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花灯里的水晶心

  1

  

  我小时候只知道一个节日,就是春节。父亲活着时,每逢过年,他都会去集市上买二斤带鱼二斤肉,顺带着买上一纸包的橘子瓣糖,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糖。分到手里的一颗常舍不得一气吃完,总是含一会儿,拿出来,用纸包着揣进兜里,过一会再吃。比我大三岁的姐姐大英子则总是把糖放进母亲嘴里,说:“妈,甜的。”母亲的舌尖沾了一下糖,立刻眉开眼笑起来,嚷:“真甜。”那块糖被母亲嚼得极响,我在一边咽口水,父亲在一旁抽旱烟,幸福知足的样子。

  父亲家穷,三十岁娶回了弱智女子,先有了女儿大英子,三年后有了儿子,就是我。好歹是个家,父亲很知足。姐姐七岁就会帮助父亲操持家,照顾我,照顾母亲,里里外外小大人一样。

  父亲要强,希望妻子每天都吃到橘子瓣糖嘿嘿地笑,女儿能够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过年有身新衣服,儿子有串五百响的鞭。所以,每年冬天他都去采石场砸石头。

  我七岁那年冬天,他被人从采石场抬回来直喊心热,他说他想吃点凉的东西,最好是那种冻在地窖里的心里美萝卜,姐姐奔出去,父亲紧紧地攥着我的手,最后一句话是:“爸没能耐,不能好好照顾这个家……”

  姐姐削好萝卜端到父亲床前时,父亲的心已经凉透了。家里没了顶梁柱,街坊邻居说:老李家的天塌了。

  送走父亲那天,母亲不知为什么发了脾气,躺在地上打滚不起来,旁边的人看着直抹眼泪,姐姐用袖子擦了擦眼泪,跑进屋里,搬了凳子从衣柜里面拿出一个小小的纸包,纸包里只有两瓣橘子瓣糖,姐姐把一瓣递给母亲,一瓣递给我。母亲浑身是土,站起来,把糖嚼得很响,眉开眼笑地说:“英儿,真甜。”姐姐把我搂在怀里,眼泪滴到我的头上,她说:“弟,姐一定让你跟妈吃上糖,一定!”

  

  2

  

  办完父亲的丧事,亲戚们商量着把母亲送到精神病院去,然后我跟叔叔过,姐姐跟一位远房姨去。决定作出来后,姐姐始终抱着那切剩下的半根萝卜一声不吭。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她。好半天,姐姐还没开口说话,泪先流了下来,“我不干,我们不把我妈送走,也不把我弟送走,那样我们家就散了……我在我爸的坟前发过誓要照顾好我妈我弟的,我说话算话。”

  母亲去精神病院需要钱,负担我们姐弟同样需要钱,亲戚们听姐姐这样说,谁都没有太坚持。

  我那时只知道玩儿,跑累了,回家吃口饭或者睡觉,很多事都是后来听老家的人说给我听的。有点记忆的是,每天清晨睁开眼睛时,姐姐都在厨房里。厨房里烟雾缭绕,姐姐瘦小的身子裹在父亲肥大的衣服里,刷锅、剁猪食、烧炉子、扇火,一丝不苟,从不叫我帮忙。炕头上的母亲常睡得流口水,说梦话。

  除了吃饭时,我几乎看不到姐姐。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但我要穿的衣服总会整齐地摆放在枕边,柴火垛永远高高地在门口垒着。姐姐,似乎处处不在,却又无处不在。

  那一次,我跟邻居胖墩为了个泥炮打了起来,胖墩妈跑过来骂我:“你这死孩子就知道没心没肺地玩儿,你都多大了,看你姐,一天累死累活的……”

  那天,我破天荒地在天黑前回了家。远远地看到姐姐背着一捆柳树条往家走,柳树条很长很多,几乎把姐姐全部遮住,只能看到她肥大的灰色衣服。我心一酸,忙跑过去抢,“姐,我背!”姐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弟,帮姐往上提提。”

  那些年过年时,家里再没有买过肉、吃过橘子瓣糖。但是姐姐总会在年三十的晚上端出一个萝卜花灯来。一棵大红的心里美萝卜,下半部被掏空,挖成碗状,再把萝卜吊起来,灌上水,日子长了,便从萝卜顶上冒出花茎来。花茎就从萝卜的四周长上来,乳黄色娇嫩的花茎把萝卜围起来,开放出无数朵细小的金黄色小花,像一只小小的灯笼,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因为这个小小的萝卜花灯,简陋的家里便洋溢着新年的气氛了。就连不太懂事的母亲也围着萝卜花灯一迭声地叫:“英儿,英儿,好看!”说着伸手去掰。我连忙拉住母亲,说:“还得给胖墩妈看呢!”母亲一听这话连忙把手缩回去,看着姐姐嘿嘿笑。母亲什么东西都想给胖墩妈看,有显摆的意思。胖礅家过年有肉吃,有糖吃,有新衣服穿,可是,他家没有巧手的女儿,没有萝卜花灯。

  看到妈妈笑,姐姐苍白的脸便有了几分红韵,她再拿只萝卜切成细细的丝,一半切馅包饺子,一半拌上白糖做凉菜。

  以后,年年春节前,我便跟在姐姐后面,看她做萝卜花灯。看着那小花一点点开,贫穷的生活仿佛就有了一点盼头。

  

  3

  

  十二岁,姐姐就不再上学了,跟一个会做衣服的亲戚学裁剪。姐姐不知道从哪淘换来的旧报纸,在上面用烧过的碳灰画,然后用剪子剪。有时,剪好的样子转眼就被母亲撕掉了,姐姐也不急,再画,再剪。

  父亲的大衣服终于变成了我身上合体的衣服,我穿上很像样。姐姐总是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看个没完,然后抹了抹眼睛说:“弟,姐一定让你穿得像模像样的,只要你好好学习。”

  我知道姐没上够学,她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可没办法。街坊邻居说:“英子哪都好,就是命不好。”

  姐姐可以收活了。开始是帮邻居缝个裤脚边,锁个扣眼,再后来便可以下剪子做新衣服了。姐姐心灵手巧的优势很快显出来。一样的雪花呢布,就是镇上最好的成衣铺也只能规规矩矩地做方领的上衣,姐姐却能做成圆领镶小花边的。有一次,姐姐裁好的布转眼就不见了,原来是母亲拿它填了灶坑。那是我唯一一次看见姐姐发火,“妈,你到底是想咋的,这么贵的料子,我拿啥赔人家啊?”

  隔一天,姐姐去了镇上,回来时脸白得跟张纸一样,手里却拿着块跟母亲烧掉的一样的料子。我问姐哪来的钱,姐说:“碰到叔了,叔给的。”我便信了,转过头继续去做自己的数学题。

  晚上,姐突然发起高烧来。我吓坏了,出去叫了胖墩妈、胖墩爸,他们把姐姐送到医院时,那医生一眼就认出姐来,他说:“这姑娘不是白天才卖了血吗?”

  

  4

  

  靠着姐的一双手,母亲过年又吃上了橘子瓣糖,我有了新衣服穿。只是十八岁的姐姐那一双手粗得不能看,上面满是裂缝,像张老旧的鱼网。有时,她拉着我的手说:“瞧我弟这手,天生就不是干活的命。”说着说着,眼里就汪了泪。那时,我上了大学。在学校里,没人知道我家里的情况。偶尔同学说起家里的事,我都很自觉地回避,年轻时的虚荣心像荒野上的草,很容易就长得很高。

  那年的寒假,我写信给姐说要做课题不能回家。其实,我只是不想跟女朋友分开。过年的前一天晚上,寝室里的电话响,学校门卫说有个老太太找我。我很纳闷,跑到门卫,昏黄的灯光下,我看到穿得鼓鼓囊囊的姐姐,手里宝贝似的拎了个三角兜。我说:“姐,这老远,你咋来了?”门卫吃惊地瞅了一眼又瞅了一眼,问:“你姐啊?”

  我把姐领回了寝室,倒了一杯水给她。她的双手捧着那杯热水,不时地把杯子往脸上贴,她冻坏了。她说:“胖墩爸那破车敞篷的,冻得人直想往沟里钻……”突然,她想起什么似的,打开三角兜,里面先是纸盒,后是棉絮,再里面是萝卜花灯。花七零八落,萝卜也冻得透亮。姐有些手足无措,“寻思着你在学校里过年,也没啥意思,弄个这个增加点气氛……”

  我的泪一点点涌上来。我说:“姐,明天我带你去逛逛街。”姐扑打扑打身上的衣服,说:“哪能逛呢,这年终岁尾,成衣铺的活都成堆了。要不是赶着胖墩爸进城买洗衣机顺路,我哪能出得来呢?”

  那天晚上,姐睡在我的寝室里,我们谈起父亲,谈起父亲在世时我们那个简陋却很温馨的家,每年过年都吃橘子瓣糖,我的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说:“姐,明天,我跟你一起回家。”

  

  5

  

  我大学毕业在城里安了家,母亲在姐姐的精心照顾下安详地走完了人生路,32岁那年,姐姐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只是,她再不做衣服了。从小就拿剪子,受累,她的关节风湿病很严重,一到阴天下雨,浑身就疼得不能动。

  如今,橘子瓣糖,萝卜馅饺子、凉菜,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唯有萝卜花灯,始终在我们的记忆里闪亮着。只是,现在做萝卜花灯的不再是姐姐,而是我……

  

  编辑 刘丽娜

  E-mail:[email protected]

  (插图:黄煜博)

  1

  

  我小时候只知道一个节日,就是春节。父亲活着时,每逢过年,他都会去集市上买二斤带鱼二斤肉,顺带着买上一纸包的橘子瓣糖,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糖。分到手里的一颗常舍不得一气吃完,总是含一会儿,拿出来,用纸包着揣进兜里,过一会再吃。比我大三岁的姐姐大英子则总是把糖放进母亲嘴里,说:“妈,甜的。”母亲的舌尖沾了一下糖,立刻眉开眼笑起来,嚷:“真甜。”那块糖被母亲嚼得极响,我在一边咽口水,父亲在一旁抽旱烟,幸福知足的样子。

  父亲家穷,三十岁娶回了弱智女子,先有了女儿大英子,三年后有了儿子,就是我。好歹是个家,父亲很知足。姐姐七岁就会帮助父亲操持家,照顾我,照顾母亲,里里外外小大人一样。

  父亲要强,希望妻子每天都吃到橘子瓣糖嘿嘿地笑,女儿能够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过年有身新衣服,儿子有串五百响的鞭。所以,每年冬天他都去采石场砸石头。

  我七岁那年冬天,他被人从采石场抬回来直喊心热,他说他想吃点凉的东西,最好是那种冻在地窖里的心里美萝卜,姐姐奔出去,父亲紧紧地攥着我的手,最后一句话是:“爸没能耐,不能好好照顾这个家……”

  姐姐削好萝卜端到父亲床前时,父亲的心已经凉透了。家里没了顶梁柱,街坊邻居说:老李家的天塌了。

  送走父亲那天,母亲不知为什么发了脾气,躺在地上打滚不起来,旁边的人看着直抹眼泪,姐姐用袖子擦了擦眼泪,跑进屋里,搬了凳子从衣柜里面拿出一个小小的纸包,纸包里只有两瓣橘子瓣糖,姐姐把一瓣递给母亲,一瓣递给我。母亲浑身是土,站起来,把糖嚼得很响,眉开眼笑地说:“英儿,真甜。”姐姐把我搂在怀里,眼泪滴到我的头上,她说:“弟,姐一定让你跟妈吃上糖,一定!”

  

  2

  

  办完父亲的丧事,亲戚们商量着把母亲送到精神病院去,然后我跟叔叔过,姐姐跟一位远房姨去。决定作出来后,姐姐始终抱着那切剩下的半根萝卜一声不吭。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她。好半天,姐姐还没开口说话,泪先流了下来,“我不干,我们不把我妈送走,也不把我弟送走,那样我们家就散了……我在我爸的坟前发过誓要照顾好我妈我弟的,我说话算话。”

  母亲去精神病院需要钱,负担我们姐弟同样需要钱,亲戚们听姐姐这样说,谁都没有太坚持。

  我那时只知道玩儿,跑累了,回家吃口饭或者睡觉,很多事都是后来听老家的人说给我听的。有点记忆的是,每天清晨睁开眼睛时,姐姐都在厨房里。厨房里烟雾缭绕,姐姐瘦小的身子裹在父亲肥大的衣服里,刷锅、剁猪食、烧炉子、扇火,一丝不苟,从不叫我帮忙。炕头上的母亲常睡得流口水,说梦话。

  除了吃饭时,我几乎看不到姐姐。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但我要穿的衣服总会整齐地摆放在枕边,柴火垛永远高高地在门口垒着。姐姐,似乎处处不在,却又无处不在。

  那一次,我跟邻居胖墩为了个泥炮打了起来,胖墩妈跑过来骂我:“你这死孩子就知道没心没肺地玩儿,你都多大了,看你姐,一天累死累活的……”

  那天,我破天荒地在天黑前回了家。远远地看到姐姐背着一捆柳树条往家走,柳树条很长很多,几乎把姐姐全部遮住,只能看到她肥大的灰色衣服。我心一酸,忙跑过去抢,“姐,我背!”姐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弟,帮姐往上提提。”

  那些年过年时,家里再没有买过肉、吃过橘子瓣糖。但是姐姐总会在年三十的晚上端出一个萝卜花灯来。一棵大红的心里美萝卜,下半部被掏空,挖成碗状,再把萝卜吊起来,灌上水,日子长了,便从萝卜顶上冒出花茎来。花茎就从萝卜的四周长上来,乳黄色娇嫩的花茎把萝卜围起来,开放出无数朵细小的金黄色小花,像一只小小的灯笼,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因为这个小小的萝卜花灯,简陋的家里便洋溢着新年的气氛了。就连不太懂事的母亲也围着萝卜花灯一迭声地叫:“英儿,英儿,好看!”说着伸手去掰。我连忙拉住母亲,说:“还得给胖墩妈看呢!”母亲一听这话连忙把手缩回去,看着姐姐嘿嘿笑。母亲什么东西都想给胖墩妈看,有显摆的意思。胖礅家过年有肉吃,有糖吃,有新衣服穿,可是,他家没有巧手的女儿,没有萝卜花灯。

  看到妈妈笑,姐姐苍白的脸便有了几分红韵,她再拿只萝卜切成细细的丝,一半切馅包饺子,一半拌上白糖做凉菜。

  以后,年年春节前,我便跟在姐姐后面,看她做萝卜花灯。看着那小花一点点开,贫穷的生活仿佛就有了一点盼头。

  

  3

  

  十二岁,姐姐就不再上学了,跟一个会做衣服的亲戚学裁剪。姐姐不知道从哪淘换来的旧报纸,在上面用烧过的碳灰画,然后用剪子剪。有时,剪好的样子转眼就被母亲撕掉了,姐姐也不急,再画,再剪。

  父亲的大衣服终于变成了我身上合体的衣服,我穿上很像样。姐姐总是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看个没完,然后抹了抹眼睛说:“弟,姐一定让你穿得像模像样的,只要你好好学习。”

  我知道姐没上够学,她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可没办法。街坊邻居说:“英子哪都好,就是命不好。”

  姐姐可以收活了。开始是帮邻居缝个裤脚边,锁个扣眼,再后来便可以下剪子做新衣服了。姐姐心灵手巧的优势很快显出来。一样的雪花呢布,就是镇上最好的成衣铺也只能规规矩矩地做方领的上衣,姐姐却能做成圆领镶小花边的。有一次,姐姐裁好的布转眼就不见了,原来是母亲拿它填了灶坑。那是我唯一一次看见姐姐发火,“妈,你到底是想咋的,这么贵的料子,我拿啥赔人家啊?”

  隔一天,姐姐去了镇上,回来时脸白得跟张纸一样,手里却拿着块跟母亲烧掉的一样的料子。我问姐哪来的钱,姐说:“碰到叔了,叔给的。”我便信了,转过头继续去做自己的数学题。

  晚上,姐突然发起高烧来。我吓坏了,出去叫了胖墩妈、胖墩爸,他们把姐姐送到医院时,那医生一眼就认出姐来,他说:“这姑娘不是白天才卖了血吗?”

  

  4

  

  靠着姐的一双手,母亲过年又吃上了橘子瓣糖,我有了新衣服穿。只是十八岁的姐姐那一双手粗得不能看,上面满是裂缝,像张老旧的鱼网。有时,她拉着我的手说:“瞧我弟这手,天生就不是干活的命。”说着说着,眼里就汪了泪。那时,我上了大学。在学校里,没人知道我家里的情况。偶尔同学说起家里的事,我都很自觉地回避,年轻时的虚荣心像荒野上的草,很容易就长得很高。

  那年的寒假,我写信给姐说要做课题不能回家。其实,我只是不想跟女朋友分开。过年的前一天晚上,寝室里的电话响,学校门卫说有个老太太找我。我很纳闷,跑到门卫,昏黄的灯光下,我看到穿得鼓鼓囊囊的姐姐,手里宝贝似的拎了个三角兜。我说:“姐,这老远,你咋来了?”门卫吃惊地瞅了一眼又瞅了一眼,问:“你姐啊?”

  我把姐领回了寝室,倒了一杯水给她。她的双手捧着那杯热水,不时地把杯子往脸上贴,她冻坏了。她说:“胖墩爸那破车敞篷的,冻得人直想往沟里钻……”突然,她想起什么似的,打开三角兜,里面先是纸盒,后是棉絮,再里面是萝卜花灯。花七零八落,萝卜也冻得透亮。姐有些手足无措,“寻思着你在学校里过年,也没啥意思,弄个这个增加点气氛……”

  我的泪一点点涌上来。我说:“姐,明天我带你去逛逛街。”姐扑打扑打身上的衣服,说:“哪能逛呢,这年终岁尾,成衣铺的活都成堆了。要不是赶着胖墩爸进城买洗衣机顺路,我哪能出得来呢?”

  那天晚上,姐睡在我的寝室里,我们谈起父亲,谈起父亲在世时我们那个简陋却很温馨的家,每年过年都吃橘子瓣糖,我的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说:“姐,明天,我跟你一起回家。”

  

  5

  

  我大学毕业在城里安了家,母亲在姐姐的精心照顾下安详地走完了人生路,32岁那年,姐姐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只是,她再不做衣服了。从小就拿剪子,受累,她的关节风湿病很严重,一到阴天下雨,浑身就疼得不能动。

  如今,橘子瓣糖,萝卜馅饺子、凉菜,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唯有萝卜花灯,始终在我们的记忆里闪亮着。只是,现在做萝卜花灯的不再是姐姐,而是我……

  

  编辑 刘丽娜

  E-mail:[email protected]

  (插图:黄煜博)


相关内容

  • 材料市场调研报告作业
  • 家装材料市场调研报告 灯具 调研地点:鑫丰市场 专业班级: 01班 姓名: 学号: 12 (一)吊灯 吊灯适合于客厅.吊灯的花样最多,常用的有欧式烛台吊灯.中式吊灯.水晶吊灯.羊皮纸吊灯.时尚吊灯.锥形罩花灯.尖扁罩花灯.束腰罩花灯.五叉圆球吊灯.玉兰罩花灯.橄榄吊灯等.用于居室的分单头吊灯和多头吊 ...

  • 灯具市场调查报告[1]
  • 市场调查报告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装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 说, "水.阳光和空气"是生命的三要素,那么灯光便是第四要素, 近年来,房地产牛气冲天,装修业持续火爆,灯饰业迎来前所未有的 爆炸式商机!灯饰作为体现家庭品味与装修风格的点睛之笔,成为家 庭装修的重中之重,但其 ...

  • 花灯制作基本方法
  • 花灯制作基本方法 (交流稿) 一.花灯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 花灯又叫彩灯.灯笼,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是汉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在汉武帝时于农历正月十五皇宫设坛祭祀当时的天神中最最尊重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 ...

  • 看花灯作文600字
  • 看花灯作文600字一:看花灯 正月十五,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便坐车去青龙山公园看花灯. 青龙山公园人山人海.灯火辉煌,我们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公园里沿着小路挂满了花灯,远远望去,长长的连在一起,活像一条舞动的飞龙. 我们沿着小路来到了龙潭桥上,桥两边站着八个手中拿着乐器的"女子&quo ...

  • 室内灯具调研报告
  • 工业设计 1002----------灯具调研报告室内灯具调研报告调研团队:李娟 马旭霞魏相霞调研地点:兰州市灯具批发市场 月星家具城 调研时间:2012.10.1---2012.10.3 调研对象:各类灯具风格及结构 调研形式:三人一组,到实际场地考察,询问 调研方法:资料分析法.调查问卷法.观察 ...

  • 灯具设计报告书
  • 灯具设计 设 计 报 告 书 目录 1.市场调研---------------------------------1 2.设计构思---------------------------------6 ①设计理念-------------------------------6 ②产品设计方向----- ...

  • 赶年集买年画逛庙会赏花灯来天津热闹过大年!扫码阅读手机版
  • 赶年集买年画逛庙会赏花灯来天津热闹过大年!扫码阅读手 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赶年集.买年画.逛庙会.赏花灯......春节期间来天津逛逛庙会,赶赶年集,来一场年味旅行怎么样?童年时的我们,特别期待每年的庙会,因为每当庙会时,就会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等着我们.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有些怀念童年,怀念当时的一 ...

  • 元宵节温馨祝福
  • 元宵佳节又来到,多少祝福都嫌少,带上我的祝福来,尝尝汤圆多美好,人生难得多团圆,父母儿女乐滔滔.祝元宵节快乐! 汤圆飘香,花好月圆,每到佳节倍思念;欢声笑语,万家团圆,欣逢盛世烟花灿;情圆事圆,家圆人圆,遥祝福运长圆;辉照乾坤,元宵梦圆,愿你幸福美满! 初春灯节热火朝天,圆月宵夜灯火辉煌.街灯绽放五 ...

  • 酒吧常用装饰材料
  • 酒吧常用装饰材料 内墙装饰材料:内墙装饰是室内装饰的一部分,它兼顾装饰室内空间.满足使用要求和保护结构等多种功能.酒吧内墙常用的装饰材料有: 涂料类 种类很多,颜色多样,装饰效果好,可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要求. 裱糊类 指镜面.壁纸.墙布类装饰材料.裱糊类装饰具有颜色丰富.花样繁多.可擦洗.耐污染.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