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同时又为后续四五年级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使学生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 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 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运用四边形的特征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 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 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

3.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课时安排(6课时)

四边形 ———1课时

周长————5课时

第1课时 四边形

教学内容:书79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四边形的观察和直观感知,能够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掌握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各种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我们已经认识了4种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四边形。(板书课题:四边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究竟怎么的图形是四边形呢?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试着找一找? 课件出示例1图形:

(2)你觉得哪些是四边形吗?(生说,师点击涂色)

(3)其他同学想的一样吗?

(4)集体反馈,:为什么这些是四边形,而那些却不是?

2.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1)现在你们觉得四边形应该有哪些特点?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讨论、汇报)

(2)师:对,像这样由四条直直的边围成的,有四个角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板书: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生活中的四边形。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四边形。请同学们试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

4.动手画一画。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针对同学画出的四边形进行评价)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十七的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四边形有哪些认识?

第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80页的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题引入

1.谈话:数学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手绢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2.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藏着很多秘密。今天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 出示自学提示:

(1)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2)小组同学互相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折一折。

(3)记录自学结果。

2.汇报交流

(1)长方形有四条边。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

(2)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师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呢?

(二)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总结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2.全班交流汇报。

相同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形都相等。

(四)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80页,再指一指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1.画一画。完成做一做第1题。

2.拓展练习:在一张长方形纸片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完成做一做第2题。

3.猜一猜。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题。

4. 完成练习十七的4—8题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你和同学在这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直角。

正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四条边相等,四个直角。

相同点:四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第3课时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书83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这些花坛漂亮吗?花坛里有这么多美丽的花,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它们呢?

2. 揭示课题

大家都觉得给花坛安上护栏比较妥当,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保护这些美丽的花

吧。怎样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呢?(讨论)

只要知道每个花坛的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指出: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学生分别指出每个花坛的周长。课件分别出示。

2、认识身边物体的周长。学生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黑板面的周长。

3、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并进行指导。

4、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二)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1.设计多层次练习,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1)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指出83页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用笔描出这4个图形的周长。

(2)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问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板书:封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

1. 谈话引入:我们有办法知道一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量一量)

2.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个图形,用测量工具完成活动,并记录下数据。

3. 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们从中又获得了哪些好方法? 和大家交流交流。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3题。

2. 回家测量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并记录下来。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周长

周长:物体表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书85页例4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 .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师:小梦生日那天,全家照了一张全家福,现在想制作一个相框。要制作这样的相框,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这是求相框的什么?(周长)

相框大多数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照片)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预设:

6+6+4+4=20(厘米)

6×2+4×2=20(厘米)

(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小结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2,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8+8+8+8=32(厘米)

8×4=32(厘米)

(3)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3.比较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教材85页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1)长方形长4分米,宽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 )

(2)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 )

3.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2)计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

(3)计算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第5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87页练习十九的第1、2、3、7、8题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练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 .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二、完成练习十九相应的练习。

1. 完成第1题。

(1)思考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数据。

(2)学生认真测量相关数据。

(3)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结果。

2. 完成第2题。

直接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完成第3题。

(1)读懂题意,知道36厘米的铁丝其实就是所为正方形的周长。

(2)根据周长求边长,学生列式解答。

4. 完成第7题。学生按问题逐一解答。

5.完成第8题。

理解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其实就是求哪3条边的总长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根铁丝,用它可以围成长8厘米、宽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李明家在屋前靠墙壁处围一块长6米、宽3米的长方形菜地,需要篱笆长多少米?

用长1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边长都为整分米数)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书86页例5及练习十九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练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5。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是什么意思?

师:意思是用16张正方形纸拼图形,有不同的拼法。

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

要求同桌合作,并把计算结果记录下来。

我这样拼,周长是( )分米

1. 学生汇报结果。

预设结果:

(1)

长16(2)

20分米。

(3)

11

16分米。

对比3种拼法,哪种拼出的图形的周长最短?(正方形)

师小结:一般来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周长越短。 回顾与反思,提问:只有这3种拼法吗?

要求学生检查是否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 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探索“给12盒保鲜膜捆胶带怎样最省”的实际问题,需要转化为“将12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后的图形周长最短”的数学问题。 发现规律,找出答案。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 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通过练习,发现规律:拼组后隐藏在图形内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越多,其露在外面的边长越少,拼组后图形的周长越短。

2. 完成练习十九的第5、6、9、10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2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同时又为后续四五年级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使学生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 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 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运用四边形的特征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 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 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

3.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课时安排(6课时)

四边形 ———1课时

周长————5课时

第1课时 四边形

教学内容:书79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四边形的观察和直观感知,能够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掌握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各种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我们已经认识了4种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四边形。(板书课题:四边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究竟怎么的图形是四边形呢?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试着找一找? 课件出示例1图形:

(2)你觉得哪些是四边形吗?(生说,师点击涂色)

(3)其他同学想的一样吗?

(4)集体反馈,:为什么这些是四边形,而那些却不是?

2.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1)现在你们觉得四边形应该有哪些特点?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讨论、汇报)

(2)师:对,像这样由四条直直的边围成的,有四个角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板书: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生活中的四边形。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四边形。请同学们试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

4.动手画一画。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针对同学画出的四边形进行评价)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十七的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四边形有哪些认识?

第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80页的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题引入

1.谈话:数学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手绢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2.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藏着很多秘密。今天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 出示自学提示:

(1)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2)小组同学互相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折一折。

(3)记录自学结果。

2.汇报交流

(1)长方形有四条边。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

(2)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师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呢?

(二)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总结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2.全班交流汇报。

相同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形都相等。

(四)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80页,再指一指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1.画一画。完成做一做第1题。

2.拓展练习:在一张长方形纸片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完成做一做第2题。

3.猜一猜。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题。

4. 完成练习十七的4—8题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你和同学在这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直角。

正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四条边相等,四个直角。

相同点:四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第3课时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书83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这些花坛漂亮吗?花坛里有这么多美丽的花,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它们呢?

2. 揭示课题

大家都觉得给花坛安上护栏比较妥当,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保护这些美丽的花

吧。怎样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呢?(讨论)

只要知道每个花坛的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指出: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学生分别指出每个花坛的周长。课件分别出示。

2、认识身边物体的周长。学生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黑板面的周长。

3、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并进行指导。

4、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二)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1.设计多层次练习,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1)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指出83页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用笔描出这4个图形的周长。

(2)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问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板书:封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

1. 谈话引入:我们有办法知道一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量一量)

2.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个图形,用测量工具完成活动,并记录下数据。

3. 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们从中又获得了哪些好方法? 和大家交流交流。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3题。

2. 回家测量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并记录下来。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周长

周长:物体表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书85页例4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 .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师:小梦生日那天,全家照了一张全家福,现在想制作一个相框。要制作这样的相框,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这是求相框的什么?(周长)

相框大多数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照片)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预设:

6+6+4+4=20(厘米)

6×2+4×2=20(厘米)

(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小结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2,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8+8+8+8=32(厘米)

8×4=32(厘米)

(3)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3.比较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教材85页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1)长方形长4分米,宽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 )

(2)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 )

3.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2)计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

(3)计算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第5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87页练习十九的第1、2、3、7、8题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练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 .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二、完成练习十九相应的练习。

1. 完成第1题。

(1)思考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数据。

(2)学生认真测量相关数据。

(3)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结果。

2. 完成第2题。

直接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完成第3题。

(1)读懂题意,知道36厘米的铁丝其实就是所为正方形的周长。

(2)根据周长求边长,学生列式解答。

4. 完成第7题。学生按问题逐一解答。

5.完成第8题。

理解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其实就是求哪3条边的总长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根铁丝,用它可以围成长8厘米、宽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李明家在屋前靠墙壁处围一块长6米、宽3米的长方形菜地,需要篱笆长多少米?

用长1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边长都为整分米数)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书86页例5及练习十九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练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5。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是什么意思?

师:意思是用16张正方形纸拼图形,有不同的拼法。

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

要求同桌合作,并把计算结果记录下来。

我这样拼,周长是( )分米

1. 学生汇报结果。

预设结果:

(1)

长16(2)

20分米。

(3)

11

16分米。

对比3种拼法,哪种拼出的图形的周长最短?(正方形)

师小结:一般来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周长越短。 回顾与反思,提问:只有这3种拼法吗?

要求学生检查是否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 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探索“给12盒保鲜膜捆胶带怎样最省”的实际问题,需要转化为“将12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后的图形周长最短”的数学问题。 发现规律,找出答案。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 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通过练习,发现规律:拼组后隐藏在图形内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越多,其露在外面的边长越少,拼组后图形的周长越短。

2. 完成练习十九的第5、6、9、10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2


相关内容

  • 2014年人教版最新三上课时教案(1-3单元)(表格式)
  • 课 时 教 案 课 时 教 案 课 时 教 案 课 时 教 案 11 12 课 时 教 案 13 14 课 时 教 案 15 16 课 时 教 案 17 18 课 时 教 案 19 20 课 时 教 案 21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

  • 三上[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P43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根据实际生活需要不同问题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 ...

  • 人教版美术三上[魔幻的颜色]教案设计
  • 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人教三上语文[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 课题 9 古诗两首 一.教学内容: <夜书所见> 教学时间:9.18 二.教材分析 <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 ...

  • 人教版三上(第五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
  • 三年级小学生作文起步是难点,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到中年级的第一次自由选材.独立写作,孩子面临很多难关.第一单元写作指导既点明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授的写作知识,也选取了班级多位学生的作文作为范例. 目录(点击页数直接打开) 第一单元作文要求------------[] 写作方法指导------------- ...

  •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上2[金色的草地]
  • 三上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有了怎样的新发现:理解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我最感兴趣的一种花.从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与习惯,引发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融相合的美好情感. ...

  • 人教三上语文要求背诵课文及日积月累
  • 三年级上册语文要求背诵的段落篇章 第一单元 <我们的名族小学>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