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 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当今中医、西医、中西医是三个独立的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中医、西医都已有明确的含义,中西医却是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四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而且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及深远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医学”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很多患者都选择病情危急是用西医诊治,而在病情稳定以后选择用中医诊治。虽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也算是中西医结合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西医也在飞速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西医无法克服的自身观念、理论的局限性,西医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内科疾病缺少特异性治疗的现实,使得西医需要从传统中医中获得补救。而中医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不注重实体器官组织的规律治疗见效慢。这就要求了两者的结合,相互渗透和吸收融会贯通,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一般说来,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恒动观,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特长。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观察的大量病例,确定了许多种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在总结辨证论治的规律时,我们就会归纳出各种病的常见证型,这样就发展成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和西医的分型依据是不同的,例如西医常以病理组织学变化,局部的功能变化或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属性作为分型的主要依据,而中医则常依据整体的反应性或功能变化。但由于中医西医的着眼点和依据等各不相同,所以在疾病分型中中医和西医的证型只能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代替。祝世讷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中提到:辩证和辨病相结合的理论意义在于,不是把‘证’与‘病’一一对应得合并起来,而是要科学的阐述各自特定的内容与特点,客观的把他们放在恰当的位置,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交叉的就是交叉的,想关的就是相关的,无关的就是无关的;进一步还应理清‘证’、‘病’与现在尚未认识清楚的、将来会认识清楚的那些新病的关系;把所有这些都融合到新的疾病概念和疾病谱系中,走向一种新的更高水平的统一。

中西医医学结合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有某个人单独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逐渐的完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②六十到七十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辩证分型的方法分析疾病,并开展研究,已经出现了一批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八十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总之,中西医结合40多年的进展是重大的,成就是显著的,无论是在中国医学史还是世界医学史,都开拓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现有研究成果的临床价值、理论价值可能仍是有限的,但其学术意义、历史意义却是深远的,在许多方面可能超出了我们今天已经看到的那些价值。 作为一名中西医临床的医学生。我认为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学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明显的幼稚性伴随着其强大的生命力一起显露出来。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

的实现比设想的要难得多,我们现在所达到的,仅仅是长途道路的一个站点,与目的地的距离很远而且前方的道路仍不平坦,在新世纪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更加严峻,新的发展需要从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着手。在我看来中西医结合进程应该由中医主导。人们经常指责中医学是不科学的落后的。医学的根本问题是一个“效”字,有些人认为中医虽然能治愈疾病,但是因为中医不能用疾病观点和方法回答所指的是什么病及其所以愈病之理。中医学的医学观是“究天人之际,通健病之变,循生生之道,谋天人合德”的关于人的生命健康生态的实践智慧学,是一种生态医学,其疗效是天人合德的生生之效。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日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在没有深入接触中西医临床这个专业之前,不管是听身边的人说还是在网上查询都告诉我就业前景不太好。虽然在报考之前我也犹豫过,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这个专业。因为我相信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我相信经过我们一代代的努力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定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

学生姓名:杨茜

学号:[1**********]403

专业班级:中西医临床2015级4班 指导老师:罗永兵

2015年10月28日

(1)祝世讷. 《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 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当今中医、西医、中西医是三个独立的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中医、西医都已有明确的含义,中西医却是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四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而且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及深远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医学”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很多患者都选择病情危急是用西医诊治,而在病情稳定以后选择用中医诊治。虽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也算是中西医结合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西医也在飞速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西医无法克服的自身观念、理论的局限性,西医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内科疾病缺少特异性治疗的现实,使得西医需要从传统中医中获得补救。而中医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不注重实体器官组织的规律治疗见效慢。这就要求了两者的结合,相互渗透和吸收融会贯通,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一般说来,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恒动观,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特长。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观察的大量病例,确定了许多种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在总结辨证论治的规律时,我们就会归纳出各种病的常见证型,这样就发展成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和西医的分型依据是不同的,例如西医常以病理组织学变化,局部的功能变化或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属性作为分型的主要依据,而中医则常依据整体的反应性或功能变化。但由于中医西医的着眼点和依据等各不相同,所以在疾病分型中中医和西医的证型只能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代替。祝世讷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中提到:辩证和辨病相结合的理论意义在于,不是把‘证’与‘病’一一对应得合并起来,而是要科学的阐述各自特定的内容与特点,客观的把他们放在恰当的位置,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交叉的就是交叉的,想关的就是相关的,无关的就是无关的;进一步还应理清‘证’、‘病’与现在尚未认识清楚的、将来会认识清楚的那些新病的关系;把所有这些都融合到新的疾病概念和疾病谱系中,走向一种新的更高水平的统一。

中西医医学结合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有某个人单独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逐渐的完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②六十到七十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辩证分型的方法分析疾病,并开展研究,已经出现了一批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八十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总之,中西医结合40多年的进展是重大的,成就是显著的,无论是在中国医学史还是世界医学史,都开拓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现有研究成果的临床价值、理论价值可能仍是有限的,但其学术意义、历史意义却是深远的,在许多方面可能超出了我们今天已经看到的那些价值。 作为一名中西医临床的医学生。我认为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学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明显的幼稚性伴随着其强大的生命力一起显露出来。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

的实现比设想的要难得多,我们现在所达到的,仅仅是长途道路的一个站点,与目的地的距离很远而且前方的道路仍不平坦,在新世纪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更加严峻,新的发展需要从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着手。在我看来中西医结合进程应该由中医主导。人们经常指责中医学是不科学的落后的。医学的根本问题是一个“效”字,有些人认为中医虽然能治愈疾病,但是因为中医不能用疾病观点和方法回答所指的是什么病及其所以愈病之理。中医学的医学观是“究天人之际,通健病之变,循生生之道,谋天人合德”的关于人的生命健康生态的实践智慧学,是一种生态医学,其疗效是天人合德的生生之效。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日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在没有深入接触中西医临床这个专业之前,不管是听身边的人说还是在网上查询都告诉我就业前景不太好。虽然在报考之前我也犹豫过,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这个专业。因为我相信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我相信经过我们一代代的努力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定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

学生姓名:杨茜

学号:[1**********]403

专业班级:中西医临床2015级4班 指导老师:罗永兵

2015年10月28日

(1)祝世讷. 《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


相关内容

  • 中西医结合专业 职业规划 演说稿
  • 职业规划 演说稿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我是13级中西医临床专业的陈立铭. 今天,由我来和各位谈谈我们小组的职业规划报告. 作为一个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我们有着很特殊的地位:既不是纯西医,也不是纯中医,而且是五年制临床专业.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职业规划道路也有可能有那么点不太一样. 首先,幸运的是,经过 ...

  • 谈谈对中医的一点感受
  • 谈谈对中医的一点感受 前不久有人吵着要消灭中医,那是痴人说梦,或者是故意炒作,以求出名.今天我把我曾经放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网站上的一段帖子,已经网友的回帖登出来,供大家批判. 一.不应该对中医中药持否定态度.在没有西医传入中国之前的许多许多年前,中国人完全考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很多植物可以治病, ...

  • 中西医学科学思维的差异
  • 日期:2011-04-20 作者:王文健 来源:文汇报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随着东西方科学的交流,天文学.数学.地学等学科逐步形成了统一的科学体系,唯一的例外就是医学.西医传入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至今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医学与中医学仍然各成一体,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西医传入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 ...

  • 高考倒计时:语文作文如何押准题?
  • 高考倒计时:语文作文如何押准题? 高考倒计时:语文作文如何押准题? 目前,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高考语文成绩中作文占了半壁江山,每一个同考试博弈的人,都希望可以洞悉命题者的思想.预知他们的动作.新东方在线高考语文老师杨洋表示,要想押准题,首先要研究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其次考场上面对给出的题 ...

  •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推进中西方思维融合理念
  • [摘要]国际化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在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的未来领军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中,将中西方思维模式的融合与人才培养问题相结合并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对于激发 ...

  • 携手国培共成长
  • 携手国培共成长 国培初中英语邓州市一班 班级学习简报 主编:孙娜 总结版 2012年12月26日 "国培"从丹桂飘香的十月走来,结束在雪花飘落的冬至时刻.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为期三个月的国培工作面临结束了,也即将结束了我的辅导教师工作.回首工作中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一篇篇 ...

  • 中医学本科教学大纲
  • 课程教学大纲 南 阳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及类别: 德育课□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 学时学分:90学时 学分 考核类别: 考试□考查□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 ...

  •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
  •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教学方案 主讲人姓名 陈娇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 ...

  •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特殊国土上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和医疗形式,是东西方文化和医学科学技术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相互结合的典范,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融合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医学的一大优势和特色。中西医结合的目的,就是充分运用现代医学以及现代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