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传统节日

  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之一,族名 “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印江等县以及重庆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 土家族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工精巧闻名于世。

  土家族传统节日表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文化,土家族传统节日可以说是土家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有的却渐以远去。偶尔温习,又让这片早已城市化的土地变得温情艺术起来,让我们这些已身处城市的土家儿女和我们远道来的客人们感到更加亲切亲近……

  ■岁时:正月初一早晨,开门对东方作揖祝圣;归者跪拜尊长,日拜年。拜年者以未出上九日谓亲厚。过上九日谓迟年。妇女于夜间迎紫姑神,谓"请七姑娘"。

  ■正月十五夜,取衫树枝,于宅外烧之,谓"烧"。儿童大声呼逐,谓"赶毛九"。是夜,张灯结彩,演戏,玩花灯,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通宵达旦,城乡皆然,叫"闹元宵"。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会。

  ■二月十五,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时婚配。

  ■三月三日,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节"。清明插柳叶于门,谓之清,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丝棉五色纸制为彩幡,挂于祖坟顶,亲族为死者祭扫坟墓,叫"插青"或"挂青",意为挂念亲人。

  ■四月初八"浴佛节"。此日,农夫同中俱休息一日,是乡间古老劳动节。

  ■立夏日农家饮酒食肉,叫"助力"或"接力"。

  ■端午节,凡附近寺观,必印送张真人图像,至节日必悬挂堂中,小儿辈则以雄黄涂额,以"邪毒"。是日则食棕子饮菖蒲,系艾蒿悬于门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于澧水、水赛龙舟。端午节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人晒衣服,谓之"覃后哂,传说这天是明初土家首领覃后王殉难忌日,为土家族一大民族节日。

  ■七月七夕,妇女结彩绸对月穿织,陈瓜果于道以祀牛郎织女。

  ■七月中元,谓之过月半。

  ■中秋节,土家族不兴赏月,汉人称之"守月花",吃月饼则是土汉共有的习俗。土家人对中秋别有特色,他们披着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园里偷瓜,给无生育之夫妇"送子"。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

  ■十月朔日,剪纸为衣,具酒馔奠于祖,曰送寒衣。

  ■十月十六日,俗谓寒婆婆打柴。若此日雨,打柴不成,冬必晴暧;若此日晴,则虿褚殉桑,"二月初二晴,果木吃不成;二月初二落,果木结成索"等俗言同类。

  ■十一月十九日,为太阳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极恭敬。

  ■冬至节,白族称祭祖节。

  ■腊月初八,酿糯米酒,曰"腊八糟"。

  ■腊月二十三夜,土人祀炉神。

  ■腊月二十四,谓"过小年"。

  ■腊月二十七日,为打年粑节。

  ■腊月二十八日,为家神洗尘净身。

  ■腊月二十九日夜,腊月三十凌晨,过早年。

  ■腊月三十碗上,除夕,谓过年,守岁,给/要压岁钱。

  土家族注重传统节日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过赶年,也叫提前过年,又称过蓑衣年。即逢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腊月二十八过年,异于其他兄弟民族的年节。据说在明代,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一带,政府兵将御侮受挫,特令组织士兵出征抗倭,限定腊月三十日登程,不得误期。土家族先民为了按期出发,奔赴前线,打击倭寇,故提前一天过年。继因祖先抗倭立功,其后代子孙为了继承发扬祖先爱国精神,依旧提前一天过年,以示纪念。 根据祖传,过年的当天,一家之主半夜起床,不许点灯,摸黑煮饭,切菜不用刀,把肉弄成团团,豆腐插成块块,蔬菜扭成节节,一锅煮熟,装满一盆。纪念祖先时,用晒席或衰衣遮住,以示在今天的和平环境里,不忘祖先当年的征战。 女儿会,原名“十个棚女儿会”,是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的土家族青年男女自恋爱的节日。每年七月二日为女儿会的会期。每到这一天,周围七八十里以内的宣恩、建始、鹤峰一带的各族男女青年都来赶会。

  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之一,族名 “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印江等县以及重庆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 土家族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工精巧闻名于世。

  土家族传统节日表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文化,土家族传统节日可以说是土家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有的却渐以远去。偶尔温习,又让这片早已城市化的土地变得温情艺术起来,让我们这些已身处城市的土家儿女和我们远道来的客人们感到更加亲切亲近……

  ■岁时:正月初一早晨,开门对东方作揖祝圣;归者跪拜尊长,日拜年。拜年者以未出上九日谓亲厚。过上九日谓迟年。妇女于夜间迎紫姑神,谓"请七姑娘"。

  ■正月十五夜,取衫树枝,于宅外烧之,谓"烧"。儿童大声呼逐,谓"赶毛九"。是夜,张灯结彩,演戏,玩花灯,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通宵达旦,城乡皆然,叫"闹元宵"。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会。

  ■二月十五,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时婚配。

  ■三月三日,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节"。清明插柳叶于门,谓之清,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丝棉五色纸制为彩幡,挂于祖坟顶,亲族为死者祭扫坟墓,叫"插青"或"挂青",意为挂念亲人。

  ■四月初八"浴佛节"。此日,农夫同中俱休息一日,是乡间古老劳动节。

  ■立夏日农家饮酒食肉,叫"助力"或"接力"。

  ■端午节,凡附近寺观,必印送张真人图像,至节日必悬挂堂中,小儿辈则以雄黄涂额,以"邪毒"。是日则食棕子饮菖蒲,系艾蒿悬于门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于澧水、水赛龙舟。端午节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人晒衣服,谓之"覃后哂,传说这天是明初土家首领覃后王殉难忌日,为土家族一大民族节日。

  ■七月七夕,妇女结彩绸对月穿织,陈瓜果于道以祀牛郎织女。

  ■七月中元,谓之过月半。

  ■中秋节,土家族不兴赏月,汉人称之"守月花",吃月饼则是土汉共有的习俗。土家人对中秋别有特色,他们披着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园里偷瓜,给无生育之夫妇"送子"。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

  ■十月朔日,剪纸为衣,具酒馔奠于祖,曰送寒衣。

  ■十月十六日,俗谓寒婆婆打柴。若此日雨,打柴不成,冬必晴暧;若此日晴,则虿褚殉桑,"二月初二晴,果木吃不成;二月初二落,果木结成索"等俗言同类。

  ■十一月十九日,为太阳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极恭敬。

  ■冬至节,白族称祭祖节。

  ■腊月初八,酿糯米酒,曰"腊八糟"。

  ■腊月二十三夜,土人祀炉神。

  ■腊月二十四,谓"过小年"。

  ■腊月二十七日,为打年粑节。

  ■腊月二十八日,为家神洗尘净身。

  ■腊月二十九日夜,腊月三十凌晨,过早年。

  ■腊月三十碗上,除夕,谓过年,守岁,给/要压岁钱。

  土家族注重传统节日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过赶年,也叫提前过年,又称过蓑衣年。即逢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腊月二十八过年,异于其他兄弟民族的年节。据说在明代,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一带,政府兵将御侮受挫,特令组织士兵出征抗倭,限定腊月三十日登程,不得误期。土家族先民为了按期出发,奔赴前线,打击倭寇,故提前一天过年。继因祖先抗倭立功,其后代子孙为了继承发扬祖先爱国精神,依旧提前一天过年,以示纪念。 根据祖传,过年的当天,一家之主半夜起床,不许点灯,摸黑煮饭,切菜不用刀,把肉弄成团团,豆腐插成块块,蔬菜扭成节节,一锅煮熟,装满一盆。纪念祖先时,用晒席或衰衣遮住,以示在今天的和平环境里,不忘祖先当年的征战。 女儿会,原名“十个棚女儿会”,是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的土家族青年男女自恋爱的节日。每年七月二日为女儿会的会期。每到这一天,周围七八十里以内的宣恩、建始、鹤峰一带的各族男女青年都来赶会。


相关内容

  • 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特性及其开发路径
  • 作者:张卫民 吴文生 吴胜钱 [摘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可资利用的传统美育资源,其传统美育资源具有丰富性.生活性.不可再生性和渗透性等特性.开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传统美育资源有以下几种路径:发挥父母的表率作用.美化家庭生活环境.注意发掘日常生活资源和重视利用传统节日资源是家庭开发利用 ...

  • 月影残烛下的挽歌_张爱玲与林海音小说中的家族女性
  • 月影残烛下的挽歌 ---张爱玲与林海音小说中的家族女性 张淑云 摘要:张爱玲和林海音的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角,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程度上写出了处于 封建家族中的女性的生存境遇,从她们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在传统家族文化中处于弱势地位,而这种弱势地位源于她们自我奴化的思想,她们甘于做男性的依附. 关键词:家族 ...

  • 第三民族风俗
  • <导游基础>章节练习题 第三章 中国主要节庆及少数民族习俗 1.元旦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他以农历为元,为旦. 2.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到 ,其中以 为高潮,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起 源于 . 3.国际劳动节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2月将每年的 4.原是 ...

  • 铜仁民族风情总体介绍
  • 铜仁地区位于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辖8县1市1特区,其中有自治县4个,民族乡56个.全区面积18041平方公里,民族区域面积1389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7.16%:全区总人口39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0万人,占总人口的68.4%.区内居住着汉.土家.苗.侗.仡佬.羌.回等29个民族, ...

  • 新旧家谱凡例的对比研究
  • 民俗研究2008.4新旧家谱凡例的对比研究 邵凤丽 凡例又称序例.例言等, 是说明图书内容及编纂体例的文字,并对全书的编纂起着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凡例"一词最早出于唐代杜预的<春秋左传序>,作者 .可见,所谓凡例即云:"其发凡以言例, 皆经国之常制, 周 ...

  •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 20 第36卷第4期 10年2月 山 西建筑 &"小ⅨIARCHITEC兀瓜E V01.36No.4Feb.2010 ・5・ 文章编号:1009缶825(20lO)04埘∞5.02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张劲松 摘要:从地理.气候.生活模式和适宜技术方面探究了湖北恩施土家族 ...

  • 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
  • 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 一.依山就势的建筑理念 湘西土家族生活在风景优美的武陵山区,境内沟壑纵横,溪水如流,山多地少,属亚热带山区气候,常年雾气缭绕.湿度大.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土家人结合地理条件,顺应自然,在建筑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势,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触地面少 ...

  • 湖南民俗风情
  • 上刀梯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每当赶年场或重大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等,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刀梯器材是一根高10m以上的木杆,杆上凿开36节孔眼,安插上36把钢刀,钢刀长45cm,刀背厚0.5-1cm,刀刃锋利.刀口向上,装成刀梯,安装时加间固紧, ...

  • 家谱中家范的现实意义
  • ・历史文化・ □ 卜艳军 家谱中的家范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它的强制性约束力有效地维护着宗法等级关系,维持着家族内部与家族之间的和谐.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家范受到强烈冲击,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但经过历史沉淀和选择后,家谱中的家范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宗法社会中产生的家范 西周建立后,出于统治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