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案例(实践)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1**********]9 班 级: 专 业: 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 胡建国
2013年11月
我国管道运输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
管道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之一,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 输方式。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可连续作业以及成本低等优点。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速度的增长,管道运输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管道运输业是中国新兴运输行业,是即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之后的第五大运输业,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道运输是利用地下管道将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矿浆、煤浆都介质送到目的地。2006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48226公里,其中输油管24136公里,输气管24090公里。2006年底,管道输油(气)能力为66948万吨/年,其中输油能力57530万吨/年,输气能力9418千万立方米/年。
2007年,中国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6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7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2万千米,天然气管道3.1万千米。中国已逐渐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随着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的合作区块和油气产量不断增加,海外份额油田或合作区块的外输原油管道也得到了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加快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建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运成品油管道,同时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
未来10年是中国管道工业的黄金期,除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建设的中俄输气管线、内蒙古苏格里气田开发后将兴建的苏格里气田外输管线、吐库曼和西西伯利亚至中国的输气管线等,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管道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关键字]
管道运输;发展历史;发展现状;运行状况;未来趋势;面临问题
一、我国管道运输的历史与发展
从1970年8月3日的“八三会战”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就伴随着中国管道运输业的诞生、发展,从稚嫩走向成熟,成长壮大为我国管道建设的主力军。管道运输业从大庆起步为解决大庆原油外输困难,缓解东三省以及华北十分紧张的动力燃料问题,1970年,党中央决定抢建东北输油管道。建设长距离、大口径的输油管道在我国尚属首创,一系列技术问题均无章可循,材料设备必须从零开始。靠人拉肩扛和气吞山河的军民大会战,完成了北起黑龙江大庆、南达辽宁抚顺的中国第一条千里油龙的建设。 1975年9月,管道建设者又完成了大庆至铁岭、铁岭至大连、铁岭至秦皇岛、抚顺至四平、抚顺至鞍山、盘山到锦西和中朝输油管道,这8条管道,编织成了东北输油管网。正当东北管网紧张地建设之中,筹备成立统一建设和管理管道的职能机关———管道局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973年4月1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在河北廊坊诞生。这就意味着,继铁路、海运、公路、航空之后,一个新兴的运输行业———管道运输业的兴起。今天的奋斗结出硕果 随着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管道局又把目光投在了西部。 1990年建设新疆塔里木第一条轮南到库尔勒输油管道,1995承建我国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沙漠管道,紧接着是鄯乌天然气管道、库鄯输油管道。1996年3月陕京天然气管道开工,然后是涩宁兰、兰成渝、陕京二线、忠武管道。2002年7月,全长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开工了。管道局全方位参与了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并创造了多项中国管道的新纪录。目前,连通陕京二线与西气东输的冀宁支管道、从阿拉山口到独山子的输油管道,以及总长近4000公里的西部管道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回顾管道局的发展史,更不应该忘记他们走出国门、开发国际市场的历史。从1981年伊拉克800公里水管道的劳务输出开始,到1995年突尼斯282公里天然气管道项目,1999年苏丹1/2/4区1506公里原油管道项目,为管道局在国际上赢得了信誉。 2000年开始,管道局将国际市场开发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了国际市场开发战略。他们设立了苏丹、利比亚、阿联酋、伊拉克、印尼、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等7个办事处。分别成立了苏丹工程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利比亚工程项目部,哈萨克斯坦工程项目部。
二、我国管道运输的运行现状与面临问题及建议
2.1我国管道运输的运行现状
到1996年底, 全国已建成长输油、气管道395条, 其中: 输油管道178条(原油管道81条, 成
品油管道97条) ; 输气管道217条(天然气管道192条, 其它气体管道25条) , 总长度17231. 37万km。初步形成了东北、华北、中原、华东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地下管道运输网络, 全国石油、天然气产量的90% 通过长输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向炼油厂、化工厂及海运码头。与此同时, 我国的管道运输科技水平也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和规模,已能运用国际标准承建大口径、长距离油气输送管道和10万m 3新型储油罐, 管道可在江河底下30m 处穿江越河等, 并与法国、日本等国的大公司合作, 在国外承建管道1700多km。
虽然我国管道运输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长输管道建设已初具规模,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尚有一定的距离。目前, 我国的长输管道的长度只有全世界管道长度的1ö120。这就需要进一步改进管道输送工艺, 改善设备性能, 拓宽管道输送介质领域, 显现管道施工设备的优越性,提高管道施工水平。管道运输异军突起, 以成本低、运量大、占地少、安全可靠、建设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以及设备简单、可在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连续输送等优点, 成为与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并驾齐驱的五大运输方式之一。
管道运输范围显著扩大, 不仅可以输送石油、成品油、水、天然气、煤气等液、气体介质, 而且也可以输送城市垃圾、工业原料、粮食、水泥、煤浆等固体散装物料。管道运输潜力巨大, 随着原有油、气长输管道的逐步完善, 成品油、近海、沙漠管道的建设, 固体物料开始应用管道输送, 致使我国的管道运输工业处在了一个既充满生机, 又富有挑战的新时期。勿庸置疑, 我国的管道运输前景广阔, 大有可为。
2.2我国管道运输面临的问题
1.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仍然较低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我国管道运输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快,但管道运输在货物运输市场中的份额仍明显落后。从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来看,2008年,铁路、公路、内河和管道货运量分别为330354万吨、1916759万吨、294510万吨和45382万吨,货运周转量分别为25106刃i"吨、32868.2万吨、50262.7万吨和1944万吨,管道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均仅占全国的1.8%,与美国管道运输周转量占货运总周转量20%的比重相比,差距十分巨大。
2.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由于油气管道总里程较少,总体运力不足。以天然气管道为例,2008年我国天然气干线管道总里程仅为3.2万千米,管输能力约800亿立方米/年;而美国天然气管道干线里程达50万千米,输气能力为4545亿立方米/年。除资源不足外,局部管输瓶颈也是造成我国天然气供需紧张的原因之_。
3.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我国原油管道主要"A-4i在东部、西北和长庆油田周边地区,三个区域孤立运行,互不联通。我国天然气管道由于联络线较少,联通程度也不够,.--f用于灵活调剂的富余能力仅30亿一12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成品油支线网络建设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天然气为例,我国天然气市场基本沿主干线开发,只有少量支线,而美国天然气支线里程达到320万千米。
4.与管道建设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是天然气管网必须配套的设施,它不仅能起到稳定供气的作用,还能充分发挥管输能力,提高管道输送效率。在天然气长距离输送中,地下储气库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储气库能降低输气管道投资的30%,降低输气成本的15%一20%,降低输气压缩机功率的15%。根据天然气市场发育成熟的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由于季节差异形成的调峰需求一般为消费量的15%左右。我国目前已建成的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还不N]8亿立方米,仅为调峰需求量的1/3。2009年底我国南方许多城市出现的“气荒”问题,充分暴露了与天然气管网配套的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的不足,如果不抓紧解决,在“十二五”期间,这种调峰矛盾将更加突出。
2.3我国管道运输面临的建议
1.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建设道运输是适合于大运量液态和气态货物的最佳运输方式,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同时在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方面均有较大作用。面对未来管道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家应从政策和审批等方面出台有利于管道建设的政策和规定,加快管道运输网络化体系建设,积极布局天然气联络线和调峰设施建设,以形成点线互联的天然气供配管络化、调配自动化供应格局。
2.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随着我国石油管道建设高潮的不断掀起,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综合实力正逐步向世界最高水平靠近。为此,应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大实用技术的攻关力度,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在数字管道工程、海洋管道工程、LNG/LPG低温储罐工程、地下和地上储备库工程、城市燃气工程等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方面开展攻关,并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和完备的油气管道数据库。
3.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维护抢修体系建设,提高管道维护抢修队伍水平,做到精干高效、响应迅速和保障有力;另—方面,应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搞好天然气管道的保护工作。在管道运营监管方面,应从运营方式、费率制定、管网准入、普遍服务以及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加强。
三、我国管道运输的未来趋势
1.原油管道——进口管道和炼厂连接线的建设将同步迈进未来,我国原油管道建设将以国内外两种资源为基础,以炼油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疏通油田外输瓶颈,合理确定原油流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配送;综合考虑国内外多种油源的品质差异,满足原油输送需要;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从国家层面上要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明确远景规划目标,又提出分阶段原油管道建设方案,合理进行总体规划。
2.成品油管道加快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管道建设将结合资源流向,综合比较管道、铁路、船运、公路等运输方式的经济运输半径,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为目标,加快完善成品油管道建设;依托新布局及改扩建炼厂,有效辐射;国家层面要统筹考虑资源、管道和市场的一体化衔接进行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新管道的规划考虑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集团及地方炼厂的代输和资源串换。在全国性成品油管道加速规划建设的同时,区域性成品油管道网将加快完善。
3.天然气管网连通程度更加完善一是多气源供气格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在局部区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多气源、多用户、统一管网”的供气格局。随着进口天然气项目的陆续实施和供气管网的建设,国内市场的气源将更加多元化,供气安全将得到极大提高。
4.管道技术向高水平方向发展随着天然气输量的不断扩大和输送距离的增加,管道建设均趋向大口径、高压力、自动化等高水平方向发展。新建管道管径以1000毫米以上为主,最大达到1420毫米;压力以10~12Mpa为主;钢级以X70 和X80 为主,X100 钢级及更高钢级和钢管已处于研发和试用阶段。自动化和通信技术已成为管道系统必要组成部分,使管道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水平进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张国宝.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 戚爱华.综合运输体系中管道运输的发展状况[ J ] .综合运输,2009(12).
[3]蒲明,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09(3).
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案例(实践)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1**********]9 班 级: 专 业: 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 胡建国
2013年11月
我国管道运输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
管道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之一,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 输方式。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可连续作业以及成本低等优点。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速度的增长,管道运输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管道运输业是中国新兴运输行业,是即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之后的第五大运输业,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道运输是利用地下管道将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矿浆、煤浆都介质送到目的地。2006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48226公里,其中输油管24136公里,输气管24090公里。2006年底,管道输油(气)能力为66948万吨/年,其中输油能力57530万吨/年,输气能力9418千万立方米/年。
2007年,中国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6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7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2万千米,天然气管道3.1万千米。中国已逐渐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随着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的合作区块和油气产量不断增加,海外份额油田或合作区块的外输原油管道也得到了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加快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建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运成品油管道,同时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
未来10年是中国管道工业的黄金期,除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建设的中俄输气管线、内蒙古苏格里气田开发后将兴建的苏格里气田外输管线、吐库曼和西西伯利亚至中国的输气管线等,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管道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关键字]
管道运输;发展历史;发展现状;运行状况;未来趋势;面临问题
一、我国管道运输的历史与发展
从1970年8月3日的“八三会战”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就伴随着中国管道运输业的诞生、发展,从稚嫩走向成熟,成长壮大为我国管道建设的主力军。管道运输业从大庆起步为解决大庆原油外输困难,缓解东三省以及华北十分紧张的动力燃料问题,1970年,党中央决定抢建东北输油管道。建设长距离、大口径的输油管道在我国尚属首创,一系列技术问题均无章可循,材料设备必须从零开始。靠人拉肩扛和气吞山河的军民大会战,完成了北起黑龙江大庆、南达辽宁抚顺的中国第一条千里油龙的建设。 1975年9月,管道建设者又完成了大庆至铁岭、铁岭至大连、铁岭至秦皇岛、抚顺至四平、抚顺至鞍山、盘山到锦西和中朝输油管道,这8条管道,编织成了东北输油管网。正当东北管网紧张地建设之中,筹备成立统一建设和管理管道的职能机关———管道局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973年4月1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在河北廊坊诞生。这就意味着,继铁路、海运、公路、航空之后,一个新兴的运输行业———管道运输业的兴起。今天的奋斗结出硕果 随着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管道局又把目光投在了西部。 1990年建设新疆塔里木第一条轮南到库尔勒输油管道,1995承建我国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沙漠管道,紧接着是鄯乌天然气管道、库鄯输油管道。1996年3月陕京天然气管道开工,然后是涩宁兰、兰成渝、陕京二线、忠武管道。2002年7月,全长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开工了。管道局全方位参与了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并创造了多项中国管道的新纪录。目前,连通陕京二线与西气东输的冀宁支管道、从阿拉山口到独山子的输油管道,以及总长近4000公里的西部管道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回顾管道局的发展史,更不应该忘记他们走出国门、开发国际市场的历史。从1981年伊拉克800公里水管道的劳务输出开始,到1995年突尼斯282公里天然气管道项目,1999年苏丹1/2/4区1506公里原油管道项目,为管道局在国际上赢得了信誉。 2000年开始,管道局将国际市场开发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了国际市场开发战略。他们设立了苏丹、利比亚、阿联酋、伊拉克、印尼、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等7个办事处。分别成立了苏丹工程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利比亚工程项目部,哈萨克斯坦工程项目部。
二、我国管道运输的运行现状与面临问题及建议
2.1我国管道运输的运行现状
到1996年底, 全国已建成长输油、气管道395条, 其中: 输油管道178条(原油管道81条, 成
品油管道97条) ; 输气管道217条(天然气管道192条, 其它气体管道25条) , 总长度17231. 37万km。初步形成了东北、华北、中原、华东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地下管道运输网络, 全国石油、天然气产量的90% 通过长输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向炼油厂、化工厂及海运码头。与此同时, 我国的管道运输科技水平也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和规模,已能运用国际标准承建大口径、长距离油气输送管道和10万m 3新型储油罐, 管道可在江河底下30m 处穿江越河等, 并与法国、日本等国的大公司合作, 在国外承建管道1700多km。
虽然我国管道运输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长输管道建设已初具规模,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尚有一定的距离。目前, 我国的长输管道的长度只有全世界管道长度的1ö120。这就需要进一步改进管道输送工艺, 改善设备性能, 拓宽管道输送介质领域, 显现管道施工设备的优越性,提高管道施工水平。管道运输异军突起, 以成本低、运量大、占地少、安全可靠、建设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以及设备简单、可在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连续输送等优点, 成为与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并驾齐驱的五大运输方式之一。
管道运输范围显著扩大, 不仅可以输送石油、成品油、水、天然气、煤气等液、气体介质, 而且也可以输送城市垃圾、工业原料、粮食、水泥、煤浆等固体散装物料。管道运输潜力巨大, 随着原有油、气长输管道的逐步完善, 成品油、近海、沙漠管道的建设, 固体物料开始应用管道输送, 致使我国的管道运输工业处在了一个既充满生机, 又富有挑战的新时期。勿庸置疑, 我国的管道运输前景广阔, 大有可为。
2.2我国管道运输面临的问题
1.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仍然较低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我国管道运输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快,但管道运输在货物运输市场中的份额仍明显落后。从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来看,2008年,铁路、公路、内河和管道货运量分别为330354万吨、1916759万吨、294510万吨和45382万吨,货运周转量分别为25106刃i"吨、32868.2万吨、50262.7万吨和1944万吨,管道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均仅占全国的1.8%,与美国管道运输周转量占货运总周转量20%的比重相比,差距十分巨大。
2.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由于油气管道总里程较少,总体运力不足。以天然气管道为例,2008年我国天然气干线管道总里程仅为3.2万千米,管输能力约800亿立方米/年;而美国天然气管道干线里程达50万千米,输气能力为4545亿立方米/年。除资源不足外,局部管输瓶颈也是造成我国天然气供需紧张的原因之_。
3.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我国原油管道主要"A-4i在东部、西北和长庆油田周边地区,三个区域孤立运行,互不联通。我国天然气管道由于联络线较少,联通程度也不够,.--f用于灵活调剂的富余能力仅30亿一12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成品油支线网络建设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天然气为例,我国天然气市场基本沿主干线开发,只有少量支线,而美国天然气支线里程达到320万千米。
4.与管道建设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是天然气管网必须配套的设施,它不仅能起到稳定供气的作用,还能充分发挥管输能力,提高管道输送效率。在天然气长距离输送中,地下储气库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储气库能降低输气管道投资的30%,降低输气成本的15%一20%,降低输气压缩机功率的15%。根据天然气市场发育成熟的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由于季节差异形成的调峰需求一般为消费量的15%左右。我国目前已建成的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还不N]8亿立方米,仅为调峰需求量的1/3。2009年底我国南方许多城市出现的“气荒”问题,充分暴露了与天然气管网配套的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的不足,如果不抓紧解决,在“十二五”期间,这种调峰矛盾将更加突出。
2.3我国管道运输面临的建议
1.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建设道运输是适合于大运量液态和气态货物的最佳运输方式,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同时在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方面均有较大作用。面对未来管道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家应从政策和审批等方面出台有利于管道建设的政策和规定,加快管道运输网络化体系建设,积极布局天然气联络线和调峰设施建设,以形成点线互联的天然气供配管络化、调配自动化供应格局。
2.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随着我国石油管道建设高潮的不断掀起,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综合实力正逐步向世界最高水平靠近。为此,应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大实用技术的攻关力度,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在数字管道工程、海洋管道工程、LNG/LPG低温储罐工程、地下和地上储备库工程、城市燃气工程等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方面开展攻关,并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和完备的油气管道数据库。
3.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维护抢修体系建设,提高管道维护抢修队伍水平,做到精干高效、响应迅速和保障有力;另—方面,应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搞好天然气管道的保护工作。在管道运营监管方面,应从运营方式、费率制定、管网准入、普遍服务以及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加强。
三、我国管道运输的未来趋势
1.原油管道——进口管道和炼厂连接线的建设将同步迈进未来,我国原油管道建设将以国内外两种资源为基础,以炼油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疏通油田外输瓶颈,合理确定原油流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配送;综合考虑国内外多种油源的品质差异,满足原油输送需要;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从国家层面上要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明确远景规划目标,又提出分阶段原油管道建设方案,合理进行总体规划。
2.成品油管道加快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管道建设将结合资源流向,综合比较管道、铁路、船运、公路等运输方式的经济运输半径,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为目标,加快完善成品油管道建设;依托新布局及改扩建炼厂,有效辐射;国家层面要统筹考虑资源、管道和市场的一体化衔接进行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新管道的规划考虑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集团及地方炼厂的代输和资源串换。在全国性成品油管道加速规划建设的同时,区域性成品油管道网将加快完善。
3.天然气管网连通程度更加完善一是多气源供气格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在局部区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多气源、多用户、统一管网”的供气格局。随着进口天然气项目的陆续实施和供气管网的建设,国内市场的气源将更加多元化,供气安全将得到极大提高。
4.管道技术向高水平方向发展随着天然气输量的不断扩大和输送距离的增加,管道建设均趋向大口径、高压力、自动化等高水平方向发展。新建管道管径以1000毫米以上为主,最大达到1420毫米;压力以10~12Mpa为主;钢级以X70 和X80 为主,X100 钢级及更高钢级和钢管已处于研发和试用阶段。自动化和通信技术已成为管道系统必要组成部分,使管道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水平进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张国宝.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 戚爱华.综合运输体系中管道运输的发展状况[ J ] .综合运输,2009(12).
[3]蒲明,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