回到家,茶水都给准备好了。我跟他开玩笑说,现在你压力没有了,你太太来压力了,因为你升官了,她怕一不留神,你把她给炒了鱿鱼。她应对的办法就是不再唠叨,照顾好全家人的生活,用温馨的家庭留住先生的心。
我的一个学生曾经调查过一般公务人员的压力来源,发现排在第一位的压力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角色期望,说白了就是职务升迁问题导致的压力。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干好工作,取得群众拥护,组织信任,这个职称职务问题就不难解决了。那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呢?有人说,差不多啊,有志者事竟成嘛!这句话很好,是真理,但不是绝对真理,只是在鼓励人积极上进、要立大志、要努力这一点上是对的,但是你不要全相信它。志要立,但有志未必成。成了更好,不成可以继续努力,但继续努力也可能继续失败,那总得适可而止,不要一根筋,一条道跑到黑。因为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还有许多超出我们掌控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如天时、地利、机遇等。其实接受失败有时也是一种必要的心态,我们不但要学会努力争取成功,也得要学会接受失败。
不断解决问题,努力争取成功,这只是应对压力的一个方面,我们还要学会另一种情绪应对,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既要不断地应对问题,又要不断地应对情绪,只有把两个应对都搞好,才能做一个心理健康、适应良好的人。情绪调整不好,不但直接影响你解决问题,更会影响你的健康。
好了,这一章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章讲情绪和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面对压力不但要学会问题应对,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么,情绪的好坏与我们的健康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敬请阅读下一章“情绪与健康”。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1)
上一章我讲了压力与应激,这一章我要讲情绪与健康。
首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人类能得多少种病吗?恐怕很难有人能够回答得非常准确。据医学专家们的不完全统计,我们人类可能得的病有70多万种。为什么叫不完全统计啊?因为世界上不断地产生新的疾病,就这些年我们听说的原来闻所未闻的疾病就有好多种,比如说像非典、禽流感,我们原来都不知道。不过大家也别害怕,谁也不会集天下疾
病于一身,把这些病全都得了,要真是这样,就该进吉尼斯世界大全了,遗体也就成了无价之宝。那么现在医学上对这些疾病搞清楚了病因的有多少呢?只有3000多种,一个小小的零头。其他的那些病到底是怎么得的,绝大多数还是在未知状态。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人们发现,其实好多病啊,和心理因素有关,尤其和情绪有关。我在这里想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用猴子做的试验。
人类大部分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吗?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美国心理学家用两只猴子来做实验,这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把一只猴子放在笼子里,将其双脚绑在铜条上,然后给铜条通电。通电后猴子很痛苦,但下肢绑上了,跑不掉,它挣扎,上肢乱抓,但抓别的地方都不管用,旁边有一个弹簧拉手,是一个电源开关,当然猴子并不懂,但是经过几次偶然拉动,它可能就知道了,一拉开关就不痛苦了。猴子受苦乱抓是本能,抓对了就是学会的行为,也就是建立了一个条件反射,以后只要一通电,它不抓别处,直接就拉开关来逃避电击。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一个二级条件反射。在它的前方亮一盏红灯,红灯是一个新异刺激,所有哺乳动物对新异刺激的本能反应是“探究反射”,朝向它,关注它,看一看,听一听,以便趋利避害,有好吃的就跑过去,有危险就跑掉,这是哺乳动物的一种本能。红灯是一个中性刺激,无利无害,可是把这个红灯和电击结合起来,它就有意义了。红灯亮后过几秒钟电就来了,猴子就要拉开关。猴子非常聪明,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用不了几次,它就知道了,这个红灯不是个好东西,它是个危险的信号,红灯一亮,它就要受苦,但是没关系,一拉开关就可以避免痛苦了。所以只要红灯一亮,还不等来电,它就拉开关了。这是一个二级条件反射,这个条件反射建立之后,预备实验就算完成了,下边开始正式实验。在它的旁边,再放一只猴子,每天把这两只猴子放在同一个笼子里边6个小时,这是模拟我们人类的工作时间,我们8小时工作制,开头、结束大概都做不了多少事,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也就6个小时左右,那就让这只猴子也体会体会我们人类上班是个什么滋味。这里我们再设身处地替猴子想一下。第一只猴子一进到笼子里边,就会高度专注,聚精会神,盯着红灯,不敢丝毫懈怠和疏忽,红灯一亮赶紧拉开关,但红灯不停地亮,猴子忙得不亦乐乎,非常紧张。旁边那只猴子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它不知道红灯的含义,只是觉得好玩,在那儿看热闹,东张西望,无所事事,无所用心。这个实验只做了20几天,第一只猴子就死掉了。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2)
我想请大家猜猜,它是因为什么死的。你会不会认为它可能疏忽了,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看好那盏红灯,所以被电击死了?不是!为什么呢?第一,电压没那么高;第二,这两只猴子是绑在同一根铜条上,也就是串联,电压是一样的,如果这只猴子忘记拉开关,通电了,那只猴子也跑不掉,因为是串联哪!但是那只猴子还安然无恙,活蹦乱跳的,可见不是电击死亡。我们可能还会想到,是不是那一只猴子有病,身体不好,它本来就该死的。也不是!科学家做实验,讲究的是严格控制条件,排除各种无关因素的影响,把其他条件控制住,然后看一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什么结果,这是实验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和做法。这两只猴子一只是实验猴,另一只是对照猴,精心挑选,严格匹配,完全对等,种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健康状况完全相同,在实验之前都做了严格的检查,是两只完全健康的猴子,都没有任何疾病。它们两个在笼子外边条件也一样,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因此方方面面都控制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一只猴子的很快死亡呢?
第一只猴子是因为什么死的呢?科学家发现,它死于严重的消化道溃疡,胃烂掉了,但是实验之前体检时,它没有任何胃病,没有溃疡,这就是说它的溃疡是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内新得的。为什么这只猴子得了溃疡而另一只猴子没有?别的条件全部都控制了,完全一样,唯一的不同是每天在笼子里的6个小时,第一只猴子要工作,它的责任重,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老担惊受怕,它的消化液和各种内分泌紊乱了,所以就会得溃疡。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当代医学把这种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叫做心因性疾病,又称心身疾病。医学模式发生了多次转变,古时候,人们认为得病是由于做了坏事,遭到老天爷惩罚,所以人要积德行善,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还有的人认为,人得病是鬼魂附体、妖魔缠身,或被狐狸精缠上了,所以就得病了,因此要请巫婆神汉跳大神,驱鬼。这都叫做迷信,不懂科学。有了科学,特别是有了医学,我们认为人得病,是由于细菌、病毒、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这叫生物医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医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认为人得病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但是现在医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当代的医学模式叫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人得病不只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同样能使人得病。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3)
有人可能会问,社会怎么会影响人的身体呢?我举一个极端明显的例子。“大革文化命”的十年浩劫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几个人写的一篇造党委反的大字报,还配了一篇社论,标题杀气腾腾,叫“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这一下北京的高校乱了,学生不上课了,造反去,揪斗黑帮、走资派、反动权威,学校乱哄哄的,天翻地覆,大家都晕头转向,人人自危。我当时是大学四年级学生,记得从6月到年底,半年时间,仅仅我所在的学校,就自杀了十六七个,跳楼的,上吊的,就像传染病一样,三天两头发生这种那种恶性事件,非常恐怖。这叫什么病啊?和生物因素毫无关系,显然是社会因素引起的。大家还记得2003年闹“非典”吧?SARS病毒,非常可怕。这时我们学校的人数已是我读书当年的好几倍,教师、学生,加上家属,也不过仅仅几例病人。可见“文革”猛于传染病。
当然,社会因素也是通过心理因素起作用。同样在那个动乱年代,为什么有人自杀,有人就能顽强地活下去?因为每个人的承受力不一样,而一个人的承受力又和他的性格有关。
通过以上规范严谨的实验,得出的结果充分说明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还互为因果。那么,不同性格的人,情绪管理的好与坏,在健康方面又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大家一定会奇怪,性格也和健康有关吗?关系大了!有两种性格的人容易得病。一种叫做A型性格,又叫冠心病性格,我这里讲的“型”和血型没有关系。那种急性子,争强好胜,爱着急上火的人,很容易得冠心病。A型性格的人其实有很多优点,在党政军干部和管理者中比较常见:一是成就动机很强,不甘落后,有上进心;二是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三是时间观念特强,办事绝不拖拉。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上进心,就爱和别人比,就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又怕别人嫉妒,又容易嫉妒别人;过分追求完美就会牺牲效率,而且老是不满意,就会烦恼;时间观念强,总是往前赶,就容易着急上火,
经常起急,就会加重心脏负担。在国外已经有量表可以检测这种性格,如果你是这种性格,那就一定要注意修身养性,否则冠心病迟早会来到你身上。
还有一种C型性格,又叫做癌症性格。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癌?那种性格发闷的人,有话不说憋在心里,或者有话不能说,长期压抑情绪,这种人容易得癌,所以叫做癌症性格。你看性格都和情绪有关系,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这是毫无疑义的。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4)
现代医学还发现,那些我们原来认为纯粹是生物学因素导致的疾病,也受心理因素影响,也和情绪有关。比如说感冒,是感冒病毒引起的,这个没有争议。但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为什么有人感冒,有人不感冒?当然这和每个人的体质、抵抗力有关系,但同时又和人的心理因素有关。学者们做过这样的研究,把感冒病毒提取出来,稀释后给一些自愿者注射,当然事前要签知情同意书,你了解我这实验的目的,你同意签字,然后要给一笔很高的报酬,要不然谁会参与实验呢?当然都要选那些身体好,年轻力壮的,老弱病残不能要,受试者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最后发现,虽然都注射了感冒病毒,但不是人人都得感冒,有人得,有人不得。什么样的人得?注射完了心态特别不好,后悔了的人。哎哟!听说感冒也能死人哪,我傻不傻啊,怎么没病找病啊?弄不好把命搭进去了。哎呀!可别感冒,可别感冒!后悔自责,担惊受怕,回去吃不下,睡不着,焦躁不安,结果怕什么来什么,这种人还非感冒不可。什么样的人不感冒呢?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开朗的,越想越高兴,这几百美元赚得多容易,不流血不流汗,最多流点鼻涕,我上哪儿赚这么多钱去!越想越高兴,吃得香,睡得着,结果反而不感冒。这个实验在好多国家做过,美国、英国都得出同样结论。几年前“非典”流行的时候,很多人都可能接触过SARS病毒,但并不是人人都得“非典”,得了也不是人人都死亡,除和体质有关外,和人的心态也有很大关系。
所以心理,特别是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情绪不好,内分泌紊乱,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失调,人就会得病。我们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任何一个器官系统都可能因为情绪不良得病。人类的几大杀手,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都和情绪有关,更不要说自杀了。
当然情绪不单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它更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你看所有心理疾病,比方各种神经症,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还有精神病里面的躁狂症、躁郁症等,表现出来的都是情绪问题,所以情绪和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除了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外,还有一类叫做身心疾病,就是由身体的问题导致心理的困扰,使心理出了问题。比方说检查出了癌症,这是躯体疾病,患者特别紧张,恐惧害怕,悲观绝望,这时心理上又出了问题。又比如残疾人,有的很坚强,很乐观,但是也有的会有自卑感,有的人甚至会因为自己长得不漂亮或者哪里有点小缺陷而烦恼不安。再比如整容,也会出现好多心理问题,鼻梁一会儿打开,一会儿缝上,有些整容纠纷,其实并不是手术失败了,而是受术者心理没有调整好,所以在国外整容前后一定要辅以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
人们常说:不同的性格导致不同的人生命运。而情绪管理的好与坏同样会导致人们身体状况的差异,会引起心身疾病或身心疾病。那么,如果人们因为情绪管理不好,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除了个人自我调节外,社会该怎样提供帮助呢?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5)
有了心理问题,除自我调节外,还可以求助专业人员,接受心理援助,就是现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在国外,有一种专门的心理学服务机构,叫做EAP,给企业员工服务或者给组织提供服务。E代表Employee,就是员工;A代表Assistance,就是援助、帮助;P代表Program,就是方案、计划。国内有的把EAP叫做员工援助计划。我觉得这个译法不是特别好,它不是一个计划,而是一种机制,一种服务系统,所以我喜欢把它叫做员工辅助系统,就是辅助员工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困扰、各种问题。EAP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专业性。EAP提供的是一种专业性的帮助,是由专家来解决心理问题。我们过去提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口号原来我们认为很好,看起来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你有了烦恼,都是因为私心杂念太多了,斗私批修就解决了,现在发现有一些是属于这个问题,但是还有大量的和政治、思想品德不大有关系。我们过去鼓励大家广泛地开展谈心活动,“一帮一,一对红”,其实这种做法有的时候有用,有的时候却会帮倒忙,因为你不懂,越谈越乱,把小问题给谈成大问题了,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因为你不专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很有学问的,实际上我们等于贬低了它,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很简单,是个人就会做,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现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专业化,也要学习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样问题会解决得更好。
第二是客观性。EAP是第三者,立场是中立的,跟组织内部人员没有利害冲突,所以大家信得过。
第三是安全性。EAP有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要保密要求,辅导内容不能随便传播,否则就是侵犯了隐私。而我们群众性地互相谈来谈去,那就难说了,今天跟你谈,明天又跟他说,最后搞得人人自危,互有戒心。
第四是经济性。通过这种EAP服务,能够帮助组织或企业理顺关系,激励士气,化解矛盾冲突,让人心情舒畅,增强凝聚力,从而能够提高效率,带来更多的利润。另外,把某些工作交给社会专业机构,企业自己可以减少编制,也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6)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用EAP来完全取代思想政治工作,而是要将思想政治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区分开来,该谁做由谁做。令人可喜的是我们现在也开始引进了这方面的服务,我的许多学生就在从事这种工作。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更多时候心理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也不一定要去请别人来帮助,我们可以自我调节,有了轻微的烦恼困扰,可以自己来化解,这是更重要的。如何自我调节,我们后面还要花更多时间来讲解。
情绪与健康问题,本章就讲到这里。情绪不但影响健康,还会影响我们的事业,这是下一章的内容。
只有调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自如面对工作和生活。那么,情绪的好坏与事业的成败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敬请关注下一章“情绪与事业”!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一只猴子的很快死亡呢?
第一只猴子是因为什么死的呢?科学家发现,它死于严重的消化道溃疡,胃烂掉了,但是实验之前体检时,它没有任何胃病,没有溃疡,这就是说它的溃疡是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内新得的。为什么这只猴子得了溃疡而另一只猴子没有?别的条件全部都控制了,完全一样,唯一的不同是每天在笼子里的6个小时,第一只猴子要工作,它的责任重,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老担惊受怕,它的消化液和各种内分泌紊乱了,所以就会得溃疡。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当代医学把这种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叫做心因性疾病,又称心身疾病。医学模式发生了多次转变,古时候,人们认为得病是由于做了坏事,遭到老天爷惩罚,所以人要积德行善,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还有的人认为,人得病是鬼魂附体、妖魔缠身,或被狐狸精缠上了,所以就得病了,因此要请巫婆神汉跳大神,驱鬼。这都叫做迷信,不懂科学。有了科学,特别是有了医学,我们认为人得病,是由于细菌、病毒、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这叫生物医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医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认为人得病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但是现在医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当代的医学模式叫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人得病不只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同样能使人得病。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1)
上一章我讲了情绪与健康,这一章我要讲情绪与事业。
情绪对我们非常重要,不但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它还能影响我们的事业。
首先它会影响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
能力。
这里我想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经常有一些很有趣很好玩的实验。一个大房间,请一些大学生做被试,事先签好协议,当然也适当给一些报酬。做什么实验呢?挺好玩的,被试进去就知道了,不过被试出来后不许告诉别人。一个一个进去,开始一切正常,等到实验人员走了,过了一会儿,突然一下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天摇地动,电闪雷鸣,就像要地震了,或者发生什么灾难了一样,非常突然,被试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紧张,恐惧,赶紧往外跑。这个房间有4个门,3个门锁死了,怎么都打不开,但是有1个门没有锁,可是被试不知道哪个门能开,哪个门不能开。被试非常恐慌,想跑出去,于是就推呀,撞啊,拉呀,拧啊,用脚踢啊。结果有一些大学生很长时间跑不出来,不能够脱离险境。一些高智商的大学生竟然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如果被试很镇静,很沉着,无非把这几个门逐一左边拧拧,右边拧拧,推一推,拉一拉,只要拧对了方向,一推就开,就像自家里门一样。但是有一些被试者在那儿推啊,撞啊,踢啊,拉来拉去的,有的门可能往左右两边都拧了,也推了拉了,而有的门他可能只向一个方向拧了,或者只推了没拉,或者只拉了没推,在那儿急啊,就像没头苍蝇那么乱撞。这是为什么?要是在正常情况下,被试
到这房间来,想出去,试几下就解决了。可是在那种强烈的刺激压力下,高度恐惧这种强烈的情绪,会让人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失去理智。因为情绪是一种弥漫性的反应,让理智、大脑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很简单的问题解决起来却会有困难。这个实验证明,过于强烈的情绪,如过度兴奋,过度紧张,会妨碍人解决问题。例如,有的运动员大赛前睡不着觉,有的学生考前焦虑,这种紧张会导致临场发挥失常。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便学不下去,心烦意乱,做事就不能够专心,烦躁不安,脑子很乱,就会影响效率。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2)
情绪不仅影响你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还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情绪不好,当然也包括性格不良的人,人际关系肯定不会太好。你很孤僻,很抑郁,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或者经常跟人发火,发脾气,要不然就不理人,整天苦着个脸,好像别人都欠了你的债,大家都不大会跟你很好沟通、交流,你的人际关系就不会好,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如果你这个人心态很平和,很豁达,很乐观,经常面带笑容,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国外有一俚语,“笑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当然这里说的不是空间距离,而是心理距离。无论你走到哪里,见了同事亲友,还是到了异国他乡,见了陌生人只要笑一笑,两个人的心就拉近了,不小心打扰伤害了别人,不一定说很多道歉的话,不好意思地歉然一笑,对方有时候也能谅解你。所以美国一个叫杰列文的心理学家说,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不能良好适应的尺度。你整天皱着眉头,阴沉着脸,说明你适应不良,特别是你的人际关系不可能太好。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一天当中没有笑一笑,你这一天就算白活了。
上一章讲了情绪影响你的身心健康,方才又讲了情绪影响你的学习工作效率,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当然还会影响到你的事业和前程。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固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按照国外心理学的研究,一个人成功不成功,智商的作用是一少半,更大的一部分是情商的作用。情商即EQ,又称情绪性智力,就是说你能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不能够理解别人的情绪,体会别人的心态,能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别人在情感上有效地沟通交流,用人本主义的说法就是通情的能力。通情的英文是empathy,不是同情,同情是居高临下的,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我同情你,但是我自己并没有感同身受。通情也有的叫做同感或共情,或者叫同理心,就是说设身处地,跟你一块来感受,我不但能够理解你,还能快乐你的快乐,悲伤你的悲伤。一个人有这种能力,就能和别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能够心心相印,这样的沟通是有助于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事业成功的。以前人们过多地强调了IQ即智商的重要,现在我们要更重视对情商EQ的培养,这对我们的成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变量。我们下边可以通过一些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先从古时候讲起。刘邦手下有个大将军叫韩信。韩信堪称是大丈夫,他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得很好,管理得很好。在当年还没有出道之前,他流落街头,不得志,竟然受一些小流氓、街头小痞子、地痞无赖的欺负,那些人捉弄他,侮辱他。有一个人说,你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本来是一个英雄豪杰,可那时还没有成功,他想不能为了痛快,为了逞一时之能跟这些小痞子斗,所以就宁可忍受,钻了过去。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受胯下之辱,这是他对自己情绪的一种调控,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因为他有这样一种情绪管理能力,最后才能成为大将军。有的时候我们说,站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也是一种情绪的自我调控,一种自我管理。
下边我们再举一些情绪管理得不好而影响事业成功的案例。比如大家很熟悉的香港著名
演员张国荣,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一下走向绝路了,是什么原因呀?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最后死于抑郁症。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3)
几十年前,我们中国乒乓球女队有一位选手非常棒。有一次她到日本参加世界比赛,当时大家对她寄予很高的期望,因为按照当时国内运动员的水平,她是一号种子选手,只有她有希望夺冠。按照她的实力,是有可能赢的,但是她的压力太大了,临比赛那几天心情特别紧张,就像学生的考试焦虑,烦躁不安,睡不着觉,怕万一打不好,失败了,对不起教练和组织的培养,对不起祖国和人民。这种心理负担太沉重了,最后出了什么事呢?就在临比赛前一天,她的胳膊受伤了,自称是被一个歹徒用刀给砍伤的。那就上不了场了。
这在当时变成一个政治事件。是不是有人看我们这个运动员太厉害了,因而搞个小动作下黑手啊?日本政府很重视,因为发生在它那里,它也觉得这件事情太严重了,有损其国家形象,于是警察厅介入了。但查来查去,发现没有歹徒,也没有凶手,而是她自己给自己砍了一刀,因为太紧张了,怕失败,但又不能不上。算了吧,我手受伤了,打不了了。你看这就是由于情绪没有管理好,没有调整好,压力没有应对好,最后不但影响了个人的事业、个人的成功,也影响了国家的形象和体育事业。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所以体育界后来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心理疏导。现在大家都懂得了,不要给那么多压力,什么祖国和十几亿人民在看着你啊,你这么一说啊,他的负担就重了,背上包袱了,想着,我可不能输。我们给运动员的责任太大了,好像赢了就是为国争光,那输了呢?就是给国家带来耻辱了。这个受不了啊!体育嘛,尽最大努力就行了,打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不要赋予那么多的含义,赋予太多了,运动员承受不起。有的教练员和领队不会做工作,好好打,你的亲人已经把电视机打开了。你说他的负担多重啊。
他想,我的女朋友在那儿看,我的父母也在那儿看,就放不开了。所以,除了个人调节,周边人还应该配合一下,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一种良好的氛围。
前不久我看到媒体报道,有一个大老板,企业家,拥有30多亿元的资产,但是他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因为抑郁自杀了,当然事业也就完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拥有30多亿元的家当怎么还会抑郁啊,他的钱花都花不完啊!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人并不是钱越多就越快乐,现在各地都在研究什么幸福指数啊,老百姓的满意度啊,列了很多指标,有很多测试的手段,看看老百姓现在快乐不快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那么多种指标,其实归纳起来啊,可以提取出两个主要的成分,两个大因素:一个就是你成功不成功,你的成就大小。
人取得的成功越大,成就越大,就会感到越快乐,越满足,越有幸福感。比如说你考上了大学,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或者你的行政级别高,当了局长、部长,或者你成为一个大老板,或者你考了第一,比赛得了金牌,或者你中了彩票大奖,这都是你的大成功、大成就,会有大的快乐和幸福感;就是打球、下棋、玩牌赢了,这种小成功、小成就,也会有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但幸福和成功的这种关系,对上面这个案例却没办法解释:他已经很成功了,30多亿元的家产了,为什么还会抑郁,还会不快乐,不开心?因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变量。如果将成功这个变量算做分子,就是你的成就,你的学历、职位、金钱与幸福成正比,那下边还有一个分母能抵消它的影响。
分母是什么?是人的欲望。你可能成就很大,但是你的欲望更大,你照样会不快乐。欲望是分母,与幸福成反比。我们经常讲,知足者常乐,有的人钱不多,学历、地位也不很高,但是活得挺开心,一天到晚连哼带唱,高高兴兴的,因为他没有那么高的欲望,所以他照样有幸福感,有满足感。
而人的欲望又和什么有关系呢?它同你的参照系,你在和谁比较有关系。你老跟成就比你大的人比,你就老不快乐;但如果你跟不如你的人比,你马上就很开心了。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我们要想有成就感、幸福感,一方面是努力争取成功,不断地努力,有所成就,会幸福快乐;另一方面是调整目标,降低期望,胃口别那么大,这样也会有幸福感,有满足感。
我是一个心理学专业杂志的副主编,最近刚刚审过一篇论文,因为是盲审,所以不知道这是谁做的研究,我觉得这个研究很有意思,紧密结合当代现实。作者在我国西部一个贫困落后地区调查了党政公务人员、文教卫生人员、城里打工人员和乡下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按照人们设想,应该是党政公务人员感到最幸福、最快乐,文教卫生人员也应该感觉不错。结果却不是这样。调查发现,这几类人里边,最满意、最有幸福感的是在县城里打工的农民。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他们会感到幸福呢?因为他们和村里那些没出来的农民来做比较,进城打工赚了钱,回家盖了房,买了拖拉机,骑着摩托车回家,花钱比别人大方,于是特有幸福感、满足感。这就给我们一种启发,要想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让大家更快乐、更满足,可以从两个渠道入手,一个就是努力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增加广大群众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这样老百姓就会感到幸福快乐。但是光这一手是不够的,很可能经济发展了,收入也提高了,但是还照样不满意,“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也是可能的,因为他和别人比还是觉得不满意。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该引导老百姓,包括学生、公司雇员、工人、农民、市民等广大群众,要学会比较,欲望要适可而止,或者改变一下参照系,不要老跟那高的比。你看过去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我们虽然很穷,但老百姓通过忆苦思甜,与旧社会那么一参照,就觉得挺满意了。那么我们现在呢,也不妨回忆回忆改革开放之前,哎哟,那个计划经济啊,什么都要票,就那么几两肉啊,还得排大队,粮食也不够吃,布票只够买几尺布。
而现在,改革开放多好啊!彩电哪,冰箱啊,过去谁见过啊?现在,手机人手一部,真的太幸福了!我自己就经常这样比,不但比经济,还比政治。过去阶级斗争年代,说话也不自由啊,动不动就挨批判了。那个斗争哲学啊,一会儿批斗这个,一会儿批判那个,你看现在多宽松啊!我可以讲我自己的观点,我的看法可能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央的精神,但是可以畅所欲言,直抒己见。你看这样一比,无论从生活水平上,还是社会氛围上,我都觉得特别的满意,因而我个人非常有幸福感,每天都感到快乐开心,兴致勃勃地工作,在事业上继续发挥余热。可是也有的人或者整天牢骚满腹,或者终日闷闷不乐,事业上当然会一事无成。我在网上看到,从1980年到2005年初,刚好25年的时间,国内有1200多个企业家自杀。这里说的是企业家,不包括那些小商小贩,这些社会的精英、高智商者,你看就是因为没有管理好情绪、调整好心态,而影响了事业前程,甚至断送了宝贵的生命。
这里我再归纳一下,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当然还会影响我们的事业和前程,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和睦,更会影响我们社会的和谐安定。我们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很重要的是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和谐。人和人之间要想和谐,首先我们每个人内心要和谐,心态要平和。内心平和了,你才能够和家人、和同事、和上下级、和陌生人和谐相处。不但人和人的和谐,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其前提也是内心和谐。你看,有的年轻人背心上写着“别理我,烦着呢”!因为心情不好,小孩子就去揪花或把青蛙撕裂,大学生往狗熊身上倒硫酸,研究生用针扎猫的眼睛,女青年用高跟鞋踩小猫,他们和动物、植物都不能和谐,怎么能同别人和谐。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讲和谐,不但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从我做起,从心开始。只有从我们每个人内心开始做起,调整好心态,管理好情绪,和谐社会的构建才真正能够落实,而不会只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这一章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从下一章开始,我们要讲如何调整情绪了。
拥有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使我们身心健康,还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可在现实生活中,不良情绪经常影响和干扰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在我们精神彷徨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调整心态,从容应对压力呢?请看下一章“宣泄与转移”。
宣泄与转移
前面两章我们讨论了情绪和健康、情绪和事业的关系。情绪对我们既然这样重要,那我们当然应该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这一章开始,我们要系统地介绍一些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方法。先讲两种方法,重点讲宣泄与转移。
为了避免空洞的说教,讲一些乏味的概念和条条,大家不好掌握,没法操作,也记不住,我想先讲一个咨询的案例。读者中可能年轻人比较多,咱们就讲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好多年前,我接待过一个小伙子,男的,大学四年级了。到我这儿来,愁眉苦脸,眉头紧锁,看起来非常痛苦,耷拉着脑袋,不大说话。他觉得烦,觉得没意思,活得没劲,痛苦之极。我就问他,你从小就这样吗?那当然不是了,小时候不这样,小学中学都还不错,那时候就是学习。我又问,那你刚上大学的时候就这样了吗?那也不是,刚来北京的时候还是挺高兴的。考到北京,进了重点大学,还是挺高兴的。后来谈着谈着,我发现有一个转折点让他心情变坏了。就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上同学集体出去郊游,到北京郊区去爬山。大家都高高兴兴,班上有一个女孩儿也去了。我就问什么样一个女孩儿,你给我说说。哎呀,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挺苗条,挺漂亮,而且能歌善舞,特活泼开朗,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儿。这个女孩儿呢,蹦蹦跳跳,一不小心就把脚给崴了。我们故事中的这个大学生呢,是一个很朴实的小伙子,外地的,从乡下考过来的,很乐于助人。他看见了,就问女孩儿,你怎么了,啊,脚崴了,那我来背你,我把你背下去。但这个女孩儿拒绝了,对此他也没在意。可是,过了一会儿,班上另一个男生来了。那个男生是个帅哥,女孩子们心中的白马王子。他也问女孩儿怎么了。噢,脚崴了,我来背你。结果,这个白雪公主啊,就高高兴兴地让这个白马王子给背下去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遭遇情感上的挫折。面对情感挫折,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调节情绪、应对压力呢?
通常,我在给大学生讲课的时候,讲到这里时,要让他们马上闭上眼睛体会体会,即通情。此时此地如果你碰到了这么一个尴尬的场面,你会有何感受,体会一下。本书读者,不管男生女生,你们也可以闭上眼睛体会体会,就是你碰到了这种场面,或者类似的情况,是一种什么感受。你可能会觉得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她愿意让谁背就谁背,反正我尽到心意了,那她不让我背拉倒嘛!但是也有一部分年轻人,闭眼体会说,我碰到了还真会觉得不舒服,挺别扭,挺窝火的,反正浑身不得劲,不痛快。很多年轻人都会有这种感受,甚至曾经还有一个大学生,可能是那种非常内向的,他连站起来表达的勇气都没有,悄悄传上来一张纸条,我相信这张条子不是开玩笑,是真的。他说,老师啊,这种事情挺伤人的,越想越觉得这个伤害实在太大了,如果真要是我碰到这种事啊,我可能就活不了了。我相信他不是开玩笑,如果开玩笑会说,老师啊,要碰这事我跳楼了!我不拉他,我知道他是说着玩儿的,他不会跳,因为那是开朗的人。但那种连站起来说的勇气都没有的人,要真碰上这种事,简直就没法活了!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当时就没心情玩儿了,闷闷不乐。回来后老想,为什么我要背不让,而他要背就让背了呢?自己就找原因,自己长得不如人家,人家个高,小伙子帅。其实,故事中的主人公长得也不难看,个头不矮,结结实实的一个小伙子。哎,他觉得自己长得不如人家,人家大高个儿,自己显得矮一点;人家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卡拉OK,什么都会,自己笨手笨脚,呆头呆脑;人家是大城市来的,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读书多,知识渊博,古今中外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啊,《高老头》啊,都读过;还特会侃哪,侃起来一套一套的,别人插不上嘴,只能傻愣愣地站在一边听。这些,这个乡下小伙子不知道,因为没读过,在家里就只是念那些中小学课本,别的一概不知道。他然后又想到,人家小伙子不仅长得帅,兜里钱还多,还经常请女孩看电影,出去撮一顿,而他自己囊中羞涩,家庭困难。哎哟,还是外地的农村户口,将来考研究生也不大有希望,留北京又很难。后来越想越多,考到北京来上大学原本挺高兴的,别的同学也很羡慕,可是一年之后,回家老同学聚会,有上大学的,也有没上大学的,本来他应该洋洋得意,令人羡慕啊。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班上原来那些学习很差的,根本就考不上大学的人,现在做生意,成为小老板了,成为大款了。人家张罗着请客,争着买单,请请这些大学士。穷学生反倒自惭形秽,不敢跟人家比。然后大家就聊起来了,你在哪他在哪的,你们现在学什么,将来毕业了干什么啊,能留北京吗?留北京比较难,户口很难解决。哎,留不了北京可以回来嘛!不过你们大学生啊,回来可能也不大好找工作,没关系,实在没地方了,到我公司来,我知道你这个当年咱们班的佼佼者啊,很聪明的,你到我这儿来好了。我们这个小伙子对我说,哎哟,听了怎么那么别扭呢!当年我是学习好的,他是学习差的,将来我大学读完了还得给他打工,唉!他越想越觉得大学上得不得劲,什么都不如别人。出国外语不行,考研究生可能也考不过人家,留北京还留不了,找工作又有困难,回去还得给原来他不放在眼里的人打工去。越想越没活路了,觉得活着真没劲哪。所以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也不理人,也不上课,就那样精神委靡着。
我让一些大学生讨论这个案例,当然我要替故事主人公保密,不能说他是哪个大学的,叫什么名字。我有时采用工作坊的形式。工作坊的英文是workshop,这是在西方国家流行的
一种教学培训方式,就是大家一起做,共同参与、互动、体验。我通常是先让大家闭上眼睛,体会体会,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会有何感受。有的人就说了,嗯,碰到这种事情很不舒服,挺别扭的。心情不好了,烦恼了怎么办?有的人说,不行,得找人说一说。你看,这就是一种调节,它叫什么呢?叫宣泄。人有了情绪一定要表达出来,当然好事我们愿意告诉别人,像这种事情有时候可能憋着。我前面曾经讲过,压抑情绪的人是要得病的,弄不好会得癌,当然也可能得别的病。把心事说出来,表达出来就不压抑了。跟谁说?信得过谁就跟谁说,跟谁说安全就跟谁说,父母亲人、兄弟姐妹、好朋友、老领导都可以。只要说了不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听者也不会嘲笑你,还给你一种安慰,或者他肯听你说,这就好了,说出来心情就会舒服一些,这叫做倾诉。要倾诉,需要有听众,要有倾听者。但是有的时候,这不容易实现,人们都很忙。大家读过鲁迅的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一生坎坷,遭遇很多不幸,丈夫病死了,儿子也被狼吃了,对她打击很大,产生情绪问题,心理学上叫做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时候她是需要倾诉的,要对人说,很可惜那时候没有心理咨询,没有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而且她也没钱,所以她就跟周围的人说,见谁跟谁说。哎呀,我只知道冬天有狼,不知道夏天也有狼„„开始人家还听,可是后来大家都听烦了,她的故事已经不新鲜了,一见她就躲。你看没人听了,她的心理问题就加重了,所以最后落成悲剧。因此,倾诉需要有听众。
倾诉,作为人们双向交流常常采用的方式,不仅要求有倾诉者,更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倾听者。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合格的倾听
者呢?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7)
我在美国曾看过一个有趣的小段子,说有一个人哪,半夜12点多钟了,刚要睡着,突然听到电话响,他很恼火,这深更半夜的,谁这么没礼貌啊?他想一定有急事,否则不会半夜来电话。拿起电话一听,对方是个女的,还很陌生,他就说对不起,您是哪位啊。那边说你先别问,你听我说,接下来就骂她的丈夫,忒不是个东西了,夜不归宿,又跑到哪个狐狸精那儿鬼混去啦。她在电话中把她丈夫骂得狗血喷头。这边接电话的人呢,他想她一定是个熟人,就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中一个一个检索,这个不是,那个也不是,一边哼哈应着,一边听她讲,一边想她是谁,因为他怕她是熟人而他忘了,让人家觉得不礼貌,所以他一直在听。听了很长时间,这个女的呢,也讲得有点累了,要喘口气了。他说,对不起,我实在没想起来,您是哪位啊?结果对方说了,你不认识我,你说我这话能跟熟人说吗?这是家丑啊!谢谢你能听我讲完,我实在憋得难受,要不然心理烦,折腾,睡不着觉,说完了后半夜还能睡两个小时。这就是说,我们有时候需要有人去听。我们每个人自己有了烦恼可以找人倾诉。为了让大家都有倾诉的机会,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好的听者,但这方面也是有教训的。
有一个女研究生甲,到我这儿来做咨询。她说她非常痛苦和后悔。她有一个舍友乙,性格比较内向,比较孤僻,不大有朋友,不怎么和别人交往,只是和她关系还不错,比较谈得来,有什么话就跟她说一说。有一天乙问甲:你有空吗?我想跟你聊聊。甲当时正在紧张地备考托福,因为几天之后就要开考了,正在那儿昼夜做题。甲就说,过两天,等我考完再陪你聊。第二天,乙又说,我特别想跟你聊聊。甲还是说过几天考完托福一定陪聊,一定!一定!可第三天那个女生乙自杀了。哎哟,甲痛苦,内疚,自责,充满罪恶感:我怎么那么自私自利啊,我这个人怎么活到这份儿上了,怎么见死不救啊?我们的身边有的时候会有人发
出这样一些信息来,我们一定要给予关注,让他们有倾诉的机会。
倾诉,即说出来,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宣泄方法。若一时找不到倾诉对象或者羞于启齿,不好意思对人说,也可以写出来。写信,是对别人倾诉;写日记,是自己对自己倾诉;写博客,既是对别人倾诉,也是对自己倾诉,都可以表达情绪。
我们要经常给他人和自己一个倾诉的机会,来宣泄心里的郁闷。但是,在没有倾诉机会的时候,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进行自我调节呢?
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哭一哭,当然笑一笑也是可以的,高兴了就笑,悲伤了就哭,痛哭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有人说,流眼泪是女孩子的事情,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哭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哪!要咬住牙忍住泪,把眼泪往肚子里咽。那是不符合心理卫生、生理卫生的。眼泪有什么功能?第一,润滑,眼球叽里咕噜转,泪腺不能堵塞,一堵塞了眼睛就干涩,很不舒服;第二,冲刷,灰尘迷了眼睛,眼泪出来了,冲洗一下;第三,排毒,人有了强烈情绪的时候,体内会有一些生理的反应,会有一些化学物质分泌出来,比如说肾上腺素等,这些东西分泌出来是有意义的,可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变得急促,肠胃停止蠕动,消化腺也不再分泌,这是在调动能量,让你爆发出一股巨大的力量,天兵怒气冲霄汉,横扫千军如卷席!这时候你的血小板增加,为什么?血小板是负责凝血的,你说不定要搏斗了,让你血流得少一点。在战场上,正在冲杀的时候不大流血,因为那时候人有大批血小板抑制流血,这是一个自动调节过程。即使不搏斗,逃跑也可以,狗急跳墙就是一股爆发力。但如果你既不搏斗,又不逃跑,也没有其他行动,可是这种情绪反应的化学物质分泌出来了,能量不释放,物质不分解,留在体内慢慢就有害你的健康了,就成为有害的毒素了。但是没有关系,人有一种自动调节功能,可以通过眼泪把这东西排出去。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8)
何以见得啊?专家们化验过眼泪,风吹沙迷了眼,眼泪淡淡的,就是水分,冲刷一下。但是人特别悲伤痛苦的时候,流的眼泪咸咸的,里边有大量的有机物。是什么东西?就是那时候体内分泌出来的那些化学物质,通过眼泪排出去了。所以该哭就得哭,哭不应该是女孩子的专利。有一首歌唱得好,“男人哭吧不是罪”!世界上的男人比女人要命短,大概至少短五六年、七八年。为什么?首先是遗传基因,可能也有后天的原因。心理学找出两条,一是男人有话不爱说。平均来讲,男人的话没有女人多。你看那爱唠叨的,往往是妈妈。当然男人碎嘴的也有,让人讨厌,说怎么婆婆妈妈,像个老娘们儿,这就是骂人了,很难听的话啊!这说明女人话多大家认为很正常,而男人就不行。二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没有女人爱哭。著名医学专家洪昭光还加上两条,一条是男人有病不爱看,男人不大喜欢上医院,有点头疼脑热自己忍着。还有一条是男人有家不爱回,老夜不归宿,当然有的人是工作太忙,另当别论。如果你不是那么忙,却老是找借口不回家,就要影响寿命了。近年来,我经常给一些领导干部讲课,有一位女领导同志又补充了一条。她说,还有一条唉,你们男人哪,有活儿不爱干。你看我们,不管当什么官,当什么长,回到家了该做饭做饭,该洗衣服洗衣服。你们回到家了,一杯茶一张报,不爱动,当然要短命了!我再归纳一下,男人有话不爱说,有泪不轻弹,有病不爱看,有活不爱干,有家不爱回,这5个别占全了啊,要占全了寿命会受到影响,提醒各位男士们要注意了。这是说心里苦闷可以哭一哭。
哭泣作为自我调节的一个方法,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除了哭泣
之外,人们还有没有其他自我宣泄的方式呢?
有的时候说啊、写啊,都不能够让人体的能量释放。我们还可以在必要时喊一喊。国外有一种喊叫疗法。现在年轻人普遍流行的一个词汇是郁闷,憋得难受,那么可以像国外那样参加一个小分队,有人带着你到山谷、草原、河边、森林、公园或者是大海边教你怎么喊。要领是:腹部发声,胸腔扩展,口要张大,啊—啊„„,像唱歌、唱戏练嗓子那样,配上动作。我在国外看到过,在这儿简单介绍一下。其实就是几个音反复变化组合。我介绍一种最简单的:啊—噢—哈—哄„„,其实也可以比这更简单,啊哈!啊哈!啊哈哈哈!就这样喊一喊,喊完了是挺舒服的,不那么郁闷了,所以像方才我说的那个被崴脚女孩拒绝的男生,除了可以找人谈一谈,也可以喊一喊嘛,在山上喊一喊,喊完了不就不那么堵得慌了吗?这叫做喊叫疗法。当然注意不要妨碍别人,不要扰民,任何一个方法都要使用得当。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9)
除了喊一喊,有时候如果实在气得难受,也不妨骂一骂,但是绝对不要当面骂人,当面骂人只会加剧矛盾冲突,带来不良的后果。在讨论崴脚那个案例时,有一个大学生说,老师啊,碰到这种事情憋得难受,我得骂人。我问,你骂谁啊?他说,骂那俩!我说,哪俩?他说,那背人的和被背的我一块骂。我说,你当面骂吗?嗯,不会!还不至于那么没教养,回去骂,当着我的哥们儿骂。我问,那你骂什么呀?也不能骂什么太难听的,骂他们不要脸!我说,我没听懂啊,她让他背了,他俩都不要脸,如果让你背了呢?你们俩就都要脸?!他笑了,说老师我知道骂人不对,不过我就这脾气,不骂我憋得难受。我说,那你这几个哥们儿必须都是铁哥们儿,不会出卖你,但是有时候很难保证,你俩关系不错,他和他(背人的)关系也不错,告诉对方了,你们俩(背人的和被背的)怎么回事,某人怎么骂你们俩不要脸!结果人家学那秋菊打官司,不依不饶地让你给个说法:我们怎么不要脸了?所以,这骂人哪,最好不用,要用的话只能在心里骂,偷偷骂。我有位朋友,是一位美籍华人心理学家。他说,他有一种调节方法,叫三字经疗法,气急了就骂TMD(他妈的)!鲁迅有篇杂感,题目是《论“他妈的”》,说这是中国的国骂,洋人当然听不懂。不过现在懂中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这位朋友骂三字经,也不敢随便骂了,只能回家骂骂而已。法国球星齐达内被人骂姐妹都用头撞对方,你要是骂人家娘,人家非跟你玩命不可!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10)
除了骂一骂,有的时候还可以摔一摔,打一打,比方说拍拍桌子。夫妻吵架,你摔盘我摔碗,摔了再买,但这有点浪费。如果你想节约,可摔塑料制品。或者如果对方爱摔东西,你可经常送他些小礼物,什么小狗熊啊,小布娃娃啊,都是毛茸茸、软乎乎的,随便摔吧,摔完了一复位就行了!这就提供一个发泄场合,变得合理经济。但是不能够乱来,摔摔打打啊,要分时间地点场合,不能乱摔。像苏联赫鲁晓夫,身为国家元首,到了联合国,人家不听他的,他气急了,把靴子脱下来了敲桌子,被记者拍照,有损国家形象,到联合国来撒野,太没教养!你看这就不好。2006年北京的一个国家部委机关发生了一个悲剧。“五一”长假期间,一个年轻干部同媳妇吵起来了,小夫妻吵着吵着就摔东西,你摔我也摔,不知道是谁,把刚出生两个月的娃娃从6层楼上给扔出去了,这就是胡发乱泄了。
所以,我这里说的宣泄,是合理地发泄,不是胡来。你动刀子捅人,你去打架,乱摔乱打,这都不行!为了让它合理,社会可以提供一些场合。国外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不但有心理诊所,还有聊天公司。企业还有情绪发泄室,内有老板的塑像,塑料的或橡胶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社区还有运动消气中心。据说法国巴黎就有好多家,里边的东西都是软的,沙发垫、席梦思、被子、褥子、毛巾、枕头,随你摔打,喊哪,叫啊,小伙子翻跟头打滚啊,女孩子拧毛巾、掐枕头啊,都可以把气出了。还有什么苦恼人热线、孤独者电话,什么生命线(lifeline),1960年美国就开始建立了,最早出现在洛杉矶自杀预防中心,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
咱们老百姓当中,也会因为各种原因生气,社会应开辟相应的渠道,让人合理地宣泄,比如引进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现在,一些大学、中学不但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还建立了情绪发泄室。以后也可以建立运动消气中心,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可以大力发展。
宣泄情绪还有什么别的途径吗?
以上讲的都是宣泄,除了宣泄之外还有转移可用来调节情绪。转移就是让你走出来,把注意力指向别处,别老在那里想来想去的。转移的方法很多,你去找人聊聊,看看电视、电影啊,听听音乐,看看武侠小说,打打球,逛逛公园,旅游,钓鱼,学习集邮、书法、字画、栽花、养鸟,这些业余爱好不但有助于修身养性,还可以帮助摆脱烦恼。女同志逛街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女同志还经常做家务或带孩子出去玩,她们的调节方法比男性要好,男性动不动就抽烟,要不就喝酒,既费钱,又对身体没好处。
心理调节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宣泄与转移就讲到这里。我们下一章将继续介绍其他方法。
宣泄与转移是调整和疏通郁积在人们心中的不良情绪,确保人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调解情绪、面对压力,我们还有其他有效的解决方法吗,这些方法又是什么呢?请看下一章“代偿与升华”。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面对来自工作、生活、学习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沉重的压力导致人们情绪不良,学习效率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引发疾病等不良后果。那么,该如何面对压力,管理情绪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不良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告诉人们:人人都能管理好情绪,人人都能从容面对压力,需要做的只是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学会一些放松自己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人们就能平稳度过压力和情绪纷扰的难关,让疲惫的心灵从此充满激情与活力!
压力促进变化,变化带来压力。学会应对压力,轻松驾驭工作和生活。 人类大部分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吗?答案为“是”。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拥有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使我们身心健康,还能使事业成功。在彷徨失意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调整心态,从容应对压力呢?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一个目标得不到,可以继续努力,也应适可而止,可以用另一个目标来代替它。一个得体的小幽默,常常可以化解干戈的场面。 烦恼是自寻的,快乐是你的选择。过于敏感会导致人的情绪出现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而不要做情绪情感的俘虏。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不能只看一面,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地看,全面地看。
当代国人普遍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原因何在?据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变化快。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人们都要去适应它,适应不良就会产生压力。
二是竞争烈。我国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是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压力。
三是选择多。政治越来越民主,社会越来越宽松,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自由,选择多则冲突多,冲突多则烦恼多,这种选择冲突也是很大的压力。
四是欲望高。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温饱问题解决了,精神需要便越来越多,欲望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可见,压力未必是坏事,压力多是社会进步的另一种表现。
1985年和1986年,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从学业、语言到生活,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于是看了不少心理调节方面的书,并选修了相关课程,获益匪浅。回国后,深感许多人都有此需要,便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各地讲授压力与情绪管理课程,先是对大中学生讲,后来扩展到公司雇员及老板、党政军干部与官员,听众近百万人。
2007年5月,应中国教育电视台之邀,做客《师说》节目,主讲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共录制了12集,播放之后反响不错,索购节目光盘者众多。但光盘使用起来毕竟多有不便,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现将其转录为文字,结集出版。
在节目播放时,因为时间限制和其他考虑,内容有所删节,在本书中,我尽量恢复原貌,只在文字上做了少量调整和增删,但仍保留原汁原味的口语风格,使读者在阅读时能产生像听课一样的亲切感。在第12章“讨论与答疑”部分,补充了几个在各地讲课时听众经常问到的典型问题。文中专栏为电视台编者所加。因为书稿是根据口语讲授整理的,有些概念和提法可能不够准确和严密,所以在书末附上了我最近几年写的同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相关的3篇文章,供读者诸君参考。
还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涉及多个咨询案例,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在当事人身份及背景方面做了适当技术处理,请勿牵强附会、简单对号入座。
最后送各位朋友八个字:
阴阳辩证,内心和谐。
这是笔者自认为的全书精华,就算点睛之笔吧!
是为序。
郑日昌
2007年10月于浦东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1)
读者朋友大家好!欢迎阅读本书!
我是个心理学老师,但我并不是来讲心理学,而是要联系大家日常生活当中或者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来介绍调节或者管理好自己心态的方法。
人的心理包括很多内容,所以本书原则上讲可以说是纵横经纬、五花八门,涉及心理的各个方面。但是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本书重点讲情绪问题。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联系实际讲授一些心理学知识,能够有助于大家提高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讲情绪离不开讲压力。人是生活在压力之中的,没有压力,我们甚至无法生存。比如说到了高空,气压太低,就要出问题了。人是怎么出生的呢?是在高压下从妈妈肚子里边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压力促进变化,变化带来压力。大家都感到现代人压力越来越大,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急剧转型、急剧变化的年代。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大家都已经适应这种生活方式了,所以就没有感觉到多大的压力。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生活方式很少变化,基本适应了,只要没有大的天灾和战乱,便不会感到太大压力。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我们必须去适应它,如果适应不好,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经济基础的改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明显特征是引入竞争机制,职场、商场犹如战场,无论是升学、就业、职位、职称、婚姻、恋爱,乃至车子房子,处处都要通过竞争,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压力。
当然,除了经济基础的改变,竞争导致的压力,还有上层建筑的改变也会带来压力。市场经济要以高度的社会民主来保障,我们的政治体制也在改革。民主体制的不断完善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更多的选择自由,社会现在变得多元化,不像过去那样单一了。以前大家都说一样的话,穿一样的衣服,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当今宽松的社会赋予我们更多的自由,自由是好事情,但自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了你自由的同时,也给了你烦恼。
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面对和自身关联的事物,每个人都有多样的选择,但为什么说这种选择的自由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呢?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2)
对此大家可能觉得不好理解,不是越自由越好吗?一首著名的诗篇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争得自由,人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但自由真的来了,也会给你带来烦恼。为什么呢?因为你自由了,就要自己做选择,人没有选择的时候就没有冲突。像当年阶级斗争年代,说老实话我们都不大有选择,分配工作的方案一公布,让你去哪儿就去哪儿,不能讨价还价,你也不用动脑筋或睡不着,一切都由组织安排。甚至连婚姻的选择都有限,大家看过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吕丽萍扮演的那个角色的婚姻就不大有选择,当然那是特殊年代,早已经过去了。你看现在,不但择偶自主,就连婚姻形态都是多种多样,什么“单身贵族”,什么“丁克夫妇”,什么“单亲家庭”,什么“同居”、“分偶”、“同性恋”,等等,令人眼花缭乱。至于在职业和工作上面临的选择,那就更多了。
现在青年人感到迷茫,显得浮躁,就是因为他面临的选择机会太多。有选择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焦虑。冲突可以有多种。一种叫做双趋冲突,就是这个我也想要,那个我也想要,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打工挺好,下海也不错,你总得选一个。那你就琢磨了,我到底去哪儿呢?于是就要睡不着觉了。这叫做“双趋冲突”。还有一种叫做“双避冲突”。你两个都不想要,但是还必须得选一个。比如说前有狼后有虎,那怎么办?你不往前冲就得往后退,反正你得走一条,这个也有冲突,也有焦虑。还有一种叫做“趋避冲突”,就是你又想接近它、得到它,又害怕它。你看这东西很好吃,但是它烫手,又想吃又怕烫,这就是“趋避冲突”。咱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无论是升学择业、婚姻恋爱,甚至购物买东西,都在那儿翻来覆去地比呀挑呀,拿不定主意。比如,女孩子老觉得衣服不够多,老觉得没衣服穿,比来比去,穿这件穿那件,这个和那个搭配,那个和这个搭配,就是因为衣服太多了。像我们过去就两套衣服的时候,脱了这件就换那件,脱了那件再换这件,所以没有那么多焦虑冲突。但是现在打开衣柜,唉呀,翻来覆去地就是拿不定穿哪件衣服。这种选择带来的冲突也是我们当代人的一个很大压力。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2)
压力的具体表现主要是在工作方面,无论是科研开发还是生产销售,都要竞争。工作任务多,难度大,时间紧,人员少,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都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但是也有的人说,其实工作吧,我觉得没有那么困难,按我的能力完全能够胜任,就是人际关系太复杂了,实在让我伤脑筋,发出“工作好干人难处”的感叹。什么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朋友邻里关系,乃至夫妻亲子关系等,各种矛盾冲突,实在不胜其烦,搞得焦头烂额。比如一个领导同志就很有感触,他说我能管好几千人,对他们调动起来得心应手,一点不觉得费力,就是回到家里啊,对付不了我那儿子。
当然还有生活方面,比如说经济困难,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有的人刚刚参加工作,薪水比较低,一下子就成了“房奴”。此外,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或者发生什么倒霉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们压力的来源。
压力可以是重大生活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琐事。美国心理学家专门编制了测量人的压力水平的生活事件量表,按压力大小由1分到100分将各种生活事件排列成等级,其中多数为负性的消极事件,也有少数为正性的积极事件,如结婚的压力为50分。哎!怎么结婚也是压力啊?正当谈婚论嫁的读者,你看你结婚前就要琢磨,什么时候登记,到哪儿去照婚纱照,是买房还是租房,买房钱够不够,如何装修,买什么样的家具,在哪儿摆酒席,请哪些人,座位如何安排,更不要说婚礼当天了,乱哄哄的,所有这些对你来说都是压力,让你睡不着觉。
除了来自外界的客观压力,我们个人内心的欲望也能成为一种压力。一位大学老师因为没评上教授,憋气窝火导致心脏病突发,不治身亡。追悼会后许多人发出感叹:“咳!这个教授不当也罢,还是要长寿,不要教授!”欲望能催人奋进,也能带来痛苦。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我们在努力争取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满足。
不仅个人欲望,周围人的期望同样也是压力。天下望子成龙的家长,给无数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这里想再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自己心态我觉得还比较平和,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干部,心胸很豁达。他说他真的不大在意职务职称,只要干好工作,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就可以了,晋不晋级没关系。他自己没有那么大压力,可是周围的人给他压力,特别是他的太太。他太太是个医生,当初嫁给他,就是因为他这个人能力很强,很有发展前途,是只“潜力股”。他刚30岁就是正处级了,真是年轻有为啊!所以他太太嫁给他是抱有很高的期望的。令她失望的是自从结婚之后,他这个处长就不再晋升,而是原地踏步。太太就经常唠叨,有时候还骂他老陈醋(处)。哎呀,很难听啊,让他烦。他说最可气的连儿子也跟他妈妈学坏了。儿子学习很差,老是最后几名。他说儿子你也得努努力,也得进步进步啊!结果儿子回了一句:“你还说我呢,你进步了吗?老陈醋!”你看,连儿子都这样。所以亲人的期望也是很大的压力。
人们在压力面前,会有一种情绪反应,心理学上把它叫做应激,那么这种应激反应有什么意义呢?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3)
有刺激就有反应,对压力的情绪反应就是应激。应激反应有几个阶段:开始叫做警觉期,或者叫唤醒期,就是你对这个压力或刺激的关注。它可能是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也可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琐事,所有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力。首先我们要注意到它,压力来了
或事情发生了,我们要警觉、要唤起,要调动自己的能量。接下来就到了对抗期,就是你要来应对这些压力了。在应对的过程中,你要消耗能量,你的体力、精力会慢慢地消耗,到了一定程度,可能把问题解决了,压力也就排除了。但是也有的时候,压力持续的时间很长,你的能量不断地消耗,就到了第三个阶段,衰竭期。西方心理学对于职业枯竭或者职业倦怠研究得非常多,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可以看到一排排与此有关的书。这种职业枯竭或者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和人打交道的职业中,比如说医生、护士、教师、警察等,这些同人打交道的职业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更容易把能量消耗殆尽。人到了这种倦怠的时候,会有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生理上主要是出现一些躯体的症状,比如经常性的心慌、气短、头痛、头晕、失眠、血压升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甚至还会得病。在心理上可能情绪低落,变得烦躁、易怒;还可能意志消沉,成就感降低,变得不求进取;严重者甚至会变得冷酷无情、残忍、无人性,折磨虐待工作对象,如军人虐待战俘,警察折磨犯人,教师殴打学生等。
压力导致的这种情绪反应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危害你的身心健康,也能让你警觉,调动你的能量。人有强烈情绪的时候会爆发出一种力量,也就是说压力能够促进人努力。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5)
压力并不一定全是负面的,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完全可以变压力为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领会其中的含义呢?
20世纪60年代,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大庆“铁人”王进喜有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铁人对压力给予了正面肯定。几年前有一位先生带他儿子来找我做心理咨询,说他儿子整天打游戏机不学习,让我好好教育教育他儿子。通过和孩子的个别交谈,我发现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爸爸身上。这位先生是个老板,平时喜欢喝酒,有时喝高兴了,便对孩子说:“儿子,甭发愁,将来这楼房是你的,宝马车也是你的,银行里还有几百万,统统都是你的!”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怎么会努力学习呢?
天津有一位父亲与痴迷网吧、游戏机的儿子签订父子协议。父亲说,如果你考上大学我可以继续负担你的一切费用;如果你不想读书,那你到了18岁就要工作,就要走向社会,自食其力,我就不再负担你的生活费了,我以后老了也不用你来养。成都有一位母亲与热衷穿衣打扮、吃喝玩乐的女儿签订母女协议,约定每月固定生活费用,超支不管。这些孩子以为家长不过说说而已,连协议条文都不看,就把名字签上了,结果协议生效了。哎哟!气啊,恨哪!觉得爸爸妈妈怎么这么冷酷、这么无情啊,但是不行,得按协议执行。这一下压力来了,历经挫折磨难,最后这几个孩子都改变了,到电视台做嘉宾,他们这时候心里明白了,感谢爸爸妈妈,说当时如果不给这点压力,他们可能还在那儿鬼混呢。所以,人哪,还是需要有些压力的。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一章 压力与应激(6)
当然了,也不是压力越大、越多越好。如果压力太大了,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就会出问题,就会被压垮,甚至崩溃。比如说有被气死的,有被吓死的,就是压力太大了。过强的压力也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事件,好事太好也能成为压力,乐极生悲就是例证。《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了举人当了官,这是好事,但是范进承受不了压力,喜极发疯,因为压力过强了。还有《岳飞传》中的牛皋,捉住了金兀术哈哈大笑,乐死了,估计不是心脏病突发,就是脑
血管发生了意外;而金兀术呢,被气死了,这都是压力太大了。
既然压力存在着双面功能,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我们该如何发挥它正面的积极功能,消除或者尽量减少它的负面危害呢?
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如斯指出,人们应对压力有两种策略,一种叫做问题应对,或者叫做应对问题。具体说来就是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把问题解决了,压力就消除了。比如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对于组织来说,可以通过发动群众、挖掘潜力、深入调查研究、采用先进技术来完成任务;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改进工作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来达到目的,这就是问题应对。又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那位“老陈醋”朋友,他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干工作,到了50多岁成了局级干部,他的太太再也不骂他“老陈醋”了,而是对他毕恭毕敬,小心伺候,每天回到家,茶水都给准备好了。我跟他开玩笑说,现在你压力没有了,你太太来压力了,因为你升官了,她怕一不留神,你把她给炒了鱿鱼。她应对的办法就是不再唠叨,照顾好全家人的生活,用温馨的家庭留住先生的心。
我的一个学生曾经调查过一般公务人员的压力来源,发现排在第一位的压力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角色期望,说白了就是职务升迁问题导致的压力。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干好工作,取得群众拥护,组织信任,这个职称职务问题就不难解决了。那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呢?有人说,差不多啊,有志者事竟成嘛!这句话很好,是真理,但不是绝对真理,只是在鼓励人积极上进、要立大志、要努力这一点上是对的,但是你不要全相信它。志要立,但有志未必成。成了更好,不成可以继续努力,但继续努力也可能继续失败,那总得适可而止,不要一根筋,一条道跑到黑。因为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还有许多超出我们掌控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如天时、地利、机遇等。其实接受失败有时也是一种必要的心态,我们不但要学会努力争取成功,也得要学会接受失败。
不断解决问题,努力争取成功,这只是应对压力的一个方面,我们还要学会另一种情绪应对,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既要不断地应对问题,又要不断地应对情绪,只有把两个应对都搞好,才能做一个心理健康、适应良好的人。情绪调整不好,不但直接影响你解决问题,更会影响你的健康。
好了,这一章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章讲情绪和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面对压力不但要学会问题应对,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么,情绪的好坏与我们的健康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敬请阅读下一章“情绪与健康”。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1)
上一章我讲了压力与应激,这一章我要讲情绪与健康。
首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人类能得多少种病吗?恐怕很难有人能够回答得非常准确。据医学专家们的不完全统计,我们人类可能得的病有70多万种。为什么叫不完全统计啊?因为世界上不断地产生新的疾病,就这些年我们听说的原来闻所未闻的疾病就有好多种,比如说像非典、禽流感,我们原来都不知道。不过大家也别害怕,谁也不会集天下疾
病于一身,把这些病全都得了,要真是这样,就该进吉尼斯世界大全了,遗体也就成了无价之宝。那么现在医学上对这些疾病搞清楚了病因的有多少呢?只有3000多种,一个小小的零头。其他的那些病到底是怎么得的,绝大多数还是在未知状态。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人们发现,其实好多病啊,和心理因素有关,尤其和情绪有关。我在这里想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用猴子做的试验。
人类大部分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吗?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美国心理学家用两只猴子来做实验,这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把一只猴子放在笼子里,将其双脚绑在铜条上,然后给铜条通电。通电后猴子很痛苦,但下肢绑上了,跑不掉,它挣扎,上肢乱抓,但抓别的地方都不管用,旁边有一个弹簧拉手,是一个电源开关,当然猴子并不懂,但是经过几次偶然拉动,它可能就知道了,一拉开关就不痛苦了。猴子受苦乱抓是本能,抓对了就是学会的行为,也就是建立了一个条件反射,以后只要一通电,它不抓别处,直接就拉开关来逃避电击。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一个二级条件反射。在它的前方亮一盏红灯,红灯是一个新异刺激,所有哺乳动物对新异刺激的本能反应是“探究反射”,朝向它,关注它,看一看,听一听,以便趋利避害,有好吃的就跑过去,有危险就跑掉,这是哺乳动物的一种本能。红灯是一个中性刺激,无利无害,可是把这个红灯和电击结合起来,它就有意义了。红灯亮后过几秒钟电就来了,猴子就要拉开关。猴子非常聪明,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用不了几次,它就知道了,这个红灯不是个好东西,它是个危险的信号,红灯一亮,它就要受苦,但是没关系,一拉开关就可以避免痛苦了。所以只要红灯一亮,还不等来电,它就拉开关了。这是一个二级条件反射,这个条件反射建立之后,预备实验就算完成了,下边开始正式实验。在它的旁边,再放一只猴子,每天把这两只猴子放在同一个笼子里边6个小时,这是模拟我们人类的工作时间,我们8小时工作制,开头、结束大概都做不了多少事,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也就6个小时左右,那就让这只猴子也体会体会我们人类上班是个什么滋味。这里我们再设身处地替猴子想一下。第一只猴子一进到笼子里边,就会高度专注,聚精会神,盯着红灯,不敢丝毫懈怠和疏忽,红灯一亮赶紧拉开关,但红灯不停地亮,猴子忙得不亦乐乎,非常紧张。旁边那只猴子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它不知道红灯的含义,只是觉得好玩,在那儿看热闹,东张西望,无所事事,无所用心。这个实验只做了20几天,第一只猴子就死掉了。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2)
我想请大家猜猜,它是因为什么死的。你会不会认为它可能疏忽了,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看好那盏红灯,所以被电击死了?不是!为什么呢?第一,电压没那么高;第二,这两只猴子是绑在同一根铜条上,也就是串联,电压是一样的,如果这只猴子忘记拉开关,通电了,那只猴子也跑不掉,因为是串联哪!但是那只猴子还安然无恙,活蹦乱跳的,可见不是电击死亡。我们可能还会想到,是不是那一只猴子有病,身体不好,它本来就该死的。也不是!科学家做实验,讲究的是严格控制条件,排除各种无关因素的影响,把其他条件控制住,然后看一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什么结果,这是实验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和做法。这两只猴子一只是实验猴,另一只是对照猴,精心挑选,严格匹配,完全对等,种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健康状况完全相同,在实验之前都做了严格的检查,是两只完全健康的猴子,都没有任何疾病。它们两个在笼子外边条件也一样,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因此方方面面都控制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一只猴子的很快死亡呢?
第一只猴子是因为什么死的呢?科学家发现,它死于严重的消化道溃疡,胃烂掉了,但是实验之前体检时,它没有任何胃病,没有溃疡,这就是说它的溃疡是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内新得的。为什么这只猴子得了溃疡而另一只猴子没有?别的条件全部都控制了,完全一样,唯一的不同是每天在笼子里的6个小时,第一只猴子要工作,它的责任重,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老担惊受怕,它的消化液和各种内分泌紊乱了,所以就会得溃疡。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当代医学把这种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叫做心因性疾病,又称心身疾病。医学模式发生了多次转变,古时候,人们认为得病是由于做了坏事,遭到老天爷惩罚,所以人要积德行善,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还有的人认为,人得病是鬼魂附体、妖魔缠身,或被狐狸精缠上了,所以就得病了,因此要请巫婆神汉跳大神,驱鬼。这都叫做迷信,不懂科学。有了科学,特别是有了医学,我们认为人得病,是由于细菌、病毒、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这叫生物医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医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认为人得病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但是现在医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当代的医学模式叫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人得病不只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同样能使人得病。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3)
有人可能会问,社会怎么会影响人的身体呢?我举一个极端明显的例子。“大革文化命”的十年浩劫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几个人写的一篇造党委反的大字报,还配了一篇社论,标题杀气腾腾,叫“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这一下北京的高校乱了,学生不上课了,造反去,揪斗黑帮、走资派、反动权威,学校乱哄哄的,天翻地覆,大家都晕头转向,人人自危。我当时是大学四年级学生,记得从6月到年底,半年时间,仅仅我所在的学校,就自杀了十六七个,跳楼的,上吊的,就像传染病一样,三天两头发生这种那种恶性事件,非常恐怖。这叫什么病啊?和生物因素毫无关系,显然是社会因素引起的。大家还记得2003年闹“非典”吧?SARS病毒,非常可怕。这时我们学校的人数已是我读书当年的好几倍,教师、学生,加上家属,也不过仅仅几例病人。可见“文革”猛于传染病。
当然,社会因素也是通过心理因素起作用。同样在那个动乱年代,为什么有人自杀,有人就能顽强地活下去?因为每个人的承受力不一样,而一个人的承受力又和他的性格有关。
通过以上规范严谨的实验,得出的结果充分说明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还互为因果。那么,不同性格的人,情绪管理的好与坏,在健康方面又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大家一定会奇怪,性格也和健康有关吗?关系大了!有两种性格的人容易得病。一种叫做A型性格,又叫冠心病性格,我这里讲的“型”和血型没有关系。那种急性子,争强好胜,爱着急上火的人,很容易得冠心病。A型性格的人其实有很多优点,在党政军干部和管理者中比较常见:一是成就动机很强,不甘落后,有上进心;二是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三是时间观念特强,办事绝不拖拉。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上进心,就爱和别人比,就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又怕别人嫉妒,又容易嫉妒别人;过分追求完美就会牺牲效率,而且老是不满意,就会烦恼;时间观念强,总是往前赶,就容易着急上火,
经常起急,就会加重心脏负担。在国外已经有量表可以检测这种性格,如果你是这种性格,那就一定要注意修身养性,否则冠心病迟早会来到你身上。
还有一种C型性格,又叫做癌症性格。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癌?那种性格发闷的人,有话不说憋在心里,或者有话不能说,长期压抑情绪,这种人容易得癌,所以叫做癌症性格。你看性格都和情绪有关系,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这是毫无疑义的。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4)
现代医学还发现,那些我们原来认为纯粹是生物学因素导致的疾病,也受心理因素影响,也和情绪有关。比如说感冒,是感冒病毒引起的,这个没有争议。但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为什么有人感冒,有人不感冒?当然这和每个人的体质、抵抗力有关系,但同时又和人的心理因素有关。学者们做过这样的研究,把感冒病毒提取出来,稀释后给一些自愿者注射,当然事前要签知情同意书,你了解我这实验的目的,你同意签字,然后要给一笔很高的报酬,要不然谁会参与实验呢?当然都要选那些身体好,年轻力壮的,老弱病残不能要,受试者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最后发现,虽然都注射了感冒病毒,但不是人人都得感冒,有人得,有人不得。什么样的人得?注射完了心态特别不好,后悔了的人。哎哟!听说感冒也能死人哪,我傻不傻啊,怎么没病找病啊?弄不好把命搭进去了。哎呀!可别感冒,可别感冒!后悔自责,担惊受怕,回去吃不下,睡不着,焦躁不安,结果怕什么来什么,这种人还非感冒不可。什么样的人不感冒呢?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开朗的,越想越高兴,这几百美元赚得多容易,不流血不流汗,最多流点鼻涕,我上哪儿赚这么多钱去!越想越高兴,吃得香,睡得着,结果反而不感冒。这个实验在好多国家做过,美国、英国都得出同样结论。几年前“非典”流行的时候,很多人都可能接触过SARS病毒,但并不是人人都得“非典”,得了也不是人人都死亡,除和体质有关外,和人的心态也有很大关系。
所以心理,特别是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情绪不好,内分泌紊乱,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失调,人就会得病。我们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任何一个器官系统都可能因为情绪不良得病。人类的几大杀手,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都和情绪有关,更不要说自杀了。
当然情绪不单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它更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你看所有心理疾病,比方各种神经症,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还有精神病里面的躁狂症、躁郁症等,表现出来的都是情绪问题,所以情绪和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除了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外,还有一类叫做身心疾病,就是由身体的问题导致心理的困扰,使心理出了问题。比方说检查出了癌症,这是躯体疾病,患者特别紧张,恐惧害怕,悲观绝望,这时心理上又出了问题。又比如残疾人,有的很坚强,很乐观,但是也有的会有自卑感,有的人甚至会因为自己长得不漂亮或者哪里有点小缺陷而烦恼不安。再比如整容,也会出现好多心理问题,鼻梁一会儿打开,一会儿缝上,有些整容纠纷,其实并不是手术失败了,而是受术者心理没有调整好,所以在国外整容前后一定要辅以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
人们常说:不同的性格导致不同的人生命运。而情绪管理的好与坏同样会导致人们身体状况的差异,会引起心身疾病或身心疾病。那么,如果人们因为情绪管理不好,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除了个人自我调节外,社会该怎样提供帮助呢?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5)
有了心理问题,除自我调节外,还可以求助专业人员,接受心理援助,就是现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在国外,有一种专门的心理学服务机构,叫做EAP,给企业员工服务或者给组织提供服务。E代表Employee,就是员工;A代表Assistance,就是援助、帮助;P代表Program,就是方案、计划。国内有的把EAP叫做员工援助计划。我觉得这个译法不是特别好,它不是一个计划,而是一种机制,一种服务系统,所以我喜欢把它叫做员工辅助系统,就是辅助员工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困扰、各种问题。EAP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专业性。EAP提供的是一种专业性的帮助,是由专家来解决心理问题。我们过去提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口号原来我们认为很好,看起来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你有了烦恼,都是因为私心杂念太多了,斗私批修就解决了,现在发现有一些是属于这个问题,但是还有大量的和政治、思想品德不大有关系。我们过去鼓励大家广泛地开展谈心活动,“一帮一,一对红”,其实这种做法有的时候有用,有的时候却会帮倒忙,因为你不懂,越谈越乱,把小问题给谈成大问题了,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因为你不专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很有学问的,实际上我们等于贬低了它,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很简单,是个人就会做,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现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专业化,也要学习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样问题会解决得更好。
第二是客观性。EAP是第三者,立场是中立的,跟组织内部人员没有利害冲突,所以大家信得过。
第三是安全性。EAP有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要保密要求,辅导内容不能随便传播,否则就是侵犯了隐私。而我们群众性地互相谈来谈去,那就难说了,今天跟你谈,明天又跟他说,最后搞得人人自危,互有戒心。
第四是经济性。通过这种EAP服务,能够帮助组织或企业理顺关系,激励士气,化解矛盾冲突,让人心情舒畅,增强凝聚力,从而能够提高效率,带来更多的利润。另外,把某些工作交给社会专业机构,企业自己可以减少编制,也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健康(6)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用EAP来完全取代思想政治工作,而是要将思想政治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区分开来,该谁做由谁做。令人可喜的是我们现在也开始引进了这方面的服务,我的许多学生就在从事这种工作。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更多时候心理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也不一定要去请别人来帮助,我们可以自我调节,有了轻微的烦恼困扰,可以自己来化解,这是更重要的。如何自我调节,我们后面还要花更多时间来讲解。
情绪与健康问题,本章就讲到这里。情绪不但影响健康,还会影响我们的事业,这是下一章的内容。
只有调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自如面对工作和生活。那么,情绪的好坏与事业的成败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敬请关注下一章“情绪与事业”!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一只猴子的很快死亡呢?
第一只猴子是因为什么死的呢?科学家发现,它死于严重的消化道溃疡,胃烂掉了,但是实验之前体检时,它没有任何胃病,没有溃疡,这就是说它的溃疡是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内新得的。为什么这只猴子得了溃疡而另一只猴子没有?别的条件全部都控制了,完全一样,唯一的不同是每天在笼子里的6个小时,第一只猴子要工作,它的责任重,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老担惊受怕,它的消化液和各种内分泌紊乱了,所以就会得溃疡。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当代医学把这种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叫做心因性疾病,又称心身疾病。医学模式发生了多次转变,古时候,人们认为得病是由于做了坏事,遭到老天爷惩罚,所以人要积德行善,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还有的人认为,人得病是鬼魂附体、妖魔缠身,或被狐狸精缠上了,所以就得病了,因此要请巫婆神汉跳大神,驱鬼。这都叫做迷信,不懂科学。有了科学,特别是有了医学,我们认为人得病,是由于细菌、病毒、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这叫生物医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医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认为人得病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但是现在医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当代的医学模式叫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人得病不只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同样能使人得病。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1)
上一章我讲了情绪与健康,这一章我要讲情绪与事业。
情绪对我们非常重要,不但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它还能影响我们的事业。
首先它会影响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
能力。
这里我想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经常有一些很有趣很好玩的实验。一个大房间,请一些大学生做被试,事先签好协议,当然也适当给一些报酬。做什么实验呢?挺好玩的,被试进去就知道了,不过被试出来后不许告诉别人。一个一个进去,开始一切正常,等到实验人员走了,过了一会儿,突然一下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天摇地动,电闪雷鸣,就像要地震了,或者发生什么灾难了一样,非常突然,被试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紧张,恐惧,赶紧往外跑。这个房间有4个门,3个门锁死了,怎么都打不开,但是有1个门没有锁,可是被试不知道哪个门能开,哪个门不能开。被试非常恐慌,想跑出去,于是就推呀,撞啊,拉呀,拧啊,用脚踢啊。结果有一些大学生很长时间跑不出来,不能够脱离险境。一些高智商的大学生竟然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如果被试很镇静,很沉着,无非把这几个门逐一左边拧拧,右边拧拧,推一推,拉一拉,只要拧对了方向,一推就开,就像自家里门一样。但是有一些被试者在那儿推啊,撞啊,踢啊,拉来拉去的,有的门可能往左右两边都拧了,也推了拉了,而有的门他可能只向一个方向拧了,或者只推了没拉,或者只拉了没推,在那儿急啊,就像没头苍蝇那么乱撞。这是为什么?要是在正常情况下,被试
到这房间来,想出去,试几下就解决了。可是在那种强烈的刺激压力下,高度恐惧这种强烈的情绪,会让人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失去理智。因为情绪是一种弥漫性的反应,让理智、大脑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很简单的问题解决起来却会有困难。这个实验证明,过于强烈的情绪,如过度兴奋,过度紧张,会妨碍人解决问题。例如,有的运动员大赛前睡不着觉,有的学生考前焦虑,这种紧张会导致临场发挥失常。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便学不下去,心烦意乱,做事就不能够专心,烦躁不安,脑子很乱,就会影响效率。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2)
情绪不仅影响你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还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情绪不好,当然也包括性格不良的人,人际关系肯定不会太好。你很孤僻,很抑郁,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或者经常跟人发火,发脾气,要不然就不理人,整天苦着个脸,好像别人都欠了你的债,大家都不大会跟你很好沟通、交流,你的人际关系就不会好,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如果你这个人心态很平和,很豁达,很乐观,经常面带笑容,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国外有一俚语,“笑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当然这里说的不是空间距离,而是心理距离。无论你走到哪里,见了同事亲友,还是到了异国他乡,见了陌生人只要笑一笑,两个人的心就拉近了,不小心打扰伤害了别人,不一定说很多道歉的话,不好意思地歉然一笑,对方有时候也能谅解你。所以美国一个叫杰列文的心理学家说,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不能良好适应的尺度。你整天皱着眉头,阴沉着脸,说明你适应不良,特别是你的人际关系不可能太好。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一天当中没有笑一笑,你这一天就算白活了。
上一章讲了情绪影响你的身心健康,方才又讲了情绪影响你的学习工作效率,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当然还会影响到你的事业和前程。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固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按照国外心理学的研究,一个人成功不成功,智商的作用是一少半,更大的一部分是情商的作用。情商即EQ,又称情绪性智力,就是说你能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不能够理解别人的情绪,体会别人的心态,能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别人在情感上有效地沟通交流,用人本主义的说法就是通情的能力。通情的英文是empathy,不是同情,同情是居高临下的,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我同情你,但是我自己并没有感同身受。通情也有的叫做同感或共情,或者叫同理心,就是说设身处地,跟你一块来感受,我不但能够理解你,还能快乐你的快乐,悲伤你的悲伤。一个人有这种能力,就能和别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能够心心相印,这样的沟通是有助于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事业成功的。以前人们过多地强调了IQ即智商的重要,现在我们要更重视对情商EQ的培养,这对我们的成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变量。我们下边可以通过一些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先从古时候讲起。刘邦手下有个大将军叫韩信。韩信堪称是大丈夫,他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得很好,管理得很好。在当年还没有出道之前,他流落街头,不得志,竟然受一些小流氓、街头小痞子、地痞无赖的欺负,那些人捉弄他,侮辱他。有一个人说,你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本来是一个英雄豪杰,可那时还没有成功,他想不能为了痛快,为了逞一时之能跟这些小痞子斗,所以就宁可忍受,钻了过去。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受胯下之辱,这是他对自己情绪的一种调控,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因为他有这样一种情绪管理能力,最后才能成为大将军。有的时候我们说,站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也是一种情绪的自我调控,一种自我管理。
下边我们再举一些情绪管理得不好而影响事业成功的案例。比如大家很熟悉的香港著名
演员张国荣,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一下走向绝路了,是什么原因呀?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最后死于抑郁症。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3)
几十年前,我们中国乒乓球女队有一位选手非常棒。有一次她到日本参加世界比赛,当时大家对她寄予很高的期望,因为按照当时国内运动员的水平,她是一号种子选手,只有她有希望夺冠。按照她的实力,是有可能赢的,但是她的压力太大了,临比赛那几天心情特别紧张,就像学生的考试焦虑,烦躁不安,睡不着觉,怕万一打不好,失败了,对不起教练和组织的培养,对不起祖国和人民。这种心理负担太沉重了,最后出了什么事呢?就在临比赛前一天,她的胳膊受伤了,自称是被一个歹徒用刀给砍伤的。那就上不了场了。
这在当时变成一个政治事件。是不是有人看我们这个运动员太厉害了,因而搞个小动作下黑手啊?日本政府很重视,因为发生在它那里,它也觉得这件事情太严重了,有损其国家形象,于是警察厅介入了。但查来查去,发现没有歹徒,也没有凶手,而是她自己给自己砍了一刀,因为太紧张了,怕失败,但又不能不上。算了吧,我手受伤了,打不了了。你看这就是由于情绪没有管理好,没有调整好,压力没有应对好,最后不但影响了个人的事业、个人的成功,也影响了国家的形象和体育事业。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所以体育界后来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心理疏导。现在大家都懂得了,不要给那么多压力,什么祖国和十几亿人民在看着你啊,你这么一说啊,他的负担就重了,背上包袱了,想着,我可不能输。我们给运动员的责任太大了,好像赢了就是为国争光,那输了呢?就是给国家带来耻辱了。这个受不了啊!体育嘛,尽最大努力就行了,打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不要赋予那么多的含义,赋予太多了,运动员承受不起。有的教练员和领队不会做工作,好好打,你的亲人已经把电视机打开了。你说他的负担多重啊。
他想,我的女朋友在那儿看,我的父母也在那儿看,就放不开了。所以,除了个人调节,周边人还应该配合一下,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一种良好的氛围。
前不久我看到媒体报道,有一个大老板,企业家,拥有30多亿元的资产,但是他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因为抑郁自杀了,当然事业也就完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拥有30多亿元的家当怎么还会抑郁啊,他的钱花都花不完啊!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人并不是钱越多就越快乐,现在各地都在研究什么幸福指数啊,老百姓的满意度啊,列了很多指标,有很多测试的手段,看看老百姓现在快乐不快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那么多种指标,其实归纳起来啊,可以提取出两个主要的成分,两个大因素:一个就是你成功不成功,你的成就大小。
人取得的成功越大,成就越大,就会感到越快乐,越满足,越有幸福感。比如说你考上了大学,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或者你的行政级别高,当了局长、部长,或者你成为一个大老板,或者你考了第一,比赛得了金牌,或者你中了彩票大奖,这都是你的大成功、大成就,会有大的快乐和幸福感;就是打球、下棋、玩牌赢了,这种小成功、小成就,也会有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但幸福和成功的这种关系,对上面这个案例却没办法解释:他已经很成功了,30多亿元的家产了,为什么还会抑郁,还会不快乐,不开心?因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变量。如果将成功这个变量算做分子,就是你的成就,你的学历、职位、金钱与幸福成正比,那下边还有一个分母能抵消它的影响。
分母是什么?是人的欲望。你可能成就很大,但是你的欲望更大,你照样会不快乐。欲望是分母,与幸福成反比。我们经常讲,知足者常乐,有的人钱不多,学历、地位也不很高,但是活得挺开心,一天到晚连哼带唱,高高兴兴的,因为他没有那么高的欲望,所以他照样有幸福感,有满足感。
而人的欲望又和什么有关系呢?它同你的参照系,你在和谁比较有关系。你老跟成就比你大的人比,你就老不快乐;但如果你跟不如你的人比,你马上就很开心了。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我们要想有成就感、幸福感,一方面是努力争取成功,不断地努力,有所成就,会幸福快乐;另一方面是调整目标,降低期望,胃口别那么大,这样也会有幸福感,有满足感。
我是一个心理学专业杂志的副主编,最近刚刚审过一篇论文,因为是盲审,所以不知道这是谁做的研究,我觉得这个研究很有意思,紧密结合当代现实。作者在我国西部一个贫困落后地区调查了党政公务人员、文教卫生人员、城里打工人员和乡下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按照人们设想,应该是党政公务人员感到最幸福、最快乐,文教卫生人员也应该感觉不错。结果却不是这样。调查发现,这几类人里边,最满意、最有幸福感的是在县城里打工的农民。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他们会感到幸福呢?因为他们和村里那些没出来的农民来做比较,进城打工赚了钱,回家盖了房,买了拖拉机,骑着摩托车回家,花钱比别人大方,于是特有幸福感、满足感。这就给我们一种启发,要想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让大家更快乐、更满足,可以从两个渠道入手,一个就是努力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增加广大群众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这样老百姓就会感到幸福快乐。但是光这一手是不够的,很可能经济发展了,收入也提高了,但是还照样不满意,“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也是可能的,因为他和别人比还是觉得不满意。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该引导老百姓,包括学生、公司雇员、工人、农民、市民等广大群众,要学会比较,欲望要适可而止,或者改变一下参照系,不要老跟那高的比。你看过去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我们虽然很穷,但老百姓通过忆苦思甜,与旧社会那么一参照,就觉得挺满意了。那么我们现在呢,也不妨回忆回忆改革开放之前,哎哟,那个计划经济啊,什么都要票,就那么几两肉啊,还得排大队,粮食也不够吃,布票只够买几尺布。
而现在,改革开放多好啊!彩电哪,冰箱啊,过去谁见过啊?现在,手机人手一部,真的太幸福了!我自己就经常这样比,不但比经济,还比政治。过去阶级斗争年代,说话也不自由啊,动不动就挨批判了。那个斗争哲学啊,一会儿批斗这个,一会儿批判那个,你看现在多宽松啊!我可以讲我自己的观点,我的看法可能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央的精神,但是可以畅所欲言,直抒己见。你看这样一比,无论从生活水平上,还是社会氛围上,我都觉得特别的满意,因而我个人非常有幸福感,每天都感到快乐开心,兴致勃勃地工作,在事业上继续发挥余热。可是也有的人或者整天牢骚满腹,或者终日闷闷不乐,事业上当然会一事无成。我在网上看到,从1980年到2005年初,刚好25年的时间,国内有1200多个企业家自杀。这里说的是企业家,不包括那些小商小贩,这些社会的精英、高智商者,你看就是因为没有管理好情绪、调整好心态,而影响了事业前程,甚至断送了宝贵的生命。
这里我再归纳一下,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当然还会影响我们的事业和前程,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和睦,更会影响我们社会的和谐安定。我们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很重要的是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和谐。人和人之间要想和谐,首先我们每个人内心要和谐,心态要平和。内心平和了,你才能够和家人、和同事、和上下级、和陌生人和谐相处。不但人和人的和谐,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其前提也是内心和谐。你看,有的年轻人背心上写着“别理我,烦着呢”!因为心情不好,小孩子就去揪花或把青蛙撕裂,大学生往狗熊身上倒硫酸,研究生用针扎猫的眼睛,女青年用高跟鞋踩小猫,他们和动物、植物都不能和谐,怎么能同别人和谐。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讲和谐,不但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从我做起,从心开始。只有从我们每个人内心开始做起,调整好心态,管理好情绪,和谐社会的构建才真正能够落实,而不会只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这一章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从下一章开始,我们要讲如何调整情绪了。
拥有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使我们身心健康,还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可在现实生活中,不良情绪经常影响和干扰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在我们精神彷徨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调整心态,从容应对压力呢?请看下一章“宣泄与转移”。
宣泄与转移
前面两章我们讨论了情绪和健康、情绪和事业的关系。情绪对我们既然这样重要,那我们当然应该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这一章开始,我们要系统地介绍一些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方法。先讲两种方法,重点讲宣泄与转移。
为了避免空洞的说教,讲一些乏味的概念和条条,大家不好掌握,没法操作,也记不住,我想先讲一个咨询的案例。读者中可能年轻人比较多,咱们就讲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好多年前,我接待过一个小伙子,男的,大学四年级了。到我这儿来,愁眉苦脸,眉头紧锁,看起来非常痛苦,耷拉着脑袋,不大说话。他觉得烦,觉得没意思,活得没劲,痛苦之极。我就问他,你从小就这样吗?那当然不是了,小时候不这样,小学中学都还不错,那时候就是学习。我又问,那你刚上大学的时候就这样了吗?那也不是,刚来北京的时候还是挺高兴的。考到北京,进了重点大学,还是挺高兴的。后来谈着谈着,我发现有一个转折点让他心情变坏了。就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上同学集体出去郊游,到北京郊区去爬山。大家都高高兴兴,班上有一个女孩儿也去了。我就问什么样一个女孩儿,你给我说说。哎呀,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挺苗条,挺漂亮,而且能歌善舞,特活泼开朗,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儿。这个女孩儿呢,蹦蹦跳跳,一不小心就把脚给崴了。我们故事中的这个大学生呢,是一个很朴实的小伙子,外地的,从乡下考过来的,很乐于助人。他看见了,就问女孩儿,你怎么了,啊,脚崴了,那我来背你,我把你背下去。但这个女孩儿拒绝了,对此他也没在意。可是,过了一会儿,班上另一个男生来了。那个男生是个帅哥,女孩子们心中的白马王子。他也问女孩儿怎么了。噢,脚崴了,我来背你。结果,这个白雪公主啊,就高高兴兴地让这个白马王子给背下去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遭遇情感上的挫折。面对情感挫折,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调节情绪、应对压力呢?
通常,我在给大学生讲课的时候,讲到这里时,要让他们马上闭上眼睛体会体会,即通情。此时此地如果你碰到了这么一个尴尬的场面,你会有何感受,体会一下。本书读者,不管男生女生,你们也可以闭上眼睛体会体会,就是你碰到了这种场面,或者类似的情况,是一种什么感受。你可能会觉得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她愿意让谁背就谁背,反正我尽到心意了,那她不让我背拉倒嘛!但是也有一部分年轻人,闭眼体会说,我碰到了还真会觉得不舒服,挺别扭,挺窝火的,反正浑身不得劲,不痛快。很多年轻人都会有这种感受,甚至曾经还有一个大学生,可能是那种非常内向的,他连站起来表达的勇气都没有,悄悄传上来一张纸条,我相信这张条子不是开玩笑,是真的。他说,老师啊,这种事情挺伤人的,越想越觉得这个伤害实在太大了,如果真要是我碰到这种事啊,我可能就活不了了。我相信他不是开玩笑,如果开玩笑会说,老师啊,要碰这事我跳楼了!我不拉他,我知道他是说着玩儿的,他不会跳,因为那是开朗的人。但那种连站起来说的勇气都没有的人,要真碰上这种事,简直就没法活了!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当时就没心情玩儿了,闷闷不乐。回来后老想,为什么我要背不让,而他要背就让背了呢?自己就找原因,自己长得不如人家,人家个高,小伙子帅。其实,故事中的主人公长得也不难看,个头不矮,结结实实的一个小伙子。哎,他觉得自己长得不如人家,人家大高个儿,自己显得矮一点;人家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卡拉OK,什么都会,自己笨手笨脚,呆头呆脑;人家是大城市来的,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读书多,知识渊博,古今中外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啊,《高老头》啊,都读过;还特会侃哪,侃起来一套一套的,别人插不上嘴,只能傻愣愣地站在一边听。这些,这个乡下小伙子不知道,因为没读过,在家里就只是念那些中小学课本,别的一概不知道。他然后又想到,人家小伙子不仅长得帅,兜里钱还多,还经常请女孩看电影,出去撮一顿,而他自己囊中羞涩,家庭困难。哎哟,还是外地的农村户口,将来考研究生也不大有希望,留北京又很难。后来越想越多,考到北京来上大学原本挺高兴的,别的同学也很羡慕,可是一年之后,回家老同学聚会,有上大学的,也有没上大学的,本来他应该洋洋得意,令人羡慕啊。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班上原来那些学习很差的,根本就考不上大学的人,现在做生意,成为小老板了,成为大款了。人家张罗着请客,争着买单,请请这些大学士。穷学生反倒自惭形秽,不敢跟人家比。然后大家就聊起来了,你在哪他在哪的,你们现在学什么,将来毕业了干什么啊,能留北京吗?留北京比较难,户口很难解决。哎,留不了北京可以回来嘛!不过你们大学生啊,回来可能也不大好找工作,没关系,实在没地方了,到我公司来,我知道你这个当年咱们班的佼佼者啊,很聪明的,你到我这儿来好了。我们这个小伙子对我说,哎哟,听了怎么那么别扭呢!当年我是学习好的,他是学习差的,将来我大学读完了还得给他打工,唉!他越想越觉得大学上得不得劲,什么都不如别人。出国外语不行,考研究生可能也考不过人家,留北京还留不了,找工作又有困难,回去还得给原来他不放在眼里的人打工去。越想越没活路了,觉得活着真没劲哪。所以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也不理人,也不上课,就那样精神委靡着。
我让一些大学生讨论这个案例,当然我要替故事主人公保密,不能说他是哪个大学的,叫什么名字。我有时采用工作坊的形式。工作坊的英文是workshop,这是在西方国家流行的
一种教学培训方式,就是大家一起做,共同参与、互动、体验。我通常是先让大家闭上眼睛,体会体会,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会有何感受。有的人就说了,嗯,碰到这种事情很不舒服,挺别扭的。心情不好了,烦恼了怎么办?有的人说,不行,得找人说一说。你看,这就是一种调节,它叫什么呢?叫宣泄。人有了情绪一定要表达出来,当然好事我们愿意告诉别人,像这种事情有时候可能憋着。我前面曾经讲过,压抑情绪的人是要得病的,弄不好会得癌,当然也可能得别的病。把心事说出来,表达出来就不压抑了。跟谁说?信得过谁就跟谁说,跟谁说安全就跟谁说,父母亲人、兄弟姐妹、好朋友、老领导都可以。只要说了不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听者也不会嘲笑你,还给你一种安慰,或者他肯听你说,这就好了,说出来心情就会舒服一些,这叫做倾诉。要倾诉,需要有听众,要有倾听者。但是有的时候,这不容易实现,人们都很忙。大家读过鲁迅的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一生坎坷,遭遇很多不幸,丈夫病死了,儿子也被狼吃了,对她打击很大,产生情绪问题,心理学上叫做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时候她是需要倾诉的,要对人说,很可惜那时候没有心理咨询,没有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而且她也没钱,所以她就跟周围的人说,见谁跟谁说。哎呀,我只知道冬天有狼,不知道夏天也有狼„„开始人家还听,可是后来大家都听烦了,她的故事已经不新鲜了,一见她就躲。你看没人听了,她的心理问题就加重了,所以最后落成悲剧。因此,倾诉需要有听众。
倾诉,作为人们双向交流常常采用的方式,不仅要求有倾诉者,更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倾听者。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合格的倾听
者呢?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7)
我在美国曾看过一个有趣的小段子,说有一个人哪,半夜12点多钟了,刚要睡着,突然听到电话响,他很恼火,这深更半夜的,谁这么没礼貌啊?他想一定有急事,否则不会半夜来电话。拿起电话一听,对方是个女的,还很陌生,他就说对不起,您是哪位啊。那边说你先别问,你听我说,接下来就骂她的丈夫,忒不是个东西了,夜不归宿,又跑到哪个狐狸精那儿鬼混去啦。她在电话中把她丈夫骂得狗血喷头。这边接电话的人呢,他想她一定是个熟人,就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中一个一个检索,这个不是,那个也不是,一边哼哈应着,一边听她讲,一边想她是谁,因为他怕她是熟人而他忘了,让人家觉得不礼貌,所以他一直在听。听了很长时间,这个女的呢,也讲得有点累了,要喘口气了。他说,对不起,我实在没想起来,您是哪位啊?结果对方说了,你不认识我,你说我这话能跟熟人说吗?这是家丑啊!谢谢你能听我讲完,我实在憋得难受,要不然心理烦,折腾,睡不着觉,说完了后半夜还能睡两个小时。这就是说,我们有时候需要有人去听。我们每个人自己有了烦恼可以找人倾诉。为了让大家都有倾诉的机会,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好的听者,但这方面也是有教训的。
有一个女研究生甲,到我这儿来做咨询。她说她非常痛苦和后悔。她有一个舍友乙,性格比较内向,比较孤僻,不大有朋友,不怎么和别人交往,只是和她关系还不错,比较谈得来,有什么话就跟她说一说。有一天乙问甲:你有空吗?我想跟你聊聊。甲当时正在紧张地备考托福,因为几天之后就要开考了,正在那儿昼夜做题。甲就说,过两天,等我考完再陪你聊。第二天,乙又说,我特别想跟你聊聊。甲还是说过几天考完托福一定陪聊,一定!一定!可第三天那个女生乙自杀了。哎哟,甲痛苦,内疚,自责,充满罪恶感:我怎么那么自私自利啊,我这个人怎么活到这份儿上了,怎么见死不救啊?我们的身边有的时候会有人发
出这样一些信息来,我们一定要给予关注,让他们有倾诉的机会。
倾诉,即说出来,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宣泄方法。若一时找不到倾诉对象或者羞于启齿,不好意思对人说,也可以写出来。写信,是对别人倾诉;写日记,是自己对自己倾诉;写博客,既是对别人倾诉,也是对自己倾诉,都可以表达情绪。
我们要经常给他人和自己一个倾诉的机会,来宣泄心里的郁闷。但是,在没有倾诉机会的时候,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进行自我调节呢?
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哭一哭,当然笑一笑也是可以的,高兴了就笑,悲伤了就哭,痛哭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有人说,流眼泪是女孩子的事情,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哭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哪!要咬住牙忍住泪,把眼泪往肚子里咽。那是不符合心理卫生、生理卫生的。眼泪有什么功能?第一,润滑,眼球叽里咕噜转,泪腺不能堵塞,一堵塞了眼睛就干涩,很不舒服;第二,冲刷,灰尘迷了眼睛,眼泪出来了,冲洗一下;第三,排毒,人有了强烈情绪的时候,体内会有一些生理的反应,会有一些化学物质分泌出来,比如说肾上腺素等,这些东西分泌出来是有意义的,可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变得急促,肠胃停止蠕动,消化腺也不再分泌,这是在调动能量,让你爆发出一股巨大的力量,天兵怒气冲霄汉,横扫千军如卷席!这时候你的血小板增加,为什么?血小板是负责凝血的,你说不定要搏斗了,让你血流得少一点。在战场上,正在冲杀的时候不大流血,因为那时候人有大批血小板抑制流血,这是一个自动调节过程。即使不搏斗,逃跑也可以,狗急跳墙就是一股爆发力。但如果你既不搏斗,又不逃跑,也没有其他行动,可是这种情绪反应的化学物质分泌出来了,能量不释放,物质不分解,留在体内慢慢就有害你的健康了,就成为有害的毒素了。但是没有关系,人有一种自动调节功能,可以通过眼泪把这东西排出去。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8)
何以见得啊?专家们化验过眼泪,风吹沙迷了眼,眼泪淡淡的,就是水分,冲刷一下。但是人特别悲伤痛苦的时候,流的眼泪咸咸的,里边有大量的有机物。是什么东西?就是那时候体内分泌出来的那些化学物质,通过眼泪排出去了。所以该哭就得哭,哭不应该是女孩子的专利。有一首歌唱得好,“男人哭吧不是罪”!世界上的男人比女人要命短,大概至少短五六年、七八年。为什么?首先是遗传基因,可能也有后天的原因。心理学找出两条,一是男人有话不爱说。平均来讲,男人的话没有女人多。你看那爱唠叨的,往往是妈妈。当然男人碎嘴的也有,让人讨厌,说怎么婆婆妈妈,像个老娘们儿,这就是骂人了,很难听的话啊!这说明女人话多大家认为很正常,而男人就不行。二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没有女人爱哭。著名医学专家洪昭光还加上两条,一条是男人有病不爱看,男人不大喜欢上医院,有点头疼脑热自己忍着。还有一条是男人有家不爱回,老夜不归宿,当然有的人是工作太忙,另当别论。如果你不是那么忙,却老是找借口不回家,就要影响寿命了。近年来,我经常给一些领导干部讲课,有一位女领导同志又补充了一条。她说,还有一条唉,你们男人哪,有活儿不爱干。你看我们,不管当什么官,当什么长,回到家了该做饭做饭,该洗衣服洗衣服。你们回到家了,一杯茶一张报,不爱动,当然要短命了!我再归纳一下,男人有话不爱说,有泪不轻弹,有病不爱看,有活不爱干,有家不爱回,这5个别占全了啊,要占全了寿命会受到影响,提醒各位男士们要注意了。这是说心里苦闷可以哭一哭。
哭泣作为自我调节的一个方法,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除了哭泣
之外,人们还有没有其他自我宣泄的方式呢?
有的时候说啊、写啊,都不能够让人体的能量释放。我们还可以在必要时喊一喊。国外有一种喊叫疗法。现在年轻人普遍流行的一个词汇是郁闷,憋得难受,那么可以像国外那样参加一个小分队,有人带着你到山谷、草原、河边、森林、公园或者是大海边教你怎么喊。要领是:腹部发声,胸腔扩展,口要张大,啊—啊„„,像唱歌、唱戏练嗓子那样,配上动作。我在国外看到过,在这儿简单介绍一下。其实就是几个音反复变化组合。我介绍一种最简单的:啊—噢—哈—哄„„,其实也可以比这更简单,啊哈!啊哈!啊哈哈哈!就这样喊一喊,喊完了是挺舒服的,不那么郁闷了,所以像方才我说的那个被崴脚女孩拒绝的男生,除了可以找人谈一谈,也可以喊一喊嘛,在山上喊一喊,喊完了不就不那么堵得慌了吗?这叫做喊叫疗法。当然注意不要妨碍别人,不要扰民,任何一个方法都要使用得当。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9)
除了喊一喊,有时候如果实在气得难受,也不妨骂一骂,但是绝对不要当面骂人,当面骂人只会加剧矛盾冲突,带来不良的后果。在讨论崴脚那个案例时,有一个大学生说,老师啊,碰到这种事情憋得难受,我得骂人。我问,你骂谁啊?他说,骂那俩!我说,哪俩?他说,那背人的和被背的我一块骂。我说,你当面骂吗?嗯,不会!还不至于那么没教养,回去骂,当着我的哥们儿骂。我问,那你骂什么呀?也不能骂什么太难听的,骂他们不要脸!我说,我没听懂啊,她让他背了,他俩都不要脸,如果让你背了呢?你们俩就都要脸?!他笑了,说老师我知道骂人不对,不过我就这脾气,不骂我憋得难受。我说,那你这几个哥们儿必须都是铁哥们儿,不会出卖你,但是有时候很难保证,你俩关系不错,他和他(背人的)关系也不错,告诉对方了,你们俩(背人的和被背的)怎么回事,某人怎么骂你们俩不要脸!结果人家学那秋菊打官司,不依不饶地让你给个说法:我们怎么不要脸了?所以,这骂人哪,最好不用,要用的话只能在心里骂,偷偷骂。我有位朋友,是一位美籍华人心理学家。他说,他有一种调节方法,叫三字经疗法,气急了就骂TMD(他妈的)!鲁迅有篇杂感,题目是《论“他妈的”》,说这是中国的国骂,洋人当然听不懂。不过现在懂中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这位朋友骂三字经,也不敢随便骂了,只能回家骂骂而已。法国球星齐达内被人骂姐妹都用头撞对方,你要是骂人家娘,人家非跟你玩命不可!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第二章 情绪与事业(10)
除了骂一骂,有的时候还可以摔一摔,打一打,比方说拍拍桌子。夫妻吵架,你摔盘我摔碗,摔了再买,但这有点浪费。如果你想节约,可摔塑料制品。或者如果对方爱摔东西,你可经常送他些小礼物,什么小狗熊啊,小布娃娃啊,都是毛茸茸、软乎乎的,随便摔吧,摔完了一复位就行了!这就提供一个发泄场合,变得合理经济。但是不能够乱来,摔摔打打啊,要分时间地点场合,不能乱摔。像苏联赫鲁晓夫,身为国家元首,到了联合国,人家不听他的,他气急了,把靴子脱下来了敲桌子,被记者拍照,有损国家形象,到联合国来撒野,太没教养!你看这就不好。2006年北京的一个国家部委机关发生了一个悲剧。“五一”长假期间,一个年轻干部同媳妇吵起来了,小夫妻吵着吵着就摔东西,你摔我也摔,不知道是谁,把刚出生两个月的娃娃从6层楼上给扔出去了,这就是胡发乱泄了。
所以,我这里说的宣泄,是合理地发泄,不是胡来。你动刀子捅人,你去打架,乱摔乱打,这都不行!为了让它合理,社会可以提供一些场合。国外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不但有心理诊所,还有聊天公司。企业还有情绪发泄室,内有老板的塑像,塑料的或橡胶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社区还有运动消气中心。据说法国巴黎就有好多家,里边的东西都是软的,沙发垫、席梦思、被子、褥子、毛巾、枕头,随你摔打,喊哪,叫啊,小伙子翻跟头打滚啊,女孩子拧毛巾、掐枕头啊,都可以把气出了。还有什么苦恼人热线、孤独者电话,什么生命线(lifeline),1960年美国就开始建立了,最早出现在洛杉矶自杀预防中心,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
咱们老百姓当中,也会因为各种原因生气,社会应开辟相应的渠道,让人合理地宣泄,比如引进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现在,一些大学、中学不但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还建立了情绪发泄室。以后也可以建立运动消气中心,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可以大力发展。
宣泄情绪还有什么别的途径吗?
以上讲的都是宣泄,除了宣泄之外还有转移可用来调节情绪。转移就是让你走出来,把注意力指向别处,别老在那里想来想去的。转移的方法很多,你去找人聊聊,看看电视、电影啊,听听音乐,看看武侠小说,打打球,逛逛公园,旅游,钓鱼,学习集邮、书法、字画、栽花、养鸟,这些业余爱好不但有助于修身养性,还可以帮助摆脱烦恼。女同志逛街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女同志还经常做家务或带孩子出去玩,她们的调节方法比男性要好,男性动不动就抽烟,要不就喝酒,既费钱,又对身体没好处。
心理调节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宣泄与转移就讲到这里。我们下一章将继续介绍其他方法。
宣泄与转移是调整和疏通郁积在人们心中的不良情绪,确保人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调解情绪、面对压力,我们还有其他有效的解决方法吗,这些方法又是什么呢?请看下一章“代偿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