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征文

里里茹苦含辛路

步步深印兴国魂 ——— 1936 · 永恒的感动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文 燕季伟

沈阳体育学院

题记[献给红军]

一剪梅· 歌咏西行漫记

炮击长空白云绽,离离草原,阵阵硝烟。

千里岷山赛月寒,皑皑白雪,丰碑耸然。

我军不怕远征难,岭如细浪,山如泥丸。

滚滚红潮尽神游, 一品风雨,西行浩瀚!

一路曾血迹斑斑,如今浮现出无比惊艳的花田;那一路曾风雪绵绵,如今孕育出洁白高大的丰碑;那一路曾溢满思念,如今酝酿出难能可贵的团圆;那一路曾历尽艰辛,如今留传着永垂不朽的赞言。

任何的艰难险阻挡不住红军匆匆的脚步和对胜利的憧憬,漫漫的二万五千里留下了他们绿色的足迹,洁白的丰碑,金色的希望和红色的记忆。尽管在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可我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

的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非凡的创举。 那

· 1935 · 缅 · 1936 · 怀 · 2006 ·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学过一篇课文,名字至今还记忆犹新,叫《丰碑》。

……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把军需处长和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他就是军需处长……”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

这关于长征的片段到现在我还能倒背如流,它就像一幅画面,总会不经意的触动着我的灵魂深处。红军的确好不简单!在艰苦的长征途中,面对饥饿、寒冷、甚至死亡,都显得那么的从容,平静的脸上,没有恐惧,没有哀怨,没有愤怒,甚至没有留恋。雪花纷飞,草絮飘舞,他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谧。不是不想留恋,放弃自己,是为了将他人成全。

如此美好的心灵,如此坚强的灵魂,如此优秀的军人。试问,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即是“牺牲”。这种精神是奉献的至高境界,直到最后洒出热血,献出生命。

艾青有一首小诗是这样写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因为有爱,所以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纵使生命逝去,也毫不可惜。我想每一位红军都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鸟,为和平歌唱,为祖国歌唱,为党歌唱,为了中华这片美丽的土地,最后嘶哑、啼血直到死去,连羽毛都与大地融合,化入天地万物之间,与中国紧紧的连在一起。

前不久看了崔永元的一篇文章,说是在距离遵义40多公里的鸭溪镇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个红军坑,里面埋满了红军的遗体,红军遗骸牙齿完好,一律张着嘴。也许他们那张开的嘴是在为中国的长征呐喊吧。经了解,1935年3月7日,他们经历了残酷的“白岩沟惨案”,50多位红军战士在敌机投弹下未能幸免,埋在这里70多年了。

当时的场景是这样报道的;

“同日凌晨,一军团卫生部从水淋岩向枫香花苗田开去,10时行至白岩沟,一架敌机从遵义城方向飞来,发现行进中的红军,丢下了七枚炸弹,红军战士当即牺牲50多人,重伤40多人,轻伤80多人,树梢上挂满了牺牲战士的皮肉、断臂、断腿、衣物……令人惨不忍睹。”

我实在不敢想象当时血肉横飞的景象。此刻我想止笔,向这些不幸的红军老前辈们默哀三分钟。

生命在那个年代里是那么的不堪一击,50多条年轻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湮灭了,牺牲生命在那段岁月的寻常事,如一日三餐。可是红军们还是照样行军,照样打仗,照样开会,照样唱着“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嘿罗嘿的前行。

也许这就是置生死于度外的最好写照。

此刻已无语凝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鲜红的血,铸造而成的魂、竖立而起的碑。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

敬礼,永远的丰碑,请接受我们最隆重的礼拜!

· 1935 · 弘 · 1936 · 扬 · 2006 ·

长征胜利了,这胜利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信仰,就会充满能量,就会变得强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那么漫长的路途革命者们可以挺住一切艰难险阻并坚持走到最后?我想长征精神的感召当是所有人的原动力。再平凡的日子也需要伟大的精神。

由此我想到了长征精神,结合方方面面,我把这种精神归纳为一种坚定的信念,一腔爱民的热血,一鼓作气的团结,和一如既往的艰苦奋斗。

一种坚定的信念

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

可见理想和信念是多么的重要啊!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红军们才能像那首《过雪山草地》中唱的那样:“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野菜充饥志越坚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啊啊,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

正是靠着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前进的道路即使被敌人封锁,我们也可以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自己动手开辟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即使子弹打光了,我们也可以用刺刀,抛石块,用顽强的身躯同敌人搏斗到底;即使前方的部队被敌人截断了,我们也可以挺身而出,突破重围,让敌人步步撤退……

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无数先烈战死沙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他们用牺牲换来的胜利也告诉我们: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仅可以铸造一个人的灵魂,也可以塑造一支部队的军魂!

那就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一腔爱民的热血

长征的胜利深刻的告诉我们: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

长征途中,早在1927年9月,毛泽东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又规定了三项纪律。1928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成为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 1929年以后,又将原来的“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成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虽然只做了稍许的修改,但是这其中却凝聚了多少领导人爱民的温情!

这项政策强有力的凝聚了人民的心,让党和人民的心贴得更紧了,也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系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要做鲁迅笔下“横眉冷对千夫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处处天下为公行,时时为人民服务。

一鼓作气的团结

革命是艰苦的,可不管多么苦多么累,只要团结起来,就有的是力量!在长征中,无论官职的大小,都是衣衫褴褛,忍饥挨饿的。我听说了一些红军过草地是团结友爱的故事。在红军长征最困难的时候,贺龙毅然把自己心爱的马交给供给部杀掉,分给战士们吃。贺龙爱马在红军中是出了名的。那匹枣红马与他一起征战多年,还救过他的命,也救过许多伤病员,贺龙决定杀掉马,不仅他心情沉重,警卫员们一个个都哭得很伤心。贺龙难过地说:“不要哭了。我不到10岁就放马,10多岁就出去赶马帮,人对马亲,马也对人亲。我们爱马,马

也爱我们。可是,我们和马都热爱革命。我们常说,当革命需要的时候,我们要不惜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难道还舍不得一匹马么?”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要说的是,红军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无私,那么友爱,也正因为这份友爱,我们的军队是那么的团结,也因此而强大!

长征中,红军团结统一,严守纪律,还表现为各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以及同闹分裂搞独立的行为作斗争。长征中的各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虽然独立进行,但在长征这一全局中,大家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曾发生过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事件。党中央为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统一。

一如既往的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精神在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部红军长征史,也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

红军长征的途中,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其艰苦程度的确是让人难以想象的,许多年轻的战士倒下去后,就永远爬不起来了。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那里长眠;遍布沼泽的川西草地,也不知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

我们依然坚持我们艰苦奋斗的原则,勇敢面对一切艰难与挑战,我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突破重围,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保持着难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离不开战士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的,我们应该将这种宝贵的传统继续弘扬下去。在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扬长征精神,坚定信仰,树立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这也是“1935.弘扬”之篇章的宗旨所在。

· 1935 · 奇· 1936 · 迹 · 2006 ·

关于长征,我想先出示一组数据:“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同志们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7月24日《北京日报》)

这组数据是让人震撼、感动、和充满敬意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试问历史上可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行军途中,每天头顶上是呼啸而过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地面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再加上路途中大自然的严峻考验:雪山绵绵,缺氧高寒,经常有人坐下就起不来了;有的战士还要用担架抬着受伤的同志,其负之重让人难以想象!草地无边,沼泽可现,不知有多少同志为了帮助同伴而将自己送进了泥潭!

从江西于都到陕西延安, 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漫漫两万五千里, 坚强的红

军以血肉之躯来完成,这种超乎常人的意志,在当时那种恶劣条件下,我们真的不感相信!这般顽强不屈,不折不扣,真可谓挑战了人类的极限!

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1000年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中国有3件事入选,其中就有长征 (见7 月24日《中国青年报》)。我想这是当之无愧的。短短一年的时间,我们的红军能徒步走遍中国大半个江山,需要多少的毅力和勇气!

长征是一部已完成的神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上世纪80年代重访长征路,写下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说,“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的确,长征是“置死地而后生”的明智之举,经过长征之后,中国的革命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开辟了华北新战场,不仅摆脱了国内敌人的围追堵截,更重要的是承担了抗击日本侵略的华北主战场,使外国列强称霸中国的梦想成为泡影,也就是在与国内外敌人的顽强战斗中,不断壮大发展了自己,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同时,红军的长征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一鼓作气和团结友爱的精神也是值得全世界学习的。

· 后 记 ·

从1936年到2006年,已经有70个年头了,虽然过去了那么久,但人们还是缅怀那段二万五千里的征途,那段深深印在华夏大地上的足迹。凡是走过长征的人每每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都会感慨万分,热泪盈眶。

曾经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传奇将军,88岁的王定烈老人至今仍喜欢在家里穿草鞋,他的腰间还有颗子弹,在他身体里停留了16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取出来。这颗子弹至今仍被他保存着。

86岁高龄的赵德仁回忆说曾经在过草地时饿得不行,便吃掉了朱德的皮带 ,朱德很快知道了真相了,但他没说话,只是从地上拣起一条草绳,往腰上一系,继续出发……

……

关于长征的记忆和故事太多太多,每个小故事里都隐着辛苦的微笑和幸福的艰辛。 有一种感动永不褪色,直到永恒,就像国旗的颜色,鲜红的。

里里茹苦含辛路

步步深印兴国魂 ——— 1936 · 永恒的感动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文 燕季伟

沈阳体育学院

题记[献给红军]

一剪梅· 歌咏西行漫记

炮击长空白云绽,离离草原,阵阵硝烟。

千里岷山赛月寒,皑皑白雪,丰碑耸然。

我军不怕远征难,岭如细浪,山如泥丸。

滚滚红潮尽神游, 一品风雨,西行浩瀚!

一路曾血迹斑斑,如今浮现出无比惊艳的花田;那一路曾风雪绵绵,如今孕育出洁白高大的丰碑;那一路曾溢满思念,如今酝酿出难能可贵的团圆;那一路曾历尽艰辛,如今留传着永垂不朽的赞言。

任何的艰难险阻挡不住红军匆匆的脚步和对胜利的憧憬,漫漫的二万五千里留下了他们绿色的足迹,洁白的丰碑,金色的希望和红色的记忆。尽管在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可我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

的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非凡的创举。 那

· 1935 · 缅 · 1936 · 怀 · 2006 ·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学过一篇课文,名字至今还记忆犹新,叫《丰碑》。

……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把军需处长和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他就是军需处长……”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

这关于长征的片段到现在我还能倒背如流,它就像一幅画面,总会不经意的触动着我的灵魂深处。红军的确好不简单!在艰苦的长征途中,面对饥饿、寒冷、甚至死亡,都显得那么的从容,平静的脸上,没有恐惧,没有哀怨,没有愤怒,甚至没有留恋。雪花纷飞,草絮飘舞,他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谧。不是不想留恋,放弃自己,是为了将他人成全。

如此美好的心灵,如此坚强的灵魂,如此优秀的军人。试问,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即是“牺牲”。这种精神是奉献的至高境界,直到最后洒出热血,献出生命。

艾青有一首小诗是这样写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因为有爱,所以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纵使生命逝去,也毫不可惜。我想每一位红军都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鸟,为和平歌唱,为祖国歌唱,为党歌唱,为了中华这片美丽的土地,最后嘶哑、啼血直到死去,连羽毛都与大地融合,化入天地万物之间,与中国紧紧的连在一起。

前不久看了崔永元的一篇文章,说是在距离遵义40多公里的鸭溪镇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个红军坑,里面埋满了红军的遗体,红军遗骸牙齿完好,一律张着嘴。也许他们那张开的嘴是在为中国的长征呐喊吧。经了解,1935年3月7日,他们经历了残酷的“白岩沟惨案”,50多位红军战士在敌机投弹下未能幸免,埋在这里70多年了。

当时的场景是这样报道的;

“同日凌晨,一军团卫生部从水淋岩向枫香花苗田开去,10时行至白岩沟,一架敌机从遵义城方向飞来,发现行进中的红军,丢下了七枚炸弹,红军战士当即牺牲50多人,重伤40多人,轻伤80多人,树梢上挂满了牺牲战士的皮肉、断臂、断腿、衣物……令人惨不忍睹。”

我实在不敢想象当时血肉横飞的景象。此刻我想止笔,向这些不幸的红军老前辈们默哀三分钟。

生命在那个年代里是那么的不堪一击,50多条年轻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湮灭了,牺牲生命在那段岁月的寻常事,如一日三餐。可是红军们还是照样行军,照样打仗,照样开会,照样唱着“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嘿罗嘿的前行。

也许这就是置生死于度外的最好写照。

此刻已无语凝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鲜红的血,铸造而成的魂、竖立而起的碑。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

敬礼,永远的丰碑,请接受我们最隆重的礼拜!

· 1935 · 弘 · 1936 · 扬 · 2006 ·

长征胜利了,这胜利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信仰,就会充满能量,就会变得强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那么漫长的路途革命者们可以挺住一切艰难险阻并坚持走到最后?我想长征精神的感召当是所有人的原动力。再平凡的日子也需要伟大的精神。

由此我想到了长征精神,结合方方面面,我把这种精神归纳为一种坚定的信念,一腔爱民的热血,一鼓作气的团结,和一如既往的艰苦奋斗。

一种坚定的信念

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

可见理想和信念是多么的重要啊!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红军们才能像那首《过雪山草地》中唱的那样:“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野菜充饥志越坚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啊啊,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

正是靠着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前进的道路即使被敌人封锁,我们也可以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自己动手开辟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即使子弹打光了,我们也可以用刺刀,抛石块,用顽强的身躯同敌人搏斗到底;即使前方的部队被敌人截断了,我们也可以挺身而出,突破重围,让敌人步步撤退……

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无数先烈战死沙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他们用牺牲换来的胜利也告诉我们: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仅可以铸造一个人的灵魂,也可以塑造一支部队的军魂!

那就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一腔爱民的热血

长征的胜利深刻的告诉我们: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

长征途中,早在1927年9月,毛泽东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又规定了三项纪律。1928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成为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 1929年以后,又将原来的“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成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虽然只做了稍许的修改,但是这其中却凝聚了多少领导人爱民的温情!

这项政策强有力的凝聚了人民的心,让党和人民的心贴得更紧了,也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系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要做鲁迅笔下“横眉冷对千夫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处处天下为公行,时时为人民服务。

一鼓作气的团结

革命是艰苦的,可不管多么苦多么累,只要团结起来,就有的是力量!在长征中,无论官职的大小,都是衣衫褴褛,忍饥挨饿的。我听说了一些红军过草地是团结友爱的故事。在红军长征最困难的时候,贺龙毅然把自己心爱的马交给供给部杀掉,分给战士们吃。贺龙爱马在红军中是出了名的。那匹枣红马与他一起征战多年,还救过他的命,也救过许多伤病员,贺龙决定杀掉马,不仅他心情沉重,警卫员们一个个都哭得很伤心。贺龙难过地说:“不要哭了。我不到10岁就放马,10多岁就出去赶马帮,人对马亲,马也对人亲。我们爱马,马

也爱我们。可是,我们和马都热爱革命。我们常说,当革命需要的时候,我们要不惜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难道还舍不得一匹马么?”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要说的是,红军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无私,那么友爱,也正因为这份友爱,我们的军队是那么的团结,也因此而强大!

长征中,红军团结统一,严守纪律,还表现为各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以及同闹分裂搞独立的行为作斗争。长征中的各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虽然独立进行,但在长征这一全局中,大家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曾发生过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事件。党中央为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统一。

一如既往的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精神在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部红军长征史,也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

红军长征的途中,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其艰苦程度的确是让人难以想象的,许多年轻的战士倒下去后,就永远爬不起来了。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那里长眠;遍布沼泽的川西草地,也不知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

我们依然坚持我们艰苦奋斗的原则,勇敢面对一切艰难与挑战,我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突破重围,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保持着难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离不开战士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的,我们应该将这种宝贵的传统继续弘扬下去。在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扬长征精神,坚定信仰,树立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这也是“1935.弘扬”之篇章的宗旨所在。

· 1935 · 奇· 1936 · 迹 · 2006 ·

关于长征,我想先出示一组数据:“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同志们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7月24日《北京日报》)

这组数据是让人震撼、感动、和充满敬意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试问历史上可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行军途中,每天头顶上是呼啸而过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地面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再加上路途中大自然的严峻考验:雪山绵绵,缺氧高寒,经常有人坐下就起不来了;有的战士还要用担架抬着受伤的同志,其负之重让人难以想象!草地无边,沼泽可现,不知有多少同志为了帮助同伴而将自己送进了泥潭!

从江西于都到陕西延安, 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漫漫两万五千里, 坚强的红

军以血肉之躯来完成,这种超乎常人的意志,在当时那种恶劣条件下,我们真的不感相信!这般顽强不屈,不折不扣,真可谓挑战了人类的极限!

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1000年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中国有3件事入选,其中就有长征 (见7 月24日《中国青年报》)。我想这是当之无愧的。短短一年的时间,我们的红军能徒步走遍中国大半个江山,需要多少的毅力和勇气!

长征是一部已完成的神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上世纪80年代重访长征路,写下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说,“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的确,长征是“置死地而后生”的明智之举,经过长征之后,中国的革命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开辟了华北新战场,不仅摆脱了国内敌人的围追堵截,更重要的是承担了抗击日本侵略的华北主战场,使外国列强称霸中国的梦想成为泡影,也就是在与国内外敌人的顽强战斗中,不断壮大发展了自己,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同时,红军的长征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一鼓作气和团结友爱的精神也是值得全世界学习的。

· 后 记 ·

从1936年到2006年,已经有70个年头了,虽然过去了那么久,但人们还是缅怀那段二万五千里的征途,那段深深印在华夏大地上的足迹。凡是走过长征的人每每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都会感慨万分,热泪盈眶。

曾经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传奇将军,88岁的王定烈老人至今仍喜欢在家里穿草鞋,他的腰间还有颗子弹,在他身体里停留了16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取出来。这颗子弹至今仍被他保存着。

86岁高龄的赵德仁回忆说曾经在过草地时饿得不行,便吃掉了朱德的皮带 ,朱德很快知道了真相了,但他没说话,只是从地上拣起一条草绳,往腰上一系,继续出发……

……

关于长征的记忆和故事太多太多,每个小故事里都隐着辛苦的微笑和幸福的艰辛。 有一种感动永不褪色,直到永恒,就像国旗的颜色,鲜红的。


相关内容

  •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征文
  •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征文:重温"长征史" 发扬长征精精神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征文:重温"长征史" 发扬长征精精神(一) 雪 山 "饥寒中的中国革命/竟只用一把炒面一捧雪/就爬过了位于宝兴西北/懋功正南/海拔近五千米的这个/历史性坎坷" - ...

  • 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 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七律·长征>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

  • 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征文
  • -艰难的道路 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 ...

  • 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7月15日
  • 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 7月15日,开阳县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全县各机关单位.乡镇(社区)负责人.志愿者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当天,全体人员通过聆听红军长征途经开阳的历史故事.参观"红军路&quo ...

  • 纪念长征80周年征文
  • 长征精神与新长征路--我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胜利 八十周年重要讲话 学生姓名:郑伟杰 学号:2014113509 班级:材料五班 联系方式:[1**********] 长征精神与新长征路--我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胜利 八十周年重要讲话 郑伟杰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系, 成都, 2016.10.30 ...

  • 红色旅游征文活动安排
  •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日前,XXX正式启动中小学生红色旅游征文活动,邀请省内在校中小学生于本月内积极投稿,叙述对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XXX月18日至9月30日,XXX面向省内在校中小学生征集红色旅游作品,作品须围绕"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这一主题,通过游 ...

  •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活动方案
  • 矾山镇埔坪学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暨2016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争当'四品八德'好少年"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精神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 ...

  • 纪念西路军征战河西征文
  • 纪念西路军征战80周年 甘州区劳动街小学 三(4)班 沈明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 ...

  • 长征精神纪念活动工作总结
  • 长征精神纪念活动 工 作 总 结 二〇一六年四月 土木151班 目录 一.活动背景 ........................................................................... 2 二. 活动概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