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讲解
主讲人
一、颁布实行《处分规定》的重要意义•颁布施行处分规定,贯彻体现了中央有关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精神。
•颁布施行处分规定,填补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一个空白。
•颁布施行处分规定,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颁布施行处分规定,对于保障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处分规定》的主要内容
•1、《处分规定》的适用范围
•2、给予处分的基本原则
•3、处分的种类
•4、处分的后果
•5、处分适用的行为•6、处分的权限•7、处分的程序•8、作出处分的时限和效力•9、处分的解除•10、复核和申诉
1、《处分规定》的适用范围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处分规定》给予处分(第二条第一款)。
•事业单位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处分规定》给予处分(第十五条)。•对机关工勤人员给予处分,参照《处分规定》给予处分(第四十六条)。
•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简称“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适用本规定,参照《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条第二款)。
2、给予处分的基本原则
•公正、公平原则;
•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错责相适应原则;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原则
2、给予处分的基本原则
•公正、公平原则;
•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错责相适应原则;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原则
3、处分的种类
•警告
•记过
•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
•开除
4、处分的后果
•受到警告和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
•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降低一个以上岗位等级聘用,并且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受处分后所聘岗位等级的岗位;
•受到开除处分的,终止其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
5、处分适用的行为
•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十六条)•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十七条)•违反廉洁从业纪律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十八条)•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十九条)•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二十条)
•违反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二十一条)
6、处分的权限
•以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为基础•适当上收开除决定的权限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讲解
主讲人
一、颁布实行《处分规定》的重要意义•颁布施行处分规定,贯彻体现了中央有关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精神。
•颁布施行处分规定,填补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一个空白。
•颁布施行处分规定,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颁布施行处分规定,对于保障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处分规定》的主要内容
•1、《处分规定》的适用范围
•2、给予处分的基本原则
•3、处分的种类
•4、处分的后果
•5、处分适用的行为•6、处分的权限•7、处分的程序•8、作出处分的时限和效力•9、处分的解除•10、复核和申诉
1、《处分规定》的适用范围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处分规定》给予处分(第二条第一款)。
•事业单位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处分规定》给予处分(第十五条)。•对机关工勤人员给予处分,参照《处分规定》给予处分(第四十六条)。
•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简称“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适用本规定,参照《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条第二款)。
2、给予处分的基本原则
•公正、公平原则;
•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错责相适应原则;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原则
2、给予处分的基本原则
•公正、公平原则;
•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错责相适应原则;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原则
3、处分的种类
•警告
•记过
•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
•开除
4、处分的后果
•受到警告和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
•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降低一个以上岗位等级聘用,并且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受处分后所聘岗位等级的岗位;
•受到开除处分的,终止其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
5、处分适用的行为
•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十六条)•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十七条)•违反廉洁从业纪律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十八条)•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十九条)•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二十条)
•违反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二十一条)
6、处分的权限
•以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为基础•适当上收开除决定的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