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君归何处

作者:胡古

改革时报 1998年06期

  党的“十五大”东风送暖,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在即,腾飞在即,更加急切地渴求人才,呼唤人才……

  七月流火,桃李芬芳。圆满完成学业的大学生,将像蒲公英种子一样,纷纷扬扬地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开始他们一生的事业和生活。当此之时,我们十分关注来自西部地区的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希望了解他们对于故乡那片热土的态度。为此,改革时报调查中心组织了一次西部大学生回归意向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控制抽样的方式进行,在成都面向全国招生的5 个大专院校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2份,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为88%。 在样本总数中,来自西部诸省区的学生134人,占84.3%; 其中西北地区25人,西南地区109人,其中四川99人。男生77人,占样本总数 48.4%,女生82人,占51.6%。从专业分布看,经济类占样本总数的26.4%,理工类占59.8%,文科类占13.8%。

  一、问君何求——择业标准

  面对热气腾腾的市场经济大舞台,求职择业已成为人心躁动的热点,成为重新塑造人生的开端。在丰富多彩的职业面前,大学毕业生重新标定自己人生的坐标,慎重选择理想的职业。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52.8%)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一职业是否有较好的发展机会,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经济方面的考虑则退居第二位,仅有27%的人将其作为择业时的首选因素。由此可见,曾在一两年前流行的经济待遇决定职业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这也意味着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理想上的成熟。

  问卷显示的结果中有一点令人不解,这就是对于职业社会地位方面的考虑为数寥寥(3.8%), 这也许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上特有的困惑吧?

  

  二、君归何处——回归意向

  我们特别关注西部诸省区毕业生在地域上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来自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有47.8%表示希望到经济较发达的沿海或内地就职;选择了西部地区作为自己工作栖息之地的有52.2%,这其间又有相当部分是来自西北、西南其它省区希望留在院校所在地(四川)的毕业生。这样一来,真正愿意返回原生源所在地的学生就更加有限了。

  西部学子不愿回首“江东”的现象,引起家乡父老及领导部门深深的遗憾和感叹,也给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配置带来问题。人才流失,已成为西部经济腾飞的重大缺失。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西部地区调往沿海及内地大中城市的科技人员大大增加,占同期科技人员总数的5 %,个别行业接近10%。在内蒙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调查表明,近几年来人才外流情况有增无减。某高校承担的重点课题迟迟不能完成,原因是课题组中7名成员除了助长之外,已全部调离; 某高校共有科学科研人员350余人,流出50余人;某研究所26名科研人员, 短短几年就调离14人,这些人多数到了沿海地区。如此这般,一方面,原有人才不断流失,另一方面,新的人才难以回归,我们不禁有些耽心,西部原野真会成为焦渴的土地吗?

  三、心系何结——原因分析

  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状况的成因较为复杂。这其间,既有社会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既有历史形成的原因,又有环境条件的制约。从调查结果看, 使学子们不肯回首江东最主要的原因是西部的发展水平问题(33.9%)。这的确是西部人才流失的深层原因。西部地区与沿海及内地发达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实力的悬殊必然引发受价格杠杆支配的人才单向流动,这种市场竞争的劣势最终是由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问题还有其另外一面,正是因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就给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那些毅然决定返回西部的学子首先看重的正是这一点(33.9%)。应该说,这是更具战略眼光的抉择。

  除经济因素之外,学子们更多的担心是观念问题(18.9%)。的确,正如现代化专家英格尔斯所言,不应把现代化仅仅理解为一种经济或政治制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现代化更是一种精神现象或心理状态。西部地区要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更新观念、冲破闭塞,应是当务之急。

  上述两个因素外,居第三位的考虑是人才机制问题(13.2%),主要是怕一分定终生,进去出不来,这就促使西部地区采取更加灵活的用人措施和流动机制,使人才各展其才,各得其所。这或许反而有利人才的沉积吧?

  

  四、路在何方——对策探讨

  尽管相当多数的学子没有作出返回故乡的决择,但那片养育过他们的热土都永远是他们不可淡忘的情,不能解开的结。他们通过调查问卷,热心地为家乡的建设和腾飞出谋划策,字字句句传达了游子的眷眷之情。

  在开发西部最重要因素的建议中,提得最多的是人才这一因素(40%),而在人才政策中,学子们最关心的,或者说最迫切希望的是实行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31.4%),这同对问卷中前一组问题的回答是相吻和的。建立健全西部地区人才市场,紧扣市场经济主旋律,发挥独特的调剂功能,才能吸纳人才,真正使人适其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有一个问题使我们感到奇怪:在人才政策中,过去强调得比较多的专业对口问题,这次却被大大淡化了(仅占13%)。细想之下,也悟出些道理,市场经济所需的是一专多能的通才,而不是专业过于狭窄的专才,这已引起教育界的注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因此,很多专业都具备了多方位的适应性。专业对口问题在新的条件下得到了新的理解,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教育的进步吧?

  

  调查设计 胡 古

  调查执行 改革时报社调查中心

作者:胡古

改革时报 1998年06期

  党的“十五大”东风送暖,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在即,腾飞在即,更加急切地渴求人才,呼唤人才……

  七月流火,桃李芬芳。圆满完成学业的大学生,将像蒲公英种子一样,纷纷扬扬地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开始他们一生的事业和生活。当此之时,我们十分关注来自西部地区的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希望了解他们对于故乡那片热土的态度。为此,改革时报调查中心组织了一次西部大学生回归意向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控制抽样的方式进行,在成都面向全国招生的5 个大专院校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2份,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为88%。 在样本总数中,来自西部诸省区的学生134人,占84.3%; 其中西北地区25人,西南地区109人,其中四川99人。男生77人,占样本总数 48.4%,女生82人,占51.6%。从专业分布看,经济类占样本总数的26.4%,理工类占59.8%,文科类占13.8%。

  一、问君何求——择业标准

  面对热气腾腾的市场经济大舞台,求职择业已成为人心躁动的热点,成为重新塑造人生的开端。在丰富多彩的职业面前,大学毕业生重新标定自己人生的坐标,慎重选择理想的职业。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52.8%)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一职业是否有较好的发展机会,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经济方面的考虑则退居第二位,仅有27%的人将其作为择业时的首选因素。由此可见,曾在一两年前流行的经济待遇决定职业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这也意味着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理想上的成熟。

  问卷显示的结果中有一点令人不解,这就是对于职业社会地位方面的考虑为数寥寥(3.8%), 这也许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上特有的困惑吧?

  

  二、君归何处——回归意向

  我们特别关注西部诸省区毕业生在地域上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来自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有47.8%表示希望到经济较发达的沿海或内地就职;选择了西部地区作为自己工作栖息之地的有52.2%,这其间又有相当部分是来自西北、西南其它省区希望留在院校所在地(四川)的毕业生。这样一来,真正愿意返回原生源所在地的学生就更加有限了。

  西部学子不愿回首“江东”的现象,引起家乡父老及领导部门深深的遗憾和感叹,也给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配置带来问题。人才流失,已成为西部经济腾飞的重大缺失。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西部地区调往沿海及内地大中城市的科技人员大大增加,占同期科技人员总数的5 %,个别行业接近10%。在内蒙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调查表明,近几年来人才外流情况有增无减。某高校承担的重点课题迟迟不能完成,原因是课题组中7名成员除了助长之外,已全部调离; 某高校共有科学科研人员350余人,流出50余人;某研究所26名科研人员, 短短几年就调离14人,这些人多数到了沿海地区。如此这般,一方面,原有人才不断流失,另一方面,新的人才难以回归,我们不禁有些耽心,西部原野真会成为焦渴的土地吗?

  三、心系何结——原因分析

  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状况的成因较为复杂。这其间,既有社会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既有历史形成的原因,又有环境条件的制约。从调查结果看, 使学子们不肯回首江东最主要的原因是西部的发展水平问题(33.9%)。这的确是西部人才流失的深层原因。西部地区与沿海及内地发达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实力的悬殊必然引发受价格杠杆支配的人才单向流动,这种市场竞争的劣势最终是由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问题还有其另外一面,正是因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就给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那些毅然决定返回西部的学子首先看重的正是这一点(33.9%)。应该说,这是更具战略眼光的抉择。

  除经济因素之外,学子们更多的担心是观念问题(18.9%)。的确,正如现代化专家英格尔斯所言,不应把现代化仅仅理解为一种经济或政治制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现代化更是一种精神现象或心理状态。西部地区要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更新观念、冲破闭塞,应是当务之急。

  上述两个因素外,居第三位的考虑是人才机制问题(13.2%),主要是怕一分定终生,进去出不来,这就促使西部地区采取更加灵活的用人措施和流动机制,使人才各展其才,各得其所。这或许反而有利人才的沉积吧?

  

  四、路在何方——对策探讨

  尽管相当多数的学子没有作出返回故乡的决择,但那片养育过他们的热土都永远是他们不可淡忘的情,不能解开的结。他们通过调查问卷,热心地为家乡的建设和腾飞出谋划策,字字句句传达了游子的眷眷之情。

  在开发西部最重要因素的建议中,提得最多的是人才这一因素(40%),而在人才政策中,学子们最关心的,或者说最迫切希望的是实行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31.4%),这同对问卷中前一组问题的回答是相吻和的。建立健全西部地区人才市场,紧扣市场经济主旋律,发挥独特的调剂功能,才能吸纳人才,真正使人适其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有一个问题使我们感到奇怪:在人才政策中,过去强调得比较多的专业对口问题,这次却被大大淡化了(仅占13%)。细想之下,也悟出些道理,市场经济所需的是一专多能的通才,而不是专业过于狭窄的专才,这已引起教育界的注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因此,很多专业都具备了多方位的适应性。专业对口问题在新的条件下得到了新的理解,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教育的进步吧?

  

  调查设计 胡 古

  调查执行 改革时报社调查中心


相关内容

  • 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释]: <宋史孝宗本纪>载,隆兴二年十月, ...

  • 公路监理师综合题上
  • 综合复习题[复习题1] 某高速公路第C合同段,承包人在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后开始进场施工.施工中承包人按照设计提供的取土场开始清表取土填筑路基(该合同段全为借土填方,运距lOkm),当取土场取深3m后发现下面是岩石和不能用做填土的不良土,承包人只能另选取土场,运距增加2km,加修便道2km,这样造成该 ...

  • 赵鼎[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鉴赏
  • 满江红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赵鼎 惨结秋阳,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词作者赵鼎解州闻 ...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的意思_原文翻译赏析_古诗
  • 书村网 您现在的位置:书村网 > 古诗文大全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的意思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的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 孟浩然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

  • 交通部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考试[综合考试]题4及答案
  • 综合考试试题4 一.简析题( 分) 1.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项目业主将其分为十个施工合同段,两个监理合同段,并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十个施工单位和两个监理单位.×××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和×××咨询公司两家监理单位已通过投标获得了此项目的监理任务.试问: (1)监理委托合同与施工合同签订的先后顺序如何? (2 ...

  • 关于酒与花的诗句
  • 关于酒的诗句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 ...

  • 废弃氰化物处理方案
  • 分析检测试卷 姓名: 成绩: 一. 填空题 1. 试样的分解一般分为( )和( ). 2. 聚四氟乙烯坩埚使用的最高温度不超过( )℃. 3. 试样分解中采用的器皿包括:石墨坩埚.镍坩埚.高铝坩埚.( )(. )( )..( ).( )等. 4. 乙炔-空气火焰点火与熄火的顺序:点火时,先开( ), ...

  • 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复习题(12届)
  • 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前国际结算的主要特征是清算的电脑化和非信用证业务的增加.( ) 2.国际结算中的主要票据是汇票.支票.本票和提单.( ) 3.只有当出票人委托的付款人拒付时,出票人才对票据负责.( ) 4.在信用证结算业务中保险单的签发日期不得迟于提单的签发日,否则银行拒绝接受有关单 据 ...

  • 茗柯词-清-张惠言
  • 茗柯词 虞美人 胡蝶 斜阳谁遣来花径,春色三分定.游丝无力系花腰,忙煞枝头相途乱红飘. 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南园芳草不会空,收拾春魂归去遶香丛. 双双燕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会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 谁省.去年春静.直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