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阅读答案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应该说,“低头族”是科技发展与人性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2007年起,全球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3G时代,移动网络速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3G手机终端的迅猛发展。于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引领了一场通讯革命,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缩短。

移动网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工作、应酬、聚会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然而,“低头族”的种种表现已经显现出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作用。

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此外,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如何看待“低头族”的兴起呢?应该说,这种现象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或许“低头族” 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引发我们思考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文/王稀君,选自《国际先驱导报》,有删节。)

1.文章围绕“低头族”讲了四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描摹“低头族”的典型特征。 B. 分析“低头族”的形成原因。C. 揭示“低头族”的社会危害。 D. 呼唤“低头族”要正视现实。

2.作者认为“低头族”究竟错过了什么?下面表述符合作者最终表达意图的一项是

A. 错过了身体健康,出现头痛、眼疲劳、颈椎病等健康问题。B. 错过了对自身的控制力,生命安全存在隐患。

C. 错过了心理健康,出现对手机的心理依赖,情绪焦虑。D. 错过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和美好,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产生了距离。

3. “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下面案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

A.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警方调出当时的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抢不停挥舞,可就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勾动扳机酿成命案。

B.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在大学校园里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

C.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贴身而过,男子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

D. 湖北十堰一名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却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坑不幸身亡。

阅读答案:

1.C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作者开头描摹“低头族”的典型特征、接着阐释了形成原因、其次论述了对自身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最后呼唤“低头族”要正视现实。C中揭示“低头族”的社会危害文中没有表现这层意思。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作者先提出了论题,再逐层深入的分析,归纳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即“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抓住这句话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错过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和美好,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产生了距离”。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考查论据作用的分析能力,即分析论据和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抓住论点,再分析一下所给材料的观点。如本题中,B是通过这则材料说明什么叫“非注意盲视”,而并没有说明有什么危害。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应该说,“低头族”是科技发展与人性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2007年起,全球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3G时代,移动网络速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3G手机终端的迅猛发展。于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引领了一场通讯革命,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缩短。

移动网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工作、应酬、聚会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然而,“低头族”的种种表现已经显现出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作用。

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此外,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如何看待“低头族”的兴起呢?应该说,这种现象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或许“低头族” 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引发我们思考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文/王稀君,选自《国际先驱导报》,有删节。)

1.文章围绕“低头族”讲了四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描摹“低头族”的典型特征。 B. 分析“低头族”的形成原因。C. 揭示“低头族”的社会危害。 D. 呼唤“低头族”要正视现实。

2.作者认为“低头族”究竟错过了什么?下面表述符合作者最终表达意图的一项是

A. 错过了身体健康,出现头痛、眼疲劳、颈椎病等健康问题。B. 错过了对自身的控制力,生命安全存在隐患。

C. 错过了心理健康,出现对手机的心理依赖,情绪焦虑。D. 错过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和美好,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产生了距离。

3. “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下面案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

A.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警方调出当时的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抢不停挥舞,可就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勾动扳机酿成命案。

B.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在大学校园里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

C.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贴身而过,男子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

D. 湖北十堰一名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却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坑不幸身亡。

阅读答案:

1.C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作者开头描摹“低头族”的典型特征、接着阐释了形成原因、其次论述了对自身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最后呼唤“低头族”要正视现实。C中揭示“低头族”的社会危害文中没有表现这层意思。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作者先提出了论题,再逐层深入的分析,归纳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即“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抓住这句话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错过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和美好,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产生了距离”。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考查论据作用的分析能力,即分析论据和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抓住论点,再分析一下所给材料的观点。如本题中,B是通过这则材料说明什么叫“非注意盲视”,而并没有说明有什么危害。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内容

  • 2015中考语文模拟题
  • 黄冈教育网2015年中考模拟试题语文A卷 命题人:武穴实验三中 刘堂桢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表现作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语句是: , . 5. 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 ...

  • 2016年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2016年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腌臜/积攒 绯红/绯闻 驽钝/弓弩 呼吁/气喘吁吁 B 诘责/拮据 畸形/绮丽 前提/提防 消弭/弥天大谎 C 解剖/庖代 杀戮/戳穿 吮吸/允许 深谙/万马齐喑 D 揿钮/钦差 邂逅 ...

  • 微写作的方法及示例
  • 转自 宋老师语文 一.微作文重点考查的能力(技巧) (一)审题能力 小作文的材料中,往往隐含了若干个写作要求,如手法.人称.重点篇幅等,如不细心审读,就会很容易出现错误. (二)谋篇布局能力 小作文是片段性作文,而非篇章.虽如此,但不能一味忽略结构的完整性.一篇小作文如果能够做到结构完整.前后照应, ...

  • 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学科10月月考含答案
  • 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10月考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15分钟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妖娆(r áo ) 间令(ji àn ) 休祲(j ìn ) 免冠徒跣(x ǐ) .... B. 怫然(f ú) 造诣(y ì) ...

  • 都市"低头族":专心"享受"的代价岂止是错过风景
  • 编者按:地铁里.公交车上.马路边,甚至电梯口.餐桌旁,你随时都可以看到一个个低头盯着手机或平板电脑不断刷屏的年轻人,他们似乎每时每刻都在看手机,就连朋友聚餐甚至家人团聚时,也不放过一分一秒,刷微博.看新闻.玩游戏.拍照片.聊微信或看视频,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低头族".有人这么调侃 ...

  • 阅读[低头与昂首]附答案
  • 阅读<低头与昂首>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 ...

  • 2014中考试卷及答案
  • 2014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第Ι卷(选择题,共24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 的一项是 A.栖.息(qī) 瑰.丽(guī) 手不释.卷(shì) B.和睦.(mù) 温馨.(xīn) 娓娓 ...

  •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 青杨 ①几年前,在北京孔庙的卖纪念品处,反复地放着古乐器埙的音乐磁带,十分地悠远苍凉.从远古飘来的声音,重重地敲击着自己麻木的灵魂.问了一下价,卖15元一盘,只觉得太贵,就放下了.出了孔庙大门,立即就又后悔了.可是再进去还得花15元买门票,便作罢.心想或许 ...

  • 纤夫阅读训练及答案
  • 篇一:纤夫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先知道拉纤是在读书的时候,<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黄河船夫曲>,现在已记不清是油画还是交响乐了.不过,印象还是有的:雄浑.壮阔.粗犷: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命运的搏斗.于是纤夫的头上就晕出一圈圈五彩的光环,至于纤夫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