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对发展的影响

作者:郑信哲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6年03期

  目前,发达国家呈现人口负增长趋势,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一。而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其他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很高的时候,惟独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因受多种环境与条件的影响呈现急剧下降之势,这不是正常现象,它给民族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惑。本文从这个问题出发,把握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及其趋势,探讨朝鲜族人口负增长给民族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一、朝鲜族人口现状

  根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朝鲜族人口为1923842人,这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1923361人相比,仅增加了481人。朝鲜族人口的绝对增加数最少,人口自然增加率也最低。1990年到2000年间,人口过百万的18个民族中,其他各民族人口最少增加10万人以上,有的民族如土家族增加了230多万,苗族、布朗族等也增加了140-150万。然而,朝鲜族仅增加400多人。这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了人口处于负增长的乌孜别克族(总人口0.24万)、塔塔尔族(总人口0.49万)和人口增加不到400人的赫哲族(总人口0.46万,但人口年平均增加率为0.84%,比朝鲜族高)以外,处于最低水平。

  从朝鲜族人口聚居的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看,除了朝鲜族城市人口比较集中的辽宁省从1990年的230719人到2000年的241053人,增加了10333人以外,其他地区都呈现减少之势。吉林省由1183567人减少至1145688人,减少37897人,黑龙江省由454091人减少至388458人,减少了65633人,内蒙古自治区由22173人减少到21859人,减少了314人。

  尤其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出现的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更令人担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属于朝鲜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占我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以上。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地区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急剧下降之势,自1996年开始连续处于人口负增长态势。

  二、朝鲜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第一,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的过“左”倾向有关。

  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情况看,早在20世纪70年代不仅开始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而且,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宣传落实“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政策非常彻底,以致完全忽视对少数民族人口放宽的政策,在一些农村甚至出现强迫生育一胎的育龄妇女进行绝育手术的现象。其他朝鲜族地区,虽然没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那样严重,但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比其他民族地区早,也比较好。这种结果,使朝鲜族妇女总生育率急剧下降,朝鲜族过早地出现人口减少现象。

  第二,婚姻生育观的变化也是朝鲜族人口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朝鲜族是教育普及、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之一,其婚姻生育观为晚婚和晚育,如延边朝鲜族地区的晚婚率超过80%以上,晚育率也达70%,这大大延长了朝鲜族人口的生育周期。

  第三,婚姻和育龄期妇女的大量流动也成为朝鲜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人口流动在其规模和人口比重上都位于前列。其中,育龄期妇女走向城市和跨国流动也很明显。仅以朝鲜族妇女的跨国婚姻为例,据1998年1月统计,通过假结婚到韩国的朝鲜族妇女在最近3年间每年平均达6000人。另据统计,自1993年到2001年,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有18000名朝鲜族妇女嫁到外国。

  在朝鲜族人口中,具有生育能力的妇女跨国流动和跨国婚姻,对朝鲜族人口的缓慢增长及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负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据韩国汉城大学权泰焕教授等的研究,朝鲜族在过去10年间,由于朝鲜族妇女的跨国婚姻,减少了约20%的出生人口。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更加处于低水平,甚至呈现出一种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趋势,这在农村更为突出。

  上述诸因素导致了朝鲜族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相对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的现象。

  三、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急剧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负增长问题给维持和发展民族共同体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朝鲜族人口的相对减少,除了人口减少带来的共同性问题,即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一代负担增加、后续劳动力缺乏等以外,少数民族特殊性导致的许多问题更为民族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聚居人口急剧减少。

  其次,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减少对民族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朝鲜族聚居地区民族人口急剧减少不利于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减少,尤其是农村朝鲜族妇女的大量流失,导致男女性别比例悬殊,使农村男青年找对象越来越难。许多农村男青年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属于边疆地区,而且朝鲜族农民多数居住于边境线,朝鲜族人口减少也给边境建设与安全造成了诸多影响。

  第四,人口减少导致聚居地区民族教育规模的萎缩。

  四、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尽快改变朝鲜族聚集地区人口负增长现象。要阻止人口减少,首先应该让朝鲜族农村男青年及时结婚生育,然而他们目前正处于“娶媳妇难”的境地。为解决这个问题,应扩大选择对象的范围。找对象不能限于本民族内部,而应扩大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民族女性,这是一个有效办法。其次,朝鲜族农村男青年“结婚难”问题之所以这么严重,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生存技能,故开办各类技术学习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生存技能也很重要。另外,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意识。

  第二,制定适宜的人口政策,谋求民族人口的相对增长。当前,关于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急速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和朝鲜族社会都有所认识。问题在于,采取何种政策措施以提高朝鲜族妇女的生育欲望,阻止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过快下降之势。为此,首先应在民族内部大力宣扬“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观念,强调人口的发展也是民族的发展。其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朝鲜族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要求制定和贯彻相关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如生育妇女的健康保障、资助生育费用和第二个孩子教育费、奖励生育等政策。另外,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为正确解决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问题出谋划策。

  摘自《黑龙江民族丛刊》(哈尔滨),2006.1.35~39

作者介绍:郑信哲,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081)

作者:郑信哲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6年03期

  目前,发达国家呈现人口负增长趋势,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一。而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其他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很高的时候,惟独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因受多种环境与条件的影响呈现急剧下降之势,这不是正常现象,它给民族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惑。本文从这个问题出发,把握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及其趋势,探讨朝鲜族人口负增长给民族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一、朝鲜族人口现状

  根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朝鲜族人口为1923842人,这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1923361人相比,仅增加了481人。朝鲜族人口的绝对增加数最少,人口自然增加率也最低。1990年到2000年间,人口过百万的18个民族中,其他各民族人口最少增加10万人以上,有的民族如土家族增加了230多万,苗族、布朗族等也增加了140-150万。然而,朝鲜族仅增加400多人。这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了人口处于负增长的乌孜别克族(总人口0.24万)、塔塔尔族(总人口0.49万)和人口增加不到400人的赫哲族(总人口0.46万,但人口年平均增加率为0.84%,比朝鲜族高)以外,处于最低水平。

  从朝鲜族人口聚居的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看,除了朝鲜族城市人口比较集中的辽宁省从1990年的230719人到2000年的241053人,增加了10333人以外,其他地区都呈现减少之势。吉林省由1183567人减少至1145688人,减少37897人,黑龙江省由454091人减少至388458人,减少了65633人,内蒙古自治区由22173人减少到21859人,减少了314人。

  尤其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出现的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更令人担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属于朝鲜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占我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以上。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地区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急剧下降之势,自1996年开始连续处于人口负增长态势。

  二、朝鲜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第一,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的过“左”倾向有关。

  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情况看,早在20世纪70年代不仅开始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而且,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宣传落实“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政策非常彻底,以致完全忽视对少数民族人口放宽的政策,在一些农村甚至出现强迫生育一胎的育龄妇女进行绝育手术的现象。其他朝鲜族地区,虽然没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那样严重,但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比其他民族地区早,也比较好。这种结果,使朝鲜族妇女总生育率急剧下降,朝鲜族过早地出现人口减少现象。

  第二,婚姻生育观的变化也是朝鲜族人口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朝鲜族是教育普及、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之一,其婚姻生育观为晚婚和晚育,如延边朝鲜族地区的晚婚率超过80%以上,晚育率也达70%,这大大延长了朝鲜族人口的生育周期。

  第三,婚姻和育龄期妇女的大量流动也成为朝鲜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人口流动在其规模和人口比重上都位于前列。其中,育龄期妇女走向城市和跨国流动也很明显。仅以朝鲜族妇女的跨国婚姻为例,据1998年1月统计,通过假结婚到韩国的朝鲜族妇女在最近3年间每年平均达6000人。另据统计,自1993年到2001年,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有18000名朝鲜族妇女嫁到外国。

  在朝鲜族人口中,具有生育能力的妇女跨国流动和跨国婚姻,对朝鲜族人口的缓慢增长及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负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据韩国汉城大学权泰焕教授等的研究,朝鲜族在过去10年间,由于朝鲜族妇女的跨国婚姻,减少了约20%的出生人口。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更加处于低水平,甚至呈现出一种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趋势,这在农村更为突出。

  上述诸因素导致了朝鲜族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相对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的现象。

  三、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急剧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负增长问题给维持和发展民族共同体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朝鲜族人口的相对减少,除了人口减少带来的共同性问题,即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一代负担增加、后续劳动力缺乏等以外,少数民族特殊性导致的许多问题更为民族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聚居人口急剧减少。

  其次,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减少对民族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朝鲜族聚居地区民族人口急剧减少不利于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减少,尤其是农村朝鲜族妇女的大量流失,导致男女性别比例悬殊,使农村男青年找对象越来越难。许多农村男青年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属于边疆地区,而且朝鲜族农民多数居住于边境线,朝鲜族人口减少也给边境建设与安全造成了诸多影响。

  第四,人口减少导致聚居地区民族教育规模的萎缩。

  四、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尽快改变朝鲜族聚集地区人口负增长现象。要阻止人口减少,首先应该让朝鲜族农村男青年及时结婚生育,然而他们目前正处于“娶媳妇难”的境地。为解决这个问题,应扩大选择对象的范围。找对象不能限于本民族内部,而应扩大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民族女性,这是一个有效办法。其次,朝鲜族农村男青年“结婚难”问题之所以这么严重,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生存技能,故开办各类技术学习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生存技能也很重要。另外,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意识。

  第二,制定适宜的人口政策,谋求民族人口的相对增长。当前,关于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急速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和朝鲜族社会都有所认识。问题在于,采取何种政策措施以提高朝鲜族妇女的生育欲望,阻止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过快下降之势。为此,首先应在民族内部大力宣扬“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观念,强调人口的发展也是民族的发展。其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朝鲜族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要求制定和贯彻相关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如生育妇女的健康保障、资助生育费用和第二个孩子教育费、奖励生育等政策。另外,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为正确解决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问题出谋划策。

  摘自《黑龙江民族丛刊》(哈尔滨),2006.1.35~39

作者介绍:郑信哲,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081)


相关内容

  • 韩国的地理环境及经贸关系研究
  • 韩国的地理环境及经贸关系研究 ( 国际经济与贸易092 鲁言俊 099114050 ) 摘要:韩国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是连接日本.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枢纽: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较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东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体.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强国,其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很大:主要倡导&q ...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民族]学案
  •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人口.第三节 民族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施了"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并将其列入基本国策.实施此人口政策后 (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 B.人口总数略有下降 C. 每年净增人口不多 ...

  • 中国的人口
  • 中国的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 32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 ...

  • 韩国经济前景的文化分析
  • 韩国经济前景的文化分析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州布里斯班韩国的研究中心 文字摘要 研究分析了韩国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介绍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作为一个操作之间的媒介文化经济的发展.使用这种方法, 结果发现文化通过其影响交易费用在静态情况会影响经济发展.在动态情况下, 文化通过它的经济影响影响公民的 ...

  • 论韩国的现代化历程
  • 论韩国的现代化历程 王青兰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朝鲜语(中韩经贸关系方向),121601124) 摘 要:在中韩两国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探讨战后韩国经济增长的过程及其原因, 特别是60年代初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方方面面, 深入分析导致韩国成功的各种国内外有利因素, 从经济要素与非经济要素: ...

  •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作者:郑长德 来源:<民族学刊>2014年第01期 [摘要]利用1990.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发现,中国各少数民族人口随全国人口一起,共同进入了持续老龄化的状态,且表现为老年人口规模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快,7 ...

  •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一 .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1.当代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人文地理学定义: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 ...

  • 历次人口普查公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 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协同有关部门,根据中央人民政 府政务院的指示,结合全国普选,举办了全国人口调查.调查的标准时间是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参加这次调查登记工作的人员共有二百五十余万人. 为了保 ...

  • 八年级地理上册活动答案
  •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活动题P3 1. 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高,气候寒冷. 巴西:有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中国: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