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报告
诚信,作为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拾金不还以及拾到饭卡也没还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我们学校广大师生的关注。为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号召大学生做到诚实守信,共建和谐校园。今年4~5月份我们在钦州学院校园内就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展开了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实地调查,通过拍摄有关是否丢失诚信的多个视频和采访以及查阅资料,我们深入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没有丢失,如果是捡到东西基本上能做到上交有关部门待失主领回去,但是也存在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度确实有待提高,就像有些大学生捡到别人的东西却没有上交相关部门待失主领回。
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我们调查组分别进行了学生采访,发出问卷调查以及查询资料。以下是相关报告:
关于诚信的内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认为诚信是中国文化的道德标准,但是已经不适合今天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人占11%,认为”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任然适用“的占83%;“认为“诚信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靠个人能自觉”的占36%,认为”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的人占22%。
关于诚信对于工作的重要性,77%的同学认为重要,20%的同学认为一般重要,还有的3%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对于诚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88%的同学认为重要,11%认为影响不大,还有1%的同学认为不重要。
对当今大学生诚信现状形成的原因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1)在成长过程中,长辈对自己进行过诚信教育很多的为47%,有一些的为41%,不太多的为11%,几乎没有的为1%。(2)关于诚信度与教育程度关系,认为很有关系的为56%,一般的为40%,认为没关系的为14%。对于大学生诚信与社会风气的关系,认为很有关系的占73%,基本上有关系到的占26%,认为没有关系的仅有1%。
现状表明影响大学生诚信度的因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因素。而大多数人目前的不诚信行为是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
关于大学生对不诚信行为的态度及行为意识,调查结果显示,17%的同学认
为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很不合适,36%的同学认为不太合适,26%中立,21%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关于大学生对身边的作弊,抄袭行为,52%的同学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希望有人指出这种不良现象的有13%,没什么,见怪不怪了的有30%,指出这种错误行为的有5%。经常作弊的占3%,偶尔作弊的占54%,心动但未行动的占25%,从来没有这么想过的占18%。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学业上诚信状况令人担忧,这也可能与大学较自由宽松的环境有关,上了大学后就逐渐变得慵懒,迟到旷课早已是普遍现象,没有相应的惩罚,而且大部分学生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学生也认为不涉及诚信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迟到、早退的现象应有正确的认识。当代大学生偶尔作弊的占大多数,考试作弊行为相当普遍,必须加强诚信教育。
个案调查调查材料,情景一校道见到别人掉的钱,问你捡到的钱会占为己有吗?答:不会啊
那你打算怎么处理这捡到的钱?答:我会上交,像我是团委的,我会交到团别人可以认领。
跑道上见到饭卡34几人经过无一人捡拾,有视若无睹者,有说
别人会回来找的,有捡了上交嫌麻烦的......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
1. 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得到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对自己的应聘材料言过其实。面试中自我拔高,对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
2. 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季要找好单位,一边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的单位。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凑合,另外寻找到更好的单位,立马跳槽。这样边签约边毁约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
3. 再观,我国高校的诚信状况,据调查,大学生中认为“诚信应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之一”的占59%。约半数学生自觉接受诚信教育,37%的学生认为“诚信是个人问题,没有必要去重视”,12.8%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能挣到钱就是好样的”。
综合以上的各种调查不难看出,发现大学生普遍具有高尚的追求,向往理想
的道德境界。然而,在现实中却对论文抄袭,浪费粮食等不道德行为视若无睹,考试作弊更是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当代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观念有着高度的认知水平,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现象,反映出对于诚信的认知于信奉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的诚信行为有较大的“现实性”特点。在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选择上,学生是以自我作为判断依据,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源不足,这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诚信行为的选择。加之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不诚信行为没有明确的处理对策,滋长了不诚信行为。
如何评价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这不是某一类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导致诚信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个人的素质修养不到位、抵抗诱惑能力差、跟风从众和受他人影响等。
诚信很重要,可是随着社会主义到的价值观的改变,诚信受到了很大挑战,要让诚信在社会主义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讲诚信的美德传承与发扬,这才是最重要的。为此给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大学生从自身做起
作为大学生,要保持自己的诚信,坚决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要被不诚信的风气影响,坚持自我。
建议二:营造诚信的校园风气、校园环境
大学教育本来是自由,但是过于宽松的环境会让学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得过且过,考试没有扎实知识,于是想用各种方法去通过考试。校方可以再体制上加强改革,把这种以成绩为教育目标,加大平时考察的比重,多加学生创造性作业和课题,让学生积极好学。学校应倡导诚信教育,帮助学生对诚信树立正确态度,践行诚信。同时老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给学生做好表率。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诚信行为,应给以相应教育。
建议三、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社会的的优良与不良风气,增强对社会的信心。
“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凡出言,信为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许许多多的句子,无一不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
更是我们做人的基本素养。我们组从这个实地调查的报告中了解到: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在干何事,我们都应该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活出我们应有的人生价值。
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报告
诚信,作为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拾金不还以及拾到饭卡也没还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我们学校广大师生的关注。为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号召大学生做到诚实守信,共建和谐校园。今年4~5月份我们在钦州学院校园内就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展开了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实地调查,通过拍摄有关是否丢失诚信的多个视频和采访以及查阅资料,我们深入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没有丢失,如果是捡到东西基本上能做到上交有关部门待失主领回去,但是也存在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度确实有待提高,就像有些大学生捡到别人的东西却没有上交相关部门待失主领回。
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我们调查组分别进行了学生采访,发出问卷调查以及查询资料。以下是相关报告:
关于诚信的内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认为诚信是中国文化的道德标准,但是已经不适合今天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人占11%,认为”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任然适用“的占83%;“认为“诚信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靠个人能自觉”的占36%,认为”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的人占22%。
关于诚信对于工作的重要性,77%的同学认为重要,20%的同学认为一般重要,还有的3%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对于诚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88%的同学认为重要,11%认为影响不大,还有1%的同学认为不重要。
对当今大学生诚信现状形成的原因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1)在成长过程中,长辈对自己进行过诚信教育很多的为47%,有一些的为41%,不太多的为11%,几乎没有的为1%。(2)关于诚信度与教育程度关系,认为很有关系的为56%,一般的为40%,认为没关系的为14%。对于大学生诚信与社会风气的关系,认为很有关系的占73%,基本上有关系到的占26%,认为没有关系的仅有1%。
现状表明影响大学生诚信度的因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因素。而大多数人目前的不诚信行为是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
关于大学生对不诚信行为的态度及行为意识,调查结果显示,17%的同学认
为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很不合适,36%的同学认为不太合适,26%中立,21%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关于大学生对身边的作弊,抄袭行为,52%的同学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希望有人指出这种不良现象的有13%,没什么,见怪不怪了的有30%,指出这种错误行为的有5%。经常作弊的占3%,偶尔作弊的占54%,心动但未行动的占25%,从来没有这么想过的占18%。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学业上诚信状况令人担忧,这也可能与大学较自由宽松的环境有关,上了大学后就逐渐变得慵懒,迟到旷课早已是普遍现象,没有相应的惩罚,而且大部分学生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学生也认为不涉及诚信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迟到、早退的现象应有正确的认识。当代大学生偶尔作弊的占大多数,考试作弊行为相当普遍,必须加强诚信教育。
个案调查调查材料,情景一校道见到别人掉的钱,问你捡到的钱会占为己有吗?答:不会啊
那你打算怎么处理这捡到的钱?答:我会上交,像我是团委的,我会交到团别人可以认领。
跑道上见到饭卡34几人经过无一人捡拾,有视若无睹者,有说
别人会回来找的,有捡了上交嫌麻烦的......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
1. 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得到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对自己的应聘材料言过其实。面试中自我拔高,对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
2. 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季要找好单位,一边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的单位。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凑合,另外寻找到更好的单位,立马跳槽。这样边签约边毁约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
3. 再观,我国高校的诚信状况,据调查,大学生中认为“诚信应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之一”的占59%。约半数学生自觉接受诚信教育,37%的学生认为“诚信是个人问题,没有必要去重视”,12.8%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能挣到钱就是好样的”。
综合以上的各种调查不难看出,发现大学生普遍具有高尚的追求,向往理想
的道德境界。然而,在现实中却对论文抄袭,浪费粮食等不道德行为视若无睹,考试作弊更是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当代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观念有着高度的认知水平,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现象,反映出对于诚信的认知于信奉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的诚信行为有较大的“现实性”特点。在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选择上,学生是以自我作为判断依据,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源不足,这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诚信行为的选择。加之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不诚信行为没有明确的处理对策,滋长了不诚信行为。
如何评价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这不是某一类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导致诚信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个人的素质修养不到位、抵抗诱惑能力差、跟风从众和受他人影响等。
诚信很重要,可是随着社会主义到的价值观的改变,诚信受到了很大挑战,要让诚信在社会主义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讲诚信的美德传承与发扬,这才是最重要的。为此给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大学生从自身做起
作为大学生,要保持自己的诚信,坚决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要被不诚信的风气影响,坚持自我。
建议二:营造诚信的校园风气、校园环境
大学教育本来是自由,但是过于宽松的环境会让学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得过且过,考试没有扎实知识,于是想用各种方法去通过考试。校方可以再体制上加强改革,把这种以成绩为教育目标,加大平时考察的比重,多加学生创造性作业和课题,让学生积极好学。学校应倡导诚信教育,帮助学生对诚信树立正确态度,践行诚信。同时老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给学生做好表率。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诚信行为,应给以相应教育。
建议三、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社会的的优良与不良风气,增强对社会的信心。
“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凡出言,信为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许许多多的句子,无一不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
更是我们做人的基本素养。我们组从这个实地调查的报告中了解到: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在干何事,我们都应该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活出我们应有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