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教材分析 (新版)华东师大版

第二章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与主要内容

二、本章内容的主要特点:

1、本章大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也比较抽象。学习中很难找到直观的实验和真实的模型支持,对9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但同时也为学生发展想像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本章内容的取材,充分注意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能力,提供了许多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素材,包括理论性的探究活动和科学假说的建立(如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自然选择学说)等,为学生在科学探究领域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本章引用了大量的科学假说,(如宇宙形成的宇宙大爆炸假说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地球的诞生与演化的假说和生物进化学说等),突显了科学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有的科学假说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和一成不变,都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的。科学假说对当时的科学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教科书内容的编排还注意创设便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情景,在问题驱动下展开内容。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讨论、思考、模拟实验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突出地放在了显现的位置。

5.本章内容展示了科学家对真理不断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深切的领悟到人类追求真理的意

志与精神。

三、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

四、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一节 地球的演化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2、知道化石的成因

3、领悟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

4、了解科学假说的时代局限性

5、感悟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历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进化不能绝然分开,而是地球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生物的进化。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地球的演化一般有一个大致的过程,但不是十分的清晰。因此于教学中可通过图片、媒体使学生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

2、9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虽然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但其逻辑思维的能力与批判接受能力也日渐增强,所以,简单的描述地球的演化历史远不能满足学生,在教学中可补充大量的证据及研究成果,使学生理解这个过程。

3、本课时内容,是涉及到巨大空间范围和漫长时间跨度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外,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起自然界是在不断演化发展的基本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今天我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球在过去几十亿年的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且,这种变化发展还将按照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持续下去。

教学建议

1、通过图片与视频展示太阳系行星绕太阳公转的三个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引导学生讨论:这三方面的特征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起源产生什么样的启示?

通过讨论使学生确认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同时使学生感悟科学家科学探究、建立假说的过程、也认识到假说的不确定性。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原始地球的诞生及地球上生命的演化。

3、通过学生画图的形式,使其感受到沧海桑田时空大尺度的转换关系。如从生命的诞生到生物的进化,时间是几十亿年、几亿年、几千万年、几万年等。

(1)下图是记录地球历史的”金钉子”。

(2)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地球和生物演化的时间坐标图。

(3)画一个“地球钟”

第2节 生命起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巴斯德的实验设计

2、知道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3、了解生命起源的三个阶段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

教学建议:

1、教师可由日常所见的一些生物引出主题,想一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由近而远,追溯到最原始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2、引导学生讨论腐肉自然生蛆实验,组织学生分析引起肉汤混浊的原因。结论是肉汤中有细菌。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细菌来自何方?

3、对于生命的诞生,可让学生课前多收集一些不同的假说,课内交流。通过交流使其体会到人类对生命诞生的关注与思考。也使学生通过比较更能接受,生命的化学起源学说。 “神创论”——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圣经”中详细描述了上帝创造各种生物以至最后创造人的故事。西方有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东方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自然发生论”——古代中国、埃及、希腊都曾经有过“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等说法,认为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

“宇生论”——认为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但是,仍然遇到在外星空间生命如何起源的问题。

“生命化学起源”——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漫长的化学变化过程演变而来(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到多分子体系,最终演变为原始生命) ,这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学说,但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4、介绍生命诞生与米勒实验后,也可提供其他资料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批判的接受生命诞生的化学进化历程。

材料:

对于生命诞生的探索。自60年代以来,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事实:

(1)1969年“阿波罗号”登月成功,揭示月球表面的许多环形山是陨石坑。它们是月球刚形成时被大量天体撞击造成的。这表明太阳系初期,天体碰撞频繁,地球也不会例外。可以推测,那时地壳比较脆弱,到处火山爆发,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即使有少量的CH4和NH3放出,也会立刻被高温和极强的紫外辐射裂解为CO2、H2和N2。

(2)天文学家已发现了数十种星际分子(指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分子),它们大多是有机化合物。1959年9月,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人们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命的起源仍在不断地思索中。

你认为上述科学发现是否都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如果不是,请请列举出你的理由。

第3节 生物的进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进化的三个证据,即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

2、知道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

3、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生物适应是相对的

教学建议:

1、对于支持进化论观点的科学证据化石。最好能展示化石或带学生参观、有条件去挖掘化石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并使学生认同化石是历史最真实的记录者。讲解时如能制作课件,在不同地质年代的马化石图片上配以相应的环境条件,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讲述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及生物进化的历程时也最好配合图片进行讲解。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这一部分内容可先以实例引出概念,如教师可举一些例子,也可请学生再举一两个例子以加深印象。

3、关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教师可通过若干个生物与生物相适应的例子,说明生物之间可以相互适应,协同进化。教材中选用了桦尺蛾的例子来说明生物与环境也能相互适应。

4、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可以到相关网站去搜索,或到图书馆去查阅近年来有关探讨生物进化问题的文章。

第4节 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平衡。

2、认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教学建议:

1、请学生先以讨论的形式回忆一下七年级曾学过的有关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知识,然后由教师引入讲解生物圈是如何形成的

2、生态平衡是本节的重点,主要讲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的平衡关系,从而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让学生了解平衡是相对的。一旦受到某个因素的影响,平衡就会被打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与环境又会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生态平衡,所以说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3、通过分析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

《生物进化》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进化的三个证据,即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

2. 知道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

3. 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难点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生物适应是相对的。

教学建议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1. 化石证据

在本章的第一节中学生已学习了化石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讲授如何利用化石来研究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也可稍带提及。

先出示一些动植物的化石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化石。问:化石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

⑴讲述同一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出示不同地质年代马的图片及现代马的图片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并配以相应的环境条件。问:找找它们有何不同,你可以找出几个方面的不同点呢?依地质年代顺序,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呢?

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如若学生找得不够完整,教师提示:马的体型、脚趾的变化及生活环境的不同等。) 教师打出表格,请学生总结(在教师的帮助下)

问:大家认为,始祖马和现代马之间有何联系吗? (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 再问:始祖马告诉了我们什么?请大家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化再来思考一下。

(同一种生物是如何从原始演化到现代的)

⑵讲述一类生物演变为另一类生物

出示始祖鸟的化石及复原图片。让学生描述它的形态特征。(可提示与鸟类和爬行类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共同点)

教师先列出始祖鸟和现代鸟的相同点,再列出始祖鸟与爬行类的相同点。

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判断始祖鸟的位置,从而认识到鸟类的起源) 出示中华龙鸟的化石及复原图片,其他过程与上类似。

问:这类过渡型生物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一类生物是如何演化成另一类生物的) 了解小资料:鸟类起源恐龙假说的新证据——原始热河鸟

2、解剖学证据

出示一些同源器官的图片,问:这些器官有什么相似处和不同处吗?(学生回答) 由教师总结同源器官的概念:这些器官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结构、来源和着

生部位却很相似。问:同源器官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生物是从共同的祖先发展来的) 出示鸟和蜻蜓的图片,问:它们的翅膀有什么相似处和不同处吗?(学生回答) 由教师总结同功器官的概念:这些器官外形和功能相似,内部构造和来源却不同。 问:同功器官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生物虽然不是从同一祖先发展而来,但由于它们这些器官适应相同的环境,用于相同的目的,因而在发展中趋向于一致,形成了相似的形态。)

总结: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都可以证明生物进化。

3、胚胎学证据

出示鸡蛋孵化的过程图片,问: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去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出示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图片进行比较,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呢?这又说明了什么? 并解释“重演”的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些结构出现一段时间之后又消失的现象,这些结构在相关分类群的成体中还保留着。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出示地质年代示意图和生物进化图,回顾所学相关知识,知道化石在地层里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并结合上两幅图来讲解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几个主要阶段(可分植物和动物的进化历程来说),也可先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来小结一下,而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在讲述各时期生物的进化时,要紧密联系地球上的自然条件的演变。知道生物是螺旋式进化的。 打出相关幻灯片。

在讨论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从生物的种类、生活环境、身体结构等几个方面加以归纳,最后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是:生物的种类由少到多,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身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发展。

三、达尔文进化学说

由长颈鹿的长颈如何形成引出概念。(PPT 或动画皆可)。说明生物要生存,必然会出现竞争,而且不仅是种与种之间的竞争,还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竞争。也可让学生再举几例子,以加深印象,使学生意识到生存竞争是普遍存在的,生存竞争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而后提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几个主要观点,并进行解释。关于变异,这里不展开讲,不讲到变异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异是可以逐代积累的。而后请学生试着用自然选择学说去解释长颈鹿长颈的形成过程。

四、生物的适应和进化

播放几个有趣的图片,引出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并重点举出桦尺蛾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生物与环境也能相互适应)

活动:从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收集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资料,写成文章,并在墙报上交流。

第二章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与主要内容

二、本章内容的主要特点:

1、本章大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也比较抽象。学习中很难找到直观的实验和真实的模型支持,对9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但同时也为学生发展想像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本章内容的取材,充分注意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能力,提供了许多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素材,包括理论性的探究活动和科学假说的建立(如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自然选择学说)等,为学生在科学探究领域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本章引用了大量的科学假说,(如宇宙形成的宇宙大爆炸假说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地球的诞生与演化的假说和生物进化学说等),突显了科学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有的科学假说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和一成不变,都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的。科学假说对当时的科学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教科书内容的编排还注意创设便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情景,在问题驱动下展开内容。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讨论、思考、模拟实验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突出地放在了显现的位置。

5.本章内容展示了科学家对真理不断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深切的领悟到人类追求真理的意

志与精神。

三、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

四、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一节 地球的演化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2、知道化石的成因

3、领悟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

4、了解科学假说的时代局限性

5、感悟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历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球的演化和生物进化不能绝然分开,而是地球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生物的进化。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地球的演化一般有一个大致的过程,但不是十分的清晰。因此于教学中可通过图片、媒体使学生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

2、9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虽然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但其逻辑思维的能力与批判接受能力也日渐增强,所以,简单的描述地球的演化历史远不能满足学生,在教学中可补充大量的证据及研究成果,使学生理解这个过程。

3、本课时内容,是涉及到巨大空间范围和漫长时间跨度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外,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起自然界是在不断演化发展的基本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今天我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球在过去几十亿年的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且,这种变化发展还将按照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持续下去。

教学建议

1、通过图片与视频展示太阳系行星绕太阳公转的三个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引导学生讨论:这三方面的特征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起源产生什么样的启示?

通过讨论使学生确认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同时使学生感悟科学家科学探究、建立假说的过程、也认识到假说的不确定性。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原始地球的诞生及地球上生命的演化。

3、通过学生画图的形式,使其感受到沧海桑田时空大尺度的转换关系。如从生命的诞生到生物的进化,时间是几十亿年、几亿年、几千万年、几万年等。

(1)下图是记录地球历史的”金钉子”。

(2)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地球和生物演化的时间坐标图。

(3)画一个“地球钟”

第2节 生命起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巴斯德的实验设计

2、知道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3、了解生命起源的三个阶段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

教学建议:

1、教师可由日常所见的一些生物引出主题,想一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由近而远,追溯到最原始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2、引导学生讨论腐肉自然生蛆实验,组织学生分析引起肉汤混浊的原因。结论是肉汤中有细菌。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细菌来自何方?

3、对于生命的诞生,可让学生课前多收集一些不同的假说,课内交流。通过交流使其体会到人类对生命诞生的关注与思考。也使学生通过比较更能接受,生命的化学起源学说。 “神创论”——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圣经”中详细描述了上帝创造各种生物以至最后创造人的故事。西方有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东方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自然发生论”——古代中国、埃及、希腊都曾经有过“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等说法,认为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

“宇生论”——认为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但是,仍然遇到在外星空间生命如何起源的问题。

“生命化学起源”——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漫长的化学变化过程演变而来(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到多分子体系,最终演变为原始生命) ,这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学说,但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4、介绍生命诞生与米勒实验后,也可提供其他资料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批判的接受生命诞生的化学进化历程。

材料:

对于生命诞生的探索。自60年代以来,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事实:

(1)1969年“阿波罗号”登月成功,揭示月球表面的许多环形山是陨石坑。它们是月球刚形成时被大量天体撞击造成的。这表明太阳系初期,天体碰撞频繁,地球也不会例外。可以推测,那时地壳比较脆弱,到处火山爆发,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即使有少量的CH4和NH3放出,也会立刻被高温和极强的紫外辐射裂解为CO2、H2和N2。

(2)天文学家已发现了数十种星际分子(指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分子),它们大多是有机化合物。1959年9月,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人们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命的起源仍在不断地思索中。

你认为上述科学发现是否都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如果不是,请请列举出你的理由。

第3节 生物的进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进化的三个证据,即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

2、知道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

3、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生物适应是相对的

教学建议:

1、对于支持进化论观点的科学证据化石。最好能展示化石或带学生参观、有条件去挖掘化石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并使学生认同化石是历史最真实的记录者。讲解时如能制作课件,在不同地质年代的马化石图片上配以相应的环境条件,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讲述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及生物进化的历程时也最好配合图片进行讲解。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这一部分内容可先以实例引出概念,如教师可举一些例子,也可请学生再举一两个例子以加深印象。

3、关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教师可通过若干个生物与生物相适应的例子,说明生物之间可以相互适应,协同进化。教材中选用了桦尺蛾的例子来说明生物与环境也能相互适应。

4、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可以到相关网站去搜索,或到图书馆去查阅近年来有关探讨生物进化问题的文章。

第4节 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平衡。

2、认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教学建议:

1、请学生先以讨论的形式回忆一下七年级曾学过的有关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知识,然后由教师引入讲解生物圈是如何形成的

2、生态平衡是本节的重点,主要讲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的平衡关系,从而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让学生了解平衡是相对的。一旦受到某个因素的影响,平衡就会被打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与环境又会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生态平衡,所以说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3、通过分析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

《生物进化》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进化的三个证据,即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

2. 知道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

3. 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难点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生物适应是相对的。

教学建议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1. 化石证据

在本章的第一节中学生已学习了化石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讲授如何利用化石来研究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也可稍带提及。

先出示一些动植物的化石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化石。问:化石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

⑴讲述同一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出示不同地质年代马的图片及现代马的图片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并配以相应的环境条件。问:找找它们有何不同,你可以找出几个方面的不同点呢?依地质年代顺序,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呢?

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如若学生找得不够完整,教师提示:马的体型、脚趾的变化及生活环境的不同等。) 教师打出表格,请学生总结(在教师的帮助下)

问:大家认为,始祖马和现代马之间有何联系吗? (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 再问:始祖马告诉了我们什么?请大家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化再来思考一下。

(同一种生物是如何从原始演化到现代的)

⑵讲述一类生物演变为另一类生物

出示始祖鸟的化石及复原图片。让学生描述它的形态特征。(可提示与鸟类和爬行类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共同点)

教师先列出始祖鸟和现代鸟的相同点,再列出始祖鸟与爬行类的相同点。

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判断始祖鸟的位置,从而认识到鸟类的起源) 出示中华龙鸟的化石及复原图片,其他过程与上类似。

问:这类过渡型生物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一类生物是如何演化成另一类生物的) 了解小资料:鸟类起源恐龙假说的新证据——原始热河鸟

2、解剖学证据

出示一些同源器官的图片,问:这些器官有什么相似处和不同处吗?(学生回答) 由教师总结同源器官的概念:这些器官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结构、来源和着

生部位却很相似。问:同源器官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生物是从共同的祖先发展来的) 出示鸟和蜻蜓的图片,问:它们的翅膀有什么相似处和不同处吗?(学生回答) 由教师总结同功器官的概念:这些器官外形和功能相似,内部构造和来源却不同。 问:同功器官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生物虽然不是从同一祖先发展而来,但由于它们这些器官适应相同的环境,用于相同的目的,因而在发展中趋向于一致,形成了相似的形态。)

总结: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都可以证明生物进化。

3、胚胎学证据

出示鸡蛋孵化的过程图片,问: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去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出示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图片进行比较,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呢?这又说明了什么? 并解释“重演”的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些结构出现一段时间之后又消失的现象,这些结构在相关分类群的成体中还保留着。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出示地质年代示意图和生物进化图,回顾所学相关知识,知道化石在地层里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并结合上两幅图来讲解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几个主要阶段(可分植物和动物的进化历程来说),也可先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来小结一下,而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在讲述各时期生物的进化时,要紧密联系地球上的自然条件的演变。知道生物是螺旋式进化的。 打出相关幻灯片。

在讨论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从生物的种类、生活环境、身体结构等几个方面加以归纳,最后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是:生物的种类由少到多,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身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发展。

三、达尔文进化学说

由长颈鹿的长颈如何形成引出概念。(PPT 或动画皆可)。说明生物要生存,必然会出现竞争,而且不仅是种与种之间的竞争,还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竞争。也可让学生再举几例子,以加深印象,使学生意识到生存竞争是普遍存在的,生存竞争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而后提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几个主要观点,并进行解释。关于变异,这里不展开讲,不讲到变异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异是可以逐代积累的。而后请学生试着用自然选择学说去解释长颈鹿长颈的形成过程。

四、生物的适应和进化

播放几个有趣的图片,引出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并重点举出桦尺蛾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生物与环境也能相互适应)

活动:从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收集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资料,写成文章,并在墙报上交流。


相关内容

  • 华师大版2016科学初中目录
  •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地球上的生物 第2章 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3章 生物的多样性 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和层次 第5章 地球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第7章 地月系 第8章 星空世界 八年级 上册 第1章 运动和力 第2章第2章 压力 压强 1 压强 第3章 浮力 第4章 植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第5章 ...

  • 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
  •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生命从哪里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分析资料的方式探究生命起源的问题. 活动1"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由阅读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三部分组成.在阅读资料部分,选取了历史上不同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 ...

  • 生物说课稿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在说课前请允许我板书相应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 ...

  •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王文晴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 ...

  •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框中. 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根据现有的资料,科学家推测生命出现的时间大约为 A.地球形成以后的l亿年左右 B.地球形成以后的11亿年左右 C.地球形成以后的26亿年左右 ...

  • 五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范文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中国大学网范文之教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二 ...

  •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及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从教学目标的层次来看,教学目标可分为宏观(即学校教育目标).中观(课程目标)及微观(单元或课时目标)三个层次.对广大教师而言,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微观教学目标,即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 ...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教版
  • 第1单元 生物的进化 1 生命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 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 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 科学知识 1. ...

  • 八年级生物下册5.1.2生物进化的证据教案1(新版)济南版
  • 第2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化石图片,能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进化趋势进行推测.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列举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提供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结论. 3.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