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1
櫗櫗櫗櫗櫗毉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
櫗櫗櫗櫗櫗毉
综合报告·专论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①
2011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早先给出
其后纷纷下调对世界经济增较为乐观预测的机构,
长的预期。2011年9月,IMF预计2011年全球产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将达到7PPP)8.85万亿国际美元,比上年增加4实际增长率.47万亿国际美元,为4比该组织2.0%,011年4月的预测结果下调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0.4个百分点;DP将突破比上年增加7但实70.01万亿美元,.10万亿美元,际增长率也相应从3下调0.5%下调至3.0%,.5个百分点。2010年12月高盛集团曾预测,2011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而在2.6%,011年8月的预测报告中,高盛将这一数据下调至4.0%。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主要特征
2011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主要呈现如 总体来看,
下八个特征。
其一,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2011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放缓态势,尤其发达经济体复苏动力明显不足。IMF的预测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0%,比上一年下降1其中发达经济体下降.1个百分点,而七国集团(更是下降1.5个百分点至1.6%,G7)1.6个百分点至1.3%。
其二,新兴经济体增长态势总体良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根据IMF的预测数据,
EO库,2011年9月。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
身乃至全球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风险。
201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产出增长率为6.4%;
按经济总量来看,201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按PPP和市场汇率计算的GDP将分别达到38.63万亿国际美元和2在全球经济中的比5.10万亿美元,重分别占到4分别比29.0%和35.9%,010年提高1.1和1.6个百分点。
其三,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散和蔓经济下行的风险进一步加剧。2延,011年上半年,欧元区公共债务与G美国联邦DP之比达到85%,政府债务与G日本公共债务DP之比约为95.6%,更是高达GDP的两倍多。尽管发达世界正在经历的债务危机并不比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债务危机更危险,同时也存在一些解救的出路,但债务危机的恶化降低了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增加了发达国家自
其四,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空间日益缩小,控制经济下行风险、巩固复苏成果越发困主要发达经济体政府把私人难。为应对金融危机,
部门的债务逐步转化为政府债务,如今沉重的国债负担大大压缩了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空间。与此同时,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已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这也使得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挤压。
其五,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市场对世界经济外汇增长前景的担忧加大。2011年全球国债市场、市场和股票市场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其中股票市场尤甚。2美股标普010年8月至2011年4月,500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累计涨幅分别接近
2综合报告·专论
全球股市几乎全面呈现下探趋30%和24%。其后,
势。美股标普5欧元区道琼斯S00指数、TOXX指日经2数、25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跌。
其六,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促进就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从2007年12月美国进入经济衰退以来,共有8创二战00余万人失去工作,后历次经济衰退中失业人数的最高纪录,到2011年9月美国非农部门失业率仍高达9.1%。截至2011年8月,欧元区失业率连续9个月居于10%左右的水平,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21%。
其七,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联动关系进一步加强,各国经济复苏和政策运用的复杂性加大。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和收入差距扩大等经济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11年8月以来欧洲多国发生骚乱,9月以来占领华尔街”运动向全国蔓延等,正是经济与社美国“
会问题相互影响并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
其八,突发性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对相互依赖性很高的世界经济造成明显冲击。日本3月发生大地震并由此引发了海啸和核泄露,美国上半年发生的火灾和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到最近风暴、
十年中平均水平的两倍,中国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2.9亿人次受灾。自然灾害不仅给有关国家经济造成直接损害,还损伤了世界经济复苏,并对世界粮食、能源和环境等政策的调整带来深远影响。
GDP 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失业率居高不下给收入分配、私人消费以及社会稳定等均带来负面影响,成为2占领011年9月以来美国“华尔街”运动的重要动因。总体看,2011年美国经济可能下降到1增速下降已是大势所趋,.7%左右。预计经2012年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济增长率为1尽管出现温和衰退的可能.5%2.0%;性不大,但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表1 美国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2009010 2
14.293.944.53 1 10.343.82 5.80
3.49.0330.33.6519.28.63 9
6.512.830.33114.742.70.243
资料来源:如无特别注明,本文表格数据均来自IMF,WEO。
欧 洲 欧洲经济在经过2010年的平衡复
苏后,2011年的经济增长出现较大波动。欧洲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欧洲经济总体表现出良经济增速达到2但在第二季度好的增长态势,.4%,出现大幅下滑,欧盟与欧元区经济增速分别降至欧洲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1.7%和1.6%。其中,和英国第二季度GDP增长率分别由上一季度的4.6%、2.2%和1.6%下降至2.8%、1.7%和0.6%;2011年前两个季度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率
①欧洲均低于1%,希腊和葡萄牙经济均为负增长。
主要发达经济体衰退风险加大
2010年美 美 国 美国经济研究局数据显示,
国经济增速达到3%,GDP总量为14.53万亿美元,但2明显表现出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仅为0.4%,经济复苏过程中二次探底的压力。尽管第二季度美上升了0但从个国经济增长出现反弹,.9个百分点,人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以及外部需求的贡献等方面来看,美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十分严峻的就的内生性亦受到一定损害,
业状况仍未见明显好转的迹象。从2009年5月至经过季节调整的美国失业率水平创下2011年1月,了连续1而且在经9个月超过9%的战后历史记录,历了2截至
011年2月和3月的小幅短暂回调以后,月美国经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依然维持在。
①
经济的总体下滑与欧洲内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加剧的财政与金融危机直接相关。在2010年全年和2欧元区失业率一直处于1011年前8个月,0%上欧洲经济运行下的较高水平。进入2011年下半年,不仅未呈现好转迹象,反而恶化风险不断增加,尤其是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加大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2欧洲多国011年8月以来,发生骚乱正是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的现实反映。201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预计为1.5%,预2012年欧洲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较大,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3
计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均可能进一步下降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为依然存在。1.2%左右,
表2 欧洲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运行
单位:%
2008
法 国DP增长率 G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DP比例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 经常账户平衡占G德 国DP增长率 G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DP比例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 经常账户平衡占G意大利DP增长率 G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DP比例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 经常账户平衡占G西班牙DP增长率 G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DP比例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 经常账户平衡占G英 国DP增长率 G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DP比例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 经常账户平衡占G
0.073.63 5.56 1.654.88.3512.12.34 37.46.86 71.71.183
0.86 4.13
3.72.1500.24.042
1.323.50 6.80 2.692.935.22.3010.76.64 17.81.40 85.30.4842.08.293
GDP 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0.81 2.75 7.60 0.12 6.26
5.08.5630.23.15 17.74.08 73.06.3035.63.70 5
0.213.16 7.81 3.341.752.63.3810.10.74 19.50.79 97.57.0871.50.7412009010 2
据,2011年第二季度经季节调整后的GDP增长率比上一季度缩减0换算为年增长率为.5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22.1%,011年日本经
济增长大大低于预期水平,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1”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使工业生产和电力供应受31
到严重冲击,给日本经济带来直接损害。据日本政府估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这一预估还不包括因供电不足造成的经济活动损失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和企业信心震荡带来的损失。其二是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以及日元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在日本经济将会有一定程2011年下半年以及2012年,度的回升,但实现稳定复苏仍然面临巨大压力。预计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0.5%左右,2012年经济增长率将可能达到2%左右。
表3 日本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4.88 1.171.39 3.99
2009010 25.03.46 56.28.9631.37.7205.07.06 5
4.170.30.22193.22
2.82.59 3
11.338.010.07 1 24.151.13.24199.625.17.564
主要新兴经济体表现各异
2011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 整体上看,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1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与DP增长率为6.4%,
但仍远高于发2010年相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表达经济体。分区域来看,
现却各不相同。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表现最好,预计2中东欧地011年增长率为8.2%;区、独联体国家①、拉美加勒比地区、中东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别为4.3%、4.6%、4.5%、4.0%和5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运行表现.2%。同时,也存在一定差异。
4.890.300.2111
日 本 根据IMF数据,2010年日本按汇率
计算的G实际
增长率为DP达到了5.46万亿美元,。2其中日元兑美元升值扮演了重要角色)4.0%(011
年日本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经济频现萎缩迹象。根据日本内阁府9月公布的数
①
4综合报告·专论
表4 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
单位:%
2008
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中东欧地区独联体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拉美加勒比地区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
6.0 3.1 5.3 7.7 4.3 4.6 5.6
2009 2.8 3.6 6.4 7.2 1.7 2.6 2.8
2010011 27.3 4.5 4.6 9.5 6.1 4.4 5.4
6.44.34.68.24.54.05.2
计局的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印度以要素成本计算的不变价G增幅比上DP同比增长7.7%,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印度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基础设施不足和劳工素质不高等长期因素。由于印度特殊的政治制度与结构,政府难以进行强有力的经济结构改革。印度拥有较高的储蓄率市场规模巨大,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具有和投资率,
明显优势。但是,在中短期内最可能拖累印度经济增长的因素来自于放缓的全球增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印度的通货膨胀问题有所缓和,但仍处高位。2其011年前8个月印度CPI同比增长8.9%,中8月达到9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掣肘。预.1%,计2011年印度经济增速将下降至8%左右,2012年经济增速将维持在7.5%8%之间。
表6 印度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GDP 实际增长率
占世界份额PPP)GDP(通货膨胀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1.25 6.19 4.83
2009010 21.26.63 16.770.09 15.20.46 5
注:2011年为预测值。
巴 西 2010年巴西按市场汇率计算的
增长率高达7GDP达到2.09万亿美元,.5%。2011
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拖累,巴西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其GDP仅增长3.6%。2011年8月巴西政府将2011年GDP增长率由此前预期的4%下调至3.7%,IMF也于9月将巴西经济增长率从4.1%下巴西还面临调至3.8%。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较为严峻的通胀形势。截至2011年9月,12个月累计通胀指数达到7创2.31%,005年以来的新高。为此,在2巴西央行5次提高基准011年1月至7月,利率至12.5%的高位。高利率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了雷亚尔升值压上升和大量投机性外资流入,
力,从而对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2011年8月巴西失业率为6%,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个百分点。预计2011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3.6%,2012年会略有上升,并有望达到4%。
表5 巴西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GDP 实际增长率
占世界份额GDP(PP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1.66 5.16 2.85 5.67 7.9 1.391.702009010 21.60.09 20.65.4972.86.93 24.90.04 58.1
6.7
3.13.8921.52.272
8.350.881.99 1 17.041.999.09.4382.83.622
俄罗斯 俄罗斯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
创。得益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2010年俄罗斯经济逐步走出危机,彻底扭转了2009年经济增长率达到4按市场7.8%的衰退局面,.0%,
汇率计算的GDP约为1.48万亿美元。进入2011年,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延续恢复性增长趋势。俄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GDP增长率达到3与2.9%,010年同期4.3%的水平相比略有下降;上半年通胀被控制在5%,失业率由上年同期的8.1%下降至7%,7月份失业率进一步降为6.5%。俄罗斯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是加工工业、建筑业、零售贸易以及出口等明显增长。2受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011年下半年,滑的影响,特别是原油价格从高位下滑,再加上国内缺乏新的增长点,俄罗斯经济增长将会略有放慢,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率为3.8%左右,2012年将大致。
印 度 印度2010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的
G2011年印度经济呈现明显放缓迹象。印度中央统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5
表7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GDP 实际增长率
占世界份额GDP(PP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1.66 5.25 3.25
2009010 21.22.48 17.80.0043.03.00 3
实现了1实际增长率为14%,950年有统计以来的最大增幅。进入2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复011年,全球贸易增长也出现苏乏力的整体态势基本一致,
了下行趋势。荷兰经济政策研究局的报告显示,截至2全球贸易增长仍然维持了5月份以011年7月,从而表明继2来的下降态势,010年全球贸易呈现高速的恢复性增长后,促使贸易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造成2011年全球贸易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发达经济体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而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二是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层出不三是全球突发性事件接连不断成为国际贸易增穷;
长新的制约因素。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在经济不景气时,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常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在一个相互依存度甚高的世界中,某一主要生其影响往往会产链关键环节因突发事件发生断裂,
超出人们的想象。日本大地震带来的供应链崩塌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根据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走预计2势,011年全球贸易实际增长率可能仅会维持达到7%左右。在5.5%左右,2012年将会略有提高,
表9 世界商品出口与生产实际增长率
单位:%
2008
2009 12.0 2.5 5.5 15.0 2.5 0.5 1.5 4.0
201014.07.55.518.04.00.02.05.5
14.111.65.85 1 66.4 4.88 6.25
8.4
7.5
6.31.5334.05.81 4
中 国 中国2010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的
经济增长率为1GDP约为5.9万亿美元,0.3%。
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为
除了9%。2011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之外,还包括为控制通货膨胀,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而采取的货币紧缩政策。2011年9月中国CPI上涨6虽比上月的6但仍高于.1%,.2%略有下降,政府年初制订的4%的目标。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4%左右,2012年的经济增速将略有下降,维持在9%9.4%的可能性较大。
表8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GDP 实际增长率
占世界份额GDP(PP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4.52 9.60
2009010 24.99.88 59.220.33 1
商品出口 农产品 燃料与矿产品 制成品商品生产 农 业 采矿业 制造业
资料来源:WTO.
2.5 2.5 1.0 2.5 1.0 3.5 1.5 0.0
11.742.953.61 1 15.9 4.2 0.399.12
0.7 4.3
3.34.1
3.09.3025.23.19 5
2011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
下,贸易失衡呈现收缩态势。就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全球三大贸易失衡国而言,2011年第一季度的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分别为2%、3.5%3.3%,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3%、4.3%3.4%。在此需要说明两点:其一,尽管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收缩带来了外部失衡的强制性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并没有程度有所减轻,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贸易保护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乏力
009年世界贸易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 在2
回落之后,2010年世界贸易活动得到快速恢复。来2物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与上年相比5.24万亿美元,
6综合报告·专论
义倾向的降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与一国国内经济与政治需求紧密相关。美国参议院2011年10,月通过的《尽管最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终成为正式立法的可能性低于5但仍不失为借0%,失衡推行保护主义的明证。
)尚未完全摆脱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流入量表现为温和增长。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FDI延续了这一趋势。联合
世界投国贸发组织(UNCTAD)2011年7月发布的《资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F尽管2DI流入方面,010年比上年小幅上升了5%,达到1但.24万亿美元,
仍然低于危机前2005007年的平均水平。20102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FDI总额比2007年下降
占全球F54%,DI流入量的比重也从2007年的66%下降至48.4%。2010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
相比2FDI总额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009年还有小达到5幅增加,736亿美元。如果加上流入转型经济,体(东南欧和独联体)的F流入非发达国家的DI
FDI占全球FDI流入总额的比例达到51.6%。这反映出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投资格局中地位的上升。在全球F发达经济体仍是DI流出方面,
占全球F2010年全球FDI的投资主体,DI流出量的比重为7但其F0.7%,DI流出总量和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FDI流出量占全球比重显著增加,2010年这一趋势得到了延续。这其中,除了针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南南”FDI逐步增加,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长。2010年中国FDI流入和流出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同比增长2连续九年保持增88.1亿美元,1.7%,
①整体来看,长势头,跃居全球5大FDI流出国。
但自7月起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大幅上升下降趋势,
行情,至2011年3月才再次出现回落。从2010年6月至2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011年2月,从2涨幅达到4以S23.4上升到320.5,3.5%;DR计涨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也从201.2上升到271.3,
②2幅为3国际大宗商品市场4.8%。011年24月,
开始呈现分歧,其整体价格指数出现下行趋势,但以美元计价的指数和以SDR计价的指数仍然分别在300点和250点左右的高位波动。2011年58月,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在高位震荡,衡量大宗商品价格的C达6RB指数③在4月20日创出历史新高,91点,随后在5月跌去10%至625点。8月份以后呈现出大幅下跌,CRB指数从8月31日的662点跌至跌幅为19月23日的576点,3%。这次下跌具有两首先是具有全面性,大宗商品的所有品个基本特征:
种无一例外价格全面回落;其次是存在一定次序,从生产品到消费品再到投资品渐次变动,即最先下跌的为有色金属,然后是能源,接着是农产品,最后是贵金属
。
并基本恢复2011年全球FDI形势将得到继续改善,
预计增长率为7%,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2年将维持10%左右的增长水平。
图1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注:2000年=100。资料来源:UNCTADstat.
总体而言,2011年以来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集
大宗商品市场高位波动
010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加剧。在 2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指数呈现2010年上半年,
体下探根源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总需求减弱。而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对于流动性管理偏向谨慎,
债务问题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中的金融投机的影响等诸方面因素的叠加,带来了国际大
①②《,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1年9月。如无特别说明,本部分数据均来自UNCTADstat数据库。
a上22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7
宗商品市场的剧烈震荡。
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旧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表现可能进一步下行,并且将可能出现首先,全球总需求的变动对于与生产相关如下特征:
铁矿石和原油的价格影响将进一步加的有色金属、
大;其次,由于全球农产品供给相对不足,且需求刚性较大,因此下跌幅度相对有限,甚至会因突发变数而出现价格上扬;最后,贵金属在全球经济形势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有可能面临价格的再度上扬。根据IMF的估计,2011年全年原油价格将达到每桶比上一年上涨2103.20美元,4.17美元/桶。关于
预计会有轻幅回落,在72012年原油价格,000美元/桶之间的可能性较大。但随着伊朗核问题的升级,一旦出现军事冲突,将会再次推高原油价格。
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位波动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价格上涨提高了整体物价水平。这使得各国必须以牺牲一从而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为代价来维持物价稳定,导致当前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和增长步伐放缓。此外,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还导致低收入净进口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从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贫困状况。加强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是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G20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目前正在积极倡议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
也给发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达经济体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回顾2外汇市场和010年以来的全球国债市场、可以看到如下三个股票市场等主要金融市场走势,
国债市场上发达国家长期国债市场出特点。首先,
现波动与分化。在2主要发达经济体010年上半年,的国债收益率呈下降趋势,例如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3德国国.7%下降为10月的2.5%,债收益率则从3同期.3%下降为同年8月的2.2%,英国国债收益率从4.2%下降为3%。在2010年第四季度至2由于投资者风险偏好上011年第一季度,升,避险资金撤离,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整体上扬。而从2由于欧美011年第二季度起,实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避险需求再度将资金转向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国债市场。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日益恶化,发达经济体的国债市场呈现出明显分化。其中德国、法国等传统金边国债受到而欧洲重债务国债券风险贴水飙升。2青睐,011年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以下,而南方10月,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葡萄欧元区成员国(
牙)加权平均则达到6%。
其次,在全球外汇市场,传统的避险货币瑞士法郎、日元、澳元、加元则继续保持强势地位,美元自2011年7月起也进入短期升值通道。美联储的数
据显示,在2名义美元指009年3月至2011年7月,数累计下降15.8%。2011年第二季度由于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低于预期,加上欧债危机的升级和蔓延,再度凸显出美元的“避风港”功能。美联储公布的美
然而随着010年国际金融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2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和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全球金融市场再度陷入恐慌不安的气氛之中。2011年4月以后,由于宏观经济表现欠佳,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与银行间融资困境交互影响,导致以市场易变性和流动性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金融危机阴影再次出现。投资者开始偏向保守型投资,传统的避险资避险情绪上升,
产,如财政状况较好国家的主权债券、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国际货币以及黄金等成为投资者追逐的对象。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债券收益率不断下降,瑞士法郎、日元等呈现不同幅度的升值,黄金价格也连创新高。2011年9月黄金月平均价格达到1是2799.36美元/盎司,009年1月的2.08倍资本进一步流出的风险。这不仅给新兴市场国内宏
元贸易加权指数从2在两011年7月开始逐步升值,个月内升值了3%。2随着国际金008年危机以来,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问题频发,瑞士法郎、日元、加币和澳元也成为国际游资临时停靠的避风港,这些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坚挺。IMF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瑞郎和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同比分别升值12.8%和8.9%,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加元和澳元兑美元名义汇率分别累计升值8.4%和18.6%。
第三,全球股市表现从分化到整体收缩。全球股市在经历了2呈现出两009年2月份的低谷期后,种不同的发展趋势:美国股市与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快速升温;欧洲与日本股市持续低位徘徊。从2010年8月至2美股标普5011年4月,00指数累计涨幅新兴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
素的困扰而停滞不前,仍在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上徘徊。从2发达经济体受制于债务011年4月以来,各国政策空间急剧缩小,美欧所处的复问题的困扰,
杂社会政治环境使政策效率受到牵制,加重了投资者对中长期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全球股市几乎全面呈现下行趋势。2011年9月美国股市标普欧元区道琼斯S日经2500指数、TOXX指数、25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分别较上月下跌7.2%、6.1%、2.8%和14.5%。根据当前发展形势,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的低迷状况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改变,而且在主权债务危机隐忧犹存和全球经济缓慢增长的情况下,在未来一年中,国际金融市场仍将呈现不稳定局面。
年的一个关键词并给世界经济带来深远影响,但面对主权债务危机,目前欧美日等国仍有诸多可能的美国和欧洲的主权债务都是以其应对途径。其一,
主权货币方式存在的,亦即它们欠的是自己印刷的而这两种货币又都是国际关键货币。美元和欧元,
至少从理论上讲,这意味着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可以通过发挥国际最终贷款人之功能进行自我救赎。其二,尽管欧元体制目前还无法像美联储那样行事,比如施行数量宽松政策和对银行进行担保,但这不等于说将来的欧洲央行永远不会成为美联储的翻版。对欧洲而言,通过立法改变其央行的行事准则,让其既承担稳定价格、又承担促进经济增长、还进行金融也是消弭主权债务危机的一条出路。监管的职责,
其三,欧元区主导国家可以利用这次债务危机,通过救助重债国来开列出条件,从而推动实现、至少是部随着危机的蔓延分实现财政一体化目标。实际上,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从011年以来, 2
政府公共债务与G欧洲整体上已达到DP之比来看,其中希腊、意大利、比利时、爱尔兰和葡萄80%以上,
牙均接近或超过1并可能引发新一轮银行危00%,机。和欧洲相比,美国的情况似乎更糟。截至2011年6月,美国国债余额达到了1占4.34万亿美元,美国国内两党之间GDP的比例约为95.6%。为此,
围绕债务上限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标准普尔也将美国长期国债信用评级从最高级“下调至AAA”“级。日本是发达经济体中债务负担最重的AA+”国家,截至2日本中央政府债务余额总011年6月,,约合1是计高达943.81万亿日元(2.3万亿美元)日本G标准普尔于2DP的两倍多,011年1月和8月先后两次下调日本国债信用评级至Aa3。
债务危机蔓延、恶化并对金融部门以至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冲击的机理在于:危机期间发达国家政府为拯救身陷困境的金融机构和私人经济部门而将它们的“问题资产”背到自己身上,从而在短短三年内使债务与G结DP之比提高了大约30个百分点,,果许多国家成为“问题国家”持有“问题国家”债券的金融机构因这些主权债被降级而被迫进行资本重估,金融市场的收缩最终又将波及实体部门。对欧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欧洲统一进程中洲而言,
货币一体化和财政一体化的不同步有关。
尽管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已经注定成为2011
与深化,欧洲财政一体化进程已经启动。德国议会议案,使9月底通过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其承担的贷款担保份额从1230亿欧元增至2110亿欧元,条件之一就是欧盟委员会要发挥更大的财政功能。其四,用通货膨胀稀释主权债务,这是历史上最经常使用的方法。根据阿塔利的说法,6%的通胀率可以使美国国债与GDP之比在5年内降低20个
①至于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途径来化解债百分点。
主权债务危机波澜起伏
务危机,则主要取决于政治上的可行性。在最坏局面出现之前,欧洲的政治家们应该能找到缓解债务危机的妥协方案。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主权债务危机既非新生事物,亦非于今尤甚。各大国的债务与GDP之比的最高纪录是英国在1为2法国在815年创造的,75%,1932年国债与GDP之比也高达150%,1945年美国为115%。人类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步履蹒跚地走过来的,而且主权债务危机还将在长时期内伴随着人类社会。当然,本次危机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国家信用、损害市场功能、加剧经济波动,并使得未来一年内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的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增长亦受其拖累。但同时也要看到,发达世界正在经历的债务危机可能并不比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危机更危险,因而它对当下和未来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可能比多数人认为的要小。
①
2011年。
还来自高度金融化了的投机行为。究竟哪种力况,
2012年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
2012年 从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的发展趋势来看,
世界经济将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以下八个方面:①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步得以缓解。尽管债务危机存在进一步扩散和升级的可能,但危机得以化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各主要发达国家内部的政治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将决定债务危机的何去何从。②发达国家没有就业的乏力复苏,再加上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很可能进一步放缓的预期,均会诱发新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G20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能否在治理全球失衡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稀释债务、减轻偿债③鉴于低利率有利于刺激投资、负担,故发达国家继续维持超低利率的可能性较大。宽松货币政策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有两个概率相当的变化方向:其一是美欧掉入流动性陷阱,其二是引发达发4%甚至更高的通胀。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国家货币当局的政策,如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或实行退出,或听之任之,均会对全球金融市QE3
场产生重大影响。④受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的拖累,同时也因为不得不通过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胀,再加上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的愈发扑朔迷离,新兴经济体增速放慢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其中,一些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亦无法完全排除。⑤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力量既也取决于全球流动性状来自需求变化和供给增减,
量会占上风,其强度有多大,将最终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方向和幅度。⑥部分国家内部的社会动荡、骚乱或是群众抗议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它们对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与强度如何,特别是对政党政治和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都很难确定。⑦面对自然灾害和地区安全危机,大国之间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能否精诚合作,特别是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等热点地区的军事对抗和政治动荡是否会升级和蔓延,均会对全球经济局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⑧在2美国和法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以及俄罗012年,斯、墨西哥和韩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将举行大选。领导人的更换可能会导致政策调整,竞选本身也会凸显或淡化某些特定的议题与政策选项,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因素。
鉴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同时也基于对2011年世界经济整体运行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初步判断,2012年全球增长态势与2011年相比大体持平或略有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即按按市场汇率计算增长率PPP计算增长率为3.8%,
为3.0%。这一水平低于世界银行在2011年6月预按市场汇率计算3测的按PPP计算4.4%、.6%以及OECD于2011年5月预测的按PPP计算4.6%的经济增速,与IMF于2011年9月预测的按PPP计算4按市场汇率计算3.0%、.2%的增长水平较为接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 张宇燕 徐秀军)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1
櫗櫗櫗櫗櫗毉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
櫗櫗櫗櫗櫗毉
综合报告·专论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①
2011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早先给出
其后纷纷下调对世界经济增较为乐观预测的机构,
长的预期。2011年9月,IMF预计2011年全球产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将达到7PPP)8.85万亿国际美元,比上年增加4实际增长率.47万亿国际美元,为4比该组织2.0%,011年4月的预测结果下调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0.4个百分点;DP将突破比上年增加7但实70.01万亿美元,.10万亿美元,际增长率也相应从3下调0.5%下调至3.0%,.5个百分点。2010年12月高盛集团曾预测,2011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而在2.6%,011年8月的预测报告中,高盛将这一数据下调至4.0%。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主要特征
2011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主要呈现如 总体来看,
下八个特征。
其一,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2011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放缓态势,尤其发达经济体复苏动力明显不足。IMF的预测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0%,比上一年下降1其中发达经济体下降.1个百分点,而七国集团(更是下降1.5个百分点至1.6%,G7)1.6个百分点至1.3%。
其二,新兴经济体增长态势总体良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根据IMF的预测数据,
EO库,2011年9月。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
身乃至全球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风险。
201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产出增长率为6.4%;
按经济总量来看,201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按PPP和市场汇率计算的GDP将分别达到38.63万亿国际美元和2在全球经济中的比5.10万亿美元,重分别占到4分别比29.0%和35.9%,010年提高1.1和1.6个百分点。
其三,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散和蔓经济下行的风险进一步加剧。2延,011年上半年,欧元区公共债务与G美国联邦DP之比达到85%,政府债务与G日本公共债务DP之比约为95.6%,更是高达GDP的两倍多。尽管发达世界正在经历的债务危机并不比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债务危机更危险,同时也存在一些解救的出路,但债务危机的恶化降低了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增加了发达国家自
其四,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空间日益缩小,控制经济下行风险、巩固复苏成果越发困主要发达经济体政府把私人难。为应对金融危机,
部门的债务逐步转化为政府债务,如今沉重的国债负担大大压缩了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空间。与此同时,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已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这也使得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挤压。
其五,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市场对世界经济外汇增长前景的担忧加大。2011年全球国债市场、市场和股票市场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其中股票市场尤甚。2美股标普010年8月至2011年4月,500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累计涨幅分别接近
2综合报告·专论
全球股市几乎全面呈现下探趋30%和24%。其后,
势。美股标普5欧元区道琼斯S00指数、TOXX指日经2数、25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跌。
其六,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促进就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从2007年12月美国进入经济衰退以来,共有8创二战00余万人失去工作,后历次经济衰退中失业人数的最高纪录,到2011年9月美国非农部门失业率仍高达9.1%。截至2011年8月,欧元区失业率连续9个月居于10%左右的水平,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21%。
其七,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联动关系进一步加强,各国经济复苏和政策运用的复杂性加大。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和收入差距扩大等经济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11年8月以来欧洲多国发生骚乱,9月以来占领华尔街”运动向全国蔓延等,正是经济与社美国“
会问题相互影响并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
其八,突发性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对相互依赖性很高的世界经济造成明显冲击。日本3月发生大地震并由此引发了海啸和核泄露,美国上半年发生的火灾和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到最近风暴、
十年中平均水平的两倍,中国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2.9亿人次受灾。自然灾害不仅给有关国家经济造成直接损害,还损伤了世界经济复苏,并对世界粮食、能源和环境等政策的调整带来深远影响。
GDP 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失业率居高不下给收入分配、私人消费以及社会稳定等均带来负面影响,成为2占领011年9月以来美国“华尔街”运动的重要动因。总体看,2011年美国经济可能下降到1增速下降已是大势所趋,.7%左右。预计经2012年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济增长率为1尽管出现温和衰退的可能.5%2.0%;性不大,但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表1 美国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2009010 2
14.293.944.53 1 10.343.82 5.80
3.49.0330.33.6519.28.63 9
6.512.830.33114.742.70.243
资料来源:如无特别注明,本文表格数据均来自IMF,WEO。
欧 洲 欧洲经济在经过2010年的平衡复
苏后,2011年的经济增长出现较大波动。欧洲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欧洲经济总体表现出良经济增速达到2但在第二季度好的增长态势,.4%,出现大幅下滑,欧盟与欧元区经济增速分别降至欧洲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1.7%和1.6%。其中,和英国第二季度GDP增长率分别由上一季度的4.6%、2.2%和1.6%下降至2.8%、1.7%和0.6%;2011年前两个季度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率
①欧洲均低于1%,希腊和葡萄牙经济均为负增长。
主要发达经济体衰退风险加大
2010年美 美 国 美国经济研究局数据显示,
国经济增速达到3%,GDP总量为14.53万亿美元,但2明显表现出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仅为0.4%,经济复苏过程中二次探底的压力。尽管第二季度美上升了0但从个国经济增长出现反弹,.9个百分点,人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以及外部需求的贡献等方面来看,美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十分严峻的就的内生性亦受到一定损害,
业状况仍未见明显好转的迹象。从2009年5月至经过季节调整的美国失业率水平创下2011年1月,了连续1而且在经9个月超过9%的战后历史记录,历了2截至
011年2月和3月的小幅短暂回调以后,月美国经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依然维持在。
①
经济的总体下滑与欧洲内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加剧的财政与金融危机直接相关。在2010年全年和2欧元区失业率一直处于1011年前8个月,0%上欧洲经济运行下的较高水平。进入2011年下半年,不仅未呈现好转迹象,反而恶化风险不断增加,尤其是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加大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2欧洲多国011年8月以来,发生骚乱正是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的现实反映。201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预计为1.5%,预2012年欧洲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较大,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3
计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均可能进一步下降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为依然存在。1.2%左右,
表2 欧洲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运行
单位:%
2008
法 国DP增长率 G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DP比例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 经常账户平衡占G德 国DP增长率 G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DP比例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 经常账户平衡占G意大利DP增长率 G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DP比例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 经常账户平衡占G西班牙DP增长率 G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DP比例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 经常账户平衡占G英 国DP增长率 G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DP比例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 经常账户平衡占G
0.073.63 5.56 1.654.88.3512.12.34 37.46.86 71.71.183
0.86 4.13
3.72.1500.24.042
1.323.50 6.80 2.692.935.22.3010.76.64 17.81.40 85.30.4842.08.293
GDP 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0.81 2.75 7.60 0.12 6.26
5.08.5630.23.15 17.74.08 73.06.3035.63.70 5
0.213.16 7.81 3.341.752.63.3810.10.74 19.50.79 97.57.0871.50.7412009010 2
据,2011年第二季度经季节调整后的GDP增长率比上一季度缩减0换算为年增长率为.5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22.1%,011年日本经
济增长大大低于预期水平,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1”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使工业生产和电力供应受31
到严重冲击,给日本经济带来直接损害。据日本政府估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这一预估还不包括因供电不足造成的经济活动损失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和企业信心震荡带来的损失。其二是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以及日元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在日本经济将会有一定程2011年下半年以及2012年,度的回升,但实现稳定复苏仍然面临巨大压力。预计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0.5%左右,2012年经济增长率将可能达到2%左右。
表3 日本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4.88 1.171.39 3.99
2009010 25.03.46 56.28.9631.37.7205.07.06 5
4.170.30.22193.22
2.82.59 3
11.338.010.07 1 24.151.13.24199.625.17.564
主要新兴经济体表现各异
2011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 整体上看,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1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与DP增长率为6.4%,
但仍远高于发2010年相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表达经济体。分区域来看,
现却各不相同。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表现最好,预计2中东欧地011年增长率为8.2%;区、独联体国家①、拉美加勒比地区、中东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别为4.3%、4.6%、4.5%、4.0%和5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运行表现.2%。同时,也存在一定差异。
4.890.300.2111
日 本 根据IMF数据,2010年日本按汇率
计算的G实际
增长率为DP达到了5.46万亿美元,。2其中日元兑美元升值扮演了重要角色)4.0%(011
年日本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经济频现萎缩迹象。根据日本内阁府9月公布的数
①
4综合报告·专论
表4 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
单位:%
2008
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中东欧地区独联体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拉美加勒比地区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
6.0 3.1 5.3 7.7 4.3 4.6 5.6
2009 2.8 3.6 6.4 7.2 1.7 2.6 2.8
2010011 27.3 4.5 4.6 9.5 6.1 4.4 5.4
6.44.34.68.24.54.05.2
计局的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印度以要素成本计算的不变价G增幅比上DP同比增长7.7%,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印度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基础设施不足和劳工素质不高等长期因素。由于印度特殊的政治制度与结构,政府难以进行强有力的经济结构改革。印度拥有较高的储蓄率市场规模巨大,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具有和投资率,
明显优势。但是,在中短期内最可能拖累印度经济增长的因素来自于放缓的全球增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印度的通货膨胀问题有所缓和,但仍处高位。2其011年前8个月印度CPI同比增长8.9%,中8月达到9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掣肘。预.1%,计2011年印度经济增速将下降至8%左右,2012年经济增速将维持在7.5%8%之间。
表6 印度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GDP 实际增长率
占世界份额PPP)GDP(通货膨胀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1.25 6.19 4.83
2009010 21.26.63 16.770.09 15.20.46 5
注:2011年为预测值。
巴 西 2010年巴西按市场汇率计算的
增长率高达7GDP达到2.09万亿美元,.5%。2011
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拖累,巴西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其GDP仅增长3.6%。2011年8月巴西政府将2011年GDP增长率由此前预期的4%下调至3.7%,IMF也于9月将巴西经济增长率从4.1%下巴西还面临调至3.8%。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较为严峻的通胀形势。截至2011年9月,12个月累计通胀指数达到7创2.31%,005年以来的新高。为此,在2巴西央行5次提高基准011年1月至7月,利率至12.5%的高位。高利率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了雷亚尔升值压上升和大量投机性外资流入,
力,从而对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2011年8月巴西失业率为6%,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个百分点。预计2011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3.6%,2012年会略有上升,并有望达到4%。
表5 巴西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GDP 实际增长率
占世界份额GDP(PP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1.66 5.16 2.85 5.67 7.9 1.391.702009010 21.60.09 20.65.4972.86.93 24.90.04 58.1
6.7
3.13.8921.52.272
8.350.881.99 1 17.041.999.09.4382.83.622
俄罗斯 俄罗斯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
创。得益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2010年俄罗斯经济逐步走出危机,彻底扭转了2009年经济增长率达到4按市场7.8%的衰退局面,.0%,
汇率计算的GDP约为1.48万亿美元。进入2011年,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延续恢复性增长趋势。俄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GDP增长率达到3与2.9%,010年同期4.3%的水平相比略有下降;上半年通胀被控制在5%,失业率由上年同期的8.1%下降至7%,7月份失业率进一步降为6.5%。俄罗斯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是加工工业、建筑业、零售贸易以及出口等明显增长。2受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011年下半年,滑的影响,特别是原油价格从高位下滑,再加上国内缺乏新的增长点,俄罗斯经济增长将会略有放慢,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率为3.8%左右,2012年将大致。
印 度 印度2010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的
G2011年印度经济呈现明显放缓迹象。印度中央统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5
表7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GDP 实际增长率
占世界份额GDP(PP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1.66 5.25 3.25
2009010 21.22.48 17.80.0043.03.00 3
实现了1实际增长率为14%,950年有统计以来的最大增幅。进入2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复011年,全球贸易增长也出现苏乏力的整体态势基本一致,
了下行趋势。荷兰经济政策研究局的报告显示,截至2全球贸易增长仍然维持了5月份以011年7月,从而表明继2来的下降态势,010年全球贸易呈现高速的恢复性增长后,促使贸易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造成2011年全球贸易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发达经济体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而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二是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层出不三是全球突发性事件接连不断成为国际贸易增穷;
长新的制约因素。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在经济不景气时,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常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在一个相互依存度甚高的世界中,某一主要生其影响往往会产链关键环节因突发事件发生断裂,
超出人们的想象。日本大地震带来的供应链崩塌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根据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走预计2势,011年全球贸易实际增长率可能仅会维持达到7%左右。在5.5%左右,2012年将会略有提高,
表9 世界商品出口与生产实际增长率
单位:%
2008
2009 12.0 2.5 5.5 15.0 2.5 0.5 1.5 4.0
201014.07.55.518.04.00.02.05.5
14.111.65.85 1 66.4 4.88 6.25
8.4
7.5
6.31.5334.05.81 4
中 国 中国2010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的
经济增长率为1GDP约为5.9万亿美元,0.3%。
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为
除了9%。2011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之外,还包括为控制通货膨胀,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而采取的货币紧缩政策。2011年9月中国CPI上涨6虽比上月的6但仍高于.1%,.2%略有下降,政府年初制订的4%的目标。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4%左右,2012年的经济增速将略有下降,维持在9%9.4%的可能性较大。
表8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单位:万亿美元,%2008
GDP 实际增长率
占世界份额GDP(PP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政府收支平衡占GDP比例经常账户平衡占GDP比例
4.52 9.60
2009010 24.99.88 59.220.33 1
商品出口 农产品 燃料与矿产品 制成品商品生产 农 业 采矿业 制造业
资料来源:WTO.
2.5 2.5 1.0 2.5 1.0 3.5 1.5 0.0
11.742.953.61 1 15.9 4.2 0.399.12
0.7 4.3
3.34.1
3.09.3025.23.19 5
2011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
下,贸易失衡呈现收缩态势。就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全球三大贸易失衡国而言,2011年第一季度的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分别为2%、3.5%3.3%,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3%、4.3%3.4%。在此需要说明两点:其一,尽管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收缩带来了外部失衡的强制性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并没有程度有所减轻,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贸易保护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乏力
009年世界贸易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 在2
回落之后,2010年世界贸易活动得到快速恢复。来2物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与上年相比5.24万亿美元,
6综合报告·专论
义倾向的降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与一国国内经济与政治需求紧密相关。美国参议院2011年10,月通过的《尽管最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终成为正式立法的可能性低于5但仍不失为借0%,失衡推行保护主义的明证。
)尚未完全摆脱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流入量表现为温和增长。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FDI延续了这一趋势。联合
世界投国贸发组织(UNCTAD)2011年7月发布的《资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F尽管2DI流入方面,010年比上年小幅上升了5%,达到1但.24万亿美元,
仍然低于危机前2005007年的平均水平。20102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FDI总额比2007年下降
占全球F54%,DI流入量的比重也从2007年的66%下降至48.4%。2010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
相比2FDI总额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009年还有小达到5幅增加,736亿美元。如果加上流入转型经济,体(东南欧和独联体)的F流入非发达国家的DI
FDI占全球FDI流入总额的比例达到51.6%。这反映出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投资格局中地位的上升。在全球F发达经济体仍是DI流出方面,
占全球F2010年全球FDI的投资主体,DI流出量的比重为7但其F0.7%,DI流出总量和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FDI流出量占全球比重显著增加,2010年这一趋势得到了延续。这其中,除了针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南南”FDI逐步增加,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长。2010年中国FDI流入和流出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同比增长2连续九年保持增88.1亿美元,1.7%,
①整体来看,长势头,跃居全球5大FDI流出国。
但自7月起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大幅上升下降趋势,
行情,至2011年3月才再次出现回落。从2010年6月至2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011年2月,从2涨幅达到4以S23.4上升到320.5,3.5%;DR计涨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也从201.2上升到271.3,
②2幅为3国际大宗商品市场4.8%。011年24月,
开始呈现分歧,其整体价格指数出现下行趋势,但以美元计价的指数和以SDR计价的指数仍然分别在300点和250点左右的高位波动。2011年58月,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在高位震荡,衡量大宗商品价格的C达6RB指数③在4月20日创出历史新高,91点,随后在5月跌去10%至625点。8月份以后呈现出大幅下跌,CRB指数从8月31日的662点跌至跌幅为19月23日的576点,3%。这次下跌具有两首先是具有全面性,大宗商品的所有品个基本特征:
种无一例外价格全面回落;其次是存在一定次序,从生产品到消费品再到投资品渐次变动,即最先下跌的为有色金属,然后是能源,接着是农产品,最后是贵金属
。
并基本恢复2011年全球FDI形势将得到继续改善,
预计增长率为7%,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2年将维持10%左右的增长水平。
图1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注:2000年=100。资料来源:UNCTADstat.
总体而言,2011年以来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集
大宗商品市场高位波动
010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加剧。在 2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指数呈现2010年上半年,
体下探根源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总需求减弱。而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对于流动性管理偏向谨慎,
债务问题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中的金融投机的影响等诸方面因素的叠加,带来了国际大
①②《,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1年9月。如无特别说明,本部分数据均来自UNCTADstat数据库。
a上22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7
宗商品市场的剧烈震荡。
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旧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表现可能进一步下行,并且将可能出现首先,全球总需求的变动对于与生产相关如下特征:
铁矿石和原油的价格影响将进一步加的有色金属、
大;其次,由于全球农产品供给相对不足,且需求刚性较大,因此下跌幅度相对有限,甚至会因突发变数而出现价格上扬;最后,贵金属在全球经济形势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有可能面临价格的再度上扬。根据IMF的估计,2011年全年原油价格将达到每桶比上一年上涨2103.20美元,4.17美元/桶。关于
预计会有轻幅回落,在72012年原油价格,000美元/桶之间的可能性较大。但随着伊朗核问题的升级,一旦出现军事冲突,将会再次推高原油价格。
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位波动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价格上涨提高了整体物价水平。这使得各国必须以牺牲一从而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为代价来维持物价稳定,导致当前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和增长步伐放缓。此外,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还导致低收入净进口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从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贫困状况。加强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是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G20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目前正在积极倡议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
也给发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达经济体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回顾2外汇市场和010年以来的全球国债市场、可以看到如下三个股票市场等主要金融市场走势,
国债市场上发达国家长期国债市场出特点。首先,
现波动与分化。在2主要发达经济体010年上半年,的国债收益率呈下降趋势,例如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3德国国.7%下降为10月的2.5%,债收益率则从3同期.3%下降为同年8月的2.2%,英国国债收益率从4.2%下降为3%。在2010年第四季度至2由于投资者风险偏好上011年第一季度,升,避险资金撤离,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整体上扬。而从2由于欧美011年第二季度起,实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避险需求再度将资金转向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国债市场。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日益恶化,发达经济体的国债市场呈现出明显分化。其中德国、法国等传统金边国债受到而欧洲重债务国债券风险贴水飙升。2青睐,011年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以下,而南方10月,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葡萄欧元区成员国(
牙)加权平均则达到6%。
其次,在全球外汇市场,传统的避险货币瑞士法郎、日元、澳元、加元则继续保持强势地位,美元自2011年7月起也进入短期升值通道。美联储的数
据显示,在2名义美元指009年3月至2011年7月,数累计下降15.8%。2011年第二季度由于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低于预期,加上欧债危机的升级和蔓延,再度凸显出美元的“避风港”功能。美联储公布的美
然而随着010年国际金融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2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和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全球金融市场再度陷入恐慌不安的气氛之中。2011年4月以后,由于宏观经济表现欠佳,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与银行间融资困境交互影响,导致以市场易变性和流动性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金融危机阴影再次出现。投资者开始偏向保守型投资,传统的避险资避险情绪上升,
产,如财政状况较好国家的主权债券、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国际货币以及黄金等成为投资者追逐的对象。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债券收益率不断下降,瑞士法郎、日元等呈现不同幅度的升值,黄金价格也连创新高。2011年9月黄金月平均价格达到1是2799.36美元/盎司,009年1月的2.08倍资本进一步流出的风险。这不仅给新兴市场国内宏
元贸易加权指数从2在两011年7月开始逐步升值,个月内升值了3%。2随着国际金008年危机以来,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问题频发,瑞士法郎、日元、加币和澳元也成为国际游资临时停靠的避风港,这些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坚挺。IMF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瑞郎和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同比分别升值12.8%和8.9%,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加元和澳元兑美元名义汇率分别累计升值8.4%和18.6%。
第三,全球股市表现从分化到整体收缩。全球股市在经历了2呈现出两009年2月份的低谷期后,种不同的发展趋势:美国股市与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快速升温;欧洲与日本股市持续低位徘徊。从2010年8月至2美股标普5011年4月,00指数累计涨幅新兴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
素的困扰而停滞不前,仍在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上徘徊。从2发达经济体受制于债务011年4月以来,各国政策空间急剧缩小,美欧所处的复问题的困扰,
杂社会政治环境使政策效率受到牵制,加重了投资者对中长期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全球股市几乎全面呈现下行趋势。2011年9月美国股市标普欧元区道琼斯S日经2500指数、TOXX指数、25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分别较上月下跌7.2%、6.1%、2.8%和14.5%。根据当前发展形势,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的低迷状况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改变,而且在主权债务危机隐忧犹存和全球经济缓慢增长的情况下,在未来一年中,国际金融市场仍将呈现不稳定局面。
年的一个关键词并给世界经济带来深远影响,但面对主权债务危机,目前欧美日等国仍有诸多可能的美国和欧洲的主权债务都是以其应对途径。其一,
主权货币方式存在的,亦即它们欠的是自己印刷的而这两种货币又都是国际关键货币。美元和欧元,
至少从理论上讲,这意味着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可以通过发挥国际最终贷款人之功能进行自我救赎。其二,尽管欧元体制目前还无法像美联储那样行事,比如施行数量宽松政策和对银行进行担保,但这不等于说将来的欧洲央行永远不会成为美联储的翻版。对欧洲而言,通过立法改变其央行的行事准则,让其既承担稳定价格、又承担促进经济增长、还进行金融也是消弭主权债务危机的一条出路。监管的职责,
其三,欧元区主导国家可以利用这次债务危机,通过救助重债国来开列出条件,从而推动实现、至少是部随着危机的蔓延分实现财政一体化目标。实际上,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从011年以来, 2
政府公共债务与G欧洲整体上已达到DP之比来看,其中希腊、意大利、比利时、爱尔兰和葡萄80%以上,
牙均接近或超过1并可能引发新一轮银行危00%,机。和欧洲相比,美国的情况似乎更糟。截至2011年6月,美国国债余额达到了1占4.34万亿美元,美国国内两党之间GDP的比例约为95.6%。为此,
围绕债务上限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标准普尔也将美国长期国债信用评级从最高级“下调至AAA”“级。日本是发达经济体中债务负担最重的AA+”国家,截至2日本中央政府债务余额总011年6月,,约合1是计高达943.81万亿日元(2.3万亿美元)日本G标准普尔于2DP的两倍多,011年1月和8月先后两次下调日本国债信用评级至Aa3。
债务危机蔓延、恶化并对金融部门以至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冲击的机理在于:危机期间发达国家政府为拯救身陷困境的金融机构和私人经济部门而将它们的“问题资产”背到自己身上,从而在短短三年内使债务与G结DP之比提高了大约30个百分点,,果许多国家成为“问题国家”持有“问题国家”债券的金融机构因这些主权债被降级而被迫进行资本重估,金融市场的收缩最终又将波及实体部门。对欧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欧洲统一进程中洲而言,
货币一体化和财政一体化的不同步有关。
尽管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已经注定成为2011
与深化,欧洲财政一体化进程已经启动。德国议会议案,使9月底通过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其承担的贷款担保份额从1230亿欧元增至2110亿欧元,条件之一就是欧盟委员会要发挥更大的财政功能。其四,用通货膨胀稀释主权债务,这是历史上最经常使用的方法。根据阿塔利的说法,6%的通胀率可以使美国国债与GDP之比在5年内降低20个
①至于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途径来化解债百分点。
主权债务危机波澜起伏
务危机,则主要取决于政治上的可行性。在最坏局面出现之前,欧洲的政治家们应该能找到缓解债务危机的妥协方案。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主权债务危机既非新生事物,亦非于今尤甚。各大国的债务与GDP之比的最高纪录是英国在1为2法国在815年创造的,75%,1932年国债与GDP之比也高达150%,1945年美国为115%。人类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步履蹒跚地走过来的,而且主权债务危机还将在长时期内伴随着人类社会。当然,本次危机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国家信用、损害市场功能、加剧经济波动,并使得未来一年内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的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增长亦受其拖累。但同时也要看到,发达世界正在经历的债务危机可能并不比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危机更危险,因而它对当下和未来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可能比多数人认为的要小。
①
2011年。
还来自高度金融化了的投机行为。究竟哪种力况,
2012年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
2012年 从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的发展趋势来看,
世界经济将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以下八个方面:①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步得以缓解。尽管债务危机存在进一步扩散和升级的可能,但危机得以化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各主要发达国家内部的政治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将决定债务危机的何去何从。②发达国家没有就业的乏力复苏,再加上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很可能进一步放缓的预期,均会诱发新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G20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能否在治理全球失衡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稀释债务、减轻偿债③鉴于低利率有利于刺激投资、负担,故发达国家继续维持超低利率的可能性较大。宽松货币政策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有两个概率相当的变化方向:其一是美欧掉入流动性陷阱,其二是引发达发4%甚至更高的通胀。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国家货币当局的政策,如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或实行退出,或听之任之,均会对全球金融市QE3
场产生重大影响。④受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的拖累,同时也因为不得不通过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胀,再加上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的愈发扑朔迷离,新兴经济体增速放慢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其中,一些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亦无法完全排除。⑤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力量既也取决于全球流动性状来自需求变化和供给增减,
量会占上风,其强度有多大,将最终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方向和幅度。⑥部分国家内部的社会动荡、骚乱或是群众抗议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它们对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与强度如何,特别是对政党政治和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都很难确定。⑦面对自然灾害和地区安全危机,大国之间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能否精诚合作,特别是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等热点地区的军事对抗和政治动荡是否会升级和蔓延,均会对全球经济局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⑧在2美国和法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以及俄罗012年,斯、墨西哥和韩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将举行大选。领导人的更换可能会导致政策调整,竞选本身也会凸显或淡化某些特定的议题与政策选项,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因素。
鉴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同时也基于对2011年世界经济整体运行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初步判断,2012年全球增长态势与2011年相比大体持平或略有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即按按市场汇率计算增长率PPP计算增长率为3.8%,
为3.0%。这一水平低于世界银行在2011年6月预按市场汇率计算3测的按PPP计算4.4%、.6%以及OECD于2011年5月预测的按PPP计算4.6%的经济增速,与IMF于2011年9月预测的按PPP计算4按市场汇率计算3.0%、.2%的增长水平较为接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 张宇燕 徐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