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

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建筑业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本办法所称建筑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企业。

第三条市和区、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工作。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和国土资源、财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司法行政、工会等部门和组织,配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管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保障农民工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农民工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劳动任务,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二章 工资支付

第五条企业必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必须使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的标准文本,一式两份,企业和农民工各持一份。

第六条企业必须在开工20日内到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用工备案。

第七条企业必须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按月以货币的形式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实际领取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对承担工期不足1个月的,企业应当按照实际用工时间全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第八条企业与农民工终止或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在办理终止或者解除合同手续的同时一次性付清农民工工资。

第九条企业必须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不得发放给其他组织和个人,更不得发放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建设单位和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建设单位和企业应当在签订施工承包合同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各按照合同价款的1%缴纳工资保障金,存入市政府指定的专用账户,用于垫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时,必须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该工程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确认。对没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企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退回企业所缴纳的工资保障金及利息。

第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连续两年无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记录的企业,可免缴工资保障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信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公示。 第十三条企业对建设单位所拨付的工程款和清欠的工程款,应当优先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与企业结清工程款,造成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企业先行垫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第十五条工程总承包企业不得违反规定将工程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工程总承包企业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的,必须承担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连带责任。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将每月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及报表按月据实上报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在施工工地公示工资支付情况和举报投诉电话。

第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受理农民工的投诉。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一) 企业未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

(二) 未按照约定支付工资的;

(三) 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 企业未将工资保障金存入指定专用账户的;

(五) 侵害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农民工的投诉应当在3日内立案调查。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农民工可以免缴仲裁费用。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九条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为追讨工资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农民工可以免缴诉讼代理费。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每人500元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企业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从其工资保障金中支付,并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和新开工项目施工许可等进行限制。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建设单位和企业不执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未按规定缴存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建设、土地规划等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企业未按月据实上报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并未进行公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记入信用档案。

第二十四条拒绝、阻碍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干扰农民工依法申诉、追讨工资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工程项目相关手续及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

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浙江恒联建设有限公司 康福泰厂房项目部

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建筑业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本办法所称建筑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企业。

第三条市和区、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工作。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和国土资源、财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司法行政、工会等部门和组织,配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管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保障农民工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农民工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劳动任务,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二章 工资支付

第五条企业必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必须使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的标准文本,一式两份,企业和农民工各持一份。

第六条企业必须在开工20日内到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用工备案。

第七条企业必须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按月以货币的形式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实际领取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对承担工期不足1个月的,企业应当按照实际用工时间全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第八条企业与农民工终止或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在办理终止或者解除合同手续的同时一次性付清农民工工资。

第九条企业必须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不得发放给其他组织和个人,更不得发放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建设单位和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建设单位和企业应当在签订施工承包合同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各按照合同价款的1%缴纳工资保障金,存入市政府指定的专用账户,用于垫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时,必须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该工程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确认。对没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企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退回企业所缴纳的工资保障金及利息。

第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连续两年无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记录的企业,可免缴工资保障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信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公示。 第十三条企业对建设单位所拨付的工程款和清欠的工程款,应当优先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与企业结清工程款,造成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企业先行垫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第十五条工程总承包企业不得违反规定将工程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工程总承包企业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的,必须承担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连带责任。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将每月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及报表按月据实上报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在施工工地公示工资支付情况和举报投诉电话。

第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受理农民工的投诉。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一) 企业未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

(二) 未按照约定支付工资的;

(三) 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 企业未将工资保障金存入指定专用账户的;

(五) 侵害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农民工的投诉应当在3日内立案调查。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农民工可以免缴仲裁费用。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九条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为追讨工资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农民工可以免缴诉讼代理费。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每人500元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企业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从其工资保障金中支付,并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和新开工项目施工许可等进行限制。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建设单位和企业不执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未按规定缴存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建设、土地规划等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企业未按月据实上报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并未进行公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记入信用档案。

第二十四条拒绝、阻碍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干扰农民工依法申诉、追讨工资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工程项目相关手续及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

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浙江恒联建设有限公司 康福泰厂房项目部


相关内容

  • 黑龙江省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办法
  • 黑龙江省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管理,规范建筑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行为,切实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和<黑龙江省农民工工资保障 ...

  • 丽水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流程
  • 丽水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 保证金缴退流程 一. 缴退流程 二.流程说明: (一)保证金的缴纳 1.企业到丽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下载相关表格并按要求如实填写.(网站地址:http://rsj.lishui.gov.cn/). 2.企业缴纳保证金需携以下材料: (1)<丽水市建筑业企 ...

  • 关于进一步完善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的意见
  • 关于进一步完善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的意见 自2003年以来,我省各地均建立了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在规范建筑业企业劳动用工行为.解决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进一 ...

  • l劳务员考试法律法规
  • 法律法规总复习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 1 <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 ),并在该证书 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执业资格证书 2 <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 ).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3 < ...

  • 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
  • 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 第168号 <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6月10日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葛红林 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规范建设领域农民 ...

  • 关于清欠工作的汇报
  • 关于住建局2011年清欠工作的汇报 在麻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建设系统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市初步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为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2011年麻城市建筑行业项目居多,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通知
  • 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 保证金制度的通知 (桂劳社发[2009]50号) 各市.县(市.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委(建设局): 2003年11月,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与自治区建设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建筑行业农民工 ...

  • 关于完善我市建设行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意见的通知
  • 南宁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设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完善我市建设行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意见的通知 (2007年4月15日 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府发[2007]5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市属各企.事业单位: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 ...

  • 农民工工资保障和"零拖欠"管理制度
  • 农民工工资保障和"零拖欠"管理制度 一.建立工资报告制度.企业每个季度.每年向县劳动监察大队报告工资发放情况. 二.建立刚性预警机制.减少拖欠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刚性预警机制,在源头上杜绝拖欠.对长期以种种借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列入黑名单,驱逐出建筑市场,不允许其参与工程竟投标.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