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2期
科技与管理
Science-TechnologyandManagement
2009年3月
Vol.11No.2Mar.,2009
文章编号:1008-7133(2009)02-0096-04
中石化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与创新模式选择
王宇奇1,
赵雪虹2
(1.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对于技术创新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中石化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中石化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提出中石化可选择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
关键词:中石化;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ofSINOPEC’stechnologyinnovationcapability
anditsinnovationmodeselection
WANGYu-qi1,ZHAOXue-hong2
(1.SchoolofInternationalCulturelEducation,Harb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arbin150080,China;
2.SchoolofEconomics,Harb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arbin150040,China)
Abstract:Thechoiceoftechnologyinnovationmodelplaysadecisiveroletothesuccessoftechnologyinnovation.ThroughtheanalysisofthestatusquoofSINOPEC,wepointouttheexistingproblemsintheprocessoftechnologyweproposethatSINOPECchooseindependentinnovationinSINOPEC.Consideringenterprisecharacteristics,innovationincombinationwithcooperationinnovation.
Keywords:SINOPEC;technologyinnovation;technologyinnovationmodel
1引言
近年来的石油科技发展历程表明,在不同历史阶
2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人、经济学家约瑟
段和不同市场环境下,国外大石油公司对科技发展的20世纪70年定位与战略的选择有着较明显的不同:
代为规模取胜时代,80年代为低成本取胜时代,90年代以来为高新技术取胜时代。目前,技术创新已成为开发、生产的主要动力。随着世界经济带动石油勘探、
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必然与与美孚、壳牌等跨国石油巨头短兵相接。我国石油企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拓宽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与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密切相关。
收稿日期:2008-12-06
作者简介:王宇奇(1965-),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赵雪虹(1983-),女,硕士研究生.
·熊比特1912年创立的“创新理论”。当前,关于技夫
术创新的概念已有四五十种,综合各家,可大致界定一个基本概念:技术创新主要指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产生、研究开发、投入或应用于生产,进入市场销售并实现商业利益的过程。
技术创新模式,指从技术创新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典型性、示范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的,各种企业技术创新方式、样式和类型的总称[1],可以说,技术创新模式是对技术创新运行过程的特征的概括[2]。由于技术创新内容和过程的复杂性,赋予了技术创新模式非常丰富的内涵。按不同的标准,技术创新模式具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技术创新内容和过程为标准进行的划分得到了较多
第2期王宇奇等:中石化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与创新模式选择97
的认同,本文采用此种分类方法[3]。2.1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受到市场利润的诱致或外部环境某些压力的影响,根据自身具备的技术基础和所能够掌握的要素禀赋,通过自身努力探索某一技术环节或层面形成突破,自主创新要求创新主体有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机构和成果积累,有强大而领先的技术作为后盾。自主创新是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企业所推崇的创新战略,也是一个企业要立足国际市场,保持竞争优势并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所必须采取的战略[4]。借鉴前辈的研究成果,自主创新主要有两种方式:①以自主研发为基础的一次创新;②以引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与改进,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这种自主创新是后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后发优势进而赶上发达国家的关键和必由之路。
自主研发为基基础与应研究与自主知试制试销销售与售础的一次创新
用研究
开发识产权批量生产后服务引进技术为基技术选消化研究自主试制试销售与础的二次创新择与技
吸收与开知识销批量售后术引进
改进
发
产权
生产
服务
图1企业自主创新的两种形式
2.2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之间或企业与高
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之间相互合作实现创新经济活动的方式。这种模式是合作双方或多方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而开展的技术创新。资源以共享或互补的形式结合,创新利益互惠,风险共担。按资金来源划分有合同合作、项目合作、合资合作、战略联盟、创新网络等形式;按合作单位性质分为企业与企业合作、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产学研共同合作等形式。这种技术创新模式使得企业通过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优化创新资源的组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分摊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缩短创新周期,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企业不能独占创新成果。2.3
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由于创新利润信息的扩散而引发企业破译、模仿、学习和移植其他企业思想、技术、经验、商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再次创新。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获取先进技术,利用自主创新者已经创造并培育出来的市场需求,分享创新的超额利润,降低投资风险,规避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同时一项自主创新技术在已有产业内被加以模仿,往往会带来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改造和提高[5]。此外,
还有以技术诱因为标准划分的技术创新模式,分为技术推动模式,需求拉动模式和推拉双动模式以及二次创新模式等。
3中石化技术创新现状及原因分析
面对国外石油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严峻挑战,中石化近年来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但在发展的同时,国外也在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工艺技术、装置规模以及工程技术上的差距,总体上看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中石化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质量档次低,没有形成整体的技术优势,大部分工艺技术和主要装备依靠成套引进,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6]。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很多,主要包括研发费用投入,技术人员数,专利数,新产品转化率等。
表1
中石化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1**********]007技术人员数/人[***********][***********]4498
占员工总数百分比/%11.9
11.511.311.511.612.413.113.3研发费用/百万元[***********][1**********]419科研转化率/%0.871.633.131.930.731.421.71n/a专利数/个
97
125
320
504
687
706
703
677
中石化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创新科技成果不多,科研立项低水平重复多,通过以下指标可以对中石化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所了解:3.1
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
目前,石油企业尽管在市场经济下运作,但计划经济的惯性依然在起作用,企业的生产组织体系强,研究开发体系弱。中石化有包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共6个研究院,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技术研发中心,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但多是“松散的联邦”,并没有,也不可能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的人才、技术、设施、信息、资金等资源和吸纳外部科技资源。因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7]。传统的重科研、
轻转化,重水平、轻应用的发展理念依然存在。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现在科研转化率没有太大的提高,科技人员占员工的比例也基本相当,没有很大的改善,从中石化年鉴中也可以看到,重大攻关项目还很少。3.2
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人才少
首先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研发投入资金过少,投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过少而用于固定资产和原材料购置的费用过多,科研
98
科技与管理
第11卷
与开发活动中各环节之间投入不协调,高素质研发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制约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一个很大的瓶颈是职工多而不精,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8]。表2、表3是近几年的学历结构。截止到2007年底,中石化共有员工334377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285人,占职工总数的1.6%;大学本科学历60407人,占职工总数的18.1%;大专学历72542人,占职工总数的21.7%;中专学历31743人,占职工总数的9.5%;高中、技校及以下学历164400人,占职工总数的49.1%,整个企业职工队伍学历层次不高,素质偏低,富余人员过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国际竞争需要。以06年的统计数据看,与埃克森美孚相比,资产总额为31%,利润只有埃克森美孚的13.6%,职工人数却是4.36倍。此外,科技投入相对较少,科研开发经费不到销售额的1%,远低于国外大石化公司3%~5%的水平。中石化2007年的研发费用为34.19亿元人民币,大约占到1592.6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的0.28%。比例非常低[9]。
表2中石化学历结构
(人)学历[***********][1**********]007硕士及以上2089
2451
2657
2934
3317
3958
4392
5285
大学[***********][***********]0407大专[***********][***********]2542中专
[***********][***********]1743
高中、
技校及以下[***********][***********][1**********]0表3
中石化学历结构比例
(%)学历20002001
[***********]062007硕士及以上0.40.60.60.70.91.11.31.6大学7.99.610.210.712.214.516.118.1大专12.914.615.516.818.120.321.321.7中专11.812.212.312.112.910.410.19.5高中、技校及以下
67.0
63.0
61.4
59.7
56.9
53.7
51.2
49.1
3.3装置能耗高,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炼油和石油化工能源利用效率非常低下,能
源供应短缺和浪费并存。我国石化装置开工率低,且能耗较高,见表4。另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石化全行业单位能耗为美国的4.1倍,单位产值水耗为美国的3.5倍。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中石化在石油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高新技术应用和重大技术装备配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浪费现象尤为严重。就开工率这一项来说,OECD国家的开工率都保持在85%-90%,有些国家更是达到了90%以上。中石化的平均水平,较国外有很大差距,同时也不及中石油。
表4
2004年国内外炼油厂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项
目
国外平均水平中石化平均水平中石油平均水平
平均一次加工规模/万吨
540460380开工率/%>928173.6综合商品率/%>9491.890.9加工损失率/%0.51.051.12轻油收率/%
>7870.168.5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千克标油/吨
13.6
14
4中石化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4.1
现有技术创新模式
中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
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的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主要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中石化创新能力较低,与国外石油公司无法抗衡。同时,创新模式的选择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中石化的创新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明显不足。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了技术能力相对底下,现在这种以自主创新为主要技术创新模式的模式选择似乎越来越不能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所以借鉴外国成功经验,深刻剖析模式内涵,结合石油企业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创新模式已势在必行。
由于油气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在地下埋藏了亿万年,地质情况和油气藏类型非常复杂。就油气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讲,具有勘探开发投资大、风险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特殊性。因此,
石油企业更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更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创新模式。3种技术创新模式各有利弊,并不互相排斥,往往可以并存。
4.2创新模式选择
自主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和创新周期长的特点,研发的成功率偏低。企业不仅要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的研发,还必须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据统计,在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在应用研究中有50%能获得技术上的成功,30%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只有12%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市场开发难度大、时滞性强,市场开发投入收益较易被跟随者无偿占有。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主创新成功带来的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中石化要想在国际社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石化的科技投入比率不高,缺乏高技术研发人员,更是缺乏符合企业国际化发展所需要的研究开发型专业人才,虽然也有自主创新,但在现阶段还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自主创新模式是要不断追求的,但此时把其
第2期王宇奇等:中石化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与创新模式选择99
作为主要的创新模式还为时过早。中石化采取此种模式,也应以引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为主,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与改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合作创新主要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包括跨国界、跨行业合作及产学研合作。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这一模式对创新体的研究开发能力要求不高,中石化在采用此种创新模式时,可以有多种合作创新方式。
合作创新的目的是使双方拥有长期的利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下半期,世界油田服务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和重组。通过这一过程,实现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了一批实力很强、创新能力突出、技术水平很高的专业服务公司新体系,成为大石油公司实现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合作伙伴。中石化可以以此为契机,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采取重点项目合作开发,增强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了使高新技术的开发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减少风险,西欧各大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普遍采用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结合,与其他大公司优势互补性合作,以及与用户、
企业上下结合等多种开发形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0]。根据2006年底的统计数据,中石化有各类专家1797人,
院士1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中石化的科技投入不足,高水平人才少,科研转化率很低,根据此种情况,中石化有必要依托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长期合作,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此外,中石化还可以将合作伙伴拓展到国外,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附近建立独立的研究中心,注重技术协作和技术研究联盟,采取既满足彼此需求又节约成本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研究形式,以更好地分散商业风险,适应动荡多变的石油技术市场环境,从而使石油科技研究走向国际化、合作化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更加贴近市场,对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捷、快速。
模仿创新的最大缺点是被动性,技术开发方面缺乏超前性,以及对技术专有方的技术依赖性。模仿创
新往往还会受到自主创新者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的制约,有时还面临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在现阶段不是中石化最需要采用的。
5结语
综上所述,中石化只有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抓住关键技术,集中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才能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在现阶段,中石化应以合作创新为主,联合高校、科研单位,甚至到国外去寻找合作伙伴,要在主体技术方面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形成新理论、新工艺,为技术开发提供源泉,形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同时要重视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物探、测井、钻井、录井等技术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要集中力量进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点突破一些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技术,带动解决近期的、关键的局部技术难题,全面推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体系,吸引国内外各种科技资源,集众家之长,走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夏承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产业,1997
(7):9.2]肖元真,郭
明.技术创新的模式和战略选择[J].苏南乡镇企
业,2000(2):18-19.
3]白若琬.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
学,2006.4]高
靖.高新技术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模式的方法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
5]冯德连.研发国际化趋势下我国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J].财贸
经济,2007(4):43-46.
6]汪云家.石油企业科研模式的创新[J].经济问题,2006(11):
11-12.
7]高林亚.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人才问题探讨[J].石油科技论
坛,2004(5):49-50.8]吴
静,王
飞.提高油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J].化工
管理,2005(11):39-40.
9]乔丙臣.中石化炼油工业低成本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2006.
10]杜政清.国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J].华北电业,1998(11):34-35.
[编辑:林剑峰]
[[[[[[[[[[
第11卷第2期
科技与管理
Science-TechnologyandManagement
2009年3月
Vol.11No.2Mar.,2009
文章编号:1008-7133(2009)02-0096-04
中石化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与创新模式选择
王宇奇1,
赵雪虹2
(1.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对于技术创新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中石化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中石化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提出中石化可选择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
关键词:中石化;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ofSINOPEC’stechnologyinnovationcapability
anditsinnovationmodeselection
WANGYu-qi1,ZHAOXue-hong2
(1.SchoolofInternationalCulturelEducation,Harb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arbin150080,China;
2.SchoolofEconomics,Harb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arbin150040,China)
Abstract:Thechoiceoftechnologyinnovationmodelplaysadecisiveroletothesuccessoftechnologyinnovation.ThroughtheanalysisofthestatusquoofSINOPEC,wepointouttheexistingproblemsintheprocessoftechnologyweproposethatSINOPECchooseindependentinnovationinSINOPEC.Consideringenterprisecharacteristics,innovationincombinationwithcooperationinnovation.
Keywords:SINOPEC;technologyinnovation;technologyinnovationmodel
1引言
近年来的石油科技发展历程表明,在不同历史阶
2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人、经济学家约瑟
段和不同市场环境下,国外大石油公司对科技发展的20世纪70年定位与战略的选择有着较明显的不同:
代为规模取胜时代,80年代为低成本取胜时代,90年代以来为高新技术取胜时代。目前,技术创新已成为开发、生产的主要动力。随着世界经济带动石油勘探、
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必然与与美孚、壳牌等跨国石油巨头短兵相接。我国石油企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拓宽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与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密切相关。
收稿日期:2008-12-06
作者简介:王宇奇(1965-),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赵雪虹(1983-),女,硕士研究生.
·熊比特1912年创立的“创新理论”。当前,关于技夫
术创新的概念已有四五十种,综合各家,可大致界定一个基本概念:技术创新主要指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产生、研究开发、投入或应用于生产,进入市场销售并实现商业利益的过程。
技术创新模式,指从技术创新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典型性、示范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的,各种企业技术创新方式、样式和类型的总称[1],可以说,技术创新模式是对技术创新运行过程的特征的概括[2]。由于技术创新内容和过程的复杂性,赋予了技术创新模式非常丰富的内涵。按不同的标准,技术创新模式具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技术创新内容和过程为标准进行的划分得到了较多
第2期王宇奇等:中石化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与创新模式选择97
的认同,本文采用此种分类方法[3]。2.1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受到市场利润的诱致或外部环境某些压力的影响,根据自身具备的技术基础和所能够掌握的要素禀赋,通过自身努力探索某一技术环节或层面形成突破,自主创新要求创新主体有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机构和成果积累,有强大而领先的技术作为后盾。自主创新是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企业所推崇的创新战略,也是一个企业要立足国际市场,保持竞争优势并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所必须采取的战略[4]。借鉴前辈的研究成果,自主创新主要有两种方式:①以自主研发为基础的一次创新;②以引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与改进,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这种自主创新是后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后发优势进而赶上发达国家的关键和必由之路。
自主研发为基基础与应研究与自主知试制试销销售与售础的一次创新
用研究
开发识产权批量生产后服务引进技术为基技术选消化研究自主试制试销售与础的二次创新择与技
吸收与开知识销批量售后术引进
改进
发
产权
生产
服务
图1企业自主创新的两种形式
2.2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之间或企业与高
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之间相互合作实现创新经济活动的方式。这种模式是合作双方或多方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而开展的技术创新。资源以共享或互补的形式结合,创新利益互惠,风险共担。按资金来源划分有合同合作、项目合作、合资合作、战略联盟、创新网络等形式;按合作单位性质分为企业与企业合作、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产学研共同合作等形式。这种技术创新模式使得企业通过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优化创新资源的组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分摊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缩短创新周期,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企业不能独占创新成果。2.3
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由于创新利润信息的扩散而引发企业破译、模仿、学习和移植其他企业思想、技术、经验、商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再次创新。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获取先进技术,利用自主创新者已经创造并培育出来的市场需求,分享创新的超额利润,降低投资风险,规避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同时一项自主创新技术在已有产业内被加以模仿,往往会带来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改造和提高[5]。此外,
还有以技术诱因为标准划分的技术创新模式,分为技术推动模式,需求拉动模式和推拉双动模式以及二次创新模式等。
3中石化技术创新现状及原因分析
面对国外石油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严峻挑战,中石化近年来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但在发展的同时,国外也在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工艺技术、装置规模以及工程技术上的差距,总体上看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中石化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质量档次低,没有形成整体的技术优势,大部分工艺技术和主要装备依靠成套引进,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6]。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很多,主要包括研发费用投入,技术人员数,专利数,新产品转化率等。
表1
中石化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1**********]007技术人员数/人[***********][***********]4498
占员工总数百分比/%11.9
11.511.311.511.612.413.113.3研发费用/百万元[***********][1**********]419科研转化率/%0.871.633.131.930.731.421.71n/a专利数/个
97
125
320
504
687
706
703
677
中石化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创新科技成果不多,科研立项低水平重复多,通过以下指标可以对中石化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所了解:3.1
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
目前,石油企业尽管在市场经济下运作,但计划经济的惯性依然在起作用,企业的生产组织体系强,研究开发体系弱。中石化有包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共6个研究院,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技术研发中心,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但多是“松散的联邦”,并没有,也不可能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的人才、技术、设施、信息、资金等资源和吸纳外部科技资源。因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7]。传统的重科研、
轻转化,重水平、轻应用的发展理念依然存在。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现在科研转化率没有太大的提高,科技人员占员工的比例也基本相当,没有很大的改善,从中石化年鉴中也可以看到,重大攻关项目还很少。3.2
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人才少
首先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研发投入资金过少,投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过少而用于固定资产和原材料购置的费用过多,科研
98
科技与管理
第11卷
与开发活动中各环节之间投入不协调,高素质研发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制约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一个很大的瓶颈是职工多而不精,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8]。表2、表3是近几年的学历结构。截止到2007年底,中石化共有员工334377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285人,占职工总数的1.6%;大学本科学历60407人,占职工总数的18.1%;大专学历72542人,占职工总数的21.7%;中专学历31743人,占职工总数的9.5%;高中、技校及以下学历164400人,占职工总数的49.1%,整个企业职工队伍学历层次不高,素质偏低,富余人员过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国际竞争需要。以06年的统计数据看,与埃克森美孚相比,资产总额为31%,利润只有埃克森美孚的13.6%,职工人数却是4.36倍。此外,科技投入相对较少,科研开发经费不到销售额的1%,远低于国外大石化公司3%~5%的水平。中石化2007年的研发费用为34.19亿元人民币,大约占到1592.6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的0.28%。比例非常低[9]。
表2中石化学历结构
(人)学历[***********][1**********]007硕士及以上2089
2451
2657
2934
3317
3958
4392
5285
大学[***********][***********]0407大专[***********][***********]2542中专
[***********][***********]1743
高中、
技校及以下[***********][***********][1**********]0表3
中石化学历结构比例
(%)学历20002001
[***********]062007硕士及以上0.40.60.60.70.91.11.31.6大学7.99.610.210.712.214.516.118.1大专12.914.615.516.818.120.321.321.7中专11.812.212.312.112.910.410.19.5高中、技校及以下
67.0
63.0
61.4
59.7
56.9
53.7
51.2
49.1
3.3装置能耗高,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炼油和石油化工能源利用效率非常低下,能
源供应短缺和浪费并存。我国石化装置开工率低,且能耗较高,见表4。另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石化全行业单位能耗为美国的4.1倍,单位产值水耗为美国的3.5倍。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中石化在石油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高新技术应用和重大技术装备配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浪费现象尤为严重。就开工率这一项来说,OECD国家的开工率都保持在85%-90%,有些国家更是达到了90%以上。中石化的平均水平,较国外有很大差距,同时也不及中石油。
表4
2004年国内外炼油厂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项
目
国外平均水平中石化平均水平中石油平均水平
平均一次加工规模/万吨
540460380开工率/%>928173.6综合商品率/%>9491.890.9加工损失率/%0.51.051.12轻油收率/%
>7870.168.5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千克标油/吨
13.6
14
4中石化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4.1
现有技术创新模式
中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
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的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主要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中石化创新能力较低,与国外石油公司无法抗衡。同时,创新模式的选择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中石化的创新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明显不足。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了技术能力相对底下,现在这种以自主创新为主要技术创新模式的模式选择似乎越来越不能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所以借鉴外国成功经验,深刻剖析模式内涵,结合石油企业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创新模式已势在必行。
由于油气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在地下埋藏了亿万年,地质情况和油气藏类型非常复杂。就油气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讲,具有勘探开发投资大、风险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特殊性。因此,
石油企业更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更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创新模式。3种技术创新模式各有利弊,并不互相排斥,往往可以并存。
4.2创新模式选择
自主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和创新周期长的特点,研发的成功率偏低。企业不仅要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的研发,还必须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据统计,在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在应用研究中有50%能获得技术上的成功,30%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只有12%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市场开发难度大、时滞性强,市场开发投入收益较易被跟随者无偿占有。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主创新成功带来的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中石化要想在国际社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石化的科技投入比率不高,缺乏高技术研发人员,更是缺乏符合企业国际化发展所需要的研究开发型专业人才,虽然也有自主创新,但在现阶段还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自主创新模式是要不断追求的,但此时把其
第2期王宇奇等:中石化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与创新模式选择99
作为主要的创新模式还为时过早。中石化采取此种模式,也应以引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为主,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与改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合作创新主要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包括跨国界、跨行业合作及产学研合作。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这一模式对创新体的研究开发能力要求不高,中石化在采用此种创新模式时,可以有多种合作创新方式。
合作创新的目的是使双方拥有长期的利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下半期,世界油田服务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和重组。通过这一过程,实现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了一批实力很强、创新能力突出、技术水平很高的专业服务公司新体系,成为大石油公司实现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合作伙伴。中石化可以以此为契机,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采取重点项目合作开发,增强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了使高新技术的开发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减少风险,西欧各大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普遍采用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结合,与其他大公司优势互补性合作,以及与用户、
企业上下结合等多种开发形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0]。根据2006年底的统计数据,中石化有各类专家1797人,
院士1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中石化的科技投入不足,高水平人才少,科研转化率很低,根据此种情况,中石化有必要依托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长期合作,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此外,中石化还可以将合作伙伴拓展到国外,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附近建立独立的研究中心,注重技术协作和技术研究联盟,采取既满足彼此需求又节约成本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研究形式,以更好地分散商业风险,适应动荡多变的石油技术市场环境,从而使石油科技研究走向国际化、合作化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更加贴近市场,对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捷、快速。
模仿创新的最大缺点是被动性,技术开发方面缺乏超前性,以及对技术专有方的技术依赖性。模仿创
新往往还会受到自主创新者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的制约,有时还面临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在现阶段不是中石化最需要采用的。
5结语
综上所述,中石化只有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抓住关键技术,集中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才能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在现阶段,中石化应以合作创新为主,联合高校、科研单位,甚至到国外去寻找合作伙伴,要在主体技术方面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形成新理论、新工艺,为技术开发提供源泉,形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同时要重视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物探、测井、钻井、录井等技术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要集中力量进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点突破一些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技术,带动解决近期的、关键的局部技术难题,全面推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体系,吸引国内外各种科技资源,集众家之长,走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夏承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产业,1997
(7):9.2]肖元真,郭
明.技术创新的模式和战略选择[J].苏南乡镇企
业,2000(2):18-19.
3]白若琬.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
学,2006.4]高
靖.高新技术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模式的方法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
5]冯德连.研发国际化趋势下我国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J].财贸
经济,2007(4):43-46.
6]汪云家.石油企业科研模式的创新[J].经济问题,2006(11):
11-12.
7]高林亚.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人才问题探讨[J].石油科技论
坛,2004(5):49-50.8]吴
静,王
飞.提高油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J].化工
管理,2005(11):39-40.
9]乔丙臣.中石化炼油工业低成本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2006.
10]杜政清.国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J].华北电业,1998(11):34-35.
[编辑:林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