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七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三冗与积贫积弱: 1、 三冗现象的出现:

(1) 原因: (2) 表现:冗官 冗兵 冗费 2、 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

(1) 积贫: (2) 积弱:

思考1、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面对危机,当时的人们形成了怎样的共识?3、 庆历新政: 二、“拗相公”

思考1、阅读课本P36页刘安世材料回答:材料中所述的主要人物是谁?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思考2、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三、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1、开始:2、措施:

青苗法:

募役法:

其他:

思考1、结合课本P37材料,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

思考

2、王安石的现财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典型练习: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思考: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改革选官制度

(4)改革教育制度:

1、新法的局限性:

2、元祐更化:

4、 新法的变质:

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典型练习: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C用人不当 D变法法令违背经济规律 小结: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同步练习

1、北宋政权建立后,巩固皇权首先着眼于 A完善中央机构 B加强控制武装 C完善地方政权 D扩大统治基础

2、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而证明了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3、(经典回放)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已高达11000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目的从根本上说

A克服统治危机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改善人民生活 D增加政府的收入 5、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6、下列关于王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青苗法是指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救济灾民 B青苗法的实施加剧了地主商人与农民的矛盾

C青苗法是指北宋政府在大力推广高产农作物 D青苗法的实施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所针对的是

A官僚地主逃避赋税的现象 B土地荒芜,空地增多 C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 D工商业发达而轻视农业 9、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选择变法人才 B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 C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D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端 10、“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弊。”这段话反映出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吏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

11、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 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典型练习答案:BA

同步练习答案:

1、BBDAA 6、DDAAB 11、(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第七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三冗与积贫积弱: 1、 三冗现象的出现:

(1) 原因: (2) 表现:冗官 冗兵 冗费 2、 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

(1) 积贫: (2) 积弱:

思考1、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面对危机,当时的人们形成了怎样的共识?3、 庆历新政: 二、“拗相公”

思考1、阅读课本P36页刘安世材料回答:材料中所述的主要人物是谁?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思考2、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三、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1、开始:2、措施:

青苗法:

募役法:

其他:

思考1、结合课本P37材料,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

思考

2、王安石的现财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典型练习: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思考: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改革选官制度

(4)改革教育制度:

1、新法的局限性:

2、元祐更化:

4、 新法的变质:

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典型练习: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C用人不当 D变法法令违背经济规律 小结: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同步练习

1、北宋政权建立后,巩固皇权首先着眼于 A完善中央机构 B加强控制武装 C完善地方政权 D扩大统治基础

2、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而证明了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3、(经典回放)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已高达11000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目的从根本上说

A克服统治危机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改善人民生活 D增加政府的收入 5、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6、下列关于王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青苗法是指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救济灾民 B青苗法的实施加剧了地主商人与农民的矛盾

C青苗法是指北宋政府在大力推广高产农作物 D青苗法的实施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所针对的是

A官僚地主逃避赋税的现象 B土地荒芜,空地增多 C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 D工商业发达而轻视农业 9、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选择变法人才 B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 C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D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端 10、“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弊。”这段话反映出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吏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

11、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 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典型练习答案:BA

同步练习答案:

1、BBDAA 6、DDAAB 11、(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相关内容

  •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教案
  •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 ...

  •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分析
  • <中国财政史>论文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分析 一.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 北宋的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 在北宋时期,北宋政府为了巩固宋朝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统治阶级就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改革.北宋政府在官和兵两方面进行精 ...

  •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摘 要]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改革,或者缓和了阶级矛盾:或者发展了生产力.作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独具匠心.针砭时弊.理念超前,匡扶济困.一直为中外史学家称道.可是,这次改革成效不敢恭维,王安石本人也背上了扰民和聚敛的恶名,50年后,"靖康之耻"北宋政 ...

  • 王安石变法专题
  • 高二(文科班)复习资料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知识要点自主梳理: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财政危机 原因:军队数量增多:官僚机构臃肿:统治者大兴土木,皇室开支不断增大:岁币负担沉重. 表现: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

  •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异同
  • 2010年第4期总第100期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musi Education Institute No.4. 2010Sum 100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异同 赵黎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漯河 462002) 摘 要: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 ...

  • 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目的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
  •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最终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其实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能看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了. 王安石变法 北宋建立初期,统治阶级通过一些列举措来缓和阶级矛盾,起初收到了良好的 ...

  •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
  • 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 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 ...

  • 变法或保守 王安石变法与北宋灭亡的历史关系(1,2)
  •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yeshi/11036692/20070514/14093030_1.html 变法图存是北宋必须作的事情,从庆历新政开始,以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就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宋王朝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危机,一是自开国起 ...

  • 北宋王安石变法(2)
  • 第六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编号:g2-2-002 编制:任传星 审核:王英 编制时间:2013-2-26 一.[课标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二.[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一.二目并结合必修一的知识,归纳概括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A.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