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中历史课堂笔记
陕西省恒口高级中学 李正媛
【摘要】历史笔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的知识体系、历史规律、心得启示、方法反思等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历史学习总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如何有效记录笔记成为许多学生的盲点和难点,本文简要探讨了做好高中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
【关键词】高中 历史 课堂 笔记
高中阶段历史学习内容多,课堂知识容量大,巩固时间少。因此要实现高中历史学习的有效化,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要注意做好、用对课堂笔记。历史笔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的知识体系、历史规律、心得启示、方法反思等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思路、抓住听课重点,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长期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教师,我将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经验与对学生笔记的指导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希望能对广大高中学生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 做好准备工作
必须使用单独的笔记本,纸张质量稍好一些,以便保管和翻阅;每页用虚线分成左右两区,左区面积大,用来记录专题概述和知识体系等课堂主要内容,右区面积小,用来对重难点进行阐释和补充;选择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记录,区分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二、 明确记录内容
历史课堂笔记主要是四记。一是记知识体系,明确专题章节的主线框架,主要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以便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二是记重点难点,考试的重要考点是什么,应如何复习,自己学习的难点在哪,应怎样解决;三是记心得启示,本节课总结出的主要历史规律和学习方法;四是记典型例题,针对重难点的相关经典例题和高考真题解析。
三、注意记录方法
思考为主,记录为辅。很多学生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讲课堂变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而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
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四、提高书写速度
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过于讲究字体字迹,可以潦草快速的书写,亦可简化某些字和词,甚至使用一些数学符号来代替不太重要的连词,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五、采用提纲笔记
做笔记时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用大括号和序号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可利用一些简单图形和箭头连线,把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列表并加以说明。
六、及时查漏补缺
整理笔记的过程是个分析、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理论化,而且便于巩固记忆和培养提高自学能力。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十分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总之,学生要做好高中历史课堂笔记,不仅要靠老师的耐心指导,也要靠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做到耳听、眼看、脑想、手动。在听懂的前提下,对获取的知识信息通过大脑的思维,经过“选择-加工-归纳-浓缩-反馈”的过程,将要点记录下来,并转化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记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在学习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使课堂笔记成为促进我们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刘小亮、曹永红. 浅谈高校学生记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年18期.
[2]陈金芳.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谈如何做历史课堂笔记[J].《考试周刊》2007年52期.
[3]赵合允. 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笔记[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年02期.
[4]鲁东海. 重新审视历史课堂笔记[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2期.
如何做好高中历史课堂笔记
陕西省恒口高级中学 李正媛
【摘要】历史笔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的知识体系、历史规律、心得启示、方法反思等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历史学习总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如何有效记录笔记成为许多学生的盲点和难点,本文简要探讨了做好高中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
【关键词】高中 历史 课堂 笔记
高中阶段历史学习内容多,课堂知识容量大,巩固时间少。因此要实现高中历史学习的有效化,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要注意做好、用对课堂笔记。历史笔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的知识体系、历史规律、心得启示、方法反思等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思路、抓住听课重点,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长期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教师,我将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经验与对学生笔记的指导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希望能对广大高中学生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 做好准备工作
必须使用单独的笔记本,纸张质量稍好一些,以便保管和翻阅;每页用虚线分成左右两区,左区面积大,用来记录专题概述和知识体系等课堂主要内容,右区面积小,用来对重难点进行阐释和补充;选择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记录,区分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二、 明确记录内容
历史课堂笔记主要是四记。一是记知识体系,明确专题章节的主线框架,主要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以便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二是记重点难点,考试的重要考点是什么,应如何复习,自己学习的难点在哪,应怎样解决;三是记心得启示,本节课总结出的主要历史规律和学习方法;四是记典型例题,针对重难点的相关经典例题和高考真题解析。
三、注意记录方法
思考为主,记录为辅。很多学生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讲课堂变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而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
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四、提高书写速度
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过于讲究字体字迹,可以潦草快速的书写,亦可简化某些字和词,甚至使用一些数学符号来代替不太重要的连词,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五、采用提纲笔记
做笔记时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用大括号和序号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可利用一些简单图形和箭头连线,把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列表并加以说明。
六、及时查漏补缺
整理笔记的过程是个分析、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理论化,而且便于巩固记忆和培养提高自学能力。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十分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总之,学生要做好高中历史课堂笔记,不仅要靠老师的耐心指导,也要靠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做到耳听、眼看、脑想、手动。在听懂的前提下,对获取的知识信息通过大脑的思维,经过“选择-加工-归纳-浓缩-反馈”的过程,将要点记录下来,并转化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记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在学习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使课堂笔记成为促进我们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刘小亮、曹永红. 浅谈高校学生记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年18期.
[2]陈金芳.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谈如何做历史课堂笔记[J].《考试周刊》2007年52期.
[3]赵合允. 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笔记[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年02期.
[4]鲁东海. 重新审视历史课堂笔记[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