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看天津

百年历史看天津 汉语国际教育一班 陈佳佳 学号13579144

“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天津,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从1921年至1949年,那时的天津建筑,在中国大地上散发着异域气息。

古代的天津。4000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这是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2年11月21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清末的时候,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俗话说“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一座历史名城诱人的魅力,首先来自其独有的建筑美。风貌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自传,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外现。天津千百幢小洋楼,几乎囊括了西方近代建筑的所有样式——英国中古式、德国哥特式、法国罗曼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古典式、希腊雅典式、近代摩登式等等,风格迥异,千姿万态,争奇斗艳。因此,天津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馆”。外地朋友首次来天津观光,从天津站下车,过了解放桥,鳞次栉比的外来建筑映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恍如置身欧陆。天津这种独特的城市景观,被称为“小洋楼文化”,成为天津城市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九国租界”洋楼的拔地而起,天津的市政建筑和公用设施开始走向近代化——邮政、电报、电话、医院、公园、报纸、煤气、电力、自来水、电车、体育场、游泳池、电影院等现代设施及文体场所纷纷涌现。

1860年开埠后的天津,在遭侵略受凌辱的同时,也揭开了向城市近代化艰难转型过渡的序幕。小洋楼文化所展示的近代城市风貌与物质文明程度,租界在市政管理、经济结构、建筑风貌、公用设施、人文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显现出层出不穷的新气象新事物,为封闭滞后的老城区如何向近代城市转化攀升,打开眼界,激活思想,提供样板,注入活力。 另外,小洋楼文化把西方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一股脑地带进天津,对天津年青一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外来的西方文化在与本土传统文化激烈碰撞和反复摩荡之中,逐渐适应,历经磨合,渐趋交融。因此,小洋楼文化成为中国年青一代向西方文化观摩学习的窗口。近现代天津籍的一些著名政治家、学者、教育家和文艺家,他们接受基础教育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小洋楼里度过的。

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伴随着小洋楼文化的形成,晚清的洋务运动和北洋新政先后以天津为北方的中心次第展开,其势亦如大潮涌起。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中,天津近代工业体系、商

贸格局、金融市场、市政管理和文化结构等五大体系相继形成,为天津城市近代化和跃升为中国北方商贸中心奠定了基础。

每座城市,都有她的象征,或山川风物,或人文盛景,无论哪一种,一定是独特的——独特的来历,独特的形状,独特的韵味。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小洋楼,便是天津的象征之一。

历史留给天津一千多幢样式各异的小洋楼,天津的“世界建筑博物馆”标签即源于此。这千余座小洋楼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海河两岸,百年前,这里是大大小小的九国租界。

这些小洋楼按照用途分为三类:公用、民用和商用。民居部分主要集中在和平区五大道(即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河北区意式风情区和河西区解放南路一带,它们的主人除西方人外,大多是清廷皇亲遗老,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以及巨商富贾、大家红角。

名人多故事,掩映在小洋楼里的故事更添了一丝悬念的味道。百年中国看天津,很大程度是看她的小洋楼。小洋楼是一位中华民国史的导游。归隐的静寂,思潮的预热,丰美的物象,深邃的杂糅能够在里面一一找到对应物。世界罕见的天津小洋楼建筑群把一段屈辱史斑斓记下,沧桑而成天津的租界文化。

“火烧望海楼”又称天津教案。发生在1870年,即清同治九年。清同治八年(1869),天津法国传教士在繁华的三岔河口地区建造教堂,拆除了有名的宗教活动场所崇禧观和望海楼及附近一带的民房店铺,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望海楼教堂建成以后,法国传教士网罗了一批地痞恶霸、流氓无赖为教徒,为非作歹,欺压百姓。1870年6月,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收容的中国儿童,因发生瘟疫大批死亡,教堂将之葬于河东盐坨之地,每二三人一棺,尸骸暴露,惨不忍睹,引起群众愤恨。适天津不断发生迷拐儿童事件,被捕案犯供称系受教堂指使,一时民情激愤,舆论大哗。6月21日天津知县刘杰同拐犯到望海楼教堂对质,教堂门前聚集的民众与教徒发生冲突,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到场向刘杰开枪,打伤其随从,激起了天津民众极大愤慨,致使天津全城鼎沸,引发了

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

举行公葬,反应教案的一些年画、木刻画一直在民间流传。天津教案在全国引起震动,直隶、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先后爆发了反洋教斗争。

天津是个历史沉淀的城市。正是这百年来的历史,成就了今天的天津,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走进天津,走进百年中国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

百年历史看天津 汉语国际教育一班 陈佳佳 学号13579144

“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天津,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从1921年至1949年,那时的天津建筑,在中国大地上散发着异域气息。

古代的天津。4000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这是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2年11月21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清末的时候,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俗话说“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一座历史名城诱人的魅力,首先来自其独有的建筑美。风貌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自传,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外现。天津千百幢小洋楼,几乎囊括了西方近代建筑的所有样式——英国中古式、德国哥特式、法国罗曼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古典式、希腊雅典式、近代摩登式等等,风格迥异,千姿万态,争奇斗艳。因此,天津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馆”。外地朋友首次来天津观光,从天津站下车,过了解放桥,鳞次栉比的外来建筑映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恍如置身欧陆。天津这种独特的城市景观,被称为“小洋楼文化”,成为天津城市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九国租界”洋楼的拔地而起,天津的市政建筑和公用设施开始走向近代化——邮政、电报、电话、医院、公园、报纸、煤气、电力、自来水、电车、体育场、游泳池、电影院等现代设施及文体场所纷纷涌现。

1860年开埠后的天津,在遭侵略受凌辱的同时,也揭开了向城市近代化艰难转型过渡的序幕。小洋楼文化所展示的近代城市风貌与物质文明程度,租界在市政管理、经济结构、建筑风貌、公用设施、人文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显现出层出不穷的新气象新事物,为封闭滞后的老城区如何向近代城市转化攀升,打开眼界,激活思想,提供样板,注入活力。 另外,小洋楼文化把西方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一股脑地带进天津,对天津年青一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外来的西方文化在与本土传统文化激烈碰撞和反复摩荡之中,逐渐适应,历经磨合,渐趋交融。因此,小洋楼文化成为中国年青一代向西方文化观摩学习的窗口。近现代天津籍的一些著名政治家、学者、教育家和文艺家,他们接受基础教育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小洋楼里度过的。

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伴随着小洋楼文化的形成,晚清的洋务运动和北洋新政先后以天津为北方的中心次第展开,其势亦如大潮涌起。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中,天津近代工业体系、商

贸格局、金融市场、市政管理和文化结构等五大体系相继形成,为天津城市近代化和跃升为中国北方商贸中心奠定了基础。

每座城市,都有她的象征,或山川风物,或人文盛景,无论哪一种,一定是独特的——独特的来历,独特的形状,独特的韵味。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小洋楼,便是天津的象征之一。

历史留给天津一千多幢样式各异的小洋楼,天津的“世界建筑博物馆”标签即源于此。这千余座小洋楼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海河两岸,百年前,这里是大大小小的九国租界。

这些小洋楼按照用途分为三类:公用、民用和商用。民居部分主要集中在和平区五大道(即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河北区意式风情区和河西区解放南路一带,它们的主人除西方人外,大多是清廷皇亲遗老,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以及巨商富贾、大家红角。

名人多故事,掩映在小洋楼里的故事更添了一丝悬念的味道。百年中国看天津,很大程度是看她的小洋楼。小洋楼是一位中华民国史的导游。归隐的静寂,思潮的预热,丰美的物象,深邃的杂糅能够在里面一一找到对应物。世界罕见的天津小洋楼建筑群把一段屈辱史斑斓记下,沧桑而成天津的租界文化。

“火烧望海楼”又称天津教案。发生在1870年,即清同治九年。清同治八年(1869),天津法国传教士在繁华的三岔河口地区建造教堂,拆除了有名的宗教活动场所崇禧观和望海楼及附近一带的民房店铺,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望海楼教堂建成以后,法国传教士网罗了一批地痞恶霸、流氓无赖为教徒,为非作歹,欺压百姓。1870年6月,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收容的中国儿童,因发生瘟疫大批死亡,教堂将之葬于河东盐坨之地,每二三人一棺,尸骸暴露,惨不忍睹,引起群众愤恨。适天津不断发生迷拐儿童事件,被捕案犯供称系受教堂指使,一时民情激愤,舆论大哗。6月21日天津知县刘杰同拐犯到望海楼教堂对质,教堂门前聚集的民众与教徒发生冲突,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到场向刘杰开枪,打伤其随从,激起了天津民众极大愤慨,致使天津全城鼎沸,引发了

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

举行公葬,反应教案的一些年画、木刻画一直在民间流传。天津教案在全国引起震动,直隶、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先后爆发了反洋教斗争。

天津是个历史沉淀的城市。正是这百年来的历史,成就了今天的天津,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走进天津,走进百年中国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


相关内容

  •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二) 参观天津博物馆 学院: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参观天津博物馆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天津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的银河广场上.是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及天津城市发展历史的大型艺术历史类综合 ...

  • 中学假期实践报告
  • 题记:按照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领导办公室的安排,本人和其他学员共六人于 2009年10月20日--12月20 日到天津市海河中学参加实践,指导教师为海河中学卞永海校长.卞校长和他的团队非常重视这次活动,他们为我们的实践活动做了精心的安排,有讲座.有参观.有观摩.有座谈,他们毫无保留的向我们打开学 ...

  • 论城市发展中的博物馆建设
  •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符号,记录并标志着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水平.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界定:"博物馆是收集.保存.研究并展示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的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确立了博物馆的性质和应具备的功能.而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也确实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始终遵循着这个传统,从而使今天和未来 ...

  • 盘点:中国历史悠久的18所百年名校
  •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 ...

  • 近三百年中国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基于大数据的描述与回归
  • 近三百年中国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基于大数据的描述与回归 近三百年中国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基于大数据的描述与回归 陈云松 吴青熹 张 翼 摘 要:本文利用谷歌图书的百万书籍大数据,以中国地级以上(含)城市近300年来英语书籍中出现的词频来展示和分析城市国际知名度的变迁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北京.香港.上海.广州 ...

  •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天津五大道
  • 天津五大道浓厚的历史感也是特有的,五大道地区作为近现代天津历史的一个体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少近现代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每幢建筑里都蕴含着故事,充分展现了近代中国百年风云.包括大总统曹锟.徐世昌以及北洋内阁六位总理.爱国人士张学铭.起义将领高树勋.20年代短跑世界冠军李爱锐.美国31届 ...

  • 天津民俗文化
  • 天津民俗文化 五千年中国看西安,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一百年中国看天津.足见这个城市虽然历史不算久远,却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巨变. 语言篇 天津话作为天津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天津话干净利落,活泼俏皮,充分体现了天津人率真豪爽.亲切包容.幽默诙谐的性格特征. 二把刀--形容技术水平不高 半参子--事情没 ...

  • 从地标建筑变化看天津
  • 从地标建筑变化看天津(图) 上世纪50年代的百货大楼 玉清池 站在天津市的新地标位于和平区的"津塔"前,我这个老天津卫的情感之门蓦然开启,浮想联翩.不禁喟然:地标性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科技进步,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明,更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从而成为人们引以为豪的一种图腾. 其实, ...

  • 汇文中学,天津最早的学校之一
  • 汇文中学篮球队 汇文中学国乐团弦乐部 汇文中学1928年高中毕业班 1927年,生于相声世家的马三立13岁,到了该上中学的年纪.那时的说唱艺人社会地位比较低,马三立的父母希望他继续读书,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于是马三立进了当时天津的一所著名学校--汇文中学.然而,因为家境窘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