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山东卷文言文阅读题指瑕

2010年高考山东卷文言文阅读题指瑕

2010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仍同前几年一样,共设5道小题,计22分。5题之中,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我认为其中有4道是多少存在问题的。为了方便,先抄原题,边抄边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3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

十四,有删改)

注: 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ǜ):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

答案:D

我的评点:这道题没什么问题。考查的4个实词比较典型,难易也适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

答案:C

我的评点:这道的答案项设置不严谨。C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形式上都可以译为“凭着”,但它们的用法是有较大区别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以”字下有这样两个义项:“④介词。因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⑥介词。

凭借„„身份,按照。《汉书·张骞传》:‘骞以郞应蓦使月氏。’”可以看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选取的两个例句与C项中两句话几乎一模一样,编者却把它们放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义项之下,这应该很能说明问题吧。

这道题的A、D两项基本没什么干扰性,B项则可能有一定的干扰。B项的两个“于”都是介词,分别相当于“向”“对于”,但如果仅从字面上翻译,都译作“对”也未尝不可。我的意思是,由于不严谨,这道题对部分考生的答案可能带来一些不应有的影响。(高考结束后,有位老兄没等标准答案发布,就把自己的解答贴到了网上,他选的就是B。他的贴子现在从网上还很容易搜到)。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B

我的点评:六句话中,①②③⑤显然都属于申甫失败的原因,⑥明显不属于。第④句呢?原文中说:“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是原因,“权贵人俱不习兵”是原因的原因,说是间接原因总没问题吧?那样的话,选C项也是有道理的了。

当然,由于B项的①③⑤句指向非常明显,这道题对学生正确解答应该不会有多少干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答案:C

我的点评:这道题的答案项通过颠倒事情的前后顺序来设置误点,比较巧妙。不过,B项的表述也有不准确之处。“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这句话,给人的印象似乎申甫“改学道人所传兵书”,是他放弃学佛后的主动选择。实际上呢,申甫再次遇到道人是很偶然的,而且“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他应该是学好了兵书才彻底放弃学佛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⑵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⑶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答案:⑴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⑵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

⑶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我的点评:作为文言文翻译题,这几个句子选得比较典型,但第⑵句的答案有问题。“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在这类语境

中,“干”的基本意思是“求取”,古代“干”“谒”经常连用(“谒”的意思才是“拜谒、拜见”,“干谒”意为“拜见而有所求”),句中以“谒”译“干”,就算是勉强可通吧。但将“常”译为“经常”是肯定不行的。“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是不是有时候被听从、信任了呢?显然不是。“常”还有一个义项是“常年、总是、一直”这类意思(济宁有条“常青路”,不会有人理解为“经常青,有时不青”的路吧?),将“常不见听信”译作“一直不被听从、信任”,才是文通理顺,切合文意的。

这些点评,只是我个人的浅见,也许会被人讥为鸡蛋里头挑骨头。我想的是,这可是高考题啊,关涉到几十万考生的命运呢。我们对它的要求高一点,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2010年高考山东卷文言文阅读题指瑕

2010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仍同前几年一样,共设5道小题,计22分。5题之中,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我认为其中有4道是多少存在问题的。为了方便,先抄原题,边抄边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3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

十四,有删改)

注: 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ǜ):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

答案:D

我的评点:这道题没什么问题。考查的4个实词比较典型,难易也适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

答案:C

我的评点:这道的答案项设置不严谨。C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形式上都可以译为“凭着”,但它们的用法是有较大区别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以”字下有这样两个义项:“④介词。因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⑥介词。

凭借„„身份,按照。《汉书·张骞传》:‘骞以郞应蓦使月氏。’”可以看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选取的两个例句与C项中两句话几乎一模一样,编者却把它们放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义项之下,这应该很能说明问题吧。

这道题的A、D两项基本没什么干扰性,B项则可能有一定的干扰。B项的两个“于”都是介词,分别相当于“向”“对于”,但如果仅从字面上翻译,都译作“对”也未尝不可。我的意思是,由于不严谨,这道题对部分考生的答案可能带来一些不应有的影响。(高考结束后,有位老兄没等标准答案发布,就把自己的解答贴到了网上,他选的就是B。他的贴子现在从网上还很容易搜到)。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B

我的点评:六句话中,①②③⑤显然都属于申甫失败的原因,⑥明显不属于。第④句呢?原文中说:“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是原因,“权贵人俱不习兵”是原因的原因,说是间接原因总没问题吧?那样的话,选C项也是有道理的了。

当然,由于B项的①③⑤句指向非常明显,这道题对学生正确解答应该不会有多少干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答案:C

我的点评:这道题的答案项通过颠倒事情的前后顺序来设置误点,比较巧妙。不过,B项的表述也有不准确之处。“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这句话,给人的印象似乎申甫“改学道人所传兵书”,是他放弃学佛后的主动选择。实际上呢,申甫再次遇到道人是很偶然的,而且“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他应该是学好了兵书才彻底放弃学佛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⑵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⑶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答案:⑴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⑵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

⑶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我的点评:作为文言文翻译题,这几个句子选得比较典型,但第⑵句的答案有问题。“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在这类语境

中,“干”的基本意思是“求取”,古代“干”“谒”经常连用(“谒”的意思才是“拜谒、拜见”,“干谒”意为“拜见而有所求”),句中以“谒”译“干”,就算是勉强可通吧。但将“常”译为“经常”是肯定不行的。“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是不是有时候被听从、信任了呢?显然不是。“常”还有一个义项是“常年、总是、一直”这类意思(济宁有条“常青路”,不会有人理解为“经常青,有时不青”的路吧?),将“常不见听信”译作“一直不被听从、信任”,才是文通理顺,切合文意的。

这些点评,只是我个人的浅见,也许会被人讥为鸡蛋里头挑骨头。我想的是,这可是高考题啊,关涉到几十万考生的命运呢。我们对它的要求高一点,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相关内容

  • 2012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 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 ...

  • 最新高考信息:山东高考2011年大调整
  • 山东高考2011年大调整 2010年,山东省高考命题仍将采用"3+X+1"的模式,总分750分,语文.数学.英语(听力除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和基本能力科目的试题,仍由山东省组织专家自行命制 .3月4日,省考试院出台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与2009年相比,命题保持相对稳定. ...

  • 备战高考(三)
  • 备战高考(三) 有关填报平行志愿的问题温柔一哮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2010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荟萃·明月我心· 后高考时代huibaise2010 怎么查高考分数,高考分数终极档案风计时吹 郑州大学新中国首所综合大学_新闻中心_新浪网bluewhale 2010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 ...

  • 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
  • 2010年高考文言文考情综述及备考策略[高考语文] 文章来源:深圳求是家教网 文章作者:不详 点击:695 录入时间: 2009-12-20 大 中 小 高考文言文的题型相对稳定,包括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1.单项选择题的题量与分值 在18套高考试卷中,均设有单项选择题.各套试卷单项选择题的 ...

  • 文言文信息筛选题
  • 文言文信息筛选题 一.方法: 1.紧扣语境 命题者在选择错例时,往往利用考生缺乏语境的通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质脱离语境 的似是而非的句子进行干扰.因此,一定要有语境意义,一定要把选项还原到原文中去,分析揣摩,千万不可想当然.有的选项句子,更不可只看句子的表层意思,若放入原文,细心考察,便会发现与筛 ...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具体措施 发言稿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具体措施 四川省邻水金鼎实验学校 屈亚飞 一.高考语文前瞻(成都树德中学:邓文光) 基本稳定,大框架不变:新课程思想体现得更充分:试题选材会有变化:体现 1. 基础知识选择题:词语题的变化(还原以前) •2. 小阅读 小阅读题型上是否有大的变化: 细节和整体理解; 强化思维考查 ; ...

  • 高考冲刺4
  • 2010年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0.3 第1卷(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 l.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 ...

  • 胸中万千沟壑笔下点滴细节
  • 胸中万千沟壑 笔下点滴细节 --2008年高考二轮复习指导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中学 安学军 你深知一段历程结束同时就是另一段历程的开始.穿过乌云穿过暴雨,你的双翅将强壮有力:你的身姿会更加矫健敏捷:你的天空将更为宽广深邃,你会成为搏击生命长空的苍鹰!你会,因为你渴望那一份生命的精彩,你选择勇敢面对. ...

  • 高三语文备考总结
  • 语文复习备考总结 最好的老师有三种:第一种是递锤子的,你想要钉钉子,你的老师递给你一把锤子:第二种是变手指的,你的人生需要好多黄金,老师让你的手指头可以点铁成金:第三种是开窗子的,你以为看到了风景的全部,老师帮你打开一扇窗,你豁然开朗,啊,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一. 备考要有方向 抓住山东省的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