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1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设想

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品读作品的诗情诗味

2、了解本诗想象丰富的写作特点,拓展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 、 导 入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天上的街市》,与诗人共同进入神奇美妙的星空世界。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话剧《屈原》等。

三 、 学习方法:

1、 诵读品味 (音读、意读、情读)

2 、想象理解

四、音 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不读漏、不重复,停顿正确,力求流利。

(一)正音正字:

(1)隔gé (2)甚shèn:很、极 (3) 缥缈piāo miao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陈列chén liè :把物品摆出来给人看 (5) 珍奇zhen qí : 稀有而珍贵

(6)闲游xián yóu (7) 灯笼deng·long(笼罩long) (8)宽广kuan guáng

(9) 数:shu (数一数) shu(数字) shuo(数见不鲜)

(二)读出音韵

韵脚:○1 星 (xing) 灯 (deng)

○2 市 (shi) 奇 (qi)

○3 广 (guang) 往 (wang)

○4 游 (you ) 走 (zou)

五、意 读

1、 朗读。

要求:边读边领会作者诗中所写的内容,做到从读书中见人物、从读书中见形态。

2、请一位同学以简练的语言陈述诗的内容

3、品读全诗

这是一幅充满了联想与想象的梦幻图景。

(1)诗人从夜色中眺望远远的街灯,他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明确:由人间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联想到天上璀璨的明星,联想到它们好像是无数的明星洒落到了人间,而遥望星空,那缀满天际的明星又多么像是人间地上的街灯!

在作者的视野中,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它们都在黑夜里远远近近的闪着无数的光亮,自然由此产生了联想。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板书:街灯=明星 } 联想)

(2)什么是联想?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的双方要有类似的地方,有一定的联系,才能由此及彼,

联想开去。

(3)由这天上的街灯,诗人发挥了他大胆的想象力,他奇思妙想想到了什么?

明确: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

(板书:→街市→物品→人 } 想象)

(4)什么是想象?

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

(5)天上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明确:街市繁华富贵、牛郎织女自由来往、闲游,人们的生活是自由、美满、幸福、光明的。

(6)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爱情生活是悲惨的,而诗人却想象他们过着自由、美满、幸福的光明生活,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不满,对自由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板书:追求自由、美满、幸福、光明 )

六、 情 读

这首诗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意境美妙,通过联想和想象,诗人从人间写到天上,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整个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宁谧、自在、清新的,朗读时要把握好节奏读出感情来,做到字字含情、句句含情。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1、放朗诵录音。听完录音后学生点评,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划分节奏停顿和重音,教师指导。(提示:词读,要正确的判断停顿,意思表达正确、清楚,不要读破句有利于正确体现作者的感情使诗句协调、上口) 节奏和重读(诗歌的旋律美)例:

⑴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强调了“是”,使全句意思表达不恰当了。

⑵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天河的遥远感情读不出来了。

2、学生朗读(个读一两名,配乐)

请同学们坦率的、热诚的为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3、教师范读(配乐),学生点评

4、全班齐读(配乐)

七、 想象练习

诗人创造出这一“平和洁净”的理想世界,依*的是他瑰丽的想象,有句话说得好“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同学们可不可以也像我们的诗人一样展开想象的翅膀,奇思妙想:假如有一天,你也像航天员般登上了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还有砍桂树的吴刚,你会……请描述一下当时情景。 (想象见面时或见面后的情景。航天、嫦娥、桂树、玉兔等相关话题可穿插其中)

一二名学生口头完成,其余学生可布置课后作业完成 (作业:周记)

八、 背 诵 (配乐)

刚才几位同学以他们的奇思妙想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璨无比的想象世界,下面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合上课本,在婉转、悠扬、美妙的音乐中一边诵读,一边与诗人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和牛郎织女结伴闲游在天上富饶的街市中,共同感受那自由、美满、幸福的星夜。

九、布置作业

假如有一天,你也像航天员般登上了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还有砍桂树的吴刚,你会……请描述一下当时情景。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设想

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品读作品的诗情诗味

2、了解本诗想象丰富的写作特点,拓展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 、 导 入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天上的街市》,与诗人共同进入神奇美妙的星空世界。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话剧《屈原》等。

三 、 学习方法:

1、 诵读品味 (音读、意读、情读)

2 、想象理解

四、音 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不读漏、不重复,停顿正确,力求流利。

(一)正音正字:

(1)隔gé (2)甚shèn:很、极 (3) 缥缈piāo miao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陈列chén liè :把物品摆出来给人看 (5) 珍奇zhen qí : 稀有而珍贵

(6)闲游xián yóu (7) 灯笼deng·long(笼罩long) (8)宽广kuan guáng

(9) 数:shu (数一数) shu(数字) shuo(数见不鲜)

(二)读出音韵

韵脚:○1 星 (xing) 灯 (deng)

○2 市 (shi) 奇 (qi)

○3 广 (guang) 往 (wang)

○4 游 (you ) 走 (zou)

五、意 读

1、 朗读。

要求:边读边领会作者诗中所写的内容,做到从读书中见人物、从读书中见形态。

2、请一位同学以简练的语言陈述诗的内容

3、品读全诗

这是一幅充满了联想与想象的梦幻图景。

(1)诗人从夜色中眺望远远的街灯,他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明确:由人间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联想到天上璀璨的明星,联想到它们好像是无数的明星洒落到了人间,而遥望星空,那缀满天际的明星又多么像是人间地上的街灯!

在作者的视野中,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它们都在黑夜里远远近近的闪着无数的光亮,自然由此产生了联想。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板书:街灯=明星 } 联想)

(2)什么是联想?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的双方要有类似的地方,有一定的联系,才能由此及彼,

联想开去。

(3)由这天上的街灯,诗人发挥了他大胆的想象力,他奇思妙想想到了什么?

明确: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

(板书:→街市→物品→人 } 想象)

(4)什么是想象?

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

(5)天上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明确:街市繁华富贵、牛郎织女自由来往、闲游,人们的生活是自由、美满、幸福、光明的。

(6)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爱情生活是悲惨的,而诗人却想象他们过着自由、美满、幸福的光明生活,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不满,对自由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板书:追求自由、美满、幸福、光明 )

六、 情 读

这首诗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意境美妙,通过联想和想象,诗人从人间写到天上,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整个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宁谧、自在、清新的,朗读时要把握好节奏读出感情来,做到字字含情、句句含情。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1、放朗诵录音。听完录音后学生点评,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划分节奏停顿和重音,教师指导。(提示:词读,要正确的判断停顿,意思表达正确、清楚,不要读破句有利于正确体现作者的感情使诗句协调、上口) 节奏和重读(诗歌的旋律美)例:

⑴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强调了“是”,使全句意思表达不恰当了。

⑵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天河的遥远感情读不出来了。

2、学生朗读(个读一两名,配乐)

请同学们坦率的、热诚的为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3、教师范读(配乐),学生点评

4、全班齐读(配乐)

七、 想象练习

诗人创造出这一“平和洁净”的理想世界,依*的是他瑰丽的想象,有句话说得好“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同学们可不可以也像我们的诗人一样展开想象的翅膀,奇思妙想:假如有一天,你也像航天员般登上了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还有砍桂树的吴刚,你会……请描述一下当时情景。 (想象见面时或见面后的情景。航天、嫦娥、桂树、玉兔等相关话题可穿插其中)

一二名学生口头完成,其余学生可布置课后作业完成 (作业:周记)

八、 背 诵 (配乐)

刚才几位同学以他们的奇思妙想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璨无比的想象世界,下面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合上课本,在婉转、悠扬、美妙的音乐中一边诵读,一边与诗人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和牛郎织女结伴闲游在天上富饶的街市中,共同感受那自由、美满、幸福的星夜。

九、布置作业

假如有一天,你也像航天员般登上了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还有砍桂树的吴刚,你会……请描述一下当时情景。


相关内容

  • 二十二.天上的街市
  • 二十二.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学习目标及重点: 1.感悟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 2.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训练学生用形象感受法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仰望过星空吗?面对渺远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你会想到什么呢?(生说)(意图:提醒学生去关注自然).向上 ...

  • 天上的街市读后感
  • 篇一:天上的街市读后感 在<女神>时代那一阵强烈.亢奋的情感喷发之后,郭沫若进入了更明慧的生命沉思.这时,他对过去曾以涌溢的热情歌唱过的夜施展了更美妙的艺术诱惑. 在当时的中国,郭沫若是宇宙意识最强烈的作者.不同于当时的一些青年作者困惑于人生究竟的奥秘,常常陷进自造的烦闷.焦虑和悲绪.郭 ...

  • 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
  • <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 一.导入:屏示:流动画面"牛郎织女图"进行画面感染和氛围酿制,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的一开始便活跃起来. 导入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 [天上的街市]语感教学实录
  • <天上的街市>语感教学实录 授课时间:1996年12月13日 授课地点:武汉职工医学院礼堂 授课对象:武汉六中(重点中学)初一学生 授课时数:1课时 观摩人员:"洪镇涛语文教学思想及教学艺术研讨会"与会人员600余人 (上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 ...

  •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 <静夜> 课型:自读 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 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② 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③ 提高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意境,使读出音韵美--感受画面美 --品味意境美 情 ...

  • 6.[天上的街市]-1
  • 6.<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创造诗的意境的写法 3. 指导朗诵诗歌 4. 训练联想和想像力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通过课文分析.理解联想和想象 3. 指导朗读背诵 ...

  • 27天上的街市
  • 学科:语文 课题:<天上的街市> 课型:新授 主备人:刘志武 审核:董秋林 马立平 使用时间:2012.12 [学习目标] 1.学会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2.学习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创造诗的意境的写法 3. 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 ...

  • 吴瑾2017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
  •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会这首诗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诗歌爱好. 二.教学重点 1.比喻联想描写灯星的表现力量: 2.驰骋想象描写天街的表现力量. 三. ...

  • [天上的街市]导学案
  • <天上的街市>导学案 [引学]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赏析诗歌,学习诗歌朴素的语言和和谐的节奏.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1.以诵读为主,通过体会诗歌音乐美培养读诗兴趣. 2.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 ...