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及其优势分析

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及其优势分析

刘伟青/范燕宁

2012-9-17 13:56:41 来源:《社会工作:实务版》(南昌) 2011年4期 英文标题:The New Model of Social Work for the Disabled and Its Advantages

作者简介:刘伟青,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09级硕士研究生;范燕宁,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王思斌,1999)。据2006~2007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可见,做好残疾人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针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服务。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李迎生,2004)。根据雷洪(2006)的总结,现有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预防残疾等方面,已成为一个较系统的工

程。

但是,由于其受助群体的特殊性,即残疾人不像老人、儿童、贫困者那样由社会或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使自己的生活处于困境之中,他们是由于生物器官的损伤或缺陷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因此,如果说其他社会工作对象陷于痛苦和不幸的话,残疾人面临的则是双重痛苦和不幸(姚尚满,2007)。另外,残疾人比普通人有着更为多样、更加强烈的需要(张书琛,2004)。这样,残疾人社会工作就很具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实践中发现,现有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首先,完全以身体健全的人作为工作者,不能真切而全面地理解残疾人的感受和需要;其次,残疾人案主的孤独与自卑心理,在身体健全者面前尤甚。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由于残疾的受助者和健全的工作者在身体状况上的差距,受助者心理上容易感到自卑和不平等,从而不愿意完全接纳社会工作者,这种隔阂最终会影响社会工作的质量。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介绍及其优势分析

针对一般意义上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不足,笔者在这里提出一种新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模式——把“以残助残”的工作模式融入到原有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模式当中。这种新模式是指在遵循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宗旨、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之上,改变过去完全以身体健全的人作为工作者的局面,增加部分生活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以及参加过专业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的残疾人作为工作者。也就是说在新模式中,工作人员包括身体健全的社会工作者和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两部分,他们二者相互协作,相互借鉴,共同为残疾人案主提供更为完善和全面的服务。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的理论优势

1.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用布迪厄自己的话说:“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些位置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对其拥有者的决定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布迪厄看来,场域是由不同社会要素联系而成,不同社会要素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都占有特定的位置,或者说不同要素通过占有不同位置而获得社会资源或权力资本。并且,他们也只有获得某种社会资本或权力资本才能占有某种社会位置(刘少杰,2006)。

按照布迪厄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社会工作者、案主以及相关机构等通过长期的互动构成了一个“场域”。这些不同的要素在“场域”中占有不同的位置,同时由于占有不同的位置而获得不同的社会资源或权力资本。那么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中,由于社会工作者中有一部分是残疾人,他们和案主在身体状况和人生经历具有相似性,他们之间更易于建立一种平等的位置关系。因此,依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在这种更为平等的位置关系中,残疾人案主能够得到比在原有工作模式中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资本。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布迪厄认为,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布迪厄经常用游戏来类比场域的解释原则。在布迪厄看来,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受他们每个人所占有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而制约。并且,每个游戏者在游戏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受他们个人所具有的资本的制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符号等各种形式资本的制约。社会资本是场域变化的原动力。社会资本不仅是资源,更重要的是权力,是行动者凭借它在场域中发生作用的权力,也是行动者凭借它占据某种位置并因而可以支配场域的权力(刘少杰,2006)。

场域当中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影响场域稳定的最基本因素是社会资本。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中,由于残疾人工作者的参与,社会工作者更能理解案主的感受和心理状态。与原有的工作模式相比,因为案主被充分的理解从而容易使他们拥有相对更多的社会资本。在新模式中,案主和工作者双方差异较小,地位更加平等,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更为稳定,相对应的矛盾和冲突偏少。这也是原有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所不及之处。

2. 社会心理学中的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是关于人的社会心理态度和行为怎样受其从属的或追求的群体参照力所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当某一群体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受到属于或不属于该群体的个人的重视,并被他作为判断自身及他人行为的标准时,这一群体就成为他的参照群体(郑杭生,1998)。

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运用专业社工技巧帮助残疾人案主的同时,他们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会给案主带来好的示范作用。残疾人案主容易把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看做自己的参照群体,以他们为学习榜样,以他们的行为和态度来规范和完善自己。这种工作模式对于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和自我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一般意义上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存在很多优势。

参照群体具有提供规范和进行比较两种功能。规范的功能体现在群体规定及强化个人的行为准则,并使个人将这些准则内在化。比较的功能体现在个人与参照群体有某种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估价自己的行为、能力及处境等。在实践中,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可以很好地发挥参照群体的这两种功能。残疾

人社会工作者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的价值观都可以对残疾人案主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残疾人案主会参照社会工作者的经历来要求自己,同时,拿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与工作者比较,评估自己,以求自己做得更好。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的实践优势

1. 在新模式中,身体健全的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案主形成了稳固的三角支撑结构(见图一)。

图一:新模式

图二:旧模式

在新模式中,身体健全的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案主这三者之间都是双向联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形成的三角结构非常稳固。在三角结构中,残疾人工作者和身体健全的工作者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与残疾人案主产生联系。比如,残疾人工作者更能了解残疾人案主的心理需要,则负责对残疾人案主的心理治疗,身体健全的工作者则可负责诸如为案主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组织社会活动等工作。同时,残疾人工作者与身体健全的工作者也

是紧密联系的,他们可以在工作上相互沟通,相互借鉴,二者共同为残疾人案主提供周到而全面的服务。

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新模式相比,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传统模式则显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如图二所示,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传统模式模式中,工作关系中只有身体健全的工作者和身体不健全的残疾人案主,他们之间的互动力量相对薄弱,互动关系也不如在新模式中密切,因此,一些具体工作的开展会有所限制。

2. 在新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更易于了解残疾人案主的心理需求

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加入为残疾人案主打开了心灵之窗。与身体健全的社会工作者相比,残疾人工作者更容易被残疾人案主所接受。因为,当残疾人案主看到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与自己的身体状况相似时,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对工作者的信赖感和归属感,同时由于身体缺陷带来的自卑心理也会得到缓解。另外,由于经历相似,残疾人工作者也能够更加接纳和理解残疾人案主的一些行为和想法。在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残疾人案主会感到很安全,更愿意向工作者敞开心扉,这使得工作者更易于了解案主的心理需求,从而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3. 在新模式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出现对残疾人案主是一种鼓舞

残疾人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身体残疾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们心理上的残疾。他们通常心理比较脆弱,有些甚至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易使残疾人失去生活的信心,不利于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中,残疾人社会工

作者是残疾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典范。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且还有能力和热情帮助别人,这些都是对残疾人案主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同时,新的工作模式还可以吸纳一定的残疾人作为工作者,从而帮助解决一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三、结论

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是针对案主的特殊性以及旨在弥补原有残疾人社会工作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这种新模式是指在遵循原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宗旨、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之上,改变过去完全以身体健全的人作为工作者的局面,增加部分生活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残疾人作为工作者,并对其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的技术培训。这种模式的工作人员包括身体健全的社会工作者和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两部分,他们相互协作,相互借鉴,共同为残疾人提供更为完善和全面的服务。这种工作方式相对于原有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优势,它对于帮助残疾人群体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独特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雷洪.社会工作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8]张书琛.论残疾人的功能补偿[J].社会工作(下半月),2004, (5).

[9]张璇,周玉婷,张永红.小组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心理干预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0,

(3).

[10]姚尚满.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6).

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及其优势分析

刘伟青/范燕宁

2012-9-17 13:56:41 来源:《社会工作:实务版》(南昌) 2011年4期 英文标题:The New Model of Social Work for the Disabled and Its Advantages

作者简介:刘伟青,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09级硕士研究生;范燕宁,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王思斌,1999)。据2006~2007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可见,做好残疾人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针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服务。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李迎生,2004)。根据雷洪(2006)的总结,现有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预防残疾等方面,已成为一个较系统的工

程。

但是,由于其受助群体的特殊性,即残疾人不像老人、儿童、贫困者那样由社会或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使自己的生活处于困境之中,他们是由于生物器官的损伤或缺陷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因此,如果说其他社会工作对象陷于痛苦和不幸的话,残疾人面临的则是双重痛苦和不幸(姚尚满,2007)。另外,残疾人比普通人有着更为多样、更加强烈的需要(张书琛,2004)。这样,残疾人社会工作就很具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实践中发现,现有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首先,完全以身体健全的人作为工作者,不能真切而全面地理解残疾人的感受和需要;其次,残疾人案主的孤独与自卑心理,在身体健全者面前尤甚。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由于残疾的受助者和健全的工作者在身体状况上的差距,受助者心理上容易感到自卑和不平等,从而不愿意完全接纳社会工作者,这种隔阂最终会影响社会工作的质量。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介绍及其优势分析

针对一般意义上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不足,笔者在这里提出一种新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模式——把“以残助残”的工作模式融入到原有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模式当中。这种新模式是指在遵循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宗旨、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之上,改变过去完全以身体健全的人作为工作者的局面,增加部分生活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以及参加过专业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的残疾人作为工作者。也就是说在新模式中,工作人员包括身体健全的社会工作者和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两部分,他们二者相互协作,相互借鉴,共同为残疾人案主提供更为完善和全面的服务。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的理论优势

1.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用布迪厄自己的话说:“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些位置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对其拥有者的决定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布迪厄看来,场域是由不同社会要素联系而成,不同社会要素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都占有特定的位置,或者说不同要素通过占有不同位置而获得社会资源或权力资本。并且,他们也只有获得某种社会资本或权力资本才能占有某种社会位置(刘少杰,2006)。

按照布迪厄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社会工作者、案主以及相关机构等通过长期的互动构成了一个“场域”。这些不同的要素在“场域”中占有不同的位置,同时由于占有不同的位置而获得不同的社会资源或权力资本。那么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中,由于社会工作者中有一部分是残疾人,他们和案主在身体状况和人生经历具有相似性,他们之间更易于建立一种平等的位置关系。因此,依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在这种更为平等的位置关系中,残疾人案主能够得到比在原有工作模式中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资本。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布迪厄认为,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布迪厄经常用游戏来类比场域的解释原则。在布迪厄看来,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受他们每个人所占有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而制约。并且,每个游戏者在游戏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受他们个人所具有的资本的制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符号等各种形式资本的制约。社会资本是场域变化的原动力。社会资本不仅是资源,更重要的是权力,是行动者凭借它在场域中发生作用的权力,也是行动者凭借它占据某种位置并因而可以支配场域的权力(刘少杰,2006)。

场域当中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影响场域稳定的最基本因素是社会资本。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中,由于残疾人工作者的参与,社会工作者更能理解案主的感受和心理状态。与原有的工作模式相比,因为案主被充分的理解从而容易使他们拥有相对更多的社会资本。在新模式中,案主和工作者双方差异较小,地位更加平等,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更为稳定,相对应的矛盾和冲突偏少。这也是原有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所不及之处。

2. 社会心理学中的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是关于人的社会心理态度和行为怎样受其从属的或追求的群体参照力所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当某一群体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受到属于或不属于该群体的个人的重视,并被他作为判断自身及他人行为的标准时,这一群体就成为他的参照群体(郑杭生,1998)。

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运用专业社工技巧帮助残疾人案主的同时,他们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会给案主带来好的示范作用。残疾人案主容易把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看做自己的参照群体,以他们为学习榜样,以他们的行为和态度来规范和完善自己。这种工作模式对于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和自我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一般意义上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存在很多优势。

参照群体具有提供规范和进行比较两种功能。规范的功能体现在群体规定及强化个人的行为准则,并使个人将这些准则内在化。比较的功能体现在个人与参照群体有某种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估价自己的行为、能力及处境等。在实践中,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可以很好地发挥参照群体的这两种功能。残疾

人社会工作者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的价值观都可以对残疾人案主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残疾人案主会参照社会工作者的经历来要求自己,同时,拿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与工作者比较,评估自己,以求自己做得更好。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的实践优势

1. 在新模式中,身体健全的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案主形成了稳固的三角支撑结构(见图一)。

图一:新模式

图二:旧模式

在新模式中,身体健全的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案主这三者之间都是双向联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形成的三角结构非常稳固。在三角结构中,残疾人工作者和身体健全的工作者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与残疾人案主产生联系。比如,残疾人工作者更能了解残疾人案主的心理需要,则负责对残疾人案主的心理治疗,身体健全的工作者则可负责诸如为案主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组织社会活动等工作。同时,残疾人工作者与身体健全的工作者也

是紧密联系的,他们可以在工作上相互沟通,相互借鉴,二者共同为残疾人案主提供周到而全面的服务。

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新模式相比,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传统模式则显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如图二所示,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传统模式模式中,工作关系中只有身体健全的工作者和身体不健全的残疾人案主,他们之间的互动力量相对薄弱,互动关系也不如在新模式中密切,因此,一些具体工作的开展会有所限制。

2. 在新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更易于了解残疾人案主的心理需求

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加入为残疾人案主打开了心灵之窗。与身体健全的社会工作者相比,残疾人工作者更容易被残疾人案主所接受。因为,当残疾人案主看到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与自己的身体状况相似时,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对工作者的信赖感和归属感,同时由于身体缺陷带来的自卑心理也会得到缓解。另外,由于经历相似,残疾人工作者也能够更加接纳和理解残疾人案主的一些行为和想法。在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残疾人案主会感到很安全,更愿意向工作者敞开心扉,这使得工作者更易于了解案主的心理需求,从而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3. 在新模式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出现对残疾人案主是一种鼓舞

残疾人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身体残疾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们心理上的残疾。他们通常心理比较脆弱,有些甚至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易使残疾人失去生活的信心,不利于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中,残疾人社会工

作者是残疾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典范。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且还有能力和热情帮助别人,这些都是对残疾人案主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同时,新的工作模式还可以吸纳一定的残疾人作为工作者,从而帮助解决一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三、结论

残疾人社会工作新模式,是针对案主的特殊性以及旨在弥补原有残疾人社会工作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这种新模式是指在遵循原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宗旨、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之上,改变过去完全以身体健全的人作为工作者的局面,增加部分生活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残疾人作为工作者,并对其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的技术培训。这种模式的工作人员包括身体健全的社会工作者和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两部分,他们相互协作,相互借鉴,共同为残疾人提供更为完善和全面的服务。这种工作方式相对于原有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优势,它对于帮助残疾人群体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独特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雷洪.社会工作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8]张书琛.论残疾人的功能补偿[J].社会工作(下半月),2004, (5).

[9]张璇,周玉婷,张永红.小组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心理干预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0,

(3).

[10]姚尚满.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6).


相关内容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及案例研究
  • 2010.4体育世界.学术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及案例研究 笪郑美艳 王帅耿文光 摘要:本论文以委托代理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公共体育场馆委托运营管理模式的理论优势.并在对国内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典范案例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公共体育场馆委托运营实际过程中应遵循的具体操作原则,以合 ...

  •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
  •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 概念: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提出"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

  • 论小组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模式的比较
  • 论小组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模式的比较 摘要:社会目标模式.交互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是小组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模式.本文结合实例,从理论基础.运作目标.小组特点.实践原则.小组成员.工作者的角色等方面对三大模式进行比较,并对三大模式的优劣势进行说明. 关键词:小组工作.社会目标模式.交互模式.治疗模式 ...

  • 基于SWOT模型的西部地区康复医疗机构发展特殊性战略分析
  • 基于SWOT模型分析西部地区康复医疗机构发展特殊性战略 赵贵宁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人事科,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残疾人事业社会的发展,康复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可谓是方兴未艾.对于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康复医疗机构.康复医疗事业 ...

  • 优势视角下的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探究
  •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残疾人是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不完善使其无法充分有效地参与我们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这使残疾人群体常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寻找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新视角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项意义重大的探寻,文章立足于优势视角理论框 ...

  •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_优势视角_模式(2)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Journalof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2010No12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优势视角0模式 赵罗英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早期的社会工作主要遵循医学治疗中以问题和疾病为本的思维 ...

  • 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宋京双 [摘 要]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 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导向, 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过大,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失衡等.我们应制定教育公平政策, 构建教育公平机制, 创建教育公平发展模式等, 促进教育公平. ...

  • 社会工作概略考研笔记
  •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 3 教学目的与要求 ----------------------------------------------------------- 3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 ...

  • 中国社区康复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 中柳露复匡学霈未 2015年,第30卷,第7期 ・社区康复・ 中国社区康复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匪玉习 香港复康会,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香港特别行政区 贝维斯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李建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