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侯大伟 肖勇 杨龙凤

就在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忙着在城市各大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找工作时,四川省岳池县三个农民工却选择了回乡创业。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生意越来越红火……

“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秦家店村6组农民胡立山

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民营企业做过财务

财富项目:租地56亩种油菜养鸭子

财富故事:走进朝阳乡秦家店村,只见成群的鸭子正在水中嬉戏。该村回乡创业的胡立山高兴地说:“我这批养了6000多只,去年还卖了两批,一只鸭子赚5元,轻轻松松就净赚5万多元!春节期间,鸭子供不应求,南充、广安、岳池的鸭贩子天天要货,把我的成鸭一扫而光,今年我计划养到4万只鸭子。”

胡立山,今年36岁;他在外打工期间管过财务,当过经理,还常利用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里打散工,一边干活,一边向别人虚心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他所务工的企业不景气了,2008年8月底回到了家。

胡立山说:“当时我们心里反而踏实了,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在朝阳乡政府的帮助下,他投资20万元,租地56亩,搞起了养鸭场和种植场。

“我这大棚是享受岳池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修建的。”胡立山说,“这还不算,县农业局、畜牧局还定期为我们做技术指导呢!”

“我这一大片就是种的40多亩油菜,是在朝阳乡政府的联系下与成都一家公司签的订单,保底价是每斤2.5元,按亩产400斤计算,油菜收入一年就可突破3万元。”胡立山得意地告诉记者。

推开一扇大棚门,绿油油的海椒秧有10多厘米高;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支架上,长势喜人,大棚里春意盎然。现在,长期在他那打工的农民就有十多个,农民在家门口就可挣到钱。

“我要当村主任,引领乡亲致富”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天王庙村七组农民唐全国

务工经历:进过工厂,当过砖工、爬过铁塔、搞过电力安装

财富项目:带领全村村民发展致富

财富故事:“喂!我是唐全国;村里准备修桥,我想发动在外的乡友们都出点力……”笔者见到唐全国时,正在给本村的乡亲打电话为村里筹集修桥资金。

唐全国今年46岁,他是今年1月6日从外面务工回到四川老家的,现在他主动请缨当上岳池县朝阳乡天王庙村代理村主任。

为了改变家里的窘况,唐全国读完初一就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通过自己的勤俭节约,终于积累了一点原始资本,在云南搞起了橡胶园,生意红火。

唐全国说:“去年7月,当我听到家乡由于没钱修桥,有乡亲的小孩在上学路上被淹死的消息后,心中非常难受。当时我就想是该我回去帮助乡亲的时候了!”

唐全国回到了家,该村村支部书记找到了他,谈起了村中的困难。原来,村级班子涣散,原村委会主任外出务工,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现在,该村又被规划为岳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好多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念头马上在唐全国脑海中产生了:我要当村主任,抓住政策机遇,引领乡亲致富。

他的想法得到朝阳乡政府积极支持,乡党委会一致同意唐全国为该村代理村主任。

“我首先要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朝阳到我村的4.7公里村级公路,年久失修,摆在眼前的是资金问题。我想充分发挥我在外的关系网,积极和本村在外的乡亲联系,筹集修路、修桥的资金,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的交通面貌。”他动情地对记者说。

今年春节除夕,家家都在吃团圆饭的时候,唐全国却在广西考察香猪项目。通过实地考察,他决定在家乡投资30万元,搞一个香猪养殖场。“有了产业支撑,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乡亲们就业、致富的问题。”唐全国说。

“我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大屋村3组农民工汤金平

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

财富项目:投资400万元搞规模化养牛

财富故事: 在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大屋村3组见到返乡农民工汤金平时,他左手拿着砖刀,右手提着灰桶,正在他的养殖场里修牛圈。

“汤老板,你怎想起在这儿搞养牛场?”

“我曾在山东搞养牛场,去年初,养牛场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在外发展越来越不理想了。老乡打电话告诉我,老家的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回家创业,叫我回家乡发展养牛场。于是,去年5月,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回来考察。”

“那天是县农业局的领导陪同我来到朝阳乡,天正下着大雨,县上和乡上的几个领导冒着大雨陪我一起考察,就像是陪同一个外商一样。他们的这种工作作风深深感动了我,于是我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我们来到了一个水塘旁边。汤金平指着水塘说:“这是当地政府免费帮我修的,还给我修了1000米的水沟、2000多米长的便民路、500米的机耕道,3口水井!”

“看!牛圈地基都平好了,就等砖到了。牛圈修好后,我就可把种牛买回来了。”

汤金平告诉记者,他准备筹资400多万元用于养牛场的投资发展,现在已经和外面的一些“种牛养殖场”签订了购买合同,准备购买300头种牛,培育肥牛200头。

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年成了“藕司令”

在乐至县孔雀乡,只要一提起陈康,大家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藕司令‟。”一年前,他还是返乡农民工中的一员,对种植技术一窍不通。但现在,他带动下种植莲藕的农民已达到40余户。

陈康的打工经历,可以追溯到1993年。高考失利后,他像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我在外什么都干过。”陈康回忆起自己的打工经历记忆犹新:“在成都、遂宁打过零工,但一年到头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外,积蓄极少。”

2008年,孔雀乡党委、政府提出了“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的号召,出台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陈康一听到这个消息,感到特别振奋。他毅然回到家乡,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看到村里部分土地荒芜的状况,他谋生了搞种植的念头。他一边积极了解和咨询土地承包政策,一边考察蔬菜市场需求。经过调查分析,他发现种植莲藕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紧接着,他在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孔雀寺村、孔雀铺村、斑竹院村创建了自己的莲藕种植基地。

“那时太难了,毕竟我没有一点种植经验。”回想自己当初创业的艰辛,陈康感慨颇多,“既选不来种,也不知如何种植、管理,两眼一抹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自费几千元到相关专业学校学习种植技术,并发挥自己熟悉电脑的优势,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科学种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陈康心中科学种植的理念得到深化,他终于“胸有成竹”了。

一年后,陈康的莲藕种植基地发展到了100余亩,初步形成规模,他还在附近的斑竹院村发展了几十亩莲藕养鱼。据预测,今年的收入将达到20万元左右。

陈康的莲藕基地在种植和收获期间,都会雇佣周围的村民做零工,一般历时在两个月以上。村民出租土地的收入再加上为他打零工的收入,比起自己种地的收入增加好几倍。

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欣慰:“他每天给我们200元劳动报酬,比做其它活都划算!”正在田里挖藕的村民熊受华高兴地告诉记者,“在收藕季节挖藕,光工钱就可以挣好几千元呢!”

靠种植莲藕富起来的陈康,没忘记父老乡亲。在他带动下,周边村民及返乡农民工40余户纷纷加入到莲藕大军。陈康没有吝惜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在村民们种植莲藕过程中,给予热情地指点和帮助,他由此被乡亲们称之为“藕司令”。

四川农民工陆续返乡 50766人开始创业

19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扶持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遇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机就在返乡农民工身边。找准项目,个体经营有赚头 两个月前从广州一家

19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扶持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遇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机就在返乡农民工身边。找准项目,个体经营有赚头

两个月前从广州一家玩具厂回乡后,35岁的资中县农民工龙菊在镇上开了家小超市。 只有两万多元积蓄的龙菊,当初选择项目时费了一番工夫。虽然镇上已有几家小超市,她还是决定开超市,“我的店面在学校旁,靠近庞大的消费群体,只要用心不愁做不好。”

省劳动部门截至本月15日的统计显示,我省返乡农民工中,已开始创业的有50766人。创业的领域主要在种养业、个体工商经营、兴办微利企业等方面。

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德俊告诉记者,该县有345位返乡农民工创业,其中个体工商经营户占72%。同样的情况出现在轻灾区眉山市,该市创业担保公司总经理姚德志说,个体工商领域的占80%,其余的主要是种养业。“只要看好了项目,个体经营还是有赚头的。”资中县返乡成功创业者徐典文认为,一些返乡农民工在大城市呆得久,商业意识强,工商经营是个不错的选择。

恢复重建,建筑配套产业有商机

“没想到回来后不仅生意好,还有政府的若干好政策。”广元市利州区的建筑施工队小老板李淼,20天前从云南返乡。该区上西街道劳动保障所所长米四喜说,灾后恢复重建,不仅缺少劳动力,还需要大量的重建物资,创业者大多围绕建筑业相关配套产业创业。

从省劳动部门提供的数据看,地震重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比例在全省21个市州算中上水平。广元、绵阳的创业者均超过4000人,轻灾区达州只为千余人。

“重灾区返乡者的创业欲望大。”17日,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危机应对协调员邓宝山告诉记者,他刚接到一灾区返乡农民工的电话,称打算创办一家建筑小企业或建材供应店,希望参加创业培训。为满足灾区有创业愿望的群众提高创业能力,今年8月到明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在我省实施的“紧急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将免费为不少于2400名灾区创业者提供培训,这是目前我省灾后最大规模创业培训项目。近日,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前期培训情况以及目前缺口较大的建筑企业,对培训项目进行了调整,今后将加强女性创业项目和创办灾区建筑小企业等课程。

新政连连,创业仍要谨慎

12月1日,在眉山市举行的返乡农民工东坡区思氵蒙镇专场创业就业服务会上,6名返乡农民兄弟与担保公司、信用社签订小额担保贷款协议。东坡区在全省首开先河,将原本涉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向农村覆盖。

11天后,“将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城镇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被写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多条涉及工商、税收的扶持政策送给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贷款只是锦上添花。”在创业好政策连连出台的同时,姚德志告诉记者,“不是有创业愿望就能享受贷款,我们和金融机构还要考察他们的创业能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数量和项目风险。”

在近日召开的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与会专家也提醒,切忌盲目创业,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侯大伟 肖勇 杨龙凤

就在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忙着在城市各大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找工作时,四川省岳池县三个农民工却选择了回乡创业。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生意越来越红火……

“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秦家店村6组农民胡立山

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民营企业做过财务

财富项目:租地56亩种油菜养鸭子

财富故事:走进朝阳乡秦家店村,只见成群的鸭子正在水中嬉戏。该村回乡创业的胡立山高兴地说:“我这批养了6000多只,去年还卖了两批,一只鸭子赚5元,轻轻松松就净赚5万多元!春节期间,鸭子供不应求,南充、广安、岳池的鸭贩子天天要货,把我的成鸭一扫而光,今年我计划养到4万只鸭子。”

胡立山,今年36岁;他在外打工期间管过财务,当过经理,还常利用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里打散工,一边干活,一边向别人虚心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他所务工的企业不景气了,2008年8月底回到了家。

胡立山说:“当时我们心里反而踏实了,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在朝阳乡政府的帮助下,他投资20万元,租地56亩,搞起了养鸭场和种植场。

“我这大棚是享受岳池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修建的。”胡立山说,“这还不算,县农业局、畜牧局还定期为我们做技术指导呢!”

“我这一大片就是种的40多亩油菜,是在朝阳乡政府的联系下与成都一家公司签的订单,保底价是每斤2.5元,按亩产400斤计算,油菜收入一年就可突破3万元。”胡立山得意地告诉记者。

推开一扇大棚门,绿油油的海椒秧有10多厘米高;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支架上,长势喜人,大棚里春意盎然。现在,长期在他那打工的农民就有十多个,农民在家门口就可挣到钱。

“我要当村主任,引领乡亲致富”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天王庙村七组农民唐全国

务工经历:进过工厂,当过砖工、爬过铁塔、搞过电力安装

财富项目:带领全村村民发展致富

财富故事:“喂!我是唐全国;村里准备修桥,我想发动在外的乡友们都出点力……”笔者见到唐全国时,正在给本村的乡亲打电话为村里筹集修桥资金。

唐全国今年46岁,他是今年1月6日从外面务工回到四川老家的,现在他主动请缨当上岳池县朝阳乡天王庙村代理村主任。

为了改变家里的窘况,唐全国读完初一就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通过自己的勤俭节约,终于积累了一点原始资本,在云南搞起了橡胶园,生意红火。

唐全国说:“去年7月,当我听到家乡由于没钱修桥,有乡亲的小孩在上学路上被淹死的消息后,心中非常难受。当时我就想是该我回去帮助乡亲的时候了!”

唐全国回到了家,该村村支部书记找到了他,谈起了村中的困难。原来,村级班子涣散,原村委会主任外出务工,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现在,该村又被规划为岳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好多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念头马上在唐全国脑海中产生了:我要当村主任,抓住政策机遇,引领乡亲致富。

他的想法得到朝阳乡政府积极支持,乡党委会一致同意唐全国为该村代理村主任。

“我首先要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朝阳到我村的4.7公里村级公路,年久失修,摆在眼前的是资金问题。我想充分发挥我在外的关系网,积极和本村在外的乡亲联系,筹集修路、修桥的资金,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的交通面貌。”他动情地对记者说。

今年春节除夕,家家都在吃团圆饭的时候,唐全国却在广西考察香猪项目。通过实地考察,他决定在家乡投资30万元,搞一个香猪养殖场。“有了产业支撑,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乡亲们就业、致富的问题。”唐全国说。

“我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大屋村3组农民工汤金平

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

财富项目:投资400万元搞规模化养牛

财富故事: 在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大屋村3组见到返乡农民工汤金平时,他左手拿着砖刀,右手提着灰桶,正在他的养殖场里修牛圈。

“汤老板,你怎想起在这儿搞养牛场?”

“我曾在山东搞养牛场,去年初,养牛场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在外发展越来越不理想了。老乡打电话告诉我,老家的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回家创业,叫我回家乡发展养牛场。于是,去年5月,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回来考察。”

“那天是县农业局的领导陪同我来到朝阳乡,天正下着大雨,县上和乡上的几个领导冒着大雨陪我一起考察,就像是陪同一个外商一样。他们的这种工作作风深深感动了我,于是我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我们来到了一个水塘旁边。汤金平指着水塘说:“这是当地政府免费帮我修的,还给我修了1000米的水沟、2000多米长的便民路、500米的机耕道,3口水井!”

“看!牛圈地基都平好了,就等砖到了。牛圈修好后,我就可把种牛买回来了。”

汤金平告诉记者,他准备筹资400多万元用于养牛场的投资发展,现在已经和外面的一些“种牛养殖场”签订了购买合同,准备购买300头种牛,培育肥牛200头。

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年成了“藕司令”

在乐至县孔雀乡,只要一提起陈康,大家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藕司令‟。”一年前,他还是返乡农民工中的一员,对种植技术一窍不通。但现在,他带动下种植莲藕的农民已达到40余户。

陈康的打工经历,可以追溯到1993年。高考失利后,他像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我在外什么都干过。”陈康回忆起自己的打工经历记忆犹新:“在成都、遂宁打过零工,但一年到头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外,积蓄极少。”

2008年,孔雀乡党委、政府提出了“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的号召,出台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陈康一听到这个消息,感到特别振奋。他毅然回到家乡,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看到村里部分土地荒芜的状况,他谋生了搞种植的念头。他一边积极了解和咨询土地承包政策,一边考察蔬菜市场需求。经过调查分析,他发现种植莲藕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紧接着,他在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孔雀寺村、孔雀铺村、斑竹院村创建了自己的莲藕种植基地。

“那时太难了,毕竟我没有一点种植经验。”回想自己当初创业的艰辛,陈康感慨颇多,“既选不来种,也不知如何种植、管理,两眼一抹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自费几千元到相关专业学校学习种植技术,并发挥自己熟悉电脑的优势,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科学种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陈康心中科学种植的理念得到深化,他终于“胸有成竹”了。

一年后,陈康的莲藕种植基地发展到了100余亩,初步形成规模,他还在附近的斑竹院村发展了几十亩莲藕养鱼。据预测,今年的收入将达到20万元左右。

陈康的莲藕基地在种植和收获期间,都会雇佣周围的村民做零工,一般历时在两个月以上。村民出租土地的收入再加上为他打零工的收入,比起自己种地的收入增加好几倍。

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欣慰:“他每天给我们200元劳动报酬,比做其它活都划算!”正在田里挖藕的村民熊受华高兴地告诉记者,“在收藕季节挖藕,光工钱就可以挣好几千元呢!”

靠种植莲藕富起来的陈康,没忘记父老乡亲。在他带动下,周边村民及返乡农民工40余户纷纷加入到莲藕大军。陈康没有吝惜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在村民们种植莲藕过程中,给予热情地指点和帮助,他由此被乡亲们称之为“藕司令”。

四川农民工陆续返乡 50766人开始创业

19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扶持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遇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机就在返乡农民工身边。找准项目,个体经营有赚头 两个月前从广州一家

19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扶持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遇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机就在返乡农民工身边。找准项目,个体经营有赚头

两个月前从广州一家玩具厂回乡后,35岁的资中县农民工龙菊在镇上开了家小超市。 只有两万多元积蓄的龙菊,当初选择项目时费了一番工夫。虽然镇上已有几家小超市,她还是决定开超市,“我的店面在学校旁,靠近庞大的消费群体,只要用心不愁做不好。”

省劳动部门截至本月15日的统计显示,我省返乡农民工中,已开始创业的有50766人。创业的领域主要在种养业、个体工商经营、兴办微利企业等方面。

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德俊告诉记者,该县有345位返乡农民工创业,其中个体工商经营户占72%。同样的情况出现在轻灾区眉山市,该市创业担保公司总经理姚德志说,个体工商领域的占80%,其余的主要是种养业。“只要看好了项目,个体经营还是有赚头的。”资中县返乡成功创业者徐典文认为,一些返乡农民工在大城市呆得久,商业意识强,工商经营是个不错的选择。

恢复重建,建筑配套产业有商机

“没想到回来后不仅生意好,还有政府的若干好政策。”广元市利州区的建筑施工队小老板李淼,20天前从云南返乡。该区上西街道劳动保障所所长米四喜说,灾后恢复重建,不仅缺少劳动力,还需要大量的重建物资,创业者大多围绕建筑业相关配套产业创业。

从省劳动部门提供的数据看,地震重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比例在全省21个市州算中上水平。广元、绵阳的创业者均超过4000人,轻灾区达州只为千余人。

“重灾区返乡者的创业欲望大。”17日,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危机应对协调员邓宝山告诉记者,他刚接到一灾区返乡农民工的电话,称打算创办一家建筑小企业或建材供应店,希望参加创业培训。为满足灾区有创业愿望的群众提高创业能力,今年8月到明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在我省实施的“紧急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将免费为不少于2400名灾区创业者提供培训,这是目前我省灾后最大规模创业培训项目。近日,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前期培训情况以及目前缺口较大的建筑企业,对培训项目进行了调整,今后将加强女性创业项目和创办灾区建筑小企业等课程。

新政连连,创业仍要谨慎

12月1日,在眉山市举行的返乡农民工东坡区思氵蒙镇专场创业就业服务会上,6名返乡农民兄弟与担保公司、信用社签订小额担保贷款协议。东坡区在全省首开先河,将原本涉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向农村覆盖。

11天后,“将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城镇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被写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多条涉及工商、税收的扶持政策送给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贷款只是锦上添花。”在创业好政策连连出台的同时,姚德志告诉记者,“不是有创业愿望就能享受贷款,我们和金融机构还要考察他们的创业能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数量和项目风险。”

在近日召开的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与会专家也提醒,切忌盲目创业,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相关内容

  • 创业故事:性感美女养猪创百万财富!,女性创业,创业项目
  • 李季红在当时生猪价格极度疲软,其他农户纷纷放弃养猪的情况下,她竟把所有积蓄拿出来修建了一个标准化养猪场... 高中毕业养鱼遭遇挫折,她选择了外出闯荡;在乌鲁木齐冰冷的水中,她洗衣挖到第一桶金;和蟾蜍.蝎子打交道,她回乡创业成功;当大家在放弃养猪时,她拿出所有积蓄修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养猪场.她就是高县大 ...

  • 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支持体系建构研究
  • 摘 要:中西部地区诸多惠农政策及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就业环境的双重影响,部分早年外出务工并积累了一定技术.经验.人脉及资金的农民工相继返乡创业――或投资办厂.或从事商贸.或发展旅游服务业.或经营农业产业化生产等,打破了农村劳动力城乡间单向流动的旧格局,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本文以皖北地 ...

  •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摘要: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城乡二元经济和二元文化的转变,对促进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SWOT 分析,并从营造创业 氛围.落实创业支持政策.加强引导和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构建长效扶持机制的 对策. 关键词:农民 ...

  •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浅析
  •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浅析 内容提要: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我们要立足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整体考虑和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工群体成为塑造中国未来的积极力量.这一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不仅会减缓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影响到我 ...

  • 关于实施"三大行动"加强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意见
  • 关于实施"三大行动" 加强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意见 各县(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直各部门党组(党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社会有效覆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现就实施管理服务. ...

  • 加快全民创业 推进全民致富
  • 建设全面小康,必须依靠全民致富:实现全民致富,必须着力全民创业.近年来,由原**.**两镇合并而成的新建**镇,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六放""四全"精神,把推进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引领全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全镇发动,全民动员,全面推开,营造了"自主 ...

  • 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发言材料
  • 我来xx乡已经有一年多了,是xx让我一步步了解农村工作,也是xx昂扬向上的发展姿态看到我工作努力的方向.很多人得知我在xx乡政府上班后,都会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说xx乡是个好乡镇.具体怎么好,我想大伙能找百十来个.但我这个人偏偏是个不知足的家伙,xx乡不应该只是"好乡镇",而应该 ...

  • 创业 60位著名企业家的创业成功之路
  • 基本资料 创业 60位著名企业家的创业成功之路 作者: 李凌阁编著 出版社: 出版年: 2010.06 页数: 定价: CNY38.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配合即将在我国开展的创业教育而编著的一本教育读物,其中详细介绍了60位著名创业成功的人士的创业经历,可为大.中专学生及其他青 ...

  • 返乡流动党员致富带动创业先进事迹
  • **,男,1962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镇合村村人。1992年外出务工,xx年创办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从事运输批发业务。xx年被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就业。2011年金融危机后,他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返乡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