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

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

“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

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

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

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

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

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

“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

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

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

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

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


相关内容

  • 超多大学课后习题答案与大家分享啦~~
  • 超多大学课后习题答案与大家分享啦~~.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2500份课后答案,很值得收藏,这里只介绍了一部分. 还有很多,可以去课后答案网(http://bbs ...

  • 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 [大学四年100万份资料大集合] http://www.3ch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83&fromuid=582866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后习题答案1-4册全集 http://www.3che.com/forum.php?mod=vi ...

  • 八年级(1)班(下)第一次月考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介绍
  • 利辛县胡集中学八年级(1)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介绍 语文第一名 杨小迪 1.上课注意听讲,认真做笔记.2.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3.认真完成作业,不要为了应付老师而去做作业,做作业时要投入进去,不要三心二意.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作业对我们一定有好处.4.考试时 ...

  • 大学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 注册可用 公共课程 http://www.10xiao.com/forum-6-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答案 http://www.10xiao.com/thread-7-1-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答案 http://www.10xiao.com/thread-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课后思考题答案-360文档中心
  • 马原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 ...

  • 微观经济学黄亚钧(第二版)课后答案全
  • 课后答案网,用心为你 大学答案 --- 中学答案 --- 考研答案 最全最多的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尽在课后答案网 Khdaw团队一直秉承用心为大家服务的宗旨,以关注 旨在为广大学生朋友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分 爱校园(www.aixiaoyuan.com) 课后答案网(www.khdaw.c 微观经济学 ...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
  •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 ...

  • 个人知识管理课后
  • 个人知管理识关闭 1 课前 试测 2程学课 习 3课评估程 4课 后测 课后试测如果您试对课程内容没还完有全掌握,以点可这里击再次观.看 观 看课程 测成试:1绩0.0分.恭0喜顺您通过考试! 单利题选1 .检验知工识者,主要看作是否做到其了点,其三不包括中: √ A 有拥识 知 B 有拥效绩 C ...

  • [敬畏自然]课后练习答案
  • <敬畏自然>研讨与练习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本题引导学生抓住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